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运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10篇

2017-11-20 22:46: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幸运心理学》是一本由赫尔曼·歇尔 (Hermann Scherer)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80,页数:2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一):幸运是什么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只在很少的时间感到幸福,事情就是这样无奈。平常、普通、差不多这些形容词是如此可怕,我们一定要迅速脱离这样的阶段。当你错过机会的时候,时间已经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目标理想也在一点点远去。”
有些人让我们羡慕嫉妒恨,但我们无法重复他们成功的路,所谓成功可以复制,自信可以粘贴云云,多少都有些舍本逐末。当你追求他们的道路时,就是刻舟求剑。根本上讲,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赫尔曼·歇尔,是个很奇特的人,居无定所拥有多家公司;身家巨富但没有多少不动产。这本书,也是一本奇特的书,它用很多形而上语句给我们讲解幸运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习惯
理查德·怀斯曼也讲过幸运,但这本书很不一样。这本书更像是禅宗的哲学一样,从心底里抓住你的渴望,而不是把幸运的事实罗列,它告诉你幸运的逻辑而不是数据,告诉你幸运的内在而不是表象。
看进去,世界就是另一种样子。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二):摘要

#寻找幸运的机会#
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机会。
曾经的决定原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真正的好机会和伪装的好机会。
要对未来有清晰的想象,认清人生拼图游戏中最终呈现出来的图片,这样就能区分好机会和错误。
经过长期思考后出现的结果不一定更好,却必然会拖延,但是人却会在这种拖延中失去安全感
三个幸运时刻:半睡半醒的时刻、爱意浓浓的时刻、游戏的时刻!
阿尔法状态:人体保持非常放松且平静的状态的同时,内心仍然非常清晰而且灵活,并有自觉地警觉意识。
我们每人入睡前不就自动出现的状态。此时,我们尤其可以好好去评估周围的人和事。
注意,敏锐的发现机会后要立马采取行动,或者就记录下来。
放松,人生像游戏才好玩。
为了能进行有远见的思考,“现实生活”或者我们所拥有的用于现实生活的东西都不能妨碍我们。我们需要高度去怀疑现实,忽略现实。
但是,当有人说“现在你要现实一点”时,你可以立即从幻想中走出来,现实的面对生活
把很多事情当做游戏,心里把成功看的比利更重要。处于游戏之中,我们是完全自由的。内心和精神上的自由是获取机会的前提条件。
不那么重视金钱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广泛的思考。
把三种状态混合:游戏般的阿尔法爱神!
幸运更多的是指幸运的状态,不是通过偶尔的走运产生的状态,而是通过一种生活的形式产生的,使得人们能够不断发现胜算的机会并且利用机会。
那些能够识别人生中的胜算机会并且对此加以利用的人,才能够变得幸运。
规则,是为别人设立的。
1.好机会 就像生活那样十分普通,他们既不会非常多也不会非常稀少。
2.可以吧每个好机会看成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思考方法。具有这种特别思考方法的人非常少。好机会隐藏在人生的每个角落。
只有特别少数人敢于犯错和冒险。其实正是这些错误及危险里,却潜伏着真正丰厚的机会,而且隐藏的非常好。Generally,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各种失败一样。
要有明显的目标。
3.成功的机会和预见能力无关。发现存在的问题其实更好。
那些相比其他人能明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人,能够刺激控制条件下的循环,利用此循环他就不会让别人阻止自己取得最终的成功。
4.机会需要你主动去追求。
5.机会从来不在未来的时间等着你,而总是出现在你眼前。所有人都等着去拥有一份可以成就大事业的工作,但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到现在和当前的事情中,才会创造出根本不可能有的好机会。关键就是你要主动出击。
常见的现象是:一切在事后看起来都是非常简单的。因此要随时抓住机会。
6.多数人通常满脑子都充斥着各种规则,恰恰是这些规则熄灭了每个可以点燃的火花。好的机会不会理会规则的存在。
善于发现潜在好机会的人都充满希望!
希望其他人能够做出改变,就相当于自己选择放弃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到底。就是这么简单。人们可以把它误解为自私自利,或者说严酷无情,或者说对社会秉持冷漠态度。我自己称为自我约束以及个人责任。我知道对待责任的这种态度让我在这个复杂世界里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选择的时候,理智不想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双眼最终闪光的时刻。凭借理智制定计划,结果却离现实更远。和产生收益的可能性相比,这样做成本可能更高。
generally,花更多的钱是没有必要的,有时候甚至是有害的,因为金钱会削弱人的创造力。
实践比天赋更有效。相信天赋是一个太大的风险!!
保持纯朴。
不需要去研究why这个行,why那个不行。
要不断挖掘看问题的新方法,尤其是对各个细枝末节的看法,也包括对自己本身的看法。保持好奇的态度。
或多或少,lucky person是疯狂的人,不顺从规则的人,背离世俗的人。
解放自己,其实我们需要的很少却拥有的太多。扔掉不需要的。
想要生活的简单,就要让自我渺小一点。只购买真正喜欢的东西。维护不需要的东西的成本>使用价值
放弃带来的回报很直接:自由、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不要对他人寄予希望、期望
只有吧所有事情都处理好,你才能把失去的精力全部赢回来。不要想着会在什么时候去处理事情,要么现在去做,要么安排一个日期去做,要么忘得干干净净。如果你的人生背包里装的都是永无终日的事情,那么它未免过于沉重了。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三):另一个视角看人生《幸运心理学》

