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弦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弦琴》读后感10篇

2017-11-21 22:05: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弦琴》读后感10篇

  《一弦琴》是一本由[日]宫尾登美子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弦琴》读后感(一):琴与人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的休息沙发上,那时随手翻了一下,便觉得情节不错,文字优雅,便萌生了借书的念头。
随着情节的深入,作者那细腻真切的内心世界的刻画,让我惊诧于日本文化中那种深入骨髓的“坚”与“韧”,那在我看来就是他们民族悠久的武士精神女性身上的完美体现。她们为琴艺而努力,即使有时候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她们会有那样的思想(虽说有时代的关系,但总得来说,从小的教育和我们国家就不一样,灌输的思想更为严厉),可还是不得佩服她们内心的那股冲劲,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常怀感恩之心
可能真的是文化上的差异吧。我对苗及兰子都谈不是喜欢,我更喜欢雅美。苗及兰子她们的成长经历都很相似,她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可是她们都不愿表露,那是不是现在所谓的“腹黑”,或许吧。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直白简单一点的,她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禁忌了,所以雅美这个平民的出现,更容易让我挂念,可惜后面再也没有她 的消息了。

  《一弦琴》读后感(二):翻译问题

译文中有这样一段:

……克巳这代,俸禄仅为一百五十石,但泽村家尚有余力供养一名下士与两名佣人,屋顶铺的也是瓦片,还可以请云游画师来做客。这自是因为泽村家祖上官运亨通,且府邸面积广大,大多数物资能自给自足。这是藩内人的评定,也是事实。相传当年山内一丰受封土佐时,幕府文书上写的本是“地高百二十四万石”,却因老鼠啃掉了“百”字,变成了“地高二十四万石”。打那以后,土佐人便将老鼠视作“福神”,百般呵护。外人还以为土佐藩富可敌国,殊不知属于幕府旁系的山内一丰,自挂川六万石派到土佐后,便陷入了银两不足的窘境,财政总是吃紧。仔细翻看泽村家家谱便会发现,藩主曾三番两次下达借款令。享保、宝历、明和、安永、天明、文化年间,都曾实质减俸一半或四分之一。因此泽村家原本的俸禄足有两百多石,甚至将近三百石。为保家名存续,泽村家家风严格。在历代奉行家训的媳妇之中,袖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

因为实在没有看懂文中的逻辑关系,于是对照原文试着做了些修改:

……克巳这代,俸禄仅为一百五十石,但泽村家尚有余力供养一名下士与两名佣人,屋顶铺的也是瓦片,还可以请云游画师来做客。这自是因为泽村家祖上尽忠尽力,未曾有过家运倾覆的时期,且宅邸面积广大,大抵的物用都有自给自足的习惯。这是藩内人的公认,自然也是事实。当年,年山内一丰受封土佐时,写了“地高一百二十四万石”的文书上,“一百”两个字却被老鼠啃掉,于是幕府的表高就成了二十四万石【地高:土地的产出额。表高:幕府登记的土地产出额,这是幕府向地方收税的依据。与之相对的还有“内高”,即地方实际产出。显然内高和表高往往是不一致的】。打那以后,土佐人便将老鼠视作“福神”,百般呵护,其他地方也艳羡土佐的财政宽裕。然而天晓得这到底是谁散布的流言,实际上,据说身为幕府旁系的山内一丰,从地高六万石的挂川来到土佐国之后,便始终面临银钱不足的困境,财政上一直相当吃紧。仔细翻看泽村家家谱便会发现,藩主曾三番两次下达借款令,享保、宝历、明和、安永、天明、文化年间,都曾经实质性地削减过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的俸禄,因此推算泽村家原本的俸禄,岂不是在二百石以上,或者接近三百石的档次么?如此显赫的家名,为了不使稍损,自然要谨言慎行,这便成了泽村家的严格家训。历代媳妇都在家中奉行这等家训,其中又以袖的评价为高,被公认为相当出色。

