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半亩读后感10篇
2017-11-25 22:20: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田半亩》是一本由田维著作,昆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5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田半亩》读后感(一):花田半亩
无意间读到了这本《花田半亩》。田维,这个生于1986年4月5日,逝于2007年8月13日的八零后,在有限的生命中,用她的明朗和坚强,给我们这些混沌匆忙的同龄人,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在田田空灵的文字中游走,那份轻盈与厚重并存的细腻,令人慨叹又怜惜不已。这个在生命起点就经受命运考验的孩子,在自己二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中,清醒又顽强地追随着自己的梦想。她的文字中,没有任何对生活的埋怨,没有一丝对命运的纠结,只有满满的爱和感恩。细细诵读她的文章,尤其是“妈妈”、“亲爱,别为我忧伤”等文章,令我无法把持地潸然泪下,只为这样美丽的灵魂,为这样真诚的笔触。
“我是一个疼痛的孩子。但青春要在疼痛中开出花来。”
“妈妈,不幸的部分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刻的主题。我深知,我的疼痛,在你那里总要加倍。”
“我是一位忠诚的花仆,键盘是我的花锄,我守望自己生命的花落花开,但我这园子,却是一半茂盛,一半荒芜……”
“爱生命吧,并发现爱吧。放下怨恨,放下恐惧,我闭上眼睛,默念着:让生如夏花之绚烂。”
“司汤达说:真正的爱是不笑的。亲爱的人,我却要微笑着,与你相对凝视,用尽青春,用尽今生,哪怕,是一路的颠沛流离。”
“我愿意,平卧在爱人身旁,没有声响,只等待青草生长,覆盖你我的爱,和年华。那将是无悔而坚决的,那将是值得长久被回忆折磨着纪念的。只想,许多年以后,我将在你深夜的梦境里,无端端地醒来。让你想念,又落下泪来。那便是我的全部阴谋,和奢望。
站在生死的临界之上,无限怀想,无限眷恋。爱万物,爱众生,成全着,时光转眼间的大美与大爱。这是不可奢望的境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磕磕碰碰的,一路莫名地摔倒,又坚韧地站起来。一直以来,我双脚绘着疼痛的图案,追风一样去追随希望。
你说,我的一切都还是孩子一样的。孩子的睡衣,孩子的拖鞋,孩子的心。我说,在你面前,我永远不要长大,这样就可以一直耍赖下去。
亲爱,要我怎么说?要我怎样,面对一切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我不该有怨恨与不平。我知道你在那里,给我你的肩膀和手掌。
别为我忧伤,没有什么比你的忧伤,更令我疼痛。我会好好的,去坚强。
生命中,我们都接到不同的剧本。有的平淡,有的浓烈,有的是笑,有的是泪。不管怎样,我总要演好,直至落幕。
能与你同台,是我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微笑。
我很快乐,只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因为,还未曾经历悲伤。生活是明亮亮的,我并不惊奇它的美好,只任最可爱的时光,无声息地逝去。在幸福之中,我们总是难以察觉到它的存在。可能,这才是幸福的真相。当人高呼着,我很幸福,那多半是一种欺骗和表演。幸福,是不出声的,是不知情的。现在的我,开始羡慕那个吃柿子的孩子。她不懂得快乐,却拥有了一切。
唱着欢乐的歌,画着明媚的图画,我很快乐,只是,那时我并没有学会懂得快乐的可贵。我挥霍着,所有跳跃着的青春。我没有将它们保藏在最宝贵的盒子里,却任由日期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总是无法把握,近在咫尺的拥有。在还来不及告别和失去的日子,我曾多么简单地经过着,最纯粹的青春。
生活,从家为基点,一点点延伸向这貌似无涯的世界,却终于要回归到原点。这里是家。这里,是我们的归宿。没有人不是飘零的孤独者。唯有家,给你我以彻底的包容。让我细数着昨日,让我任性在快乐和幸福。我依赖着钥匙扭开门锁的声音。那一声之后,有父母的笑,有幸福,有明亮。我也曾等待着这一种声响,那之后,是你们的归来,是幸福,是明亮。
我总是声称要远行,却终于是恋家的孩子。
在这里,我们获得一切。
在这里,我们拥有安宁。
每个面临过死亡的人,都懂得了眷恋生命。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粗茶淡饭,其实也是莫大的幸福。幸福从不是澎湃的欢乐,而是这些淡淡的,无所不在的琐碎之事。因为有了性命之忧,人开始学会去珍惜,好像蒙昧中张开一双明慧的眼,看到许多从前视而不见的美好。
