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锁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锁记读后感10篇

2017-12-02 22:10: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锁记读后感10篇

  《金锁记》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5元,页数:1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锁记》读后感(一):一直延续的故事

环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民国时期,许多大户人家渐渐没落,而过去的旧思想旧封建却仍然顽强生长着。七巧嫁给了一户大户人家的患有软骨病的少爷,因为出身卑微,而且身上有股子抹不掉的农村妇女的味道,七巧遭到了一家人的排斥与厌恶,性格渐渐发生了扭曲。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下,她变得日益敏感,处处为了钱财与利益着想。
七巧的丈夫与婆婆相继去世,分家后,七巧带着一儿一女独自生活,很少与本家的人来往。日益敏感变得极端的她企图控制她的儿子和女儿婚姻与生活。儿子很早就娶了媳妇,但结婚后,七巧处处与儿媳作对,当着外人的面说儿媳的坏话,破坏儿子儿媳的闺中生活,导致最终的婚姻破裂。她又在女儿年轻的时候拒绝给女儿提亲,逼迫女儿吸食鸦片,阻止女儿与男人来往,导致女儿三十好几了还嫁不出去。
因为环境的苛刻导致七巧性格的扭曲,也导致了其儿子与女儿不幸的婚姻与生活,她自己没有的,也不想让儿子和女儿拥有。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者,遭到不公平的环境的毒害。恋爱婚姻的不自由,包办婚姻等现象的持续存在,表示一出出悲剧产生的由头。

  《金锁记》读后感(二):浅析《金锁记》中意象的描写

       张爱玲是苍凉的,苍凉是她的底色,正如画油画,无论表面是多么的桃红柳绿,那一层苍凉依旧弥漫在里面,若隐若现。它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苍凉感,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源于她对于意象的描绘与刻画。《金锁记》中以月亮为主线,以描写月亮来设置悬念,烘托气氛以及用以反衬。
关键词:月亮 设置悬念 烘托气氛 反衬
   《金锁记》是一个关于报复、禁锢、宿命与人性欲望的故事,主人公曹七巧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善于写月亮,但是她不写团圆,反而用月亮的圆满描绘了一个冰凉的世界。在《金锁记》里,月亮这一意象贯穿于全文,对于它的描写,或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是浓墨重彩般金雕细琢,用月亮作为全文的线索,一下简要分析月亮在文中的作用。
    一、设置悬念。
张爱玲的苍凉从文章一开始就透露出来。“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元钱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作者对于月亮进行了隆重的刻画,用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的月亮相互对比,把月亮比作一滴掉落在信笺纸上的泪珠,这是《金锁记》的开头,也是月亮的第一次出场,作者在此处边奠定了悲伤苍凉的颜色,并把读者从现实的时空带入故事的时空,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与戛然而止感觉引人入胜设置悬念。
    二、烘托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借景抒情,并利用景物描写烘托出以苍凉为主线的或是没落,或是悲凉或是变态的气氛。
    文中共有三处运用了这一手法。第一处,“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在此处对月亮的描写带有叙事性,“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也象征着贵族的没落,整句话烘托出没落的悲凉气氛。第二处,“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这是曹七巧的女儿长安在退学以后的一段描写,表现出长安被母亲管制下的不安与对于生活的失望,使她的牺牲成为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渲染出悲哀的氛围。第三处,“起坐间的帘子撤下送去洗涤了。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地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此处对于月亮的描写是伴随着曹七巧出现的,七巧与儿子长白在一起抽鸦片烟,在后文中泽描写了七巧添油加醋的在亲家母面前宣布儿子亲口招供的他媳妇儿的秘密,由此可以看出七巧人性的变态,她自己在姜家受到了折磨,于是她要把这些折磨变相的报复到其他人身上,而对月亮的描写“狰狞的脸谱”则可以看出曹七巧人性的变化,她具有变态的喜好,变态的心理,营造出阴暗的变态氛围。
    三、反衬。
    作者对于反衬的运用体现出了一个被婆婆压制的媳妇的悲哀,也体现了人物神态的美丽与荒凉。
    文中共有三处用了反衬这一手法。第一处,“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的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这是在长白与寿芝结婚以后的一段描写,寿芝独自在房里,看到窗外的月亮,想到自己的丈夫不像一个丈夫,婆婆不像一个婆婆,让她悲伤与发疯,“高高的一轮满月”的美好反衬出了人物的悲哀。第二处,“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此处对于月亮的描绘,同样是用月亮的圆满反衬出寿芝的悲哀,被婆婆的压榨,让她生死不得。第三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结尾处的月亮,有再一次把读者待会现实的世界,曹七巧的世界里,那些被金钱与欲望埋葬的生命已经结束,然而现实生活仍然在继续,月亮照样升起,照耀着死亡再也无法感知的一切,以及人们在金钱与欲望中的堕落与毁灭。用月亮的升起反衬出了人们生活的堕落。
   《金锁记》以月亮开始又以月亮结束,文中遍布苍凉之感。月亮这一意象,一方面奠定了苍凉的基调,令一方面成为了悲剧的代表,加深了文章的艺术性与悲剧性。在张爱玲的笔下,着不仅仅是月亮渲染出来的悲剧,也是女性的悲剧,是在金钱与欲望中堕落的悲剧。尽管几十年前的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张爱玲的月亮在我们心中永远升起,代表着她的永恒

