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断背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断背山》读后感10篇

2017-11-22 21: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断背山》读后感10篇

  《断背山》是一本由(美) 安妮·普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背山》读后感(一):close range: Wyoming stories

2016-12-18
前提是书读的少,很少。
在读还没读完,先记下一些想法。
最初以为整本都是断背山小说,从校图书馆借到手后才发现是短篇集,有点失望,但心里却又想李安能把寥寥二十几页的小说拍成一百三十多分钟的电影也真是厉害啊。
《半剥皮的阉牛》:其实没怎么看懂,故事读到高潮突然间就没了,最后奇怪的将两个故事连到一起了,没太明白想表达什么。看了一些网友的评价才稍微明白。
《脚下泥巴》:也没太读懂,描写主线的同属回顾了大量主角的背景。
《工作史》:简短的讲述了主角的工作史,从失败到失败,从事的职业基本围绕着养猪户、司机、农户这些相似的类型,没什么进步,一直不断的在改变也没事进展,和儿子的关系先是吵架最后还是和好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不过如此了吧,在某一种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人,大多数这样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不关心新闻,不关心社会,没有远大抱负,所以也没有多大成就。
《血红棕马》:有意思的一个小短篇,展现了自私人性
《身居地狱但求杯水》:分别描写两个家庭的故事,最后巧妙的让两者相遇了,是个悲剧。读到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我置身崭新的千禧年代,如此凄楚悲苦之事已不复发生”,心里感觉“哦,那就好”;而最后一段突然杀出:“连这一点你都相信,你必定无事不信”,真是让我感到自己非常好笑。不管最后一段说的是整个故事还好,还是只是指前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被作者玩弄、讽刺了一番,却觉得特别好玩,恍然开朗了,确实如她所写啊。
从这一篇开始思考作者的写作,对环境描写的很磅礴大气,当然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故事都是发生在怀俄明这种美国北边的西部地区,地处落基山,原为游牧地区,风光本来就是大山大草原的磅礴景象,对场景的描写确实很有画面感,大概是第一次读到风格如此明显的作者的书了。对于人物展现,有一定的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外形,但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回忆来丰富主角人物形象和背景,侧面描写很多。而对于故事情节,基本上都是在描写主线之余讲了很多背后的故事,主线可能就是很短很简单的一件事而已,情节发展很紧凑,并且大多数都是在故事的高潮或高潮之后一点就结束整个故事,到了高潮突然就结束了,但不会觉得很突兀。作者的风格真的很特别啊,封后《纽约时报书评》评价作者的笔法“狂暴、紧凑、娴熟”,我觉得评价的很到位。
《荒草天涯尽头》:印证了我的看法,故事到高潮就戛然而止了。这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孤独的胖女人和拖拉机对话,那最后到底是拖拉机害死女人的爸爸呢?还是只是单纯的意外?最后的场面体现了遇到事情先推卸责任的人性,归根结底还是人性的自私,甚至对待家人也是这样。只有爷爷明白因果都是自己种下的,没错老雷德,“人生最重要的是经久不衰能力”。
突然意识到这几篇基本上写的都有关于家庭,而且大部分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都不算很好,美国家庭中国家庭的很大不同。
暂时写到这。。。
2016-12-20
《一对马刺》:有小标题的短篇,马刺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似乎带来的都是厄运,主角因为老婆出轨后内心空虚变得神经不太正常。“男人天生有此缺陷,遭逢人生剧变的悬崖后,往往暴跌至道德的深渊。”
《孤寂海岸》:第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但是叙述者不算是主角,似乎也是主要以女性角色为主的一篇。整本短片集里的怀俄明的女性好像不是壮如男人就是不怎么漂亮,而且也有很多私人的不太好的习惯,没什么正面形象,当然,后面这两点也适用于作者笔下的怀俄明男人、牛仔和农夫。短篇集里还有一些几乎出现在每个小说里的意象:蝗虫、冰雪、牛羊、农场(当然还有牛仔农夫),环境似乎特别恶劣
《怀俄明历届州长》:蛮讽刺的一篇,两线描写,最后相交。宣扬不吃牛肉的人对不吃牛肉如此坚定,却运用违法的事情惩罚养牛户,到最后弃身陷困境的同伴而去;这个同伴也是个傻子,家里摆放了怀俄明历届州长相片对自己没有一点激励作用(历届州长也是个讽刺,好像没有一个是正面形象),并且听信没人理睬的宣扬不吃牛肉的人的话这么多年。也有讽刺夫妻关系的细节,“她扬起双手,从头发纠结处取下发夹,摇摇乌黑的瀑布秀发,散发突如其来的扑鼻玫瑰香,是他深恶痛绝的香味。”并且知道了原来那时候在怀俄明州(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如果被主人发现剪断围栏被主人射杀是合法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断背山里的杰克可以被人打死却没有警察管。)
《加油站距此五十五英里》:最短的一篇,短到只有一面,三个自然段,并且是个惊悚小说,最后一段以轻松地口吻结束,吓人之余又解释了原因。
《断背山》:终于终于读到一开始的借书目的,因为其实之前已经看过断背山的电影,虽然知道剧情,但当时看的时候不连贯。读的过程就一直在脑补是电影里heath和jake的形象啦。好像说两人在山上性交的一段是有删掉?不过确实没有读到这方面的描写。小说非常简短精炼,没有多余的描写,感情发生的很自然,前面创建感情的过程没什么心理描写,但你就是相信他们之间相爱。感觉小说里展现的ennis更加自私一点、jack付出的更多,电影里反而觉得ennis的想法在当时是很正常的。读到后来确实读哭了,很多小细节戳中了内心的某个点吧,jack心中支撑他的记忆、衬衫套衬衫、衬衫上的血迹等等。环境描写很宏大,但对情感的处理也很细腻。李安的电影基本和原小说是一致的,甚至连角色的台词都没什么变化,稍微改编的地方也都很合理。真是一篇非常伤心的小说。
总体来说,安妮普鲁的写作风格很特别,文风犀利,环境描写磅礴大气,细节描写到位,故事情节要不就是有主线并辅以大量背景回忆来丰富主角形象,要不就是两条看似无关的主线最终碰撞到一起,故事到达高潮后即戛然而止,留下几句话点明深意。书中主要焦距于怀俄明的农场主、牛仔,描写的都是普通的小民众,没有很正面的形象,展现了各种人性特点和人与人的关系特点。读完后更喜欢将本书的书名直译为《近距离:怀俄明故事》而不是以最后一篇《断背山》来命名(当然以断背山命名可以增加浏览量)。

