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5-19 02:09: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是一本由[美]詹姆斯·卡斯著作,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91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3-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一):译后记:人类迫切需要一个“游戏观”的转换

  1996年,哲学家、宗教研究学者詹姆斯•卡斯(James P. Carse)从服务了三十多年的纽约大学退休,目前居住在纽约和马萨诸塞州,他的个人网站上刊登了他的学术经历、作品以及近期博客文章。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是卡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他首部译为中文的作品,译者相信中文世界的读者也能慧眼识得这颗珠玉。这本书写于1987年,距离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但像所有人类著作中的经典一样,时间的推移应该只是越发见证了它的生命力。《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就曾提到,“《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情的看法。”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时时会拍案叫好,甚至觉得可以借用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之喻——这是目前为止思考社会、文化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的主题中所有可能写成的图书中写得最好的著作之一。引用某位英语读者的话来说“逐页读过去,每一页都让你不禁发出‘这正是我以前就知道的,却无法用语言讲出来’之感慨”。全书所展现的宏阔思考,对人类存在的整体关怀,与一针见血的点评,确实使人叹为观止。

  全书篇幅不长,以101个短章连缀而成的形式,让人联想到维特根斯坦,但与维特根斯坦的学院派风格不同,詹姆斯•卡斯的写法是平实的,他的文字本身有如基督教的福音书那样言简意赅,又直击人心。也许是因为卡斯的宗教研究学者身份,让他明白,虽然说“道可道,非常道”,但好的“哲学”,并非少数人的智力游戏,而应该是贩夫走卒都能懂并能在人生中实践的“哲学”——就如同基督教的布道一样。

  另外,身为无限游戏者的卡斯,始终强调视域的开放性。在他看来,理论也即一种解释,是有限游戏中的产物,因此是封闭的,也终结了其他可能性,所以这部作品虽是一部广义上的理论作品,却不搭建精巧的体系,亦无严密的论证,只是如思绪的流动一样,用苏轼的话来说,“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将世界、时间、社会、文化、权力、语言、性、疾病、死亡、战争、自然、机器、宗教、神话,我们在世上所遭遇的重要主题,都通过“两种游戏”这条线索,逐一思考了一遍。

  卡斯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一个观点是: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游戏观”的转换,即从有限的游戏转向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是画地为牢的游戏,旨在以一位参与者的胜利终结比赛。人类社会往往很容易停滞在结束了的有限游戏中,或者被囚禁在有限的游戏中而不自知。像战争、专制、环境污染、对他者的不宽容、对疾病和死亡的极大恐惧等等,都是有限游戏的负面产物。

  对“两种游戏”的这一分疏,犹如当头棒喝,使我们开始看到一些严肃观念的局限性。比如,中国文化中,历来将人生之意义定位在追求那名垂青史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但以“有限游戏”观之,“不朽是有限游戏之矛盾的最高级例子:它是一种人们无法生存的生活”。那些千古流芳的名字,也即相当于那些伟大的获胜者,虽然在历史中永生,但是,“永生的灵魂只能继续在一个已经写就的角色中继续存在。永生的人无法选择死亡,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选择生存”。无限游戏则像一场众声喧哗的聚会,它避开任何结果,它的目的就是使自身无限保持下去,只有贡献者,而不会有任何使他者沉默的获胜者。无限游戏者不追求所谓永生,他们以必死之躯参加游戏,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但我们总能说‘他们死在合适的时候’(尼采)”。游戏者像一名欢愉的过客,以他的有限生命旅程投入无限游戏中,真可谓“生,吾顺事;没,吾宁也”。

  在书中,虽然卡斯不时征引卢梭、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但他提醒我们,边界清晰的“思想”其实也是有限游戏的衍生物,“我们能够发现形而上学家在思考,却不可能在形而上学家的思考中发现他们。当我们将思想与其思想家分离时,它就是一种抽象,是曾经鲜活的行动的不死阴影”,前人的思想只是一种抛砖引玉式的“邀请”,卡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加入这一无限游戏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才”。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二):推荐给所有喜爱思考的人[转]

  所有的游戏理论都要从讨论游戏的本质开始。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全面且清晰地描述了游戏的本质。我没见过比这更全面清晰的讨论了。

