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寻狗事务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10篇

2017-11-30 22: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10篇

  《寻狗事务所》是一本由(日)米泽穗信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一):犬はどこだ

      非常有节奏感的一本书,前半部分慢慢铺垫,让两个案件慢慢交叉,却偏偏不让我们的侦探发现这一切。然后当一切按部就班到黄金分割点,就开始发力,再迅速翻转。真是太棒了,恰如一首美妙乐曲的感觉
    内容是关于网络暴力,说起来此类题材,我恰巧看了3位不同风格作家的作品,Jeffery Deaver在《蓝色骇客》里的步步为营、蔚为大观,纪晴在《网络凶邻》里的阴险诡异、暗流汹涌,再到本书的举重若轻、层层铺垫,绝对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有趣体验。
    不过单就故事本身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米泽这个接地气的创意。费尽心力终于达成自己人生目标,却因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的原因放弃,这确实很悲催。如果“不想被他人掌控命运,又不想掌控他人命运”,那么还能坚持梦想,似乎更难能可贵
    回头细想,纪晴的书只是个精彩的故事,Deaver的书让我再大呼过瘾之后审视自己的网络习惯,而米泽的书却让我不胜唏嘘,陌生人的恶意与潜力都是无法预测的。生活中的小事既可能救命,也有可能致命。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二):没有寻狗的寻狗事务所。

一开始看书名,真的以为只是一个些关于寻狗故事的,看到后面的介绍,知道这是一本推理小说。
第一次看这个作者的小说,甚至是第一次看推理小说,还是很兴奋的。
故事是一第一人称叙述的,看着比较舒服,只不过中间还穿插了另一个人的口吻,这么交替着,还是有点晕头转向。故事采取日记形式记录,比较耐看。
虽然书名是《寻狗事务所》,可是和狗没有一点关系(除了中间抓疯狗的小插曲)。
故事的悬念感觉还是挺强的,到后面的反转,完全是不看到最后就看不清真相。
里面有两个小故事,前面看上去好像没什么联系,每换一个故事讲述,就换了一个主人公的口吻叙述。
里面有一个GEN的角色,本以为会是一个线索,或者是大Boss,但是后面也没有更多的描述,对他的身份倒是挺好奇的。
最后二十多页,剧情大反转,也真是出乎意料
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可看性蛮强的书。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三):读书 之 寻狗事务所

工作之余偶尔码码字,终于码完了,回过头去看,居然码了那么那么久... ...
单看书名《寻狗事务所》,首先让我联想到的也就是字面意思的内容,所以以为这本书应该是讲如何寻找各种小狗的生活推理,然后预估了一下,觉得大概主要内容是科普些关于狗的知识,然后,然后就不太想看了… 当然事实证明我果然还是太天真,这本书跟狗只有5毛钱的关系,这关系就是把绀屋跟渡辺联系到了一起。我只是说剧情发展方面。至于对绀屋心理层面的影响,在其“复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这里就不讨论了,我想那也不是我能说明白的东西吧。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最出乎意料的一本书,倒不是想说多么出彩惊艳,只是不同于往常,我对这本书所做的猜测基本都没有中…刚刚提到的书名就是一个方面。
