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桥的故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桥的故事》读后感10篇

2017-12-05 22:43: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桥的故事》读后感10篇

  《桥的故事》是一本由[日]中野京子 (Nakano Kyoko)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桥的故事》读后感(一):倾听桥的故事

  正如你我所知道,桥,很是常见。桥跨越了两个空间,有些时候是地理位置上的,有些时候是更为广泛的空间概念的位置,甚至还有些时候,关于虚幻或者未知领域位置的。即便是最为常见实体的桥,我们经常走在其间,有时看到的是车辆,有些时候看到的是行人,更多时候或许是在抱怨居然又塞车了。或许人类与桥梁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在于一种便捷,也成为了另一种阻碍。关于桥,我们所知道的并不会比建造桥的多,甚至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我们常见的建筑物。而关于桥,中野京子有一些故事要将给我们听。

  《桥的故事》是中野京子所写关于“桥的物语”的随笔专栏的合集,书中对各种桥的故事进行讲述。我们可以透过中野京子的文字回到一些遥远的时代,看到关于桥的故事,如果有幸,我们甚至可以到那些地方,感受那些桥的故事。

  桥,可以有很多故事,有些是奇怪的,有些事可能已经很久远了,有些让人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还有些则是让人冒冷汗。但是也许正是因为故事的存在,桥本身反而变得更为丰满。在这么多年来,桥建造了许多,也拆掉了许多,真正被记住名字的或许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它们并没有那些让人记住的故事。故事,人文的,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都赋予桥一种生命,以至于我们看到一座断桥会回想起曾经在那里横飞的枪林弹雨

  桥的故事来源也有很多种,有一些是直接发生在桥上的历史事件而让它被别人铭记,比如说国王逃亡却无法过一座桥,而他的命运也就此终结。而有些则是来自遥远的传说,比如说关于魔鬼建造了桥,却要索取第一个过桥者的灵魂作为报酬。有些则是关于桥建筑者或者与桥相关的事情而来,比如说建筑桥的人失去了生命,他的继承人来继续把桥建筑,再比如说,有的桥之所以富有故事却是因为猎犬经过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跳到河里自杀。当然,林林种种的故事,都让桥梁本身超脱了作为实物存在的意义,而是与我们人类社会融成了一体,存在于流传与述说的故事中。

  也许,经年累月之后的年代,技术会改变桥梁本身的形状,甚至会取缔桥梁,比如说飞机让桥梁成为了无意义的存在。也许,经年累月之后的年代,还有人说着关于桥梁的故事,甚至会按图索骥地找到它,并且把自己身体躺在桥身上,倾听来自桥本身的声音。可是,谁能够知道那么多呢?只有桥自己知道,它经历了什么,它藏掖着怎样的故事。

  《桥的故事》读后感(二):桥里故事桥外听

  桥,在传统文化里算是一种有趣的物象,每个人多少听过些关于桥的传说:阴阳相隔的奈何桥、七夕相会的鹊桥、白娘子许仙一见钟情的断桥、张良遇黄石公的圯桥。诗词中的“桥”更加不胜枚举:“二十四桥明月夜”、“朱雀桥边野草花”、“人迹板桥霜”、“小桥流水人家”……这般频繁,固非单纯状物吟咏,人们赋之以“桥”外之音。

  专事西方文化史研究的中野京子告诉我们,桥的文化意蕴盖非中国独有。《桥的故事》一书,搜罗了30座古今中外的桥的故事。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建筑与使用的故事,“奇”、“惊”、“史”、“怖”,中野京子如此分门别类。连接此岸与彼岸、已知与未知、荣华与低迷,甚或今生与黄泉,光是桥的这一属性就足以令人浮想联翩,折射出人生百态。人类又最擅从故事中悟出哲理,听着桥的故事唏嘘几分,回味几分,豁达几分,继续迈步向前走,似能从中攫取力量。

  譬如引50多只小狗自杀的桥,灵异背后却有科学原因:桥下的水貂臭味让长鼻猎犬抓狂;横跨双子塔的钢丝桥停留在历史中,“一将功成万骨枯”背后的忘恩负义见证着永恒人性之争;三岛由纪夫小说里提到的七座祈愿桥不复旧貌,想要走一遍小说路线的读者只能揣着难以圆满的遗憾默默缅怀;布鲁克林大桥建设者的命运比桥本身还要传奇得多……

