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10篇

2017-12-12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10篇

  《这么远那么近》是一本由宇文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一):这么远这么近

  喜欢这个书名,这么远这么近,不只是因为我喜欢那首歌,而是它很微妙准确地说出我们和哥哥的距离,我们的张国荣,我们的哥哥。

  从开始喜欢,便不断寻找,他的歌,他的电影,他的善良,他的调皮,他的真……越来越多的发现,会某一刻感觉离他那么近,又某一刻恍惚觉得,竟然离得那么远……

  时间大轨迹上用的是倒述,从2003年开始,试图以二十七个侧面来描述一个真实的张国荣,资料详尽,厚厚的附录,让人不禁对作者的资料收集感到无比佩服和艳羡。确实是一种喜欢,才能做到这种地步吧。

  但张国荣真的能够被描绘吗?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我们的答案会是一样的吧,不能。其实,也不需要,他便是他,我们被吸引着不断了解,一直欣赏,在每个人心中默默拼成一个形象,尽管这些形象不会完全一样,经管这些都不是真正完整的哥哥,但我们一直爱着,不管完不完整,我们相信的是那种共鸣那种喜爱的心情,以及,这个我都不敢用“值得喜爱”这个词形容的哥哥,因为他是那样好……

  我被哥哥收服,有差不多一年了吧,以前从来没有过偶像,文学科学演艺界都没有,只挺喜欢一个词人,李煜。

  某天回头向全宿舍骄傲地宣布,从今天起,我的偶像是张国荣!现在想来,她们当时是被我吓到了吧……

  宿舍有个女生,不同阶段喜欢过不同明星,神奇的是她爸爸很喜欢哥哥,据说小时候常听她爸爸放哥哥的歌,还曾被灌输过哥哥是多好的人,可惜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她和她爸爸分开了,没在一起生活。那天宣言过后的某一天,和她闲聊时,她突然说一句,如果是他的话,的确值得喜欢。撇开我当时的开心兴奋不说,当时突然出现一个想法,哥哥对她来说是特别的吧,在她和父亲回忆里,留着深深的痕迹……

  昨天听了一个香港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森美,他说哥哥是他青春期的开始,一直活在他的青春回忆里(大概这个意思……),那是是深深的羡慕啊,能有哥哥伴着成长,那些青春那些回忆。但转念一想,其实我们有何尝不是一直有他的相伴,一直制造回忆,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时常觉得,怎么会那么晚才喜欢上,怎么会错失了那么多时间,但是,这终究是缘分,庆幸还是相遇喜欢。会觉得喜欢上哥哥时,我已经21了,已经不够年轻了,但没关系,幸好不是更迟的年岁,我还有那么多年用来爱他。

  不轻易喜欢上什么,甚至有些三心二意,但唯有你,喜欢上时便觉得会是一辈子,也许不同时期喜欢的方式表现会有所改变,但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我相信,永不会变,安好,哥哥。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二):陪你倒数 - 荣迷眼中的Leslie艺术编年史

  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陆一直没有一本真正地完整回顾Leslie艺术生涯的著作。也许稍稍有名的是骨灰级荣迷的灰那本有名的"与他共度61世",但是那本只是从电影作品来论述的书籍,真正能把音乐,演唱会和电影一起涵盖的书籍还是空白。所以这次"这么远那么近"出版前夕所打的宣传词"荣迷珍藏的张国荣评传"和作者宇文卿的名字变成了最大吸引人之处。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荣迷写的文章,有些文章写得太妙了。我曾经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文章集结起来,按照电影抑或音乐分类,编辑成一本属于荣迷自己的乐评或者散文集,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看着这些或多或少熟悉或者陌生的文章,那种内在的感动和共鸣总会令你得到满足

  看到此书的目录的时侯,感觉宇文卿的确找到了直达荣迷内心的钥匙,这样按照时间倒数的方式,其实是在陪伴荣迷一起回顾老哥的艺术历程。99年的时候是老哥陪我们倒数他的音乐生涯,而14年后的今天是宇文卿"陪你倒数"那些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的日子。我觉得不管你之前是老哥的歌迷或者影迷,或者完完全全的哥迷,都能在这些章节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特定的年份。

