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们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09 22:36: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他们的世界》是一本由李银河 / 王小波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83图书,本书定价:4.50元,页数:1992-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一):欲望

同性恋行为和异性恋行为都只是一种性欲望驱动产生的人类行为活动,而性欲望说白了也算是一种类似于生存欲望的存在,就像你会有吃饭这一活动一样,哪里有什么道德不道德,正确不正确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那些确实一生都没有性欲望的人,那有欲望跟没欲望两者之间有哪个是应该被指责的吗? 试想在“社会”“团体”“家族”这些概念形成之前,每个人都是独立为人的,他们就像现在大部分人会以“家”为单位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以前那些独立个体就是以个人为单位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这样每个人身上就不背负类似于“传宗接代”这样的责任,不背负责任和亲情。这样就好理解现在为什么会有拒绝同性恋了。在中国大部分拒绝同性恋的人(比如那些有传宗接代思想的),我想可能是他们的见识和思想外延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接受这件事情,然后那些羞于承认或者说恐同分子大概就是把生而为人这件事看做是可耻的事,他们连作为人最基本会有的欲望都否定了。(就算你是个真从来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有性欲望的人,那你又能指责那些有欲望的人什么呢?到底有欲望和无欲望之间,哪一种是应该被指责的?指责的标准是什么?

他们的世界里,记载了很多同性恋形成的外在因素,我想这些外在因素只是将人本身就有的性欲望引向了性对象两者关系中具体的一方,而这一方当然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那些所谓的先天因素也可以说是一种跟“异性恋”之间的性欲望没什么两样的欲望。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二):同性恋呐

前段时间刚看完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里面提到当他的兄弟希有偶然告诉他自己是同性恋时。他的态度伤害到了那个兄弟。前天在一个叫one的软件上看到一个同性恋的人说他妈妈极力反对自己。昨天又在天涯看到很多反同性恋的人言辞激烈。要知道。同性恋的情况存在于近1500个物种间。但是有反同性恋情结的物种有且只有一个。这样说来。到底是谁违反自然。 可是。在国内。同性恋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在2001年。荷兰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好巧。在2001年。中国将同性恋从精神病目录中删除。实现同性恋非病化。一个自诩是文明古国的国家。海纳百川。却容不下自己的公民同性恋。天涯社区里有一篇题为《反对同性恋的二十条无懈可击的理由》的帖子。那篇文章用的是反讽的手法。里面有一句话说。“同性恋破坏了传统文化根基。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情深的文化精髓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早生贵子。” 对于不接受同性恋的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别人怎么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我们无权干涉。但如果不是单纯的不接受同性恋。而是对同性恋的人恶语相加。那么你暴露的就不是价值观了。而是素质。 如果你真的理解。那是他们幸甚。倘使你实在无法接受。那么也请你务必良善。保持缄默。人的脑容量可以无限拓展。但人的心理不能。 沉默是最低限度的礼貌。 别做键盘侠。人活着。发着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我不否认此刻的我。也正在敲着键盘码着字。义愤填膺。但我想。我们还是有区别的吧。你恶语相加。伤害着不曾伤害过任何人的他们。我搬唇弄舌。反驳的是伤害了他们的你们。 我希望的。不是有一天。所有人都高呼应该接受同性恋。而是。当所有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要去表白时。都会很自然的问一句。你有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了么?真正的接受。不是讬之空言。而是闭口不提。 同性恋呐。蜚短流长。你选择自己的心就好。荆棘满布。你坚持走向自己路就好。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准备好自己。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三):你只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

看完了王小波和李银河先生同著的《他们的世界》心中感慨万千 千言万语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语句去概括表达 只觉得胸中憋闷却无人能诉

这本书是我出生前出版的 距今已有25年 25年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能接受同性恋 觉得呢是反人类的 觉得他们恶心是异类是伤风败俗 25年后 在我个人看来 应该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能接受这种感情的存在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人仗着自己是个脑残就大言不惭的在各类社交网络上对同性恋进行辱骂 他们觉得自己是正常人 同性恋是不正常的 其实不然 你并不是正常人 你只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 你只是这个异性恋为主要恋爱方式的时代里的大多数 就因为你是大多数中的一分子 你就以为自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你以为你是正义的化身 你以为你在拯救他们 其实不是 你是恶魔是撒旦 你在用力的把这些无辜的生命推向死亡的边缘!

