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鸟行状录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奇鸟行状录的读后感10篇

2017-11-30 22:3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鸟行状录的读后感10篇

  《奇鸟行状录》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722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一):Where The Wind-Up Bird Fly

#1. 拧发条鸟与世界
   
      “拧发条鸟是实际存在的鸟,什么样我不知道,我也没亲眼见过,只听过叫声,拧发条鸟落在那边树枝上一点一点拧世界发条,‘吱吱吱吱’拧个不停,如果它不拧发条,世界就不动了。”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人群熙熙攘攘行色匆匆,但我们却并不因此感到团结和共生。不论是个人还是动物,都是独立而分隔的,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指望来自别处的救赎。相较而言,独自前行终究是常态,大抵是这样的光景:“有自己信念抱着最好,如果没有,只能抱紧双臂。”世界像一台复杂而巨大的机械钟,时间、空间、人是组成它的齿轮和零件,而拧发条鸟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忙忙碌碌,一点点拧着世界的发条,如果有一天它不拧了,世界就不动了。
       
       这只拧发条鸟是对世界的沉思:并不是“我”在安排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拧发条鸟“拧”动的;或者这个世界是已经安排好的,按照发条设定的动作来缓缓前进,少了“我”的存在,世界照样行进;如果拧发条鸟不拧了,世界停下来了,“我”却遁入了虚无,我可以继续彷徨,却发现终究不属于这个世界。那么拧发条鸟在哪里?拧发条鸟到底是谁?
不管怎样,拧发条鸟的真身是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确实存在,神秘而不失具体,它的鸣叫声提醒着世人,世界不是一台自动运转的永动机,有拧发条鸟在或不在拧发条。
       拧发条鸟是冈田亨。是笠原May。是久美子。是加纳克里他。也许世间并不是只有一只拧发条鸟,也许每个人都是拧发条鸟这个隐喻的所指。
       在这些片段化的思考中,每个人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
   
#2.关于孤独的迷思
如果“他者”和“我”都消亡了,世界还剩下什么?
——这个问题肯定是“我”在问。
       孤独这种感觉其实很美。
       我们未经世事时很喜欢说孤独,总将它挂在嘴边使用。等涉入社会,初尝人世间的沧桑后,却嫌这个词又矫情又无聊,却不愿意轻易谈起。在中国,村上春树因《挪威的森林》而闻名,因此也造成了很多人对他的偏见和误读,以为他是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总以情色宣泄空虚寂寞,大体看上去都是一样地孤独而惘然。实则不然,村上笔下的故事是无与伦比地深刻的,他所刻画的孤独无奈,是现代人类社会巨大物质财富下、无数娱乐刺激中人们心灵真实写照。
       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孤独的:失业在家而妻子离家出走的“我”,不愿意去上学的笠原May,永远从战争的回忆中无法自拔的间宫中尉,常人无法理解其疼痛的加纳克里他。
      
       我并不知道怎样的读者可以彻底理解这种遗世独立感,只是很本能地认为,很多人的生活都遇到冈田亨这样的困境。这种境遇很难描述,远比“落魄”一词要复杂:身边所珍视和依靠的对象渐渐离开自己而消失不见,各种对人生的疑惑不断浮现——与其说在此时浮现,不如说一直存在,只有落入这种困境时才发现其存在。看不见希望,不知道出口在哪里,不论是决定遁入黑暗更深层还是努力找出路,都没有线索。
 
       同样是面对孤独,不同人有不同的表现。有时候伴随着恐惧和担心,有时候意味着淡定和平静。
在《拧发条鸟年代记》中,“我”借助绳梯躲进枯井中避世隐思,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为自己从这个谜团般的世界找一个出口,让世界停止,继而平静地思考。
       “这是世界所有井中的一口,我是世界所有我中的一个。切得圆圆的天空亮晶晶闪烁着无数星斗,宛如宇宙本身变成细小的碎屑四溅开来。在被层层黑暗拥裹着的天井上,星星们寂无声息地竖起锐利的光锥。我可以听到风掠过井口的声音,可以听到一个人在风中呼唤着另一个人。”
       也许黑暗的更深处,就是出口的方向。山田先生的预言就是谜底:
   “必须等待的时候,就只能等待。”
#3.井、出路以及其他
井,是全书最大的意象。
      “我”的好友、邻居少女笠原May认为,人只有在深深的绝望、濒临死亡的崇高体验中才能获得顿悟,她曾蒙上驾驶中的恋人的眼睛,意图使他获得清醒的升华。不幸的是,这种危险的行为致使她的恋人在车祸中殒命。而笠原May发现了“我”独自在井里不吃不喝地平静思考,并没有要帮助“我”上来的意思,反而盖上了井盖。幸运的是,“我”最终破解了世界给“我”的谜团,最终走出了心之壁垒。
       不知村上是否读过康德哲学,康德将这种摆脱恐惧和迷惘的吞噬,找到“出口”的体验称为崇高感,这种体验经历着片刻的生命力阻滞,继而以生命力的因而更加强烈的喷射。人首先感到恐惧并产生痛感,而后获得理性升华的快感。
不同于“我”主动进入枯井的是,间宫中尉年轻时参加日俄战争,在诺门坎战役中被俄国人投进枯井。
“我在井中最痛苦的是未能彻底看清光照中的那个什么。假如能够真真切切目睹其形体,我宁可就那么饿死渴死。然而那形体被永远从我眼前夺走了。其宠幸未能赋予我便不复存在了。从井里出来后的我的人生,彻底成了空壳样的东西。”
所以,冈田亨是幸运的。
       事实上,在人生阶段体验过冈田亨般的困境的人,若是对自己的境遇有所意识,多半最终摆脱了困境。
      “我”主动进入井底,看似消极遁入黑暗,任凭自己被孤独吞噬,实则反而是积极的抗争。最终的结局是“Happy Ending”,主人公找回了消失的妻子,丢失的猫也回来了,妻子与主人公合力杀死了大Boss绵谷升,妻子自首,“我”等待妻子出狱。有人说这最后一部分“刺鸟人”喜庆得有些突兀,是村上一厢情愿地用正义战胜了邪恶,破坏了一些美感。但我不以为然。不难看出,这种“圆满”结局,在全书通篇都是有伏笔的。比如一开始就安排了“我”与笠原May的相遇相识、充满希望的互相鼓励;比如久美子打掉“流有与绵谷升有同样罪恶血液”的胎儿;比如山田先生对间宫中尉的预言:“你不会死在这里”;比如故事开头丢失的猫的回归……
各种碎片化的隐喻和结局都具有同一个指向,都是村上对自己笔下众生及世人的彻底的救赎,他想以此来揭示最终的谜底——
在孤独的困境中,只要勇敢,就会有希望。平静地等待并不等于投降或妥协,而那些深陷混沌的,终究将“Meet the real world coming out of your shell.”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二):世界循环于发条的节奏

