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钱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钱商》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4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钱商》的读后感10篇

  《钱商》是一本由〔加拿大〕阿瑟·黑利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5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钱商》读后感(三):财富的陷阱

  《钱商》读后感(六):银行家应有的自我修养

本书首先是一部金融商战小说,故事的主线是20世纪70年代,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总裁肺癌晚期,两位竞选人亚历克斯和海沃德的竞选故事。故事尚算精彩,毕竟40多万字的篇幅可以将情节铺垫地足够细腻,人物也相对真实,但是反面“海沃德”略显有些脸谱化。抛开作者的小说文字而言,这本小说对于当代的我们给出了几个启示。

启示一:银行管理中巧妙的细节。

本书一开始是在描述整体银行运营的各种细节,但由于真实,的确足够吸引人。

1. “无人伏击”信号:银行第一个到达的人,在检查银行内部无恙的时候,会在银行门口悬挂一张卡片,表明银行是安全的。如果其他人到达银行发现银行大门敞开,但是没有悬挂卡片的时候,那么他是不会选择进入银行的,而是会选择去报警。

2. “引诱金”:每个出纳身旁的现款箱上面都放着两摞美金,这两摞美金就是“引诱金”,他们在平时是不会被使用的,而且下面是有压感无声报警器的,如果被取用会自动无声报警,此外,这部分钱都是号码可追踪的。

启示二:银行未来的贷款趋向。

本书最大的戏剧张力出现在两位候选人的贷款选择上,反派海沃德通过私人关系搭上了看似不可一世的“超国公司“,在”超过公司“各种利诱的情况下,主推了对其5000万美金的信贷,而对于这一贷款,亚历克斯秉持着怀疑的态度,并通过私人侦探去探明“超国公司”的经营现状。结局不言自明,“超国公司”最终被证明只是一个靠财务做账的纸老虎,在罅隙产生之际,整个集团也怦然倒地。

贷款的选择是向那些看上去大而不能倒的企业,还是向那些小而但是对于社会不可或缺的主体,这是作者所表现出的一种价值观念。前者由于贷款金额大,成本低,容易出业绩,因此备受董事会推崇,但其贷款主体也更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以及易受财务账目的蒙蔽。后者更趋于稳定,而且容易产生出社会的粘性效应。

作者借亚历克斯这一主人公表达了银行家应有的一种“自我修养”。我想这一点是总理所推崇的吧。

启示三:面对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这一点是本书中稍显戏剧性的场面,因为太过于像电影中的情结会让你觉得与现实略有脱节。“超过公司”的倒塌让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局部地区出现的挤兑效应让银行高层如坐针毡,这个时候亚历克斯选择在银行挤兑发生的分行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储户的提款要求,并且做了如下举措:

1)紧急调拨现款支援分行,并且让现金在柜台后面能被大家所看到,通过人们的直观感受去相信银行所具有的承兑能力;

2)恰逢周五避免周一更大范围的挤兑,现场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尽可能满足大家的提款要求;

3)告诫大家巨额资金放在家里过周末并不安全,致电周围其他银行,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储户将钱转存其他银行;

一些列的举措通过电视媒体的放大,一个英雄般力挽狂澜的局面出现了,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安然度过了这一次挤兑风暴,亚历克斯也最终做到了银行总裁的位置,可以去实现他更大的人生抱负。

  《钱商》读后感(九):1974年预测小额贷款的发展

这个版本,开始以为是新出版的,拿到出才发现只是南海出版社在今年拿到翻译版权,新翻译的书,一度被推荐出来,是以为克强总结在参观地方银行的时候,给银行的行长推荐过此书,出版社不花一分钱做了一次宣传。
其实这本书在之前就有出版,译林出版社2009年的一版,当时也被很多金融业内人士奉为行业必读书籍。
随时金融市场在近几年的动荡,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更深层次的东西,一个想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没的,二是想知道怎么能让别人的钱没。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货币的一再贬值,导致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不把钱长期放在银行,各个宝那个宝都被受大众推崇,而另一方面,银行也为存款的不断下降而发愁。信用卡的普及应运而生,人们在不断将自己有限的资金转移到收益率看似可观的“宝宝”的同时,又超额透支信用卡,刚开始没有信用卡的人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信用卡,而现在发展到钱包里不揣十几张信用卡,走在马路上都觉得自己不富有。
这一切的病态,在1974年阿瑟·黑利通过一部钱商已经预测。
故事背景应该定格在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十几年,具体哪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写明,不过通过故事几个时间点大体可以预估在一个时间范围内。
1、故事中写到刘易斯·多尔西推崇金本位的好处,猜测当时应该是金本位制废弃之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本位制逐渐被废弃。
2、书中多次提到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介于1974年作者才出版此书,在此之前的几次经济危机,1857年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到933年期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的两个时间点。
3、书中亚历克斯·范德沃特,在一次股东大会上提出储户自助办理业务的提案,其中指的是自动出纳机,也就是现在的自动提款机。这种机器最开始是1892年W·S·巴勒斯发明,当时叫现金出纳机,不过1950年才得到大量推广,一次出售400多万台。
4、书中325页,亚历克斯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1971年度报告。
通过大体推断故事的时间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一本书读下来,感觉这本书更像一部记录片,记录银行将信贷的重点从大型企业,转移维持中小型企业。作者通过亚历克斯·范德沃特的视角,一再强调,银行不应只是利益驱使的工具,更应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
以下截取两段书摘:
1、在座各位都有亲身体会,无视变化的人,事业绝不可能兴隆,只有遇见到变化并努力适应变化的人才能赚钱。
                     ----------- 班·罗塞利病危时,召开第一次董事大会,选举银行总裁,第139页
2、交易部与巴比伦和希腊的古代货币寺庙在原则上一脉相承,都是积累钱财、牟取利润的场所。他想,金钱、商业、利润等等,笨死都是无可厚非的,亚历克斯本人也献身于三者;但这种献身不是盲目行为,而且献身的同时始终是考虑到道义、财富的合理分配和银行的道德准则。
                    ----------- 董事会议就向超国公司发放巨额贷款的前夜,第270页
看到网上宣传此书时,想起此话的出处,读书的乐趣也在于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