看到简介说侦探接到的2个case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应该是古文书上写了一个秘密宝藏的地址,或者古文书就是件宝贝,或者古文书引发或见证了某个惊天秘密,然后桐子因为知道某个秘密,遭人追杀。不中。
看到有一条袭击小孩的野狗,于是认为这个狗肯定跟桐子有关,比如它被桐子收养,然后替桐子传达某种信息。不中。
觉得桐子是被绑架,然后她会想方设法留下暗号以助人找到她,古文书就是她留下密码的秘钥。不中。
看到80%的时候,觉得结局不会再出什么新花样了,结果有个大逆转。不中。
以为墨镜男就是螳螂。不中。
……
……
各种不中……
如果让读者猜不透情节发展,那应该是本好小说,应该让我拍手叫好才是。因为总是猜不到,就总是抱有新鲜感,好奇心。只可惜,对这本书虽然喜欢却也没有想点100个赞的冲动。 因为,不信服。
不知道是不是推理谜题做多了的缘故,现在在看推理小说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去研究推理成分的布局与逻辑,然后就大多不信服了。对于小说来说,可能真的是吹毛求疵了吧。亦或者是我本来就在潜意识里想要发出些不同的声音,所以强行站在了对立面吧。Whatever,反正这不重要。
很明显,这本书是以不断切换绀屋和半平两个人的调查过程这种双线模式来展开故事的。半平这条线相对比较简单,就像一般rpg游戏里的跑环任务一样,只要依次跑过几个地点,就会得到奖励。期间不需要复杂思考,也没太多故事,给人一种单纯的“just do it”的感觉。虽然靠腿跑出来侦探故事似乎很符合半平精力充沛的形象,但我想他本人也不会满足于这样的侦探调查吧。只不过,作者的描述方式倒并不让我觉得无聊,嗯,论文笔的重要性。
重点还是说说绀屋线。
不得不说,从网络战争波及现实的题材甚是有趣,这种不寻常的案件,的确另习惯了平常套路的我耳目一新。但是,也许是为了保障猜不透的这种满满新鲜感,就不得不在其它方面做出一些牺牲了,比如可推导性或者合理性方面。
先说整个故事的布局者桐子,她因为被一个在网络里跟她有纠纷的人——也就是螳螂——攻击,所以为了摆脱他的骚扰而选择设计一个圈套来杀害他,以摆脱他的骚扰并为自己复仇。她的计划是引诱螳螂到自己布置在山中的陷阱,然后杀掉她。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想法,那就先看看其可行性吧。
桐子选择的地点是在小伏的谷中城。
这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从村民对谷中城的态度看,这几乎是个只有桐子知道的地方,那么不必担心会被目击到,同时也利于自己布置陷阱。另一方面,有江马的作品为螳螂提供地点的线索,那么螳螂就有可能找到这里。
为了不把家人牵扯进来,并且做好布局的准备,桐子选择自行消失一段时间。能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家人不会干涉,也就是说不会报警等来打扰自己的计划。从文中大家对桐子的评价看,家人也确实很相信桐子,那么这个条件达成的概率相当高。虽然实际上爷爷还是不放心孙女而找了侦探,不过从桐子当然不必连这种意外都盘算进去。
另一方面,桐子的计划并不是单方面的,必须要螳螂的“配合”才能完成。那么螳螂会不会配合呢?这个我们只能先从文中对螳螂的描述来做一个大致的侧写,而后做出大致的判断。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认为螳螂是个偏执,敏感,细心的人,再加上他曾经找出过桐子,又留下了那样的明信片,于是对于螳螂的执着我们也不必再持怀疑态度。