村上的巅峰艺术世界就是这部奇鸟行状录,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意义重大,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些思想性的观点,也让曾经存在的很多迷惑领域更加的清晰流畅,或者说混合理解了一些更加值得思考的事物。 这部小说的看点和思考点是最丰富的,主人公的离奇巧合的经历就如拧发条鸟一样的带动出了世界的发展步骤,层层叠叠的故事情节不断的闪现谜一样的局面,让读者的思维不断的深入浅出的流动,下面我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小说分三部分,一共700多页,三大篇幅都以鸟做名。贼喜鹊,预言鸟,捕鸟人。

村上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个主人公思维模式的完全透析和核心探索,基本描写人物表情和形象细节特别少,而从外在因素的反射出来的表情,形态各异的描写是丰富的,在我看来就是村上独特的思维艺术的魅力气质所在,主人公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发现和成长的迷惑阶段,总是一个思考能力相当强大的状态,从外界反映出主人公内在的思维模式的反射,也就是矛盾对立的最后统一。抛出类别不一的迷雾重重,再通过多种形式万变的途径,然后慢慢反省寻找,发掘和思考,最后一一解答,其中的这个过程用特别的艺术形式淋漓精致的诠释出来,这个风格叫做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

虚幻的背后一直存在着巨大的,智慧的真实写照,总是深深的扎根在心底,那么清楚盛耀的显现在突如其来的脑海中,有时候让我措手不及的无法具体记录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思维体系,就好像脑中神经元瞬间激活一样混乱的游走闪现,霎时间领悟到了一切未知的谜面,但又突然间蒸发般的消失,只留有余香的烟雾,这种感觉我只存在于村上的长篇里面,特别是奇鸟行状录。

今天下午看完了村上这部鸿篇巨作,这几天早已沉浸在奇鸟的世界里,感受那种构思巧妙深度恢弘带给我的思维冲击。回过头从文字路程记忆里看到清晰流畅的影像,迷局叠荡的故事被层层剥开,云开雾散,那种被理解的内在动力如梦回现实般的解开,一个又一个的似曾相识,一种事物在几十年后神奇相似的重现发生在即将表达的另一种情节上,而这种情节是完全现实的世界需要极力留在特定时刻的历史反射。在最后,收网捕获,彻底看清了深海之物,历尽沧桑万千,终将用独特的艺术思考力编织的网,被世人的力量捞出浩瀚的海面,其过程充满了好奇,悲伤,残忍和暴力的游戏,智慧而宽容沉默

奇鸟行状录的构想真的无比奇妙而深邃,宏大而纤细,以战争的残酷和罪恶作为三大篇幅的脊椎承上启下,不断的延伸和扩展,贯穿半个世纪的回忆和秘密,揭露日本政界的虚伪和丑陋,同样也表述了村上对那种品性低劣而思维敏捷,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恶劣小人的鄙夷,和对战争环境中恐怖暴力的憎恨。代表人物绵谷升,鲍里斯。

主人公冈田即拧发条鸟,他是小说思维行流的主线,也就是村上潜在意识的内核原动力,是一切创造勾勒的源泉。用政治的角度分析就是左翼,完全对立绵谷升那种右翼分子,冈田骨子里对于绵谷升的厌恶也就是对右翼的一些典型的反对,当然绵谷升的丑陋和罪恶远远超出右倾很多,作为小说里面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村上对于他的描写是特别深入的,从他的家庭背景开始,其父亲就是阶级观念明显和为了成功可以不顾一切的人,而绵谷则更加低劣于他父亲,至少连自己为之坚持的信念和连贯性思维都不存在,就是一具无形而绚丽的尸壳,表面无懈可击充满智慧,其内在瘫软腐臭,任何人可以唾弃。 他的灵魂是阴暗而危险的,拥有深度挖掘人心灵的扭曲的魔力,在性方面存在缺陷,玷污过自己的姐姐而导致她自杀,同样也对久美子,也就是冈田的老婆如此,他摧毁一个人都是从灵魂的深处开始,就像用工具分离灵与肉,善恶对立的人格矛盾体,让其本身出现深刻无助的自我毁灭,那是一种非常人的手段,是无法言语明汇的低劣而聪明的技能。但最后他在两种世界的不同悲剧也表示着命运对于丑陋人性的讽刺和嘲笑,确实大快人心

