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课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课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9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课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生课》是一本由【韩】智光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8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课》读后感(一):我想以识修行大师呢

    我很喜欢智光的这本《人生课》,它适合慢读,读几页便会合书沉思一下下,播放着古琴曲〈太极〉最好,我就是这样安排的,一边读人生课一边听太极古琴曲,感觉心灵放松多了,不好的情绪都走开了,而且智光的许多话,是真的听到心里去了。
    “我就是命运的主人,我肩负着让自己幸福责任,也主导着让自己幸福的权力。”
    他文字中的语气极其平和,娓娓的告诉你不要急,慢慢地悟,总会明白的。许多事,经智光一说,都会觉得都不再是什么坎。甚至四十岁、五十岁的人还没有结婚也不算什么,这不是什么,只是人生的因缘,接受即可,换个思维点即可,而且这个岁数未婚的女性还不会发生更年期呢。
    此前,我是经常有这样感触的,“恍恍惚惚,已是半世荒芜”。这表示我对当下的不满意,对现状的不妥协。过去的阴影一直还在,我经常在梦中进入高考,我总觉得自己当年没有再坚持一下,没有努力去考个好大学,如果起点不一样,如果跟别人阔谈的时候可以报出自己的名校,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然后过去是不可能重来一遍的,所以走出过去的影响,放下过往关注当下和未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智光让我明白了这一点。有时候也并不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钻进了那个牛角尖,而智光引导了一下,我就出来了。出来了,才觉得这样才是真的好。
 还要提一点,《人生课》这本书的装桢设计和插图极其完美优美散落的文字中,搭配着恰当意境的插画,使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素雅干净,非常有意境和有雅趣,是那样的雅致美好的感觉。虽然这本书来自韩国,原著智光是韩国的大师,但是这本书的翻译功底很深,把智光的话译得很到位,完全转换成了中文语感。
    身心灵修养及微哲学的书做成这样也是让人能静心一直阅读下去。修身养性是当下很多人渴望去做的,只是我们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人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平静的文字,一起来体会人生,反省人生。找到更好的自己,更适合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不容易找到的。
    人生中很想认识像智光这样有深度有悟性并且修行的人。有时候我也很想遇到修行大师或者看破红尘的和尚、道士等。如果跟他们接触一番,了解他们的思想境界,或者跟随他们体验一段时间,也会改变自己的许多想法,甚至改变人生,引导航向了。
    “”如此这般,我们的人生并非只会因子孙满堂而获得幸福,也可能会在纷争中陷入痛苦。细究其因,便是因为我们被欲望执着缠绕,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心声憎恶和怨念。但若能直视内心,勘破这份执妄,被痛苦围绕的伦理姻缘便可一片通达,云开雾散。“”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找自己,找到自己,与自己的灵魂相融,才能超脱现实,平心静气的回归本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过去的不美好,解脱心灵束缚,走向幸福明天。
    感谢智光老师的人生课,我会慢慢读,多读几遍,每一次读都觉得开始放松了。

  《人生课》读后感(二):那静止不动,却又暗流涌动的瞬间

       说起以前的事,我们总是喜欢说小时候, 没有人会觉得奇怪。可当一个读小学或才5、6岁的小孩说,我小时候干嘛干嘛了,却会觉得奇怪。可那也的确是小时候。每件事都是相对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
        读小学或初中的自己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没心没肺,什么都不想,每天都笑嘻嘻的,而是很多时候都是充满负能量的。可就在我没有注意的时间里,自己渐渐变得没有那么 多负能量了,不会再去想没有答案的事情。在整理东西时,发现自己以前写的日记,就想把日记重新录入电脑,可实在录不下去,语言太幼稚,想法也太幼稚,可那就是曾经的自己,你不能弃之,更不能无视,它需要一个专属的房间,需要每天有人对它嘘寒问暖,这样它才会温暖的长大,给它身边的人带去温暖,让它身边的世界充满温暖。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行程一天天的重复,可就在这循环重复中,变化却在黑暗中慢慢滋生,你看不见也摸不着,直到某天,你忽然就发现自己可以思考,可以独立。
         拿个小篮,将这一动一静的瞬间小心翼翼的一一捡起,放入篮中,再倒入时间这壶酒,最后将它搁置在角落。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所触及的空间突然就充满了别样的酒香,你想,你再想,绞尽脑汁得想,答案就那么突然地出现在脑中,原来,这就是人生