人言可畏 舆论的力量强到你无法想象 一个人一句话 这个事情就变了味道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闭上嘴巴 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爱与宽容 你可以不理解不喜欢 但是你没权利去指责去唾弃任何人追求爱的权利 成年人之间的感情只要没有对谁造成伤害 呢都是可以理解可以存在的 你情我愿 只要能感到幸福快乐就好啊 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和你一样呢 很多人在唾弃同性恋的同时又没有想过他们对你造成影响了吗 对你造成困扰和伤害了吗 在没有对你造成任何影响的情况下 你有什么资格去指责谩骂同性恋

说来可笑 很多人知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很震惊 都在说你咋还看这书呢 你咋这么坏 你不会是同性恋吧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四):被现实欺骗的我

作为一位女性,我最早接触到的同性恋是来自于漫画书,那时是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在家避暑闲来无事,爸爸在去菜场回来的途中给我带回了在金秋书屋里租借的一套漫画。我对这家书屋的印象如此深刻,因为它让我走入二次元世界,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临逢暑假末尾时,我几乎看完了里面所有的漫画书。日漫本就大多是给成人观看的,所以会存在一些“出格的”的内容,但当时单纯的我只专心于书中或美丽妖娆,或英俊帅气的人物,根本无心去分辨男女的问题。 直到大学毕业那年,我在草坪上闭目放空时,同学说了声:“快看。”我起身看到了一对相互依偎在一起的男生,当时一方正处于垂眸娇羞状,另一方正含笑看着对方戏谑着什么。这便是我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唯一的一对,直到现在也是。 近几年腐女盛行,耽美在网文圈中蔚为成风,现在网剧也多向此发展,基于以上,我仿佛产生了一种错觉,大概是因为现实中缺少这类人群,所以才产生大量相关的幻想题材吧。就像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的故事,普通女性想要实现这一梦想的难度无易于登天揽月,所以影视中这类题材层出不穷永远不知疲倦似的。 直到看到了这本王小波和李银河合著的书,才发现我是个被现实蒙蔽了的傻瓜,就像幼时阅读到的少儿版世界名著,其中所有儿童不宜的情节都被有意删减掉,再将其包装成华丽的符合时代思想主流的童话。可童话的存在几率无疑远低于走在大路上被砖块砸到的情况。而这本书就像砖块一样,忽地一下把我砸醒了。 “ 无论大中小城市,只要有一个足够大的人群,就会有同性恋的活动,据说有些繁荣的县城里都有。”可惜他们由于社会现实及财力物力所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中国男同的现实情况。但仅是有限的研究就已经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隐匿的群体,并不容于我国传统道德中。即使腐文化在年轻一代中成为标新立异的潮流,它依然只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秘密生活。 这本书后也扭转了我的两个错误的观念。一是男同中大多数是不喜欢一方有偏向女性的特征的,他们更喜欢雄伟健壮的男性性特征。但在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中,几乎全部都会区别出“男女”。二是男同中将近一半只要自己下决心坚持治疗是可以转变性取向的,前提是他承认自己是有病的。但这又和弗洛伊德所谓的同性恋本是人类基本的性欲和趋向肛门快感的结果相矛盾。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 书中讲到同性恋成因时,除了第一次性经验,社会各种诱惑,最多的是家庭父母教育母亲的强势,对母亲的依恋,父母的溺爱等都会或多或少的促使孩子的性观念的转变。这让我不免心惊胆颤,在社会中工作过几年后,我看到的有些家庭父母感情并不好,相守在一起多是生活所迫或是亲友压力。他们的孩子会成为书中所说的那些案例吗?我想我应该是杞人忧天了,毕竟过去乡下家里难么糙的生活都能养儿育女。但作者也说到由于农村婚姻成本增加,年轻劳动力外出后受到城市男同群体的影响,可能比城市蔓延的更快,将来会否在集市出现男同社区或是已经出现,是个未知数。我承认我彻底迷茫了…… 不知中国还会有敢于突破的“专家”来写出这类振聋发聩的书吗?我可以容忍有些缺陷,但不想再被欺骗。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你对某事一无所知,它就会因此而不复存在吗?”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五):思维导图