  如果你不是荣迷,在这些章节中找不到自己的部分那也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候你可以完全"由零开始"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所留给我们的巨大艺术遗产和人生奋斗历程。

  这本书在音乐和电影方面都互相平衡着,所以浏览的过程其实更是一部老哥的艺术编年史的回顾。与那些官方出版的回顾史书籍不同的是,由歌迷自己执笔的文章在读起来更加得贴心,感情更加细腻。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三):人生没有你会不同

  2003年4月1日18点41分,一个被定格为永恒的片段。

  在十年前的愚人节,我只是像个傻子一样半信半疑地喃喃自语,不会是真的吧,这次玩笑开得也太过火了。

  直到第二天。

  当世界恢复正常时,才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那毅然决然地一跃。

  从此,世上再无愚人节。

  事实上,我并不能算是他真正的粉丝,当他在歌坛大红大紫的时候,我还小,并没有听过他的歌。伴随我长大的是张学友,成年后欣赏的是陈奕迅。对于他的歌,仅仅听过《深情相拥》、《当爱已成往事》、《路随人茫茫》、《风继续吹》廖廖几首,都是很好听的,但他总归是缺席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

  更喜欢的是银幕中的他。《英雄本色》里的楞头青,《家有喜事》里的娘娘腔,《倩女幽魂》里的文弱书生,《白发魔女传》中的卓一航,《东成西就》里的黄药师,《纵横四海》里的国际大盗,他就像一个出色的演员一样走进我的视野,出色的演员,但也仅仅是出色而已。

  直到《霸王别姬横空出世

  若说起他里程碑式的作品,也许有人会选择《阿飞正传》,也许有人会说是《春光乍泄》,但对我而言,是永远的《霸王别姬》,因为这部电影,我重新认识了这位演员,从此,人生没有你会不同。就像虞姬,就像成蝶衣,他就是他。

  我是多么不愿提起那忧郁症、八卦报刊的恶毒,不愿去回想铺天盖地的死因分析、那个男朋友,甚至不愿去理会那些怀念和赞美之词。

  十年了。

  所有的分析和探究都可以休矣。在十年后的夜晚,静静看一部他的电影,在黑暗中听一首他的歌,或者翻看一本纪念册,安静地怀念,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纪念。

  《2013最值得荣迷珍藏的张国荣评传》是唯一一本我倒着读完的书。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与我一样。

  这本纪念册按照2003-1977的顺序,一年一篇文,用倒序的方式展现了他的一生。2003,面对这个独特的数字,我选择从1977,这个最遥远的年份倒着开始。然后手指和眼睛走到了2002年,固执地不肯前行。

  怎么可以揭开第一页。看那刺目的字句。“2003年4月1日,从此再无愚人节。”

  怎么忍心看虞姬挥剑,红粉成灰。

  怀念是多么私人的事情。

  他依然在耳边轻轻地唱着:“有一天你会知道,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忘了我就没有痛,将往事留在风中。”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四):十年,你走远,你未走远

  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么远 那么近》。自从十年前的这一天,他纵身一跃,这一天就让一个节日的快乐变得非常滑稽,十年后的今天,我非资深荣迷,却也忍不住缅怀。十年前,我还不懂这个人,除了知道他是一个知名的香港演员外一无所知。十年来,看过了他的电影,听过了他的歌,在别人的人生中寻找这样一个生命的轨迹,并不能说全懂,但是至少,他值得欣赏值得纪念。

  从前也看过一些写张国荣的书,基本上大同小异,就是他生活琐事文艺创作的综合体。《这么远那么近》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也并无新鲜,只是放在他生命戛然而止的十年后出版,让人多了一种对生命的怅惘之感。和他刚刚离去时读写他的书,感觉完全不同,也许是因为,这十年,也是我们生命在流逝的十年,经验阅历都会让我们对另一个生命有不同的体悟。

