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2条商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22条商规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5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2条商规的读后感10篇

  《22条商规》是一本由(美)艾•里斯(Al Ries) / 杰克•特劳特(Jack T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2条商规》读后感(一):AI Ries理论的核心正是信息传播

  先看了《定位》,再看的本书,认为本书比《定位》更条理清晰。看了这本的,定位可以不看了。以下是我读了作者好几本书之后,再结合我看其他书的内容,一定感悟

  1行销是传播一种观点

  由于生存需求,消费者必须购买某种品类的产品;在该品类下,消费者决定购买哪一个品牌。行销的信息,影响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主观认识,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当今社会的某些产品,甚至不是生存必须的,但商家通过行销,让消费者对这些产品产生占用欲望,最终形成购买决策。

  行销过程,实际上就是商家传播一种观点,有意识的引导消费者的观念的过程。

  从消费者接受信息、形成观念的角度来看,无论消费者按什么标准、分多少类型,信息的来源都是外界的。对外界信息存疑不断寻求佐证的消费者,也必须在外部环境中搜集信息。因此,信息渠道是一切行销策略的基础。

  2消费者观念的形成过程

  消费者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都是消费者接触外部信息的来源:1)消费者通过眼睛看到的:各种媒体,线上电视、网络,线下书籍报纸杂志、各种广告牌 2)消费者通过耳朵听到的:在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人员,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甚至是偶然遇见的陌生人3)消费者其它感官的感觉:闻到的气味,摸到的触感,尝到的味道。消费者的观念,形成在这个综合的信息接触的过程当中。

  3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件产品的过程

  与消费者购买一种产品相关的信息传播与观念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购物前,消费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触到某个品类、或者某个特定品项的相关信息,并在消费者认知中形成一定印象,这个阶段的信息可能只是与产品间接关联的、甚至模糊的;2)在购物现场,消费者接触到的产品信息,例如打折促销的价格信息、促销人员宣传的产品信息、消费者直接品尝、试穿的直观感受,这个阶段的信息与某产品直接相关;3)购物后,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体验,形成了直接关于产品的信息,这又将影响下一次的购物决策。

  这三个阶段不是严格区分的,而是相互重叠,不断交叉影响消费者下一次的购物决策。

  4行销通过这三个阶段引导消费的认知

  1)投放媒体广告,引导消费者在购物前形成关于产品的认知。在这个阶段,不需要消费者有相关需求,只要通过某种形式,让消费者对某产品、品牌形成记忆。虽然可以通过compelling advertisment达到这个目的,但获得信息的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也将形成相关信息。因此在投放广告时,应该避免迫使消费者产生负面的情绪。举例,公交车循环播放“相亲就上金玉良缘”,乘坐公交车的人,迫于环境限制,不得不接受这种高频率的广告轰炸,并且确实会记住这条广告。从形成观念的意义上讲,这种强制性广告是有效的。但是会引起消费者的消极评价,导致消费者对这家公司的认知减分。

  消费者从他人传播的信息中,获得信息影响认知。这种信息宣导可能是传播依靠亲朋好友口耳相传的自发行为,也可能是由公司设计的、有意识的引导消费者的传销活动。

  2)布置消费现场,在购物现场引导消费者的决策。产品包装的设计;在消费渠道的终端,生动化物料的使用、陈列位置的调整,在视觉效果突出产品影响消费者的注意。例如使用大字报,展示产品的卖点、打折信息。

  安排促销员在消费现场宣导产品信息,直接邀请消费者试饮试吃,通过人员安排主动向消费者灌输信息。促销员的安排,是现场影响消费者的一种极端形式。但促销员本身难以管控和激励,在销售现场产生的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3)通过广告信息、产品信息,影响消费者购买后使用该产品的体验。消费者购买一个产品后,使用该产品的过程本来是私人的、不需要与环境结合后的。但公司可以通过行销宣导的信息,教育消费者,应该如何使用该产品、应该获得怎样的一种使用体验。例如奥利奥饼干,广告教育消费者应该泡着牛奶吃奥利奥,并且会获得愉悦享受。消费者购买奥利奥后,确实会按照广告的宣导来食用饼干。有些公司推出先使用、再购物的行销策略,允许消费者免费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私人使用产品的过程,既受到了行销策略的影响,又会产生新的体验信息,与行销信息一起,影响消费者的认知。