  《一弦琴》读后感(三):毫无掩饰的细腻感情

此书不错,因为:1.写了小女生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
其实心里不太喜欢苗,尽管苗缩头乌龟一样的性格也和成长环境有关:第一次,逃离美代,幸好后来有好友做主帮着打听,那种反应还是有点残忍;第二次,面对师父的遗物白龙无动于衷失之交臂,觉得此人真的是活该,换我定会紧紧不放;第三次,明知纹之助的草棚,却不予以援手,还找了那么多的借口;第四次,对雪江和雅美的处罚听之任之
兰子就是一个悲剧,狭隘的成长环境和偏执的个性,偏又碰到了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师父苗,师父空耗了弟子多少时光、多少年华、多少热情啊。
一弦琴的传播也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有伯还能创作谱曲,苗就只知道办琴孰追忆往昔贵族岁月,琴孰中各种攀比、倾轧和小圈子,只知道培养贵族礼仪,却不教导宽容开明的品格,培养出了兰子和雅美这样的艺术人才,却不加鼓励帮助,甚至予以打压,培养出的都是一群自以为是的贵族小姐,到了兰这一代的琴孰更是连教都不教了。
很不错的书,穿过了明治维新,穿过了二战,值得一读。

  《一弦琴》读后感(四):ZZ

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1.写了小女生的心思,2.渗透了时代背景,3.科普了一弦琴

  《一弦琴》读后感(五):昔日风雅

我是个比较慢热的人。但是,当看到豆瓣推荐的这本书的封面,看了第一节,就几乎被吸引住了,然后火速下单等书。
一弦琴,就是只有一根弦的琴。作者述说了三代与一弦琴命运纠葛的人。有伯与祖母袖,苗,然后是兰子。
有伯与袖是第一代。袖是属于过去的时代的人。历经倒幕运动,历经明治维新的一项项新风尚,然而却始终无法在这样的时代中找到归属感。用近乎残忍的方式压抑着自己,让自己分毫不差地处在预定的轨道中。有伯是过去时代的失意人。他与袖相反,他放纵着自己,与酒相伴,一弦琴成了他的消遣与寄托。
苗传承了袖的隐忍。明明想弹奏一弦琴,却仍旧要极力克制,不表露出来。却终于只能哭着求丈夫让她弹一弦琴。其实她不知,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也再没有那么多桎梏与羁绊了。弹奏琴音,并不需要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然而,苗的本质上又是属于新女性的。她修习琴艺,开琴塾,最终让一弦琴技艺在土佐这片土地上盛放。在全盛时期,她一个人面对着四百多名学生,听她们练习弹奏,并鼓励给予指点。可谓是成功女性的典范。
兰子却承了新时代的功利。却是苗的另一种形式。她至死都在想着超越师父,她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她是一弦琴的传承者,她是日本的人间国宝,为日本的技艺传承录制了唱片。尽管死前窘迫,死后却带着一身的荣耀与光环。
——————
闲散地看完了整本书。日本女性的纤细,琴的风雅,当苗从纹之助手中接过白龙时竟也澎湃激动,热了起来。一部细致典雅的作品,却也能够有“燃”的感觉。感觉白龙的琴音终能与琴手的灵魂相和,终于重见天日。读的时候,当看到苗与有伯,纹之助,在陋室中研习琴艺的时候,有伯与纹之助是琴手与名匠,亦是伯牙与子期。有酒相伴,对酒当歌,狂放不羁。——放下书喟叹不已。或许我读的不是什么日本作家写的一弦琴,我读的是故国的风雅,是今人多不弹的古调,是华夏令人向往的风骨。衣带当风,飘飘欲仙。从一张琴上娓娓道来写出故事,是很有难度的,作者写了十七年几易其稿也可以看出。一不留神就会写成人心不古曲高和寡,世人何其粗鄙听不懂高雅的艺术啊云云,也只能陪着失意的文人哼哼。然而,作者从一弦琴琴手命运的变迁入手,从容描摹了一个时代的流转与叹息。
与一弦琴命运息息相关的是琴手的身世沉浮,并与时运难解难分。苗和兰子,都是站在新旧时代裂缝中的人。放不下武家士族的桎梏,却也无法接纳新时代的风尚。冷落的艺术,失传的名曲。昔日风雅,皆成枯朽。兰子的命运跌入谷底,也恰恰因为战争的缘故。或许,好战的日本人并没有发觉,安定的时代才是百艺齐绽的时代,他们给另一片土地带来痛苦的同时,却也深深的给自己的文化划开伤口。故去的艺术成了昔日的遗音。
————————————————
其实我联想到的是古琴的命运。