  我有一个不小不大的困惑,书里所言,哥哥患的类似于一种先天性的抑郁症,说先天性就是说物理性的无法调节,也就是说什么入戏太深什么的基本上是无稽之谈,他只是患病了,而这种病又是一种先天性的大脑内某种物质失衡,导致他行为和选择的异常。其实这样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因为46年的时光里,无法让一种先天疾病某天突然爆发。当然,说他入戏太深,或者陈凯歌那句“他就是程蝶衣”,这些同样无法令人信服。我们人是很难认清自己的,当然要认清别人,需要多么刚愎自用的内心?他患病,一定是和那个云龙混杂的圈子日经越累的浸染有关,也一定和他所塑造的成功艺术形象有关,和他的体质有关,和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关系,绝对不可以妄下定义。只是斯人已逝,在讨论他为何得病又为何离去有什么意义呢?活着未必就是幸福,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认为最好的归宿。

  2000年“热 情”演唱会巡演的时候我在上高中,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接受能力,我还记得我当时在电视上看见张国荣穿着红色高跟鞋披着长发载歌载舞忧伤歌唱的情景,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他很“妖”,很接受不了的感觉。这种感觉今天想来很奇怪,就像,看见一个小丑披着滑稽的外衣,让人们品评和嘲笑,但是他是为了取悦众人,但是没有人看的见他内心的忧伤。我并非贬低他,只是十年之后,想起那些“华丽的超前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行头和那场视听盛宴,为什么内心却是悲伤的?他倾心所有,或许是为了那些疼爱他的歌迷或许是因为他本就是追求各异的艺术家,但是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我们看不见连他自己也看不清。

  他是为艺术而生的,所以,一切也许是注定。他走远了,但是他的艺术形象始终在那里,他忧伤的劲爆歌舞始终在那里,他又未曾走远。当我们真的用“心”去体悟他的艺术生命,就像他用“心”的去创作一样,他46年的生命就永远在焕发着生机。

  十年,岁月静好,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能做自己,你就是你,你是多么特别的你,感激曾经有这样的你。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五):世界以痛吻你,要你回报以歌

  翻开第一章,开头就是令人心悸的告别,字字句句写着缘散梦醒。

  恍惚又是那日分别,我记得在4月1日时,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就开始哭泣。

  有一种悲伤和失去,在点醒我大脑之前,先击中我的心。

  其实是已经模糊的日子,只记得眼泪肆虐,千万次的质问和惶然,疼得入心入肺,就像要死去。

  为何那个人去了,化为尘土化为飞灰,再也不存在于世间,花还可以开得那么好,春日还可以那么明媚。

  为何那个人去了,这万物却可以无动于衷

  但终于撑过,像赤足在寒冷的湖上行走,一步一步都是刺骨,起初不能忍受,而后是安然。这时我低眉看冰雪来路,便知道自己终究不能回头。

  这样想一想,似乎就有勇气可以走下去了。

  而他却在哪儿呢。

  还能旋舞放歌的身影,自然是远了,然而我戴上耳机,听电流还原他的声线,好像空气里仍浸着他的气息,轻柔妥贴,静而暖,浅浅地令人舒缓眉眼。

  是他的眼睛,是他的微笑,是他的低语,这样绵长,悠悠地穿越时光,斯人已逝,光影如真。

  当我翻阅他的人生,一页一页地看过,从死至生,从明媚到炙热,从温雅到飞扬,仿佛拾起多年以前的落花,指尖心上都是若有若无的香气,俯仰间流年销尽,旧境是浅淡的昏黄,那时的颜色已经不在了,而那种茫然的欢喜和悲伤,却还触手可及。

  十年之后,我们再想起他,鲜再恸哭,这是沉沉的痛,斩不断,拔不出,堪不破,滞在胸中,郁结于心,长长地叹息也无济于事

  粲不哭而神伤,痛悼不能已。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们都知道,却都无法说出来。

  无论多么激烈的拥有和失去,最后都只是怀念,当那颗切切的热爱的心,化了灰,沉默地散在回忆里,总觉得懒散和幻灭。但我拨开它,看见底下星星的红色,竟还是滚烫。它依偎在那里,从来未曾离去。

  或许有一天,当我很老很老了,看见年少的最初,想起很久以前湮没在时光中的那个人,就像怀念自己做过的最美的一场梦,恬然又笑着怅惘。那时上帝赐予我的一点蜂蜜,值得用一生去回味它的微甜。

