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人们的森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恋人们的森林》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6 22:27: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人们的森林》的读后感10篇

  《恋人们的森林》是一本由(日)森茉莉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一):森茉莉小姐,想做一个认真的作家首先要吃屎。

我是认真的。你轻浮的气息从每个句子渗透出来,真是令我难受。我把你的作品当作严肃认真的作品,所以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便许下承诺看完它。让我受累。
烦死了。第一篇《波提切利之门》,看到你不遗余力地对每一个家宅里的人物进行描写时,我开心地认为你从你自己的小天地走了出来,不如以往在《我的美的世界》中用“玛利亚”替换“我”的愚蠢。关于家宅里氛围的营造更是让我觉得这会是像《呼啸山庄》一样的小说。
随着麻矢小姐形象的逐渐浮现,这篇小说变成了《麻矢和她的四个男人》。一些铺垫变得无关紧要。最后的情节老套又突兀,故作镇定的写法显然不适合一个小女孩
早春被肤色亵渎了。
第一篇最动人的地方就是森茉莉小姐写自己(由里)的地方:
“在那种人家,尤里被水藻般的麻烦缠住了。六月的阴雨天里,由里注视着湿淋淋的阳台栏杆附近,深深地陷入烦闷之中。由里讨厌在烦心的厨房四周徘徊,尤其是雨天,除非遇见田窪家二女儿麻矢;于是由里想到在阳台上生炉子做点吃的,但绘美矢夫人不屑地翻白眼反对她。——由里觉得炭火的烟雾在破败不堪的房子的二楼缭绕别有雅趣,而绘美矢夫人似乎不想让人家看见她家落魄的样子。”
如果第一篇尚有一些动人的细节和日式的家庭生活图景,值得它被称为“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的话,第二、三篇就彻底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芜杂”与“雅”(森茉莉小姐有天赋的部分),变成了腐烂而恶心的通俗文学。
川端康成说过:“入佛道易,入魔道难。”
美丽感情必须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森茉莉小姐觉得自己在写一些邪恶又美丽的东西。她把用于传播自己美学的感情双方都设置得很“完美”,因而就变得轻浮至极。空有皮囊的男孩子,颓废的男人,真是让人提不起兴趣。意象的铺排做不到点睛之笔,与整体的情感色彩也不相符。远远比不上《睡美人》中悬崖上的涛声。她的品味不好,又自以为是。讨厌极了。
【在这里郑重地安利世菜りん太太的本子!】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二):耽溺于爱情的蜜沼,迷失于恋人们的森林