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温柔地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
逝者已去,愿她安眠,天堂上一定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夜夜无眠的挣扎,她会是安详的,是穿白纱的天使。
她的墓前,年年会有花儿开放,在生死的分界上,我们也许不该有悲伤。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殊途同归。
虽然,这样说着的我,还是无法止住悲伤。
因为,生命过于美丽,而命运过于残忍。
互相说着鼓励的话,宽慰的话,其实,谁都明白,这貌似坚不可摧的意志后边,是一颗分外脆弱的心。
那些闪闪发光,充满了希望的劝慰,不是说给对方听,而是说给自己听的。
这样的坚强,剥去了伪饰的坚硬外壳,显得如此颓唐狼狈。
快乐,成为忧伤的华盖。它越是美丽,越是暴露出那忧伤的沉痛。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笑面这一切,那么,一定是因为对于生命更深的理解
子尤的世界里,是疾病蔓延的黑暗,他却用他年轻的光芒,把过于匆忙的生命照得雪亮。”
《花田半亩》读后感(二):花田不见
难受,花田不见了自己是在学校书店看到的,当时只是翻了下内页,觉得还不错。文笔很有女生的雅气,但是也难免有些流俗、平庸。
后来细读,便觉得可作无聊时的读资,并无过多深意,但可以让自己安静些,心里好受一点。一本书,随意翻翻,到哪儿读哪儿,倒也自在。许久后,才完整地读了梁晓声老师写的《蝶儿飞走》(求纠错)及其他几篇,了解了田维的事情。不得不承认,几篇之中,主观的言语份量很重。书的后页也是一片叫好,有些难过。
想了解下田维,就上了百度。不知是不是个人无能,没有找到田维的博客,很遗憾。渐渐产生了一种最深的恶意,难道被关闭了?为了书的发行?冥冥然有种痛。
网路上,纪念田维的话也很多,一边倒地,总觉得好做作,像是“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最了解一边倒是不能持久的。借助于田维的死,来秀自己的同情,秀自己的爱心,令人难受。
花田来的人太多,不知不觉花就踩得没几棵了;后来,花田也找不到了。
田维生前没有这么多人,死后却有,这是为什么?
《花田半亩》读后感(三):田维,你的花田半亩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3年前,那个时候我高二。拿到手里便再也不能将它放下,我读着一个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书写的平静的文字,这个和我如今差不多大年纪的少女,究竟是如何做到如此淡然地对待生命的。
我能忆起她对母亲的话:
”妈妈说,如果能在此孕育你该多好
你仿佛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
妈妈,我却时常感激你,你给我的生命
即使这身躯有太多的不如意,但生命,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怀里,开放在你手心
妈妈,不幸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幸福,确实更深刻的主题“
田维最常提到的一个人是史铁生,想来在她被病痛折磨的时候,史铁生给了她无限的鼓励和安慰。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我想起史铁生自嘲说“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和田维一样,不能将自身的痛苦缩小,那就干脆把它变大,与世人分享。死亡,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可怕。
“死是一件无需急着去做的,无论怎样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你瞧,史铁生将死亡比作节日,这是怎样无谓的态度和心灵。仿佛老僧一般,他的肉体还在凡间,但灵台已然成佛。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说的,便是他们了。
《花田半亩》读后感(四):关于花田半亩、关于田
记忆中,有好久好久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读一本书了。一个多月了!
终于,花田半亩,我看完了!
原来,还是避免不了完结。
以为会是永远的继续。
只是,田,在生命的彼岸…
她,继续不了!
我以为我是不至于被感动到落泪的!
看来,我是高估了自己啊!
田的男友为花田画下了句点,我才真正明白,花田的结束。
只是,想必临终的你,还有许多未完成的心愿和许多的不舍吧!
那么喜爱文字的你,是注定不舍的吧!到你生命终止的前一天也坚持写文的你,生命的最后的“混沌”。
是没力气了?
还是想说的太多却说不出口了?
我想你是还在期盼着明天吧!