  4)消费者接触到一项新的信息后,会主动搜集相关信息,来改判断或者增强认知。这又回到信息渠道的问题,消费者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搜集信息、与他人交流讨论等方式,对信息的可靠性做出判断。消费者能够接触的这些信息,也是可能被操控的。

  5消费者的类型

  消费者本身的特性,会影响他处理信息的方式。有的消费者容易被外界的信息影响判断,也就容易被行销方式引导;有的消费者固守已有观念,不易接受新信息,也就相对难以引导。

  《22条商规》读后感(二):心智之战

  饭局上做公司的同学提到,说此书对促进了他创业中的很多思考,接着说《定位》没看过,字太多。路过大众书局,站着花了个把小时看完。

  属于《定位》系列书籍,在定位理念下的延伸与归纳,简洁引入思考的书,这22条还是按重要性的逻辑一一罗列,有简单的案例说明和佐证,中间应该是中国的合作伙伙伴小字插入了些中国的案例。对于这些案例,我觉得是为了佐证他的理论,有些可能会为了证明而证明,有些牵强,一个公司、品牌的盛衰,应该是有很多的原因,本书仅就其中的与理论能靠边的进行佐证,印象较深的如下:

  1、抢第一比抢质量更好更重要。理念引申自定位,品牌应该去攻占的是顾客心智中的位置,这样抢位就更重要,这个抢位是抢某一品类在顾客心智中的位置,抢位重要是速度;所以在一个产品和品牌发展的初期,速度很重要,不要想着一步将质量做到最好,先抢品牌在顾客心智中,对某一品类产品的印象。并且一旦,在顾客心中的印象即成,想改就很难,并且会让品牌付出巨大的代价。结合我生活中的体会,顺丰快递抢了快递中“快速”“放心”“高品质”的位,碰到重要的快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用顺丰寄。那回想我对快递接触的过程,顺丰是怎么抢位的?第一:速度,在别的快递品牌还在做性价比时,顺丰就抢了“商品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但不是说你抢对了位就可以成功, 也不是你想抢什么位就能抢到的,想到了也不一定你就能抢到,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实力。我感觉顺丰从这几个方面,让顾客感受到了“高品质”,并且强化这个印象。1)重视并统一全国400客服电话,这是第一个窗口,给客户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打电话就能很方便下单,并且对来电信息有系统记录,下再该电话再次进来,可以自动下单,节省成本和时间,且提高客户满意度。这个就要使用《体验为王》中讲到的客户触点系统,去回顾并确认顾客触点,并优化在这几个方面的客户触点。对比其它快递的体验,打电话下不了单,全国没有统一的客服电话,电话转来转去也不一定下成。再往回讲,要实现这个,就和快递经营模式有关,顺丰为直营,非加盟,能有很强的控制力去做到这点,其它品牌快递加盟形式可能就很难做到。

  2、少比多好,要聚焦。一些品牌成功后,就开始想着延伸与扩张产品线,很多失败的案例。为什么失败?作者的观点是,找错了原因,品牌成功不是因为你是品牌才成功,而是你占了顾客心智模式中,该品类的位,所以在该品类中,认你的品牌。

  《22条商规》读后感(三):先胜而后求战,产品是根基,营销是建立在根基之上的!

  深深的认为作者在用自己的IP骗钱,思想内容上与自己的经典 《定位》一样也就算了,案例总要换换吧!

  1️⃣营销就是通过引导用户认知,进而占领用户心智的过程!

  ①利用《影响力》的手段

  ②利用人性的弱点

  ③饱和攻击

  2️⃣定位的目的:聚焦、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让产品成为用户心智中的第一,行程垄断地位!

  ①差异化定位:宝马定位驾驶乐趣、沃尔沃定位安全

  ②重新定位:苹果重新定义手机

  ③紫海定位:在红海中找到一片蓝海,快速垄断成为第一

  3️⃣当聚焦的品类成功占领用户心智后,盲目拓展品类,将产品线拉的过长,会稀释品牌影响力,损害长期利益。

  如小米大量推出其他品类产品,稀释了小米手机品牌在用户的心智地位,进而拉低了小米手机的销量。

  但个人认为小米已然在用户心智中行形成了了:性价比、设计感(不讨论抄袭)、体验感强的心智定,所以当小米推出与该定位相符的新产品时,仍然有大量用户买单!