  卡斯将人类的互动分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有限游戏有明确界定的开始和结束、规则、目标、胜利者和胜利品。象棋、世界大战、在企业内往上爬以及防御驱力,都是有限游戏。

  无限游戏有开始,但会努力做到没有结束,没有固定的胜利者,有灵活的规则和一旦达到便会改变的目标。音乐、讲故事、抚育子女和友谊,可能是无限游戏的一部分,尽管它们本身并不在无限游戏里面,也不是无限游戏。

  我一生都在进行有限游戏,我很高兴看到卡斯清楚地列出了所有有限游戏的共同点。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欲罢不能的作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太确定无限游戏是怎样的,尤其是卡斯并没有给出任何例子。但是,他不断地将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进行对比,我觉得我是知道他的意思的。

  读到这本书的结尾时,我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卡斯探讨了我人生中的一大热情之所在,吸引我去阅读和思考,最后教会我看待世界的新角度。卡斯并未给生活增添新的信息,而是从新的角度展示生活。

  这本书并不完美,虽然我钟爱他简洁的写作风格,但有些人会感到烦躁,因为每个词都有意义,必须弄懂了前一句话的意思才能理解后一句。他确实给出了许多很好的例子,对读者理解产生了很大帮助,但如果你已经理解他所述的概念,那么可能会觉得这些例子很没意思。

  他经常提到“矛盾”(contradiction),我认为更准确的应该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局限”。例如,他正确地指出,游戏就是为了结束。垄断的意图就是为了让游戏终结并有一个获胜者。

  卡斯认为,有限游戏的目的是为了终止游戏,这就是一个矛盾。我认为,这只是审视游戏过程的一个有趣的方式。

  他还经常提到“悖论”(paradox),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无限”。人们开始一段友谊时,会希冀朋友能因这段友谊变成更快乐的人,即便自己不在朋友身边也是如此。卡斯认为,友谊是悖论的,因为你无需参与的时候友谊才是成功的。但我认为,我自己成功的友谊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我的朋友。

  尽管存在这些小问题,但我仍然认为,这是我所读过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并且把这本书送给了跟我一样享受游戏的朋友们。我会向所有喜爱思考的人推荐这本书。

  ——知名博客作者Jacob Davenport(Systems Designer — games, databases, opinions)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三):新的游戏定义,新的世界游乐场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James Carse对比描述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他说:“无限游戏的规则像活语言的语法,而有限游戏的规则像辩论的规则。在前者中,规则是让对话继续下去的方式;而在后者中,规则是让别人的讲话终结的方式。”仿佛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是一双手的两侧,或一对耳朵的两端。但其实它们并不对等,因为无限游戏是针对有限游戏的观点。

  当他说”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时,他的意思是我们得知道区别,学习无限的观点,认识有限。这和数学中对直线和点的定义很像,两者无法分隔,通过定义彼此的关系来定义彼此的存在。

  两种游戏仅在自愿参与这一点相同,而它们的根本区别是:“有限游戏受外部界定,而无限游戏受内部设定。无限游戏的时间不是世界时间,而是游戏内部所创造的时间。由于每个无限游戏都消除了界限,因此它向参与者展开了一个新的时间视界(horizon)。”因此它们的游戏规则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有限游戏的规则是参与者认同谁能赢的合同条款,那么无限游戏的规则就是参与者认同继续进行游戏的合同条款。”

  紧密关联,彼此对立:“无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出现有限游戏,但无限游戏无法在有限游戏中进行。有限游戏无论输赢,在无限游戏参与者眼中都只是游戏过程中的瞬间。”它们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包含关系,其存在也非理所当然。“有限游戏的矛盾在于,参与者渴望为了自己终结游戏。无限游戏的悖论则是,参与者渴望他人继续。矛盾正是只有他人继续游戏他们才能继续。”

  James Carse在无限游戏的海洋中,圈出无数的有限游戏的小岛。他用二元游戏观演绎世界中的多元论题,像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开辟新的航道。

  自我——“由于无限游戏参与者准备好接受未来的惊奇,因此他们以完全开放的心态进行游戏。这里的开放并非指坦率,而是开放自己的弱点。这并不是暴露自己不变的个性——一如既往的真实自我,而是暴露自己不断的成长——有待成为的动态自我。”