好了,如果以上的先决条件都能满足。那接下来就是为螳螂下饵了。因为桐子常去的店太特别了,她的姓也太特别了,以至于日记里留下的信息足以让执着的螳螂发现桐子爷爷家的位置所在。到这里都没什么问题。可是,桐子凭什么认为螳螂就一定会认为桐子是来了爷爷家呢?仅仅是因为最后那段日记里的“乡愁”,“秘密基地”就得此结论似乎太过跳跃了些。试想,如果螳螂并不是一开始就沿着这条线索走,而是尝试失败后再决定试试这条路的话,那么他找到小伏会经历多久根本就无法预料,难道桐子依然一直呆在谷中城苦等吗?要知道,桐子为了行踪隐秘,她只能夜里行动。所以对于螳螂是否到来,她只能根据他出院的日子大致推算,所以,她只能按照推算的日子选一个时间离开爷爷家的阁楼去谷中城,而后就是无尽的等待。那么如果螳螂一直没有来,她怎么办呢?放弃这次计划重新回到工作中么?似乎只能这样,那么她又不得不继续日夜担惊受怕,再想别的办法对付螳螂了。所以,如果一开始就可行性不高,还这么大费周章的话,确实有点难以让人接受呢。
再然后是躲入且二家二楼的事情。在木棒上面穿螺丝钉搭成梯子通向二楼。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很有新意的想法,我也很乐意假设它切实可行,比如没有不易攀爬呀平衡难以掌握之类的问题。但即便这样,也依然存在让人无法自行合理化的问题。比如,梯子谁做的?且二似乎根本不知道木棒上有洞的事情,而且洞还很新,那可以肯定这是桐子回来这里之后才做的。那么桐子是回来之前就准备好工具,计划着做人工梯子出入二楼?否则若没事先准备好工具,依靠就地取材完成似乎太过理想化了。 排除工具因素的话,制作过程也是让人不能放心接受的,总觉得这并不是想完成就能完成的活儿,何况还必须是在自己能活动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不能有太大响动否则可能会惊动家人… 侦探绕着房子就转了一圈,看到木棒就得出桐子住在且二家二楼的结论也有些夸张了。即便从结果上看,这种推断似乎非常高明,我也只想说是他的侦探直觉比较好罢了,并不认为算推理。因为单从已知线索得到这种结论太过牵强,这种跳跃缺乏必要连接。更夸张的是,螳螂竟然也会很快发现这种秘密,难道他跟桐子真的心灵相通了吗?试想一下,如果螳螂突然出现在且二家门前,不可能不引人警觉,从绀屋造访时且二的态度看,他也不喜欢陌生人。那我想螳螂也不可能像绀屋一样跟这家人聊天然后知道家中的情况了。也就是说,他根本就连这家二楼平常没人住都无从得知,那么仅是看到地上的木棒就也跟着偷偷溜进屋子不会太冒险了吗? 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难道桐子真的没想过螳螂会为自己爷爷奶奶带来灾难? 还是真的如她日记里所言,她根本只关心自己?按照绀屋的解释,这只是一个赌局,然后她比较幸运地赌赢了而已…额,这个必须容我消化消化。还有从八宝寄明信片回来似乎还是多此一举,因为那个明信片似乎是桐子寄出而不是寄给桐子的。如果非要留下桐子回来的假象,账单电话单什么的似乎已经足够了。
至此,还有最后一个鱼饵,就是谷中城。因为桐子日记里面提及了江马常光的名字,那么螳螂在看到谷中城的时候,经过各方探索最后查到常光的作品,然后锁定秘密就在《称之为战果的中世与小伏》也勉强说的过去吧。然后,因为图书馆只有一本书,所以桐子只要借走这本书,就可以通过她还书的时间来控制螳螂行动的时间了。说实话,我对这种控制手法颇为欣赏,也只有因为这本书是常年无人问津的冷门,才能有这样的效果。而且,如果把桐子为什么要迁户口当一个谜题拆开来看的话,这种为了借书来控制时间的答案绝对够出彩。不过相对的,桐子为了这个步骤也着实花费了好大好大的功夫,从效果跟花费的功夫相比的话,就没有那么的惊艳了。
后面布置机关什么的,一开始比较有吐槽的冲动,但现在想想,文中既然没有具体描述是什么样的机关,甚至连凶案现场都没有过多描述,那我们就认为它能恰到好处发挥作用也未尝不可。之前也会觉得桐子借书还书,购买生活用品什么的会被人见到,然后在这么个小镇,桐子回来的消息会被传开什么的,但其实也并没构成必要条件,所以大概也不必太过纠结。