  类似的故事在不同的桥上演,桥的生命也在不同文化的口口相传中融于民族的记忆。味噌在日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循此熟悉的味道上桥,传奇娓娓展开:穷困潦倒的烧炭翁长吉获梦谕,远赴买味噌之桥能得好消息。据此前往打听,数日无果,悻悻。桥边味噌店老板闻讯笑他:“我也梦见人称,远方长吉家后院埋有宝藏,相信无聊的梦岂不愚蠢。”长吉恍悟,果在自家后院挖出宝物。这个故事本源于沙漠之国波斯,流传至欧洲各地,桥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大量信息在此交换,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世界也正是在此交汇。又如,格林童话《会唱歌的白骨》中,哥哥弟弟推下桥的情节在童话中屡见不鲜,蕴含的哲理古今如一;作为军事要塞的雷玛根铁桥让人联想起被茅以升埋下伏笔的钱塘江大桥,千军万马的命运固然可叹,建设者的心又何尝不值得体恤;摇摇欲坠的伦敦桥早早被童谣下了咒语,反观夸口不倒的赵州桥,能工巧匠鬼斧神工确能让神仙也莫可奈何。

  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提出一个有趣的论调:人类有爱玩的天性。人类活动的本质正是游戏,游戏也是文化创造的根源所在。超越想象的教堂穹顶、被讥为“哥特式”的飞扶壁、巨大的玻璃墙面,建筑学在颠覆中实现突破,而桥正是这类突破的最佳见证,稍有不慎就会有“断桥”之虞。中野京子书中提到的泡在水里的桥可谓玩到了极致,凌空造桥明明技术更简单、费用更少,为何偏要颠覆传统?玩的过程正是创造的过程,奇妙的造型背后,强大的排水设施、精准的物理计算、长时间防腐的特殊材料,每一样都离不开卓越的智慧。听故事则是爱玩天性的另一种体现,君不见鸿蒙伊始,人类诞生之初,神话传说就成为知祸福、达人生的一部分。

  大洋彼岸的孩子们唱着“伦敦大桥垮下来”,我则是听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长大的。待自己生了儿子,老人们提醒,出月子那天定要带娃去过三座桥——扔下硬币、许下愿望,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用桥连结起来的传说中的智慧,伴随着一辈又一辈的人生。若果能天堑变通途,听着故事闲庭信步更是锦上添花

  ——丙申年读中野京子《桥的故事》

  《桥的故事》读后感(三):跨越之美与断裂之殇——桥,最独特的意像

  这世界从来不乏关于桥的故事、作品,却少有人会想到写一本关于桥的书。

  中野京子总是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之前从名画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就使历史看起来更加鲜活,而这本书选取的桥则是一个更有趣的意像,桥不仅代表了一种空间的联接,做为一种建筑也跨越了时间,如果说桥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起着连接的作用,那么它也连接了时间与空间,过去与现在,从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多,中野京子从 “奇”、“惊”、“史”、“怖” 四个角度叙述梳理了30座桥的故事。这些桥多是真实存在并且有着悠久历史的,在其上有着或美丽恐怖的传说,也有些桥引发出了文学、艺术、绘画的灵感,引发出人们内心复杂的情感,也不乏人类勇气与挑战性的象征——连接双子塔的钢丝绳,还有惊险张家界长度430米的高山峡谷玻璃桥,甚至还有连接今生与来世的桥,看完这些故事,你会发现围绕着桥有这么多的精彩,作者在讲述的是桥的故事,却又不仅仅是关于桥的故事,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壮美、历史的波澜、人类的勇气甚至是人性的弱点,在关于桥的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关于整个人类的历史。