  《一弦琴》读后感(六):今晚月色真美

细腻入扣的描述,几个女子一生的曲折命运,通过一弦古琴跃然纸上
    书中有一段很美的描写,苗儿时在家中听云游四方的琴师弹奏一弦琴的环境描写,也为后来一生献身于琴艺的生活埋下伏笔。
       “泽村家人欣赏琴声时,总会将屋里的烛火都熄灭,月光斜射入座敷,清透的琴声令人如痴如醉。抬眼一瞧,庭中树木后蚕室的黑色瓦片正沐浴着月光,像一片蓝色的甘露,闪着冰凉通透的光亮。那光景深深烙在了苗的眼底。月光有时还会停留在龟冈师父的右手指上,随着指尖游动。因此在苗的眼底,月光与龟冈,琴声与沾着露水的瓦片总是息息相关。
    关于日本人的忍和韧,千百年来无数历史传承足以证明。早在《源氏物语》中六条妃子和源氏之君临别时说“今晚的月亮真美,从今往后我都会怀念今天和你一起看过的月亮。”用来表明心中的相思爱恋。用月亮来表白,夏目漱石将“我爱你”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的时候我曾感叹于日本情话的美丽与含蓄。而正是这样冰凉通透的月光之下,苗与贯穿一生起伏的一弦琴相遇,也许正是自那个时候的月光,一弦琴在苗的心中再也挥之不去
        与一弦琴命运相关的是苗的身世沉浮,祖母袖对琴的喜爱只能寄托从小在蚕室长大的苗身上,鼓励与支持她对于一弦琴的追求与练习。龟冈琴师每年一次的拜访弹奏与一年云游经历的讲述,给这个传统的武士家庭带来新时代的自由奔放的微风。而苗在多次拜访有伯并勇于向父亲提出拜其为师的过程,小小的苗在一生隐忍纤弱的袖影响下仍憋着一口气向旧时代的桎梏发出挑战。有伯与纹之助虽是琴手与工匠,却也是伯牙与子期,在不拘小节的有伯身边学琴大概是苗少女时代最开心时间了。在有伯的影响下,苗对于一弦琴的理解与传承得到了更大的助力,这豁达一生追求挑战苗的琴艺的兰子所不具有的。兰子穷极一生练习一弦琴想要超越师父,想要得到大师父的格外关注,这其中的野心与功利正使得其的琴音中没有坦然与豁达,不能将琴艺提升到至纯至净。
          书中最令我动容的一件小事,纹之助将亲手打磨数月的白龙琴赠予有伯,有伯得此良琴创作出千古绝唱《渔火》。有伯死后此琴兜兜转转许多年,直到苗在旧货市场见到,却因为一时犹豫再一次难觅其踪影。不料阔别多年的纹之助将此琴买下亲手赠予苗,算是了却多年琴赠琴给苗的诺言。一把白龙琴,一首《渔火》,一次少女心思的悸动,即使过去再多年也是风一吹就裸露的刺痛与甜蜜
          一张琴上娓娓道来的故事,琴手身世的沉浮,新旧交替社会变化,故国的风雅与情怀。宫尾登美子十七年的几度修改,数次的撕毁与重塑,塑造了书中的苗与兰子的一生对决与情感纠葛。日本女人的万种风情与温柔动人,以及骨子里的坚韧与不服输,即使时代几度更迭与沉浮,她们仍然在历史的时间点上散发着独特的幽香。只是昔日的空前盛况,古琴的激情澎湃都成了昔日的荣衰,几次战争更迭让其难寻踪迹。即使后来在安定时代,兰子被立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可惜的是晚年凄凉学生越来越少,新时代的年轻人大概是不喜欢这样无趣且礼节繁缛的弹奏。一首风华绝代的《渔火》,终于再也没有人可以弹奏。
          苗与兰子,说不清胜负。可惜的是,古琴的一生变迁。

