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篇

2017-12-15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由史蒂芬·柯维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8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一):读了两边。越是真理,越是简单

  和其他的励志书一样,但多了些具体方法。 授权 这个概念给我很大启示,虽然是学生,但总会用到的。

  笔记越看越薄啊,唉,还是我太愚昧了吧,没读透

  自己理解

  1.个人修身就是个人完善,要有自己的世界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写一份自己的悼词,差不多的意思。)有核心价值观(个

  人宪法)有点物以类聚的意思

  努力奋斗,由我做起。 典型的修身治国的第一步么

  2.齐家治国(团队)

  人是自私的,人脉,就是你成为李开复,自然会有李宏严那中人的圈子。

  双赢,典型的互惠。不伤人,不伤及。

  取信于人,必先自信

  感觉双赢法则和过程还是不错的,新鲜。

  相信什么事都有解决之道,否则好聚好散,不能有坑人的心思

  坚持大道,顺应天道

  3.更新,实践,学习。不说了,重要性我一流氓都知道

  墨守成规,尸骨无存。

  我书的封面上写了一句话:成为我心中的自己,不管需要多么努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二):学习心得

  [改变1]:偏重第二类事务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为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偏重第二类事务的结果

  愿意,远见

  平衡

  自律

  自制

  很少发生危机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的思维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他们能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类事务。

  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 帕雷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改变2]: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关键,需要怎么安排呢?

  以原则为中心。列出自己的原则是什么

  确认角色

  写出自己的关键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

  儿子:让父母开心,经常回家看父母

  系分:把手上的项目完成好,把系统规则做好

  选择目标

  思考下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做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录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

  安排进度

  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例: 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时间专门做这件事情,

  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目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

  每日调整

  每日调整计划,,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三):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距离

  这本书看的断断续续,前四个习惯和后三个习惯之间隔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至于最后看完的时候,前面四个习惯已经记不太清晰了。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四个习惯对我自己而言触动不大。

  后面三个习惯突然看得很快了,因为触碰到了我需要的点,那是我当时正在迷茫的一些地方。

  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那是成长幸福之间的秘密。原话记不得,大意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玻璃心的人,敏感、易生气、容易不开心。那段时间我常常跟男朋友生气,和很多姑娘一样,我期待着对方哄我、懂我、关心我。

  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一般都是我心塞生闷气,他闷声。

  我开始寻找我们容易吵架的原因,试图改正我的脾气。但总是很多点触到了我,归结下来无非几点,那就是为什么对方不关心我、不包容我、不理解我?

  盖茨比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每当你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当然,我不是说谁的条件不好,我的意思是,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

  所以,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应该多一些包容。

  习惯五是知彼解己,说实话,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尚且不够认识自己,更何况认识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全面地了解一个我们自己都不太清楚的自己呢?

  对于让别人了解自己这件事情,不要太抱有期望。不是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悲凉,只是背景差异下的我们,有着各自的思维方式。

  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且牢牢地记住,我们之间存在差异性,努力理解别人,了解自己,然后对别人的理解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

  这个部分地解决了我总是期待对方理解我这个问题,更多的还需要我自己慢慢琢磨吧。

  另一部分是生气这件事。

  人生气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说一些伤人的话。怎么控制呢?

  生气、愤怒,其实是一种表象,是一种情绪,不是我们的深层原因。我们会生气,基本上是因为预期没有达到,然后我们心里会出现一些话,类似于,他怎么可以这样!凭什么?

  我们把自己放在标着正确两个字的位置上,所有不符合我们预期的,都成了错误的。

  我们表达我们的愤怒,把错误全都责怪到对方身上。这样就出现了互相指责。

  放下我们的愤怒,抛开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内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为什么生气,因为我们没有感受到爱,我们感觉被忽略了……

  找到我们深层次的情感动机,表达我们深层次的感受,不要把错误全都推到对方头上,不要气愤地指责对方。

  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有足够的空间选择我们回应的方式,让我们把这回应的权利交给自己,不要交给别人。

  你自己的情绪,由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让别人驾驭。

  最后,很喜欢 justlaugh 的书评里的一句话,爱是动词,不是感受。蛮欣赏这句的,但是不能确定这句话的对错,这句话就跟,我爱你,与你无关类似。对这句有理解的,欢迎来讨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四):对所有人来说,实践七个习惯都是一场长期的斗争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Yuhe雨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79635/

  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鸡汤,我看的英文原版,作者谈每个习惯都是从心理建设开始谈起,然后再讲方法论。作者的初衷并不是想要改变别人的价值观,而是试图让读者理解外部的原则。

