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10篇

2017-11-22 22:27: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10篇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是一本由吴晓波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5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一):机会无限多,赚钱没把握

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种看《明朝那些事》的快感,一种君临巅峰,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格局,想说快哉快哉。
纵观书中写的10个案例,他们都是90年代从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一跃而起,成为一个领域一方霸主的大企业,领导人带着员工上阵杀敌,建立自己的王朝。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社会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许多法律制度不规范,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先驱勇于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杀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他们的创新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变革,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虽然他们的成长壮大如流星般瞬间照亮黑暗的天空,但是陨落得也是如此令人惋惜。
吴晓波在2000年写的这本《大败局》,时隔17年,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变,市场经济不再那么粗放,不是只要通过市场营销、广告轰炸就可以轻易成功的时代。市场被细化,想要一举成功的机率越来越小,一夜暴富的渠道越来越窄,也许机会还是无限多,但是想要赚钱的把握越来越小。
上周末照例约顺风车去光谷练瑜伽。出发前顺风车师傅一再迟到,我打了几个电话才赶来。来的时候,车上已经坐满了人,后面坐了2个大人,其中一个还抱着1岁左右的宝宝。一上车我就反问司机,订单上明明显示的不是拼车,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司机立马回说,那你取消订单。凭什么让我取消订单,你怎么不取消订单?我继续反问。那我取消,你按拼车价格打支付宝给我。司机很娴熟把他的手机递给我,上面显示他的支付宝付款二维码。我立马有点明白,然后打开滴滴看其他乘客对这位司机的评价,果然没错,他利用滴滴这个软件平台,找到同行的人,然后取消订单,接不同的乘客,通过这种方式赚更多的钱。
一开始我有点气愤,没有道德。但是忽然想到《大败局》这本书,而有点想去理解这样一位滴滴司机。滴滴打车这个软件刚刚兴起几年,已逐渐完善,但是还是有漏洞,有的人不怕信誉值低,想要从中最大获利。虽然这种行径在道德上不赞成,但是联想《大败局》曾经壮大的企业,他们大多数不都是凭借市场的空白,法律的漏洞,让自己走上了快车道?只是有的企业在壮大后,并没有领悟到,在一个合适的机会转型,朝着更规范、更无懈可击的道路上前进。
俗话说幸福人的都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放在企业的成败这里,大概也是同理。但是看完这本书,我还是对那些成功的企业的成长道路有兴趣,特别是同这些失败的企业曾一同角逐的哇哈哈、网易等企业,这些企业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对比下,成功和失败的效果更加放大,更加值得让人深思。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二):疯狂中国人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这本书所记叙的故事让我大吃一惊
   我真的图样。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商界竟然如此兵荒马乱。一如后汉时期群雄割据,道德沦丧,只有胜败,不择手段。
   有牟其中这样的“大骗子”堆起来的南德,有卖“灵丹妙药”的神棍企业——太阳神、三株,有被捧上天又跌入地底的巨人集团、有死在公关的秦池、有叛逃未遂被判死刑的健力宝、科龙....
   太多太多反面案例让人不禁嗟叹。金钱让人疯狂。人们在追逐资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忘却最初的梦想,陷入一种疯狂、一种偏执。而这种偏执,最终会将他们引向事业的坟墓。
   这本书,我想我还会再看一遍。到时候再细说我的感触吧。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三):是非成败转头空

还是书摘和后感的形式。
       摘:并非追求自由企业制度已在这一代人中失败,相反,是他尚未经受挑战。
大实话,但也是鸡汤,基本上能治愈和点醒所有“有伤的年轻人”。失败是一个过程,而非仅仅是一个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
***************************************************************************************************************
       摘:吴敬琏先生在论及新经济时表达过一个很新颖的观点,他说,新经济并不仅仅是指网络公司或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相反它是指所有拥有新观念和新的技术手段并将之快速转化成生产力的企业群体。在这个意义上,不论是土豆片还是硅芯片,只要能赚钱都是好片。
这里面反复阐述了一个观点,即什么是有用的。技术、观念、点子,都值钱,但能不能转化,能转化到什么程度,要以这个来论其价值。硅芯片和土豆片,在产业领域,是平等的,都有用,被需要就有用。没什么高不高尚之分。
*****************************************************************************************************************
       摘: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慢,人人如此。早点找到路,当然幸运幸福。
****************************************************************************************************************
       摘:中国许多经营者为了市场的功利可以摈弃一切道德秩序和游戏规则的约束,而其破坏的技巧性竟被普遍地看成是他们商业智慧的一部分。
还是不得不提到查理芒格,他曾在书里写“我认为保持良好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能够在诸如诚实这样简单的事情上拥有完美的记录,你将会在这个世界上取得很大的成功。”余秋雨说:“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
       摘: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之密切其实远远超出一般学者的想象。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商业绝不会进入“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状况。相反,政商之间的密切度将越来越高。我们观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企业败局,如三株、爱多、秦池等等,大多数为企业家市场战略的失误。而近五年里的企业败局。如华晨、德隆、格林柯尔、铁本、三九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政商博弈气息。
体制框架是任何企业也好人也好,无法回避和绕过的东西,其约束力只是贴罩和铁丝网的差别。与其挣扎徒劳,早点正视不是更好?
****************************************************************************************************************
       摘:在大败局的众多案例中,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家缺乏现实的控制感和控制艺术大概是最为致命的弱项——仰融无法控制华晨,唐万新无法控制德隆,顾雏军无法控制科龙,宋如华无法控制托普,李经纬和赵新先无法控制他们一手创办的健力宝和三九,等等,一切悲剧都潜伏着惊人一致的逻辑。一切伟大的治理都是从学习控制开始的。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四):企业失败史