  政治——“正是因为政治在根本上的剧本特性,导致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并不在具体政治议题中站队,或者至少并不严肃对待它们。相反,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冲突中,试图提供一种持续性和开放性的图景,来代替英雄主义式的最后一幕。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至少做到使其他政治参与者的注意力从‘他们觉得必须做某些事情’,转向‘为什么他们觉得必须做某些事情’。”

  社会——“像有限游戏一样,社会也是有数量、空间和时间的界限的。它的公民是精确定义的,它的国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的历史是被顶礼膜拜的。……正是为了社会本身的利益,才鼓励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建立尽可能多数量的奖励,因为被奖励者将是最有可能奋不顾身去保卫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不被其他竞争社会打败的。”

  文化——“文化无边界,在一个文化中,所有人都能成为参与者,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文化是人类的事业,拒绝使自己免于惊讶。生活在这样有力量的图景中,他们便避开权力,喜悦地做着各种拓展边界的游戏。”

  权力——“权力只是有限游戏的特征。……权力的数量有限,力量无法被衡量,因为它是一种开放而非封闭的行为。……有限游戏参与者为了权力(power)而参赛,无限游戏参与者凭借力量(strength)参赛。”

  语言——“语言并不是关于任何事物的,这给了语言一种隐喻地位。隐喻所指的不是存在于天地间的某物,我们永远不会在任何地方找到昼光之国的储君。隐喻的作用不是将我们的目光指向已经在那里的事物,而是将我们的视域转向不在那里的事物,以及实际上不可能在任何地方的事物。隐喻是视界化的,它提醒着我们:有边界的是我们的视域,而非我们所看的对象。”

  性——“性,是全部有限游戏中唯一一个游戏,其获胜者的奖品是被击败的对手。和其他所有头衔一样,性头衔具有醒目的标志。然而,只有在性关系中,人本身才成为他人的财产。……在性爱的复杂谋略中,我们经常见到游戏参与者玩着一个双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双方都既是赢家,也都是输家,彼此都是对方吸引力的一个标记。”

  疾病——“当我痊愈,我回到了我自身,我的自由并不因技能的丧失而减损。这意味着,痊愈并不一定需要把疾病都消灭。我之所以是自由的,并不在于我能克服自己的无力,而在于我能和自己的无能和平相处,与它嬉戏玩闹。治疗指的是治疗疾病,痊愈指的是带着疾病的痊愈。”

  死亡——“有限游戏参与者为永生而战,而无限游戏参与者以凡人之躯游戏。在无限游戏赛局中,参与者之所以选择终有一死,是因为他总是传奇式地进行游戏,即面向开放,面向地平线,面向惊奇,在这之中没有什么能够事先被写就。……在有限游戏中,死亡是一种失败。如果一位参与者的界限失守,那么他就败给了对手,死亡就降临了。有限游戏参与者在另一位参与者的终结举动下死亡。”

  战争——“对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如果在不杀害任何一个人的情况下进行一场战争是可能的话,那么只有在不杀害任何一个人的情况下,才进行战争,也是可能的。……无限游戏参与者的策略是视界式的。他们并不以强权和暴力与假想敌对抗,而是用创造和视域与他们相遇。他们邀请对方成为在路上的人民。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并不以武力相对抗,而是使用笑声、视域、惊讶来与国家交战,使它的边界成为笑谈。”

  自然——“如果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那么我们的命定就仅仅是服从,而完全不是命令。天底下不存在非自然的行动。我们不能做与自然对抗之事,跑出自然之外就更是异想天开。因此,我们认为能够通过对自然的客观观察所避免的愚昧无知,又杀了个回马枪,将我们挑翻在地。我们原以为在自然中所读到的,其实是我们强加给自然的解读。”

  机器——“机器在这样的任务中极大地辅助了操作者,但它也制约了操作者。正如机器可以被认为是工人延长了的手和腿,工人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的延伸。所有的机器,特别是非常复杂的机器,都需要操作者将自身置于被提供的特定地点,机械性地工作以适应机器的功能。人为了控制而使用机器,却被机器所控制。”

  宗教——“哥白尼所驱散的并不是神话,而是其他解释。神话在其他地方。为了寻找它,我们并不考察哥白尼作品中的事实,而是寻找他陈述的故事。知识是成功的解释所导致的,但将我们推向前进的思考则是纯粹的故事。”