  《金锁记》读后感(三):人生错位 人性沉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人生坐标,一旦错位,便生出许多事来。麻油店的女儿曹七巧年轻泼辣,本来无论是嫁给卖肉的屠夫还是哥哥的好友,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偏她被爱财心切的父亲嫁入望族姜府,给患有“骨痨”的姜二少爷作妾,受尽叔伯妯娌、甚至女佣的鄙夷和轻蔑。生了一对儿女后,夫妻生活名存实亡,她对风流倜傥的三少爷姜季泽打情骂俏,但是这位寻花问柳的纨绔子弟,荒唐虽然荒唐,但是却对这位嫂子严守礼数。曹七巧以十年的青春,熬死了丈夫、熬死了婆婆,终于在分家大典后换来了大量的财富。这些金钱也从此成为她人生的枷锁,把她变成一个扑灭人间幸福和谐的虐待狂。当把自己的那份遗产挥霍净尽的姜季泽登门要求重叙旧情时,起初她还纠结于对他的爱与憎,但当她意识到季泽有可能在觊觎她的财产后,立刻怒不可遏。她教儿子长白吸鸦片,整夜逼迫他供出夫妻间的秘闻,向亲友传播,使媳妇一病不起;被耽误到30岁的女儿长安和留德归国的童世舫谈起恋爱后,被她辱骂诬蔑,直至放弃仅有的结婚良机。最终曹七巧把女儿和生命里唯一的男人,自己的儿子,永久地留在了自己的视线之内,完全丧失了母性和人性。曹七巧对于金钱的欲望使她身不由己地由被虐待、到自虐、最终发展到虐待自己的亲生儿女。
小说中有大量生动的比喻,同时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摘录部分如下:
1. 七巧直挺挺的站了起来,两手扶着桌子,垂着眼皮,脸庞的下半部抖得像嘴里含着滚烫的蜡烛油似的
2. 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3. 这些年了,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
4. 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没有表情。
5. 见了你,说不了两句话我就要发脾气──你哪儿知道我心里的苦楚?你对我好,我心里更难受──我得管着我自己──我不能平白的坑坏了你
6. 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是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7. 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8. 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扁扁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
9. 这是她的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10. 男子对于女子最隆重的赞美是求婚。他割舍了他的自由,送了她这一份厚礼,虽然她是"心领璧还"了,他可是尽了他的心。这是惠而不费的事。
11. 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磁上的冰纹。

  《金锁记》读后感(四):可怜可悲可恨之人

相比倾城之恋,金锁记有着令人无法接受、悲剧性的结局。曹七巧与白流苏其实都经历了社会对他们的迫害,尤其以所谓的亲人带头对他们的迫害。幸运的是白流苏,她用自己的果敢和机智,最重要的是她有上天给的机遇,于是,她挣脱了悲剧的命运;不幸的是曹七巧,她用自己病态的心理,报复了社会,甚至报复了自己的孩子,她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幸福,于是,她背负着所有人对她的恨死了。她是一个疯子,是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丑陋逼她走上这条不归路,她是个可恨的可怜人。如果当初她没有嫁给姜二少,而是嫁给了喜欢她的男人,朝禄、裁缝的儿子都好,她的人生一定不会如此扭曲。如果她没有金钱的桎梏,与姜季泽在一起,勇敢一点,即使是姜变心或是如何,她像安娜卡列尼娜一般自我了结也要比她如此不堪悲剧的人生好很多,更不至于劈杀周围的人。她是可怜人,她也曾有血有肉,但是她自己没能挣脱命运与社会的枷锁,才造就了更可悲的一生。