  即使曾有泪,也已化雪,融在岁月的肩头。尽管有撕裂般的哀切与苦楚,亦不曾后悔遇见他,望着他在晦暗纷繁的人世里,迸发出至高的光与爱,教人知晓竟有这样美的温暖和黎明。

  我永不能忘记,当我第一次看见他,看见一双纯净到耀眼的眸子。

  那一刻便是神恩。

  END

  -

  :纪念演唱会看着看着,手边翻开此书,一时感慨借了一个号来写这短短的书评,谨以微薄文字,连同标题这句诗,献给我挚爱的,挚爱的Leslie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六):生而为人,实在无须说抱歉

  去年的四月初,几个朋友小聚,周伟姗姗来迟,神情间难掩疲惫。酒未满上,他点上一支烟,“刚去K歌了,把哥哥的歌都唱了一遍”。淡淡一句,已觉他喉咙沙哑,悲伤难以自抑。这种一个人去KTV的事情,他做得出来。席间大家没有再提那个日子那个人,有些情愫,不必言说便已感同身受。

  03年的四月一日,我们还因“非典”被禁足在大学校园,哥哥跳楼的噩耗那时像是愚人节里的一个玩笑,后来有八卦说他并没有死,而是隐居到大陆的某个山里。关于他的消息,我都没有去刻意关注过,向来不追星,对于光环之下的男男女女,只作旁观,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我算不上合格的“荣迷”,上学的时候没有买过他的盒带,也没有把他的影片都看过,没在墙上贴过他的海报,没在书里夹过他的相片,甚至一首完整的他的歌也唱不出。

  大学时的男友,喜欢哥哥的歌,总是用鳖脚的粤语任何时候在我耳边哼唱《风继续吹》“你已在我心,不必再问记着谁”。我也因此将MP3里拷进哥哥的几首经典曲目。时至今日,哥哥已逝,情人也已成故人。只是每每K歌,我们这些七八十年代的老家伙,煽情地唱起往日的老歌,未免勾起难以治愈的旧伤,隐隐作

  痛。痛的是朝华易老,痛的是青春不再,痛的是那个多情的年代已逝难追。

  我老板喜欢吃兰州拉面,说吃起来特有仪式感,我纵然对仪式这种东西无感,倒也觉得有些时候它存在的必要。周伟用唱哥哥的歌作为纪念哥哥的仪式,到我这里,便是每年此时,看一遍《霸王别姬》。

  《家有喜事》看的是星爷,《春光乍泄》看的是梁朝伟,《英雄无悔》看的是发哥,唯有《霸王别姬》,我满心只为从一而终的程蝶衣。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袁四爷的一句“风华绝代”,当真是张国荣当之无愧的写照,温婉多情如哥哥,最终也逃不开虞姬的悲凉命运。每次虞姬问霸王夺剑自刎的时候,我总是想到哥哥结束自己那一跃。“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人生在世如春梦,不能开怀,只能对自己无情。牡丹亭的戏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情关难过,漫漫此生,曾有一人同心,不算磋舵。夜难静,哥哥的情,有谁共鸣。

  93年的片子,距今已20年,转眼哥哥已去10载。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也从一个懵懂少女到如今一个依旧。懵懂的30岁女人。去年年末,听闻公司要出哥哥的书,这又一次让我坚硬麻木的心再次柔软。《这么远,那么近》,是啊,那么远的程蝶衣,这么近的张国荣。当样书此刻摊在我的手中,耳边依旧是哥哥的《沉默是金》,“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自信满心里休理会讽刺与质问,笑骂由人洒脱的做人”。这本图文并茂的书不仅能让人看到哥哥的风华绝代,还能让人掩卷思量生死,感慨活着的百般艰难万般无奈。生而为人,努力为人,实在无须说抱歉。