让我苦等半年多的小说集。嗅其味道,暧昧到稠密,不负我的期望。一篇一篇来细说。
《波提切利之门》。这篇看到一半,我才发现它的“跑题”,人物中心由讲述者由里倾向了少女麻矢,而个人色彩鲜明的沼二则渐渐消失在文字间。麻矢的种种特点,使我不由得将这短篇与《甜蜜的房间》比较——麻矢简直是另一个掩藏起大半“恶”质的藻萝。无意识的渴望着男人的爱,以无辜的姿态玩弄或被玩弄感情的,正是这两位外表极美丽的小姐呀。而《波提切利之门》中出现的男人们,是《甜蜜的房间》中各位男性性格及外表特征的打乱重组。那个带苦味的微笑……森茉莉大概是将它当做最吸引人的男性特质,总有意无意的反复提起。我在这篇里好像看到了两个森茉莉,一个在画框里纵情,一个在画框外凝视:拮据却舍得在稀奇美食上挥霍的由里,是晚年穷困孤苦的森茉莉;备受男人们的宠爱、沉溺于官能欢愉的青春美丽的麻矢,是少女时期耽溺于他人爱的蜜沼中的森茉莉。由里对麻矢的旁观,就好像晚景凄凉的森茉莉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视。至于麻矢的结局,我在她避开帕萨迪纳向她伸出的告白的手时就有所察觉。对于口舌沉默而感情炽烈的帕萨迪纳的行为,我有种浸着悲悯的预感。
《恋人们的森林》,男男、男女之间的爱欲纠缠,虚荣嫉妒、占有与献身、纯洁与恶质,叫我下意识的将这篇小说与三岛的《禁色》相比较。保罗如悠一, 让你想到歌里那些薄情而深情的人,那些年轻、美丽、不安分的情人。“他的容貌像英国男人和法国女人的混血儿一样俊美,让义童执着地爱着他、一刻都不想离开他,而他的顽皮与狡黠又像柔软弯曲的玫瑰茎上的红刺一样轻轻刺痛义童的心”。读到这一句,我想,天哪,一个美少年版洛丽塔。他对人与事的轻快使得没有什么能在他心里刻上超过一瞬的哀伤。别人观他,以为他将成为被自己拢在手心的美丽小鸟;而在局外人的我看来,猎人才是为这美青年的魅力所捕获的被猎者。而猎人的数量,大概要乘个N。
《枯叶寝床》。说起来这是个庸俗的故事,但森茉莉将它造的唯美而绮丽。对于列奥那花容糜丽的外貌描写,我初次读到时就不禁牙齿打颤要酸倒……别误会,褒义。这篇小说再次让我体会到,三岛、谷崎、森茉莉,甚至是晚年的川端,他们所沉迷的美与欲的深处,都埋藏着萨德侯爵的影子。洁净的道德感已不是至高的美,他们要从纯洁的肉体中寻找邪恶。抱持着自己一贯的道德观去欣赏森茉莉的小说,显然是不会与她合拍的。列奥如一只小鸟般被义兰击中心脏前,曾说“我没有错……你明明知道……”不,被人深爱时因有恃无恐放任自流便是错。
《星期天我不去》,四篇里篇幅最短的一篇小说。至此,我也确认了森茉莉写作此类小说的人物模式:美丽而任性的、依靠他人而活的青年,和盘踞文坛一隅的、富有的中年男人。一如她与父亲森鸥外的关系,禁忌的男子爱恋是她对父亲疯狂而炽热的感情的投射。森茉莉在那些美丽的青年身上复活了自己,在隐忍而沉默的中年作家身上复活了父亲。但这段关系总遭遇外部诱惑的压力。因为他人的爱多到可以肆意挥霍,所以被爱者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爱欲的满足。那么,招致悲剧是必然的。
森茉莉是以细腻刺穿我们块状生活的线——我们几乎已经忘了,原本每个人都有感受他人最不易察觉的情绪能力。他眼睛深处的色彩,他晦涩难明的细微表情,都在空气中传递着震颤的感情,只是周围的世界流动的太快,让我们产生了无法理解的错觉。森茉莉小说里稠密的官能感,挑动着读者本已麻木的神经,的确配得上三岛的称赞。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三):自QAF后 再无同人文学(夸张手法

本书共4篇短篇 三后篇均为美少年/美大叔之恋 类型
看 波提切利之门(特意去查了下波提切利是什么鬼 原来是现实主义画家 但还是不明白以其为名的小说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前面一大段一打段地对田洼家庭的讲诉 我觉得快要看晕过去… 到中间才终于进入故事的讲诉 后半部分的情节被衬托得 快节奏 激动人心
后三篇 换汤不换药 看得我心戚戚 深深地 诶 一声
很久之前看了 QAF(同志亦凡人 虽然很重口味 但是感情的描述和铺展做得很细腻 贾斯丁和布莱恩 简直就是美到 溢出想象之外 超过文字描写之外
森茉莉 的耽美文学 我在看的过程中 忍不住一直以贾斯丁和布莱恩代入 但是这两部文学作品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森茉莉讲诉的男同之间的关系 都是一个英俊 赋予 强势 的欧美 混血 大叔 沉醉迷恋于 新鲜 美丽 不谙世事 可直可弯 的少年 三篇看下来 就显得很千篇一律 很无趣啊 大叔经常用金钱或者丰厚的背景来满足小鲜肉的物欲 用正值壮年的身体来征服小鲜肉的性欲
这样的同人关系 总会因为另一个与大叔相差不多的人设出现 而出现裂痕 而变得狰狞
大叔们总感觉自己对小鲜肉的掌控力不够(不够自信?? 也可以这样想 一个小鲜肉 肉体鲜美 容貌甜美 在森茉莉的笔下 总会蠢蠢欲动 不愿意服从于某一个特定的人物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毕竟年龄的限制会让小鲜肉们出现两个极端的走向 一是 越是被看管被约束 就越是想要抵抗 想要看更多经历更多得到更多 一是 完全失去对外面世界的兴趣 当然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 第一种情况几乎是100%可能
也许这样想 也就比较能理解 森茉莉笔下 总是显得有些戏子薄情的结局了吧
我的这一番评论是建立在我当下的认知上 并且不曾结合作者(1903-1987)所处的时代背景 也许总会有一些偏执片面之处 毕竟每个时代都会给创造者带来一些局限 在森茉莉的时代 说不定确实是她开创了同人文学这一区域呢 who knows
QAF(2000-2005) 贾斯丁和布莱恩 是精神独立 互相追逐的 一对同人 不需要某一方用金钱去维系这段关系 不管这么说 这确实是我迄今为止了解到最优秀的 同人文学
自QAF后 再无同人文学 这只是对当下的我而言 没人能预知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厉害的文学影视作品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四):必得以死来句读