秦池酒:好高骛远,不量力而为会搞垮企业,同时广告只能作为企业知名度的辅助手段,重点是产品的质量。
巨人:多元化经验是双刃剑,目前大部分成功的企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大做强,宁要一个龙头也不要多个凤尾。
玫瑰园:资金链、目标群体、无视当地市场情况这些问题导致其消亡
灜海威: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去适应市场的发展而不应该去创造市场,同时必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自身定位的问题。
飞龙,巨人:广告依赖症,不能好高骛远,而且保健品市场并没有持续良好发展。
太阳神:急躁,功利,不顾及市场生态,死守末落的保健品市场,在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毫无目标,导致战线太宽,浪费金钱和时间
南德:企业要守信,不能胡乱吹捧自己的值,一切要有根据,商人不应该热衷于搞政治。
亚细亚:以小博大,扩张无度,零售业的宏观困境。
他们崛起于狂热的商业时代,中国商业的大航海时代,这时代给予了身处其中的人太多诱惑和想象空间,它让每个人都梦想自己在一夜之间超越平凡,创造中国商业时代的奇迹,成为中国商业时代的哥伦布。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五):《大败局》书摘

中国企业圈,有一种特殊的、宜于奇迹萌芽的土壤。
这可能跟东方人的审美趣味有关。我们总渴望有一些超出常规和想象的事件发生,并以此作为兴奋剂来刺激我们的感官。因此,我们往往乐于看到奇迹的发生,并大声地将它传播。
然而,任何一个奇迹的基因中,总无非生长着这样的一些特质:非理性的、激情的、超常规的、不可思议的。总而言之,它不是理性的儿子。
这里,我们需要来研究的是:作为奇迹创造者本身,在一鸣惊人之后,如何竭力地遏制其内在的非理性冲动,迅速地脱胎换骨,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和形象成为经济生态圈的一分子。
这是一种中庸的回归,但这同时更是一种活得更长久一点的生存之道。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中国市场环境的现状,那就是:对秩序的集体破坏以及秩序对破坏者的报复。
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以及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是一种比较轮廓性的解说。
这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的“职业人格缺陷”,使一代草创型企业家常常陷入一个惊人相似的命运轮回之中。
消费者的盲从、人口的众多、媒体的权威性、产品的不可检验、效用的滞后和消费的奢侈性,这些都是企业靠造名取胜的有利条件。
所谓过度造名,是指这些企业不是致力于生产产品、不是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是致力于创造和经营某种概念……整个社会,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概念的创造。
决定一个经营活动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如决策、技术、资金、人才等等,而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却常常被忽视了,那就是时间。时间会把资产变成债务,把利润变成亏损,把优势变成劣势。
玫瑰园是一个关于漠视道德、没有游戏规则的暴利年代的经典故事。那些曾经在暴利年代叱咤一时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随时可能攫取到超乎想象的利益;可同时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那些轻易攫取到的利益又随时可能轻易地随风逝去。
王石说:缺点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
一般而言创业者以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为荣,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打破规则的天生冲动,他希望企业每一天都有新的增长点;而经营者更习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一板一眼,通过枯燥乏味的管理,形成企业稳定而良性的运作。创业者与经营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开始悄悄地做一项投资是十年以后才能得到回报的事业。
体验一次精疲力竭感觉——你可以发现自己的生理和意志潜能到底有多大。
到了每年的岁末,至少有一天时间吧自己关在房间里反省,闭门总结一年来的得与失。
在一个处于启蒙期的行业中生存是很困难的;难上加难的是,你所领导的企业恰恰又是早起的领跑者。
你必须经历行业成熟过程中的所有阵痛,还必须承担所有的启蒙成本以及技术进步和道义上的双重责任。此外,你还必须时时追问自己:你是否依然适合领导这样的企业?你是否依然适合领跑?
著名的《兰德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似乎每一位杰出的领导者都遵循这样的惯例:一旦他们征服了一个难题,他们往往对已经到手的成功失去兴趣而寻找下一个更大的挑战。而这样的惯例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被人津津乐道。这是他们杰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们走向滑铁卢的开端。