  如果说桥是一种媒介,那是因为它连接了一个与另一个世界,但是桥既连接了世界,也能割断这个世界,所以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修建桥,却也会千方百计的毁掉桥,在守卫城堡的时候会有护城河与吊桥,在战争中,人们往往会为了胜利毁掉拥有悠久历史代表人类文明的桥,这是一个既令人感到悲伤也让人感觉反讽的事情,所以才会被那么多的艺术家写进故事里,编进电影里,涂在画板里。而且桥本身也是一个世界吧,只不过它是凝聚了的世界,它代表了未知,在彼端有更多的可能,所以在跨越之时,会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感伤,那么多的千钧一发,那么多的历史悠长。

  桥有多种材质,各种形式,桥是人类充满想象力的创造,也是极具美感的一种建筑形式,而在多少文人笔下,桥也是一种联接、过渡与意像,代表一种渴望、温暖或寄托。但是桥却又是经常被我们所遗忘的,或许是由于现代的桥太繁琐丑陋、太气势汹汹张牙舞爪失去了桥应有的美丽端庄雅观,而在桥上的时间不是在车内的时间视线环境均狭小逼仄,就是在烦躁的堵车过程中,难有闲情逸致。而这本书中提到的桥,则让我们看到了桥的美丽。古代桥梁的温婉巧致,现代桥梁的壮美奇观,都别有一番景致。而且作者在介绍桥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空白,有待于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处于我们身边的每座桥。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桥的故事》读后感(四):关于桥的目录书

  所有的桥中都隐藏着许多故事。桥把不同的世界串联起来,而中野京子利用“桥”这一元素将与桥相关的故事、引发的传说、神话、电影、艺术串联起来。

  《桥的故事》中,中野京子保持着一贯对某一元素的关注,非常类似于索引卡的做法,像按照某一主题词引得的卡片。海森堡说,每个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那么中野京子的这种写法都带来它的某种风格因素,更加重视证据的镶嵌与正典映照。

  相比所谓思维体系,她更注重鲜活证据,虽然故事转述着墨过多,但写得活色生香,读起来竟也令人欲罢不能,你也可以将这本书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从大量卡片中精挑细选而成的目录书。围绕着 “奇”、“惊”、“史”、“怖”四个主题轻松愉快的盘点了全球知名的30座桥,构成了一本各国文化小品集,作为一套大众普及类的各国文化史读本,同时兼具了知识性与可读性,没有过多的专业名词与让人望而却步厚重历史感。

  “中野京子的这本虽然以桥为切入点,但关于桥本身的直接描写往往仅限于每一章最后的一个短小的参数列表,而那些趣味盎然的故事才是章节的主体”。关于桥的故事都被作者用细腻柔顺的文风连缀在了一起,帮你抛去了建筑感官带来的视觉享受,让你直接触及桥本身所蕴含的传奇故事,有关桥的故事的合集将这个看似普通的建筑物无限的丰富了起来。

  这种非指称的“客观”写法,也是中野京子的一贯写法,用的是她的“中野京子腔”,有人把写重大题材或者众多人物称为“厚重”,认为中野京子这样的卡片串联的单线叙述小题材、小元素是“单薄”,但她往往小中见大,写东西从不追求全面宏大,她看历史和艺术世界也许同样不追求体系,又把某个元素写的丰盈、透彻而有趣。不禁想起钱钟书说过,体系会随时间而崩溃,鲜活证据却永存世间。正如我读完全书,暗记下的不是整本书的体系架构,而是某个片段色彩,比如费迪南的妻子如何死亡、保罗奥斯特说过的只言片语,还有后记中中野京子对该书的成因的介绍:该书并不是中野京子针对桥这一主题,从一个又一个俗词开始,摊开一个长长的Word文档,搭建起各种概念、套话、冗语。书末注明了这只是作者所写的一个“桥的物语”的专栏连载,而这个专栏也就像桥一样,衔接起刊物的三任编辑以及她写作过程中流逝的几年时光

  《桥的故事》读后感(五):一件物的文化史

  《桥的故事》书名太朴素,朴素得简直像一篇说明文,这让读者很容易忽略它的内容。其实,中野京子是一位文化史学者,在早稻田大学执教,她所写的“大家小书”一定荷载丰富又举重若轻。她最善于从小物件中提取它们的文化内涵,并将它们化成通俗的语言传递给读者。中野京子之前著有《名画之谜》,用故事的笔法记录名画背后的引人注目的未解之谜。《桥的故事》这本小书延续她惯有的文化书写脉络,将“桥”这个意象提炼出四个方面,围绕着“奇”“惊”“史”“怖”四个角度具体展现了30座桥的故事,它们出自小说、神话、电影、绘画、历史等领域,可谓荦荦大端,涵蕴深远。

