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释梦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释梦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30 22:04: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释梦经典读后感10篇

  《释梦》是一本由[奥] 弗洛伊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7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释梦》读后感(一):佛洛依德【释梦】书签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梦被定义为睡者在睡眠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p2-3
梦可把醒时未被察觉的某些身体变化,作为初次病症很好地透露给了医生。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梦来源于我们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已有经验。
参考文献:亚里士多德:《梦的预言》论梦及其解释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1.构成梦内容的全部材料或多或少来自体验。记忆过旺。
2.梦中再现的材料之一—其中部分既不是醒时思想回忆也不是它的活动—乃是儿童时代的经验。
2.1.占据醒时思想的强烈印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退离白天思想活动,以后才出现在梦中。
(梦中出现的最频繁的现象来自于做梦前第二天或第三天,好像做梦前一天的印象还不够淡薄和遥远。)
3.梦中记忆的第三个特征,再现材料的选择。与在觉醒生活中一样,值得回忆的不仅是最重要的事物,而且相反,也包括最不重要和最无意义的细节。
三,梦的刺激和来源
(一)外部(客观的)感觉刺激
斯顿培尔理论/试验:即使在睡眠时心灵仍与躯体的外部世界保持着不断接触。在睡眠期间触及我们的感觉刺激很容易变成梦的来源。
梦刺激与梦内容之间存在相似性。
莫里-著名的梦p25:梦的一切来源中最能确定的大都是睡眠时发生的客观感觉刺激。
希尔德布朗特-三个闹钟的梦p26:梦具有这种惊人的技巧,能把感官世界的突现印象编入梦的结构,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达到一种似乎预先安排好了的灾难结局。;在睡眠时,心灵是在有利于形成错觉的情况下接受侵入的刺激的。
(二)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
视网膜的主观兴奋性。
视觉意向构成我们梦的主要成分。至于其他感觉的作用,除听觉外,都是不重要和不稳定的。
证据:约翰内斯·穆勒(1826)"幻视现象":入睡时刻容易出现及其生动而变化多端的意象,而且在眼睛睁开后还能持续片刻。
(三)内部(机体的)躯体刺激
斯顿培尔:心灵在睡眠时比在觉醒状态中更能深刻而广泛地意识到躯体事件。(即,梦的诊断作用。)
内部器官的严重障碍显然是致梦的刺激物。
1心脏病:伴有焦虑梦;梦短促,临醒时有一可怕结局,梦的内容总包括恐怖和死亡情景。
2肺病:梦见窒息,拥挤和飞翔,明显地易于发出类似的梦魇。
3消化紊乱:与享受或讨厌食物有关。
精神病学家克劳斯-机体决定的感觉:
1构成一般心境的感觉(功能正常感觉);
2有机体植物性主要系统中固有的特殊感觉:肌肉的,呼吸的,胃的,性的,外周感觉。
(四)纯精神来源的刺激
目前知识还不能证明或否认精神的存在。
韦安特:所有梦象最初都来源于感觉刺激,只是后来创造性联想才依附其上。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释梦》读后感(二):以性为基础的弗洛伊德心理学

作为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心理著作之一,这的确是一本太过牛逼的书。仅仅是抱着对心理学的兴趣,买来了这本书。书很厚,理论的东西太多,说实话枯燥而且看得也并不轻松,进度也非常的慢。
光是在看序言的时候,就被几点理论征服了,比如白天最为关心的事往往做梦不会梦到,比如外部和内部的刺激会导致我们的梦等等。
接着在书的主体部分,弗洛伊德用无数个来自他自身或别人的梦的案例及其分析来论证了他的论点,即:梦是欲望的化身,梦的完全利己主义,童年的影响等等。虽然这无数的无逻辑的梦以及其分析还有其理论都非常的散乱,读起来时常感觉生涩难懂或者容易走神,但事实证明,这本书还是让我对梦以及梦后面所代表的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确只能称之为初步认识,我自认为这本书还有起码一半的内容我虽然读了但并未完全懂,所以,等我看完那本厚厚的《心理学导论》,对心理学的基础有一定认识之后,再来重读这本经典之作吧!