应该说,在这个激荡的岁月,一代中国人在逼近现代文明时的种种狂想和疯狂,甚至他们的浮躁和幼稚,都是不应该受到嘲笑和轻视的。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正是他们的狂想和疯狂构成了中国社会得以一寸一寸地向前移进的精神元素之一。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克里斯.阿基里斯曾经写道: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及天分极高的人几乎总能做成他们要做的事,所以他们极少有失败的经验,而正因为他们极少失败,所以他们从来不曾学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我仍然要说,我们应该为悲剧鼓掌,苦难从来是成熟者的影子。
中国传媒历来有非理性的一面,在他们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最容易宽容的是弱者,最受尊重的是思想者。因此,上乘的策划应该是:把把策划包装成一个弱者或者思想者的形象。因为所谓的抢着,在传媒眼中是不受宠的。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记着在强者身边团团转,可是一旦企业出现些许危机,他们立即就会发个一级,以反思、知情、批评的角色表现自己的职业道德。这些道理,至今不为中国许多企业家们所领悟
太阳神和娃哈哈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条真理:当你是身无分文的创业者,你不妨到那些充满暴利和游戏规则不健全的产业中去劳你的第一桶金,可如果你又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企业家,那么,你必须马上把手洗干净,尽快而永远的离开那里。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六):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标题是电视剧《十月围城》片头曲的歌词,与本书略有契合之意。全篇十个案例主要发生在21世界90年代-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观望一个幼稚的年代。中国商业起起伏伏发展两千年,八九十年代却是以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生儿的姿势重新生长发育的,我是92年生人,适逢邓小平南巡,几乎是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一起蹒跚学步而来。他幼稚之时我尚且无知,如今我已记不得自己的无知,通过几个案例看到这段历史的幼稚。一个人、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都势必要经历从懵懂到理智成熟的过程,以史为鉴,浅以聊表。
可是我对企业发展的感觉是,哪怕一点的优势都有可能让一个企业异军突起,可是这一点的优势只能支撑一个企业的昙花一现,仿佛一个魔咒,开得多绚烂死得多悲惨。90年代似乎是一个营销是王道的天下,几乎这几个案例的辉煌都是构筑在营销之上的,标王、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谁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就能占领市场,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所以整个企业的生态链才这么脆弱,秦酒、巨人、三株都是因为一篇媒体报告掀翻了一艘快速冲刺的航母。这个道理就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和媒体都是少不更事的孩童总忍不住干一架,一不小心就把企业干翻了,石头碰石头容易碰出火花,不过受伤的好像永远是企业。
粗略地归结一下每个企业的失败主因,单论表面。秦酒-媒体报道颠覆舆论;巨人-电子、房产、保健品多元化跨度大资金链断裂;爱多-股权之争;玫瑰园-主导者或心术不正或盲目自信忽视市场规律;飞龙-老总杞人忧天自掘坟墓;瀛海威-无知者妄图开启引领信息时代茫然不知所措;三株-营销网络泡沫膨胀;太阳神-心理膨胀盲目扩张,多元化耗尽资金链;南德-心在政治何必从商;亚细亚-大萧条的时代妄图复制辉煌打造连锁。能够失败的原因太多了,宏观环境、企业生态链脆弱、企业独裁者的决策失误等等。
我一直在探索能够尽量恒久的方法,小到个人的幸福快乐大到企业的持久发展、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我以为,正如自然界的生态链,物种多样复杂环环相扣方能长久。企业的组织结构一定是会从创业型逐步发展至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多元化毫无疑问是必然趋势,只是怎么达到的方式。
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崇尚理智。烈火冷却了我们需要冷静反思,太多人因为一时的成功被外界哄得团团转,自以为无所不能,隔着20多年的时光看着寥寥若干字我依然能感觉到他们的飘飘欲仙。我明白人有这种欲望,可是必须要克制,与其像泡沫一样漂浮,不如停下观望审慎思考,然后选择。如今我不晓得多明白,一旦你选了哪条路,回头不易,改道不易,我是这种人-一条道走到黑。谨慎选择大步向前。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七):好书啊