  《一弦琴》读后感(七):说不尽的一弦琴——校对张老师与我的对谈

缘起:
我给张老师校对《一弦琴》,他跟我一样对此文感触颇深。某日我们在编辑室外头的窗台边上聊这本书,聊得意犹未尽,夕阳渐渐西下,却感觉还有说不完的话题,于是我邀请他为我的这本书写个推荐文,他欣然同意了。
——————————————————————————————
张新元老师(以下简称“张”):
说不尽的一弦琴
                   —读宫尾登美子的《一弦琴》
仿佛是天意,五岁的女孩苗第一次听一弦琴弹奏,竟泪流满面,从此和一弦琴结下终身不解之缘。
于是,在一个叫土佐的地方,围绕着一弦琴,那个叫苗的女孩和另一个叫兰子的女孩跨越世纪的故事慢慢展开。而时间的跨度大约从德川幕府末期,经历明治维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长达一百多年。
一把琴,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百年的历史,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世间的沧海桑田,浓缩在300页的篇幅里,娓娓道来。叙述沉着稳重,不枝不蔓;描写节制,直达人心,读来令人唏嘘感叹。
《一弦琴》堪称宫尾登美子的倾心之作。
土佐是宫尾登美子的故乡。一弦琴是土佐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土佐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对美的事物和人的尊严有执著的追求。故事中的苗、美代、兰子、雅美和那几百个不知名的琴塾女孩,她们的家境、身世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追求。即便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似的苗和兰子,虽然一个谦和内敛,一个孤傲自满,但对自己的追求都同样执著。一弦琴是这种精神的象征,或许正是这种东西激发了宫尾登美子的创作热情。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弦琴”的内涵是一篇读后感说不尽的。
有幸与《一弦琴》相遇的读者,也许会为曾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衰落而扼腕叹息;或者突然发现一个优秀的民族之所以自强不息,或许和这个民族中优秀的女性有关,于是进入人类文化学的深入思考……
面对《一弦琴》,尽管各不相同的人生阅历会导致阅读体验千姿百态,但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读完最后一页,你会感叹命运的神奇。生于两个不同时代的女子苗和兰子,彼此相距近半个世纪,性格截然不同,命运却何其相似。就像两片树叶,她们如此相似,却又那么不同。
我:
老师写得真好,看了让我有许多新的感触。
老师的文章提醒到我,那个时代的人的韧性无法想象,尤其是女性。她们得遵循着所有的世俗理法,规范心中时时想要跳脱的激烈情感。苗与兰子,作为日本传统匠人,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代表。文章中可以清晰看到她们身上那种绝不认输的全力以赴,虽然这在她们两人之间激荡出亦师亦徒、亦敌亦仇的纠结复杂关系,却不难想见她们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心中的执著,可以看出,这琴,已变成她们的心,她们的灵魂,她们愿用尽毕生气力雕琢属于自己的美。
现在真正体会到宫尾登美子的作品,的确不仅有她自己的“身世记忆”,还有日本的“时代记忆”,日本人文之美,被她写得细腻而动人。
张:
是的,如果展开来说,你提到的“日本人文之美”“身世记忆”“时代记忆”,每一点都值得品味,真有说不尽之感。
我:
有同学问我,这本书好不好看,我想说这本书很难用好看与否来描述,因为这本书“很日本”,你说对不对?
张:
也许可以更大胆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日本”!这是隐藏在现代潮流表面下的日本。《一弦琴》把传统之美、匠人之美、精神之美,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读者能体认到日本的文化特质,重新检视价值观,寻找新的动力。
我:
是这样,就像文艺复兴,类似一种寻根的感觉。不论是新人类、新新人类,虽然经历了现代新文化新潮流的洗礼,还是须从古老的智慧中,为自己找出价值判断的方法,自己的定位。
张:
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文化没有优劣,而是各有其美感,这种美感经验,靠的只有代代相传。
我:
老师之前提到“一个优秀的民族之所以自强不息,或许和这个民族中优秀的女性有关。”在学习这一特殊乐器的女子身上,我也感觉到日本女子很了不起。
许:的确如此。从文中那些女子必须遵循的规矩,可以想见,在那时的日本,女性的地位很低落。但是我们也看到小说中的女性,虽事事与男性有别,却不全然唯命是从,她们也有她们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去改变。也就是,平常大概都可以妥协,但碰上某些事情、某些方面,就会表现无比的刚强。以苗为例,她虽感恩丈夫并几乎百依百顺,但她对于继承琴塾的事还是有自己的主张,这确实是日本女性所特有的强韧精神。
我:
老师比较喜欢苗,还是兰子?
张:
我喜欢苗。她性格中那种“忍”和“韧”很接近中国文化。
我:
张老师,能把您的文章发到豆瓣跟大家分享吗?
张:
可以的。不过你发豆瓣的时候不用提到我,我做的只是抛砖引玉的事。
我:
老师太谦虚啦!真的谢谢你。每次跟你交流书,都会有不少收获。你提到许多我之前没想到或是忽略的东西,也给我写文案打开了不少思路。
张:
啊啊,有时间就交流吧!
我:
对了,上次聊到《一弦琴》时,你推荐我看一个电影,我忘了叫什么了。不过我记得你推荐的《阿信》,我这两天在看。
 