好了,经历一路坎坷,赌上各种运气,桐子的杀人计划终于完成了。看似很完美。但是,我们忽略了另一条非常重要的线,那就是——警察。我认为,如果犯罪需要谋划,那么要么是因为非常难以成功,要么就是想逃避罪责。显然桐子属于后者。但问题是,她经过如此折腾,真的能达到逃避警察法眼的地步吗?站在警察视角的话,如果有人报案螳螂失踪,那么他们很容易得知他曾经受伤的事情,然后要顺藤摸瓜摸出桐子简直不要太简单。两者的瓜葛也不要太好查。Ok,桐子成功以嫌疑人身份登场。然后,当警察稍稍调查一下嫌疑人,就会发现,她也失踪了,或者失踪过!这两个人同时失踪会是巧合吗?至少警察应该不会第一时间做这种判断。好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调查桐子行踪。这个户籍啦,电话账单地址什么都通通改到小伏的女人的行踪也不要太好查。然后拿着螳螂的照片四处打探一下,不难确认他来过这里,因为这种地方是个外地人就跟外星人差不多显眼!到这时,最好的结果是警察没有找到螳螂尸体,然后又撬不开桐子的嘴,只好跟踪她几个月后作罢,螳螂案成为悬案。否则,有动机又没有不在场证明的桐子难逃一劫。于是我们发现,桐子折腾了大半天,带来的唯一好处只是尸体不容易被发现而已。如果仅是为了这样,她真的有必要做到如此吗?总觉得有很多无用功的成分。(以上建立在无绀屋介入的基础上)
人物方面我不大想多说,只决定且二的表现总让人觉得有些不自然。比如,既然关心孙女,那为什么侦探前来汇报进展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想知道结果的表现。侦探猜测孙女在自家阁楼上,为什么自己竟然不愿意上楼去查看?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就是这种风格了,反正我看到那里的时候,瞬间觉得有阵风把他身上的人情味都吹散了。
不过值得学习的地方也不少。
有不俗的套路:
通过抓狗的事件联系到庆子。
有侦探分析时的切入点:
为什么不直接删除网页?------cache
为什么仔细抹去痕迹的人会大摇大摆出现在老家的店里?----- 因为危险的就是网路
有精彩的小推理:
渡辺是个负责的人,对大家发号施令,应该会选最辛苦的工作。所以绀屋选了相同的工作。
墨镜男想警告的是绀屋而不是半平。因为半平才经常出入事务所,车停在正门。而绀屋常常在室内办公,所以他认错人了。
因为只有本地人能借书,而关键书只有一本,只要控制这本书就能控制螳螂行动,所以桐子迁移户籍的目的是为了借书。
有不错的思维发散:
桐子的性格在其上司和同学的口中有大相径庭的描述。Why?
为什么偏偏选择一个周六(无法打电话向同事验证)的时间来访?
神崎会是冒牌货吗?
会有2个桐子吗?
并且文中最后的飙车很能带动气氛,好像经常看电影进入高潮的时候都会有飙车镜头,然后我就这样把情节带入其中了,表示很有画面感。
推理小说中最大的乐趣在于思考,从这个角度说的话,我想这本书大概已是乐趣满满的那一类吧。
最后再说一句,因为两条线是交替进行的,所以大家从半平线读到桐子的名字的时候,就能肯定两条线必然会交汇在一起。坦白说,比起文中那种到最后一个才双线交汇的模式,如果不能在交汇点爆出激烈的高潮的话,我还是更期待在整个过程中两条线就不断互动的模式呢。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四):如果遇见有烦恼的村民,就把他介绍去寻狗事务所

看的过程中笑了好几回,寻狗事务所变身帮大哥,数次想高呼“大南君GJ!”
还有:
    “我做了一个梦。
  “那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非常罗曼蒂克非常惊险刺激非常紧张悬疑非常爆笑荒谬非常暖和舒适非常生死攸关的梦,只不过,在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就全部忘光光了。”
                      ——这种看起来就随随便便的衔接真的大丈夫?