     强烈推荐的好书啊。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案例,告诉你那些越来牛*轰轰的企业,是如何衰败的。这本里面讲的最多的还是保健品的,那个大时代保健品的市场确实大,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在喝娃哈哈儿童口服液,灰常好喝。后面却是就没有了。还有什么太阳神口服液之类的只是有印象,但是毕竟九几年还是小学的时候。很多企业也没什么印象。
     那个时候的企业可以做几个简单粗暴的广告就出名了。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出现了企业管理,或者领导策略的问题。真正出在产品问题上的反而要少得多。
     从前人的失败中寻找原因,防止自己自己在犯错。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八):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豆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
看完了1
10个案例
4个保健品
1个零售
1个酒
1个家电
1个IT
1个房地产
1个不好归类的牟其中
这些行业从开始起到现在都是创造巨额利润的源泉!
保健品尤其如此,史玉柱是书中唯一一位从败局到完胜的企业家,所从事的行业依然是保健品,后来当然转向了依然属于暴利的IT行业。
如今回头看
那个逝去的年代
是群雄辈出的年代
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
是“思想有多远,就能转多少钱”的年代
秦池的姬长孔 巨人的史玉柱 爱多的胡志标 玫瑰园的刘常明 飞龙的姜伟 瀛海威的张树新 三株的吴氏父子 太阳神的怀汉新 南德牟其中 亚细亚的王遂周
无不都是那个年代的弄潮儿
再看如今
笑傲江湖中者都为何人?
各种二代?
当今
是一个胆大一定进局子的年代
是一个大众都被折磨压抑的年代
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是一个靠循规蹈矩注定平凡的年大,而大部分人又不得不循规蹈矩
只因为木有一个好爸
对那个年代倒是有几分的想念
几分的憧憬
突然觉得有点愤青了
就此打住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九):在那栩栩如生的文字下 上演了一出出悲壮的商业败局

      我本来就对经济就不怎么敏感,当人推荐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挺疑惑的,主要就是怕看不懂,因为我现在还只适合看些浅显的启蒙经济书,一上来就看这本“中国企业失败的MBA教案”,确实让我忐忑。我承认,这本书我读得很慢,差不多每天才能消化一个失败案例。而且,刚开始阅读序言时,我对吴晓波总结的那些“企业的失败基因”也只是读得懂字面意思,对具体事例毫无概念。但是,这本书既然是本教案,就应该像当年上学时那样,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碰到问题认真思考,所以我就耐着性子慢慢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越发觉得这本书像坛沉年的酒,越品就越能回味。吴晓波的文笔也实在了得,一段段枯燥的商战失败史,被他描写成一段段活脱脱的血雨腥风的商战厮杀,看得我有些触目惊心。饶有趣味的是,做为传媒人,我还留意到了传媒对企业成败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当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真心喜欢上了这本书,要我打分,这本书能得五颗星。
 
      刚刚在网上浏览新闻时,看到一条消息。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100亿美元身家再次问鼎中国首富。于是,我立即想起了吴晓波的一篇文章。娃哈哈,是民营企业的成功典范,书上是这么形容的:“凡是娃哈哈在做的产品,最好不要做,因为已经没有暴利;凡是娃哈哈退出的市场,最好不要进入,因为已经没有利润。”这本书,明明叫做《大败局》,娃哈哈做得这么成功,干嘛会写它?原来,娃哈哈被吴晓波用来与失败的太阳神做对比,那篇文章的名字就叫《逝水难追的“太阳神”》。不知大家还记得娃哈哈的儿童营养液么?80后的我,反正忘不了。这两个牌子都是我小时候的最爱,那个年头,能喝上这两牌子的保健品,可见是被爸妈当成宝了。而如今呢,一个退出了保健品市场,成了中国首富;一个在当年继续坚守,却销声匿迹了许多年!从这个对比里,我倒是读出了吴晓波写《大败局》的用心良苦。
 
      说起保健品,不读此书,我还真不知道当年这个市场会这么乱。吴晓波形容这个市场里充满着“坑蒙拐骗”,可我觉,还得加上“故弄玄虚”、“恶性竞争”、“不实宣传”、“官商勾结”这些形容词。
       “日后人们才知道,当时一篇被巨人广为散发的为保健品‘鲨鱼软骨’而作的宣传方案《鲨鱼不患癌》,其署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袁彬博士,而实际上却是出自一个对保健品一无所知的外语系学生之手。”
       “在一份广为散发的宣传册子中,巨人的文案人员竟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儿童性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病’。”
       “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晚清到民国就是一个官商结合的经济,现在正开始着第二次官商结合,公私合营也合进去了,民国是官商结合,到现在又出现了官商合营的问题。……跟他们搞合作搞联营,药政部门每个月都要搞宣传,你宣传我出经费,跟你一起协办,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协助你进行广告法的宣传,怎么花都是你的事,而费用我们全包了。”
 
