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罪恶生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罪恶生涯》读后感10篇

2017-12-05 22:02: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罪恶生涯》读后感10篇

  《罪恶生涯》是一本由[英] 罗伯特·加尔布雷思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4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恶生涯》读后感(一):这个结尾真是让我抓狂啊!到底好没有好啊!

  算是最近看的比较吸引人的小说了,基本上是连续看完的。没有看过前两本,直接看这本也没问题。(但是看了这本就不太想退回去看第一二本了。单腿的斯特莱克和可爱的罗宾都还算塑造得成功,看见过最好笑的评论是说他们是杨过和小龙女哈哈哈。罗宾中间段蛮讨厌的,但是最后就还好。

  罗琳阿姨这次的感情戏写得有点别扭啊,一开始我以为是《基本演绎法》里福尔摩斯和华生那种,我是非常喜欢美剧里那种感情的,非恋情,但是比恋情更为深入的牵绊,一种人与人之间伟大友谊。本来以为斯特莱克和罗宾也是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看有些伏笔,中间各种烘托两个人有男女之情。就还是说两个人明明相爱又不要在一起,有点别扭啊。尤其是中间出现了斯特莱克的心里话:“我就是出路!”这应该还算是挑明了吧。(中间有一整章都是斯特莱克承认在心中对罗宾有情),而且罗宾也明显不爱马修啊,结婚很勉强。

  但是结尾那里又很讨厌,出发前他说”忘了和女友分手“,但又向尚克儿表明自己不是去婚礼砸场子。最后,他终于出现在了婚礼现场,撞到了花瓶。牧师问罗宾愿意嫁给马修吗,看到了斯特莱克的罗宾——从婚礼开始就没笑过的漂亮新娘突然笑逐颜开。”我愿意。“罗宾嗓音清脆地说,没看脸色铁青的丈夫,而是凝望着门口那个衣冠不整鼻青脸肿,刚刚撞倒她摆花的男人

  然后就结束了!!!!!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不过我还是理解的就是两个人好上了!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本?

  抛开阿姨写的矛盾重重玩弄读者的感情戏。主线剧情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本身就比较喜欢氛围性的侦探小说,不是以推理为主,而是以社会小说为主,或者准确地说是犯罪小说。这个故事里有好多个嫌疑犯,每个人都犯下了重重的罪恶,非常黑暗和残忍。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些和欧洲社会真实案件对应的,主角也一度让我想起“白银案”。但是因为书太厚了,看到后面我也有点忘记前面的人干了什么,还是会出现往前翻的情况。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猜了一下,结果最后猜错了……不过案件结局不能算写得很精致。故事里有一段是关于慕残的。里面有个假装残疾人的“暴风雨”。我一向觉得阿姨写这些人物是写的最好的,那些冠冕堂皇、假模假式的普通人,最令人恶心的人,像是波特系列里的乌姆里奇。这样的恶有时候比纯粹的恶更难写,他们让我更感到生活的无力。

  《罪恶生涯》读后感(二):罪恶生涯终将被正义终结

  平凡幸福的人们很难想象那些充满罪恶的人的生活和心理,那些生活在阴暗里的人们充满怨愤和不满,却逃不出自己制造的牢笼,困在地狱里看不到希望,也许只有报复的快感能够暂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却终将无法长久。《罪恶生涯》从小说的题目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恶的故事,虽然有着推理的外衣,但对人性之恶的描写却让人印象深刻。

  《罪恶生涯》是罗伯特•加尔布雷思写的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的第三个故事,提起加尔布雷思也许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提起她的另一个名字J.K.罗琳却很少有人不知道了。J.K.罗琳创造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加尔布雷思却另辟蹊径开始创造科莫兰的推理故事。从哈利波特不难看出J.K.罗琳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在推理之路上她对人物的刻画和伏笔的设计也都十分出色,虽然书很厚但看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罪恶生涯》由跛脚侦探斯特莱克的助理罗宾收到一个包裹,继而惊恐地发现,包裹里是一条女人的断腿开始,在警方的追查之外,斯特莱克也开启了对自己生命中曾经出现三个的恶徒的追查。斯特莱克通过对自己怀疑的三人的调查向读者展示了三个恶贯满盈的人,也呼应了罪恶生涯的题目,这三个嫌疑人每个人都有着扭曲、暴力或是邪恶的过去,也都因为斯特莱克入狱或是受到了惩罚,所以他们三个人都有报复斯特莱克的可能。斯特莱克不停的追查三个人的行踪,也让他陷入了充满阴霾的过去。第一个嫌疑人杀了他母亲的继父,是一个很典型的恶人,他追逐金钱,脾气暴躁,却擅长欺骗女人,他带给斯特莱克的全部是痛苦回忆,也可以说是由于他的存在,才让斯特莱克选择现在这种人生。另外两个嫌疑人都来自军队,斯特莱克让他们两个人的军旅生涯以监狱告终,也将他们反社会、暴力、残忍的一面揭露了出来。这三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罪恶,每个人都有一部分与罪犯相同,在抽丝剥茧的描述里,错过一个细节就将导致无法看破真相,作者巧妙的安排着斯特莱克的调查方向和推理过程,像大多数推理小说一样一个小细节决定了罪犯的身份,很多人如果不仔细也会错过。总体来说这个推理小说框架严谨,逻辑清晰,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生动,但因为涉及的人物众多让故事读起来感觉有点松散。