  日前回家,和母亲说大衣的扣子掉了一枚,央求母亲帮我缝上。母亲便戴上花镜将大衣上的所有扣子重缝了一遍。一边缝一边唠叨我只身在外要冷暖自知,继而说到我幼时体弱,三天两头要抱着我往医院跑,赶不到医院,便在路上中风抽搐。两年住了七次院,医院的大夫护士见我如见自家孩子。我不止一次反问母亲,我既然那般不争气,您没有想过把我掐死了之?母亲玩笑说,怎么没想过。我撅嘴赌气,说死了反而好了,省得气你这么多年。其实一枚扣子而已,针线几针,我岂不会自己缝了?只是难得在家,便格外珍惜能和母亲撒娇的片刻。

  我们并没有选择的余地,既然艰难的来到这世上,又怎好动辄言死。哥哥的选择自是有他的不可言说,四外婆的轻生也一定是痛定思痛,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倒要各自珍重了。

  回京时依旧是浓得化不开的雾霾,冷得拂不去的春寒中,到处弥漫着缅怀哥哥的水样春愁,大衣裹在身上,暖在心里。今夜,点一盏烛灯,饮一杯浊酒,心心念念那个人的好,然后告诉自己,坚强活着,为了爱我们的那些人。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七):这一路我孤单行走

  宇文卿所著的《这么远,那么近》是一本张国荣的纪念集。客观的说,作为一个荣迷,我关心的只是音乐和电影,对于他本人的事,我所知甚少。这书则使我获得不少其他信息,集子中的资料翔实丰富,十分全面,但也缺乏对张的艺术方面的探究(或许作者并无探究之心,只是要给荣迷一个礼物)。我一直认为,“一家之言”并非坏事,我相信每个荣迷心中都有一个张国荣的形象,而且各不雷同,这才配得上他,因为他是百变的。他是天分那么高,金玉般的一个人,必须是那样。

  张国荣的逝去,犹如流星消逝于宇宙,烟花熄灭于夜空,是刹那的永恒。与他生前留给人们丰富多变的艺术影像相比,他的逝去有着深长的意味。人们将他的逝去归结为“抑郁症”,所谓抑郁症不过是现代人界定某种状态时所贴的标签而已,在另外一种语言系统中,它也可以有别的名称,不妨称为“戛然而止”。就像张国荣主演的电影《东邪西毒》中的那酒,它不是酒,它叫“醉生梦死”。得了“戛然而止”这种病(或者不称作病,唤作别的什么),他们把永恒定格在刹那,抛下躯壳飞向更广阔的自由。

  张国荣无论以何种方式逝去,无论寻找到什么新的佐证,对荣迷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失去了他,那么痛惜,那么遗憾。对于真正的荣迷来说,其实更应该关注他的艺术(而不是私生活),这也是他骄傲的地方,因他在艺术中获得了自尊与满足。

  张国荣不止是一个歌者或演员,他是一个艺术家气质浓厚的人,他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迷幻夺目的。也许,艺术家都在心灵内部构建了这样一个天堂,内在的丰富性与现实的苍白形成巨大反差,使他们不会轻易止步驻足。在天才艺术家群中,不乏以“戛然而止”的方式告别他的“粉丝”的,比如舞蹈家邓肯,比如作家萧红,比如诗人兰波,比如哲学家尼采……还有三毛、邓丽君、黄家驹,以及很多我们无法在头脑中抹去痕迹的人。我谈及这些,并不是关注离去的方式,而是说这短暂的一生何其辉煌。他们以特有的奋斗历程,使生命焕发出难以企及的魅力。

  相对于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恒久,人类的那点成就与声名甚至不及沙尘(沙尘至少不会速朽)。然而,渺小的人类毕竟拥有灵魂。假若把灵魂的追求比作一座神殿,殿堂里无数台阶达到的高度不同,有的通向物质财富,有的与权力有关,有的和美色有关,有的和声名有关……大多数人停留在较低的高度,因为他们到那一阶就已经迷醉了。庸常之人容易被现实的浮云遮蔽眼帘,看不到精神世界的巅峰。