小说的起点就是从久美子寻找救赎而独孤的踏上复仇之路开始,从迷茫,矛盾,无解,反省,渴望自救,从而让冈田的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数的谜团从天而降,但感动人心的真爱之旅也即将来临,他们的婚姻无疑是精神层面的相互理解和依赖,久美子从出生到遇到冈田就是不幸的,那种被包容被理解的爱在于久美子来说就是终极关怀,所以当久美子选择孤身一人离开挚爱决定找到另一个完整的自己的时候那种勇气是无法形容的。 当然,冈田从来都没有相信久美子的离开是有了外遇或者是对于他们婚姻的失败而告终,一直在不断的寻找真相,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拥有强大思考能力和永不放弃的男人,这是村上以往小说里面最积极正面的形象,这种正能量才是小说的魂魄看点。

间宫中尉这个人物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他写给冈田的信件是一种潜在的能量,一方面揭露战争历史的残酷黑暗而突出战争遗留的深刻吞噬感,让他本人感到无比空虚和麻木,特别是经历那一段活剥人皮之后自己被玩弄般的逼致深井,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恐惧之下,凉彻脊背的阴冷从天而下,贯穿井底,孤独悲凉的气息让他绝望而无法自拨,以至于今后的岁月都是人活心死。 另一方面,间宫的信件也是一种彻底清空般的自救,那一段漫长真实的经历无人诉说,当他完全说出那一段历史的时候也是他灵魂舒解的时刻,而对冈田更是一种不可言状的动力和震撼,一种坚持到最后的信念的助力,当然,肉豆蔻和肉桂同样在本质上也是如此帮助着冈田,他们母子和冈田也是命运机缘的通达,是相互需要的感情互通,是冥冥中注定的轮回缘分。

说到小说的发条鸟也是一个想象力奇妙的地方,鸟作为一个核心代表意义出现在文中,着重强调了拧发条鸟,不是普通自然的随意鸣叫,而是机械性的富有节奏感的吱吱吱---的沉稳严肃的发人深思的叫法,其含义特殊的包括拧动发条的人,推动事物缓慢发展的进程,被大而无形的力量控制住了却无法自由活动的压抑的情绪,同样在另一个对立层面代表了世界永远是无声无息毫无意义的运动着,就像呆板寂静的没有感情色彩的发条鸟叫声,在叫声中瘾灭,在衰亡和更新的运动中交替代谢。

最后说一下肉豆蔻和肉桂,这对母子就是一个传奇,母亲类似于那个特殊能力的女子加纳马耳他,是在她事业巅峰之后丧夫和丧趣之后突然拥有的,就如同原本热爱绘画如生命一般但陡然间就再无任何兴趣一样,却在之后出现了另一种奇特的预知能力。村上描写她们母子方面是留下迷局最多悬念最多的,就是没有具体答案的句号一样让人追寻万里。肉豆蔻母子也是被战争迫害的人,只是没有直接关系,她内心那一段故事和间宫不同,是母亲不断述说的情节,深深烙印在心里而同样以此不断的和儿子肉桂述说,以至于肉桂永久性的失去了说话的声音,她坚信的认为这种不断重复那种战争情节的做法夺走了儿子语言的功能,就像太多太多的情绪细胞猛烈的压在他稚嫩的心头,有种珍贵的东西不可理解般的分崩离析,毫无保留的取代了原本天然的声音,但肉桂在未来的成长却是意外的完美,从智力到外表,天才的头脑帅气的形象,只有声音从他身上悄悄溜走而已。 冈田和肉豆蔻她们的交集是最富有悬幻魅力色彩的艺术反应,肉豆蔻的父亲和冈田一样脸上有一块痔,当时肉豆蔻在茫茫人海寻觅到冈田就是预示着一种使命的转移接替,这里面包含的意义异常深刻,可以从小说本身抽离出来看整个空间艺术的隐喻和渲染,若隐若现的透露出主人公意外的被连接使命和继承一种无法抗拒的能量感。而肉桂和他的心灵相通也有力的诠释了那种村上想极力创造和表达的强烈愿望,注定了他们会相互理解,仿佛肉桂的失声就是为了未来遇到冈田帮助他完成使命而付出的代价一样,冈田的思维和他是相互协调的,肉桂记录事件的标题也是拧发条鸟,他们在某个时刻对于世界的感知认知是完全一样的,肉桂就如冈田在另一个世界里的自己一样,是潜在的瞬间可以在关键时刻爆发的有益思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阻碍的决定性工具。那种主观和客观的巧妙通灵是小说的绝妙搭配和独家定制,是村上永不凋谢的深度艺术技巧。

