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由的萨布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由的萨布拉》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由的萨布拉》的读后感10篇

  《自由的萨布拉》是一本由【美】鲍靖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的萨布拉》读后感(一):榜样的力量与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

      每个孩子成才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可能千差万别,也没有一个可模仿的模式。但在成长的背后,一个成功的教育中有很多积极的主导型的因素会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我想就我读本书的两个感触深刻的地方分享给大家。
      1,榜样的力量。
      即如本书中,母亲其实很忙碌,孩子的教育可能还没有国内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多,但这位独自抚养孩子的妈妈的一个特质确是大多数父母所不具有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作为本书的作者和书中主角贝蒂的母亲,在描述孩子时深情而细腻,但可能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她在学术上的不断追求,对自己专业的不断攀登,在工作、学业中所表现出来的精英气质,无形中给予她的孩子一个模仿的榜样。
       母亲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就是她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精神财富。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孩子在不停的成长,家长的心智、能力反而在不断的退化,国内的很多父母在中青年之后对生活消极怠慢,对孩子敷衍塞责,工作中不积极,待人虚与委蛇,这些成年人的陋习是孩子成长中的大忌,但国内的很多父母在完成基本的学业之后就陷入这些世俗中不可自拔,自身并不会给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如果国内的父母也有在日常生活之外的更高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在潜移默化中会给予孩子勤劳、博雅、积极、有涵养的气质,孩子是父母的显影,拥有积极向上、良好生活、工作向上品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在本质上拥有这些良好品质。
所以,孩子的出生是家长二次成长的好时机,父母对孩子不是做保姆、管家、提款机,而是做他们的榜样。
      2,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
      贝蒂无疑是幸运的,她可以在童年、少年的时候感受不同的文化情景,尤其是童年在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以色列长大。
      在中国,对好孩子有特定的要求“听话”,大人想当然的或笼统的认为孩子小,没有想法、没有意志、不具有主动性。但正如贝蒂往钢琴上泼水一样,孩子她有自己强烈的想法,只是父母没有很好的去理解
       而在以色列和美国的教育环境下,贝蒂的自由意志被周边的环境所激发和尊重,她很早就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她在十岁左右的时候跟母亲商量想跟男朋友同住一晚,这个事情本身我不评价,但是贝蒂在跟母亲交流的过程中她所表现出的理性、从容就事论事胡搅蛮缠的处事风格让我深深折服。一个十岁小孩的心智在这个事情上甚至比三十多岁的母亲更加理性和自主。也很庆幸作者在以色列的环境下,更多的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如中国式父母那么强硬,孩子和母亲之间有很好的沟通,让贝蒂自由的意志茁壮成长,自由意识在少年时期就形成。
      相比较而言,国内小孩的自我意识可能到成年之后或成年之后很多年才形成,才有自己独立判断、才能自主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意志。一个少年时期就有独立想法的人和一个成年后才能自主支配自我意志的人相比,节约的青春年华不是一星半点可涵盖的。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她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理性的思考,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所以,中国的父母培养孩子更主要是培养自己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较早的有是非观、荣辱观。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不是不可以,但应当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或懈怠的时候,而不是严格的取代孩子的思维,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反而不重视。以色列人对孩子的严格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严厉不是严苛,更不是取代孩子的意志。
       
      以上即是我的浅见,是我从书籍的阅读中深深感触到的,也是我自己思索之后觉得自己为人父母所应当努力做到的两点。
此书通俗易懂,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供大家思考孩子教育的相关问题,希望更多的父母看到此书,从中受益。
     

  《自由的萨布拉》读后感(二):这是一本关于勇气和成就的书,是一本每位以为人父母应该读的书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书写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下,一个中国孩子在经历了中国、以色列犹太民族教育以及在美国学习和生活后的成长经历真实的记录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中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教育。
      作者以一位单身母亲的身份,以自己顽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她在医学学术领域的学习和钻研精神,用自己获得的奖学金和女儿贝蒂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把女儿培养成为了一名美国的医生。
      读后您会真切的感受到,在艰难困苦和多国文化环境里长大的贝蒂是一个立体的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特别早熟的孩子。也让我想起了中国的那些老话: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和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还有那句: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真切的希望,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父母们,读读这本书吧,这是一本真实记录家长陪伴教育孩子的书,会对您今后如何陪伴孩子成长有帮助的。
        我为作者鲍静和她的女儿贝蒂感到骄傲!