  桥从来都不是一个现实的物件,它是一种连接和过渡的意象,从一个空间步入另一个空间,联系已知并通向未知。古罗马大祭司被尊称为“桥梁的架设者”,因为大祭司具备渊博的桥梁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大祭司将神灵的语言传达给民众,是神圣和世俗之间的桥梁。因此桥是连通的隐喻。希腊传说中的彩虹女神顺着彩虹桥来到人间,她是神的信使,向民众传递神谕。桥连接了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就隐喻着不同身份的恋人可以跨越阻碍,获得沟通。中国民间传说里,桥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相会的断桥,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的鹊桥,桥都是故事发生的重要载体。

  桥也是不少“命运逆转”类型故事的发生之地。日本民间传说“买味噌之桥”讲述了一个穷苦老人在这座桥上竟然奇迹般地时来运转,成为富翁的故事。连接双子塔的吊绳上曾经迎来过云中行走的菲利普•帕特,有一部纪录片《走钢丝的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作者评价道,“‘渡’本身并不是这桥存在的目的,从游客那儿听到喝彩声,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这座桥可否视为人类获得征服极限的一座荣誉之桥呢?更不用说曾经发生过无数故事的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了,它代表着到达这座城市无数外乡人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和对这座城市的真切期盼。

  桥通向未知,也让未知的危险成为可能。在欧洲被称为“恶魔之桥”的桥竟然有几十座之多,据传说这些桥都是恶魔亲手建造或者与恶魔签订了契约的人建造而成。为什么呢?因为建筑桥梁技术要求很高,如果不是拥有恶魔般的才华,何以为之?多少战争都悬系于一座桥的要塞,守住桥,就守住成败的关键。

  每一座文字的桥,都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承载。每一座现实的桥,都包含着一段曾经蓬勃发生过的历史。中野京子的笔法从日本传统延伸到西方文化,从文本描摹延续到现实历史,在小小一本书里既容纳了如此庞大的体量,又写得轻盈而鲜活,读来如此有趣,仿佛一块块小蛋糕,勾动着读者食欲。读完这本文化史小书,我们才发现看似简单的“桥”竟也承载了如此丰富的文化意涵。

  《桥的故事》读后感(六):讲桥的段子手

  《桥的故事》这部书,是一部关于桥的段子集。中野京子是位讲故事的高手,早稻田大学讲师,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文章的风格有百家讲坛甚至评书的味道。她以前出版的《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在豆瓣上得到8.9分的高分,以荤素不禁的风格,描绘高大上的西方名画,这也算是近年的新倾向。

  在第二章里,中野京子讲了一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如何传到欧洲和日本,最终从一个沙漠故事变成桥上故事的过程。她先讲了一个日本的民间传说“买味噌之桥”,一位穷困潦倒的烧炭翁梦见有位仙人说在这座桥上可以听见有用的消息,结果他果然历尽艰辛到了这座桥,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告诉他,自己也做了个梦,在这个烧炭翁家里地下挖出了财宝。然后卖炭翁马上回家挖地,果然挖出了财宝。她历数了这个故事在欧洲和阿拉伯的几次变化,发现源头在《一千零一夜》,那里的故事中,烧炭翁是开罗人,而那个大大咧咧的人是波斯人(这和我读的版本不同,我读到的一位是开罗人,一位是巴格达人)。但是,沙漠中没有桥,所以这个故事到了河流众多的欧洲和日本,就变成了桥边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传到日本已经很晚了,故事的核心“买味噌之桥”1933年才建立,算是一则近代的民间传说。

  最重要的是,中野京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水乡,桥是人们的信息集散地,在古代,桥甚至发挥着现在网络论坛的作用。在她的笔下,桥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而且也成了故事的中心。在《小官吏的幽灵》这一章,中野京子重述了果戈里的《外套》,她强调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彼得堡横跨丰坦卡河的卡林金桥,而且就此重述了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城里有三百多座桥。