  4️⃣在敌人认为绝不可能出现的地方,突然出现,给予致命一击,对敌人绝不可仁慈,竞争对手不一定是敌人。

  时刻关注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形象,用换位思考,了解你的每个行动,会对用户产生哪些心理影响!

  《22条商规》读后感(四):市场变化莫测,企业需要变革

  《22条商规:美国CEO最怕被竞争对手读到的商界奇书》是定位之父,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合作25年后的谢幕之作。因为是谢幕之作,这本书所写内容是总结性质的,一共总结了22条商业规律。这本书首次出版年是1993年,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商业界已经有翻天覆地改变,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了。然而,这22条商规依然有用,因为书中所提到的营销定律并不随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尤其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本书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看完了《定位》之后,再看《22条商规》,里面提到的很多规则是一样的,例如“领先定律”、“品类定律”、“聚焦定律”等等,可见这些定律的重要性。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定律17:莫测定律。书中简单描述这一定律:应对不可预见的未来情况的方法之一,便是建立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企业组织。当你所经营品类的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你若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出变革,并且能够快速地进行变革。

  在企业中,常常会做这样的工作:为未来3年做预测,为未来5年做预测。这个工作内容看起来很高大上,仿佛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可以预见未来。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非常困难,因为没有办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去预测,没有作为支撑的论据。好不容易找到认为可行的资料和数据,把这个未来预测做好了,却计划赶不上变化,市场来了一次大变革,之前做的预测都没用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书中已经提醒了我们,应该要注意到变幻莫测的市场走势。天气预报都做不到准确预测3天后的天气,更何况我们去预测市场。

  那是不是就是说我们只要做好眼前就好了,不用去理会市场的变化了,反正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可以说,这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也是做不出头的做法,这样的品牌就只能随波逐流,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别人在前面抢占更大的市场,这些企业就只能跟着在后面获得一点小利。书中指导的做法,就是建立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企业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做出最快的变革。这样的组织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开放式的组织,企业不能只专注自己现有经营的产品,应该放眼整个市场,放眼各行各业,留意市场的发展动态,才能把握整个市场的趋势,及时作出反应。而作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也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开放式的,学习更多新的东西,与市场潮流接轨,这样在市场变化的时候也能及时作出变革。

  没有任何的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品牌经营的某种产品成为了市场数一数二的畅销产品,也不能保证一直畅销下去,甚至不能保证这个品类能够长存下去,举个例子,现在还有多少企业愿意生产MP3呢?之前甚至还出现过MP4、MP5呢!但,有量变才能出现质变,市场要怎么大洗牌,必然是有前奏的。企业必须要密切留意这样的变化,掌握市场的大体趋势,不断调整企业组织,才不至于被市场所抛弃。

  《22条商规》读后感(五):围绕定位展开

  1、要在某个品类里(没有就创造一个品类),聚焦一个简单的词或概念,第一个迅猛的打入顾客心智,再次之前最好调查目标市场的顾客认知;大多数人相信自己的认知,也会根据大众认知来做购买决定。

  2、在人类心智中,一个品类最多能接受7个阶梯。但市场往往演化成只有两大品牌竞争的局面(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品牌一个后起之秀)。想要稳居第二与领导者抗衡,重视事实的前提下必须树立与对手本质相对立的定位,正面攻击只会强化对手的定位。

  3、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长远来看,促销的手段和成功陷阱的品牌延伸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尽早发现错误及时止损,集中产品焦点,精准定位聚焦目标市场,抓住唯一机会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也可以转化自身的不足为优势进行宣传。

  4、好的想法也需要资金,保持市场对你的产品长久需求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完全满足需求。

  《22条商规》读后感(六):简短精炼

  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并不多,难能可贵的是废话少,22条每一条都值得细细研究,反复读。经典就是经典,无需置疑。

  针对第一法则:

  如果你不能做第一品牌,那么就要做第一品牌的对立面,并且在攻击时绝不能手软

  阶梯定位法则:

  对于一般人而言,对于同一品种的品牌,通常人们只能熟悉的说出七总,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通常记不住超过七种的品牌。所以,对于品牌来讲,宁愿做大池塘里的小鱼,也不要做小池塘里面的大鱼。-22条商规

  观念集中法则:

  营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观念之争!