  《金锁记》读后感(五):金锁记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伽。她用那沉重的伽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刚开始看,很是同情七巧,最美好的年华嫁给了一个不能下床的丈夫,再多的财富也满足不了内心的丰腴啊!她怨天怨地,怨自己的娘家,怨自己的婆家。她认为身边的一切人都不愿让她好过。她的内心在这深宅大院心扭曲变形。她认为三爷说那些感人肺腑的情话只是为了骗走她的钱,她强迫女儿裹小脚,煽动她抽烟,拆散她与心上人,更令我气氛的是她故意对童世舫说“她吸完两筒烟就下来了”这样的场景不是宫斗剧里面的,怎么会是一个母亲的所做所为啊!她逼死自己的的两个儿媳,吓得自己的儿子都不敢再娶。她内心所受的苦,她要一一报复回来。她出身于麻油铺,而姜家确是大家之户,本来就门不当户不对,时间久了,精神压迫着,身边又没有可以说话的人。连自己的枕边之人都像一坨没有生机的肉,那还会有生活的希望啊!这个枷锁太沉太沉。如果当初她嫁给的是一个普通男子,那也不会变成这幅模样吧。

  《金锁记》读后感(六):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的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从头至尾,最毒七巧,最悲七巧。最不堪言,也是七巧。

不知不觉中,七巧却已走到人生尽头。

你怎么活成了这样啊,七巧!

哦,你问我么?看这曹家,看那姜家,哪儿有一丝暖,哪儿有一点情!

你还问我么!

当七巧还是七巧的时候,本也是一位开麻油店的小家碧玉健康美丽,泼辣青春。那年的七巧,只要有点恩赐的真心,来自家中哥嫂的,来自街坊男子的,你情我愿,生儿育女,房前屋后,柴米油盐,怕也能成就一桩最庸俗的幸福。

后来,七巧变成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那名门望族的二少爷身患软骨病,无法娶到有钱人家的小姐。哥嫂喜不自禁钻了这高攀的空子。七巧,带着她黄金的枷锁,在冷眼热讽中走入姜家。那还是青春的、雪白的、丰腴的躯体。身后,牢狱之门缓缓合上。

一声吱呀,苍凉可怖。

再然后哇,二少奶奶熬死了夫,熬出了头。分了家,得了产,搬进了新租公寓。有儿、有女、有房,有钱,唯独,终究无情。

曾暗藏情愫的三少爷姜季泽,败光产业,来向七巧叙旧。一刹那间,七巧几乎步入了圆满。可是,姜季泽竟在盘算她的钱!暴怒中的七巧赶跑了姜季泽,也永远绝别了一生的情。

终于,七巧疯了,癫了,烂了,臭了。一生无爱,一生无情,本来的受害者,扭曲成嗜血成瘾的刽子手。在她手下,有儿子长白妻妾二人的亡魂,有女儿长安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青春的恋爱。

小说尾声将近了。长安的男友前来拜访,七巧以“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平静地断送了长安的一生:

“她再抽两筒(鸦片)就下来了。”

