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光明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光明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光明王》经典读后感10篇

  《光明王》是一本由[美] 罗杰·泽拉兹尼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明王》读后感(一):开山鼻祖

  用一天的时间贪婪的读完了这本书。因为它契合了自己的一种思考:所谓的神就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生命。他们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自然力量,因而也就看起来无所不能

  这本书讲的就是一种可能性的人类历史。关于神,关于宗教。光从想象力而言,本书就是伟大的。因为它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描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从内容上讲,其中包含着对于宗教的深刻理解,也不乏关于人生人性智慧之语。

  从结构上讲,采取了倒叙、插叙的办法。

  有些不足的是,因为背景过于宏大,情节又过于曲折,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人物就显得有些单薄(幼稚),有些为了故事而故事的感觉。因为虽然故事中的天神也是人,但是作为一个新世界的开拓者不应仅仅是如此的智商。又比如罗刹,作为一种进化到脱离了肉体的高级生命,给我的感觉简陋如土著人。这样的设定让人未免感到不真实

  本书不是完美无缺尽善尽美。但是它是开山之祖,令人耳目一新,所以仍然不失他的伟大。

  《光明王》读后感(二):以社会发展为题材的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里少有的史诗级作品。看完整本书,有一种翻阅了一个时代的充实感。 将科技和宗教融合的脑洞我只服光明王,科幻奇幻双管齐下我也只服罗杰泽拉兹尼。

  奇幻式的写法,用科幻的背景构架一个史诗故事,而且还透露出当下很火的,“异能系”风格,很“异端”,但很诱人。在太空歌剧风靡的时候,横空出世一部不像科幻的科幻小说,确实令人耳目一新,那怕时隔如此多年,也令人倍感惊艳。

  至少现在很多科幻作家是写不出的。我们看科幻小说常常重视“科学背景”,而忽视了社会的发展,人们心理的发展等。这就导致大量的“科普小说”充斥在市场上。实际上,社会发展和心理学等等也是可以作为科幻题材,只是我们并不重视罢了。光明王里对在神化的科技宗教统治下的人类社会,人类的心理变化的描写,就是极好的例子。说实话,当下很难找到哪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的科幻背景的重点放在社会,心理上。

  这也就是光明王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泽拉兹尼的作品最好的可取之处。

  《光明王》读后感(三):《光明王》——披着科幻外衣的佛教宣传手册

  《光明王》是在Kindle商店无意中发现的。光看简介就知是神作级别小说,细看才知还得了当年“雨果奖”,不觉肃然起敬

  小说融合了宗教、奇幻、科幻等诸多合口味的元素,刚翻没两页虽然啥都没看懂,却已被深深吸引住了。

  故事采用插叙手法,只要能熬过第一章各种乱七八糟的人名与不知所以的人物关系就能很快进入状态,沉浸其中。《光明王》给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语言极为华丽、纷繁复杂,有一种描写过多、形容词过剩,文字要溢出书页的感觉。初读之下有些抓不住要点,像是在读废话,但只要肯静下心来“十目一行”,就会发现有一种极其特别的美感蕴含其中。我斗胆将其命名为“史诗体”,正是这种文风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史诗。

  别看文风如此花哨,但单论情节,《光明王》俗套了点。一批地球殖民者发现了一个适宜居住的星球,在击败当地原住民后于此地繁衍后代、建立文明。殖民者们从此自称“原祖”,并把古老地球的婆罗门教制度照搬过来,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阶级,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婆罗门教中的神祗。诸神最重要的统治方法便是封锁科技,通过意识传输获得永生,宣称神是凌驾于轮回之上的。各种顶尖科技在凡人眼中都成为了魔法。

  名叫萨姆的原祖认为这样太过分,天庭有义务将科技的火种撒向凡间,并消除种姓制度。这种想法被称作“推进主义”。由此,整本书核心讲述的就是萨姆推翻天庭的过程。萨姆知道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他选择了佛教,称自己是佛教创始人,将古老的佛教教义在新星球发扬光大,用以推翻天庭。