情欲必然伴随着牺牲,只不过,深情而决绝的人牺牲自己,自私而强大的人牺牲他人。
麻矢是小家碧玉版的藻罗,比起后者天生的妩媚,麻矢的魅力是在和不同男人恋爱的过程中慢慢淬炼出来的。尽管森茉莉努力把她写成和藻罗一样的万人迷,她的形象仍然偏向于一个适合结婚、能安心过日子的女人。结尾处,似乎可以窥见她的丰采和热情将会如何在未来的柴米油盐中沉淀甚至消逝;然而突如其来的死亡阻止了这一切的发生,她的青春、美貌和爱都停留在了这一刻。(真是同人不同命。该说藻罗大小姐的追求者太厚道了吗,宁可毁灭自己也舍不得动她一根毫毛……望天,这不公平,作者到了麻矢这里怎么就成后妈了呢!)
三篇BL里,反倒是最后也是最短的一篇比较对胃口,只有这一篇能给人“耽美”之感。人物的容貌、服饰、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红墙绿树的街景、餐厅的烛火和银餐具、桌上装饰的月桂树叶,种种描写都充满了美感。说我浅薄也好,但这种对色彩和什物的列举,这种堆砌美丽名词的写法总能最大限度触动我的感官。
相比之下,《恋人们的森林》和《枯叶的寝床》这两篇虽然名气稍大,但与其说唯美,更多的却是充斥着纯粹的情欲。萨德式的中年男人、水性杨花的少年、仿佛恶魔降临的第三者,这样的模式本身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他们之间有爱吗?义童的尸体尚有余温,保罗就开始考虑下一个猎物。瞎子都看得出列奥对奥利弗是半推半就,他却辩解自己最为无辜。这实在挑战我的三观。(也许有人会说,看森茉莉的书要什么三观。但是个人认为,对于人类来说,情欲的本能不应成为为所欲为的理由,否则与野兽何异?)
P.S. 发现森茉莉笔下的人物总是对动物有很大的敌意,比如藻罗讨厌鸽子,列奥讨厌狗。会吃宠物的醋的人可算是无聊到一定境界了吧……莫非这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可是她又养猫……
---------------------------------------------------
下面是老不正经的调侃时间:译林这个系列的装帧算是不错了,但另外三本配色都是柔和路线,唯独这本封面绿得实在扎眼,简直就跟书中人物的头顶一样翠绿欲滴啊哈哈哈哈哈!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五):森茉莉的森林

