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布拉斯加》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内布拉斯加》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30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布拉斯加》经典观后感10篇

  《内布拉斯加》是一部由亚历山大·佩恩执导,布鲁斯·邓恩 / 威尔·福特 / 鲍勃·奥登科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一):為什麼是黑白片?

為什麼是黑白片?
還沒看完《內布拉斯加》(Nebraska)全片前,我想到的理由,是為了媚俗,為了包裝。
因為《內布拉斯加》(Nebraska)這部片的劇本實在太過通俗了,俗到不得不用黑白片的方式去包裝它,讓它顯得更有後天加工的質感。作為一部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派頭的電影,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一種內涵是盡在無言中;相反的,它處處淺白易懂,對白多而不諱。
這部電影,就像歐文威爾森會演出的那一種美式喜劇,就是那種眾人皆在嘮叨中做出誇張的下流搞笑,搞笑完又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解,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情境劇。
我甚至看得到這部片在演甚麼:
片頭先出現歐文威爾森的臉,他會衝上馬路,他穿著一身音樂量販店店員的制服,然後制止一個醉倒在馬路上酒語連連的糟老頭,然後他喊了一聲爸。那個爸爸會是誰呢?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史提夫•布希米(Steve Buscemi)那賣萌有理的好老頭形象,但考慮到票房,或許會是勞勃狄尼洛飾演,會更有突兀的反差吧。
歐文威爾森跟勞勃狄尼洛會踏上公路之旅,開著一台貨車,拿著一張獎卷;但車子可能會壞,而獎卷可能造假。人老珠黃的勞勃失神撞傷腦門,只得在荒鄉休養個幾天。在這期間,歐文威爾森得迎接哥哥與老媽衝過來問罪的破口大罵──內向的哥哥很合史提夫馬汀的型,潑辣的老媽則非琥碧戈柏莫屬。
一家子在異地大吵大鬧,兄弟跑去偷空氣壓縮機卻沾得一身鳥屎,夫妻鑽進昔日酒吧卻跟老友大打出手,荒唐荒唐再荒唐。結局快到,直接收工,勞勃狄尼洛眼淚一汪的說我中獎都是為了你們兄弟,歐文威爾森衝上前抱緊老爸狂哭得沒完沒了,隔天到達內布拉斯加領獎,但有沒有錢已經不再重要……
像不像?我自認滿像的阿。
差別只在於:歐文式喜劇會讓獎卷中賞,《內布拉斯加》不會。歐文式喜劇會讓全片滿是旅遊風情,《內布拉斯加》卻全片皆是黑白電影。歐文式喜劇會讓親戚聞錢奔來的世態炎涼演得像小丑嘉年華,《內布拉斯加》則是內斂得就像現實該有的模樣。歐文式喜劇會讓老爸複雜而有滋有味的過去遺憾拍得無比深沉,《內布拉斯加》的老爸卻選擇了吞下所有過去靜靜地活在當下。
只有四點,就讓這部片從歐文威爾森,變成了奧森威爾斯的質感。
所以,到底《內布拉斯加》為什麼要拍成黑白?我在看完後,默默猜測的可能性,便是這一切皆是出於老人的眼界。
這部片不是青年兒子的公路冒險,而是老年父親的公路歸鄉;年輕人想沿途看風景增眼界(就像片中兒子去看總統山)的慾望,老爸不在乎,也不在行,整個美國只有黑與白的分野,開闊卻灰濛,甚麼都不再富有鮮豔,只有眼前無邊的地平線在顯示著自己的目標:到達雜誌社,領取一百萬。
但是,沒有了色彩的世界,真的只有不堪嗎?兒子替老爸買下一台二手貨車時,本來壓抑的影像反過來給了我們一個新解。
那台車齡五年的破車,在兒子口中應是有點難看的二手貨,在黑白無色的老爸眼睛裡,跟新車一樣閃亮又明媚。老爸開心了,他開著車衝入老家,向著每一個嘲笑他的人炫耀,開心得像孩子領了糖;車子的舊根本不是問題,也看不見問題。在這一刻,生活再度有滋有味了起來,即使這滋味是自得其樂,又何仿?
 這就是我的答案。
這答案說得我很心虛,因為僅是猜測。也許《內布拉斯加》的黑白真的僅是我最初猜想的媚俗,又或是技術上的考量(儘管在這數位時代幾乎不可能),但是看完這部片,我很難再想像,擁有顏色的內布拉斯加該長著甚麼模樣,才像是一個地方。
話說完,該是揭露答案的時刻了。
在我發完這一篇隨筆後,幾個小時內,我的朋友便附給我一份導演Alexander Payne的訪談,裡面談及了他為什麼選擇黑白片的形式。他這樣說:
“It just seemed like the right thing to do for this film,” he said. “It’s such a beautiful form, and it’s really left our cinema because of commercial, not artistic, reasons; it never left fine-art photography. This modest, austere story seemed to lend itself to being made in black and white, a visual style perhaps as austere as the lives of its people.”
這答案是如此意外的樸實,令我好生訝異。或許有時候,觀眾的思緒走得太快,反而走上了遠路,踏不回創作者自己預設的流奶與蜜之地,也是電影的家鄉內部拉斯加州。不過,就像本片的公路之旅一樣,或許我們觀眾這種注定失敗的誤會與誤信,反而能兌換到意料之外的驚喜,以及導演附贈的一頂帽子獎賞喔。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二):读懂父亲——《内布拉斯加》