  《人生课》读后感(三):活在当下便是做好的

特别喜欢书中的这句话,“我就是命运的主人,我肩负着让自己幸福的责任,也主导着让自己幸福的权力。”生活中,我们常常追逐幸福,但却往往与它擦肩而过。我想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其实生活简单烦恼也好,失意也好,这都是我们在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正确看待一切不如意之事,就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不再执著。《人生课》就是在告诉我们,活在当下便是最好的。不必留恋过去,更不必对未来感到不安。在生活中寻求满足,便是最大的幸福。作为一个二十岁女儿妈妈,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困扰的母亲们,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和幸福,真正做到自己命运的主任,掌控自己幸福的权力。

  《人生课》读后感(四):你幸福吗?

——读《人生课》
文/叮叮-旭珊
现在的你,感到幸福吗?
在《人生课》里,“烦恼终结者”智光导师教授读者在充满矛盾与纷争的现实问题里,如何智慧地破除人生迷茫苦恼,从而寻找到幸福。全书包含七个章节,可三个层次理解:为何而活?认识到活着不容易。该怎么活?连串起来讲述了人一生的轨迹,学会在偶然与必然、苍茫而模糊的前进路上逐步调整自己的步伐,享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没有谁能给你答案,或许幸福本没有答案,又或者,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小孩子哭泣时,递上一颗糖果放到嘴里,可以慢慢停止哭泣;开心时,可以尽情地笑,哭的时候,可以嚎啕大哭,无论什么事,过后一阵子可以忘得光光,不计较不算计不记仇,这是小孩子的幸福。
而我们呢?
现在总是有人抱怨着:“幸福”,幸福太少,幸福太小,甚至不幸福。就像是自己的家长说别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好,自己觉得自己的长相比别人差,自己觉得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少,总是和别人比较,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什么,于是便觉得不幸福。有人说,让我们比比山区小孩,看到他们,就知道我们多幸福了,也对,是幸福了很多,但要警惕从中滋生的没有基础的优越感。
按神佛僧人的说法,人各有命,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全然一样的,因此与他人比较也有些小荒唐,自己应该与自己比较下,你想要的和你拥有的。
比如你想要一个富裕的生活,但你没有,你看到某同学有,因此,你觉得你不幸福。那么即使你是幸福的,也给自己扣了个不幸福的帽子。也许富裕并没有什么,只不过多点银子花,多点山珍海味,多些金银珠宝,多些名车名表。再想想你拥有的,健在的爸爸妈妈家人朋友,现在顺利开心的生活,这就是幸福的资本了。
也许你会说,这么少呀。但不对,人要知足常言道知足常乐。正因为要求的少了,所以烦恼的也不多了。不是总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么,所以欲望越多不幸福的越多。
毕淑敏说过:“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而不像信号弹在天际闪烁红光。”因此,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提醒下自己,去珍惜幸福。当你觉得不幸福或者不知道自己幸不幸福的时候,或许,你已经很幸福了。
读读《人生课》,也许能够引导你解决困惑,最重要的是思考问题所在,并且要付诸行动解决问题。我们的人生可以有缺憾,可以有泪水,但不能没有直面挫折坚韧的心,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请珍惜我们生命中的痛,是它磨练了我们勇敢意志,也教会我们享受幸福。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或1452859801@qq.com

  《人生课》读后感(五):人生自在的真谛

      人在成年之前,需要接收各种各样的学校教育,这些教育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提供了生存的方式与“手段”,却很少有人想过该以何种心境面对人生的困境以及如何看待生活,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关于人生的课程。
       智光大师做为韩国现存最受尊敬的佛学大师,净土会指导法师,为我们准备的《人生课》就具有这样的作用,智光大师以其佛学的造诣以及一位长者的智慧,为我们讲述人生的课程。他首先提出的“现在,你幸福吗?”就像一记当头棒喝,贫苦人群可能有着简单容易满足的心境,亿万富翁也许有着我们无法了解的烦恼,其实有关人生的课程无关物质丰俭,而是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而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快乐又该如何追寻呢?智光大师随手采撷了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遇到的事例,剖析开来,深觉家庭不够幸福的家庭主妇,为了下一代的婚姻、生存问题感到苦闷父母,畏惧死亡的老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看似坚不可摧、不可战胜,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在内心中无法放下的执念与贪欲,会逐渐变成习惯性的理所应当,并占据内心所有的空间,令人对于外物与身边之人的需索越来越多,一旦要求无法满足,自然不会有快乐的感觉。所以智光大师指出,人生课的重点在于内心的修炼,不必要的贪念的移除,为内心做减法的过程中,所有执念与贪欲也会逐渐消散。
      作者同样非常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在社会老龄化来临的今天,老人也面临着更多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与挑战——与子女的关系、对未来的规划、对于内心平和的追寻,对于死亡的恐惧,作者为老年人们解说了调整心态的方法,人生本是一个自然生长消亡的过程,就如一波波的海浪奔涌向前,生命的逝去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果可以勘破生死,那么其他人生所以的烦忧又算得上什么呢?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很多烦忧、成见都来源于内心,而内心又在不断的依靠外物的表象,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放弃对于外物与他人的企盼,才会得到真正的自在与安宁。而这种自在与安宁则要靠我们平时对于自身的反省、内心的修炼,人生毕竟是一个孤独行走的过程,学会不寄托外物、不依靠他人的生活,才会了解自在的真谛。