笠原may:这个小女孩的视角我个人认为是独立存在的,看似和主人公如影随形但是和小说的主旋律没多大联系,她的视角代表的是这个宏大故事的旁观者,纯净而具有独特灵性,是反射冈田年少成长过程之中见证并成长的“局外人”,同样也是芸芸众生观之某种推动过程之下的思维发展和成长的感悟。在最后完美的收尾中冈田和她平淡而真实的呼应,也清晰的反应了自己的灵魂得到归属,另一个自己终于融合到现实社会里清醒的仰望天空,结合过往的岁月安稳的入睡。

小说的看点很多,魅力无限,值得思考和发人深思的领域不少,虚实交融,梦幻和寓言如智者蜻蜓点水般的高深而哲思,主人公寻找老婆的一场磨难从现实与虚幻之中灵活穿插,自己和另一个自己的思维冲击,理性和感性的发展变化此起彼伏,尤如在一场奇妙探险未知的旅程中艰难勇敢的成长,用战争与政治的高度和深度去挖掘事物的根本面目,在反战厌政的同时也成功的描写了多重领域混合延伸的情节故事。

村上小说的异质风格就是在于叙事手法的冷峻幽默,面无表情之下的丰富情感,严肃文字之后的宏大而细腻的哲理性,是电影艺术难以表达的巅峰高度,只能被文字世界里独有的思维模式消化吸收,读着读着思路就被瞬间开启,那些迷惑漫长的问题被他的文字洪流冲开了阻碍,渐渐的流出身体,通往更加深层的繁复脉络,最终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综合而奇妙的崭新世界。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三):村上春树的孤独世界