  但有些人,在攀爬灵魂之阶梯的时候,只会在某一段短暂的沉醉,很快就会再次醒来,并陷入孤单——解决孤单的方式就是继续攀爬。这不能不令人想到西去取经的唐玄奘,他曾遇到权力、名声、财富,美人之恩,然而这些都不能抵消内心的一种声音——一种使命般的呼唤。他明白,这些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不过是虚妄,不是灵魂的事业,所以他能放下这一切,去成就更伟大的事业。与此相同,所有重视表达的人(艺术家),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东西(也许可以称作漏斗,或者黑洞),要弥补这一孔洞,必须许下伟大志业(发大愿),以一生之期来完成。与宗教家的传道相比,艺术家的表达同样具有哲学意义,表达的极致就是一种羽化,这是重生,乃至永恒的方式。舞台之于张国荣,既是他的重生,也是他的永恒。他一步步走来,有些路很曲折,有些路很艰难,有些路甚至很辛酸,但这一路走来他终究收获了鲜花、掌声、以及巨大光环下的成就。世俗人所瞩目的一切,他似乎都拥有了,然而他依然落寞。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人是权力、财富、美色、声名所不能俘虏的。在这些东西面前他不会停留,至少是不会停留太久,因为会厌倦的。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影,情节全忘了,只记得两个天使的几句对白:

  为什么要阻止他们在一起?

  为了他们的前途。他会成为总统,她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舞蹈家。因为他们都是内心寂寞的人,只有不断的博取权力和名位,才能稍解那一丝寂寞。

  那他们在一起岂非更好?

  他们在一起就不会拥有这一切了,因为他们是彼此的真爱。相对于真爱,当不当总统,做不做舞蹈家根本不重要。

  艺术家都不是常人,最高的名利权财尚且不能满足于他们,何况是俗情?除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什么能够拘住他们。张国荣追寻的是什么?其实已经不必多说,是真爱。至于是否惊世骇俗,其实他根本不在意的。他的爱情和他的表演一样,是自然的流露,就像鸟儿扇动翅膀,花儿舒展茎叶。你看他一笑一颦,在自然中展现美与忧伤,绝世惊艳,夺人心魄。

  天分太高的人,终不会迷恋俗世太久,何况还是一个天分那么高的人。他曾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优雅的老去。关于他的离去,我们除了怀念,其实不该再说什么了。至于八卦,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只好随它了。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八):感谢这个人

  在他离开人世的十年后,我才慢慢开始认识这个人。 仿佛这个人的生与死已经不太重要了。似乎今后也不再需要知道他的近况如何。也许,正是03年的最后一跳让我觉得他是真实存在过的。 十年后,细细想来,直到今天,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这么了解过一个人。他似乎比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更熟悉。是啊,现在的我们哪里会向身边的人投去过多的关注?这个人爱吃什么?平常的口头禅是什么?对待爱情、生死他又是怎么看的?似乎每个人都摆着一副I dont care 的臭脸。 感谢张国荣,让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细细地想去了解一个人。感谢张国荣,让我们停下来去了解自己。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九):我是哥哥教派的虔诚教徒

  风继续吹,哥哥继续型。——发哥周润发

  或者再用那句从葛大爷那充满喜感的脸却用无比着魔的神情,说出:“此貌非你莫有。”可是现在我更想说的是:“leslie,此境非你莫有”。

  我只是一个后荣迷,很后很后的荣迷,哥迷,leslie这个名字,之于他,或许只是因为他喜欢Leslie Howard才用这个名字,然而却有很牛掰的评论说他这个亦男亦女的名字,其实可以反观到哥哥心中其实是有女性偏柔美的一面,我记不太清了,也不深究说出这番话的人是在褒奖他对跨性别文化的贡献还是暗示他的性取向,可是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男人。

  说到这里我得引用学友的一段话:哥哥是一位具备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能歌善舞,演技精湛于一身的艺人。就我所知及亲身经历的,他是个敢爱而勇于承认,敢言而不失分寸,对长辈尊敬、对后辈提携、对爱情专一、对工作专业、对生活认真、对家庭负责、为朋友竭尽所能、心地善良、无论开工、约会,从不迟到的人。

  我记不清与哥哥结缘于何时,张国荣百度贴吧绝对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开始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忠心,想知道哥哥究竟有什么无穷魅力,慢慢的,陷进去了……像梁朝伟在花样年华中说的,很多东西,就是不知不觉来了……