  神话——“对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并非一定要成为基督徒。实际上,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基督徒,同样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穆斯林、无神论者或者纽约人。所有这些称号只能是有趣的抽象,仅仅是为了博一笑而为之的表演。”

  基于以上的推演,我得到了三条独立的定律:

  “世界的数量是不确定的。”

  “只有意识到边界不过是我们的视域,边界才能被打破,我们所凝视的,是有限的,必定不能打破边界。”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在所有故事中都不是严肃的演员,而是愉悦的诗人。这一故事永远在继续,没有尽头。”

  “世界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James Carse在这里搁笔。

  书籍是有限游戏,而阅读是无限游戏。这不是谜底,它启发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四):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世界就是由各种游戏组成的,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就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丢口袋,捉迷藏;长大后的学校里,则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竞赛,考试,演讲,毕业;进入社会后则是在工作里进行游戏,最有特色的就是金融、股票。当然,我们还一直都在玩各种实际的游戏,如网游,手机游戏,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等等,无数无尽的游戏。这些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将社会理解为一个有限游戏,在它的边界内,又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小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具有时间界限、空间界限、数值界限,参赛者自愿参加,有限游戏具有规则,规则即是游戏。参与者的认同,是确定谁赢得游戏的绝对条件。

  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无时间空间数值界限,无资格而言,谁都可以参与。无限游戏的目的就是阻止游戏结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一直参与下去。

  无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出现有限游戏,但无限游戏无法在有限游戏中进行。有限游戏无论输赢,在无线游戏参与者严重都只是游戏过程中的瞬间。

  有限游戏的目的是取胜,取胜的结果就是获得头衔,而头衔需要获得认可(参与者的认可)才存在。获得头衔之人在头衔的领域是强大的,周围的人应该屈服,收回他们的反对,并遵循头衔的意愿。即权利的获得。我们谈论一个人的权利,就是在谈论这个人在某个封闭领域所完成的事情。权利由游戏的结果决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强大而获胜,而是因为获胜而强大;因为获胜而获得权利,不是因为具有权利而获胜,否则则不是游戏。权利和头衔均是在游戏结束之后,他人认可而授予的,而一旦我们认可这些头衔和权力,即表明在这些头衔和权力的领域内,我们承认自己是失败者。

  没人能独自玩游戏。所以对于战争这个游戏,无法独自进行。一个国家只有找到认同冲突的另一方,才能投入战争,因此,每一方都必然与另一方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在我能有一位敌人之前,我必须说服这个人将我视为敌人。除非首先找到一个会威胁我的生命甚至是要取我性命的人,否则我成不了英雄。一旦开始,战争与英雄行为都披着不得不如此的外衣,但这一外衣经常掩盖着复杂地诡计,敌对双方通过这些诡计进行着勾心斗角。

  对于英雄,大部分人都把它视为一种高尚、正面的形象,从不怀疑它的正义一面。但作为游戏获胜后获得的头衔,必然需要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即敌人的存在才能存在这一游戏,所以他需要发起冲突,创造游戏,否则成不了英雄。这样子想来,英雄这一头衔并不是真正的正义一面。

  爱国者在本质上是好战的,在我们能从爱国者那里获得保护之前,爱国者首先必须创造出敌人来。只有在充满敌意和危险的地方,爱国主义才繁盛不息。因此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与军事或其他国际冲突形式典型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本质上是邪恶的。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时,那些打着爱国主义口号的暴民行为,由此也可以看的清楚了。

  作者通过有限与无限的游戏阐述了很多观点。很多会让你产生惊奇,比如上文提到的战争与英雄,爱国主义本质的好战。比如下文的这些观点。

  对于演员和角色的关系,萧伯纳说过,演戏的本质令我们不是把这个女人看做奥菲利娅(《哈姆雷特》中的角色),而是把奥菲利娅看做这个女人。当演员纯熟到令我们把奥菲利娅看做是这个女人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表演出来的情感,也听不到背诵出来的台词,而是看到和听到一个人真实的感受和言语。生活中老师和母亲的角色也是如此,需要全情投入,情感便会自然流露。