§1.引言
        在村上春树的世界里,他的深沉、他的妙想、他的幽默无不令人着迷。我们可以在《挪威的森林》中见到他的对生命体验的把握,在《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中见到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寻羊历险记》中见到他对文本趣味性的追求。然而,也许只有那本《奇鸟行状录》 (下简称《奇鸟》),才可以称得上村上春树个人风格的最完整、最完美的呈现。
        《奇鸟》曾被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村上春树作品英译版的译者)称为村上春树“创作的转折点”,“也许是他创作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 这本书无论从趣味性、文字功底、教育意义,还是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都是村上春树的其他作品所不能达到的。村上春树作为一名当代的畅销作家,如何摆脱无数畅销作家们昙花一现的命运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大师,首先必须是以一本经典的代表作品成为“名著”为标志的,在我看来本书毋庸置疑地就是这样一本“名著”。
        林少华先生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上海译文出版社“村上春树文集”总序)中评价道:作者在《奇鸟》再次淋漓酣畅地发挥了其编织故事、驾驭虚实、挥洒文字的气势与才华,如果说《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是其青年时代平地筑起的一座寒气逼人的摩天冰峰,《奇鸟》则是其步入中年后向所谓文学极限全力发起的一次冲击。这样的评价可谓中肯。
§2.内容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畅销小说家、文学家、翻译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之后出版的《挪威的森林》等作品,不仅因质量上乘而不断获得文学评论界的美誉,而且每经出版都会引起读者的狂热追捧,引起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
        《奇鸟》直译为《拧发条鸟编年史》,出版时间为1994年至1995年,曾获第47届读卖(新闻)文学奖。村上春树被授予该奖,意味着这个“流行”小说家获得了日本精英文学界的认可。而该奖的评奖委员会主席正是村上春树最为重视的、最能引起他共鸣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大岛健三郎。
        国内常见的版本是林少华的译本,是译文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村上春树文集”中的一种。全书分三卷(“贼喜鹊篇”、“预言鸟篇”和“捕鸟人篇”),六百五十页,译文共五十万字,可以说一部鸿篇巨制。
        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我”失业在家,猫和妻子相继消失,在寻找猫和妻子的过程中“我”认识了笠原May、加纳马耳他姐妹、肉豆蔻、间宫中尉等等各种各样的人,随着猫的突然回家,妻子出轨和消失的隐情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在简单的故事梗概下,村上春树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他的文学天赋:其一,出场人物众多,各具形态的角色,在奇怪的描述中又的确代表了人类各种孤独的生存状态;其二,多线并进,悬念丛生,让一则简单的故事像是陷入了深不可测的漩涡,让读者在迷醉于炫目的浪花时,又不知不觉又“提心吊胆”地被卷入事件的中心;其三,充满了象征意义,从干旱的井、流动的水、消失的猫,到“剥皮鲍里斯”和“意识娼妇”,再到主人公在病态社会里的挣扎的反抗,村上春树通过对象征手法的完美运用,把握着社会和人性。
        细细梳理,这部极其依赖于讲故事的长篇其实可以分为数个中篇。而且,如果将每一篇单独抽出来,也都可以构成一个完美的故事:(1)笠原May与“我”的忘年交以及笠原May脑子里的奇怪问题;(2)妻子哥哥绵谷升的伪善与罪恶,以及他与妻子久美子的不伦往事;(3)加纳克里他丧失痛感,从肉体娼妇沦为“意识娼妇”;(4)间宫中尉在诺门罕战役中的传奇经历,尤其是他在枯井中因为那一瞬阳光所获得的体验;(5)肉豆蔻与肉桂母子在城市中的肉体服务……正如文学评论家丸谷一所说:“若干个小故事纵使收入《一千零一夜》亦毫不逊色,堪称奇才之作。”
        由此,也不难看出本书写作的难度。线索之繁复,象征之隐晦,故事与故事、人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联系,处处出现的不可思议的谜团,让这部作品在架构规模上显得非常庞大。而村上春树在完成多线并进的结构设置的同时,又必须把握整体性、让读者在悬念中越陷越深,而且在细节上依旧细致动人,这样的文学功力,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3.艺术魅力
        法国女作家杜拉斯曾经写道:“写作的孤独是这样一种孤独,缺了它写作就无法进行,或者它散成碎屑,苍白无力地去寻找还有什么可写。它失血,连作者也认不出它来。……写书人永远应该与周围的人分离。这是孤独。作者的孤独,作品的孤独。” 孤独,是作家们写作的原动力,也是文学世界里永恒的主题。与卡夫卡一样,村上春树也在挖掘着现代人的孤独,巨大物质丰富下、无数娱乐活动中我们内心的孤独。
        “拧发条鸟”是书中男主人公的自称,关于拧发条鸟文中这样写道:“拧发条鸟是实际存在的鸟。什么样我不知道,我也没亲眼见过,只听过叫声。拧发条鸟落在那边树枝上一点一点拧世界发条,‘吱吱吱吱’拧个不停。如果它不拧发条,世界就不动了。”
        王家卫导演的《阿飞正传》(1990年12月上映)里,“没有脚”的鸟象征着对自由的热烈渴求,而村上春树的这只“拧发条鸟”则是对孤独世界的沉思。想像自己是一只“拧发条鸟”,默默地在给周围的一切拧着发条,并不是你在安排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早已被安排好,按照设定好的动作在运转着。而当发条停止、世界停下来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地看清整个世界的样子,但你终究不属于这个世界……在“拧发条鸟”式的孤独中,主人公“我”一直寻找着自身“存在”的意义。
        这个象征奠定了全书孤独的基调,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是孤独的:不愿意去上学笠原May,对工作满不在乎的“我”,沉迷于几十年前枯井神迹的间宫中尉,与外界格格不入的加纳姐妹,甚至是伪善的绵谷升……村上春树在刻画所有角色时,不仅会交代故事情节,交代人物性格,也往往会强调每个角色不被人发现的孤独的侧面。
        需要指出的是,孤独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有时伴随着焦虑与伤感,有时也意味着思考与平静。比如,“我”在妻子哥哥邪恶的势力面前无能为力,是与K永远无法到达“城堡”一样的焦虑和伤感(见卡夫卡《城堡》);而“我”在井底三天的思考,则是直面自己的平静,是停下脚步的思考,是“我”在渴望得到周围的爱时无法走出心之壁垒的彷徨。
        无可奈何的空虚和无可救药的孤独,其实是当今很多年轻人心境最黑暗的角落。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都把精力投入在积极的、乐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缓解孤独,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心的孤独,更不用说物质生活丰富所带来的作用。
        曾经看过一个对作家余华的访谈,访谈里余华以一个比喻为例说明了文学家不同一般人的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像水融化在水里。”我想,正如《奇鸟》直接反映了孤独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村上春树对这个孤独世界的敏感,让他准确而含蓄地将这种情感灌注于他的文字之中,让同处这个孤独时代的青年读者们感同身受的原因。
        然而,村上春树的作品也绝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的,反而是带着积极、开放和主动的色彩,比如在本书里,我们可以看见作为普通人的主人公与暴力势力的顽强抗争,可以看见在哈姆雷特式的犹豫后主人公勇敢的行动,可以看见主人公直面孤独的释然,可以看见主人公与笠原May充满希望的对话与通信……。
        在这个孤独的文学世界里,卡夫卡没有办法写完他的《城堡》《美国》和《审判》,但村上春树完成了《奇鸟》。尽管本书的最后部分“捕鸟人篇”有些节奏紊乱,尽管村上春树有些一厢情愿地用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村上春树毕竟给出了答案,告诉我们在孤独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勇敢。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四):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

读《奇鸟行状录》,很自然地想起了灵与肉,轻与重,媚俗。没错,正是米兰昆德拉带给我的这些东西。冈田的生活,村上的小说,魔幻与真实之间的游离。他肯定是能进入到一个魔幻的灵的空间,有一个异于现实的存在。井,即使神秘的通道。梦境亦可。“轻”的生活冈田完全可以选择,随加纳克里他去希腊就ok了,不在找猫,不在找妻,不在厌恶绵谷升,不在对抗这乖离残酷的世界(而这些丢失,对抗无一不是现实的媚俗世界强加给我们的)。轻灵转身,随着克里他到克里特岛,随心所欲的生活,大海,新生的灵魂(克里他),鲜活的肉体。(我认为村上也很理想化,不是任谁都会有加纳姐妹,肉豆蔻母子在身边的)但是最终还是“重”把他拽到了这边,选择战斗,无论是灵的世界还是现实的世界(这两点都与肉豆蔻肉桂的帮助有关联)而为什么选择这“重”,我想是拜宫间老人所赐及自我本性使然,还有笠原MAY的存在关系。超喜欢书中关于笠原MAY的一切文字,灵动的小女孩。我认为她与冈田一样是作者构建的不选择媚俗的主角,书胆,就像雌雄大盗一样的存在。如昆德拉所言:媚俗是人生之生活境况的一部分,很难逃离,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对抗媚俗的行动不知不觉也变得媚俗。所以抗争是危险的,直接失败倒好,就怕不知不觉抗着理想的大旗为对手树碑立传,就惨到家了。所幸,灵中的冈田还是给了绵谷升致命的一击,高度配合久美子现实中去拔掉输液管。灵与肉高度吻合,轻重相携,媚俗暂时处于了下风。而这结局正是我除了优美文字,灵动女孩,魔幻故事之外,最想见到的一场胜利。喜欢村上,喜欢他笔下一个个孤独的抗争者,喜欢她笔下一个个精灵般的女性。人只拥有一个现实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村上笔下构建的魔幻世界。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五):关于《鸟》的几点思考