  另外,作者本身并没有站在一个成功人士的角度谈论自己多么成功,作者承认“对所有人来说,实践七个习惯都是一场长期的斗争。每个人都会在每个习惯上出现失误,有时会同时在七个习惯上出现失误。七个习惯很好理解,但难以持之以恒”。

  作者阐述的七个习惯层层递进,每一个都可以通过手帐来观察自己的表现、做出详细步骤来逐渐养成。

  很多时候我们被第一象限的事物拖着走,然后偶尔拿出时间做第四象限的事情,按照柯维的总结“他们把90%的时间花在第一类事务上,而余下的l0%中的大部分则用在第四类事务上,用在第二和第三类事务上的时间则少而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处理危机的人过的生活:

  柯维提出,高效能人士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第二象限的事物上,以此来减少第一类事物的数量。

  想来不禁觉得很有道理,自我发现,建立目标,建立人际关系,等等防患于未然,你的人生质量都是由这些半衰期很长的事情组成的。这些事情做一两次是看不到效果的,只有回头看,你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大家都知道这些很重要,可是因为不是迫在眉睫,所以常常避重就轻。

  也是在习惯三中,柯维提到了一个方法,叫做个人管理四步骤:

  2017年开始,我在手帐上的月计划和周目标中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第一先确定你即将扮演的社会角色,第二确认自己在这些角色中,你想要达成的目标,第三分配具体时间。

  具体内容和图片请点击我的个人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c1OTA1NA==&mid=2247483924&idx=1&sn=f113812bce87a9b5d7388c89dda7411c&chksm=e98dd635defa5f232163209db9d04dc33e4e9f18fca7c549a94c5778e9dd328e1c572a43efd0#rd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五):走出洞穴: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

  力荐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去辨别它们。”

  20170424 一读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六):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虽然看了之后觉得只有三颗星,但是还是决定写一篇笔记来。

  感觉这本书呢,类似于成功学的鼻祖,出版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在1990年。而且从我上大学开始,就不断的在各种式样的成功学书单里看到他的身影,一般在一起的还有《麦肯锡工作法》和《活法》,可见其名声之胜。

  吐槽的话我就不说太多了,里面太多老旧的成功学知识,已经在各种各样的碎片式阅读中读过了。其中的时间管理又强调了一遍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觉得未免失之敷衍,操作性不强,不再多言。还是觉的之前推得《做时间的朋友》,比较实用。

  说说打动我的那些小细节吧。

  第一,是作者的真诚。能从文笔看出来,作者是真的很想把一些好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开头写的很出彩,也把本文的核心观点给抛出来了: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跟我们中国文化就比较契合了,就是人要想成功,不管是做成什么事儿,都得先要把自己修炼好,所谓“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这也是贯穿整个全书7个习惯的关键。

  第二,是讲到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很有感触。他讲到一个人要想成长,必然要经历从依赖-独立-互赖。依赖是指对家庭的依赖,对朋友的依赖,是一个人把自己给交付到某个特定的人,或是某几个特定的人身上。我之前当然也是这样的,但是随着独自一人出来上学,慢慢的也就学会了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说我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精神上的独立更加重要。对家人、朋友、恋人的付出都是在保证自己不忍气吞声的情况下,选择也同样如此,一味地牺牲只会为关系破裂埋下隐患。成为一个整体的前提是——个体的存在。

  这样说来容易,但是这个过程一点都好玩。当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让我明白这个事实后,我曾经心情低潮了一个学期之久,我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孤独。让自己的内心丰富、学会欣赏自己说起来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是做起来很难。我们太容易把喜怒哀乐捆绑在其他人身上,丧失了自己取悦自己的能力。可能是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我对周围人的情绪特别敏感。但是我现在学着把这种能力淡化,学着先洞察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

  独立,我现在还在学着这样做,做的还不好。互赖的话长路漫漫,简直遥不可及

  第三,我来夸一夸美国人讲故事的能力。美国人的书特别喜欢讲故事,我之前看经济学原理的时候,曼昆就是讲的一手好故事啊,各种引用案例。这样读者读起来完全不会累。而且有些故事如果引用的贴切,读者就能特别快的领会作者的意图,并且有一种代入感。

  本书中提到的一些场景,我小时候印象就非常深刻。比如说,在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小孩子做了错事,父母怎么管教小孩子;还有当我们试图去跟意见相左的人讨论时,该怎么学会倾听,学会理解,而不仅仅是装个样子。这些例子我觉得都写得挺好。至于该怎么做,大家可以翻翻原文。

  最后,我想再强调里面的一句话,也是妥妥的鸡汤。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注意,是磨练自己,不仅仅是投资自己,是投资磨练自己)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可靠的。

