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

2017-11-15 22:42: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

  《三口棺材》是一本由[美] 约翰·狄克森·卡尔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口棺材》读后感(一):逐一反驳某些卡尔黑诟病《三口棺材》不公平的常见说辞(彻底泄底)

本评论彻底泄底,未看慎入
六年前看的三口棺材,当年在AC论坛,之后在贴吧针对三口棺材的常见问题讨论过N多次。本来不准备再拿出来炒冷饭,但考虑到每年都有新人来因为我已经反驳过N次的理由来黑《三口棺材》,于是决定索性写一篇东西,专门给因为阅读不仔细,上当后输不起,就狂黑《三口棺材》来撒气的同学瞧瞧。
首先说我的结论:抛去两个密室、临终遗言诡计、独特的凶手人设和误导、密室讲义这四大公认亮点不论,《三口棺材》在我看过的23本卡尔作品中,推理篇幅和严谨度是排名第二的(第一的是阿拉伯之夜谋杀案)。平心而论,卡尔的作品推理水平不是很高,但三口棺材我认为其推理在黄金时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因为,类似《罗杰疑案》,为了这么个独特的,首创的诡计类型和凶手人设,为了足够服人,卡尔必须给出更为充分的理由。其次是线索和伏笔,我下面会通过反驳卡尔黑常见的黑三口棺材的理由,来向诸位展示,三口棺材只存在线索牵强问题,不存在线索不公平问题。
-----------我是分割线--------------
【转】某卡尔黑黑三口棺材的五条理由
编者按:本文转自侦探小说吧,里面五条理由,基本上都是黑三口棺材最常见的说辞。
卡尔黑原文如下:
1:书中主角费尔博士凭空推理出三兄弟和监狱的故事实在太扯淡了。
2:时钟时间差的线索明显犯规了。而且晚上9点40分左右你牵扯进一件命案中,证人居然不慌不忙的和警察合作,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商店里的时钟和现实差了45分钟,我想每一个牵扯进命案的无辜人士都想早点回家,注意时间是最基本的行为。
3:葛里莫教授和弗雷两人都中枪,两人一起跑下楼,途中居然奇迹般地一滴血都没流,更扯淡的是胸口中枪的葛里莫教授急忙跑回家的途中也一滴血都没流。(雪9点30分就停了,如果他有流血,地上肯定有血迹。)
4:葛里莫教授回家后换上睡袍,然后因为销毁罪证枪伤发作死去。这里又有一个极大的漏洞,葛里莫教授受的是枪伤,新的睡袍没有枪孔,他那套耍人的把戏还有什么用?费尔博士都能凭空推理出三兄弟和监狱的故事,难道就不会发现这么低级的线索?
5:这本书的密室把戏也没什么特别,那镜子也是犯规,没提示能猜到的人也是神人。
这是我第一本卡尔的作品,也是第一部密室系列的书。看完后真心失望,居然还被称为密室第一神作。以后可能不会再看密室了,第一神作都这水平其他也没什么好看的了。
--------我是分割线--------------
对上文的反驳:
编者按:我的那份回帖中,语气非常不友好,相当张扬跋扈,中二气息和优越感十足,——因为当年和卡尔黑的辩论中,我发现用这种口气来反驳,效率最高。因此希望各位看官不要太在意语气问题。