  第一遍读完,我整个人都被华丽的文字充斥满了,心中就一个念头:这故事也太牛了吧!但当我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发现这情节似曾相识。没错,作者正是照搬了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推翻婆罗门教的真实历史框架,并加以色填充,写出的《光明王》。这么一想,故事也就那么回事了,十分老土的反乌托邦小说,给我几部古书没准也能编出个什么。但为什么人家得了“雨果奖”,而我还在苦逼地写没人看的书评呢?原因不难揣测,作者的重点并不是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传达或说明某种思想,这才是《光明王》深度所在。

  很多人喜欢从科技与宗教的对立关系讨论此书,我却觉得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因为天庭推行婆罗门教控制科技搞愚民政策,根本不关萨姆的佛教什么事。且萨姆在最后一战前提的要求中便有信仰自由,说明推进主义并不排斥宗教。因此,《光明王》中科技和宗教并不总是站在对立面的。

  作者真正想探讨的正是书中占比最大的内容——宗教本身。我相信很多人对此观点嗤之以鼻,有人说这是本披着奇幻外衣的科幻小说。我的理解恰恰相反,科幻元素在书中大多只起推进情节作用,而宗教才是全书的核心。

  书中有一部分很奇怪,也令我最为震撼。迦梨女神派遣自己的杀手罹得行刺萨姆,却被萨姆所救,从此转变立场,皈依佛门,法号善逝。令人震惊的是,善逝竟开悟了,他在精神层面成为了真正的觉者。很可惜,他最终被天庭派来的死神阎摩所杀,选择了殉道。下面是萨姆与阎摩的对话。

  “你好,哦,死神。”萨姆说。

  “你好,如来。”

  “告诉我,你为何而来。”

  “我们已经决定,佛陀必须死。”

  “可是,这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你要来?”

  “难道你不是佛陀吗?”

  “人们称呼我佛陀、如来和觉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不过,对于你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不,我不是佛陀。你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今天,你杀死了佛陀。”

  “我必须承认,我不记得自己做过这样的事,也许我的记忆力真的大不如前了。”

  “真正的佛陀名叫善逝。”对方回答道,“在那之前,他的名字是罹得。”

  “罹得!”阎摩轻声笑了,“你是想告诉我,罹得不仅仅是一个被你说服而放弃自己任务的刽子手吗?”

  “很多人都是被说服而放弃自己任务的刽子手。”坐在石头上的人回答道,“罹得自愿舍弃了任务,成为道的追随者。就我所知,他是惟一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当然萨姆是不信佛教的,这也是矛盾所在。他传播着自己不相信的教义,却最终令善逝开悟,初读起来有些讽刺,但细读下却并非如此。如果你对佛教历史略知一二,就会发现萨姆其实与释迦摩尼挺像的,他们都将佛教的哲学思想传授给人,扮演老师的角色。只不过一个是创始者(或者叫发现者),一个是传播者;一个开悟了,另一个假装开悟。至于传播的思想并无实质变化,所以善逝的觉悟是真假佛陀之间戏剧性的对比,更是作者对于佛教的肯定。反观小说中的婆罗门教与基督教就没有如此待遇了,作者就算不信佛教想必也非常尊重吧。

  这段故事单从情节推动角度讲,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作者结尾整出个萨姆因为善逝之事受到启迪,真正相信了这古老的哲学思想成为真佛陀还则罢了。当然之所以没这么写,首先是因为这套路俗得可以,其次作者不想通过小说进行说教。我曾经将书中大段抽象对白视为被华丽语言装点过的说教,但现在发现作者只想阐述一种思想,信与不信,深不深究是读者的事。