说实话因为之前对《甜蜜的房间》中贯穿全篇的单调甜腻感的反感,我并没有对这本号称耽美界开山鼻祖的森茉莉的耽美文合集报太大的期望。看完还是稍有惊喜的,四篇中我比较喜欢《波提切利之门》和《枯叶寝床》。
先说说这本合集编辑的选材与排序。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而为,这四篇可以说是按步步递进的程度安排的。第一篇《波提切利之门》并不是耽美文,很正常的少女情爱成熟的故事,最终以女主与未婚夫死于狂热的暗恋者的阴谋结束;剩下三篇均是强攻弱受的耽美文,第二篇《恋人们的森林》的结局是攻被纠缠的异性情人杀死,受遁;第三篇《枯叶寝床》的结局是攻杀死受后自杀,最为惨烈;第四篇《星期天我不去》的结局是受的未婚妻在受悔婚后车祸而亡,算是He文。四篇中所有的不幸结局都在讲由爱生恨的妒忌的力量。编辑好像试图在让读者慢慢理解、接受同性爱
对于森茉莉的写作。《甜蜜的房间》与这本《恋人们的森林》被读者诟病最多的就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尤其是在《甜》中那种自恋式的美化女主的描写,用词之多、之重复让人感到单调的甜腻而反感。《恋》中四篇在这点上有所收敛,阅读中也不难发现那种重复运用的同一描述词的手法,有种词穷感。但森茉莉对人物微妙心理变化的掌握,以及对环境、周遭景物非常有画面感的描述力,并且由对环境描写映衬出人物心境变化的手法是非常令人称道的,感觉其深受西方文学影响,与那个时期的日本作家非常不同,独树一帜。摘抄如下:
1. P3。。。待在这所大房子里,会感觉黑亮的板壁角落、橱柜的阴影里隐约传来这户人家昔日热闹的喧哗,像八音盒的乐声一样鸣响。。。看到绘美矢夫人厚厚的肩膀仿佛流露出不满、愤怒,由里听到往日的喧哗便变得更加清晰。那是家里来客时的嘈杂。。。——摘自《波提切利之门》很形象地描绘出一个败落家庭的现实面貌,为绘美矢夫人的期许,以及女主麻矢的情感成长做了铺垫。
2. P150 列奥的车跑掉了,巨大的灰色云朵逼近着车后方;天空中,灰云从上面、从旁边包围了夕阳残照淡黄色的光芒。天空有些可怕,红房子烟囱突起的样子鲜明浮现出来,那个红色的影子在列奥后面渐渐变小。——摘自《枯叶寝床》,描写出列奥撞见同性恋人义兰的情人岩渊夫人后逃离时的心境。
3. P172 列奥狡黠的、低微的声音中透出的那份犹疑、还有最后那个声音中透出的小小的跃动,唤起义兰沸腾的爱,同时也反而激起了义兰愤怒的火焰。义兰放下听筒,从额头到耳朵后面涨得发青,眼睛透出丑陋而歪斜的光芒,嘴角似笑非笑地向上翘。——摘自《枯叶寝床》,描绘出义兰在得知列奥被另一个爱慕者占有后接到列奥的电话,因为列奥极力掩饰而产生的复杂心境变化,有愤怒、强烈的嫉妒,为之后的枪杀列奥打下伏笔。
必须吐槽一下翻译。不知道是原著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文中常常出现有着长长定语的语句,需要反复几次,才能明白它想说明的意思。重复的描述用词暂且算在原著的头上,但是短短的篇幅内重复出现XX的名字,而不是用“他”或者略去的手法,阅读起来很是别扭。举例如下:
1. P1 她把自己的床安置在那个名叫田漥信吉的确乎不太幸福的男人曾放床的地方。。。
2. P119 坐上车后,保罗双手搭在方向盘上,头一动不动地伏在方向盘上。保罗凝视着,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伤,踩住油门,像叩拜一样把脸伏在合拢在方向盘上的双臂上,慢慢地大幅转动方向盘。——看一遍你很难想象他的动作,重复更是多处。我以为:坐上车后,保罗双手搭在方向盘上,下巴一动不动地抵在上面。他凝视着前方,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伤,踩住油门,像叩拜一样把脸伏在合拢在方向盘上的双臂上,慢慢地大幅转动方向。
《波提切利之门》
主要描写了少女麻矢情爱成长之路。描写的很有层次,对麻矢的可爱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而不是单一、自夸式的,很有成长感和说服力。麻矢的情爱在对佐伯让的纯洁、压抑、炽爱的感受中苏醒,(书中写到:麻矢知道,佐伯让有一份虽然低调却远胜于自己对他的情意的压抑的炽爱。——女人对炽爱的感应,比对其他任何东西的感应都敏锐。);在浪子梶达郎的撩拨、性爱欢愉中成熟(书中写到:梶达郎的眼中有一个麻矢陌生的世界,但似乎,又是一个她在哪里知道的世界。);在遇到亮太时,她已经完全清楚自己所要。(书中写到:他们的手看上去像一对要好的动物,让他们独立的两颗心连接彼此、碰触彼此。)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得最后的死亡并不觉得有多悲伤。
我对这篇文章的题目一直有个疑问,特意百度了波提切利的《春》那副画作,画面的确有些诡异,但是依旧不能明白以此为题的理由。
这篇的人物选取也有诡异之处,看着看着会有种跑题的感觉。前20页以为是写租客由里的故事,中间描写了一段房东家性格怪异的二儿子沼二对仆人似内朦胧的同性之爱,之后才开始讲述麻矢的故事。读后会觉得不知道那20页的作用是什么。我比较认同一种说法,即:观察者由里和女主麻矢都是森茉莉的分身,通过由里的观察更好地刻画了麻矢的成长。
《恋人们的森林》
作为耽美文的开山之作,从现在的角度看在同性情爱的描述上并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毕竟是初期作品,它的意义更在于对一个文学领域的开掘。我认为这篇写得最为精彩的是小受保罗发现小攻义童尸体后那一大段心理描写。仔细看下来,那并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庆幸的情绪。刚看时会有些惊讶:怎么会这样,那么相爱的人?但是很快就会认同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渗透在森茉莉众多的作品里,就像她在《枯叶寝床》中说的那样是“维纳斯与魔鬼的宠儿”。这样反而让你感觉到一种凄厉的美。
《枯叶寝床》
喜欢这篇,是因为它更接近现代的耽美文,加入了更多感官上的虐恋,当然没有现代文中描写的那么暴露。大量心理上的描写,反而让那种积压下来的嫉妒、占有欲显得更为暴烈。最后义兰枪杀列奥,自己选择自杀让整个故事达到应有的高潮。
P200下~P201上 那一段描写,让我完全不能认同森茉莉成为耽美的开山鼻祖是因为她把恋父之情转化为男男之爱的说法。
P220下面那一段可以看做森茉莉借助义兰独白式的语言,表达了她对于写作的看法。非常有意思!(。。。即使小说有存在的价值,我写的东西是不是就有价值呢?。。。即使我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列奥这个真实的人物,我真的敢说我写的东西比透镜之类的东西更准确可靠吗?。。。如果列奥这个人物更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那我写的东西就有价值。。。。不过,向世人展示又怎样呢?赢得喝彩吗?)哈哈,桀骜的森茉莉!
《星期天我不去》
四篇中最短的一篇。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也是最为平实的,没有太深的印象。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六):第一次读不下去