  对真正的旅行者来说真正的旅行没有目的地。旅行者并不是去某个地方,而是时刻发现他们就身处某个地方,而是将我们自身看做永远在路上的人。旅行并不是为了克服距离,而是为了发现距离。并非是距离使旅行变的必要,而是旅行使距离变得可能。

  社会是我们向作为观众的父母证明自己的地方,证明自己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他们眼中的我们。这一关系中所强调的并不是父母眼中的我们,而是我们所认为的父母眼中的我们……

  这本书作者阐述了很多令我惊奇的观点,这些观点打破了我常规的思考方式,拓宽了我思考看待问题的视域。同时这本书,我认为它会随着读者的阅历增加而理解加深,值得常翻的一本书。

  作者用游戏来讲述哲学。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五):游戏秘籍:一秒钟变人生大赢家

  杨绛去世给民众最大的影响,似乎就是疯转了一页被人民日报辟谣的手写体鸡汤。一夜之间,仿佛人人都超凡入了圣、羽化成了仙。

  我就想问问,如果“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那社会主义大家庭还怎么建设?多亏了一篇题为《不要在该约炮的年纪谈修行》的奇文,及时站出来拨乱反正,把三观调回到正常水平。

  别上纲上线,我就是开个玩笑。

  不管事实如何,这事儿至少能说明两点:(1)杨绛在大家眼里,是典型的“人生赢家”形象;(2)大家对“人生赢家”这个头衔,都是望眼欲穿、垂涎三尺的。

  1. 人生游戏全攻略

  要当人生赢家,得先搞清楚人生到底是啥。

  经常听老人说“游戏人生”、“认真你就输了”之类的至理名言。看来游戏是用来描述人生的经典模型。好比数学界的欧几里德,物理界的卢瑟福,化学界的道尔顿,动物界的果蝇,植物界的拟南芥……

  估计王杰大哥他老人家早就参透了这条参一生都参不透的难题。(已经唱起来了有没有?艾玛又暴露年龄了!)

  说来也巧,近日偶得一本关于人生赢家独门修炼心法的宝典。刚想私下独吞,却被一位影响力很大的兄台给叫住了。

  没办法,只能很不情愿地拿出来分享。宝典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A Vision of Life as Play and Possibility),作者詹姆斯·卡斯是一位哲学教授,专治各种人生问题。

  咱也不知道这书花了多少钱,让《失控》和《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这样的大腕都如此评价:“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看法。”

  2. 两种游戏模式

  世界上有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是竞技模式,目的是战胜对手,并取得胜利。比如棋牌、比赛、考试、升职等。

  无限游戏是生存模式,目的是延续下去,且不离不弃。比如健康、爱情、家庭、人生等。

  有限游戏必须要分出个胜负,所以有成王就有败寇。而无限游戏就不一样了,其唯一目标就是把游戏继续下去。

  3. 重读阿Q精神

  要在有限游戏里获得胜利,就必须得到裁判、观众和玩家三方都认可。此话怎讲?就拿高考来说吧,玩家是李雷和韩梅梅等,裁判是阅卷老师,观众是家长同学邻居亲戚朋友,可能还有隔壁老王。

  状元的产生,必须是三者必备。首先是阅卷老师给高分,承认成绩;其次是周围的人知道Ta平时聪敏好学刻苦努力,考了状元是可以想象的事。如果Ta平时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的,别说考状元,连二本线都考不上,那么Ta拿到状元一定会遭到质疑,并且得不到观众的承认。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玩家自己。如果玩家不是自愿参加,或者不承认胜负结果,那么胜利者也将不复存在。比如打架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A将B按倒在地,B显然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但A还不依不饶地逼问B“服不服”,这就是在索要最后一个胜利因素。诸葛亮就是这样搞了七次,才把孟获治了个“卑服”。

  阿Q同志深谙此道:在有限游戏里,只要自己不认输,就永远不会输。不输就是赢。

  4. 其实你随时都可以掀桌

  参加有限游戏的玩家,理论上都是自愿选择,只不过玩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绝对自由。

  当城市居民们抱怨雾霾、堵车、地沟油、房价高这类烦恼时,只不过是一时忘记了自己先是要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和好处,甚至想在金钱、美女和权利的游戏中当赢家,然后才主动接受了城市居民的社会契约这套游戏规则。

  贼之所以能吃上肉,是因为接受了“有可能会挨打”的游戏规则。

  其实只要愿意,有限游戏的玩家随时都可以选择离开赛场,只是有太多放不下罢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旦自愿退出比赛,瞬间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You can you stand up, no can I shut up.