最近,在院线连续看的都是些美美的、帅帅的、酷酷的一点儿都不接地气的大片,《灰姑娘》美到极致,《王牌特工》帅到爆棚,《速度与激情7》快到屏息,实实在在地让肾上腺素猛飙。但美国电影《内布拉斯加》以他独有的淡淡流淌着的亲情让我静静地享受了一个夜晚。
《内布拉斯加》是一部2013出品的黑白剧情片,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获得过一项获奖,N项提名的电影。
剧情从一个可怜而邋遢的老人在公路上漫无目的的寻走开始。老人一意孤行地认为自己的彩票中了百万美元,要去内布拉斯加兑奖,家人劝阻无效后,在影像店工作的小儿子决定陪伴父亲去拿奖,途中经过父亲以前生活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合伙人和邻居朋友,一路的陪伴下,儿子一点点回显了父辈以前的生活,人生的欲求。
影片的接地气仿佛让我们看见了自己,普通小镇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老人哥哥家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那两个肥胖的堂兄弟陷在沙发里木然地看着电视,和男主角交流的话题没有离开过车子,揭示着美国就是一个轮子上的国家。当这群以前的朋友和伙伴们得知老人中了大奖后,似乎看老人的眼光全变了,借钱的,要求还钱的,拉近乎的,人性都是一样的,哪一国的人民不是这样的呢?我国中彩票的不想张扬的只好隐姓埋名,想风光一现的就要处理好来自各方的要求,这真的是一个很好反映现实社会题材,可惜我们没有这种类型的电影。
有影评说老人才是男一号, 其实就看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看亲情的角度,老人的一生应该没怎么风光过,临近生命终点,他存在的价值感越趋渺小,老婆嫌弃,在媒体工作的大儿子也提议送老爸去养老院,旁人对他漠视,只有小儿子有耐心和孝心一次次地把父亲寻找回来,并决定陪同父亲走一趟内布拉斯加,圆他父亲一个梦,子女对父母的孝不就是顺嘛!一路的陪伴,儿子在慢慢地读懂父亲,也从父亲的人生中寻找自己,彩票没有悬念地是一场骗局,从兑奖处领回来一顶"Prize Winner"的帽子多少有点苦涩的反讽,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绝对是生活的升华了,儿子用自己的轿车换回了一辆父亲一直念叨想买的卡车,去超市买回来一个父亲一直想要的压缩机,回程路上临近父亲以前生活的地方,儿子鼓动父亲坐上了他一辈子念叨的驾驶座,父亲以parade的仪式感在老邻居老伙伴羡慕的眼神中傲娇地从小镇穿过,在这一刻,儿子让他实现了此生的梦想,儿子读懂了父亲。
孝,其实也可以这样来表达,读懂父亲。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三):小人物的命运抗争