  这本书可读的地方除了推理故事本身外,作者巧妙的利用三个人的过去讲述了斯特莱克童年和青年时期,让他的过去变得渐渐丰满,也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即使没有看过斯特莱克系列以往的作品,也很快能够了解这个跛脚侦探。同时虽然斯特莱克经历许多罪恶,但他仍然保持一颗正义的心,坚定的消除一切罪恶的决心,这是他的过去让他做出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另一个可读的地方就是作者对感情的处理和对女助手罗宾的刻画。书中的斯特莱克与罗宾都有各自的感情线,但由于两个人都有着令人叹息的过往,和对罪恶相同的态度,让他们在这个案子里变得越来越能够理解对方,这让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也开始变得暧昧,甚至连最后的结局安全都没有逃脱感情。

  这个故事里充满了人性的罪恶,人们可以保证自己不作恶,难得的是与罪恶作斗争的勇气,斯特莱克和助手罗宾,虽然都有着悲惨的往事,但他们都坚定的站在了正义的一面,与邪恶战斗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就是希望。

  《罪恶生涯》读后感(三):罗宾,你是前行方向的一道光

  文/ 海蓝蒲雨

  在侦探界,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搭档CP,比如咱大中国的狄仁杰和元芳、包拯和公孙策、英国的福尔摩斯和华生等。而斯特莱克和罗宾这对男女搭档相比之下一点儿都不逊色,在调查和互助方面甚至更胜一筹,这样男女搭档让我想起尤·奈斯博《猎豹》中的哈利和卡翠娜,同样是男女搭档,同样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路子,但显然J.K.罗琳用更多的故事丰富了罗宾这个人物,让她在磨炼和成长中丰富立体起来。

  故事在主线和副线中交织展开。主线从罗宾收到一根白花花的大腿开始,斯特莱克和罗宾开始了漫长而焦灼的查案过程,甚至还遭受到了恐吓、伤害生命威胁,越是艰难险阻越是直立深入,他俩的倔强劲儿似乎同出一门。

  副线是作案凶手在喋喋不休的讲诉他跟踪和杀戮过程,每一次的杀戮都让他暗爽,他离得斯特莱克和罗宾很近,似乎近在咫尺,伴随着松弛有度紧张刺激的节奏。从另一个侧面看过去,仿佛透过望远镜一样又亲近又清晰又让人心惊胆战不忍放弃。这种直面刺激的感官犹如大电影一样调动着读者的胃口。

  经历过两次大案件后的斯特莱克名声大噪了,这也是让这次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凶手在谋划着让斯特莱克“身败名裂”的事情,他选中了斯特莱克身边的“小秘书”罗宾。斯特莱克一下子从他的“凶手档案库”中搜索到了四个名字——惠特克、马利、布罗克班克、莱恩,每个人都和斯特莱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案件的牵扯和个人恩怨夹杂其中,纷纷繁繁又欲盖弥彰。有时候离真相近一点儿,但是很快有新线索将前面的推理推翻,这几个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嫌疑,让我们在这些嫌疑犯中不断徘徊。

  罗宾的塑造是出彩的,从她的过往、性格、调查、推理中渐渐丰富起来。她从一个受害女学生转变成为雷厉风行的女侦探,从阴影中一步一步走出来,靠着倔强、细腻、亲和和不罢休的认真劲儿,帮助斯特莱克查询到了很多线索,甚至还以身试险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成功将罪犯“引诱”出来。然而这样一位聪慧、独立又有个性的罗宾不止一次吸引到我,包括斯特莱克,那颗蒙尘不敢释放的心在罗宾身上渐渐回归。

