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茉遇见莉读后感10篇
2017-11-27 22:52: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茉遇见莉》是一本由李菁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茉遇见莉》读后感(一):生命的画卷——读李菁《当茉遇见莉》
前几日,李菁发来她即将出版的新书《当茉遇见莉》,细细读来,眼里心里浮现出一幅幅生命的画卷。恬静细腻的笔触,将人间的景与情写得十分入心,充满了爱与温暖。她的文字是安静轻灵的,读到入心处,我忍不住一遍遍地读出声来。有着日常的平和亲近,却摒弃了生活的粗糙,犹如黄鹂的歌声,婉转轻灵,怎能不令我倾心。她写到美好时,令人浮想联翩;写到悲伤处,令人不忍卒读。她并不急于将故事一一道出,而是细细描摹渲染故事里一些细微的感人的瞬间。她写得那样真,读着她写的故事,仿佛故事里的人物就出现在自己身边了。我旁观着故事里的一切,心却不由自主地跟着故事的演绎,欢喜时笑,悲伤时哭。
《当茉遇见莉》全书分四辑,璧人词、云水谣、沉香结、胭脂扣。十八个故事,十八种人生,十八种感动 。“璧人词”犹如一阕古美的词,缓缓升起红尘之外的清音;“云水谣”是时光的歌,唱出成长的苦境与磨砺;“沉香结”却如生命里的一根刺,拔不掉,离不开;胭脂扣就像一幅淡淡的画,有抹不掉的忧伤。
书里最令人无法放下的是那些女子,一个个活脱脱地在文字里,演绎着或美好或疼痛的故事。隐居在终南山的如是,用医术供养山里的僧人,用善行供养自己的灵魂;生活在古镇里的周老师,爱穿棉麻衣裳,优雅独特;走在西藏路上的薇莲,如雪莲花般圣洁美丽;相互依偎的茉与莉,安静与张扬,映照着最本真的内心;在古城酒吧做驻唱的秋子,活得明媚,却隐藏了太多伤悲;从农村出来的以南,受尽了苦难...... 李菁写她们,总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细腻之余,刻画出生命最真实的一面,让你读着读着便不禁在心里勾勒文中女子的模样。比如她写隐居在终南山的如是,“她揭开苎麻门帘,站在院中梳着头发,在鸟雀的鸣叫声中迅速地将黑发编成了长长的麻花辫。”并未正面描如是的长相,却令我不觉幻想着那该是一位绝然脱俗的女子吧!我想,这正是李菁的高明之处,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你想去念去吧!这感觉就像是一只燕子轻轻掠过湖面,并未引起波纹,而看的人的心里却有一圈圈的波纹在扩散开去。
李菁并没有刻意的情节铺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用真实的温暖来牵动人心。听她缓缓地讲述着每一个故事,感受着故事的喜怒哀乐,犹如进行一场洗礼,因为故事里充满了禅境与佛意,充满了爱与温暖,同时,也有对成长的思索。
李菁在讲故事的同时,也为我们铺展了一幅幅美景,在不着墨处,有着更为深远的意蕴。她写景,绝不单单是写景,而是将人与景相融,你从中可读到一个人的心性。她写充满灵气的终南山,写圣洁赤忱的西藏,写宁静古朴的小镇,写情意绵绵的凤凰,这些都是故事里主人公的生命状态的一部分。“近处可见如丝带般的河流,河边有成片的绿色树木,路边有牧羊人赶着成群的小羊羔。”从小处着眼,更可感可亲了,有着深深的画意。我读到这一句,仿佛身临其境,见到了西藏小镇的寂静与寥廓。
读罢《当茉遇见莉》,久久无法释怀,这几日来脑海里时时萦绕着书中的人与事。我为拉手风琴的女孩心疼着,为爱旗袍如生命的沈阿婆叹息着,为独居在北海道的母亲追忆着,为清秀灵气的静安幸福着。每一个故事里的人与事,都是深刻的,仿佛一定要深深地刻在你的记忆里,你的心里,才肯罢休。如果,你读了,你也一定会忘不了的。
如此好书,令我忍不住一读再读。期待《当茉遇见莉》能快快出版,好将书捧在手上,抱在怀里,那才是最幸福的时候。时光沉静,爱是日光,我在无声的文字里,听见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冯芜
《当茉遇见莉》读后感(二):总有一天,我们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在预设着自己以后的样子。曾经作为师妹的我,一直跟随着吧啦姐的脚步,一点点的向她靠近,想要成为她那样优秀的女子。只是,后来却越跟越远了。永远记得姐姐说过一句话:“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我愿做最努力的那一个。”她做到了,一步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去年在一群人的期待下,姐姐出了第一本书《见素》。今年第二本书又如约而来,真是特别期待。姐姐最喜欢的花就是茉莉花,小小的,却特别惹人怜爱。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特别喜欢,很温暖。好想快点收到书。
如今,姐姐不仅在写作路上越来越好了,摄影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书中也有姐姐拍摄的图片。
姐姐现在已经在自己梦想的路上稳步前进了,希望多年后的自己也会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