  《断背山》读后感(二):怀俄明州的小故事

怀俄明州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区,人烟稀少,因为保存着早期的游牧民族习惯和西部精神,所以这里还称边疆州和牛仔州。《断背山》中的故事正好体现了怀俄明州人们的生活
作者安妮·普鲁,美国当代作家,其《船讯》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她的《断背山》在2005年搬上了大银幕,并获得多项大奖,杰克与恩尼斯的爱情让人动容,让人牢牢地记住了他们。曾经以为电影《断背山》是一部长篇小说,可是当我再一次看到《断背山》时,才发现它只是短篇小说集的一篇。本书《断背山》讲述着生活在怀俄明州普通人的小故事。书中收录了11篇的短篇小说,每一篇小说里都展现了怀俄明州的“牛仔”生活。
在书中,每一篇作品都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环境的大量描写,这些描写反衬条件的艰苦,生活的无奈。如在《脚下泥巴》中,“整个周末刮着强风,乌云蔽天,混杂着嗥叫、身上黏着变硬粪便肥的牲畜、泥巴、尘土、抬东西、打针、毛发烧焦的臭味”,这正是牛仔戴蒙德经历着的生活。牛仔的生活,代表着自由激情、独立、坚持、表达着真实的自己。戴蒙德其实可以选择更好的未来,可是当他进行斗牛时,他才发现那是真实的自己,所以他还是选择了艰苦的牛仔。书中作者讲述着很多牛仔的故事,可以看出怀俄明州是牛仔的故乡,当然牛仔的生活辛苦,并伴有随时可能受伤、死亡。有时我不禁会想,为什么很多人要选择作牛仔,也许这和戴蒙德一样,斗牛时的兴奋激情是自己想要的,而牛仔的生活放荡、自由也是他们的一种方式。
书中不仅讲述着男人牛仔般的生活,而且从多篇描写中可以看到怀俄明州女人的无奈。《荒草天涯尽头》中的奥黛琳,在无奈下逃离家乡,落入红尘,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还是回到家里,重新乡下的农业生活。《孤寂海岸》中的约沙娜,离婚的女人,在晚上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与艾尔克在一起后也没有太多的改变,最终死于“非命”。
读过此书后,让我记忆依然犹新的是《断背山》《工作史》。这两篇文章,让我看到了怀俄明州人们的坚持。小说中的《断背山》与电影内容基本相似,情节上比电影更含蓄、收敛,但是人物的刻画上更加饱满,恩尼斯和杰克的爱情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爱”存在时不分男女,这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当时的他们不被世俗接受,甚至造成了杰克惨死。恩尼斯和杰克曾经都过着牛仔般的生活,他们为了生存各自不断地努力,过年后他们依旧坚守着那份“爱”,无论多少年,爱依然在。《工作史》讲述了李兰德的一生,一个小人物经历了休学,17岁时就与洛丽结婚,为了结婚与母亲吵架离开了农场,独立生活。在独立生活中,他和洛丽表现出了对生活的坚持,李兰德的工作一次次的失败,但并没有打败他对生活的信念,洛丽的离世也没有使他一蹶不振,他又一次站起来,选择新的工作,把生活坚持下去……
    作者呈现了一幅幅怀俄明州人们生活景观,不仅让我了解他们,而且让我懂得了牛仔的自由、坚持!