  《释梦》读后感(三):弗洛伊德啊,弗洛伊德

花了10天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当初是抱着看了这本书我就应该会解梦了的心态去看的,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书中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解析梦,有些观点还是比较赞同的,比如梦的刺激和来源,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还有梦的化装。但是越看到后面,你就会对弗洛伊德所举的例子有些怀疑,特别是他对这些梦的解析,你会感觉他不过是在自圆其说,因为一个梦例他会联系到小时候发生的事,特别是两三岁时发生的事,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两三岁发生的事应该是没有记忆的。因此他 的联想让我很怀疑而且有点牵强。并且这本书有760页,我觉得写的非常拖沓,有时一个章节写了半天都没进入主题,甚至有时写的会让你觉得文不对题,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中本版的关系,不过对于想了解梦的朋友还是可以看看罗。

  《释梦》读后感(四):佛洛依德学派

根据目前读到的《释梦》《精神分析引论》2书,
总结出3部分知识,过失心理学(1),梦,还有精神病的形成与治疗。
贯穿整个学说是一个潜意识的概念。
潜意识是一般思考过程所忽视的。
透过过失、梦、候症都可窥见潜意识,
三者均为自我平衡机制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其对应的是——精神分析法
潜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关系密切,
通过分析,能一步步得出各种候症、过失、梦境的根源。
注1 过失是指我们平时的笔误口误和遗忘这类问题
佛洛依德的正经翻译过来的著作还比较少
不足够自行整理出其体系

  《释梦》读后感(五):无法接受书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原本没打算读这本书,之前收集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顺便买了弗洛伊德的《释梦》和《精神分析引论》,因为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随手打开这部书,想像查阅周公解梦一样,从中为自己的梦找到一个解释,发现内容并非如此。于是就耐着性子把书读完了。
我认为,弗洛伊德的《释梦》,还是停留在梦的表面,稍微深入一点,很多论点论据就站不住脚。
一是弗洛伊德的梦例基本来源于自己和他的精神神经病人的梦,虽然其一再强调病人的梦和正常人的梦没有本质不同,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确实依据。而且即使病人的梦和正常人的梦无本质区别,但经过精神分析医生治疗的病人的梦——准确说是其对梦的内涵的揭露和病人对梦的解释的接受,是受到很大影响的。这是因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隐私的大量掌握、精神的强势介入,使其充分抓住了病人的弱点,与其说弗洛伊德在为病人释梦,不如说其以释梦为手段,矫正病人的精神,而得出的结论自然就扭曲了。至于弗分析的自己的梦,由于主观所见、方法所误,不管得出什么结论自然都不足为奇了。
二是弗洛伊德将所有梦的来源一律归之于“欲望的满足”,相信所有的梦都与“性”有关,强调梦的素材基本都有童年渊源,并把很多梦归之于“伊谛普斯情结”,显得尤其荒谬。在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明显并不存在“欲望的满足”的情况,但弗经过牵强附会的解释,硬说这是源于“梦的伪装”,并得出意识对梦的“审查机制”导致梦对“欲望的满足”进行伪装的结论,无疑是先提供答案,再顺着答案解题,而不去管答案本身的对与错。通过我主观的对自己梦的分析,“欲望的满足”的确是梦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我很少很少做梦),但另外很大一部分,与欲望的满足毫无关系,当然我也不相信梦对未来的预示作用,但并不排斥梦对现实甚至未来的启示、暗示作用。
三是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梦的材料来源,将梦中一切情境都与现实中的经历相扣,使其对梦的研究无法深入,只能停留在表象,即使看似深入的地方,往往是误入歧途。比如弗非常重视梦中的“单词”,特别是那些由梦生造的单词,然后从单词的演化、故事典故、文学著作来源等方面对该单词进行分析,而把单词的来源、单词的典故、单词在文学著作中的来源等作为释梦的结果。
弗洛伊德释梦的基本原则是由此及彼,由彼及彼再及彼,直至引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为止。比如病人梦到花——一方面用花想到婚姻,另一方面由花想到茶花到茶花女到妓女——分析出病人对结婚的渴望和对性的渴望,非常牵强。
不过弗洛伊德的《释梦》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至少是从意识层面上,对梦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需要指出的是,抛开这本书的原著的学术价值不谈,孙名之的翻译非常不错,考证非常详细,堪称学术译作的典范!