       ——以上的每一段,都摘自书里保健品市场内的竞争实录。说实话,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商道。正如吴晓波说的,不论这些企业家们他们的个人品质是怎样,但在商场上,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胆大豪赌,功利和不择手段的。这个总结让我非常受用,因为我发现,其实,在中国的市场里,现在,这样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
 
我想投资开个宠物用品店,当我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朋友给我透露了不少商业内幕:宠物美容的洗护,赚的根本不只手工的钱。宠物香波是兑了洗洁精的,宠物美容的成本很低,很暴利。这还不算,因为长期使用劣质的洗液,宠物的毛质就会受损。而这,是个慢性问题,宠物主人不易察觉。于是,当顾客向商家反映宠物毛发不好时,商家正好借口宠物的营养跟不上,进而大量推销宠物营养品。甚至,连适口性好的猫粮也不一定能认定它就是个好牌子。因为不懂行的人根本不知道,猫粮里可能会被掺有诱导剂,猫虽然很爱吃,但越吃身体反而会越虚。
 
       暴利、欺诈、缺德,在吴晓波的《大败局》里被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很多遍。吴晓波总结说,这就是这些企业失败的共同基因。然而,他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因为今天仍有不少后来者在创业的路途中重蹈了前人的覆辙。所以,对于每一个想了解中国经济的人,都有必要好好读读这本专门记录失败的反面教材。
 
       最后,吴晓波是这样总结的:“整个中国民营企业界正处在一个迅速膨胀和躁动的青春期,其种种的不规范和粗糙并没有什么可惊奇的。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任何一家企业已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者一则神话取得成功。知识、理性成了新经济年代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而我还想说的是,这本书甚至可以被当成传播学的辅助教材加以推广。了解传媒,就要了解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这几乎是一个天文般的广告投放数字……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津津乐道的报道,新闻效应之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它似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棍,可以让奇迹在一夜出现……”
      “中国传媒历来有同情弱者、钦佩思想者的传统,对于强者,大抵是畏而不敬。即便在鼎盛之时,也会有记者以‘掏大”的不懈勇气来冒犯至尊,赢取新闻轰动。
       “企业长久处在新闻焦点中心,最终引起了公众的反感,一旦出现舆论反弹,其新闻波便对企业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杀伤。综观‘秦运动’的全过程,没有主角,没有预谋,没有策划,只是各种小道新闻和言论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一下子就把不知所措的秦池给‘淹没’了,用一种形象的语言,秦池是被‘目杀’的。”
        ——其实,当我们的传媒也要靠卖自身的“产品”赚取利润的时候,好好研究我们的行为可以给社会以及这些企业带来什么回报和负作用,对于我们控制自身力量是有好处的。传媒业的发展,同样与其它的企业都适用于吴晓波总结出的这些规律“中国的企业家要真正成为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主流力量,那么首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是塑中国企业家的职业精神和重建中国企业的道德秩序”,在当下以收视率为王的传媒竞争中,这一规律不是依然受用么?
 
       因此,《大败局》真是本好书,这也吸引我要继续阅读《大败局Ⅱ》。

  《《大败局》十周年套装纪念版》读后感(十):读后感

讲了几个上世纪末国内企业失败的案例和原因。飞龙,小霸王,三株口服液,秦池,巨人等,都是蔑视规则同时也是因为打破市场竞争规则而加倍补偿的企业。因为那是一个激情的年代,是一个有胆子就能暴利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产生这些芸芸。反思一下,广告、概念、胡吹、夸大其词等,没有管理经验,没有财务状况分析,没有长远规划,有的只是短期的超高速增长,之后便是巅峰,而巅峰过后只剩下死亡,因为没有真正的技术和研发投入,没有长期眼光,就不会有长足发展,有的只是运气和噱头。但是这很正常,至少我觉得是这样,因为那个发展阶段,因为文化,因为环境,因为空白,就必须经过这一关,就必须有这些企业作为警示作为牺牲品作为试验品。核心应该在于技术,管理,资金,营销上,而不是单纯的爆炸性的广告投入。

这正像一个人的发现和成长过程一样,人可能有快速提升的时期,而在这种时期之下,更应该有长远的考虑和打算,应该有核心实力,而不是被高速冲昏了头,导致惨败和大好光景的流逝。而要有长远的考虑,就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而存在,就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和兴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简单的说,要知道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