另一个视角看人生《幸运心理学》
   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感觉有点文不对题,不太像是一本心理学,也不全讲的是幸运,但是必须承认这本书不错。其实现在很多书都追求包装,往往包装得书名和内容完全脱节,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不过从经历上看,作者应该是一个幸运儿,十五岁的时候家里还背负父母500万的债务,是500万欧元,合人民币5000万,而现在他已经拥有上亿的身价,可是竟然没有买一间房子,有一张床就足够了。
   书一开篇就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纽约帝国大厦乘坐直达顶层的观光平台的电梯,门票是15美元,但是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如果再加上15美元的话就可以乘坐高速电梯不用排队,作者想都没想就刷卡上楼了,可是肯多花15美元的只有他一个人。他觉得这15美元简直太便宜了,他到纽约一次周末旅行大约要花1500美元,而这三个小时的等待大约相当于100美元,这还没抛开睡觉的时间。看出来了把,作者是一位德国人。呵呵太会算了。
   有无数种人生,也有无数种看待人生的方式,你可以选择你用现在的方式渡过你的一生,但是你不应该以为人生只有这一种方式,所以当你了解了别人怎么过他的一生,当你了解了别人怎么看待人生,你就会发现,你的生命体验变得更加广阔了,如此你依然选择你的人生,那么我想即便走的还是原来的路,也会让你感觉更幸福。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作者在书中讲述的几乎都是有悖于我们常识的故事,讲述的都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视角,为什么有人肯用1.1欧元去买1欧元?如何免费去座头等舱,是吝啬鬼改变了世界……
   很多内容你看过了,也明白了,作者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每一种道理都和当时的环境相关联,在德国在欧美的道理不能够轻易拿到中国来,重要的是你应该学会像一个德国人一样,深入地看到很多事情后面都蕴藏着和表面完全不同的东西。
   感觉作者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经济学,作者更看重的是逻辑推理和量化比较。比如作者比较用钱来买头等舱,头等舱价格是经济舱的十倍,可是如果用飞行里程来兑换,头等舱的兑换里程只是经济舱的不到两倍,那么干脆去购买一些人的里程,那么就可以用经济舱的价格去乘坐头等舱了。
   呵呵,作者的确很聪明,要不怎么会赚了那么多钱,可是我可不想让我的脑子里每天都运行着这些价格比较,也不想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投资于盈利,我还是喜欢我现在的生活,不过这本书却让我学会了用另一种视角看人生。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四):另一个视角看人生《幸运心理学》