人设很可爱,不管是一心想办寻狗业务的部长和元气过头的伪侦探,还是掺杂着围裙飙车咖啡厅元素的妹妹&妹夫。GEN到最后也没出场是个遗憾,当然,出于私心,我更想见见自始至终都是酱油人物的神奇大南。
整本虽然都很有趣,不过从正常角度来看的话,推理以及逆转都气势不足,最后的结局虽说是“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是总感觉与通篇有着不小的违和感。
如果是带着“青春推理”的轻松感来看待,还是值得一看的。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五):日式最幽

这本推理小说还是有几个对我来说特别的地方。1.以第一人称叙述,而不是以第三人称上帝视角去叙述,这样的写法描绘起人物心理活动来更加真实生动。2.文中有两条线,一条是绀屋寻找桐子,另一条是半平寻找古文书秘密,是两个“我”交替推进故事,二者最后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
小说非常幽默,那种日式的幽默。 比如下面这段:
第一次被当作一个侦探来对待…半田平吉,忍不住落下男儿泪。
当然,眼泪只能留在心底。
很多幽默的地方我都能想象出日本人的样子,很有画面感。
这本书到最后突然峰回路转,本来是线索一条条出来,思路一点点理清,光明一点点打开,突然!一片黑云压阵!让你措手不及!然后不经感叹,我去,竟然是这样!
而且最后也是以一个更加人情化的、社会化的结尾结束。
强推,好看!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六):其实他只想开个找小狗的事务所

最初将这本书从图书馆里借出来只是因为这本书的题目和一般的推理小说长得不太一样。翻到封底,看到主角无奈的独白,才对这本书有了兴趣。
和以往的推理小说一样,故事的改变是从主人公第一份委托开始的。自然,这份委托不是找小狗的,而是找人的。虽然主人公一直都是出于唠唠叨叨的抱怨mode,但主人公还是接下了这份委托。接着又来了第二份委托,是为了调查几份古书法。至此为止,这些都和封底上所述的差别不大,我也就是得过且过地读着,心里念叨着许就是个写单元剧的推理小说。
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也很容易便能看出这两个案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最后的结果倒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本以为最终会以主人公一次解决了两个案件而结束整个故事,却没想到主人公最后的命运居然是被牵扯进一件不了了之的凶杀案,而且犯下这起凶杀案的竟然会是之前的失踪者,甚至是主人公最初以为的被害者。
从整体上来说故事设计的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构思上可以看得出来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但是就读者的角度来说,还是会有些欠缺的,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戏。下面就随便说几点:
■ 从整体节奏上来看,过早的揭露了两个案件之间的联系。在这本书前四分之一本的时候,就已经在两个案件中都提到了失踪者的名字,为两个案件建立了联系。至少是从读者角度来说是这样的。而基本上到了这本书最后五分之一的时候,主人公才意识到这两个案件之间有联系这个事实。从我的角度上来说,总觉得节奏感不是特别好。
■ 多视角的叙述略显凌乱。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将案件的调查通过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最初都是以主人公绀屋的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到事务所的新成员半平的加入,变成了两个人交替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推进故事发展。这样的叙述方式会给人一种很新颖的感觉,但也的确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夹杂着两个人自我的吐槽,好几次我都不得不将某个段落重新读几遍来分辨这里的"我"究竟是指的谁。
■ 就被害者最终角色转换成施害者这一点来说,这个结局也算是一个华丽的逆转了。但是对于原本的“施害者”,总觉得作者如果能够再多花一点笔墨去描写可能会来的更好些。就我个人来说,这种程度的应该还不至于要闹到杀人的地步,而被害者的那个所谓的未婚夫的存在感也不是很强。
■ 其实整本书读下来,让我更加耿耿于怀的反而是绀屋这个主人公的相关故事。主人公的生平似乎是和失踪者有一定的相似度,这也是后来案情可以迅速推进的原因之一。但是我总觉得这个主人公的身上应该还有其他故事可以挖掘,比如像是在整本书中有意无意插入的一些关于主人公小时候的回忆、经历等等。甚至到他妹妹对他一再的包容和忍让,应该也是有一些故事可以说的。