看了Nebraska, 也看了一些影评。觉得片子表面上看是讲父子情,亲情,但实质上,父亲Woody是唯一的主角。
开场,父亲就在大马路上蹒跚寂寞地走着。后来,我们知道他是为了领取一张百万美元彩票。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很多人觉得他是老糊涂了,痴呆了,但我觉得,父亲平时如母亲所描述:I don't even know this son of bitches ever wanna be a millionaire, 但现在却如此执着,背后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后来儿子答应父亲,与他一起奔赴Nebraska, 主线故事,与父亲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才真正展开。
我们看见父亲酗酒积习难改。看到他看不惯墨西哥人经营洗车行生意,说他们didn't speak the right language. 我们听见父亲向儿子描述自己年轻时不过是奉子成婚,然后就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老两口天天吵,但是又害怕孤独不肯离弃。经典的美国小人物。
随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父亲更深层的内心戏。他在童年小镇巧遇“故知”,虽然儿子万分叮嘱别提领奖之事,但他还是忍不住说了。或许我们可以继续责怪父亲老糊涂,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父亲眼神里突然充满了生气,貌似变了一个人。他似乎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别人向他的生活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眼神中纯粹的喜悦,让我们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鼓气勇气,主动想要成为个人物, be somebody, 对平庸的人生说不。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古怪行为背后,藏着的是其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藏着的是一种不认命的执拗,虽然这种抗争与执拗来得太迟太晚。
我们看到他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天空。当回到自己童年时的老宅后,第一件事也是跑到破碎的窗前仰望天空。他貌似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在餐厅里,当食客们为他鼓掌时,我们觉得如此荒唐,但却能看到父亲是如此的感动,就像一个小学生第一次接受谢幕的掌声。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当父亲发现彩票被窃后,满脸绝望压抑。No body wants to die a loser. 这种苦衷在生命的终结处更显无奈。他只不过是想买辆新卡车,留点钱给子女(Heisenberg?), 做个称职的父亲。但为什么没人能够理解他?所以,他还是继续偏执的走在领大奖的路上。
彩票最终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只是一个scam. 父亲在车里低垂着脑袋,头上却带着一顶"Prize Winner"的帽子。在这个反讽镜头前,我的泪水终于止不住了。Alexander Payne, 你为什么要这么狠心?当年在《后裔》里,你让刚知道妻子外遇的George Clooney在夏威夷欢快的配乐下绝望的奔跑,现在又来这一出,这简直是比给父亲戴上一顶"loser"的帽子还要更深的羞辱!小角色的抗争终究以失败告终。
好在这这次公路旅行中,孩子们渐渐领悟到了父亲的意图,也愿意帮其圆梦。无论是帮父亲“报仇“,还是最后让父亲开着新卡车在童年小镇parade. 母亲也在不断恶语吐槽之余,亲吻了这个“老糊涂”。虽然父亲最后的抗争失败了,但却获得了家人的认可与尊重,也算是给这个黑色故事添上了几笔暖色。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四):致我们终将到来的晚年

Woody从影片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印象,他是一个典型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经常做一些让家人焦急担心的事。因为Woody相信了常人一眼就可以看穿的“100万美元大奖”,在得不到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居然要步行前往两天车程的地方领奖。
但是随着影片的进展,我渐渐发现Woody其实并不糊涂。Woody很善良,所以他相信一家他不知道的报社给他做出的100万元的承诺。Woody也很倔强,所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他人的嘲笑执意就算步行也要前往领奖。Woody只是希望自己在垂暮之际还能再做出一件可以令他骄傲并且惠及家人的事,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机会,他都不想错过
最后Woody的小儿子带着他来到了领奖处,实实在在得破灭了他的百万奖金梦后,我可以想象这对于Woody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这部片子就这么悲情得以一个可怜的老头失望而归告终了么?令人开心的是,Woody最后还是得到了他所想要的。
Woody想要的是什么,尊严和亲情。他被视为一个可以被扔到养老院的废人应该已经很久了,他想要获得大家的尊敬。最后他的小儿子帮他实现了,他开着新的皮卡从自己从小生活的小镇路过,并很孩子气得摇下车窗并让他小儿子蹲着别让人看到。一路上,他碰到了总是占他便宜并且取笑他百万美元梦的损友,他碰到了年轻时败给他老婆的恋人,他碰到了总爱坐在路边看车的兄弟。我相信在那些时刻,他肯定再次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在回家的路上,Woody转过头看了看他的小儿子,然后在小儿子回视的时候扭过了头。我相信,他一定在想,我这次百万奖金之旅真是值了。他知道了平时总埋怨他的老婆会在别人想要占他便宜的时候吼出Fuck yourself,他知道了平时觉得自己疯癫的两个儿子也疯狂得企图为他抢回他失去三四十年的空气压缩机。
有如此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婆,有如此理解自己的儿子,此生何憾!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五):如果爸爸老了,我会像他小时候那么疼我一样去爱他吗