  《人生课》读后感(六):在人生的课堂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听说智光大师是在几年前,他的中文版《妈妈课》出版之前。拿到他的书后,我一直还很纳闷,大师没结婚没生子,怎么会写《妈妈课》呢?看了大师的书才知道,这是一本帮妈妈们排忧解难的书。大师虽然是著名的修行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书里面没有什么大道理,更不说什么艰深的佛法而是以一个温和的长者形象,用不急不缓的语调,温和的态度劝慰妈妈,以期能让妈妈们尽快摆脱烦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读后,真是让人受益良多。
最近,我读了大师的另一本书——《人生课》。这本书是大师针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烦恼,如对过去的追念与怀想,对未来的迷茫与彷徨,对生老病死的畏惧和胆怯,对亲人离去的伤痛和不舍,对儿女的教育和期待,等,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烦恼和苦痛。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人人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这种情况下,痛苦更是如影随形。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圆满、更快乐呢?智光大师或现身说法或言语开导或方法排忧,用自己的智慧化解芸芸众生的烦恼。过去的已成现实,再没办法改变,未来的日子还有一段时日,一切都是未知,那么何必为过去耿耿于怀,又何必预支将来的烦恼呢?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
在书中,大师告诉我们,一切的痛苦都源于我们内心,外在的原因虽然客观存在,可只要我们淡然处之,看透生死离别,知足常乐,就会在付出中得到快乐和幸福。其实,有些道理我们不是不明白,而是一旦事情发生就很难放下,总是希望事情能按自己的期望走,一旦结局偏离了自己设想的轨道就容易沮丧、失望、伤心,痛苦也就随之而生。有时,哪怕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想要的,可一旦迷失在攀比中,心情也会跌落到谷底。“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可一旦这车轮的力量太过强大,超过心理预期,就会把我们的人生带向不归路。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又与周围的人唇齿相依。既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内心,又要关心、爱护周围的人,这样才能在自己周围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不要强求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改变。其实,大师的这种想法和“换位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都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那么很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大多时候,我们都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不理解和怨怼。
大师活得通透,看得透彻,写得明澈,他在书的最后写道:“世间最可怕的敌人不在战场,而是在我们内心的烦恼。修行就是在与自我作战,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打败心魔,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通过一本书就改变人生是不现实的,但通过看书,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心灵趋向纯良,却是每个人都能逐渐实现的。不求一蹴而就,只要循序渐进,在人生的课堂中,智光大师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而我们也要学会“每日三省吾身”,每天进步一点点,在这个大课堂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生课》读后感(七):《人生课》:佛学灵光辉映下的正能量