  《光明王》另一个引人深思的地方便是萨姆和星球原住民——罗刹的故事。罗刹在宗教词汇中意为食人恶鬼,顾名思义就是反派。小说中的罗刹是一种以纯能量构成的生物形式,貌似挺凶悍,但都在原祖抵达行星后被束缚了。萨姆为了对抗天庭,释放了他们以换取联盟,却一时疏忽被罗刹王陀罗迦附体。陀罗迦得到萨姆的身体后便开始大吃大喝,毫无节制地尽情放纵。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便开始感到越来越没劲,而被附体的萨姆又故弄玄虚地说这是佛陀的诅咒。原来,两个生命共用一个身体时心灵是会互相影响的,萨姆从中感受到了自己贪的一面,而陀罗迦则第一次感受到了节制欲望的意念,从而对自己所作所为产生了负罪感。但逃离萨姆的肉体已不能改变什么,因作恶而产生的负罪感将伴随陀罗迦一生。

  很多人认为把罗刹判为反派有些委屈他们了。人类侵占了他们的星球,令其失去了自由,明明很值得同情嘛。而他们仅因信奉放纵主义便成为了恶的化身未免太草率了。但我认为将他们归为邪恶的一方再正确不过,正如《光明王》中所有故事,其中都多多少少暗藏有寓意或观点。而这一段显而易见便是作者对于善与恶、人与魔之间的思辨。在萨姆与陀罗迦心灵对抗的同时,理智与欲望也正进行着博弈。

  说来也巧,佛教中有八苦,而罗刹则完美对应了求不得苦。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即使得到暂时满足,随后也会陷入更深的漩涡中,如果不学会克制,就将深陷其中。

  “它们酷爱赌博……罗刹会拿任何东西打赌,赌债也是它们惟一看重的荣誉。这不难理解,因为若非如此,它们将失去其他赌徒的信任,而这将意味着失去他们惟有的一项娱乐。”

  就连罗刹唯一的信仰都对应着无休止的贪婪,可见这个种族真没法要了。这也是为什么罗刹为魔,而人类为人的原因。所谓负罪感不过是人内心理性的一面,对于善那种发自内心的向往罢了。当然通过萨姆接触到自己内心黑暗面也说明人类的心灵实在很脆弱

  直到现在,节制与放纵的战争依然没有停歇,很难说哪方占据了上风。令我气愤的是,西方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把纵欲看做人类本能的奇葩理论,这实在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不应效仿。

  罗刹之王陀罗迦虽背负了佛陀的诅咒,而后却从中受益,理智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改变了他的处世方式,并从此对萨姆服服帖帖。不料最后仍未放下执念,非想跟死神阎摩过过招证明自己武功天下第一,后果当然是灰飞烟灭。虽然最后死的颇为喜感,陀罗迦却依然博得了我的尊重。

  在最终决战前,陀罗迦曾对萨姆说过这样一段话。

  “哪一条才是正确的道路?”

  “呃?你问我这个吗?我怎么会知道?”

  “那些凡人叫你佛陀。”

  “这只是因为他们受语言和无知所折磨。”

  “不。我看着你的火焰,我称你作光明王。你像束缚我们一样束缚了他们,像释放我们一样将他们释放。你拥有赐予人信仰的力量。你就是自己宣称的那个人。”

  “我说了谎。我自己从未相信过那些话,现在也依然不信。真的,我很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比如尼西提的宗教——不过十字架实在太疼了。我也可以选择那个名叫伊斯兰的宗教,只是我很清楚它与印度教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选择建立在谋划上,而非来自启示。我什么都不是。”

  “你是光明王。”

  果然如此,“所有有相,皆是虚妄”。当然,“赐予人信仰的能力”不可能是真的超能力,说白了也许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然而我看了两遍书,真看不出萨姆有什么人格魅力。他聪明勇敢、有谋略、以人为本,但我清楚用这些破词堆出来的明显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类,然而萨姆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永远在做着最正确的事,偶尔说的几句冷笑话竟能给我一种念台词的生硬之感,人物形象极度脸谱化。