  老天爷似乎总是这样配对的,一个经历磨难身经百战的“受伤人”,一个相处舒服又聪慧过人的好女子。从罗宾出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她不仅仅是斯特莱克最好的搭档,而且会成为他生命中前行方向的一道光。这两个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同时两个人身边还互有伴侣,一个高高在上的有钱贵妇,一个受不了寂寞出轨的吐槽男,冥冥之中多次擦肩而过却还隐隐有根红绳。

  再阴暗的黑夜也有被光明刺破的那一刻,再周密的诡计也有露出马脚的时候,烟雾弹终于散去了,露出了他本来的面貌。遗憾的是,调查和跟踪的过程铺垫较长,而真相来得又猛又急,一不留神就把犯罪者抓住了,看得实在不太过瘾,但又无可奈何

  故事还未结束,结尾还挂着一颗彩蛋,令人欲罢不能又心有戚戚焉。斯特莱克和罗宾何去何从?是继续成为普通搭档CP,还是成为会有感情纠葛的情侣?这些答案只能到下一部小说去寻找了。故事还在继续,情节还在上演,等待着前行方向那一束最亮的光!

  《罪恶生涯》读后感(四):感谢苍天没有狗血到‘抢婚’的地步

  作为一个资历年逾10载的HP fan,一个从小学开始对犯罪小说一往情深的读者,我在得知J.K.Rowling披了个马甲出来写侦探小说的时候,简直要喜极而泣了。不过大概对她寄望过高,以及自己从小积淀下来的‘阅’历过于重口,所致一般的thrillers已经很难再让我神经兴奋,所以之前的布谷鸟和蚕都让我有点失望。可是失望抵消不掉忠诚,在看到科莫兰系列第三本悄然问世的消息后,依旧第一时间就雀跃地来豆瓣做了标记,故此有幸获得99读书人赠书一本,心怀感激,认真看完。

  就我个人的体会,一本犯罪小说如果想要给读者带来起伏波澜又张弛有序的体验,作者对章节安排和画面角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优秀的作品能做到让人看完如同看了一场紧张的悬疑电影一般过瘾。要讲书中“掌镜”,迈克尔·康奈利的《诗人》以及尤·奈斯博的《猎豹》都是发挥超常的典范。而曾经罗琳在悉心编织哈利波特世界时,也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若平心评论迄今面世的科莫兰三部曲,我可能只能给出差强人意四字。在这三本书里面我没有感受到罗琳对情节严丝合缝的掌控,正如她自己所说,科莫兰可能是她玩乐的小世界,所以行文中难免会察觉到作者偶尔的走失,在故事主线之外刻画的笔墨过于显眼。

  女性作家在写犯罪题材的作品时,有一点共性就是怀着对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天生柔情。不论日本杰出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家宫部美雪,还有冰岛水利工程师出身的作者Yrsa Sigurðardóttir(台湾译名:伊莎·西格朵蒂),她们都如同本能地善于发掘隐藏在“受害者”身份中无奈又必然的可悲要素,同时又借力于书中的女性角色,传达柔中带韧的勇敢善良,最终给其他人带来救赎。罗琳在这个系列中塑造的女主角罗宾,从出场开始也散发着相似的讨喜气息,她的名字就自带英雄主义的浪漫,谁不知道Robinhood呢。然而纵观三部书中罗宾的感觉,虽然是同样独立又聪慧,却始终没有宫部笔下的前畑滋子和Yrsa创作的Thora律师一样让人有种值得信耐,靠得住的感觉。就是因为另外两位的女主都开启的是单线程模式,而罗琳的内心似乎还住着奥斯汀。她的罗宾更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

  “她不是贝内特家最美丽的姑娘,但她一定是最聪慧的那一个”。

  父性权威没有消失,罗宾的光芒之上还有一棵大树几乎能完全笼盖住她。那就是沉默别扭又一往情深的达西先生——科莫兰。

  即使大家都知道现代人的爱情早已没有那种农耕田园时代的正儿八经了,但英国人似乎不肯完全放弃这种怀旧式的憧憬。从早两年红遍全球的唐顿庄园就能可见一斑

  在这一条闷骚得让人着急的爱情线里,罗琳也用了很多过来人的细节来暗示究竟谁才是Mr.Right。她写罗宾和马修吵架后,罗宾睡眠不足,是因为[可恶的沙发,她最近在那沙发上睡过太多次了……],吵过架的恋爱男女都知道谁去睡沙发是件家庭地位高下立判的事,让未婚妻连续几晚在沙发上凑合的马修,似乎毫无绅士品格,让凭收入说话的小家庭充斥着他脱不了职业属性的势利。而在罗宾收到残肢之后,科莫兰衣冠不整出现的画面却充满了自然流露的雄性荷尔蒙——[你尖叫时,我扯掉了两颗扣子。]试问作者究竟有多偏心?就算男一男二要搏击,也要稍微势均力敌一点才好看啊。