  最后,七夕快乐!特别是那些还单着的妹纸、汉纸,等来的才是最好的。

  笔记摘抄

  1、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

  2、 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

  3、 现在我常见到一类浑浑噩噩的人,没有自知之明,却也毫不在乎。唯一认识的人,是别人眼里的自己。

  4、 在关系紧张、气氛僵硬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是价值判断与否定。但私下相处融洽时,循循善诱,效果更佳。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5、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6、 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畅所欲为;心智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抽象思考、创造、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能够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毁誉。

  7、 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小罗斯福总统夫人)

  8、 我经常劝导有意更上一层楼的人,加倍积极进取,不妨做爱好和能力的测验,研究适合从事的行业。甚至设法打听试图加人的机构正面临何种难题,然后以有效的表达方式,向对方证明自己能够协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叫做“顾问式营销”,是事业成功的主要诀窍之一。

  9、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

  10、 在我家,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设法收拾残局。即使孩子年纪还小,我照样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人都是逼出来的啊)

  11、 许诺与立志可以使我们掌握人生。有勇气许下诺言,即使是小事一桩,也能激发自尊。因为这表示我们有自制力,并有足够的勇气与实力来承担更多的责任。经由不断许诺与实践诺言,终有一天荣誉感会凌驾情绪性反应之上。所以,对自己信守诺言的力量,正是圆满人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

  12、 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问题。

  习惯二:以始为终——自我领导的原则

  13、 以始为终,是指可以发掘人们心底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间接触及影响圈的核心部分。从此时此刻起,一举一动,一切价值标准,都必须以人生的最终愿景为依归;也就是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来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把人生使命谨记在心,每一天要朝此迈进,不敢有丝毫违背。

  14、 管理的层次低于领导,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是有效的把事情做好,领导则是确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确。(私以为,这样区分的管理与领导是狭义上的,管理偏向于执行,而领导偏向于决策)

  15、 至于个人的生活,可能就更缺乏主导了。终日汲汲营营,却像无头苍蝇般漫无目标。

  16、 许多组织——包括家庭,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成员并不认同集体的大目标,反而常有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17、 有哪件事,你经常做的话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可是你却迟迟没有去做。(有木有觉得振聋发聩!!!)

  18、 愈是持久的关系,愈需要不断的储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竭。

  19、 事实却证明,问题反而是促进和谐的契机。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及领导的原则

  20、 一个真正的绩效协议应是方法、品德和互信关系的产物。而订立协议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21、在《谈判要诀》中提到,以原则为中心比坚持离场更能致胜。

  习惯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21、 古希腊人认为,人生以品格第一,情感居次,理性第三。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22、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23、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讲真,这样的人生不是很难受吗,老是跟意见相左的人在一起)

  24、 只可惜,一般人讨论问题,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打击批评、玩弄手段、文过饰非或是曲解他人。(深有同感,大多数讨论都是互相攻击的开端)

  25、 即使在最不利的环境中,依然课进行内心的整合。不必太在意旁人的诋毁,应该化解负面的阻力,发掘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中,寻找第三种可能性。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26、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注意,是磨练自己,不仅仅是投资自己,是投资磨练自己)

  27、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可靠的。

  28、 企业的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设计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则反映处目标宗旨与原则。企业健全与否系于这四方面的平衡发展,原本有益的助力也有可能成为阻力。(这种说法是否有待商榷??)

  29、 爱默生的一段话:“只要我们坚持干,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这并非因为任务的性质变了,而是因为我们办事的能力增强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七):《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

  在学校的时候一个朋友介绍给我看斯蒂芬柯维这个系列的书,我看的第一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看完字后受益良多,于是继续买了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这个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的光头老头印象很深刻,迫于后来找工作压力就搁置没看下去。恰巧这本书又列为公司入职必读书目之中,从吸满水的海绵的缝隙时间里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非常确定我只是也仅仅是理解了这本书很少的一部分,因为我认为要完全实现这本书的价值至少要做到两点:理解之,践行之。

  下面是是我对七个习惯的简要理解:

  习惯一 积极主动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这一原则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有选择的能力。选择的自由包括自我意识(你知道你的决定源自你自己主观意识),想象力(创造的能力),良知(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独立意志(不收外界影响独立行事而不是人云亦云),例如love is a verb, not a feeling. 即是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者的价值观的不同的很好例证。关于影响圈和关注圈,我的理解他是评判你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主动的一个标准,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在关注别人在做什么然后再想自己需要做什么,那么你就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人。最后,积极主动也意味着责任,你足够积极主动,你事事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但是如果失败了你也要为你的所作所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习惯二 以终为始 一句话来概括是在做成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经历两次创造:一次是思想上的创造,也就是计划;另一次是行为上的创造,也就是践行。用领导和管理来解释这个习惯很贴切,不论是国家,组织,公司还是个人,都需要领导和管理者两个角色,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的做事。我觉得对于个人来说,做到这个习惯的根本就是搞清楚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而确立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的方法就是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就是你的价值观。个人使命宣言是安全感(自我肯定),人生方向(人生目标,什么才是你想要的),力量(矢志不渝的坚持)和智慧(认知力,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基础。使命宣言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使命宣言,而作者也从确立角色和目标的方法来引导我们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这里我的一个困惑是,作者倡导以原则为生活中心,也阐释了以原则为生活中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与众不同,但是这些历经考验亘古不变的原则是什么呢?我们在作出一些决定的时候,可以保持积极主动不受外界干扰,但是我们所遵循的原则是,以我目前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是根据客观条件和我们自己所权衡出的轻重缓急。