我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有点受不了了的,心想这个老人家为什么会这么不讲道理啊,看上去也并不是个刁钻的人的样子的啊。
然后老人家还执意要去领奖的时候让我感觉这老头是不是明明清楚但就是要扭着玩的样子,我想我若是他儿子可能早就把他扔一边不管了。
后来看着二儿子慢慢慢慢陪着他一步步往林肯去的时候,想起了之前看的一个故事,
年老的爸爸问中年的儿子,树上的鸟是什么,然后儿子回答是麻雀,过一会爸爸再问,儿子再回答,如此有了4次,儿子相当不耐烦,抱怨了几句,爸爸拿出当年儿子问了他树上那只鸟是什么22次的日记,儿子一下子无言。
我和爸妈的感情不太好,我也习惯性地都不想同他们待一起。
可我在想,爸爸妈妈老了孤独的时候,谁来陪伴他们呢?
自己真是个坏孩子啊,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六):先给父亲的一份迟来的理解和关爱

      黑白影调叙事片,100多分钟的片长,没有激烈的音乐,没有视觉的震撼,影片的最高潮应该是老人的二儿子一拳砸在那个问老人要一万美金的老man脸上……整部影片没有爆点,仿佛一杯温开水,慢慢的喝进肚里沁人心脾,
     父亲在儿子八岁的时候就在其心中种下对他们漠不关心的印象,之后的几十年内他们一直这样看待他么你的父亲的,但是这个看是老弱不堪,没有什么本事的父亲,看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做了不可思议之举竟然是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卖一辆卡车,给哥俩留点东西……看到这我相信没有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子女是漠不关心的,只是有时候藏的太深而已。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空军的机械师参加过战争,军人在美国是非常受尊敬的,他们往往被当成国家的英雄,而通过母亲的话语可以知道父亲年轻时候非常善良,以至于太容易被利用,一个年轻一身英气而又略带腼腆的空军士兵的形象诞生了,父亲年轻时原来是这个样子,也正是这点吸引了那个爱唠叨的母亲。认识到这点儿子对父亲的抱怨基本都已打消,接下来他就是要不顾一切的实现下父亲的愿望——一部卡车,去林肯领奖,帮父亲头压缩机(年轻时被人偷出不敢吭声)并且怂恿了父亲开车……
       影片中父亲说小时候犯了错会挨鞭子,这点可能在父亲的心里留下阴影,父亲的善良的近乎懦弱的性格可能也是由此而来,父亲在内心的深处其实也是个孩子,也需要被关爱…在抱怨父亲没有给自己带来优越的生活的同时,请想想那个一生时间没走出一座小镇,靠一个单调的工作挣到的所有的钱都贴补给那个让你健康成长的家庭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奢求他的呢?
       父亲也有童年,童年的不幸一样会再他心里留下创伤,父亲一样是生活在这个人情淡漠的社会,人情冷暖也会击穿他那颗孤独的心使他麻木……父亲做的已够多,不要没有一点人性的对他奢求无止而没有一点关怀和理解……
       纵观影片是一部先给父亲的迟来的理解和关爱……
       父亲不伟大,但值得我们爱和尊敬.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七):FAMILY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老父亲的执着来源于两方面:1. He wants to be somebody. He doesn't want to die as a silent loser. 2. He just wants to leave something to his boys.母亲嘴硬心软,最后的一吻和那句充满心疼的You big idiot最能看出。兄弟俩尽管个性不同,但都深爱着他们执着得甚至有些偏执的老父。很温馨的一家人!结尾虽然不出意料地没有拿到任何奖金,百万富翁梦也果然泡汤,但这趟旅行并没有白跑,看到了更多人的真实样貌,家人间的了解也更深刻,内心的联系也更紧密了。So after all, they are all winners who have won the most invaluable thing in the world: FAMILY.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八):内布拉斯加城

三秋过后 草木枯黄
垂暮之年 黑白定格
内布拉斯加飘起了白雪
老人安坐在椅子上
看行人寥寥 日暮黄昏
邮差把信笺送到门口
一个未完成的梦
百万彩票
逐梦内布拉斯加
老人焕发了神采
儿子锁上了眉头
旅途开始了
田野无垠 道路无边
尽头似乎那么遥远
某一瞬间
吉普不再工作
停在了老人的出生地
姨妈年纪大了
叔叔的脾气不是很好
堂兄弟体格如牛
面无表情 呆滞的望着电视
老人说出了他的百万梦
大家开始对他亲热
儿子摇摇头
假作真时 独自叹息
那个灰蒙色的小镇
初恋出现在小镇街头
诉说前尘 云烟和往事
旧情褪却了半个世纪
老人已记不得再多
这个灰蒙色的小镇
老人走下吉普
却忘记了为何会重回故地
时日无多 时日无多
昔我往矣 昔我往矣
暮色重新定格
太阳照常升起
抵达百万梦想的肇事地
青春仅仅过了半个世纪
掀开后车厢
那天的黄昏映射刚好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九):那些善良的loser