《奇鸟行状录》不能算得上是一个特别清晰的故事,在故事的发端和结尾,村上都一如既往地并未给出太明确的讯息,但也正因为如此,小说留给了读者更多思考的余地。
在我看来,剥皮鲍里斯和绵谷升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剥皮鲍里斯作为旧世界恶的化身而绵谷升则变为新世界恶的代言人。两人的区别在于,剥皮鲍里斯打败了一无所有的间宫中尉,并将其彻底摧毁,间宫中尉从此爱不了任何人,也得不到任何人的爱,仅仅是履行活下去这一职责,而绵谷升则被同样一无所有的“我”打败,“我”也得以抢回自己本已失去的东西。那么,原因何在?同样是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再失去”的优势下去对抗罪恶,为何一个落得个形神俱灭的下场,而另一个则得以重见天日?答案便是笠原May,或者说,“我”有笠原May。
当间宫中尉被蒙古兵扔到井下之后,他未曾想到过任何人会来救他,虽然他最后被本田伍长所救纯属“偶然”。而“我”则不然,我在被淹地失去知觉的前一秒想到的是笠原May,也不断呼唤着她的名字。“我”最后未被她所救,“我”被同样纯属“偶然”地为肉桂所救。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肉桂与本田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应,穿越了五十年历史的界限。本田和肉桂都对当时的主角都给出过一些提示。本田给间宫中尉做了预言,而肉桂则以<拧发条鸟年代记>这一形式给了“我”不少暗示。而结果似乎是,间宫中尉未能理解本田的预言,而“我”则多多少少领会了些许肉桂想要传达给“我”的意思。
话还是说回来,笠原May让读者感到些许疑惑,这个人物和故事的主线没有太多的关联而村上却恰恰给了她相当多的篇幅。间宫中尉身边有“肉桂”,但没有笠原May,这也许正是作者所暗示的“我”能打败绵谷升的原因。
若说到笠原May和“我”的关系,则很令人费解,不妨说,笠原May对“我”怀着一种不能称之为爱意的爱意。正是这种爱意,让本来一无所有的“我”在本质上其实并非一无所有。
故事中神秘女郎的身份也是一个谜。“我”原本认为那个女郎是久美子,但在故事的结尾,“我”似乎对此产生了怀疑。因而,我猜测女郎并非久美子,而是笠原May。
在笠原May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中,笠原May在月光下的种种表现似乎与神秘女郎的诸多行为暗合,当然,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
同样,在梦境中的无面人则很有可能是肉桂,两人能够控制的范围都很窄,无面人说他仅仅了解整个大厅,而肉桂则仅仅掌握他自己构筑的地下迷宫。那么,那个吹口哨的男侍是谁?我猜测乃是那个被我痛打过得吉他艺人,至于原因,我已不想多说。
当然,小说还有很多问题,诸如为何加纳克里他说她孩子的父亲一半是“我”,一半是间宫中尉。再如加纳马耳他的去向,都是大大的疑问,在这里,希望能和诸君做一些简单的讨论。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六):奇鸟行状录

       不知从何说起。当我抬头望着天花板想点什么的时候,总能看见自己置身区营游泳馆,阳光下温暖的蓝色海水将我包围。时间彷如静止了。我听见蝴蝶扑翅而飞的声音。大人们交谈的声音、小孩的嬉闹声由远而近传来,若真似假。昨晚辗转反侧,想起了肉桂五岁那个晚上,高个子矮个子,心脏,鲜血遍地。可怖。
       翻开书,很明显村上春树的痕迹。村上春树式的文字,村上春树式的人物,村上春树式的故事。村上春树的笔下,总有一个理性,离群索居的我在冷眼旁观这个世界。现在想来,这正是我喜欢看村上春树作品的原因。我总是能透过村上的视角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奇鸟行状录》与村上前期的作品想比,无论是故事构思,还是思想上的造诣都成熟不小。一切仿若信手拈来,自然而然。诚然作者想以诺门坎战役、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为大背景构筑全文脉络,但是事与愿违,这些线轴过于薄弱。作品虽然不乏对暴力,对政治的思考,但未能统领全文,通读下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孤独,对自我,对生命的思考。我甚至觉得这长长的一部小说是一本杂文集。当然,故事很漂亮,像彼端与这端,我抱着她却又不是真实的她,睡梦中看到另一个自己从而失去了自己,零件从身上掉落,这些情节我都很喜欢,匪夷所思而又理所当然。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七):冈田亨的幸福生活