  《自由的萨布拉》读后感(三):The wild Cactus

刚刚看完这本书。以一个类似于女儿的视角看了这本一位母亲写的纪实。母女俩都是坚韧的,成功的。妈妈完成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事业梦想,同时养育了一个人人夸赞的Betty;女儿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且富有同情心的“大人”。说实话,我很羡慕女儿的生活经历,可以在成长阶段接受多种文化的熏陶。从女儿的角度看这本书,我还是一个传统的、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且未出过国门的普通女生,所以我对Betty的生活很向往,她可以那么快乐自由,阅历丰富。我相信我内心也有这样一种渴望,或许想要足迹遍布世界,要靠自己未来去实现。从母亲的角度,单亲妈妈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养育自己的女儿,个中辛苦只有自己懂得。曾看到一句话,说父母都没有经过一场考试就这样当了父母,多么可怕。玩笑话。我想说的是,父母只有自己拥有坚韧的性格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才会教育出和他们一样或是相似的下一代。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我希望ta可以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

  《自由的萨布拉》读后感(四):教育和成长没有定式

美国有名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讲述美国小孩在成长和家庭教育中的故事。国内也拍过电视剧《家有儿女》,讲述中国孩子成长的经历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虽然是特殊家庭的故事,也算是东方与西方儿童成长和家庭教育的缩影了。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爱描述了女儿在中国、以色列和美国的成长过程,因为孩子是在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国度成长,对于东西方的教育情况是没有可比性的。延延是个乖巧的小朋友,因为年龄很小(8岁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听家长和老师的比较多一些,稍有一点反抗也只能如延延那样偷偷在钢琴键上浇水而已。现在还有很多家长在逼着孩子实现自己彩色的梦想,各种赶场式的培训班,一个个的赶过去,孩子的快乐童年没了,家长也累得快要吐血。大部分的结果就如那被洒了水的钢琴一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孩子被逼得去跳楼!延延是幸福和幸运的,在10岁时来到以色列读书,和母亲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虽然一开始,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语言环境,包括在国内了解的战乱,也让她些许的恐惧,但延延很快就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延延到贝凯蒂的快速转换。很快接受了犹太文化下的教育,很快通过了语言关,且在很短时间内参加了以色列的歌唱比赛。贝蒂的适适应能力真是很强!
 以色列的小学教育亮点很多,很值得我们学习。“关系学”与“行为学”的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的。还有户外旅游和野外生活能力的培训,家务教学。国内过度强调课堂教学,过度强调分数,而忽视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学,容易使孩子出现偏激和完全的自我为中心。这也是出现由于一次成绩不好或因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去跳楼,由于嫉妒同学的能力而投毒的原因。
关于“性”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和主张的性解放式的教育总是有冲突。当12岁的贝蒂提出与男孩一起睡在一个床上时,作者的反应还是东方传统的思想。可能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不会同意孩子的这个决定的。这个年龄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强的自制力吗?当然如果从正面接受了很好的“性”教育也许是可以的,但对于大多数还对性处于懵懂状态的孩子,还是收紧网,扎好篱笆更好一些。我的一个在北京的某家医院妇产医工作的医生朋友告诉我,她真得很痛心于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到医院来做流产。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要强强,而不是放松放弃。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屹立于东方,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我不反对早一点对孩子进行正规的性教育,但我反对性解放的教育。
 贝蒂在美国和一名以色列小朋友到超市里体验一种不给钱拿商品的行为。我不想评价孩子的想法以及美国的教育,我想说的是以色列小孩父母一直不能原谅贝蒂,这事是两个孩子一起做出来的,其实是没有主次之分的,行为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是一个孩子去做,可能真没有那胆量,两个孩子是互相壮胆的。中国妈妈很快能原谅以色列朋友,说明中国的传统教育(作者是在中国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与以色列(美国)的教育在心胸和海纳百川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教育没有定式,适合孩子成长最重要!

  《自由的萨布拉》读后感(五):自由的萨布拉——自由的家庭教育

中秋假期中仔仔细细地读了一下《自由的萨布拉》。书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
       家庭教育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广义上看其实现实中有很多家庭也会遇到。作者一直处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以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会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尖锐、更具代表性。同时也正是因为作者接触不同的文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显得更为理性和独特。
      看完了本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关于父母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就像文中在“来自鸽子的启迪”中写的那样。我们会因为看见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而欣喜,也会为了他们不再依恋我们而惆怅(其实父辈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普通而平凡的父母,我们给不了孩子财富和智慧,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孩子,让他们羽翼丰满;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自由翱翔。关键时一定要懂得放手
2、关于引导
       很佩服作者对孩子的引导。书中提到的成长中几次大的冲突,可能很多的人都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但是作者却用自己的思考或是在朋友、导师的帮助下,妥善处理了,所以引导很重要。孩子在成长的关键点,自身也在面对各种冲突(内在与在外,心理和生理),遇到问题,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帮助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妥善处理,正确面对。
3、关于经历
       成长是一个身心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自身也在不停地经历矛盾和冲突。父母的说教可能得来的认识,总是不够深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经历一些,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有些时候,父母还是要勇于放手,让孩子去面对、去经历。有些事情经历过了,他才会学到和成长,在这过程中游历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通过作者分享女儿的信件,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母女之间的亲情互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贝蒂在心智方面的成长。她也变得对自己越来越有要求,对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那么后来变得越来越优秀也就毫无疑问了。
       总之这是一本书我很喜欢的书。推荐给每一位成长中的年轻父母,相信读完大家都会有所收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