这本书是我在知乎上推荐看到的,当初只是为了寻找了解同性恋的科普书籍,找到了这本字数不多的小册子。内容取舍的非常好,用非常生动的调查对象的语录丰富了整本书。
书的开头就用了客观的态度要求大众以先认识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为标准,然后再去进行自己的评判而不是借用于外界的道德因素以及常理对同性恋进行评判,这是非常不客观公正的。
个人觉得书的分类和取舍做的非常好,用非常简单的文字引用了许多西方学者的调查以及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从开始讲解什么是同性恋到同性恋成型的天生和后天的过程,之后深度讲解了同性恋间的细节如角色问题,性行为问题,另外以一种比较性的方式对异性恋进行客观的比较和谈及一些道德问题如生育能力,最后以社会文化为背景,讲诉了90年代中国同性恋者的窘境如结婚和司法惩罚等,书的最后用了一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读者自我评判对同性恋合法性的看法。
看完本书让我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如:什么是同性恋和同性恋行为?
同性恋是一种或由于生理因素先天形成或因为后天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影响形成的一种对同性恋的爱慕,这种爱慕除了对象为同性之外的其他方面均与异性恋者无差异,另外,学者表示古今中外同性恋都以一种社会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社会,成为人类社会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性恋行为则有更广义的感概,通常指于同性发生肉体上的触摸使之得到生理上的快感。因此看来,同性性行为发生的概念是非常高的,人在早期发生的同性性行为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性取向的裁定,当然其他因素也有引导作用。
同性恋是如何形成的?
学者从以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讲解了同性恋基本的形成原因。先天因素是指生理上的原因如激素在大脑中的比例,生物学家认为胎儿怀有更多磁性激素会使大脑更加女性化从而形成同性恋,还有学家认为遗传因素非常重要,双胞胎兄弟是同性恋的比例非常高,然而,这些理论至今还未被准确的证书,只是被作为研究被采纳。
后天因素可以从心理或者社会因素解释同性恋的形成。其中恋母情结和对父亲男性角色的缺乏在很多城都上成了诱因。另外,在青春期发生的如感情挫折,不良经验或者由于体弱而被隔离与男性伙伴的群体里,造成同性恋的心理。
自恋和自怜主义通常也是用来解释同性恋的原因,由于过度溺爱造成的自骄造成自恋心理,或者不好的经历造成自怜的心理使得谁对他好就爱慕谁的心理。此外,由于自恋或者自恋主义,同性恋者都不愿意对自身之外的食物感兴趣,如女性,因此寻找与自身相似的对象成了主体。
另外原欲受阻也是非常重要的诱因,青春期男性通常有强烈的性欲望,主要发泄途径为 手淫和对异性的性行为。然后由于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原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异性性行为有限制,从而导致了第三种发泄方式,同性恋。
从空白占据的理论来看,青春期男生多大已经对性角色有了相当的认同,然而对于性方式还是空白,所以根据先到先得的理论,第一次性经历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其成为终身的同性恋,假如第一次的性经验是通过同性得到的并获得了极高的快感,那么非常有可能固定下来。
同性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被了解的?
同异性恋一样,同性恋者对爱情也有非常高度的感知,很多海誓山盟也会出现在同性恋伴侣间。此外,同异性恋对比,同性恋伴侣在其他一些方面会有不同,比如对待性爱的看法,同性恋者都是抱着快乐的态度去追求,异性恋者相对于则多了一份生育能力带来的社会责任,因此同性恋者择偶对象标准着重于外面气质方面而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家庭,社会背景等方面的考量。在外,同性恋者通常没有异性恋者的霸占欲和嫉妒心,很多同性恋者将霸占看成是自私的行为,很多同性恋者同时和2人以上的伴侣交往而互相可以和睦相处。再有一个不同则是对长久的看法,同性恋者大体上长久度不高,那是因为缺乏法律机制的保护,很多异性恋由于婚姻和孩子的原因,即使双方已经没有爱情,仍要维持生活,然而同性恋者没有这份礼物,通常没有爱情就直接分手。
大多数男同性恋者对角色都没有特意的固定性,调查上说80%以上的同性恋说明自己是互换角色。角色上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互相满足的表现,为了使对方愉快,我可以互换角色是很多同性恋者的想法。
同性恋者也可以和女性完成性关系,但是是非常具有强迫性质的,因为幻想对象经常会是男性,因此,对很多同性恋者来说,和女性发生性行为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没有感觉而强迫性的完成一项任务。许多调查对象表白自己对女性并非憎恨或者厌恶,而是缺乏热情
同性恋男性的注意穿着打扮,首先是由于他们时时处于与异性恋择偶过程中相似的阶段上,即使是异性恋者,在这个阶段也会比平时更注意打扮;其次是因为,袭夺同性交往极为表面,不可能或不愿意深入了解对方,有些人只打一两次交道就再也不会见面了。在无法了解内心及个性、品质的情况下,外表装束的作用就无形中突出来了。
认为同性恋仅仅是对肛交、口交偏爱是不正确的。同性恋的本质,是把性对象固定在同性别的身体和心灵上,而非将性目标固定在某个器官上。
同性恋在现代环境生活上会遇到什么窘境?
婚姻也是同性恋者非常窘迫的问题,照一般人的想法,与其如此煞费苦心制造离婚,还不如干脆不要结婚。其实不然。如前所述,同性恋者结婚有一个隐蔽的功能是人们没想到过的,即取得离婚者身份,以便过无人打扰的单身生活。
大多数同性恋者选择结婚首先是怕暴露出自己的真正性取向。不得不结婚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避免现实生活中的损失,结婚是为父母家人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同性恋者的活动完全是为了性和感情方面的满足,不可能有其他目的(如生殖)。这种行为虽然因此在中国社会中永远得到负面的评价,但却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由于受到轻视而苟得的自由。
同性恋能恢复成异性恋吗?
同性恋有没有治疗的决心是能否治好的关键,事实上,所有下决心矫正的人都已见效,只可惜他接触的七百多名同性恋者当中,只有百分之十五想治,这百分之十五的人中以只有百分之十五能坚持治到底。按照目前国际医学界惯例,对那些自认为有病的同性恋者,就应当加以治疗;而对那些不认为自己有病、心理平衡的同性恋者则不必治疗,也并不认定为有病。
最后以我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同性恋。
首先由于同性恋的存在性,我们必须要肯定他的存在和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生物学上以及社会学的意义。同性恋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一个固有少数群体,应于类似于左撇子一样的同等,只不过处于道德观念的影响,我们对其有不良的看法,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不在被某些道德信条所控制,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群体,同性恋者也会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制作了一组思维导图,从基本认知,深度了解和社会话题方面了解此本
第一部分-基本认知