“‘三十岁。身高一米七二,体重六十三公斤,短发。没戴眼镜。’不不,这无论如何算不得特征。” 看似普普通通的人物设置,却保留了男性魅力的最大可能性。三十岁,不是二十,也不是四十。二十岁的男性,青春但是稚嫩,没有足够的过去,也没有相当的经济条件;四十岁的男性,成熟但是衰老,过去是很多了,但是太多,也许可以很富足,但是过于富足的生活也是一种羁绊,不利于冒险的展开。三十岁,刚刚好,既有丰富的生活,想法成熟,同时也保留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青春残留下的新鲜劲儿,这才是最有魅力的时候。
   
身材中等,相貌中等。这大概和村上本人比较类似。作者力图创造一个平庸的人 物,和你我,和大街上的人并无两样,但是却卓然不平凡。这点主角自己知道,偶有奇异人士知道。在谈到绵谷升的时候,冈田亨总不避讳自己的实力,称自己能看穿绵谷的把戏,他很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根本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人;而奇异人士自然是加纳姊妹二人,以及肉桂蔻母子,甚至还有笠原May。其实冈田这个人还是十分清高的,自称平庸根本是障眼法,不如说他根本看不上周遭的普通人,也看不上绵谷这样的伪君子,所以披了一身平庸者的皮囊,骨子里甚至是位全能的英雄人物。这也就给人物本身带来了戏剧张力,性格魅力自然而来。
虽说失业,但是我们的主角绝非穷光蛋一个。有几乎免费的房子居住(来自舅舅),有为数不多,但是够花的存款,可以随意更换服饰,去酒吧喝威士忌,下馆子。放眼望去,生活无比惬意,甚至称得上是很理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怎不叫人羡慕,需要钱的时候自然有人送上门来,肉桂蔻女士甚至花大价钱帮他买下了宫胁家的房子,牛河带来一大笔钱买他停止在宫胁家的神秘活动。钱,在我们主角的生活中根本不是问题,反倒经常可以拿来调侃一番。仿佛武侠小说中行走江湖的高高手,住客栈,喝酒吃肉泡马子,钱总是莫名地就来了,虽然不多,但是够花。够花,在普通人眼里恐怕是到死都不曾达到的高度。
提到了泡马子,我们的主角虽然没钱,长的不帅,后期脸上还有一大块青痣,但是身边从不缺乏富有魅力的女性。当然,有一个前提,他的妻子消失了。如果在大街上随机采访中年男性,问“若是你的妻子突然消失了,你会是什么反应?”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心底中流露一丝窃喜。男人本性如此,给一个机会让自己脱离七年之痒的困境,他们嘴上肯定坚持自己的忠诚,但心里绝对是翻江倒海。我们的冈田亨,什么都不用作,就得到了如此的自由,罪过还都在妻子身上,羡煞旁人。
更令人艳羡的还有随之而来的各路女性,加纳姊妹,肉桂蔻女士,甚至还有笠原May。男女之事,不只有交媾而已,特别是在男性已经过了需求旺盛的二十岁。有身材样貌绝佳的加纳克里他陪睡,有萝莉笠原May陪聊天,有穿着气质无可挑剔的肉桂蔻女士陪着做生意。这就是冈田先生,一位失去妻子的中年男性的性福生活。
不仅如此,我们的主角需要点别的,冒险。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冒险,冈田先生只做了一次,那就是下井,饿了三天,除此之外,其他的冒险都是精神上的,或是梦境,或是想象;冈田先生通过某种力量使自己能够穿越时空,或是到达蒙古静观活剥人皮,或是到达新京逛动物园,甚至远赴西伯利亚和人皮鲍里斯做政治斗争。
一切过后,世界恢复平淡,冈田可以洒脱地跑到萝莉笠原May身边,跟她聊聊鸭子,深藏功与名。
村上的《舞舞舞》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里面的人物设置几乎和《奇鸟》没有差别。与其说喜欢小说本身,不如说喜欢书内所描写的生活方式。
成熟,激情,钱够花,没有妻子的羁绊,女人缘好,有酒喝,会自己做饭,听听古典,有冒险,有奇迹,最后的最后,深藏功与名。逼格到爆。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八):猫出走引发的深井病故事

总算是读完了,比想象中的好。
第一次知道村上春树是在初中囫囵吐枣的阅读史,无意中看到图书馆破旧的《挪威的森林》,然后把里面的H情节细细浏览了,印象深刻。
村上给我的感觉是小资的(这个词无褒贬)、伤感而迷人。
这本是我第一本认真读完的村上的小说。主人公是标准的村上型。一个喜欢听古典音乐,看书,喝啤酒,住在东京的男青年。(村上是不是很喜欢古典音乐啊,网易云上有人专门制作了专辑)他失业在家,猫走失了,接着妻子也走失了,他开始了奇幻的寻找历程。
如果不是偷懒,我是可以一口气直接读完的。最吸引我的情节是一个日本士兵被投入沙漠的枯井了这个情节。后来男主数次深入枯井,探寻自己身边的谜团。
在深井中,人是否能走出自己的迷宫呢?
ps:书中说了,满月时,马会成批死亡。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九):魔幻的,暴力的,凭借直觉的憎恨以及主动的反击