  品种细分法则:

  使领先者保持对市场统治地位的方法之一,是给新产品起新名字

  远期效果法则:

  短期内降价会增加销售量,长期内只会使销售量减少

  商标扩展法则:

  同种品牌物品只会增加激烈的竞争。要做到在一领域始终保持前端。而不是多个领域保持一般。

  有所牺牲法则:

  对于公司而言,大而全也许并非是好事。小而专才能始终保持市场占有率!

  对立特征法则:

  模仿领先者并不是出路,寻求与领先者对立的特征,这使你能与领先者相抗衡,这个关键词是对立而不是相似。如可口可乐是最早的可乐,定位是老年人。而百事可乐则成功的把自己定位为年轻一代的选择。

  驾驭趋势法则:

  请忘掉时尚,当时尚出现时,请尽量缩减它。如果想保持市场长期需求,就是不要完全的满足需求!-

  过度宣传法则:

  事实往往与新闻媒介宣传恰恰相反,当一切进行顺利时并不需要宣传,当需要宣传时往往是出现了问题!-

  正视失败法则:

  一个公司如果想以理想的方式运行,就应该发挥集体主义精神,采取团体作战方针,并且有感于牺牲的带头人!-

  骄兵必败法则:

  应当尽量减少会议,用实际调查取代会议,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22条商规》读后感(七):一句话读懂《22条商规》

  本书的影响力和地位,在这里就不多做盛赞了。Al Ries大师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内容,其实全书总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按照以下思路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逻辑。

  第一大部分:营销逻辑本身

  整套营销逻辑的起点:(四、认知定律)在市场营销领域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性,也不存在事实,更不存在最好的产品,存在的只是顾客或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只有这种认知才是事实,其他的都是幻觉。

  所以:(三、心智定律)如果市场营销是一场争夺认知而不是产品的战争,那么在进入市场之前应该率先进入心智。抢先进入顾客的心智要胜于抢先进入市场。

  前提是:(七、阶梯定律)产品都非生来就平等的,潜在顾客在做购买决策时总会对各种品牌进行排序。对于每一个品类,顾客的心智中都会形成一个有选购顺序的阶梯。每个品牌占有一个阶梯。你的营销战略应该根据你的品牌占据了心智阶梯的位置来决定。

  你的目标就是:(一、领先定律)成为第一胜过做的更好。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先入为主,要比让顾客相信你的产品优于该领域的首创品牌容易得多。在任何品类中,领先品牌必然是那些首先进入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品牌。

  如果不行:(二、品类定律)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品类,那么就创造一个品类使自己成为第一。

  这样导致:(十、分化定律)每一个品类总是始于某一个单一的品类,在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品类开始分化成几个小品类。

  目标最好做到极致:(五、聚焦定律)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拥有一个代名词,那么这家公司必定会成功。

  有竞争者,怎么办:(六、专有定律)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拥有一个代名词或定位时,你若再想拥有同一个代名词,将是徒劳无益的。

  竞争到最后:(八、二元定律)最初,一个新品类有很多层阶梯,但到后来,品类阶梯只剩两层。从总体和长远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市场往往演化成两个大品牌竞争的局面——通常一个是值得信赖的老品牌,另一个则是后起之秀。

  形成二元竞争结构后:(九、对立定律)若想成为市场第二,那么你的战略应由第一决定。强势中隐藏着弱势。对于任何强大的领先公司,居于第二位的公司也会有机会将其攻破,变其优势为劣势。

  这一切营销都是为了:(十一、长效定律)

  第二大部分:该怎么做vs不该怎么做

  该怎么做:

  (十三、牺牲定律)有三样东西是需要你牺牲的:产品线、目标市场和不断的变化。

  (十四、特性定律)你想要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或特性,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营销。如果没有任何特性,那么你最好有低的价格。

  (十五、坦诚定律)使自己产品深入人心的最有效方法是首先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后再将其转变为优势。坦诚可以解除顾客的戒备心理。(谨慎使用)

  (十六、唯一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竞争者只有一个容易被攻破的薄弱环节。正是这个环节,应该成为你全力攻击的焦点。

  (十七、莫测定律)应对不可预见的未来情况的方法之一,便是建立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企业组织。当你所经营品类的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你若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出变革,并且能够快速地进行变革。