反驳全文如下:
1. 临终遗言+书中签名和笔记,我认为作为推理的线索是够了,至于楼主觉得这个推测不能服你,那是因为你用中国人的思维在思考,而菲尔是用英语来联想的。既然读外国作品,你不能指望作者用中文和中国式思维来写这些暗示。
2. 时钟和时间差的线索不犯规。我在AC论坛证明过两次,在本吧当年也证明过两次,不过年年都有新人自己没有发现这些线索,就怪作者不公平。
我仅仅举其中一条线索(剩下的线索请楼主自行重新细读《三口棺材》):
菲尔博士和警长赶到魔术师命案的街上,看到那口报时的钟(卡尔还特意在那时专门对那口钟进行了一番强调性的描写,别告诉我没印象),这时钟显示是11点差5分。然后菲尔博士和警长费了一番周折找到瘸子私底下出租的房子,发现打不开门再下楼找房东,开门之后发现各种古怪的道具和血迹;菲尔啰啰嗦嗦进行一大段推理分析;然后撞到回家的瘸子,大家闹误会又折腾了很久,然后又唠唠叨叨说了十多分钟的话。这时候,教堂报时的钟才敲响11下表明11点到了。楼主读推理小说难道没有半点时间概念吗?办了这么多事,说了这么多话,折腾了那么久,起码花上半小时,你认为5分钟搞完这些事搞得完吗?请开动脑筋,睁大双眼,楼主!街上那口钟明显就是坏了,卡尔说得不能再明白了。
菲尔博士听到教堂钟声,然后说自己得到启示并明白了谁是凶手,指的就是这件事。卡尔特意把那一章的标题定位“教堂钟声的暗示”,你以为这个标题是写给谁看的?就是卡尔担心像楼主这种不仔细阅读,不仔细分析线索,上当之后输不起反而会骂作者的读者看的啊。
3. “葛里莫教授和弗雷两人都中枪,两人一起跑下楼”——看到“两人一起跑下楼”我就笑了。楼主要黑卡尔拜托请先把案件发生过程读仔细!案件怎么发生的,你连最基础的细节都没弄懂,跑来黑卡尔好意思么?
其次,你亲身经历过或亲眼目击过受伤大出血吗?没有经历过请别妄自下结论;我可以告诉楼主只要不是伤到大动脉,伤口包扎得好完全可以做到不把血滴到地上你信么?
第三,请注意案件发生在冬季,而且是大雪天的冬季,而不是夏季。至于这句话和你的问题有什么联系,你就自己理解吧。说到这个份上再不懂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等于0了。
4. 你见过睡袍吗?没见过的话,本座来点拨点拨你,睡袍是长这个样子的:
http://d03.res.meilishuo.net/pic/_o/bf/dc/e89f402c938c9287de45ab02512f_1000_1000.jpeg
睁大眼睛给我看仔细了!睡袍是可以像披风一样披着的。
5.镜子的事情。
首先当时的JC不像当代JC那样有系统地搜索。其次,第一遍巡警搜索过烟囱,没有东西,但是没有搜查写字台后面。后面一次搜索时,写字台后面的镜子被移动到烟囱里面,烟囱因为已经搜过所以没有再去留意
最后,三口棺材虽然上当率是99.5%,但我告诉楼主,我5年前在一个个人网页上,见过有牛人凭借自己的推理,几乎破解了第一个密室(格里莫教授密室),和原著唯一的差别就是那个牛人的解答说是教授用了一个和自己等大的油画剪影倾斜地搁在门口。三口棺材是能够破解的,只不过题难,破解率非常低而已。因为自己不是天才,不是推理顶级高手,就诟病公认经典的作品不公平,渣作之前,请先确保自己已经非常仔细地读了全书,请先确保自己的论述没有诸如你的第三条那样的,一眼就能看破的漏洞。谢谢