另一个视角看人生《幸运心理学》
   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感觉有点文不对题,不太像是一本心理学,也不全讲的是幸运,但是必须承认这本书不错。其实现在很多书都追求包装,往往包装得书名和内容完全脱节,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不过从经历上看,作者应该是一个幸运儿,十五岁的时候家里还背负父母500万的债务,是500万欧元,合人民币5000万,而现在他已经拥有上亿的身价,可是竟然没有买一间房子,有一张床就足够了。
   书一开篇就讲了一个小故事,在纽约帝国大厦乘坐直达顶层的观光平台的电梯,门票是15美元,但是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如果再加上15美元的话就可以乘坐高速电梯不用排队,作者想都没想就刷卡上楼了,可是肯多花15美元的只有他一个人。他觉得这15美元简直太便宜了,他到纽约一次周末旅行大约要花1500美元,而这三个小时的等待大约相当于100美元,这还没抛开睡觉的时间。看出来了把,作者是一位德国人。呵呵太会算了。
   有无数种人生,也有无数种看待人生的方式,你可以选择你用现在的方式渡过你的一生,但是你不应该以为人生只有这一种方式,所以当你了解了别人怎么过他的一生,当你了解了别人怎么看待人生,你就会发现,你的生命体验变得更加广阔了,如此你依然选择你的人生,那么我想即便走的还是原来的路,也会让你感觉更幸福。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作者在书中讲述的几乎都是有悖于我们常识的故事,讲述的都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视角,为什么有人肯用1.1欧元去买1欧元?如何免费去座头等舱,是吝啬鬼改变了世界……
   很多内容你看过了,也明白了,作者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每一种道理都和当时的环境相关联,在德国在欧美的道理不能够轻易拿到中国来,重要的是你应该学会像一个德国人一样,深入地看到很多事情后面都蕴藏着和表面完全不同的东西。
   感觉作者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经济学,作者更看重的是逻辑推理和量化比较。比如作者比较用钱来买头等舱,头等舱价格是经济舱的十倍,可是如果用飞行里程来兑换,头等舱的兑换里程只是经济舱的不到两倍,那么干脆去购买一些人的里程,那么就可以用经济舱的价格去乘坐头等舱了。
   呵呵,作者的确很聪明,要不怎么会赚了那么多钱,可是我可不想让我的脑子里每天都运行着这些价格比较,也不想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投资于盈利,我还是喜欢我现在的生活,不过这本书却让我学会了用另一种视角看人生。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五):一个幸运的世界观

    首先,这又是一本差点被书名坑掉的书,与其说在讲心理学,不如说作者是在分享他的成功经验,人生成功得让其他人只能自我安慰是他运气太好。哦,对了,Hermann Scherer只是位成功的演说家和商人,和心理学家没有半点关系。
    其次,书的结构有点混乱,章节之间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所以在看前几篇的时候一度看不下去想弃坑(高贵灵魂谴责道:“你又在找借口了,说好的一天读一本书呢?”卑微的肉体还在强词夺理:“时间真的不够用了啦-。-”)。
    但不管怎么样,仍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精彩:这是一本唤醒人们跳出打折生活的书。如果真实的生活仅仅是期望中的几分之一,那我们就过在一个打折的生活中(高贵的灵魂又出现了:“怎样,你是要把自己当尾货甩卖吗?”)。但是眼前的苟且不能代替对诗和远方的渴望,同时,人们也不可能仅仅坐在沙发上抱怨外面的世界,却期待现实能为你而改变。于是人们决定跳起来直面惨淡的现实,向权威挑战!——本书的作用到此为止。
    什么?不知道如何着手吗?如果想直接复制书里那些成功案例的方法那就错了,你以为其他人也都闲着没有进步吗?当激情退去,现实的残酷还是会把幻想击碎。于是,在坚信“你值得更好的”这一信条之后想大干一场之时,有人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甚至连“更好的”是什么都没有描绘出来。亲爱的小孩,如果连梦想和方法都有人为你书写编辑印刷出来了,那它本身也没有太高的价值。想要过上“幸运的”人生,还是让自己多琢磨琢磨,想想是不是已经受过足够多的冷嘲热讽,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失败。
    推荐人群:对现实的抱怨永远停留在嘴上的人。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六):幸运人生?