最后啊,七巧平静地带着她的黄金枷锁,去了。

可那年七月的月亮,还明明白白地挂在天上呢……

  《金锁记》读后感(七):除了禁锢,「锁」在小说之内或故事之外的涵义

《金锁记》
“金锁”的“金”是明亮的金光灿灿的、“锁”则是阴暗的内心的象征;“金锁”的意象为“黄金的枷锁”。
曹七巧出身低微不受人待见,但她不肯吃亏,以言语、行动挑战保守的上层阶级——大家族中的其他比她出身好的大奶奶和三奶奶,也是对自己嫁于近乎残废的丈夫的抱怨;这一切都是为了金钱,虽然她被禁锢在封建、没有生气的遗老遗少家中,但等丈夫和婆婆死后能分得家产,这时会想到金色的锁,但是金锁的负面效应则是七巧没有美满的感情生活;七巧戴着黄金的枷锁,看得到却啃不到,等到她分到家产时,她的金锁仍然在她的脖子上、紧紧地卡住她,七巧的金锁并不会因为可以触摸、可以得到金锁,而她自己把它解开,反而被金锁卡得更紧,使她的灵魂、心灵完全地扭曲,甚至连最基础的亲子之情也完全地被牺牲。
三十年来七巧戴着黄金的枷锁,不仅锁住了她的身体,使她的心灵也变成了一个疯子,同时又祸延至下一代,使他们变成心灵的残废;“锁”,不仅仅是黄金的锁,而且是会锁住他们心灵的锁。

  《金锁记》读后感(八):金锁牢笼,不见情浓

“童先生。”

-她站在耀眼的阳光下,枯哑的喉咙发出这样的声音,不再有亲昵的称谓,只有刻意的冷漠的距离感。惶惶不可终日。

“姜小姐。”

-她的藏青旗袍上开着浅黄的雏菊,姗姗地迈下楼梯来。脸面上的柔和也最终凝滞。他的声音是平静的,他的心情是奄奄的,他转身前鞠的那一躬也是毕恭毕敬的。温文尔雅到极致,戳了脊梁骨。

姜小姐放弃了童先生,并不全然因为母亲的阻挠。母亲自己的婚姻失败,自己身处深闺梦里尝尽冷嘲热讽,于是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得到幸福,甚至认为她永远不会幸福。母亲那一通又一通声泪俱下的谩骂,骂得在理,骂到了她的心坎里,卑微到尘土里的沙子,把自己包裹得再华丽,也会有原形毕露的那一天。没有人能精确地揣度出对方爱自己的程度,童小姐没有气力去试探这个限度,她与日俱增的恐惧迫使她放弃所爱。她爱不起。

姜小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断得干干脆脆、断得肝肠寸断,那是她的生命里最完美的一段过程,与其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从此以后,抱着对过去的怀想终此一生,不枉此行。

童先生放弃了姜小姐,更不是因为她母亲的阻挠了。他恰恰知道了姜小姐抽鸦片而已。

“这就是他所怀念着的古中国……他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是抽鸦片的!他坐了起来,双手托着头,感到了难堪的落寞。 ”

有些美好的幻想破灭了,这个人就不复存在了,有些温存的时刻就变成了泡沫,阳光射进牢笼般的天井,晒一下,就破了。

童先生爱的姜小姐,不过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女子罢了。

我希望历史不要总是重演,结局不是总是相似,可是在一座用一把金锁锁住的牢笼,人来人往,人生人死,从无意外。

童先生与姜小姐的那远远相望情肠望断的一幕,与她母亲年轻时那一幕惊人相似。

-“我就不懂,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

-“好嫂子,你有什么不好?”