还有明天…
那么喜欢龙胆花的你,我却不会带着它去你的墓前。
只因你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安安静静的……
因为知道、因为了解
所以我不会去打扰。
你说的,我愿意幸福。我只愿意幸福。
我一直都记得!
那么,现在彼岸的你幸福吗?
是幸福的吧!
因为你,只愿意幸福!
《花田半亩》读后感(五):花田半亩
一本好书,携我的手走过一段年岁。我带着感恩的心仍爱不释手地捧着。可它的上帝、它的创造者。我,却只能怀一颗虔诚的心去追悼。书名为《花田半亩》,其作者田维:北京女孩,于15岁时患上绝症,并开始书写博客,追问青春与生命的意义。书名来源南宋大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再加之田维姐姐很爱花的缘故。
起初接触到这本书是在紧张而又忙碌的高三,而高三固然是一个艰难的阶段。此种时节,偶遇一本好书却是莫大的欣喜,书中的文字在诗意的背后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比积极的态度。当我因高三生活的枯燥和紧迫而烦恼时,我会看到:迎接所有的安排,而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将是骄傲而尊贵的,我于是决定拒绝狼狈,拒绝一切忧伤,虽然我落下了眼泪,那是因为切肤般感同身受的疼痛,因为太多的深爱,我要记得,我将遗忘。当在寒冷冬季晨光曦微的晨早,我偷着懒儿,留恋被窝的温暖时,我读到:我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晨早,醒在你的梦里,我们都是留恋人间的天使,万物美好,我在中央。这些所有,总是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地行走。我会时常想起书中的言语、书中的文字。田的坚强,田的勇敢,田的胡言,田面对病痛却不消极,而是善良地,微笑着看待身边的一切,没有太多的怨言。而是努力地,让自己所剩下的时光更有意义、更精彩。是的,她做到了,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并鼓励着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让我坚定并轻松地度过高三那年,她让我深切地懂得友情、亲情的弥足珍贵,而对于爱情我还不懂得浪漫。她让我拥有了珍惜我生活中的每一天的信念。虽,她已静静地离去,但她的笔尖所流淌的从不会褪色。
半亩花田,在远方的世界里。田,她会袭一身素白纯净勾勒着龙胆花的裙子,相信定能如她所愿,成为农人,栽种瓜果蔬菜,栽种绿意新生,栽种一株株精神的作物,于自己开垦的半亩方地之中。远离了病痛,远离了喧嚣,觅得一处桃源仙境。在她的脸上绽放灿烂的微笑,因为她愿意,因为她只愿意。拥有如此的天真烂漫,快快乐乐,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生活。哦!还有她的恋人,梦中的白莲,一一俱在。
书,我还在看,她的青春史我一遍遍地品,每一次总是醇厚、淡雅、久经弥香。
如此,感谢田的文章,更感谢田。此时的我向着天空,45度角仰望,为她祈祷,祝福送去。
《花田半亩》读后感(六):我读田维
这是多年前高中语文课的演讲稿,许久后翻出重读,仍然为田而感动。在此贴上原文,以纪念这位不论是在艰难岁月磨砺中或是在甜蜜爱情熏陶里,始终坚持通过文字展现着自己欢笑的文学爱好者。“如果可以,请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睛,让它拥有明媚与微笑。”开篇之语,是如此乐观的文字,我甚至都快忘了,她是个时刻在与死神对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实在无法想象,在这看似坚强的背后,有多少令人心酸的痛苦与煎熬。大难之前并不退缩,而是带着“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的坦然面对一切,这每一个用生命刻画的字符,都如此深刻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中。
全书中,最令我震撼的,莫过于田维的化“自怨自哀”为动力,学会在病痛之中,寻得尘世的幸福。现今浮躁的社会,“喧嚣”、“世俗”甚至“肮脏”, 即使是每日读书不用为生计而发愁的我,常常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抱怨上天的不公。那么对于身患重症的田维来说,更是有理由对人生表示不满。可她却对母亲说着:“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手心。妈妈,不幸的部分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正是由于这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她的文章中始终充满着一种力量,那是对生命的感悟,对爱和幸福的执着追求!联想我如今的生活,本就有数不清的压力,何必再因怨天尤人而毁了对未来的希望呢?与其在紧张急噪中骂骂咧咧地度日,不如静下心来,体尝身边细枝末节中蕴涵的真情与感动。幸福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情感,而是在日常琐碎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一点一滴的温暖与关怀,一条短信,一句问候,足矣。