        书名为《幸运心理学》,其实有些名不符实,它并不包含多少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其实,应该将它归入成功学的范畴,一碗教你如何“幸运”地成功的鸡汤。
        作者本身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15岁身负500万欧元债务,却在之后的人生里赚得了上亿身家,可据说不动产只有一只手表,一部iPhone和一张床。从这一点上便可窥见,他过着一种较为极端的人生。单纯来看,他的成功学理念言之成理: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明确自身的价值与目标;不再畏难逃避选择捷径;避免消极的完美主义,在它与实用主义之间找到平衡;迅速行动,不再一成不变地活着,浪费潜力与时间;克制肤浅的冲动,却同时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这条条道路都在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想他人所不能想,为他人所不能为,最终——获得成功。
现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已经归结为一个核心:有钱,剩下的事只是费尽心思给它加上各种各样的前缀修饰词。我相信作者上述的成功理念是他个人的深切体会,我在字里行间读到了努力捕捉本能意念并将之诉诸笔墨的辛苦意味: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具象化常产生这种生涩与难以捉摸的感觉。可他的坦诚也令内心深处的自信与空虚、冷静与焦虑在文字中交替呈现,矛盾无所遁形:他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而多花钱通过快速通道,一方面却又为了节省钱而四处寻找打折、节费的方法;一方面大声疾呼不要浪费每分每秒,一方面却又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只为吃一餐食不甘味的饭;一方面摒弃世俗的评价标准与眼光,一方面却图谋着大众的欢呼与掌声……也许他是为极端的生活所迫(12岁就独力支付生活费,15岁开始还巨债)进而发展出这样的生活理念,但毫无疑问,他现在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以至于他对幸福的定义难以服众,甚至连他自己都不信服。可我们成功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幸福快乐吗?
        所以这样一本书有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不曾对人生进行过反思的人,会像打了鸡血一样被其中充斥的各种成功案例鼓舞起来,开始想要“复制”这样的人生。当盲目的热情退去后,现实的无情浪潮再次用生活中桩桩件件的问题将人们裹挟,并卷走那些幻想。而经常反思人生的人,在震惊、触动于“生命有无限的可能,却只有有限的时间”这一理念后,几欲奋勇而起,却发现“那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欲求的?”这一“天问”横亘于前,而作者却给不了人们答案。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想要当一个传说,就得付出代价。我们这般升斗小民在对“幸运”垂涎三尺时,别忘了这一点。
文/曹怀宁 2014.07.01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七):换个角度,幸运就在你的四周处