  反观书中其他主要角色,比如阎摩,就塑造的有血有肉,虽为神,却因为自己的妻子变成男儿身而流露出的绝望愤怒,令我好感剧增。这种转变不见得需要多么深刻,足够真实就行了。这说明作者并不是跟大刘一样不会塑造人物(每日一黑),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意在制造出史诗中英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浑身上下环绕主角光环的感觉。

  那么陀罗迦为何执意认为萨姆是光明王呢?也许原因不在萨姆,而是佛教本身。书中并没有对其教义作过多阐述,但佛教的确拥有着一种非同一般的魔力。我只对佛教一知半解,不敢胡扯,以下仅是我个人的理解。

  佛教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相比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不知好了多少倍。婆罗门教甚至还认为最低等的首陀罗是不能转世的,死了就死了,这着实对广大无产阶级同胞泼了盆凉水。佛教则截然相反,不仅不歧视,还同情他们。平等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也十分得民心。再加上佛教比较世俗化,各方面都很平易近人,从生活出发,简直令人好感倍增,信众如此之多、传播如此之快也就不足为奇了。萨姆用佛教对抗婆罗门教简直如同快刀切豆腐一样,各方面都处于压制状态,况且还有史为鉴,结局不难推测。从萨姆选择佛教的那刻起,天庭就注定陨落了。

  《光明王》最有趣的一点便是大量的留白,模糊的背景、模糊的故事、模糊的描写,一切都云里雾里,却让你不由自主绞尽脑汁、梳理内容、填补空缺,实在是阅读时最大的乐趣之一。

  读书要思考、要互动、要参与其中,只可惜很多作者喜欢把故事说得太满,一定要灌输给读者什么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你的脑子则与此同时心甘情愿地接收着潮水般的信息,毫不运转,没有产出。哎,这么读下去脑子会读傻的啊!

  《光明王》则给人以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随着作者的引导,去发现那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这才是《光明王》的精髓虽在。

  《光明王》读后感(四):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亚瑟·克拉克大师的这句话在这本小说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只看一个开头的话,感觉这就是一本印度神话体系下的奇幻小说。看到后来才能发现,这是一个文明轮回的故事。人类在一颗与地球类似的行星上殖民并击败了当地的一种能量生命体智慧。之后最初的殖民者——原祖们用无知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对科技严加保密,把自己美化成神,用业报和轮回统治这个世界。但是终究有对这个世界不满的原祖站了出来,用另一种来自古老地球的宗教——佛教动摇了统治的基础,并且最终终结了整个神话时代。非常棒的小说,整个阅读体验非常给力。

  :我在中二的时期里也幻想过自己拥有非常高的科技能力之后飞到一个无人的星球创造一个全新的文明,自己充当神灵的故事。结果现在一看这小说......我是该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呢,还是牛人总是能走在我前头那么远呢......

  《光明王》读后感(五):印度神话,佛学思想与科幻的结合

  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高中那个充满高考氛围的时代。书不是很厚,一周的时间足够了吧。至今想起来,这本科幻小说因为名字与封面常被误认为是奇幻吧。

  故事和大部分那个年代的作品一样,不会开门见山的把一切设定脱出。你需要一直看到最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

  你可以把他当做未来的故事,一个科技发展到我们能醉仙欲死而毫无怜悯,甚至已经可以漠视延续种族繁衍的宇宙旅行时代。那个时代的一个种族养殖了另一个与自己同样种族的故事。

  又或者他是一片对于古代文明的追索,一种对我们神话由来的解释。但不管怎样,拨开这层上衣。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于两种诞生于印度的宗教的探讨。通过两种思想的碰撞,牵引出的是人与人思想的、欲望的、强权与生命自由的碰撞。科幻只是一种手段,科技也只是一种工具。科幻小说立于世界文学的更本依旧是那独树一帜的,思想。