  这部书是围绕“桥”展开的,因此每个故事都配一张桥的图片。《小官吏的幽灵》配的是卡林金桥,“买味噌之桥”配的也是现在的实景。《透明的桥》讲的是张家界的高山峡谷玻璃桥,文章写作的时候,是2014年,玻璃桥还没有落成,因此只是配上了手绘的想象图。现在这个奇观已经建成了,这也算是书中少有的真实故事,而且是中国的故事。

  《桥的故事》读后感(七):桥闻逸事

  桥,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物,很多绘画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喜欢以其为对象进行创作,比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本桥系列画作,南斯拉夫战争片《桥》,英国、意大利、西德合拍的灾难片《卡桑德拉大桥》,以及最为世人所喜爱的美国爱情电影《魂断蓝桥》等等。但在绝大部分文学作品之中,一座桥是无法成为独立的主角的。

  中野京子说,她读过的关于桥的书大部分是探究技术问题的,所以才萌发了写一本关于桥的奇闻逸事的书籍的想法。的确,人们看见桥、走过桥、总是在接触和桥有关的东西,却没办法一次饱览世界各地的桥。真正去关注每一座桥和其背后的故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但是如果有了中野京子这样的老师做引导,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有趣起来。

  《桥的故事》和中野京子以往的作品风格一致,都是采用漫谈的方式,围绕一个固定的主题展开介绍。全书共介绍了30座桥梁以及和桥梁有关的故事,每一篇内容都不长,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阅读,而且为了让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桥梁的风貌,每篇末尾还附有简要介绍和桥的照片。可谓是世界上各类有特色、有故事、有历史的著名桥梁的一次总览。

  30个故事被分为“奇”、“惊”、“史”、“怖”四个主题。奇篇中比较有趣是《小狗纵身自杀之桥》和《透明的桥》。跳桥自杀通常是人类喜欢选择的一种方式,小狗们为何“纷纷效仿”?原来是桥下水貂气味作祟。而中国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也因为其由全透明玻璃建造,因而在长度、高度方面位居世界第一,而被收入书中。

  充满惊险与惊叹的桥,总是令人神往。在惊篇中,薛西斯王用船做桥跨越赫勒斯滂海峡的壮举以及下令鞭打海面封住大海的狂涛巨浪的王者之风令人惊叹。而美国布鲁克林大桥建造过程中,罗布林一家对桥梁建筑事业的执着与追求更让人佩服。《暗杀者之桥》隐藏着历史的悲剧,《樵夫的蜡烛桥》讲述了圣诞老人的起源,就连前不久上映的《云中行走》所讲述的故事,也被收入其中。因为对于菲利普•帕特来说,架设在双子塔之间的那条纤细的钢索,就是他的荣誉之桥、生命之桥。

  史篇相对于其他三篇稍显沉闷,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桥的故事”。倒是怖篇之中,提到的多是和死亡有关的桥梁,令人既恐惧又好奇。《所谓地狱》讲到《疯狂梅格》中的无名小桥和传说中的裁判之桥,其实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奈何桥极其相似。

  最后一篇《祈愿桥》讲到三岛由纪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走尽的桥》。这是一篇风格诡异怪诞的作品,但却也十分有趣。女佣美奈最后许了什么愿望没有人知道,而如今小说中的七座桥只剩六座,读者们连亲自尝试的机会也没有了。三岛本人的葬礼法事竟也机缘巧合的在所谓需要“走尽的桥”中的最后一座备前桥不远处的寺庙中举行。看过这几个故事之后,还真的不得不感叹一下桥的神奇。

  桥是连接两个不同世界的媒介,是跨越困难的象征,是人生的岔路口,也是从贫穷到富有,从困顿到通达,甚至从生到死的媒介。人们在现实中建造、看到或走过的桥千姿百态,对桥的理解也不仅相同。

  中国人喜欢用“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来表明自身经验的丰富。读过这么多关于桥的故事,不仅对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又了更多的了解,也收获了不少文学、历史、艺术、建筑知识。纵然还来不及走一走世间无穷无尽的桥,但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大概每一位读者都会知道自己最想游览的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座桥了吧。