  杨绛式的人生赢家,如是而已。

  5. 人生就像超级玛丽

  在无限的游戏中,只要留在竞技场就是赢家,一旦退场就是输家。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就像超级玛丽,没有“获胜”的概念,只有被“淘汰”的结局。在人生这个无限游戏里,只有暂时还没有输的玩家,根本不存在什么赢家。

  超级玛丽的游戏目标是不断变化的,要想保持不败,就得不断地吃蘑菇、吃金币,踩蘑菇、踩乌龟,躲子弹、爬旗杆…… 即使是站着不动,时间用完也就会挂了。

  做一次好人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

  上一次自习容易,难的是天天都上自习。

  人生和超级玛丽何其相似。想要留在游戏中,就必须吃喝拉撒,睡觉穿衣、柴米油盐、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只有完成不断刷新的任务列表,才能坚持留在人生这个无限的游戏不被淘汰。

  所谓“把公主从库巴的魔爪里救出”,只是一句骗三岁小孩的空话而已,跟“只要你考上大学,这辈子就不用愁了”是一样一样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

  6. 做人这么难,如何不被坑?

  传销、金融诈骗之类的鬼把戏,坑到的人估计都能绕地球一圈了吧!专家们苦口婆心发明了“庞氏骗局”这个词给大家解释,可总感觉这种解释不够通透、不够一阵见血。

  嘿,那咱不妨查一查《人生赢家修炼宝典》,看看能不能一秒钟获得终身骗术免疫的技能。

  技能1:不要在别人无限游戏的地盘上玩你的有限游戏,会被碾压。

  庞氏骗局里,骗子在玩一个无限游戏。也就是说,只要下线不断发展,游戏继续进行,他就是最大的赢家。而受骗的人们,错就错在把这个游戏当成了有限游戏,傻乎乎地以为只要自己能捞一笔,就是胜者。

  长者的教训没有记心间吧,too young too simple 了吧。

  同理,股市也是一个无限游戏,无论涨跌,只要一直维持下去,就有人能涨跌的弯道中获利。散户们把钱投入股市的那一刻,其实胜负已分。潮涌般的人们,把炒股当成是有限游戏,乐此不疲地想从屡次进出中捞一笔,结果只能是在数次接盘中被概率淹没。

  对不起,传销和炒股的世界里,没有人生赢家,只有接盘侠。

  这个道理,反之亦然。

  技能2:不要天真地把一场有限游戏当成无限游戏去玩,会扯到蛋。

  得失只存在于比赛、牌局、考试、生意这种有限游戏中。把有限游戏里的胜负看得太重,把暂时的得失当成命根子去追逐,就容易忽略只有用心呵护才能保持不出局的无限游戏。动不动就跟人急眼,是很容易一时冲动酿成悲剧,走上不归路的呀!

  断舍离啥的……too 高深,不懂!

  还是咱《人生赢家宝典》接地气:凡是有限游戏,都能洗牌重来;而无限游戏一旦失足,可就永远出局了。把游戏当且只当成游戏,在游戏中尽情去玩,退出之后不再执著。这才是正宗的大乘断舍离。

  最后免费赠送一首人生赢家装逼偈:

  削尖脑袋往上爬,

  分个胜负不算啥;

  谈笑风生到最后,

  才是人生大赢家。

  更多图文并茂的书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郎琐语。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六):一本有点讨巧的书

  可能三星稍微有点苛刻,三星半差不多。

  将游戏分有有限和无限两种还挺有道理,也符合生活经验,毕竟玩游戏的人至少是见过《侠盗飞车》的。

  有限游戏有明确的开端、终结,有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如数值)的限制,参与者是自愿的,有敌人有观众,往往有队友,以目标为导向,以过去为成就积累的来源。只有一个人或一支团队可以赢,其他可以有排名。参与者共同遵守某些局内不会变化的规则,其规则是让别人终结的规则。参与者其实被环境推着前进。

