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切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切羽》读后感10篇

2017-11-11 22:53: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切羽》读后感10篇

  《切羽》是一本由(日)井上荒野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切羽》读后感(一):切羽


之前看《沉落的黄昏》,我自己觉得很失望,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根本谈不上是优良的小说,失望之余再看《切羽》,难免惶恐,生怕与前一本书所差无几,可我看完之后内心感受告诉我这真的是一本好书,爱情居然可以被描写的这么干净透明,令人向往,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向往,在脑子里没有甜蜜的画面,没有缠绵的水乳交融,你自己甚至都描述不了向往的到底是什么,似乎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只能在半睡半醒之间憧憬,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如此真实稍纵即逝美好感情,如同饮用白开水,你似乎只能拿无色无味去形容他,可是真正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
    阿清和石和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爱恋从彼此初次相见到后来的分别,(其实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俩的不再相见,说是分别可似乎又不是,离别就更不用说了,一切好像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如同像两人不期而遇那般),一直若有若无的在持续着,爱情来的漫不经心,可是在心里引起多大的波澜从作者的旁敲侧击里我们可以一览无余,不经言语沉静相爱。
直木奖的颁奖词:作品非常清晰地描写了人物美好的一面,文体干净,结果整齐,是一首近乎完美的“文学之伊吕波歌”。

  《切羽》读后感(二):6.1 切羽

友人送的书,如果不是他买的,也许我不会太去看此类的书吧,纯粹的爱情小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去看了。也许他是想告诉我,
在这个人生阶段,我们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多,
而有限的阅历,还来不及让自己思索该怎样去沉着面对吧,也许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佳选择。
也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唯美的故事,对发生在海岛的故事都是比较沉浸的,
她描述了那种看得见的孤独寂寞,但却又美好得让你舍不得去往别的地方。
“一瞬间”到底是怎样的概念,过了很久很久,你是否还会想起那个瞬间,你想,如果那个瞬间没有
感受到他,就一切都好了。
“挖坑道的时候,最前方就是切羽。如果坑道连接起来,就没有切羽了,可是在持续挖的期间,最前方永远是切羽。
”我不知道石和是何时离开岛的。有时在晚上临睡前,我会回想起白天他掠过我视野边缘的身影。但那是离岛之前的现实的石和,还是离岛之后的石和的幻影呢?我并不明白。“
是否每个人都会在某个阶段被”切羽“无意砸中呢?
还是。。。

  《切羽》读后感(三):人生的切羽


切羽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与丈夫宁静的生活在小岛上的故事。起初,来了一位新老师到小岛上,年轻女子的内心漾起了一圈波澜,但这是那么的轻,以至于她都不敢相信,不敢承认。最终,这位小岛上的不速之客走了,女子的生活依旧,只是偶尔也会想起那个人。想起一下罢了。
切羽的意思就是一条正在被挖掘的巷道的最前端。一旦巷道被挖通,就不存在切羽了。
这是一个很晦涩的故事,没有什么情节,语言也很平淡,道理难以捉摸,这样的书很考验人的耐心啊!大家都会觉得,切羽不就是两个人的一段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恋爱吗,不就是一种说不清也很轻薄的一种悸动吗,有什么好写的,还写这么平淡。确实,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不愿从爱情的角度再来阐释,就从人生、生活的角度写吧。
切羽的存在是一种危险美丽。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完美,但换一种说法,人不要追求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生活,却又不懂了。我们总想着,生活要达到什么程度,就足够了,却没有想到,生活的前方永远存在着切羽。变化是美丽的,也是危险的。切羽是赏赐,而不是罪过。一种能让我们去接近,去感受,去痛苦,去逃离,去回忆的生活,只有到达终点前才有。

  《切羽》读后感(四):表面正经和心里不正经

莫名其妙今天看到了这本书,莫名其妙今天看完了。
阿清明显是心动的了,月江帮阿清实现了心里的YY,可能吧。只有静香婆婆还在弥留之际嘴里念叨着她英年早逝的丈夫,虽然这老太婆嘴上让人怄。
黄段子满天飞其实就是成人的世界,三言两语离不开啪啪啪这都是很正常的。
话说回来,大和民族是一个最经常表达寂寞,又最敢于表达寂寞的民族。
生活何尝不寂寞
也许阿清的夫也有黑历史,空缺的几年无人知晓。石和则是一个完全的迷,但是从他对阿清一直踌躇的态度,也能看出来他对阿清的情感吧。
最赤果果的月江就不用多说了,感觉本书的女主仿佛是她。
开篇就是小黄文,想起村上,但井上毕竟是女性作家,这方面的描写还是很收敛的。
就不要过多YY这些场面了,日常生活而已。