《人生课》:佛学灵光辉映下的正能量
《人生课》的作者智光是韩国现存的“最受尊敬的佛学大师”,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它的作者能够与时俱进,让佛学的理念融入今天的现实生活,可以看出,作者对佛学精神与人生哲学的结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的目的是能够让佛学走近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而这样的走近,往往不得不碰到佛学本身在介入到当今主流思想时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所在。
这就必须对佛学的基本精神作出某种回避,而将佛学宝库中可以修炼人性的某种智慧之光发扬光大,从这种取舍与避让中,我们正可以看出作者的智慧所在。
谈“人生”实际是上很困难的,因为谈到“人生”,都必须碰到一个终极性的问题,就是“人活着干什么?”
思考“活着”的意义的时候,作为这一思考的人来说,其实已经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
中国人常讲,“人生识字忧患始”,因为识字,而开始去思考,一思考,忧患接踵而至,“有忧患必然痛苦。”所以人类要发明宗教,树立一个信仰与寄托,扶正疲软的心灵。
《人生课》里,作者智光大师迎难而上,把“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一个严峻的终极性的问题提了出来。那么,大师如何回答?
智光大师超人一级的智慧是,他将这一人生的终极设问“化为无形”,认为“如若持续自问‘为什么活着’这种问题,就很容易陷入受害意识等负面情绪当中。因此,这种思维需要及时做出转变。”(P9)。大师提出的办法直接明了,“每逢脑海中冒出‘为什么活着’的念头时,请将之转换为;怎样做才能让今天幸福’的自问。”这一转换的好处可谓是太多了。“为什么活着?”这是一种纯粹的理论的诘问,如果深陷其中,最终可能难以走出无解困境,一个活人可以活活地被这种人生的终极追问给憋死。但现在转换为“如何让人生幸福”便完全是一个实践的命题,智光大师将理论的灰色转化为实践的彩色,立刻便让人生的课程路径从羊肠小道变成了通天大道,大师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在这条通衢上展现他用佛学智慧支撑的人生正能量的春风劲吹。
我们看到,智光大师将佛学的精髓努力藏着他的著作中最隐秘的角落,毕竟现代的生活是世俗化的,面临的烦恼与痛苦也是凡俗世界最蚀骨揪心、最显影于外的痛楚,纯粹用佛学的思想与境界,去开导一个可能与佛学精神并没有直接接触的普通人,是难以奏效的。所以,智光大师在书中,巧妙地以世俗世界最能认可的生活态度,作为他宣讲的主旨,而将佛学思想收敛到最隐约的位置。比如,智光大师在阐述他的理念时,对一些世俗世界无法接受的理念,他是采取了后退一步、避而不谈、虚置不提的战术,如“死后是否有灵魂”,“人是否有轮回”,面对这些问题,智光大师没有直接予以回答,他是这样说的:“是否真有来生并非是问题的核心”(P56),“佛教对死后世界有诸多阐释。比如死后可往极乐,或是轮回转世,但这些却无法被证实,(P57),“有没有鬼神只在自己一念之间”,显然他在讲述这一看法时,努力不去触摸世俗世界的金规铁律,但是,在他的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看到他对佛教基本精神的坚守。
因此,在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智光大师避开了与世俗世界直面相对时的概念碰撞,而在内质上绵延不绝地沿用着佛学的精神,来打造他的人生理想境界。我感到,智光大师阐述的佛学精髓大致有如下:
——“无常论”。“佛说无常,一切都是变化的”(P11)。既然一切都处于变化中,那么,就不应该有执念。而人生的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因为执念。在本书中,智光大师屡屡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执著”,因为放不下,而纠结痛苦,这种放不下,包括“过去的记忆”、包括金钱、地位、财富,包括贪便宜、贪生怕死等等。什么是“执著”?大师说:“对某种事物坚持不放,追求不舍,一定要如已所愿的态度便是执著”(P148)。作者接着指出,“执著”的反面就是“放弃”:“执著与负气放弃只是偏执欲望的两种不同表现”(P148),确实很有道理。智光大师举例父母教育孩子,一旦孩子不如已愿,便是“再也不管你了”的负气放弃的威胁。大师列举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执着一种不切实际的执念,导致实现与期待之间的巨大反差,成为痛苦的思想之源。
——“轮回转生”观。智光大师在书中对轮回一说,认为无法被证实,但是在实际阐述他的理念时,却把轮回转生作为他向善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比如,他在告诫人们将健康的教育方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时,剖析道:“若是结婚二三十年后,依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经验教训,那么在今后的300年,甚至是3000年之后,依然会以同样的色身诞生在世间。这也就是所谓的轮回转生。”在这段论述中,作者显然把轮回作出一件人生的必然的常理,所以,认为父母要给儿女传授好的“业报”,这样才能有益于后辈。作者对来生之说,不是通过实证得来的,而是认为来生之说具有精神上的支撑价值,所以他认为有接受必要。看看作者这样的逻辑阐述:“既然来生之说并非全然没有意义,那么数千年来人们为克服弥留之际对死亡的畏惧而实施的方法也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P56)。