  《三口棺材》读后感(二):惊喜不多

剧透+泄底,慎入!

密室讲义很精彩,但是感觉没说完呀!

果然这才是真正的本格推理吧!没有现代推理小说中的各种其他小花招小陪衬,就是直接以华丽奇妙的案子,一步步的深入推理为主。

诡计的奇巧程度令人称绝,反转之处的确是抓住思维漏洞(虽然我猜到了);不同点在于,本文中,蒙蔽真相与侦探作战的,不仅仅是凶手本人,更是各种难以预料的巧合:雪、钟、体格;因为我后面猜到了问题,所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太强,倒不是因为我推理能力强,只是看书多了对作者叙述中意有所指的微妙暗示非常敏感,能够反其道而行之抓住问题所在。

出现人物很多,但是都不够深入,眼花缭乱的,而且也许只是误导读者的烟雾弹。但是人物既然出现了如果能丰富文章中的感情或深意或价值观就好了,可惜他们都像是被画上脸谱的装饰品,除了做重要背景之外没有其他用途。即便是重要配角,描写的也有点表面化了。或许是本案过于复杂,没有她们的发挥空间,也许我多读几本同系列的故事,就能够把他们的形象丰富起来了吧!

另外,翻译的我觉得挺不错的,虽然我还没能力去判断英文的文笔,但我觉得也就是不功不过的类型吧!

层层推进的叙事很引人入胜,在布局上并不复杂,只是按照时间线步步推进,再加上几个重要线索人物的“漫不经心的话”,疑惑就解开了。作者并未过分的去营造悬疑或诡异气氛,什么凭空消失啊踏雪无痕呀,没有过度渲染,通篇保持冷静的笔调,这点我很喜欢,毕竟这是推理小说不是悬疑恐怖小说。

整体来讲,应该说并不失望,但也没有特别的惊喜!算是对经典的一次瞻仰吧!

  《三口棺材》读后感(三):不输占星术,不给五星不客观

《三口棺材》,目前为止我看过唯一不输《占星术杀人魔法》的本格推理!故事中两大不可能犯罪谜面华美绚丽!解答也令人叹为观止!最关键是所有线索全部摆在你面前,对读者绝对公平,但你就是把它们一个个给忽略了!中间穿插的“密室讲义”精美绝伦,里面的手法时隔几十上百年还被众多的推理剧、推理小说借(chao)鉴(xi)!包括且不限于:冰(雪)块溶解门闩自动落下、冰锥杀人凶器消失于无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人趁机行凶或趁乱制造密室机关、针线回形针金属片等制造反锁机关、将密室中受害者引出窗户外并从房顶处往下加以杀害、利用弹簧皮筋等使凶器消失无形等手法!这本书,不给五星不客观。

  《三口棺材》读后感(四):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不朽之作

确实是卡尔的最经典的作品,没有之一。无论从各个方面这都是一部经典的名著。推理小说精彩不精彩,无疑从几个方面来衡量,诡计,布局,推理过程,结局,悬疑效果,节奏推进等。诡计方面,密室加隐形凶手,典型的不可能犯罪,非常吸引人。布局,将两个案子融为一体,外加精彩的反转,可以说布局是非常缜密和精妙的。推理过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公布答案,而且将案情的分析推理贯穿于全书的始终,每个分析都很到位,末尾还有时间表,案情回顾等,始终让读者清晰的了解案情,密室讲义也是点睛之笔。结局,精彩且出乎意料。悬疑效果,本书通过分析推理,很好的诱导了读者,是不可能犯罪的效果推向极致。推进节奏方面,比较紧凑,没有多余的废话。此外,还需要多说一句,卡尔的文风是欧美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大陆出版的卡尔的小说往往翻译的不好,太过生硬和直译,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这使得很多卡尔的小说被埋没了。好在这部经典之作的翻译还是不错的,读起来比较流畅。所以说,综合各方面原因,成就了这部黄金三巨头之一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不朽之作!