最近读完了这本有点厚的《奇鸟行状录》。 很难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脉络,整篇小说在不停的切换镜头,但描绘了一个完整的大故事,虽然对我来说还很有一些困惑。相比于普通的小说,只要带上点魔幻现实的的作品,阅读难度都会上升一个档次。其可以上升的文学高度,自然也就深刻了许多。 小说所说的是30岁失业男子遭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的故事。我的理解中,小说共分为三条线:现实线,魔幻线,战场线。现实中主人公丢失猫,妻子离开,然后主人公开始主动寻找。所以不妨称之为:“又一次,村上式的寻找”。魔幻线中,出现了超能力女子,意识中的娼妇,意识与肉体分离等一系列怪事。战场线可以说是主人公与妻之前认识了一位曾去往中国战场的老兵,然后了解了诺门坎战役的事,后来老兵去世,牵出一堆故事,大致就是说日本在中国实施的暴力行为,苏联军队的残忍,以及战争的无意义以及对普通人的消极影响。三条线相互交叉,最后意识中的主人公杀死了自己憎恨的对象,妻最后也在现实中杀死这个人,让自己脱离了困境。 精彩的部分在于,这书有很长一段时间你不知道他到底在和读者们玩什么文字游戏,就像解谜一样,读到最后却有点似懂非懂的豁然开朗了。书的主题很简单,反抗暴力,书的开头,林少华先生的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在村上早期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有些小资的情调在里面,之所以这样觉得,就是因为村上写的东西都很西方化,不管是他听的音乐也好,作品中人物的做事方式,这种小资情调,甚至一度受到广大文艺青年的追捧。这次村上不要小资,打破大家对他的认知。(我觉得若他对文学的追求不这么高,纯粹的写一些言情小说必定也极其耐看,他真的是极其懂得男人心理的人,会让男读者喜欢上女主的同时想要变成男主那样的人) 此书有一些片段,带给我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候获得的快感,因为‘我’无所事事!‘我’什么都不干,‘我’就这么颓废,看书,听音乐,游泳,喝啤酒,到处瞎逛。满嘴“经济上的困难倒也不至于”的鬼话,没有什么人际交往,反正我也不需要。不惧怕死,“这种事情是没有想过的,如果真的来了,那悉听尊便吧”(打双引号的话都是我胡诌的),但是大致就是这种感觉。如果你不明白什么是小资,读来这些你大概就明白了。 而关于暴力的描写,有很多处。先说其中的精神暴力,‘我’独自一人下降到深井中,然后回到顶部的绳子被笠原may拿走,几乎接近死亡,在黑暗中的思考,半睡半醒,再度进入魔幻境界。光是想着就觉得这是种无形的精神暴力,读的呼吸困难,脊背发麻。其二是血腥暴力,首先是战场上的剥皮事件,再到后面的动物园杀戮,再到棒球棍杀死中国人。这几段看到不适感强烈,甚至有点头皮发麻,想吐。我们为什么要制造战争呢,除了没有意义的杀戮,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另外就是现实暴力,绵谷升是最为明显的代表,绵谷升对我极为不满,因为我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益处,难道非得带来任何利益不可么?人与人的相处就必定要这么丑恶么。绵谷升这种人在小说中的存在也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对这种利己主义者的默许。 其实我很不明白一些就是,在‘我’见到绵谷升的第一眼便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凭借直觉的憎恨?并且日后越发强烈。这到底是两种阶级完全极端的对立还是什么别的?另外,为什么无所事事却也不觉得愧疚?如果真的顺应规则,我们是否会都成为绵谷升?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主动对暴力的反击,拧发条鸟觉得暴力是可恨的,对于那时的战场的暴力,我无能为力了,因为那是已经发生的暴力,倘若现实中真的仍然存在绵谷升这样罪恶的源泉,必定是不可容忍的,于是村上主动寻找主动反击,最后在意识中杀死了绵谷升。 不得不说读完有些释然,也有些压抑。生活中我们有所憎恨么?暴力的,丑恶的,利己主义?我们要反击么,怎么反击呢? 就到这吧,这是一个鸿篇,我的解读也只是所有中我能理解到的部分。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十):隔绝 沟通 存在

关于这本书,写下来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忘记。
冈田是隔绝的,甚至与日日同床共枕的妻子。久美子也是隔绝的,与周围几乎所有的人;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接近自己的丈夫,终究宣告失败,至少在她试图努力时。绵谷升同样,生活在被他自己隔绝出来的阴影里,;他也隔绝出来阴影给自己的妹妹居住。笠原是隔绝的,她迷茫而又无措;思考,与其说是充实的,毋宁说是痛苦的。克里特先被隔绝在痛苦里,继而没隔绝在麻木里,以至于“连死的勇气都没有了”;这样一来,较之麻木,痛苦仿佛并非那么不可取;终究她似乎回归常态却最终离去。被知道的每一个未来所隔绝的山本先生,他最终给出信号,帮很多人解脱了这种隔绝状态。肉桂是隔绝的,肉豆蔻是隔绝的,间宫中尉是隔绝的。所有的这些隔绝,被冈田依仗死去的本田而解除。
这一切却是依仗了冈田与久美子之间的爱
(省略。。。。)
若冈田对久美子的爱与信赖动摇了哪怕一点点,结局会怎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