如果说平和坦然的心态,只要去努力追求便可以拥有,那么更令我动容的,是她体会到了人生更为广阔的境界,从而心怀大爱。平日里因小病去医院,我从来都已对自身的状况感到焦躁不安,更别谈去注意身边之人的喜怒哀乐了。可田维却并不如此。在医院治病的艰难过程中,她淡化了自己,却时刻关注着临床的病友们。当她知道有很多肺动脉高压病人的离去,都是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停止用药,导致病情急速恶化而造成时,不顾行动不便,立即满怀一腔热情,通过开设论坛,联系人大代表,提出议案等方法,积极为患者们寻求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每个人的身体是一条河,那么我便是在山涧里缓缓流淌。也许,我和那遥遥的星光一样,看似是寒冷,实则是燃烧的。”就如她自己所说的一般,她的微笑永远洋溢在脸上,她的热情永远都在心中喷薄,因为她的努力,因高昂的医疗费导致亲人离去而留下的叹息声越来越少,因为病痛折磨休学在家而黯然神伤的学子越来越少。我相信,这是在天堂的田维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有人这样评价田维的一生:在死亡的悲泣中,我终于看到生命的欢颜。我想,这欢颜代表的,不仅仅是她对生活的乐观与坦然,更是对社会和他人所怀有的仁爱之心。“我愿意幸福,我只愿意幸福”。感动于她的文字,我懂得身边每一个分秒的宝贵,我会努力,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寻得点滴的幸福,让自己在生命的痕迹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在璀璨的微笑中,回归心灵的安宁。
《花田半亩》读后感(七):我愿意幸福,我只愿意幸福。
"这个夏天好好的,生病的只是我自己。"到如今,又翻飞了好几个夏天。蝉依旧在鸣。孤独的月亮
照着我孤独的窗
我孤独行走
还好月亮没有抛弃我
她肯定绝望过。因为只有彻头彻尾的绝望之后,才有新生。以至于经常面对死神,眼神一贯的波澜不惊。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子。
生命过于美丽,而命运过于残忍。
但是,她又重新快乐。并不是忧伤的华盖,那种快乐。是一种细腻而强大的力量,那种快乐。
"我总是声称要远行,却终于是恋家的孩子。"后来,她还是远行了,放下了一切。
我愿意幸福,我只愿意幸福。
《花田半亩》读后感(八):恋恋不忘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同学那儿,当时不知道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也没有仔细去看,只是书中的话题很多我有兴趣。音乐文学等等等等。某天下午在图书馆,翻看了这本书,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了,看了书中的一些学者的文字,顿时觉得这个女孩像是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何尝又不是呢。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故事,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找机会还是得看看这个女孩生命的独舞吧!
愿天堂安好!!!
《花田半亩》读后感(九):青春之歌
花田半亩是一个美丽女孩的一生。她齐肩短发,白皙清纯的面庞,明亮伶俐的大眼睛,俊俏文气又活泼持重。她文笔清新淡雅,情愫细腻善感,内里自有一种耐人深思的东西,在她孩童般的稚嫩的肩膀上竟承载着那么沉重的负荷,在她孩童般的心地间竟有对生命如花般陨落的泰然接受.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坚强与感动。梁晓声说,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2007年七月四号,田田离开人世前一个月,她在写道:
不要说你我所谓生死,
此身尚在,便难脱深情,
纵使弘一法师如此高通明澈之人,
也不免在临终之前写下“悲欣交集”四字。
人评:“悲见有情,欣见禅悦。”
却喜欢那一句: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活着,挺好;没有了,我也安宁了。这是一种怎样对死亡的体会和对生命的洞察。也许正是因为田田从十五岁开始就和死神较量,而且对生命有这样的超乎常人的一种体会。所以,在田田的眼中有,超越年龄的一种沉静:
倘若这世上从来没有我,
那么,又有什么遗憾
什么悲伤。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宁静的星,
归于尘土,
归于雨露。
这世上不再有我,
而又无处不是我。
这就是一个只有20岁女孩,面对死亡的时候,她的沉静和对生命的洞察。读完她的诗,我扪心自问:“面对死亡,我能够做到这般的通达吗?”——未必。
还记得2006年那个感动我们的才华横溢的男孩子尤。田维和子尤,着两个令我们难忘的少年,比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都更加深刻地去思考生命,去思考人生,他们用自己的乐观和坚韧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他们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们的痛苦、喜悦、挣扎、眷恋。让我们从这样真实的青春中,再次去体会生命,学好去珍惜生命吧!