  《桥的故事》读后感(八):《鸣门德国桥》这一篇

  刊载在杂志上的随笔集,相当轻松易读。读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感觉有点浪费时间,鉴于最近有读完强迫症,就想着快快读完完事。

  有点应付的心态中,却读到了一篇触动我的《鸣门德国桥》,日本鸣门市有一座德国战俘自愿修建的石桥,见证了一段难以相信的历史。一战期间,近千名德国战俘在鸣门市的阪东战俘收容所生活了三年,收容所的所长从一开始就决定用人道的精神对待战俘,尽量给其自由并建立友好关系,收容所变成了小城区,战俘们发挥之前在家乡的职业特长,开办报社,工厂,开展讲座,举办音乐会和各种文化活动,他们和鸣门市的市民们进行平等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这里的人们成为最早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演奏的亚洲听众。战争结束后,竟有150战俘选择留在了这里,现在日本以“年轮蛋糕卷”著名的西点品牌“Juchheim”的创始人就是来自阪东收容所的战俘。

  读完,合卷。

  关于种族,关于民族,关于国家,关于历史,关于仇恨,关于对错。该如何面对,该如何行动。

  日本民族并没有从这座德国桥出发走向反省,真是极大悲哀!

  莫名其妙联想到犹太民族,也许放弃被教义洗脑的优越感,学会包容才是他们的民族课题,高智商并不代表一切。

  有这一篇文章,阅读这本书的一天时间就不算浪费吧:)

  《桥的故事》读后感(九):故事是最好的桥

  差点连书名都没看完就要拒绝这本书了。第一个字是“桥”,虽然不怎么高深莫测,却会一下子让我联想到一座座坚硬冷峻的实物形象,于是不免担心这是一本会把我这样的文傻拒之门外的工程类书籍。但是接着看下去,发现原来书名的后半部分是“故事”二字,顿时松了一口气。谁都喜欢听故事。既然这本书定位在“故事”上面,那肯定是欢迎所有读者了。

  书中一共介绍了位于世界各地的30座各具特色的桥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虽然以桥为切入点,但关于桥本身的直接描写往往仅限于每一章最后的一个短小的参数列表,而那些趣味盎然的故事才是章节的主体。全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读者正置身在当前章节所介绍的那座桥上,一遍倚着桥栏悠闲地欣赏桥下的景色,一边听身旁那位亲切的导游把关于桥的逸闻趣事娓娓道来。而且这导游是如此值得信赖,她只会讲出能帮助你进一步感受这座桥魅力的故事,决不会说任何扫兴的话,当然更不会拉着你到处买买买。

  30座桥被归入“奇”“惊”“史”“怖”四个版块,四者之间如其标题所指示的,各有偏重,但又互有联系。在翻看目录时,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惊”这个版块,因为一眼就看到了三个常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的地标:金门大桥、布鲁克林大桥以及世贸双子塔,而其中“横跨双子塔之桥”这个标题又格外令我在意,当时就联想到了前不久看的电影《云中行走》。实际读到这一章时,发现还真的是围绕着同一件事讲述的,而且都在很大程度上以2008年的纪录片《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为依据,只不过本书的作者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本书中介绍的桥各具特色,但毫无疑问,入选其中的“横跨双子塔之桥”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因为那是仅供有奇技在身的个别人士通行的一条细细的钢索,而且如本书作者所言,“‘渡’本身并不是这桥存在的目的,从游客那儿听到喝彩声,才是它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去看,似乎可以把它视为一座由籍籍无名通向誉满天下的“桥”。到这里为止,我从本书中读到的文字与之前看的电影还算是殊途同归,但接下来就大异其趣了。作者笔锋一转,写到在双子塔间走钢丝的菲利普帕特在完成这一壮举之后与伙伴们急转直下的关系,并用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样冷酷的评语作为总结。联想到电影里囧瑟夫囧萌的样子以及与同伴们充满趣味性的互动,这背后的实情不免要令一度为电影情节热血沸腾的观众略感心寒。