" 原以为这本以“心理学”为题的书,将会是科学与趣味兼具的专业教科书似读物。读了几页后才发现原来它终究只是碗“心灵鸡汤”!
    虽对心灵鸡汤这类读物不再感冒。但既来之则安之,冲着我对于幸运、幸福惯来的憧憬,就耐着性子把它读了下去。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对于“幸运人生”的释义(将“释义”更替为“激励”亦可),还是自有其精妙之处的。
    ★精妙一:本书能将经济学里事物的价值判断的概念引入★
    作为评判事物之于生活好坏的作用,显然常人容易落入从其价格标签或其他的显而易见的指标来判断,并将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其结果往往就会落入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悖论。
    作者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是他对于继承到上一辈“遗产”——500万欧元负债的处理上。异于常人,他非但没有悲天悯人地将其视之为命运的诅咒,而是善于利用负债对于个人心智的激励效应,让他不顾一切地去思考、去尝试、去冒险。戏剧化的结果终于出现了,他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成为了一名准富翁。顺利地实现了发掘价值、利用价值进而扭转负数价格的任务。虽然作者的生平我们难以考究,但与此相似的故事还是真实存在的,这里能作为点睛一笔,也算是给读者提了个不错的建议。
    作者选择飞机座舱级别的小插曲,我觉得十分有趣。作者虽然拥有殷实的财务基础,但他并不宁愿为要彰显社会地位或追求享受而自掏大价钱坐头等舱。但他的“幸运式”思考方式再次为他寻觅到了机会,用广告促销、里程兑换等方式一次次地获得了头等舱座席,所花费的成本居然比普通舱还要低。当然作者并不是要显摆自己的小聪明,而是想告诉读者,(头等舱的)价格可以很贵,但价值却可以因你而变。
    ★精妙二:和一般追求激发个人无限正能量的励志书不同,本书所提倡的“幸运”建立在经济学的理性之上★
    在做一件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风险高低伴随着收获大小;得失的存在可以用概率来量化。那么也只是“善于计算的人能够发现机会”。
    作者在这儿指出的“计算”,也就是预估风险、计算概率,进而做出得失的判断。先不要对作者“斤斤计较”的态度不屑一顾,我们不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么?百分百一本万利的事情只能出现在小说里。不先算清楚,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可为而为之,努力自然有回报;不可为则避之,就不会有损失。能有回报没损失,外人看来当然是幸运非凡的。
    ★精妙三:提倡“断舍离”的淡然生活哲学★
    作者毕竟是在生活的过山车上走过一遭的人,挫折和成功的交替也让他明白了关于人生的层次追求。物质固然必要,但不重要;精神很重要,也很必要。
    能做到断舍离,就可以让人抛却掉许多困扰自身的杂事杂物,追求纯粹的生活。喧嚣的社会里,其实我们的物质生活比刀耕火种的封建时期、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的人要强上一千倍、一万倍,却反而在精神上愈发地痛苦。其实也就是这样那样的念想和欲求将我们拖向了深渊。找到了症结所在,能降低甚至和这些念想和欲求断、舍、离,岂不就远离了许多不安和烦恼?没有了不安和烦恼的人,岂不是幸福之人?不要让自己被“每个人都在寻找黄金中心”的浪潮裹挟,以至于让追寻的过程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
    虽然因为书名被作者“摆了一道”,还好通读下来还是有些收获,就算没有沾染到作者的幸运Buff,但至少还是能知道怎样避开一些不幸的吧。
"

  《幸运心理学》读后感(八):幸运儿的不幸

<一>
首先,这可不是一本关于幸运的书,实际上只是一些关于如何获取幸福、成功等非常主观的个人观点的堆砌。与之相比,另一本来自西方的书籍《正能量2:幸运的方法》则要严谨得多(但这本书的中文版糟透了,此略不谈),其作者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本身是英国著名的大众心理学教授,而不像本书作者,只是演说家或商业天才,并无任何心理或科学背景。
全书结构比较松散,有时觉得每章就像一篇演讲稿一般。
<二>
其实此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我们了解,那些胆大妄为、不可一世,却又开创先河、万众共仰的先驱者们,他们的思维模式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如何为自己辩解的,和我们常人到底有何不同,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
其实这是一本极佳的占星学辅助读物。如果你在研究天王星(或者水瓶座),这本书清楚的告诉你,天王星到底代表着什么?开创、冒险、体验、游戏、解脱、尝试……如果你自身以土象星座(摩羯、处女、金牛)或者天平座能量为主,这本书会带给你很大的启发。有些章节,很明显就是通过对这些星座能量的批评,来证明天王星的优势。
<三>
即便如此,此书只能作为一个窗口,帮助我们了解另一种思维及行动模式;却不能作为一潭圣水,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书中的有些观点是非常随性的,缺乏基本的支撑。我们可以预见,若真的按照书中的模式工作生活,即便获取所谓成功,那么我们的生命依然是不安分的、焦灼的、折腾不断的,这种代价我们可以承受吗?承受这种代价而获取的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成功吗?有趣的是,不管作者有没有意识到,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隐隐散发着与全书文字乃至主旨貌合神离的东西。或是疑虑,或是情绪。敏感的读者很容易闻到。
以作者为代表的幸运儿们,会越来越多。眼下的地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幸运儿正好顺应了这一变化的潮流。
我在读这本书到一半的时候,就想到一个问题:假如作者读过《道德经》——假若他真有这份耐心去品读的话——该作何感想?我好想知道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