  诚然,虽然有瑕疵,但罗琳作为一个高明作者的节操没有掉,小说最后一章的揭底仍可谓酣畅淋漓,不但谜底自圆其说,也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一逞快意。看着科莫兰在解决掉反派后再次风光出发,最终临门一脚出现在教堂里目送罗宾把手交给马修,让人感到满足同时牵挂。So what’s the next?When will be the time?

  从魔法学校毕业后的罗琳忠粉,依然期待和她的重逢。

  《罪恶生涯》读后感(五):我认识你吗,英雄?

  《罪恶生涯》是罗琳阿姨化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思出版的第三部小说,也是这个系列中最血腥的一部。虽为推理小说,但作者充分展现了她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由环境烘托气氛的实力,诡计本身倒显得弱了。书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罗宾一通直捣蜂窝的电话。原以为逼近真相,却因一秒的犹豫露出破绽,电话那头恶狠狠地说,“我认识你吗,小姑娘?”旋即挂断。阴森如芒刺在背,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抛给小说中任何一个角色,他们都有鲜明的特点,亦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我们也可能被误导,得出偏颇的结论,这让小说变得精彩,也让主人公变得危险,推理是个识人的过程。

  斯特莱克心中的嫌犯主要有三人,随主人公的追索,他们的真实面目浮出水面。旁人眼里的退伍军人、歌手、好丈夫形象崩塌,偷盗、家暴、侵犯幼女一样样浮出水面。别说陪审团有时会被他们巧言令色、推诿装弱蒙蔽,朝夕相处的女伴都可能拒绝承认他们的另一面(有的是出于恐惧,有的是为盲目的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很现实的问题是:纵使逃离魔爪,也不能真正回到从前,她们的自我认知出现了动摇。坚强如罗宾,依然时常梦魇,她格外排斥成为男性的附庸,又不得不接受自己已不再是那个走在正统精英轨道上的强者了。

  作者也一定知道,我们更想认识的是斯特莱克这位横空出世、让警察嫉妒的英雄。不满足于小说推理性的读者会质疑:作者用了几乎相同的篇幅描写三位嫌疑人。从识人的角度看,他们都是斯特莱克挥之不去的过往,与他们的斗争造就了斯特莱特。斯特莱克是个英雄,但他内心柔软得像个孩子。他想保护身边的人,藏着对自己力所不及的恐慌,当罗宾自作主张以身涉险时,他的反应如此过激,因为童年无法保护母亲、说服母亲终究在心底留下伤痕。他要亲手卸下恶人的伪装,无惧深入虎穴,因为他曾不被信任,眼睁睁看着凶手逍遥法外。他在感情上优柔寡断,因为上一段感情的情旧伤,也因为母亲的阴影,不想前进又不忍后退,对罗宾也始终不能正视自己的直觉。

  所以独立来看,《罪恶生涯》未尽出彩,但在这个系列中,它是英雄生涯的真实写照,我们由此认识真正的斯特莱克。他可以走出炮火的阴影,接受身体的残缺(在《罪恶生涯》中,斯特莱克的残疾甚至成为了近身肉搏的武器),却反而无法克服心理的弱点,难怪凶手想要以此击垮他。也正因为斯特莱克心理的弱点,这个英雄显得更可亲近,他拒不承认的儿女情长,他时常面对的缺钱的困窘,他为私怨撩拨的蠢蠢欲动。认识你真好,斯特莱克;认识你真好,加尔布雷思。