  《光明王》读后感(六):对称与非对称:认识罗杰·泽拉兹尼

  这是我读 的罗杰·泽拉兹尼 第一本小说。

  读完这本作品,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黑塞的作品《悉达多》。

  可以说,这是两部互为对称的作品。黑塞的《悉达多》从神圣性的成长这个角度侧面阐述了黑塞对佛教历史上的世尊的理解;而罗杰·泽拉兹尼 的《光明王》从如来的诞生、如来神性的内部的冲突和挣扎来描述如来。

  我所说的对称和非对称,就是拿

  当然,这两部作品都不是专门说佛陀的。他们都是故事而已。但是,从佛陀的描述和表现这个维度来说,他们的方向迥然不同;事实上,两位作者甚至于不关心佛教,那不过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再次创造和臆想而已。一个作者在创作一个故事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去关心一个尚未存在的读者,或者作者无法预测的读者的臆想呢?所以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我们任何读者的评论和臆想,都如存在与未来的一阵不可预测的无足轻重的清风而已。

  好了,言归正传。光明王整部作品充满炫丽的描述和场面感。但是作为一部小说来说,情节的表述我觉得还是有些欠缺的:作品描述的情节并不简单,这些情节甚至于足够复杂到当下的网络作家写一部三百万字的长篇,相反,罗杰·泽拉兹尼 高度简洁和缩短了情节的描述,这会使一些没有那么好理解能力的读者,满脑的迷雾而无法卒读,显然,这一点也不是作者关心的。

  那罗杰·泽拉兹尼 关心什么?或者这部作品的驱动力和贯穿始终的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这部作品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此。若非如此,光明王这部作品将会展现出另外的面貌:足够清晰的情节,但是也足够稀释,读完一次不值得你读第二次。我想,这部作品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人造神性的瓦解和人的自然神性的确立。

  这么说,好像罗杰·泽拉兹尼 是个神学家。但事实上,他仅是个作家而言。但一个更为广阔的事实是,作家在更多时候都在跨越更为广阔的领域,以作品表现出作者跨领域的关怀和想象:人性的、技术的、宗教的、社会的。

  这部作品这么看都透露出一种原始的宇宙社会学。当母星不复存在的时候,人类不仅要面对其他星球的生命,还要面对人类社会内部的生命,更加紧要的是,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同类和同伴,这个本在母星上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却很成问题了。

  这部作品另外一个迷人之处,就是漫长的时间跨度带来的生命的无限性和人性的有限性之间的强烈的冲突。。这一点在《宇宙过河卒》、刘慈欣的地球三部曲中,都可以看得到这种冲突的炫丽和难解之处。。或许,当技术进化到某个时点,人类的技术手段克服了时间带来的有限性之后,这个问题是个切实的问题了。现在是虚无的,但不排除未来是切实的。

  从这个世纪开始,人类是时候开始关注无限的生命和有限的人性的冲突的时候了。

  最后,恶俗地设想一下,如今创意匮乏的网络写手们,若有时间看了这样的小说,他们会不会把这个小说当作一个框架来开展他们的故事呢?毕竟,他们天天在写,但是没有时间读,码字工的劳动,早就榨干了他们本来就不多的创造力和可怜的灵感。。

  《光明王》读后感(七):奇妙的预言帝?

  把宗教同科幻结合,这真是个好主意。火神是个喷火兵,新晋的火神甚至只会扔燃烧弹。雷霆战车是高科技产物。祭司同众神沟通靠可视电话,基督教变成黑暗君主控制僵尸大军,梵天的座椅是海绵乳胶……高科技结合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奇妙的违和感,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众神浮现,然后陨落,嗯说白了就是被一刀或者一枪干翻,这样的主意真是碉堡了~