  《三口棺材》读后感(五):简单告诉你“绝对不可能”的密室

预警:含《斜屋犯罪》《古墓之谜》泄底
两个绝对密室一度让我怀疑是否会有一个合理的结果。好在解释得算“完美”——忽略很多让人无法忽略的疑点的话。其实本书里作者卡尔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说“在'这种写作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前提下,如果有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那么'牵强附会'这种词应该慎用。”
但就个人而言还是不太愿意接受这种用如此巧合支撑起来的谜底——也确实像书里几次提到的“知道魔术背后的真相而感到失望的观众”。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知道真相之前,任谁都会被这般“不可能犯罪”的外表迷住。而且这种吸引人的外表与岛田庄司(之所以提及岛田,是因为读本书让我想起他的《斜屋犯罪》)类的繁复华丽的包装不同,前者很纯粹和“简单”,书里一口烟囱、一扇开窗、一扇门和一片雪地把整个秘密封得牢不可破
本书有意思的一处地方是给出了一小份密室的讲义,其中就有经典的“冰柱模式”,在《斜屋犯罪》里这就是一个核心诡计,当然了,岛田庄司稍稍改了一下,固定了一把刀子。除此之外,还提到了大家熟悉的“头伸出窗口的犯罪”(阿婆少见的密室本《古墓之谜》就是如此,印象中柯南剧集里也出现了很多次)之类的手法。而那些“硬性”的手法——绳子打结啊,钥匙孔骗局啊,我都是看不进去的。总的来说,这一段泄底了多本推理的文字还是挺有趣的。
就和本书的编者序言写的一样,卡尔写作风格哥特、诡异,配合死胡同般的密室别有风味。不过就文字叙述而言个人觉得太是枯燥乏味,本是冷飕飕、阴森森的“三口棺材”的背景故事也没能营造出太多氛围,甚至读到揭晓真相的时刻也没有牵起紧张之感,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可见一斑了。(翻译怎么样不好说)另外,深觉每个出场人物都只有功能性作用,毫无美感可言。不过我想在卡尔密室世界里,人物都不过是小小的棋子,根本没工夫多多去塑造什么吧。
最后再引述本书里一句金玉良言:如果将个人口味直接转化为评判作品优劣,甚至作品可信度高低的标准,就无异于在说:“这些是不可能发生,否则就太没意思了。”可是好像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评书、评电视电影、评人评事时都是这样。

  《三口棺材》读后感(六):零散的思索

本篇再次证明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密室之王卡尔的最强之作也再次让我加深了对于“密室推理题材”的反感;
正如大部分的奎因推理小说一样,所谓的挑战读者大多还是信息不对等,以及大量的巧合和刻意,以下对本作拣选几处:
第一:在检视艺术家伯纳比的密宅时,并未提到门边的通向屋顶的天窗,同理,在弗雷的住所同样设置也未能体现;
第二:关于那把枪的指纹,只是一句“在跌落到雪地时指纹就被自然的抹除了”做了交代,实在是不能服众;
第三:关于核心诡计镜像一说,就算私人秘书米尔斯视力再差,关于睡衣面具等镜像的内容居然无从分辨?不可思议;葛丽模教授的身体设定实在Bug,死前干了N多事情不说,之前要几个人抬的镜子,居然自己死前能够把镜子藏进烟囱!!!藏进烟囱啊!根据书中描述,这面镜子面积不小(跟假意购买的画作同大),才能承担此种镜像作用,他居然藏进了烟囱!伦敦那个时代的烟囱是有多大!
第四:开篇刚刚介绍说,下着大雪,根据四周的环境无法有外人进屋,紧接着解密就提到可以从邻居那边的台阶跳进地下室小门进屋,而且地下室小门上面还有遮挡,无法落雪,这种关键设置的隐瞒是显得侦探太白痴,还是坑读者呢!!
第五:死者的遗言。你说死者弥留之际良心发现也就罢了,而且还发现了两回!一次在家中被发现时,一次在医院死前,而且谁要死前坦白还故意从“光线太亮”这种地方开始说起啊!还说到“盐场“,天啊!他是觉得可以在死前讲一段长长的爷爷枕边历史故事吗!!这都是什么关键词啊!
其他,诸如弟弟弗雷都跑到街上求救了,忽然看到露出一个脑袋的大哥就可以超级准确的射击;橱窗错误时间的钟表;纸质的全身套装,这种种能力设定实在有够瞎扯。
诡秘气氛营造是推理小说的必须,诡计欺骗读者是推理小说的魅力,但是这首先是一本”推理小说“,而不是奇幻科幻抑或童话读物,我们需要作者一个合理且用心的交代,足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