  因为他,我开始对电影着魔,归根结底是对他着魔,觉得这世界上还是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就如我和他,本来是平行时空没有交集,因为我们彼此不相识,他之于我,就像天上的星星,可望不可触及,他会远远地站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挥洒魅力,而我就在静静的角落处,享受他带给我的世界,便认定这是上天的恩赐,他之于我,就是恩赐。

  他有着中华传统的一切美德,人人都能说他好,这该是多么不容易,因为我们都只是为自我而在奋斗,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而从来没有想过得对其他人有多好,我们也从来不会特别有那种成为想要人人都交口称赞的人的那种愿望。或许我们只是想好好为自己生活,而他,真的和我们不一样。我想,他该是天使吧。我记得曹可凡曾经说过一句:“你没接触过范冰冰,你不会知道一个人究竟可以做得多好”。可是我想说:“你不了解张国荣,你永远不会知道真善美的真正内涵”。这是他做人的宗旨,我记得的,另外,唐生也真心是一个好人,从我这几年不断地想去挖掘,也有设想推理过,我觉得唐生,和哥哥一样,在这方面他们的确是有共鸣,我甚至还认定,是唐生在这方面影响了哥哥。(PS:某人也的确有盛赞唐生,羡煞旁人)

  对于我身边一些朋友会问我为什么会喜欢哥哥,相信也不止我一个荣迷会遇到的情况,我只是想说,我只会和理解了解哥哥的人大谈哥哥,因为哥哥作为我心中的一个信仰,不是随便可以拿出来被别人亵渎,而且我更不想听到外界对他的偏见,心会痛,也会愤慨。在这几年里,从那一刻起,没离开过。默默把他放在心里,对着清风吹来的地方,幻想他就在面前,其实心里,泪在静静流淌。

  我非常感谢写《这么远那么近》的作者宇文卿姐姐,我想她和我一样感同身受,也正是她这些前辈级的荣迷,虽然不是骨灰级,可是她勇于把传承哥哥精神的这些重担扛起来,不得不说,她提供的资料,她写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给荣迷的礼物,更是对哥哥最好的慰藉。感谢上帝,leslie有你们在默默付出,真是他的光荣,而我,只能在这儿默默写书评,也就只能这样了,我恨自己不成钢吖

  leslie给我的也实在是太多太多,第一,他给了我做人的宗旨和标准,他为自己而活,为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而活,他兼济天下,慈悲为怀,能对每个人都很好,很细心,我想现在我还做不到,可是我会努力,他的精神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老是挂在嘴上的正能量。我想每个人不可能做得像他好,可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能改变自己一点点,多关爱别人一点点,世界肯定就会不一样。第二,他为我打开了通往电影世界的窗口,我知道的第一位导演是王家卫,我第一次所见的艺术,就是他演的电影,我觉得,电影应该是我以后要追求的目标,电影梦,他给了我一个电影梦,不管怎么样,这份礼物,我一定不会仅仅把它埋在心里,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我感觉到,这不是偶然。第三,leslie的坚持不懈,对事业对梦想的追求,顽强拼搏必须是鞭策我不断努力的无形推动力,香港人有说过“连张国荣都要熬八年”,他这种顽强,实在是我们现在90后所欠缺的。第四,人还必须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的人或许会说这些是很虚的东西,可是总是沉浸在现实中的人是可怜的,“与黄浦江的那些猪无异,不是漂流在异乡,就是漂流在时光里,最终都会臃肿,苍老,死去,直至腐烂。"在他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暂时逃离出现实的囧笼,他的一切,能让我们如沐春风,找到另一种境界,读他,我们一定会有更多感悟。