■ 另外一个让我很在意的就是那个和绀屋在聊天室聊天的GEN。隐隐觉得主人公的很多事情是在这个人的鼓励下做成的,甚至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这个GEN在操纵着主人公的生活。从做一个小生意开始,到主人公将案件叙述给那个人听,到GEN帮助主人公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推进案件的侦破速度。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怀疑过这个人就是失踪者,或者是和失踪者有关的人。不过这些信息后来也没有在这本书中有更加详细的介绍了。
最后做个简单的总结吧。
故事还是属于比较耐看,且还算经得起分析的。剧情展开比较慢,有些线索来得还是比较突然的。感觉故事可能还会有个前传或者是后续之类的,反正我是觉得我想要知道的事情都还没交代清楚就是了。推理的剧情相对比较简单的,整体可以给三星半,偏三星。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七):人狗俱忘

在找到狗之前,我要先找到米泽穗信。
2010年10月的时候多亏青马文库(那时还叫青马文库,之后改名为乐读文库,现在又改回来了)的抢先读本的福,知道一本叫《算计》的书。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入手,但还是不出所料地在一个月后从书店里买了回来。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惊讶。但是青马的宣传册再次起了作用,之后的一本《追想五断章》到比较让我满意,追求一种文字的技巧,组合成一种多面体的幻方,结局虽然并不出人意表,但可以仔细琢磨一下。
之后就是《寻狗事务所》了。
最初《寻狗》是作为“为什么这本的封面做得比岛田的封面好,新星是岛田黑吧”的证据而被我知道的,一同出的还有本雫井脩介的《敬告犯人》(那封面真是“流光溢彩”),就没有《寻狗》对我的吸引大了。会买这本还有点就是腰封上傲娇的“人丢了不要来找我。”那时候对米泽并没有想得太多,所以当结局出现“ICE--CREAM”式的逆转之后那种无与伦比的惊讶真是莫大的享受。
故事的主角是比较在日系里少见的“私探”,《寻狗》是05年的作品,米泽也是个年轻的作家。但是这个“私探”是有一种“青春”的味道在里面。绀屋是一个很米泽式的主角,无野心,无自信,低调。很日常,很接地气。为了重归社会而开了事务所,只想接一些小活儿。但是生活就是一种事与愿违的执念存在:绀屋想工作,却得了皮肤病(即岛田的《异位》);绀屋想的只是找狗,却上门来委托找孙女。
嗯,孙女听上去不像是狗的名字。
故事的开始就是这样,像是时蒙阴雨的天气,虽然有些晦涩和无奈,但是心里却知道,晴天是一定会来的。
但是在一步步推理之下,真相向着另一个方向飞驰而去。为了不泄底就不细说。而这本的推理过程也是相当有条不紊,还顺便普及一下网络小问题的原因。
最后找到狗了吗?不,这已经不重要了,想平凡却无力平凡才是绀屋最要解决的;最后找到人了吗?不,这不是绀屋的目的,也许未来努力之下还能平凡下去,但是得买条狗了。
这或许就是寻狗的最大一个悖论。
最后,这是一个人狗俱忘的故事,忘狗存人也是一个美好的过去罢了。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八):《寻狗事务所》——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涟漪

这本是很久以前看的了,记得当时在书店里看到这本,看到篇末的简介还以为是一本短篇集,犹豫之后将其入手,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过这种笔触依旧很能吸引我,于是花上一个下午看完,感觉良好。
米泽写得是普通人的生活,最近看过的《追想五断章》也是如此,二十八岁的作者笔下二十五岁的主人公过着平常的生活,处于一种迷惘但依旧抱有梦想,世故却依旧不够老成的年龄,只想规规矩矩的开一家寻狗事务所,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才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生了不平常的事。本书的侦探就是由于阴差阳错才接下了寻找孙女的委托,更是因为巧合和缘分才有了一个帮手,同时接下了有关古书的案子。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人生很多时候就是由一个个巧合和缘分组成的:阴差阳错的认识某个人、阴差阳错的做了某件事、阴差阳错的去了某个地方……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在平淡中掀起一点点涟漪。