  作品翻译的很不错,包括引用的经书、撰写的祷文、拗口的对白,都翻译的有声有色,既具有西方科幻那种特有的别扭味道,又有传统东方神话的风味在其中。总而言之,这样的书如果看原版,妥妥的三分钟就晕倒。这据说也是译者胡纾开始比较好的译作,之后的水平急转而下。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掌握高科技的人(地球移民),利用高科技将自己神秘化成为新的世界的众神,高科技成为种种神力,并且利用阶级晋升机制(业报,转生)和愚民政策控制了大部分人,将一切进步的苗头扼杀。萨姆大神(山姆大叔?)等人想走向神坛将权力与众人分享(传播科技),结果被成为异端而遭到放逐,最终他说服了部分的神明(高层斗争)推翻了旧有秩序的统治,将权力交换给人民。喂喂,这些是1968年的科幻小说么?把神力换成权力,把神换成神奇的领导人,难道您才是传说中的预言帝么?

  《光明王》读后感(八):华丽派幻想科学故事《光明王》

  披着印度神话外皮的反乌托邦故事。

  文笔流畅舒缓,仿佛真的在看一部信仰的经文,所以里面不小心露出的科技内核反而让人兴趣盎然。

  一帮漂流到新星球的地球人,囚禁了这个星球的原住民,使用基因技术创造出不同的肉身,再利用意识传输技术成功实现永生。在这无数次的轮回中,他们以不同的身份生育子女,这就是这个星球上的新人类。

  最终这帮“原祖”将自己上升到神的高度,他们沿用了印度神话,自封为神,掌握着科技,对人类实行愚民统治。

  使用心理探针侦查每个人生前的行为和思想,如果有过反抗天庭的意志和行为,那么轮回所获得的肉体,不是有缺陷的肉体,就是只能沦为动物。只要一有科技的火焰在人间萌芽,神明甚至会毁灭整个国家。

  当然,故事发展到这里,肯定会出现一位站在人类这边的神明了,他认为科技应该返还给人类,原祖没有权利进行愚昧的统治。而他对抗天庭所使用的工具,居然是在人间传播佛教!

  这才是这部书最特别之处啊!华丽的文笔将一幅充满神秘和异域情调的画卷摊开在读者的眼前,最喜欢的桥段无疑是佛陀和死神阎摩的对决,四大天王的保护,那充满神性的描写,让人心折。

  最终卷,佛陀召集一帮同志和天庭开展,互相放大招取得胜利的部分的确是有点无趣……但是作为一部1968年获得雨果奖的新浪潮科幻作品,即使现在看来仍然充满魅力,完全不过时。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翻译的水平非同一般,值得称道。至此我完全成为译者胡纾的忠实粉丝。当然最大的收获就是罗杰·泽拉兹尼了,这下我可以安心去补安珀志系列了

  《光明王》读后感(九):哲思与史诗

  个人觉得《光明王》不是一本纯粹的小说,其间夹杂了太多作者的思辨,不过这正是罗杰的一向风格。

  伟大的讲述者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故事要讲的,如托尔金、乔治马丁、杰克伦敦等从现在乃至荷马的大部分小说、传记、传奇、神话、寓言故事的作者。另一种是有想法要说的,如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圣埃克苏佩里等乃至柏拉图。

  罗杰属于后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他的小说而言并非如此重要,故事是一个依托,或者说一个支架,以利于将他的一些思绪、想法、感悟、哲思摆放其中。

  语言也是如此,我们通常被罗杰那种如脂玉般柔滑流畅的语言所迷惑,甚至有时沉溺于语言的优美而忽略掉其真意。

  但事实上,语言也只是他的一个工具。之所以将其制作的那么精致,是因为非如此不足以表达他感悟出那些思想时的心灵的悸动,那种豁然开朗若有所悟的震撼。

  这是一部值得每字每句细细品读的作品,与其当做小说,不如作为一部有故事的沉思录来阅读,如此方能沉浸其中。

  我读《光明王》,常有这样的感觉:如同站在罗杰的巨人肩膀上,俯瞰他曾看过的风景。

  《光明王》读后感(十):光明王——来个人物评比 顺便贴点资料

  “His followers called him Mahasamatman and said he was a god. He preferred to drop the Maha- and the -atman, however, and called himself Sam. He never claimed to be a god, but then he never claimed not to be a god.”—— Lord of Light (1967)