  ——丙申年读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罪恶生涯》

  《罪恶生涯》读后感(六):渐入佳境

  作为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的第三部《罪恶生涯》罗伯特·加尔布雷斯这次把目光直接放在了主角本身,无论是探案部分还是感情戏份都称得上渐入佳境。 罗宾收到了一条女人的断腿,而斯特莱克本身就是一位断腿者;罗宾和马修的婚礼日益临近,罗宾却因为断腿案件深深担忧;罗宾对斯特莱克的关心成为她与马修之间的障碍;罗宾的痛苦往事又被断腿案件重新勾起…… 《罪恶生涯》看点之一:推理小说的典型套路:探案与感情的双线并进的结构推进情节。 罗宾利用假期回家准备婚礼,斯特莱克独自一人追查线索。在分开的日子里两个人分别进行着自己的生活,但又不可避免地总是想起对方。斯特莱克担心罗宾的安全,总是回忆起在一起工作时的细节。他不肯承认自己对罗宾的感情,却又在潜意识中想要争取爱情。罗宾和马修总是在闹别扭,独处的时间她上网追查线索,常常想到斯特莱克和与他相处的生活点滴。 小说还进一步刻画了斯特莱克的家庭与成长环境。“特殊追星族”母亲莱达,令人厌恶的前继父惠特克,母亲莱达“捡回来”的小毒贩“兄弟”尚克尔,还有和斯特莱克有着恩怨情仇的“敌人”与“同事”,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小说的另一条感情线,成为了爱情线的补充。 除此之外,小说还揭特别示了罗宾从大学心理学专业的辍学原因,而这一细节也紧紧围绕着小说的中心主题——对女性的犯罪展开。 看点之二:双重视角。 罗宾和斯特莱克的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隐藏在暗处的罪犯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两种视角交叉推进。吸引读者猜测罪犯的真实身份。就像最近刚刚上映的电影《降临》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我们站在起点,我们知道终点,需要的只是去经历那个过程,尤其是领略那些必然发生的故事的细节。三个犯罪嫌疑人中到底谁才是真凶固然令人期待,但探究的过程更加紧张刺激。 看点之三:向音乐界获取灵感。 蓝牡蛎崇拜乐队毫无疑问是《罪恶生涯》中最大的“亮点”。众所周知,向音乐界获取灵感是村上春树的拿手好戏,爵士乐是他作品中典型的代表元素,迷幻摇滚乐队沙滩男孩也常常被提及。但是对现在的年轻读者来说,八九十年代的音乐都已经像石器时代一样遥远了,更何况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队。 蓝牡蛎崇拜乐队BlueOysterCult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乐曲大多以科幻和恐怖题材为主,风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深刻影响了众多欧美知名乐队。其代表作品(Don'tFear)TheReaper更是深入人心,被多次翻唱,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摇滚经典。 加尔布雷斯刻意选取七十年代美国重金属摇滚先驱蓝牡蛎崇拜乐队,采用他们的作品的歌名及歌,作为每一章意味深长的开篇引语。其实,这一做法并非是为了增加看点而进行的毫无意义装饰,斯特莱克的身世背景离不开纷乱复杂的七十年代音乐圈,也离不开摇滚乐背后青年一代对暴力、吸毒、犯罪等非正常生活方式的迷恋。而重金属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沉迷于死亡和痛苦,表达出西方社会精妙的尼采“深渊”理论,正切中小说主题。 看点之四:细节描写,伦敦的城市风情。 延续上一部作品《蚕》细腻真实的特色,《罪恶生涯》中进一步描绘出一个真实的伦敦。文中不仅会出现查令十字街、白金汉宫、新苏格兰场、乔治王朝时代的老式酒店、维多利亚女王的巨型大理石雕像等等标志性建筑和风物。还有国王十字车站、地皇室婚礼、炸鱼薯条、约克郡、苏格兰爱丁堡的小镇风光等诸多“外部场景”。伦敦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繁华与阴暗,都在小说中得以展现。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令人身临其境,宛如跟随着斯特莱克和罗宾的足迹走遍英国。 三名嫌疑人究竟谁是真凶?侦探和助手能否继续合作重振旗鼓?斯特莱克和罗宾的感情何去何从?《罪恶生涯》的结尾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且令人对下一部作品充满了期待,值得所有喜爱推理小说的读者一睹风采。 PS:个人感觉翻译水平总体来说比较高,但多处出现翻译不当或前后矛盾,令人不禁猜想是否是“团队合作”后遗症。例如: P45尼克和伊尔莎 P60尼克和艾尔莎 P90一个留着短色金发的女人 P118他穿着蓬松款牛仔裤和运动上衣 P145心理测(应为“侧”)写工作 P181,184鸦巢酒吧 P185鸟巢酒吧 P267“你一定非常震惊。”斯特莱克说,心里明白自己说什么都不及她内心感受的万一(应该是“万分之一”)。 P334但他认得周仰杰这个牌子 P415看着白色鞋盒上银色的“周传杰” P417周传杰的鞋太紧了 P403罗宾的脸上溅满紫色的液体 P413这位二十六岁办公室职员遇袭时喷了凶手一脸红墨水 P428莉拉·蒙克顿就能保全那三根手指(之前提到时全是两根) PPS:作者罗伯特·加尔布雷斯似乎很喜欢用亚洲或中国人增加细节看点,但遗憾之处在于,几乎和许多西方影视作品中一样,传达的并非正面形象。举例: P30她第三次和一个穿着廉价西服的瘦小亚洲男人对上目光,亚洲男人满怀期待地冲她微笑。 P125他旁边的中国男孩正在用平板电脑读书。《行为经济学》。愚蠢的心理学废话。他曾被迫看过心理医生。 P292罗宾知道,斯特莱克不会允许她亲自去调查那些地下室和住宅,不管里面的工作的“大多都是东欧妞”,抑或“全是中国女人”。 P366收银的亚洲男人背后挂着一面英国国旗。