  很多人都会盛赞赫本是“坠入凡间的天使”,而我只会把这种赞美给予哥哥,只有他,才值得起这种赞美。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亲身经历那个八十九十年代,一直在怀念,有点发觉自己像是那种“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那种感觉。转念一想,我们还能在平行时空里遇见,还可以让我感受得到那种力量,始终我都珍惜这种情,我不能说,或者下个定义,这种是什么情感,我暂时认定它为信仰,就像那些虔诚的基督教徒,我就是哥哥教派的虔诚教徒。假如我能当他的八十年代的粉丝,那一定是我的青春里最美好的记忆。你会为他所受的委屈心痛,你可以去近距离感受他,或许一个红磡体育馆不过这么大,我会攒几个月的伙食费去看他的演唱会,或许我还有机会坐前排,还会有机会送花,或许还能握手,再或许能当个什么记者的访问他,更多的更多的fantasy,最重要的,他陪伴我们走过我们最美的时光,也见证了他最美的时光,我们占了他的便宜,这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宠爱,然而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句如此矫情的话此时却能如此贴切地用在我这种境遇,呜呼叹哉!(PS:我一直想知道哥哥为了哪个歌迷的婚礼亲自唱歌庆祝,实在是眼红的冒血了,宇文卿姐姐就告诉我得么)羡慕那些能和他共事,和他交友的人,甚至只和他见过一次面的人都能让后荣迷抓狂的声嘶力竭,不过,能和他生于这世上并让我了解他理解他,我多么够运。。。。。。

  我往那里找 

  像你这么好

  我愿陪你耗到老 

  耗到老 

  我往那里找 

  像你这么好

  和你哭又笑 

  哭又笑就好

  岁月因为有你,不再是现实世界下的影子,更增加了许多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常伴心间。愿永远和你共鸣,伴我一起奔向未来日子。

  《这么远那么近》读后感(十):你离开,你永远在场

  坦白说,我从来不是追星族,娱乐圈一众明星中,没有谁是我的最爱。可这并不影响我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因为骨子里一点隐隐的小女子八卦精神,还有对人物传记类的阅读偏好,如此而已。

  印象中认识张国荣是那些年天天坐班车上班的时候,途中车上经常播放着《MONICA》、《倩女幽魂》、《风继续吹》等歌曲,一来二去,被这充满磁性与感情的声音所吸引,从那时开始,认识了张国荣和爱上了他的歌。随着成家作人妇,工作生活如此琐屑,况且自己更愿意将有限的时间投放到无限的阅读中去,所以近些年来,与电视、电影基本绝缘,而张国荣所拍过众多的电视、电影,还没真真正正从头至尾看过一部!可是,我始终从报纸的娱乐八卦新闻中知道张国荣(哥哥)的一些消息,诸如公开公布出柜感情,与挚爱唐鹤德公开恋爱,再就是2003年4月1日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纵身一跃那个石破天惊,“荣迷”伤心欲绝的时刻。

  如今《这么远 那么近》,藉2013年怀念哥哥逝世十周年的时刻,作者作为“后荣迷”之一,整理成这本书,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全面真实的哥哥。这里用倒叙的方式,翔实地记述了他26年的艺术生命。辉煌的背后是成长的酸涩与艰辛,期间饱含着哥哥对事业的坚持执着和辛勤----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这与他的坚持、追求完美的个性不无关系。而通过对他的歌,他的电影,他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他的未竟的导演梦之路的展示,使我们了解到哥哥对事业的热爱,对艺术的纯粹和真诚。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身上时时处处体现的人性的真、善、美,对朋友的仗义帮助,对歌迷的深切爱护,对师辈亲长的尊敬孝顺……对所有人,他如此的真诚、真挚。他是这样一位有着优秀传统美德的好人。而为什么,这样好的一个人,却偏偏患上了严重抑郁症?在他盛年之际,在4月1日这个可以公开愚民的节日里,在4月这个充满泪水与怀念的时刻里,他给了热爱他的人们一个致命的打击?在春天这个本该处处充满鲜花与生命跃动的时刻,哥哥倦了,他化羽而去了,在天堂,继续着他热爱的艺术事业!

  抑郁症!究竟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杀手”?可以令一个人毫无理由地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和鲜花着锦的生命,如此决绝地挥挥手,留给所有爱他的人一个不近人情的姿势。生命呀,是如此脆弱!所有爱着和被爱的人,请好好地关爱彼此吧,给爱的人一个释放的空间,给他一个休憩的港湾,给他一份自由的心境,也许这样,抑郁症会远离生命多些!

  春江水流,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天多好呀!只是哥哥,你从2003年的那个春天开始,已缺席人间春天10年了!其实我们也不必伤心,因为我们知道,你从未离开----你看,你的不老声音正唱响人间每一个四季。

  哥哥,你离开,你永远在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