——“不生不灭”说。作者在书中引经据典,写道:“《般若心经》中有‘不生不灭’这样一句偈语,其含义并非是永远不变、固守永恒,而是指‘所谓生灭,其实就是不生不灭”。(P63)。实际上,这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引用的那一段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既然“生并非生,灭也并非灭,这只是一种变化而已”,那么何必又要生出痛苦与烦恼来?在这样的思想启发下,“坦然面对(亲人的)离别,才算是真正的荐度”(P84)
——“因果论”。积善“是一种功德的积累”,“这种功德果报早晚会有一天会体现在子女身上。”(P137)。智光大师的这一阐述,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曾经耳熟能详的佛学体系中的基本内涵,而大师在这里更进一步,提出“照料患病的丈夫并非是‘前世种下的恶因’,而是今生遇到的善缘。”(P138)。这一段阐述,把因果关系的位置调整了一个顺序,立刻便使现实的苦,不再是前因的“果”了,而是后来的“善”果的前因,正体现出多少年来佛学常胜不衰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对未来的期许,而智光大师在这里就像搭积木一般,稍稍移动了一下“因”与“果”的前后关系,便亮出了一道积极人生、应对困难、苦中有甜的幸福真理,可以融化掉所有的痛苦,因为幸福的“善果”正以“苦难”的前因在磨砺着我们。这就是智光大师朴素的辩证法透露出的正能量的强烈光辉,让这本书处处溢满一种浸入到心灵的无微不至的精神慰藉。
——“一念之间”。“事情的好与坏也只是自己一念之间。”(P100)。“塞翁失马,蔫知非福”,可见福祸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成式,完全是来自于“一念之间”的判断,既然好与坏都是我们“念”中的事,那么,便运用“念”的调整与整顿,把坏事变成好事。智光大师在这里劝诫人们把眼前的痛苦淡化掉,“顽强生活,那么未来便没有过不去的坎坷。”(P100)
可以看出,智光大师在他的书中,运用了佛学的基本概念,化解人们的种种烦恼与痛苦。智光大师面向的听众与读者,都是世俗生活中最底层的人,他们遭到的人生烦恼也是最“一地鸡毛”的,但是智光大师却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给予开导与启迪,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大师的古道热肠、良金美玉、乐善好施的内心情怀。大师在书中说,他的演讲都是免费的,为什么不收费?就是因为不想“因财所迷”,他提到他的“三不讲”,“不到广播栏目讲,不到政府部门、企业讲,不到学校讲”,主要原因是这些人都是强迫性的,并非出于本意。
那么,大师面对的是哪些愿意听的大众?其实通过书中列示的人生困厄,可以看到,智光大师主要面向的对象是老人与妇女,因为这一个范畴中的群体,面临着人生中可能的痛苦的最大的阴影面积。大师的讲授可以说是不厌其详的,他劝解的方式,基本就是上面佛学理论的灵活运用。人痛苦,原因是“我本特殊”,所以要特殊地活着,成为痛苦之源。只要放下特殊的负担,就能生活轻松,人生就能泰然处之。婚姻方面的痛苦,大师提出不要强求,随缘而遇,即使终生未婚,也不见得过得不好。家庭妇女,还要尽可能地参加社会活动,奉献爱心。老之将至,面对死亡之必然,大师提出不要抱着对年龄的执著,寻找比年龄更值得珍视的事物,老有所为,老有所用。遇到困境,要看到转化。亲人离去,要放下执念,对婆媳之争、家庭财产的处置,智光大师都提出了忠告。特别是劝诫人们,不要参加非法集资,老人不要乱投资,积蓄不要全部给儿女,不要让金钱伤害亲情关系,编外员工如何找准站位,这些细碎到尘埃的关怀触角,可以看到智光大师对人生的关注已经超过了一个社会学家所能面面俱到的极限位置,难怪智光大师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活动,被授予各种社会学家、慈善家才能享受到的荣誉。
智光对人生各种心灵危机的细致关注,简直达到令我们吃惊的程度。比如,智光大师劝解失去孩子的母亲、一心爱着丈夫却缺乏回应的妻子、离婚后如何面对人生,这些一般都被认为是婆婆妈妈的内心纠结,却在智光大师的劝解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看出,大师的视野虽然博大精深,但他关注的民众却是细致入微,这才使他讲讲授的《人生课》不是一种贪大求洋的号召与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的深入灵魂的慰藉与体贴。
可以说,智光大师在当今各种正能量理念倡扬的舞台中,以他的独特的角度与心传,弘扬着佛法,化解着普通民众的心结,让灵魂不再飘浮与迷茫,困惑与烦恼远离自我,从而拥有一颗纯洁而健康的心灵,一句话,大师用他的无与伦比又温情脉脉的佛光,灵性地辐射着世界,让人们收益,这就是这本《人生课》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吧。