如果一本推理小说中没有华丽的炫学,没有急迫的节奏,没有紧张的气氛,那么它依旧可以用真实性来博取立身之地。也许是我阅历太浅,也许是我一厢情愿的相信好人多,但我觉得包括这里面所有的人和他们所给予的帮助是完完全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就像在我们身边的人一样。那一边责骂一边帮助哥哥的妹妹,那成熟而乐于帮助网友的GEN,还有凭借一番热血来到事务所的半七,以及凭借手稿让主人公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桐子……不像依坂的《金色梦想》那样给人以力量,但这本书也是青春的笔记,是迷惘的笔记,是平常人的笔记,一切似乎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留下一份信心。
然后再谈谈除了文笔之外的剧情,这个故事双主线进行,看似毫无关联,但过不了多久,读者就会发现,两者在根本不可能的情况下开始交会,之后一步步越陷越深,以致两者的丝线密集到不可分开的程度。也必然如此,否则也不会两边都不会像书本上的那样发展,最后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也不会产生。
最后是诡计和推理方面,非常到位,不要以为这本书缺少推理成分,在读者看到一切交会的同时一击致命,最后二十面一下子前文的清新风格和闲庭信步的轻推理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紧张而刺激的急迫气氛和大逆转。结局几行更是让人生出胆寒之感,突然却不突兀,再回过头去看才会发现作者几乎都要把一切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了。其实这个谜团单独抽离出来比较一般,但放在这个大背景中,尤其是细腻的文笔和温情的故事下,是很难看出来的。
总之,这本依我看来是日系佳作,剧情细腻,人物真实,时代沧桑,诡计惊艳,结局强大。我已经把它排在夏树后面准备推荐给我的同学,以入推理深坑。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九):原来跟想象的不一样

不管是书名还是书的内容,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主人公大概也是如此吧
本来是要帮人寻找走失的小狗,结果事情的发展却难以预料
找人也就算了,后来居然发现了一宗谋杀案
本来慢腾腾的节奏,越到后面发现情节越发紧张,不看完还不能睡觉了
人物的刻画也很有特点。
可以用颓废来形容绀屋吗?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跟现在的我的状态似乎有点相似。半平则是不同,一个很有激情的年轻人,年轻就是好。还 佐野良桐子,看似柔弱,但最后却觉得她真是可怕。真的“最毒妇人心”吗?不过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生存下去,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吧。
遇到间壁那种变态真是倒霉啊。
还有那个GEN,到底会是谁呢?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还有有其它的续集么?其实倒是也可以弄个系列了。寻狗事务所大概也会碰到千奇百怪的事情吧。
真是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寻狗事务所》读后感(十):寻狗事务所

      不可信的腰封把这本书定位为“洋溢着青春与搞笑的日常推理”,加之《寻狗事务所》这样的书名也确实十分日常,所以长期以来,我都把它和《喜鹊的四季》归为一类。但实际上,《寻狗事务所》与狗的关联,仅仅局限于主人公绀屋的左手被野狗咬了一口,以及结局转向暗黑恐怖系之后,绀屋决定用案件酬劳去买只看门狗。
      这本书唤起了我对风靡一时的韩国反转剧的回忆,最后三分钟的逆转往往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不知道结局为什么会是这样。悲剧的绀屋社长,因为生病不得不辞掉工作,消沉了好一阵子终于振奋精神开了一家寻狗事务所,结果落到不随身带着刀子都不敢出门的下场,早知道这样,倒不如不要振作的好。这种努力生活也不见得有好结果的负能量,也许真的是另一种日常。
      作者在书中借绀屋之口说:“不管是谁,都有可能遭受莫名其妙的攻击。为了保护自己,抵抗是非常人性的一种行为。”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正常的偏执狂,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黑暗中向他人露出獠牙。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因为任何事情招致杀身之祸。书中展现的人性之恶,细思恐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