  《释梦》读后感(六):释梦的基础

弗洛伊德的巅峰之作的基础在哪里?佛洛依德的为什么要研究梦?这都要拜他的病人所赐。佛洛依德的是个心理医生,他医生都在跟精神病患者打交道,是那些奇奇怪怪的人把他引向了释梦之路。
我看完了书很少写评论(或心得),《释梦》一书为什么这么特别?因为我自己看来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否则我也不会这么暴力倾向。精神病人为什么会得病?当问题这么提出的时候,答案早已经在几千年前被人们所发现——文明。按照佛洛依德的的观点,文明是所有精神病的根基,也是释梦的基础。如果抽空的文明,那么,我们(humma)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压抑,病因也就无从寻起,人类自然不会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精神病。“我曾近在我的精神分析工作中注意到,正在进行反省的人的整个心灵结构完全不同于正在观察自己的精神过程的人。与集中注意力于自我观察相比较,反省要进行更多的精神活动,自我观察者表情安详,正在反省的人则面容紧张,紧皱眉头,光是这一点就可以作为证明了。”这段强有力的描写,可以说是《释梦》的基石。由于自我观察者没有批评态度,如若机械。而自我反省者却带着深深的文化影响,而最要命的就是世俗道德观念,一个错误的经历在道德的指责下一次次地加深了印象,扩大了结果。如此一来,自责的情绪便不可收拾,只有自我惩罚才能让受虐的心理得到满足,让道德欲望得到满足。
想必在原始社会,在现代文明的萌芽还要萌芽之前,几乎兽性的人类对于俄狄浦斯的故事其实是不会有的,假如他们能听懂我的语言,当然他们也肯定听不懂。当文明披上了羞答答的面纱,我们的俄狄浦斯王才会在杀了父亲,娶了妻子后深深自责以至于“挥剑自宫”。这样羞答答的面纱一旦披上,就再也无法揭下。我们要揭下的不是一层轻纱,而是在掰历史车轮,试图让其后退。在这车轮之下,我们哪怕是将所有的生命用来垫底,也不能撬动它前进的脚步半分——否则疯人塔就是我们的归宿。
精神病,人类文明的产物,我们作为现代人还真得为我们祖先膜拜。
关于性是否是人最原始的冲动,也无需多言。只是,我们的欲望是否都来自于这一冲动的驱使值得怀疑。因为性是否是唯一的原始冲动还并未被证明。在冰山之下到底还有多少?然而这些都不妨碍佛洛依德的成为泰斗。能有 这样的东西奉献出来,我们这种撸管大师就能找到安慰了。

  《释梦》读后感(七):书中有翻译错误

本以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术书质量应该是很有保障的,所以我这次特意选择了这本《释梦》,应该说我原本没有特别认真的读,没有一句一句地抠,但因为有时感到有的地方不好理解,所以到了后半部分,自己偶尔校了一下真,找来了其他版本的《梦到解析》对照(我共有3个版本),结果我却发现,这本书中有的句子,译者竟然把意思完全译反了,和原意南辕北辙。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犯的,这应该不是译者的水平问题,而是翻译态度问题。
另外,关于里面的几幅有关精神机构的示意图,图中有的地方也有画蛇添足之感,没有特别说明就很容易产生歧义。我也对照了其他版本,其他版本上的图就没有这些画蛇添足的地方。我就不明白了,又不要你翻译,只要按照原图复制就可以了,为什么你的图就和别的版本的图不一样呢?
从以上方面可以说,这个版本似乎不如其他的版本。
昨晚做了个梦,自己试着解析了一下,发现自己不但能够释梦,而且能够释得非常精彩,而且似乎不比弗洛伊德在书中记录的他的那些释梦案例差。