好,一切都好。只可惜,金锁牢笼,没有爱啊没有情,罢了。

读张爱玲《金锁记》

2017.03.17

  《金锁记》读后感(九):黄金锁

自己读书总是有一个习惯,读完一本书会把它放一段时间,而不是借由着情绪立刻做出评论。在被放下的这个时间段里,有些书所激发的情绪有可能就随时间消散的无影无踪。但另外有些书带来的情绪激荡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由于时间的沉淀而越发的浓厚,以至于到了最后不得不写些东西来表达出来。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这样一本书。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大多会对书中主角曹七巧产生本能的厌恶。在小说中的她,说话刻薄,“天生着一幅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便变得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寡恩无义,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掉了半条命.”按道理,自己也应该和大家一样,产生厌恶,并说几句可怕、疯子之类的话。可是,有另外一种情绪,在我心里一直酝酿,以至于让我不禁产生了深深的悲哀。这种悲哀,不禁是为了七巧,也是为了自己,为了所有带着形形色色枷锁的人。
我们都知道七巧不是一个天生的恶人,在迈进姜家之前,她和很多少女一样,会对爱情会充满期待,对生活充满热情。然而转折发生在她的婚姻上,这个不幸的婚姻彻底埋葬了七巧对爱情的幻想,也让她失去对亲情原本温暖的感受。面对这样的婚姻,七巧有选择吗?如果没有,这一层枷锁又谁带给她的呢?这不难回答,我们都知道这一层枷锁是整个时代和社会带给她的,这也是每一个时代人的悲哀。倘若时代真的在不断进步,那么当下的人就难免会被所处的时代所禁锢着。在那个时代,女性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社会也没有女性可以独立谋生的经济基础。女性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只是因为她可以生殖这样一个工具性地位。这样的社会存在,也使得社会意识层面把女性工具化,而没有给予女性任何选择的权利。时代的局限,也没有任何的思想资源可以让女性意识到这一点。七巧的不幸和那时大多数女性不幸的源头早已经埋下。
丈夫全身瘫痪,使得七巧婚姻没有任何幸福可言,充满怨气。那么她周围的人,对于她这样一个遭遇又是如何看的呢?在书中的开头,丫鬟凤箫这样说道:“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七巧卑微的出身,使她在丫鬟面前也得不到任何尊重,更得不到什么同情。卑微的出身,而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构成了七巧的第二层枷锁。内心自卑使她强烈想要维护其自尊,可惜她选择了用刻薄的语言打击他人的办法。这种打击不仅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反而使得所有人开始疏远甚至厌恶她。他人的厌恶又激发了她的报复的心态,由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心态。
明明极度缺爱又渴望爱的七巧又错误把金钱看做是唯一依靠,像葛朗台一样牢牢握住这份分家得来的财富。这个黄金枷锁,使得她无视再次萌生出的爱情,牺牲了对儿子女儿的亲情,成为了无情无爱一个孤家寡人。这样把金钱当做人生的全部,也就构成了她的第三层枷锁。
对于七巧,其不幸里既有时代对于女性权利漠视所带来的,也有周围人的偏见所引发的。但更让我悲哀的是,面对外界的压迫,她在主观上给自己带上的那一层层枷锁。这一层层枷锁,使得原本一个青春的少女,变得刻薄寡恩,满腔怨气,成了人人生厌的人。
写到这里,有点理解了自己内心那种悲哀的情绪。我们从别人的不幸中,可以很轻易的发现他们内心所背负的枷锁。可是面对自己当下的苦恼,却不容易看得清自己内心里是否也存在枷锁。正如很多人给小孩子带黄金锁一样,有些枷锁虽然沉重,却闪着金光。

  《金锁记》读后感(十):戴着黄金枷锁的女人

金锁记这题目倒是生动形象,讲了黄金枷锁囚了一个女人一辈子的故事。
曹七巧便是典型旧社会下身心被家族礼法残酷虐待的传统女人。先是被兄弟卖到了姜家,做了一个残疾人的老婆,耗费了一个女子最宝贵的青春。
由于她低微的出身和泼辣的言语,她受到了来自了姜家的种种歧视,就连丫鬟也在背地里对她说三道四。
可是她的出身,夫家和命运,都是无法改变的。她为何偏生要受这罪,于是她责怪兄弟,责怪姜家,愈发癫狂,愈发刻毒辛辣,倒是一副我偏偏要这样,谁又能懂我的样子。读到这,我好像有了些共鸣,人就是爱这样,以疯癫为名来逃避现实。就如饮酒后,五分醉,五分故意放肆。只为在放纵下逃避可恶的现实。
当然这也只是我妄自的揣摩,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女子,穷其一身落得只想篡紧她那一点点钱财,看了谁都像是贪她的财,至于她生命里那点真情,早在深似海的大家门中沉入海底,最后一点点萌动的爱情,也似花蝴蝶,飞扬,坠下,如一道美丽彩虹,鲜艳凄怆。
可是愈是这般畸形的人,愈是这般百受生活折磨的人,愈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尤其是同她一般出身阶层的人。于是便是她的孩儿们,她也要百般阻挠他们的幸福,这种恶毒的报复就如种子一般随长白长安降生开花结果,无力改变的现实,辣手摧花的快感,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她那双儿女的命运,让他们沿着她那样的轨迹走下去,似乎是重现了她求而不得的青春,求而不得的爱情
。多么畅快淋漓的报复,她不是一个人这么活着呢。这种暴虐生命情爱,了断对生活希望的颓废,着实是令人胆颤。
看到这我也讶异于传统社会下的封建文化竟能让人病态至此,如一把薄似蝉翼的刃,深入晰白似雪的皮肤,只觉着切肤之痛,又见不到一点猩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金锁记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