  而无限游戏则说不清何时开始,其唯一目的是阻止游戏结束,也没有空间和数值界限,其受内部设定,时间也是自体系的。无限游戏中还可能包含有限游戏。其规则会改变,以防止因为有人赢得比赛而结束游戏。有些像是语言的规则,在使用中发展。

  惊奇是一个关键因素。一旦惊奇不再,有限或无限游戏都极可能难以继续下去。

  但是后面的扩展就有些奇怪了。

  大量的断言、类比,还有一些隐喻,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同时,还有些不大相信。

  后来朋友说作者是个宗教学教授,我突然大悟,后面对世界诠释的部分就是活脱脱的经书的写法:一段对世界的断言,再类比一下,再摆个名头。就如“太阳底下,并无新事”,那是不是这样呢?这种模糊的说法好处是什么都可以往上套,当遇到一件符合的事时,就觉得真有道理,而遇到不符合的事时,又可以拐着过来,“它本质上还是XXX”,所以太阳底下确是无新事的。这种结构很讨巧,广撒网式的断言,只要几个点击中了读者,读者就很容易觉得这是真知,而一旦有不同意之处,它的描述又不是那么清晰的,所以也可以回避掉一些显明的讨论。

  当然,这可能是典型的哲学式书籍的写作方式之一,但以这种方式套在游戏的框架下,可能有些牵强,而且以这样松散的框架来诠释世界,好像也没有什么振聋发聩的效果。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七):大段大段地摘抄

  看到同事买了,拿来翻了一下,马上觉得是一本好书。于是花了两天时间读了一下。

  阅读过程中,一直在用涂书笔记做摘录。几乎是大段大段地抄写。书写得很杂,但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性。据说是作者一身哲学思想的总结。写成格言体的形式,让人想到尼采的风格。不过比尼采的东西要有逻辑得多,所以读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力就是了。

  大致写一下书里说了什么。有限的游戏是有边界,有目的,剧本化的,参与者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结束游戏。而无限的游戏是视域的,奇迹的,参与者的目标是为了继续玩这个游戏。我想,无限游戏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而有限游戏之所以有限,就在于其无法抱持一种开放,因为加入开放了,那么边界就会被冲破,整场游戏就变成视域性的了。作者在这一点上,似乎抓住了文明进化的根本动力。无限游戏作者一直没有明说清楚,有时候我会怀疑作者的观念是否经得起推敲。倒是作者借助有限游戏的概念对世间的很多事物表达了非常有意思的见解。平心而论,作者的无限游戏,让人反复地联想到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存在,就是一场无限游戏,如果套用书中最后一句话,世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么作者是否就是在说,只有生物的存在是这场无限游戏呢?可是看书的其他部分,作者又好像就无限游戏阐述了许多超出生物本身的特性。

  正如一篇评论所说,书中对于机械文明抱持了一种农民式的价值观念。我个人很实在分不清园丁与用机械操作的工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过是人的工具使用不同而已。作者提到现代文明也是自然的,相较于马克思的观点要更经得起推敲。然而,批评归批评,作者的这种反对机械的观念也确实有很多启发性的东西,和之前提到的有限游戏无限游戏其实一脉相通。

  另外本书还潜移默化地套入了作者自己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在我看来并不像有限,无限游戏那样具有说服力。比如邪恶后面的观念,比如无限游戏是没有对抗竞争等等。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享受过程,体验生命

  凯文·凯利是一个改变我观察世界角度的人,而这本书是改变凯文·凯利的哲学著作,能不认真研读?即使隔着30年的时光,詹姆斯·卡斯智慧的光芒依然在这本书里熠熠生辉。借着游戏的壳子,他有点绕脖子地讨论了人类社会大量的现象。从金钱地位之争到人的精神世界,乃至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部都被囊括进了“游戏”这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说,人活一世确实不过就是一场游戏,把它当成这种轻松的事情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太多人沉浸在有限游戏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没错,有限游戏是一种追溯过去的游戏。所有人看似在游戏中享受,其实他们真正做的是在对游戏结果已经呈现的输赢面前持续地自我陶醉。这个载体就是头衔。头衔是最好不要与人共享的,无论它是话语权、交配权还是别的什么特权。可是没有观众承认的头衔、没有观众喝彩的表演是不能自我成立的,所以有限游戏的玩家又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够被人看到。有限游戏的一对矛盾就此形成:人们既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又希望有更少的人是有力的参与者。痛苦和迷惘就在这种自发性的矛盾中形成了,这就是有限游戏者的悲哀死循环。所以我们需要像禅宗说的那样,把自己就变成一条河流本身,任水流过。这就是无限游戏的乐趣之所在。