  《释梦》读后感(八):梦是欲望的满足

总算啃完这本厚厚的《释梦》
很久没看学术性这么强的书籍了
感觉比教科书还难啃
实在有点看不下去
于是染上了喝咖啡的陋习
后面是大段大段的学术性论述
感觉无甚意义
关于意识,潜意识,压抑,焦虑
连作者自己都未必确信自己说的那一套
所以也就一扫而过
买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释梦》
据说翻译得比《梦的解析》好
而且错别字少
看到书的标注
关于一些论点的出处
包括对某些论点的详细描述在本书哪里出现都标注得很详细
这一点确实做得比较到位
只是还是看到了几个错别字
而且或许是人品问题
看到一半书直接裂开了!
导致对书的质量表示失望
好了,废话少说
本着对梦的好奇
翻开了《释梦》
看到作者本人对梦的解析
真的开了眼界
然而印象中自己的梦并不能记得真切
往往遗忘很多细节
或者说梦根本就没那么多细节?
关于裸露的梦,考试的梦
自己倒是做过
然而对作者的解释却不太赞同
与其说是释梦
作者更像是在含糊其辞地讲解他那套理论
又是童年又是压抑
当然,要作者详细地解释某些特定的梦例也显得不实际
作者在书中多采用他自己的梦例
或者是精神症人的梦例
关于这点他也做了解释
因为梦包含了梦者许多隐私
作者并不想因为释梦而得罪或冒犯梦者
故而尽量用自己的梦例
尽管这样也暴露了作者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缺点和阴暗面
作者先是提出了“梦是欲望的满足”的观点
后来又补充道这个观点比较适用于儿童
而成人的梦念则较复杂
也不一定能通过梦来实现欲望
期间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
还有关于梦的材料来自童年和日常生活
故而梦不能预见未来
总的来说,梦还是很神奇的东西
虽然作者用一套系统和理论来对梦进行解释
虽然一定程度解答了我们一些疑惑
但也并也不是真理
毕竟梦境这种东西难以捉摸
当然可能第一遍看得比较粗略
以后有机会还是会研读研读
不过接下来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看学术性这么强的书籍了
消化消化先~

  《释梦》读后感(九):粗浅读后感

得益于匮乏的心理学知识背景以及晦涩难懂的翻译体文本,真的很难说已经读过了这本书,很多句子似懂非懂,很多则完全不懂,阅读的过程不像是和作者进行了晓畅的精神交流,倒像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思想搏斗,或者说唐吉珂德挑战风车吧。
只留下一星半点的理解,称之为读后感更加准确。支离破碎、不值一提,廖记备忘。
1. 关于梦的概念,佛洛伊德说的很明白,这是一种欲望的满足。这是本书的核心,也是作者必须死死去捍卫的底线,正因为如此,书中费了很大的笔墨来证明这个观点,或者说解释为什么有很多梦看上去和欲望满足没有关系(比如一些噩梦),却也可以用这个观点来解释的原因。作者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梦,但实话实说,很多分析并不能够令读者(就是鄙人)信服。有些分析确实显得随意、牵强、跳跃,没有什么实际道理,感觉只是为了圆自己的观点而做的思想游戏。当然,这都是门外汉的直观感觉。
2. 梦既然是欲望的满足,那么欲望又来自哪里呢?作者认为来自潜意识。潜意识中为什么有欲望呢?因为这是在童年经历中慢慢形成的,一旦形成便无法忘记,你可以将它从意识中忘却,它却依然会在潜意识中扎根,并最终变换成梦的原始动机。
3. 潜意识中的欲望如何变成梦呢?作者又设计了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前意识作为中介,欲望在前意识当中经过一系列化妆、变换以及和现实材料的结合,绕过思维的稽查作用,最终进入了意识,成为梦。
4. 本人理解的梦的过程大致如此,这是一个比较周延完满的系统,但是否能够套在所有梦的解释上,我觉得还很难说。毕竟从直观感受来说,很多梦确实没有那么深、那么复杂的背景。强行分析,显得毫无意义,多此一举。
5. 按照库恩观点,佛洛伊德的功绩在于树立学科上的“典范”,也就是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占了个新山头。但这并不代表他将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相反,还有很多很多扫荡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事情要后继者去完成,或许这就是读了这本书,让人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释的原因。另外,佛的观点其时也并非完全凭空而来,同样借鉴了很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书的第一章就是学术史回顾。
6. 读完这本书,也没有学会分析梦境的具体方法。