  Lord of Light (1967) 是一部史诗科幻小说,或者史诗奇幻小说,赢得了1968年的雨果最佳小说奖,并获得了两次星云奖最佳小说的提名。以下来个人物评比。

  最小强—— (评语:总是濒临,从未死去;总在结尾,未曾终结)

  萨姆(Sam),是星球最初的殖民者,理所应当地属于被称为“原祖”,一个正在减少的族群。就像萨姆所说的,“所剩下的,要不死了,要不成了神祗。”萨姆自己过去就是一个神祗,kalkin。由于他许多世的功绩,人们对他有许多称呼,比如弥勒佛(Maitreya)、光明王、持剑的文殊菩萨(Manjusri of the Sword)、缚魔者(Binder of Demons)等等。他对众神崛起的主要贡献是,他能支配电流的方向(能力是电导),或者说他可以用心智操控电磁,来统治、毁灭或者约束星球上的原居民。这些原居民只是一种纯能量的存在,人类称为罗刹(印度神话中的恶魔),它们最终在众神的崛起中被封印。战争结束后,萨姆归隐,在他最后反叛之前,一直都以王子悉达多(Siddhartha)的身份存在于世。因为推进主义运动,他创造了更多传奇,也获得了更多的称谓,包括佛陀、无量萨姆大神、加尔基、如来、觉者等。经过被罗刹王陀罗迦附身的插曲后,萨姆发展出能够推出自我意识而潜逃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萨姆被杀了,他的精神也能独立于身体而存在。

  最悲情——(评语:青春来临之前他就已经老去,而迦梨是他唯一爱过的人。)

  阎魔(Yama),死神。起初是萨姆的敌人,后来成为萨姆的首席盟友。他是第三代殖民者,他有一段不同寻常的过去。他曾经是一位科学天才少年,在一次意外爆炸中受了致命伤,所以他必须快速地转世到第一个可用的身体,碰巧那个身体是个中年男性,因而,“"old before he was young”,他没有一般人所谓的在年轻时体验初恋的想法,他是一个冷酷的、精通武器与计算科学,并且创造了许多超越了神力的新科技。此外他还是一位剑术大师,再加上他的死亡之眼,只要通过直视就可以杀死他的敌人。阎魔爱着迦梨,最后由于她的背叛而参加了反叛。

  最疯狂——(评语:倘若他们果真变强了,那么他们的力量必须受到检验,由我亲自检验,不论死神、火神还是佛陀.....要么战胜它,要么被它束缚。)

  陀罗迦(Araka),Lord of the Rakasha, is a demon, an energy being. Like the rest of his kind he was bound by Sam in the early days, but is set free by Sam as part of a bargain to marshal the demons to oppose the gods. Taraka deceives Sam and possesses his body after his release, resulting in Sam and Taraka simultaneously living in Sam's body. However the end result is that Sam's 'flame' is strengthened, giving him additional powers, while Taraka only develops a sense of guilt.

  最后知后觉——(评语:渴望昔日的铁与火,爱上了浴血奋战的命运,错过了自己真正的爱情)

  迦梨(Ratri),毁灭女神,也称作杜尔加, Kalkin的配偶, 也是梵天 (Fierce)的候补,也,是另一个原祖。几个世纪一来,她一直是萨姆的情人、同伴、战友和最终敌人。她向往星球仍然是蛮荒和征服的日子。 萨姆曾经警告过阎魔,迦梨只爱将混沌作为礼物送给她的人。像阎魔一样,她也有死亡之眼。她也携带武器,颅骨轮,是超深波发射器,它所制造出来混乱与遗忘,即使魔物也不能躲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