  可能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哲学家往往很容易就走到了同一条路子上:劝人不要把世事看得太认真,而是要找到生命本来的真正意义。这种论调永远都不会有成功学那么容易招揽信徒的,只能成为一些有闲阶级脑力体操的设备。这本书也不例外,虽然开拓思维的效果是一等一的好,不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作者竟然对这两种生活方式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的。书一打开,有限和无限的游戏并列,我甚至一度以为他持有的是两者并举的一个思想。结果发现是想要鼓励人生的玩家们尝试更多的无限游戏,不免引发了我的更多思考。无限游戏只有一种,而且从来没有胜负对错这样的终点。它自己,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本身。文化、艺术、哲学思考,这些标榜自由而无用的东西,正是无限游戏的关注对象。没有人能够在这样的游戏中独揽全局,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文无第一”。文化类的事情总是各有所好,而且谁都能留下点什么,从来也不怕被人遗忘的。用走马观花的心态,在这个世界上寻找更多美好和不会腐朽的东西,不正是现代人应该拥有的心态吗?当然有限游戏也不是说就这样可以轻松抛弃了。没有有限游戏,可能你根本就填不饱孩子的肚子,所以遗忘它注定也只能是一种奢求,一种智力上的自我否定罢了。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九):梦呓

  要不原著在装腔作势,要不是翻译太差...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转】「生命力不能被给予,只能被发现」——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读者摘抄:

  @qkhalil:「接受被指定的角色是自愿的选择。如果被压迫者是不抵抗的木偶或机器人,那么就没必要威胁,也就无所谓代价,就像赫胥黎的伽玛、奥威尔的无产阶级、以及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一样,它们是对压迫者假定理想的讽刺。」

  @akid:「我们抱着机器能提高我们自由范围的信仰去使用机器,结果却只是减少了自由。」

  @凇凝霜晓:「对有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自由是时间的一个变量。我们必须拥有时间,才能有自由。对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时间是自由的一个变量。我们自由地拥有时间。有限游戏的参与者将游戏投入时间。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将时间投入游戏。」

  @Icing:「如果我要知道自己生命的全部故事,我就必定已经将它译为一种解释。就好像我能成为自己的旁观者,同时看见自己生命的第一幕与最后一幕,好像我能看穿自己生命的全部。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表演生活。」

  @emily:「杀戮是将沉默强加于沉默者。它是将不可预知的生命活力简化为可预知的无生命物质,是将遥远之物转化为熟悉之物。它等于将我们加入他者的需要彻底剥去。」

  编辑选读: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既不年轻,也不年老,因为他并不生活在别人的时间里。时间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开始。工作不是无限游戏参与者打发时间的方式,而是产生各种可能性的方式。」

  「如果有限游戏参与者因为赢得游戏而获得头衔,那么无限游戏参与者除了自己的名字一无所有。名字与头衔一样,都是他人给予的。头衔在游戏的终结授予,名字则在开始获得。」

  「机器与花园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机器是由外力驱动的,而花园是自然生长的,其能量来自于它自身。生命力不能被给予,只能被发现。」

  「正如机器可以被认为是工人延长了的手和腿,工人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的延伸。我们使用一台机器来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却发现自己必须做机器所做的事情。人为了控制而使用机器,却被机器所控制。」

  「文化如果被困于社会边界里必不成其为真正的文化。社会经常使用一种策略,发起或拥抱某种文化,将之作为该社会的独家专属之物。被如此画地为牢的文化,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极大扶持和鼓励,但它不过是披着开放的外衣而已。」

  读者评论:

  名家推荐: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情的看法。两种游戏的不同,解除了我下一步该做什么的犹豫。很简单:总是选择无限的游戏。

  《全球概览》创始人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

  这本书让人禁不住一读再读,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人人网、饭否网、美团网创始人王兴:

  有本书对我蛮有影响的——叫做《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却是在和边界,也就是和「规则」玩,探索改变边界本身。实际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与之相比,其他的边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