  《释梦》读后感(十):梦的解析——我三个梦的解析

第一个梦
            距学校东门最近的那个超市,我走了进去,在架子之间徘徊,拿起一件东西看看又放下、拿起一件东西看看又放下... ...然后走出超市,这时几个店员冲了出来围着我“你怎么偷东西?”,“我偷东西,我没偷东西啊?”,双方争辩了一会,他们说“那就让我们搜身”,“不行!你们为什么搜我?”,“既然你没偷为什么不敢让我们搜?”,我突然好想变大了,趾高气扬、居高临下的说“我偷东西?我是偷东西的人?我会偷你们的东西?我还会偷东西”,然后就是一阵放肆的大笑——“哈哈~~”
 
第二个梦
          崎岖的山路我开着一辆小车,开着开着就开到山里面,不知怎么的就捉到一只鹅(或者鸭子),那只鹅脖子又长又细,然后我打开自己的后备箱,里面放着一个筐,四四方方的那种筐,我把鹅放进去,塞到那个框里面,它就把脖子和头弹出来,我就拼命的向下压,它就往出弹... ...
第三个梦
         前面是舞台或者戏台子,我身处操场,好像在机会看电影还是干什么,露天的。我坐在地上,端着一个杯子,冒着热气,我一边吹一边坐着看。这时候我的右前方,三点钟方向站着一个人,年龄和我差不多,距离我一两米的距离。看着看着那个男的突然转过身来对着我说,“你的杯子好热啊,你吹着那气把我热死了”。我当时一心看舞台,便站起来换了个位子坐下继续看,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位置很不爽,就继续回到原来那个位置,坐下来继续端着杯子一边吹气一边看,一会儿那个男的又转过来“你的杯子好热啊!把我热死了!”,他就很大声的给我说,我当时突然生气了,也对着他喊“你故意找事儿啊!什么意思!”,然后那个男的就抬起脚朝我踢过来,我当时好像想了很多。首先,我是坐着的,那个男的是站着的,他踢过来我位置处在下风;其次,我的腿不太好。越想越着急,然后我就猛地站起来。突然身子前倾醒了。
 