  (十九、失败定律)若失败无可避免,及时撤退则可以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

  (二十一、趋势定律)如果你面对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行业,具有时尚的一切特征,那么你最好能够淡化时尚。通过淡化时尚,你就能使之流行的时间延长,从而使它更像是一种趋势。

  不该怎么做:

  (十二、延伸定律)虽然长期来看品牌延伸是一个失败的战略,但是就短期而言,它却可以让你成功。

  (十八、成功定律)成功往往会导致贸然延伸产品线。当一个品牌获得成功后,公司会认为名称好是该品牌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以它们便急切地给其他产品也冠以同样的名称。事实正好相反。使品牌出名的并不是它的名称,不要自大。

  (二十、炒作定律)炒作就是炒作。真正的革命并不是在正午的吹号游行,也不会出现在晚间6点的新闻报道中。真正的革命会在午夜悄无声息地到来。

  实现以上两个部分的最基础条件:(二十二、资源定律)说白了,就是得有营销预算。

  完

  《22条商规》读后感(八):占领,优势,延续。 美国ceo 最怕竞争对手读到的商界奇书。

  美国ceo 最怕竞争对手读到的商界奇书

  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

  摘录:

  1、领先定律:成为第一胜过做的更好。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先入为主,要比让那个顾客相信你的产品优于该领域的首创品牌容易的多。

  2、品牌定律: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品类,那么就创造一个品类是自己成为第一。

  3、心智定律:市场营销是一场争夺认知而不是产品的战争,在进入市场之前应该率先进入心智。

  4、认知定律:市场营销领域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性,也不存在事实,更不存在更好的产品。存在的只是客户或潜在客户心智中的认知。只有这样认知才是事实,其他的都是幻觉。

  5、聚焦定律:市场营销的要点就是聚焦。收缩经营范围将使你更强大,追逐所有目标将使你一事无成。

  6、专有定律: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拥有一个代名词或定位时,你若再想拥有同一个代名词,将是徒劳无益的。

  7、阶梯定律:产品都非生来平等。潜在客户在做购买决策时总会对各品牌进行排序。对于每一个品类,顾客的心智中都会形成一个有选购顺序的阶梯,每个品牌占有一层阶梯。

  8、二元定律:从总体和长远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市场往往演化成两大品牌竞争的局面。通常一个是值得信赖的老品牌,另一个则是后起之秀。

  9、对立定律:若想成为第二,那么你的战略应由第一决定。强势之中隐藏着弱势。

  10、分化定律:每个品类总是始于某个单一的品类,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分化成几个小品类。

  11、长效定律:短期内,促销能增加公司的销售额;但长期来看,促销只会减少公司的销售额,因为它教会顾客不要再正常价格时买东西。

  12、延伸定律:多便是少。产品越多,市场越大,战线越长,赚的钱反而越少。

  13、牺牲定律:好像存在一种宗教式信仰似的;更大的网可以捕捉更多的顾客。但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14、特性定律:市场营销是认知的竞争。你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或特性,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营销。如果没有任何特性,那么你最好有低的价格。

  15、坦诚定律:是自己的产品深入人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后再将其转变为优势。

  16、唯一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竞争者只有一个容易被攻破的薄弱环节,正是这个环节,应该成为你权利攻击的焦点。

  17、莫测定律:应对不可预见的未来情况的方法之一,便是建立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企业组织。你经营品类市场发生根本变化时,必须快速做出变革。

  18、成功定律:成功往往会导致贸然延伸产品线。

  19、失败定律:面对错误的现实但又对其无所作为市一件很糟糕的事,这并不利于你的事业。更佳的战略是尽早发现错误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停止损失。

  20、炒作定律:炒作就是炒作。真正的革命会在午夜悄声无息地到来。

  21、趋势定律:如果面对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行业,具有时尚的一切特征,那么你最好能够淡化时尚。通过淡化时尚,你就能使之流行的时间延长,从而使它更像是一种趋势。

  22、资源定律:市场营销是一场争夺顾客认知的游戏。你需要资金使自己的想法进入潜在顾客的心中,一旦进入,你也还需要资金使自己的想法继续留在顾客的心中。

  提炼:

  占领,优势,延续。

  第一阶段:品牌、心智、认知

  第二阶段:聚焦、分化、特性

  第三阶段:莫测、趋势、资源

  ==============================

  读书方法:快慢取舍,回想记录,提炼分享,知行合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