就像子尤在他的诗中所写道的那样:
忘记我,我们从未相逢,
我只是你身旁陌生的过路人。
但看看我,再看我一眼呀!
因为我们那永恒的名字,青春!
《花田半亩》读后感(十):我记忆里的花田半亩
是在师兄们卖书的时候淘的一本书,那上面还写的敬赠什么的~~~瞬间就笑了,但是看完整本书,心确实沉重的~~~翻了以前的博客,还写过这样的缘分~~
到这个毕业的季节里,学校的过道上,都会有师兄师姐们摆着摊,卖着旧书。每次路过的时候,总会停下来看看,也许,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切,都是缘分的。
犹记得,那次匆匆忙忙地去吃饭,经过个摊位,看到一本散文集,拿在手上看了好一会儿,等到那位师兄问的时候,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是忘了带了钱的。等再回来的时候,书已经被买走了呢,那时好一阵失落,早知道,该跟那位师兄定下的。走在路上的时候想,也是没有缘分罢了,兴许,买回去的人也是个极爱书的人,许是另一段缘份的。
天气越发的热了,也不再想走远些路去吃顿饭,总是在靠近寝室的那个食堂里解决着吃饭问题。晚上的时候,有着些风,陪友人去充话费,又路过一些摊位,也,许久,没有走过这了呢。突然间停下来,友人疑惑地看着我,我点了点头,便蹲下来拿起一本书。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看中它了,那时还忘了戴眼镜,也许,真的是一种缘分,罢了。
拿在手中,看了一下名字,《花田半亩》,“是谁说过,生命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一片纯白之上,我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真理。当生命终于也随浮华远去,我终于得到安宁。”写在扉页里的文字,那一瞬间满是心疼,又翻看了几页,照片上是个阳光温暖的女孩,心里想着,又是个有着才情的美丽女子。
“我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早晨,醒在你的梦里。我们都是,留恋人间的天使。万物美好,我在中央。”回来的时候,坐下来,看到这段文字,心也怔了一下,也许,是意识到些什么,下一页是梁晓声老师的《蝶儿飞走》,固执的翻了过去,没有看着那篇文字,其实,又在干什么呢,其实是早已想到的结局,不是么?
随意翻了一篇文字,是关于《生》的话题,“每一次睡眠都是一次死亡,当我们醒来,便是全新的生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话语去描述这个寂寞的女孩,安静得让人心疼着,过早的了解着生与死的问题,而我们,也许,还在浑浑噩噩得不知道前面的路,总以为时间还是有很多的,只要一步步来,便好。
她说,不再恐惧死亡,因为,那永远是人们最恒久,最安宁的归宿。可是,那,又是在怎样的经历下,有着如此触动的感悟,我,不得而知,抑或,很久,很久之后,我将才能理解,这样的含义。这一刻,难受着,不知道如何缓解心中的不适。忽地,将书放下,跳开,惊得友人怪怪的看着我,我苦笑了一声,说,这样的女孩子,心疼。她说,还是少看些,等到心平复点,看才好。我点了点头。
小时候,看过死亡,便恐惧着黑夜的降临,老是以为一觉以后,会醒不过来,可是,却又不得不迎接着它的来到。长大以后,想起那时候的想法,跟母亲谈起过,母亲只是笑着,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傻女儿,会长命百岁的。现在想想,生死由天,又有谁能掌控得了,也许,在某一天里有着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着。可是,怎可以悲天悯人着,至少,现在,很幸福,很幸福地,生活着。
含着泪,看了她生命终了时的那短短的几句话,“想把自己隐藏起来/好多事力不从心/没情绪/毫无情绪/混沌……”是用着怎样的力气去书写着生命的终点,田,田,你喜欢别人这样的叫你,可爱的女孩,善良的女孩,坚强的女孩,愿你彼岸幸福着,幸福着……
夜晚的路上,安静的,有着风,跟友人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我们,很幸福,很幸福,你瞧,可以在这个时候,看看夜景,逛逛街,真好,真好。她看了我许久,是的,我们,很幸福。
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