  《切羽》读后感(五):【书里书外】温存小美好的淡淡绽放

《切羽》这本书,是在某天炎热的中午,探望很久未见的朋友,在一家宁静且美好的书店购得的。
购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直木奖全数通过者;二是此书封面让我觉得很温暖
薄薄的一本,适合找个午后一个人静静地看,却不想,是在今天,下午加班做活动时,我冲出家门随手带了一本,打算在活动前可以解闷,结果看了开头之后一直惦念着,活动中途偶有空闲就拿出来翻上一两页,情节淡淡如絮,却异常牵动情绪,一扫今日午后的炎热感,拯救了什么似的.
嗬,怎么说呢?是一个关于爱情的美好故事,只是不如一般的书感人,只有平淡和温和,好似平日总在喝的温水,毫无味道却叫人怀念,大体上有点类似人们常说的:“过了几年的毫无变化的婚姻生活。”
但生活本就如此,每天早晨起来,每天上班,偶尔休息,每天稍加变化的生活,本就没有太多的起色,我并不觉得无聊,也从不觉得生活应该如何,所以,很喜欢看这一类的书,温存且美好的小生活。生活在远离大都市的海岛上的一对夫妻一尘不染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美好向往。一个看似看简单很普通的故事,折射出的美好光环却无比大,偶有波澜的生活,也被作者温和的笔触给调和了,好像是暖色在渲染,由浅入深,又渐渐变浅,褪成一幅美好的画。
于是有时候觉得很恍惚,在现实与书本之间,隔着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美好漂泊的很远,现实中失去了许多美好,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的,那些怀旧的、若隐若现的、绵绵的牵绊,也有很多对于人世安稳生活以及美好愿望的渐行渐远,可是,却而其实的,能让人安心下来的依然是最单纯朴实的心里感情。
比起遥远而又无可及的未来,幸而现在还是能看到的,触摸到的东西,小而确实的幸福,才是最让人感到欣慰的吧。

  《切羽》读后感(六):平静的接受人性原本的面目——读井上荒野作品《切羽》小札

平静的接受人性原本的面目——读井上荒野作品《切羽》小札
人性是有弱点的,所谓的虚伪,我想就是不能平静地正面人性的弱点。
在感情上,有过心动,也不等同于就不爱原来许下诺言的那一个人了——人性本如此吧。对此,日本作家井上荒野作了一番思考,她把她的结论演绎成一本小说,就是这本《切羽》。这灰色的感情如同“切羽”:
“挖坑道的时候,最前方就是切羽。如果坑道连接起来,就没有切羽了,可是在持续挖的期间,最前方永远是切羽。”
——这番话是女主人公阿清说给男主人公石和听的。石和领会了其中的涵义,于是有了这样的告别:
“石和将两根手指贴上自己的唇,然后把手指向我伸来,他动作迅速,甚至粗鲁,但手指却在我唇前遽然停住。
‘再见’。
石和缓缓地发出声音,仿佛他是第一次尝试用这个词。……”
——就这样,这一段心灵的出轨就结束了。阿清的丈夫在石和离开小岛的那天愉快地喝酒,这之前,即使他是察觉到妻子的异常的,却一句话也没说,这样的克制、宽和、理解,是使人敬佩的。他爱自己的妻子,以自己的方式温和地守护着她,守护着俩人的爱情和生活。这样的男人确实是一位娴静如水的女子最好的托付终身的对象。
而那个离开的男人石和,也让人敬佩,他的行为大概就完全符合了中国人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的道理。他留下一个木的十字架,阿清悄悄地把它埋在院子里。
(2013/6/30)

  《切羽》读后感(七):玺印与十字架

       高一时在当当上看到《切羽》的简介就开始猜想了,等到书来到手边,看了几页便明白这是一本典型日本情感小说,整体情节不复杂,人物内心似海啸,淡淡的描画留下微妙的惆怅。
  
   “挖坑道的时候,最前方就是切羽。如果坑道连接起来,就没有切羽了,可是在持续挖的期间,最前方永远是切羽。”
  
  切羽是无法继续前进的地方,最后一道墙。平静生活中阿清偶然发现了自己的玺印,岛上的小小学校也进一步也把两人推在一起。可是阿清的母亲在一个废弃坑道的尽头捡到的十字架与石和用木条拼起的袖珍十字架维持了原本的世界。
  
  井上荒野细腻的笔触与赵玉皎老师贴切的翻译给我如丝般的代入感,正如直木奖的颁奖词说它“使人感觉到官能小说的美好。清晰地描写了人物美好的一面,文体干净,结构整齐,文学的基本要件近乎完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切羽》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