  《罪恶生涯》读后感(七):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

  一般说来看人,首先要看这个人的面相,再听其言、观其行,自然可以判断此人的性格特点,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有些是刻意隐藏的罪恶,有些是不愿提及的伤害,人是最不容易被看透的,这一点在《罪恶生涯》这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罪恶生涯》的作者名叫罗伯特·加尔布雷思,大多数读者对这个作者名字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如果提到罗琳,大家便立即想到了哈利波特。而加尔布雷思其实就是罗琳本人,是罗琳专门用来写作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小说的化名,即便是罗琳想抛开先前哈利波特的影响,重起炉灶进行创作,评论界和读者们却一点也没有买账,提到斯特莱克推理还是会提这就是写作哈利波特的罗琳写的啊,甚至与其哈利波特的作品进行比较,罗琳想抛开过去的做法是完全失败了,那她笔下的人物呢?自然也和自己的过去正纠葛、羁绊中呢。

  《罪恶生涯》已经是斯特莱克推理系列小说的第三部,不过就算没有看过之前的《布谷鸟的呼唤》和《蚕》,也并不影响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感官。在这部小说中,依旧延续了跛脚侦探斯特莱克和女助理罗宾这对搭档探案的故事,但两人并不是调查别人家的案件,而是自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罗宾收到一个女人断腿的包裹,由此开始了对断腿来源的追查,主要调查对象是曾经与斯特莱克有过过节的三个人,这三个人都有着暴力、邪恶的罪恶生涯,用伪善的面孔和行为隐藏自己的过去。同时,随着对案件的深入调查,斯特莱克和罗宾的过去也渐渐呈现在读者面前,两个主人公性格、情感更加丰富,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也变得微妙。于是,读者也更理解解了斯特莱克的冷峻、罗宾的敏感。对于被怀疑的三个犯罪嫌疑人,谁是凶手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罗琳用了大量的笔墨讲述这三个嫌疑人的罪恶过去,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小说采用正反两个视角交叉叙述,一方面是斯特莱克和罗宾的调查,一方面是隐藏在背后的凶手对罗宾的跟踪和猜想,交相呼应,制造了紧张的氛围,引人入胜。罗琳在《罪恶生涯》中并不注重推理的过程,而是在构建属于自己的人物故事王国,挖掘那些人物曾经的过往,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文学叙述能力,绝非逻辑推理。所以,如果你只把这本书当做推理小说读,也许会有所失望,因为罗琳写的是人,是贯穿于过去的现在。

  《罪恶生涯》读后感(八):残缺才能拥抱

  熟悉《哈利·波特》系列的人对于罗琳阿姨布局的能力不会陌生,除了一股从头到尾没有消散的气,还有枝枝蔓蔓的细节越过了纸页,或者循序渐进,或者草灰蛇线,总能在合适的时候让书前的你啊一声,或咦一下,就有点像酸辣粉里的酥黄豆和榨菜粒,让你在囫囵追赶情节的时候会猛地惊喜一下,是酸爽阅读体验之外的酥脆。这大概也是我反复阅读《哈利·波特》系列的动力之一,这些细节会让我明明在对情节已经烂熟的情况下还会心一笑。

  当罗琳阿姨化身为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写起推理小说后,这种细节上贯穿系列的布局似乎就行不通了,受限于(优秀)推理小说的特点,每个案子的终结也就意味着几乎所有随之相关的细节被使用,并且被终结。不太可能把一个个细节埋伏到未来的故事里。但是,作为讲故事的高手,尤其是讲系列故事的高手,当得心应手的方法不再适用,罗琳阿姨并没有局限在自己过去的才华里,而是用新的方法让系列真的成为了系列。