  《断背山》读后感(三):狙击手似的安妮•普鲁

文/夏丽柠
怀俄明州的三分之二土地几乎都被西部的落基山脉占据,首都夏延在东南角。州名来自印第安语,是“大草原”或“山与谷相间”的意思。可见,在白人统治这片土地之前,印度安人是如何奋起反抗,最终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他们的历史与文明。该州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恰好为保留游牧民族的生存特征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西部的牛仔精神,便成了怀俄明州引以为豪的文化特产。
知道安妮•普鲁的中国读者,绝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看了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女作家本人并未引起过分关注。《断背山》这本书再版,也就印了8000本,小众里的小众。要知道,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已经赋予了同性恋婚姻自由的权力,而苹果的CEO库克早在2014年10月出柜时就说过:我很自豪成为了一个同性恋者。这些进步,都可以作为向1987年写出《断背山》,并一举拿下“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的安妮•普鲁的致敬之礼。几十年的路也许不长,可那是同性恋者几辈子的努力。
如果我们以为安妮•普鲁是一个靠题材取胜的哗众者,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本《断背山》收录了与怀俄明州有关的11个短篇小说。文风之彪悍,就像强行吹过落基山脉的风。有意思的是,作者本人出生的康涅狄格州,是美国的富豪之州,与怀俄明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生活,有天壤之别
事实上,安妮•普鲁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写作,起笔尽显老辣之风,是名符其实大器晚成。199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长篇小说《船讯》,写的是失意的中年男人,回老家纽芬兰岛的海边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直到1995年,她移居怀俄明州以后,才真正开始了“最炫牛仔风”的写作模式。作家万方说,安妮•普鲁有一双非凡的造化之手。
我认为,安妮•普鲁是一位狙击手似的作家。
首先,安妮•普鲁写作的“靶心”特别准确。一般的小说里所述不外乎人与自然,但是,她除了写怀俄明多雪寒冷,山水纵横的天然环境以外,牛羊马或者牧羊犬都成了小说里的重要元素,她赋予它们神性。或者说,它们是小说里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半剥皮的阉牛》里,八十三岁的老梅罗回老家为弟弟罗洛办理后事,一路上睹物思人,想起了年轻时的一些趣事。老爸的女友曾讲过一个锡头人的故事。锡头人把阉牛皮剥到一半便停下来休息,再想动手时,却被阉牛一声不吭地要了命。梅罗觉得,那只披着半身牛皮的阉牛一直都在那里,红着眼审视着世间的一切。如果你一直做坏事,那么早晚有一天这头阉牛会代表上帝宣判你。在怀俄明这种地方,有时,牛比人还靠得住。
其次,安妮•普鲁将射击的靶子定义为家庭。尽管我们想象中的牛仔也许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在美式乡村音乐里,吹着灼热枪管的西部英雄,可是在安妮•普鲁笔下,无论是年轻的牛仔、牧牛工、赶牛人、阉牛人,还是偷牛贼,都是上有老父下有儿女的有责任的人。她找到了人类对抗恶劣自然的最原始的武器:群居式的家庭。
即便是有过沃野千里的游牧经历,即便是有过悲天悯人的生活传奇,即便是有过尔虞我诈的相互算计,家庭这个称谓也一直在那里,每个人必须为之稳定而尽力。《脚下泥巴》里的戴蒙德、《工作史》里的李兰德、《身居地狱但求杯水》里的艾萨克家与廷斯利家、《芳草天涯尽头》的图伊家族,都在反复地向残酷的生活确认自己的责任。
人性,不是通过简单的生死就能使人的内心反转,它是种植在生命里的一种酷刑,有时会爆发意想不到的惊天之举。怪不得戴蒙德在被母亲挂断电话之后感觉到,“人生事件进展的速度似乎比牛刀缓慢,干净利落的程度却不输牛刀。”
最后,我觉得出其不意是每个狙击手的必备素质。安妮•普鲁所写的文本都蕴含这种特质,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的左右搏击之术,结局永远惊艳,永远不走寻常路,谁也不要试图去左右生活的输出。
安妮•普鲁驾驭叙事和文字的能力是无可比拟的。她用寥寥数语便编织了一个《血红棕马》里的诡计,还有《加油站距此五十英里》,不足六百字,竟写完了农人克鲁姆的一生,外带一个系列凶杀案。每个故事都像狙击手一发稳准狠的子弹射出,弹壳掉落在地。读者们还没回味过来,射击的人已经走掉了。留下我们呆立原地。
安妮•普鲁用一部《断背山》缔造了西部怀俄明州的传奇与神秘。在《一对马刺》里,她写道,怀俄明州有条不成文的座右铭:好好照顾自己。外人有所不知的是,这条座右铭的范围包括生物,六畜与外人。
倘若有机会去那里旅行,想想书里的故事和这句话,是不是真有点不寒而立!
转载请豆邮联系