这是第一本读不下去的森茉莉的作品。
很久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说一本好的作品,其中一定要含有悲悯的情绪。而评判一位好的作家的标准,那就是她不会全然用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塑造人物。但森茉莉却是个例外,作品不多,仔细读下来基本都是任性地在写自己,写自己和父亲的爱情,以及对于奢靡生活的执着和追忆。
尤其喜欢《甜蜜的房间》,基本翻开每一页都是精致的心理学描述,所以自认为森茉莉还是适合写散文和长篇小说。
读《恋人们的森林》里的短篇故事,因为篇幅短,剧情欠缺,可是描述泛滥,少了茉莉惯用的别致的心灵描述,就稍逊一筹,而对于读过她所有作品的读者来说,真的是落差比较大,有点读不下去。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对于森茉莉的其他作品的欣赏。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七):夸张的宣传

本来积极引进值得肯定,无奈夸张的宣传却起了反作用。

确实,老太太文笔尚可,直觉敏锐:见缝插针地就要铺陈美貌,唇如花蜜瞳玻璃,轻盈如小鸟,睫毛似丛林;然后就是灰色衬衫麻布手帕藏蓝色雨衣领带红配绿。五色目迷,看得脑子跟不上眼睛。

我觉得这种文笔,敬业的时尚专栏作者多练两年,难道磨不出来吗?不好意思,突然想起了安意如那本《美人何处》。我当年是当笑话书看的。但说到底没欣赏过原著,语言方面不敢多评判;

但是“瑰丽的想象世界”,实在不能苟同。这种小说集,调动了多少想象力啊?四篇故事,情节人设雷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连取景地都绕着东大转。好吧,你们城会玩,我不懂就是了。

至于小说传达出来的感情,结合对作者的了解,私以为就是一种自恋,还带有残忍又浅薄的排他性,无聊至极。沉醉在火热爱情中的老少两人(很明显地影射了森氏父女)要么没事找事,互相残害;要么好端端地,成天被害妄想。而添乱的,不是敢死队,就是丑陋疯狂的老太婆,要么被车撞死。