        这三个梦是我这学期梦的,时间依此类推。之前零零散散的看过佛洛依德的《释梦》(《梦的解析》)。
      在分析之前,我要先说一点其他的。《盗梦空间》大家应该都看过,很多人潜入其他人的梦里盗取别人的意识或者比较高端的“植入意识”以获取利益。
      这种情节很多中国人看了都耳目一新,大呼过瘾,但是中国一些古代书籍中真实的记载过《盗梦空间》,比西方电影时间早,并且“演员”的“腕”更大!
      明代冯梦龙著作《智囊》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苏东坡知扬州,一夕梦在山林间,见一虎来噬,公方惊怖,一紫袍黄冠以袖障公,叱虎使去。及旦,有道士投谒曰:“昨夜不惊畏否?”公叱曰:“鼠子乃敢尔?本欲杖汝脊,吾岂不知汝夜来术邪?”[边批:坡聪明过人。]道士骇惶而走。
      为了方便阅读,我把白话文列出:
      苏东坡任扬州知州时,有一天晚上,梦见在山林之间,看见一头老虎来咬他,苏东坡正紧张恐惧时,有一个人穿着紫袍、戴着黄帽,用袖子保护苏东坡,大声叱喝老虎离开。天亮后,有个道士来拜见苏东坡,说:“昨天晚上你没有受惊吓吧?”
        苏东坡大骂说:“鼠辈,竟敢如此,我打算杖责你一番,我难道不知道你昨夜来施用邪术吗?”道士吓得赶快离开。
      如果结合电影《盗梦空间》来看,这个道士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盗梦者”,他没有使用电影中那什么连接器、药剂等专业的工具就成功的潜入了扬州知州苏东坡的梦里,并且独自一人(电影中分工密切)“营造了”一个绝佳的梦境——“深山”、“饿虎”、“紫袍黄帽”等(嘻嘻,由此可见,咱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这盗梦的行当比他们早多了啊~)。
      这是一个看起来近乎完美的梦境,因为原文中有“公方惊怖”,可见苏东坡在梦里可是吓得不轻。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哈哈哈哈,最讨厌这地毯,特别易脏和磨损,明显是羊毛毯,但现在,明显是聚酯纤维地毯。换言之这里不是我的私巢。” 斋藤一眼识破了盗梦者的伎俩,而苏东坡先生也有着和斋藤先生一样的火眼金睛,最后“盗士”落荒而逃。
      “应梦招贤臣”,古代史籍或者传说中有很多梦与现实连接的传奇,现在审视起来,这些贤臣会不会个个都是高超的盗梦者潜入了君王的梦中?
      苏东坡为什么能一眼识破这个高超道士的伎俩,并且毫不迟疑即大骂?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苏东坡本身就是一个高超的造梦者。
      试想一下,我们《盗梦空间》中的杜比先生如果回到美国和孩子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不知深浅的盗梦者潜入到杜比先生的梦里折腾那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江城子》传承千古,悼念已经去世多年的亡妻催人泪下。我们现在抛开文学情感色彩,从一个盗梦者的角度看,“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东坡在梦里回到了与妻子在一起的情景,那一幕简直不像是在梦里。不知是蝶是人。《盗梦空间》里面杜比先生的原型是不是苏东坡?(呵呵,一笑)。杜比先生在梦里依旧营造着和妻子的天地,而苏东坡也能在梦中与妻子相顾无言。再看看前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苏妻已死,纵使相逢断难成现实,很多人幻想与亡人相见,一般都不会考虑多年过去两人相貌沧桑无法识别。苏东坡在梦里回到了与妻子青年时相聚的情景,这个时候他和她都是青年,而苏东坡很能区分梦境与现实,在梦里,年轻的苏东坡可以与妻子相顾无言,但梦醒后,望着镜子里的斑斑白发,他又很快地回到了现实。现实与梦境的区别,苏东坡不需要陀螺之类的东西,他不会像庄周一样再回到现实后还沉在梦境不知是蝶是我,沦落到杜比妻子的地步。
        如果那个道士出生在现代社会,估计他会坐在大礼堂一个人静静思考,而在当时,只有抱头鼠窜。
        故事结束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好奇还没有结束,这个故事是真的么?道士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们的梦境可控么?我们的梦境隐藏着什么?随着人类的进步,电影中的情节真的会出现么?人类的哲学体系会发生颠覆么?