张:
就是《阿信》
我:
 嗯,我看完了跟你交流
张:
好的。另外,建议把你刚才想到的加进去。就这样加:“一弦琴是这种精神的象征,唤醒了宫尾登美子关于故乡的个人记忆和一个民族的时代记忆,激发了作家强烈的创作热情。“
我:
好的!W

  《一弦琴》读后感(八):命运却何其相似

土佐是宫尾登美子的故乡。一弦琴是土佐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土佐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对美的事物和人的尊严有执著的追求。故事中的苗、美代、兰子、雅美和那几百个不知名的琴塾女孩,她们的家境、身世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追求。即便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似的苗和兰子,虽然一个谦和内敛,一个孤傲自满,但对自己的追求都同样执著。一弦琴是这种精神的象征,或许正是这种东西激发了宫尾登美子的创作热情。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弦琴”的内涵是一篇读后感说不尽的。
  有幸与《一弦琴》相遇的读者,也许会为曾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衰落而扼腕叹息;或者突然发现一个优秀的民族之所以自强不息,或许和这个民族中优秀的女性有关,于是进入人类文化学的深入思考……
  面对《一弦琴》,尽管各不相同的人生阅历会导致阅读体验千姿百态,但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读完最后一页,你会感叹命运的神奇。生于两个不同时代的女子苗和兰子,彼此相距近半个世纪,性格截然不同,命运却何其相似。就像两片树叶,她们如此相似,却又那么不同。
  

  《一弦琴》读后感(九):一弦一柱思华年

标题引用了李商隐的《锦瑟》,诗中的琴是有很多弦的瑟,而这本书里贯穿全文的乐器却只有一条弦。
      一弦琴,原本是从中国传入日本,原本是属于武士的乐器,曾在幕末志士中流行,后来学习一弦琴的女性越来越多,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就是学习一弦琴的女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弦琴的知名度越来越弱,流行地区早已从京都、大坂地区转移到了土佐,如今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门传统技艺。因为只有一条弦,所以演奏时需要身心投入,而不同的演奏者会有不同的风格,演奏时会表现出演奏者的内心。
日本的一弦琴是这样的,跟京族的独弦琴有点不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