小说可以不深刻,但要求小说有趣,总不过分吧?可是人物塑造平面化至此,我是真的觉得很无趣。还宣称“细腻复杂”,用来评价三岛由纪夫,倒还合适;至于森老太太,我却觉笔墨都没用到点子上,就一件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连角度都不带换的,充其量就是个“复杂化”。

你说森茉莉最可贵的,便是沧桑不改的天真,这是大智若愚。看她的随笔,那些对时政的议论,深度还不及高中生八股文,可见确实童心未泯。反正我想看的是童心,是从人事中汲取到智慧的那种,而不是巨婴。

所以,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什么“日本有森茉莉,中国有张爱玲”。遑论“日本张爱玲”,就是把她写的东西和张爱玲的相提并论,都让人心烦。双Q都不在一个水平上,也不知道这种误导性宣传是何居心。

本来就浅薄的内容和夸张到带有欺骗性的宣传,只想给一星。然而引进的诚意,还是可圈可点;再一星给装帧设计,内封尤其美。

  《恋人们的森林》读后感(八):「美」是催人加速死亡的绝美毒药

是以绝美的肉体追求短暂的欢愉 还是泯然众人度过长久的一生 王尔德在刻画美少年道连格雷时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 世人对美的看法莫衷一是 但绝大多数人对美的定义无外乎「漂亮」「充满诱惑」「使人迷醉」 尘世中并无多少超凡脱俗之人 即使戴上足以睥睨全世界的虚假面具 亦难逃红尘当中翻两翻 因此 义童会沉迷于年轻貌美的不到十九岁的保罗 他深深迷恋保罗纤细的身材 紧绷的肌肉 闪烁着冷冷眸光却梦幻动人的双眼 娇俏挺拔的鼻子 以及懒散的喜爱撒娇的动作与性格 他对保罗的爱 充满了父亲对待小女儿的宠溺 也许他的确是将保罗当作儿子看待 那么 如斯珍宝被另一位男子觊觎 不光是撩拨得他胸腔鼓动 也陷入一种害怕恋人被夺走的深刻危机与恐慌中 义童其人 实在算不上多么道德高尚 甚至无法处理好和前情人的关系 无法勒令梨枝这位少女离开保罗 他的慈父情结在他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像是小心翼翼不想伤害任何人 却又在最后被人所伤 他的死唤不起我对他的任何同情 保罗是否和我一样产生相同的情绪我不得而知 也许他有过悲悯 或者为恋人的死感到痛惜 可最后又如何 他的嵌着微笑的脸庞不再流淌绝望的死水 尽管还有一丝哀伤 但这哀伤蕴含着甜蜜 蕴含着让保罗重获新生的活力 暗淡的眼睛和轻快的歌声相对立 无论哪种 保罗都将继续以美 骄傲 妩媚 又哀愁地活下去 毕竟他的恋人死了 他的恋人还会再来

「恋人们的森林」被称为日本耽美小说的开山之作 过誉未必 但依我而言「枯叶寝床」更胜一筹 义兰对列奥的爱情与其说是爱 不妨说占有更合适 列奥亦是同保罗一般的美少年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说道“ 真奇异呀 美 最初诱惑人 征服人 最后又奴役人 催毁人 就像爱情 ” 列奥这份美何尝不是将义兰步步紧逼直至玉石俱焚的境地呢 爱一个人 爱到近乎疯狂 爱到恨不得饮血噬肉 刻进骨髓 容不得被旁人玷污半点这份美 “一个事物如果太过美丽 它必然不属于人间 人心是可怖丑陋的东西 禁不住这样 的超凡脱俗” 三岛深受茉莉影响 或许才看透了美的本质吧 当然我没有谈过恋爱 无法像当事人一般去体会此种近乎变态(此处变态不含贬义)的爱情 为了永远守护美 独占美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其毁灭再自戕 如此便可长长久久生生世世 义兰不愧是搞文学的 有点「浪漫」 以落叶为床 细心安置列奥僵硬的尸体 殊不知 腐臭的尸体进行了有机循环 管你枯叶蔽体还是像义兰最后倒在雪地以雪倾覆 还不是化被草木惠及四方 只是 这般痴念莫说可怕万分 凡人却无福领受其边角呢

一言以蔽之 森茉莉作为明治文豪森鸥外的爱女 其情也烈 其势也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