  《人生课》读后感(八):给当下人的人生课

说实话在没有拆封这本书时,我一直疑惑,为何书名为《人生课》这真的可谓是人生教科书么?我深感在当今社会,人生教科书不易制作,就是带着这份疑惑,开始读这本书。
这是来自韩国的智光大师的著作,智光大师是韩国现存最受尊敬的佛学大师。若不是读到此书,我怕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关于智光大师。
关于佛学,也只是触过星云大师的部分观念。读《人生课》一点也没有佛学的深奥感,只是读到寻常我们可经历或可看到的生活场景,烦恼便是从中而生。读书期间,我还是能找到我对韩国的些许印象。在中国被熟知韩国电视剧,可谓是中国家庭主妇的休闲大餐,我曾全须全尾地看完整一部《爱情是什么》我喜欢韩国人的娓娓道来,虽然显得废话连篇,但是生活中的道理和真相就是在这废话中渐露真面目。要有的就是那份耐性去研究,去探讨,去权衡。当然也有韩国的礼貌和整洁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在这部书里,也都是有所体现的。书的封面以荷花独立水面让人倍感格调清新。内页里附有各色的山水意境图片,阅读过程中称得上是赏心悦目。
在每一个生活场景中的困惑之后,都有一场语重心长却不雷敷的温婉分析,烦恼从何而来,以及烦恼如何解决,出发点都能从当今社会的现状入手,令人感同身受。毫无距离感。
读到病床前的善行,我颇有感悟。世间万象,你可听说夫妻双方一方重疾缠身,另一方则有相守扶持,也更有向离而去的。而智光大师所说到的一对夫妻,更是苦难夫妻,妻子身患癌症,丈夫却因脑出血而致认知障碍。妻子希望能安稳度过剩下不多的日子,可是却要肩负起照顾丈夫的责任。妻子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智光大师这样解读,妻子现在已经是癌症晚期,若是独自在家则可能深陷抑郁,对死亡的恐惧日益剧增,健康状况也会迅速恶化。然而,若反过来掌骨比自己更需照顾的丈夫,那么余下的日子便会更有意义。为他人而活也将成为生命延续的动力。
倘使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最好的情况莫过于爱心人士对这对夫妻发出爱心救助,而后便不知其结果,但智光大师,从生命的本意出发,却能稳定这个悲剧丛生的家庭的定力,让他们之间更显相互依存,从内心强大起来,面对死亡。倘若这位妻子能够接受智光大师之建议,便可在最痛苦的日子也能收获些许安慰。解开这位妻子身陷执着的痛苦迷局,为她的生命送来一缕春风。从精神上给了她定力。我觉得这种帮助即可贵又及时。
在书中诸多的生活片段里,都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活在当下,为当下人解烦忧,关注内心生命建构,还生命本真,这才是智光大师给出的最可贵的劝诫良方。

  《人生课》读后感(九):放下了,便拥有了

    书的整体设计素雅干净,插画与主题紧扣,翻译也基本遵循了“信、雅、达”的标准,语言符合国人阅读,译者对佛学也是有一定研究的。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评说郑勤砚的绘画求文雅古意,博釆众长。“以淡雅之色渲染气息,画出木之仪态,叶之神情,花之容貌,在意境上充分体现出‘禅宗’对事物的态度,画出可视可感的生命气象,”郑勤砚对东方美学的禅意参悟,对自然世界的聆听描绘,以及女性本身的阴柔宁静,成就了“禅悦之美”这一主题。
    总体感觉:智光大师用朴实简单浅白的语言,将佛教的道理化为处理日常问题的智慧,讲述了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人生重大课题,比如
    1.如何实现“活在当下”;
    2.东方文化缺乏的面对死亡如何破解;
    3.如何处理与配偶、父母、子女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目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助子女抚养后代的问题,提出了很中肯的观点;
    4.凡是最好做个计划,未雨绸缪。等等。诸如此类的常见问题,都有独特的破解之道,读来受益匪浅。
    我们常说的“破执”,也就是“放下了,便拥有了”。也听有人说过“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男子汉之类的话。实际上,正如书中所说:道理大家都懂,但在生活中,还是难以做到。书中也有破解之法,需要有心用心恒心去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