        下面,请读者跟随着我,回到我的梦境。我的第一个梦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解,首先是超市,西财的朋友们应该对哪个超市很熟悉,生意相当火爆,有时候老板的态度很冷淡,我记得有一次见过他们趾高气扬不把顾客当回事的情景,或许那个情景引申到了梦里,和他们吵了一架。在这,梦的最后,我好像变大,趾高气扬的哈哈大笑,这会不会是我在做梦前后那段时间的现实中有着被“压着”的感觉?而想在梦中大声斥责发泄?或许是的。
        再看第二个梦,这个梦与俾斯麦的一个梦境很想,佛洛依德曾经提到过一个例子,俾斯麦在梦中处在崎岖山地骑马最后挥舞长鞭劈开道路。在我的梦境里,那个长脖子的鹅被塞到框里然后它又翘出,这应该是我阳具的化身。而我梦中的情景应该是强行抑制阳具的勃起。转化到现实中,应该是强硬的压抑自己的性欲隐喻。
        第三个梦我想还是可以通过佛洛依德的学说进行解释。但是我深入思考后觉得,在这个梦里,“我”和“要踢我的男的”都是“我”,也就是说,现实中的“我”化身在梦境里成了两个“我”,杯子、冒着热气的杯子,坐着的我还抱着它吹气,这个杯子根据佛洛依德的观点,是女性性器官的化身,而两个“我”,一个依依不舍的抱着女性性器官,一个站在一旁畏惧着她散发出来的影响。如果我深入的深入,抛开所有的意识成见。现实中的“我”有着强烈的对女性性器即对性的渴望,可现实中的“我”又对这种渴望有着深深的仇视或者说深深的逃避。在梦里,明显的证明“对性渴望的我”占据着主导,因为在梦里的“我”是“对性渴望的我”,虽然“要踢我的我”也是"我",但是在梦里他是以一个“前面站着的人”的“他人”的形象出现。但是,这“对性渴望的我”和“对性排斥的我”之间的力量对比一点也不悬殊,“对性渴望的我”稍占优势,因为在梦里变现出来是“我”。对性排斥的”我“对那个“杯子”很排斥,就斥责让“端杯子的我”离开,然后,“端杯子的我”离开,但是离开后觉得“很不舒服”、“很不爽”、“位置不好”,又想回到“站着的我”附近,也就是说,“对性排斥的我”还是有很大影响力,一个“我”在梦里化身为两个“我”,虽然两个”我“水火不容,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两者不可分离,不能”距离“太远。所以潜意识里的”我“想再次进行一次”调和“,所以”端杯子的我“又回到了”站着的我“附近。但是,事实证明,两个”我“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这”无法调和的‘我’“,也就是”对性渴望的我“和”对性排斥的我“在潜意识里的无法调和只能化身为一场冲突一场斗争,但是”我“和”我“之间连距离都不能拉得太远,又怎么谈得上”斗争“,这种斗争让我惊讶,因为我没有想到真实的、潜意识的”我“竟然是如此的矛盾!竟然是如此的对立!以至于我从梦中惊醒回到了现实之中。
      
       以上是我对梦的分析,但是这个梦的分析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我在做梦之前看过《释梦》,而至梦中对诸如”长脖子的鹅“、”筐“、”杯子“的隐喻比较明显,在我脑子里已经种下了这种”思考倾向“,那我的梦是真实的反应还是对已经种下的种子的刻意营造?
      假设我的梦的分析师准确地,从开学初、之后、最近这三个时间点三个实际连续的梦来看,第一个梦里的‘我’的焦躁还不明显,只能显示出一些”焦躁“;第二个梦里,”对性排斥的我“成了”主导的我“,因为我可以将象征男性阳具的鹅塞回去而鹅(阳具)的反抗象征着生理的反抗。到了第三个梦里,这种排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排斥,已经上升到了”我“的排斥,并且在第三个梦里,”对性渴望的我“稍占上风,因为”我“的第一人称在”对性渴望的我“,可是这种上风并不占明显,两个”我“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无法在潜意识里得到解决,只能通过惊醒回到现实的方式仓促结尾。
       
       其他对《梦的解析》或者”梦的解析“感兴趣的朋友请回复,也可以对我的梦你的梦别人的梦进行分析交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释梦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