  《断背山》读后感(四):纯属做为妈妈的角度的闲扯

晚上睡不着,看手机里有断背山的小说就拿出来随便看看。电影看过所以看得很潦草,但是很快就被对话和环境描写吸引了,本来快睡觉,越来越精神。

我一直在脑子里脑补电影男演员的样子,后来翻出电影居然没有最后一段。

jack爸爸小时候羞辱他那段,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非要给同性恋找个他们之所以不一样的源头。他爸爸因为他阴茎弯老是尿马桶外面,在jack4.5岁的时候在厕所打过他,还在他身上尿过,完了还让他把衣服全脱了自己打理干净。作为一个妈妈,我想想从此这个孩子对自己的性困惑了,模糊认为自己是不如男人的男人 ,女人是无足轻重的,似乎只有用男人热烈的爱才能维系自己的尊严。所以jack无法放弃他,因为ennis作为一个直男却真心真意爱过他的男人。

纯属做为妈妈的角度的闲扯,孩子的4.5岁教育真的不能有大错误,一辈子的幸福度都系在上面。

  《断背山》读后感(五):永远与永劫

“要是我知道怎么戒掉你就好了”
                                                             ——前言
读完这本书,其实很难相信里面的故事与文字出自一位女性作家之手。读起来像是漫步在迎风飞舞的粗砂粒中,粗犷凛冽,唯一能够露出端倪的,或许就是那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情感,真挚绵长,真实得让人感同身受,又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相信很多人拿起这本书,或许都是因为一个故事,也就是现在这本书的书名——《断背山》。李安曾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我认为这句话不假,并不是说的性取向,而只是代表着爱。相较于电影版细腻,文字版的这个故事更多了些粗粒的男人味,可以说小说中对两位主人公的描绘绝对没有电影中的两位主演那么帅气,但那种男人骨子里的粗线条让其中的暗流涌动更加动人心魄。经常看到大家这样评论“杰克或许是同志,但恩尼斯不是,他只是喜欢杰克”,喜欢不就行了,喜欢一个人有什么对或不对可言?如果一个男人喜欢的是女人就一定是正确的爱情,如果是男的就是错误的?只要世人不容许的都是错的吗?这还算喜欢一个人吗?这是自己的感情,谁都没有干涉的权利! 不是喜欢男人,只是自己喜欢的人恰好是男人而已! 安妮•普鲁为我们写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仅仅因为爱,无关其他。
有的人会觉得我的想法有点可怕,但是,《断背山》确实是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故事,在我看来,如果是是我的话,不管他是男的或女的···是猫狗也好···植物也好···机器也好,我一定都会把他找出来,然后绝对会···喜欢上他,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我不想像恩尼斯那样后悔一生,最后只能说一句“我发誓——”。
除了《断背山》,最震撼我的还有第一个故事,感觉第一个故事也拍成电影,如果拍得好,那也一定是经典。一通陌生女人的电话,一个垂暮但依然健硕的老人,一辆凯迪拉克,一个人踏上归途的汽车之旅,还有那些穿插在路上的回忆,要是在电影中重现这些元素,然后配上电影特有的牛奶般的画面质感,每一幅截图那绝对都是一幅画。以为一辈子也不会再回去的故乡,以为这一生再也不会想起的过去,因为一通电话,又重新把自己拉回到那年少的岁月。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像其中的一句话“就这样?”,没错,就这样,有时候人生不就是如此吗,说不出什么理由,可就是会导致一个结果,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这本书的其他故事也很棒,都属于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类型,我为安妮•普鲁的文字所下的定义就是人类追求的不是瞬间的安宁,也不是仅只交会相通一次的魂魄而已,而是一种永远,也可以说是一种永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