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是
儿子从酒吧里打了伍迪老友后站在门口生气无奈的问伍迪:你的头摔破了,你都无法站起来了,你没中奖,你就不能把这事忘了么,你有足够的钱,你又不能开车,这有什么意义?伍迪低着头说:我想要辆新的货车,我一直想要辆全新的货车,就是想要,剩下的钱是给你哥俩的,我想给你们留下点什么,我就是想给你们留下点什么。
儿子是激动的,面对无理取闹的老人表现出来的无奈加上面对在金钱考验后看到众人取笑的态度的气愤。
但是伍迪是平静的,从第一开始接到这封中奖信一直到最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号码没有中奖后都是平静的,那种平静好像第一开始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连失望也是平静的失望。
第二个镜头是
伍迪开着新货车路过镇上和镇上的村民们打招呼脸上的笑容
镜头停在小镇的便利店上很多次,停在伍迪总是低着头的背影上很多次,停在儿子开车时伍迪能看到的他的侧脸很多次,还有镜头跟着阳光很多次,不论是开始小汽车迎着阳光行驶在去往林肯的公路上,还是最后阳光追着伍迪的新货车行驶在小镇里,每一幅画面定格下来,都是一幅很美的黑白照片。
那个一直不停在唠叨的重口味老女人在丈夫家的墓地里骂了个遍,但在伍迪住院的时候,整理了伍迪的头发,亲吻了他,温柔地对着还没有醒的伍迪说了一句:you big idiot 她是我们身边最具体那种女人,在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在家里和丈夫唠叨生活里琐碎的得失,把关于别人的每一笔好每一笔坏每一笔钱都计算的清楚,但却从来没向任何一个去讨债。那样不讨好的善良才是特别真实的善良,那样不计较的陪伴才是最真实的感情。不太被歌颂和称赞,却真实地生长在每一个家庭里面。
总有人相信,相信别人说的,相信别人的难处别人的痛苦相信别人的绝望,相信很多别人倾诉给自己的可以帮助到他的地方,善良也许没有被珍惜被滥用了。
在成功论已经充斥这个社会的时候,站在大众的角度,这个醉酒的老头儿是个非常标准的loser,他是个喜欢相信别人并且不懂拒绝的笨蛋,被人骗过车,“中奖”之后还遭人敲诈勒索(这其中都是亲朋好友)。看着处境凄凉。人在金钱面前表现出来的面目其实真的不需要试探,因为结果多半都是令人失望的。

  《内布拉斯加》观后感(十):父亲的单纯愿望

    记的是在2004年的农历1月1日(阳历2004.1.22)春节期间我父亲生病了,脑溢血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命是保住了,但从此偏瘫并不能说话,半边身子不灵活主拐杖勉强能走(本人没写过影评,文采也不好,还比较有感触所以比较啰嗦)。我爸生病前就是好喝酒,90年代末开始开了个小厂基本上天天三五好友一起喝酒,没人的情况下中午自己也会喝点酒,他日子过得还是很惬意的。
    在我爸生病的那2004-2009那几年间,是我最后悔感触最多的几年,当时我在上大学,每次回家刚开始还有耐心照顾他可是天多起来就有点厌烦了~ 我爸其实挺喜欢出去逛的,可是由于生病,行动严重不方便基本上只能在家附近500米内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是每2个月左右给爸的一次理发,需要慢慢的把他抬到脚蹬三轮上,从我村庄把他带到集镇上理发,约2-3公里的路程。这段路程是他最高兴的会在路上啊~啊~啊~啊~啊~啊~的一直唱着,见到曾经的好友也会啊~啊~的打声招呼,虽然不很互动别人也会和他吆喝两句。父亲存在感很强,这样一路过去一路回来。最遗憾的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走的有点快和为什么不多带着父亲去转转呢??骑着我家的破三路车,在附近庄转转更或者骑上几十里路带着他去市城转转,他一定会更高兴。记得最后一次见应该是09年7月份左右当时庄上有唱戏的他要去听戏我还不是特满意,不想让他去,因他行动不便也会打扰别人。但后来还是去了的。后来我就来深圳了,直到听到去世消息快速送从深圳赶回山东也晚了。09年我也刚毕业,刚开始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可 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骑着脚踏三轮给他去集市理发的来回路上,对他来说买点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透透气见见人释放下心灵,给自己的生命多谢乐趣。可惜已经没有机会。
    电影主人公也是随着父亲偏执的中奖梦,带着附近一路行驶,逐渐的了解了父亲,照顾这个老小孩,满足他单纯的压缩机等愿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