  在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小说系列里,最动人的细节就是科莫兰·斯特莱克本人。

  从系列第一本《布谷鸟的呼唤》里名模被自杀,到《蚕》里诡谲的作家献祭迷案,再到最新《罪恶生涯》的连环杀手,我除了被扎实的故事和情节吸引,更被系列主角斯特莱克和配角罗宾日益丰满的形象所感动,这背后是化名写作的罗琳的野心,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玩票,而是诚意满满的创作。

  从全球知名的超模遇害,到著名作家们及圈内人的厮杀,等到了新作《罪恶生涯》里,案件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们愈发的边缘,他们变成了妄想的少女、生活中的失败者。而我们的主角,却从纸上站了起来,越来越高大鲜活。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斯特莱克和助手罗宾享受着功成名就带来的便利,能够从容优雅、高高在上就破了案子,不,他们的形象站了起来,所以读者才能看到他们所处的泥潭有多深。

  第一本书中一出场就已经残缺的退伍军人斯特莱克并没有享受到名气带来的好处,他的断腿依然不会不分场合地造成麻烦,经济也长期紧巴巴,感情自然也是一团糟,但我却越来越喜欢他。如果说《布谷鸟的呼唤》里出场的斯特莱克可以被看做身残志坚的硬汉型侦探,那我更钟意《罪恶生涯》里这个浑身都软肋的他,是的,他并没有铠甲,反而被作者剥去了更多的遮挡,让他的伤口都露在了我们面前,正也是因为如此,我似乎更能和他产生感应:我俩的生活一点都不像,但我能理解他喝下的每一杯酒,点燃的每一根烟,以及他生活中不时冒出的后悔懊恼茫然。

  同理,机灵的助手罗宾也不再单薄,她在前两本书里表现出的机灵和天赋有了黑暗而让人为之心碎的根源,也让她和同样残缺的斯特莱克之间有了更深的羁绊,她的选择不单是天赋和热情使然,也是对自己的拯救。剧透一下,虽然在第三本书里,斯特莱克和罗宾依然没有在一起,但如果他们今后真的选择了彼此,我也不会觉得牵强了,因为只有残缺的人才能安慰残缺的人,生活中没有完美的拯救,我们所能期盼的最优解是严丝合缝的拥抱,任何一方的完美都意味着不可接近。

  罗琳阿姨的野心,或者时候进取心在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小说的第三本上越来越清晰了,她希望能留下又一个和哈利·波特一样鲜明的角色,就像抽烟斗的福尔摩斯,精心打理小胡子的波洛,这个时时苦于假腿的科莫兰也能长久地驻留在人们的记忆了。目前看来,她进度不错。

  相比之前的两本,《罪恶生涯》的结构更有新意,开篇就引进了凶手的视觉,但也一直释放着烟雾弹,把战场铺得很宽,时间线也往回纵深出好远,让读者一路上气不接下气地跟着侦探跨时空乱跑,到了最后才和真凶面对面。这期间凶手的视觉就是余光里那个黑影,你被他吸引,也因为他而深深担忧着主角,罗琳的功力实在是精彩。

  如果可以用爱战胜一切来总结《哈利·波特》系列,斯特莱克系列则更像是提炼过的现实,也许没有像茶杯里生处大风暴的《偶发空缺》那样赤裸裸地直面日常的黑暗,但罗琳在三部曲里都表现出了一贯的拷问和关怀,尤其是对女性问题的探讨,她显得勇敢又悲悯,和作家日常的形象统一一致。

  角色和情节可以虚构,但罗琳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写作者,因此,罗琳阿姨,谢谢你的创意和坚持。

  《罪恶生涯》读后感(九):變身加尔布雷思的J.K依舊誠意滿滿。

  拿到這本《罪惡生涯》的時候仿佛有重新拿起哈利波特的感覺,開本差不多,厚度也和哈利波特後面基本差不多。我看過的推理小說少的很,如此厚度的推理小說我是沒見過的。當下心裡感歎,果然還是J.K.罗琳的做派,一向的寫東西不吝筆墨和時間,內裡必定誠意滿滿。

  這書我前後用了挺長時間才看完。前面五十多頁用了兩三天斷斷續續,實在是事兒多看不了幾頁就得擱下。而後面的幾百頁是隔了一周再度拿起,一個下午連著看下來的。

  每章對藍牡蠣崇拜樂隊歌詞的引用,讓推理小說有了種不一樣的框架格調。簡直了。

  相信看過哈利波特的人,對於J.K.罗琳的腦洞開展、細節處理、人物情緒、以及情感牽連的文字表述能力不用我再多誇獎。

  就像哈利波特後期,J.K對於自我的世界觀價值觀越來越多的體現。這本《罪惡生涯》更加的J.K.罗琳。或者該說以罗伯特·加尔布雷思之名更加的J.K.罗琳。細膩、冷靜、毫不矯揉造作。斯特莱克和羅賓都是個人性格鮮明、卻沒在進行完美處理的人設,反而通過一些很細小的部分,讓人讀起來,覺得“啊,是兩個很不錯的人啊”。