  《他们的世界》读后感(六):我们的世界

之前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时,王小波就提到一个说法:在这个社会上,有一群人,他们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便被当做不存在,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而作为一个社会学工作者,就是要挖掘这些人。
这本《他们的世界》里多次提到研究经费不够的问题,可见这本书的课题也是不受关注、不被提倡的。书的内容主题很简单:王小波和李银河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男同性恋群体(当年沉默的大多数)的研究调查。是很真实、很科学分析的社会学研究作品。现在读来也颇有社会学意义。
唯一可惜的是,这二十年来,国内这个群体变动很大,书中不少理论已经不适合当下社会实情;现在再研究这个群体,还需要再多做一些社会调研;另外,这二十年间,居然没有类似有分量有意义的作品问世,可见这个群体多么被无视。
说近些,之前我出书的时候,编辑就跟我说,书里所有与同性有关的文章都要被删除,因为国家严格要求不允许。前几年市面上还有耽美小说作品能出,现在完全不能了。但愿过几年政策会变吧。
书里王小波和李银河找了很多同性恋者参与调研,很多社会心理分析、人物小故事。我想,作为这个群体的一份子,很多人应该能从当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吧?因为书里形形色色的心理都有,很纷繁复杂,很全面。这份研究态度和细致的研究方法,很值得社会学工作者们学习。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同性恋的交往态度已经发生了大改变,尤其是网络通讯的发展和手机社交软件的发达,别说同性恋更方便交友了,异性恋也方便了。这方面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很多。现在做调查研究,应该更多人愿意参与吧?样本更多,内容也更具体、更真实。很期待近年来有这类严肃的社会学研究作品问世。(可惜出版社的限制摆在那儿!)
最后,非常推荐对男同性恋群体好奇(不是窥探隐私性的好奇,而是社会学方面的好奇)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会解决你不少疑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