  上面提到的几座桥都位于美国,然而占本书更大篇幅的其实是那一座座充满历史底蕴的欧洲名桥。讲述与这些桥相关的历史与趣闻也正好能发挥作者中野京子老师在欧洲文化史方面的深厚功底。可以说,中野老师渊博的知识本身就是把全书的不同篇章与版块联结到一起的重要桥梁。除了《走钢丝的人》,“斯巴达三百勇士”、“茜茜公主”、格林童话、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等一系列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关于桥的故事都被作者用恬淡而柔顺的笔调连缀在了一起,搭成了一座故事的桥。

  如我开头提到的那样,如果这本书围绕着桥本身进行详细而严谨的科学论述,那很多像我一样的读者可能就要被拒之门外了。然而因为有这一个个关于桥的生动的故事存在着,读者便有了兴趣也有了机会去了解这些桥。所以说故事本身就是一座桥,将读者渡到宇宙的某个有趣的角落。

  有个用烂了的表达法叫“脑洞大开”,在这方面,本书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桥”这一个字点出一个小洞,深入下去却挖掘出了满满一本书的精彩内容,这真有点“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味道,从一个身边的事物入手去发现与之相关的一切有趣故事,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根本停不下来。我现在期待能有人按照本书的思路去改编一下知名理论物理学家谢尔顿李库珀博士讲述旗帜的视频专栏《Fun With Flags》,想必效果也会不错。

  《桥的故事》读后感(十):奇幻旅途,与“桥“共舞---《桥的故事》

  一座桥,就近联接起了两个原本被阻隔的端点。也许它们近在咫尺,却又不经意地产生遥遥相望的结局。 不可否认,“桥”的含义在不同人的眼中诞生着不同故事,孕育着不同的意境之美。

  如今一读日本作家随笔似的历史作品《桥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一段奇幻的阅读旅程。其貌不扬的封面和故事,我却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书中故事的别有洞天。桥还是那些桥,故事却是那些那些故事。但是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以及奇闻轶事剖析点的解说,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桥”的天下。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这部作品是集可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小品集。其可读性和趣味性自然可见一斑了。

  《桥的故事》全书以奇,惊,史,怖四大板块进行分述。文中更是将“桥”在古往今来的诸多文学文艺作品里蕴藏着的故事潜移默化地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客观而言,这里的内容尽管围绕着“桥”展开,但是这里的故事又将“桥”的寓意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刻画和勾勒。不可否认,世间有着千千万万的桥梁。作者别有用心地挑选了古今近30座“故事桥”进行分享。恶魔之桥,买味噌之桥 ,小狗纵身自杀之桥 ,透明的桥,断桥等等众多的桥梁借助着作者的精彩解说展现了属于它们各自的精彩故事。切莫被本书简明扼要的书名而蒙蔽了双眼。这本书册其实完全脱离于工程类桥梁方面的学术性书籍。它的真正定位其实更着重地在于展现了桥梁背后的各种不同风姿的故事寓意。其中有着出自于名著之中的各自桥梁的主题信息,其中也有着自古流传着的各个桥的传说,其中更有着虚幻和真实的“桥上风景线”的勾勒刻画。总体而言,这里毫无疑问地就是有着寓意的桥。就如本书之处的“恶魔之桥”的故事吧!结合着名著小说《烟草和恶魔》,我们可以一睹充满着奇异的恶魔桥的故事。既有着日本亚洲的蠢恶魔造桥的风趣味,又有着欧洲版的天真恶魔的调侃。虽然说这里的桥和恶魔挂钩,但是我们书外的读者其实透过着这些桥的故事更欣赏和领略到的是人类先祖们的精湛造桥技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在那样简陋的生产技术下,在那样的危险之处,那么多的桥用无声的言语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精彩。在故事的结尾,读者朋友们更可以欣赏到的和故事关联的主人公“桥”的图片资料。生动直击地给予读者视觉上的强大震撼力。

  是啊!每个桥的背后有着它各自的精彩故事。于《桥的故事》一书中,我觉得自己仿若跟随着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创意,踏上了一段奇幻的阅读之旅。与“桥”共舞,听“桥”的心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