  當然,作為推理小說,看重的還是疑點的鋪設、解謎的關卡、透露和遮掩。因為不好進行劇透,我只能說對於三個嫌疑人調查的各個支線以及支線中出現的每一個輔助NPC,加尔布雷思都沒在省力的,你可以感受到書里出現的每一個人物的情緒,都在對你的判斷和觀察進行著真實的影響。

  毫不吹捧的說,這本書已經不僅僅只是推理小說了,你可以給它冠上其他不同的title,當然肯定沒有[魔幻]。它完全是現實的,又或者說是現實中的不現實,這麼說也不貼切,應該是現實中的更現實。

  總之,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真有你的!

  《罪恶生涯》读后感(十):双重人生

  一年后,J.K.罗琳化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思所创作的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第三部《罪恶生涯》终于再现江湖。在这一部中,罗琳阿姨的故事更为炉火纯青,与《哈利•波特》系列魔法世界的正邪之争不一样的是,“斯特莱克”系列对于黑暗势力的对抗则发生于“现实世界”。与传统的现实生活所指代的“区别于儿童在其中玩耍时的幻想世界与之对立的沉闷成人生活”不同,如今的现实世界仅对立于网联网而存在,涵盖了“互联网以外的一切”。在《罪恶生涯》中,这份存于现实的黑暗愈发欲盖弥彰,让人读来时不时背脊一凉。

  相比该系列《布谷鸟的呼唤》与《蚕》,《罪恶生涯》的推理架构更为完整,人设口味也更为浓墨重彩。在故事的一开头,大侦探斯特莱克的美女助理罗宾便收到了一条人腿,通过而后的复仇、谋杀、恋童、慕残、分尸、双重人格等一系列情节的渲染、推进,将这次的案情勾勒地颇为惊悚。这一次不再是客户交给侦探事务所的案件,而是将斯特莱克与罗宾卷入其中的生死大案。线索在回忆之中寻找答案,人生与罪恶交织在一起。

  因为与己相关,破案的过程便不再止于逻辑推理,而更多地进入了现实观望,因而在《罪恶生涯》中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到斯特莱克与罗宾的过往,在回忆中,他们经历着与现在不一样的第二人生。神秘侦探斯特莱克的军旅生涯,不仅使其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更是让其认识了部队中不那么光明的一面,结识了一锅粥中的老鼠屎,包括被斯特莱克锁定为四个嫌疑人之二的唐纳德•莱恩与布洛克班克。作为正能量的军人荣耀与英雄主义在小说中得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接近无赖的灰色形象。而更为隐秘的部分则是其更为灰暗的童年,他将母亲的非正常死亡,投射到不喜欢的主唱继父身上。而之于罗宾,在整部《罪恶生涯》中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婚礼风波,这位在前两部更接近于美国甜心的姑娘,却曾经在大学时被人凌辱而失去了贞洁。当出庭作证时,她的大胆虽使罪犯得以定罪,却同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创伤,并为之辍学,并患上了广场恐惧症。因为人生的意外,让原本的学霸少女无缘校园,却让她有机会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自己从小就希望的事业生涯。对于《罪恶生涯》中所涉及的侦探私人生活,罗宾的婚礼更像是点缀,而斯特莱克与她两人各自鲜为人知的过去则撑起了故事中极为精彩的部分。至于两人关系的互动与友谊,则在故事中得以升级,他们远不只是侦探与助手,而是可以把酒言欢、倾诉内心隐秘的知己,甚至已然越过了友情的界限,这部的铺陈已经足够,下部火花可期。

  罪恶生涯是罪犯的第二人生,而拥有双重人生的却不止于此,因为经历、因为伤痛,人们都可能拥有两种不一样的人生状态,或黑暗,或积极,却不可能白玉无瑕。甚至,寻找罪犯并不是罗琳阿姨用力最多的事,也并不是作为读者最重要的事。在《罪恶生涯》中更吸引人的,则是这种战胜黑暗的过程,受害者的女性所代表的是部分的牺牲,而罗宾则是跨过黑暗走向光明的强大女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破案中罗宾同时展现了自己的母性,虽然她依然年轻,却豁出命去保护更小的女孩子。这种过程着实让人感动,不禁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人性的光芒,中外如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