  习惯三 要事第一 正如刚刚提到,要事第一就是管理,就是正确的做事。事情分为四种要紧且重要的事,不要紧且重要的事,要紧但不重要的事和不要紧且不重要的事。在前两个习惯的前提下,你完全有能力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划分到这四个类别中,然后习惯三就是告诉我们把生活的中心放到第二类事物之上,这样能让自己尽量少陷入处理要紧且紧迫的事情的困境中,而且避免浪费时间到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三四类事物之中。

  习惯四 双赢思维 作者提出情感账户的概念,情感账户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赖和他人与你相处的一份安全感。礼貌,仁慈,诚实和信用是提高情感账户的方式,其实就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就是待人要厚道坦诚,通过一些小伎俩偶尔获利也仅仅是暂时的,长远看来对情感账户的积累只是有害无益的。要做到双赢思维要历经双赢品德,双赢关系,双赢协议,双赢体系和双赢过程五个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阶段,就像银行账户存款一样。

  习惯五 知己知彼 这个习惯重点强调要想让别人理解你自己,首先你设身处地的理解别人,这个叫“移情”。

  习惯六 统合综效 相比习惯五,这个习惯更近一层。沟通的三个层次是相互提防,相互理解(习惯五)和统合综效。其实就是达到一种大家畅所欲言,彼此没有隔阂的做事方式。

  习惯七 不断更新 这个习惯提倡从身体,社会/情感,精神和智力四个层面上磨练自己,提高效能。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有挫折和痛苦,成长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学习,坚持,实践这个过程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提升自己才能达到目标(这里我不认为是成功,而是习惯二中所说的个人使命宣言)

  正如开篇所说,以及我对这七个习惯所理解的篇幅来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是很少一部分,读完这本书才是理解的开始,接下来才是不断的理解和践行。尽管如此还是从整体上对说下我对整本书的理解,要让自己变得更加高效能必须是有内向外的:首先要把自己练就的足够强大,比如你要相信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其次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然后为自己的目标有所计划,每一步该做什么,每一布要完成的进度;接下来是具体实践,始终要保持要事第一,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完成个人领域的三个习惯是做到公众领域成功的前提。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对公众领域里的三个习惯的理解很模糊,所以这里就不阐述对他们的理解了。最后,我很欣慰我意识到我正在沿着这条路不断前行,虽路有荆棘,但我深知痛苦总与成长相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八):从依赖到独立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

  这本书的扉页充满着对作者史蒂芬·柯维的赞誉之词,让人有种伪书之感,但取其大处,这本书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七个习惯是着眼于人生宏观的视野而来,他建议人从根本的人生态度上来培养自己一种积极向上的习惯,所以,这本书讲的是人生的“道”而非“术、器、用”的层面,因此,要培养这七个习惯,首先得重新审视自己、探索自己、定位自己——这个并不容易,许多人难以按其要求一步一步走下去。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即要在面临人生、世界时,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能力。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与生命,我们可以选择抱怨、退缩、怨天尤人,也可以选择不抱怨,积极寻求向上之道,努力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希拉里说,除非我们自己接受,否则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够伤害到我们。在外界刺激与我们的反应之间,我们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坦然面对纳粹集中营的例子尤为典型和启发。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圆满人生的最基础,在此之上,要明确自己的使命。要设想,自己的生命结束之时,自己希望得到怎样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要以此为思考起点,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有了使命之后,当下的一切便会有了方向,也就有了面对各种选择时的标准,避免面临各种选择时的焦虑与心理折磨。有方向感的人,意志力自然会强,人生也会变得坚定。有人说,真正的生活是从找到生活的意义开始。是使命赋予生活以意义。我们可以没有成功,但一定要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找到了人生使命,并积极主动的面对自身与外部世界,然后就要注意要事第一。符合人生使命的事便是当前的第一要事,要把找到并解决要事作为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时间管理关注琐碎,自我管理则关注人生大方向。时间管理是要自己做自己的CEO,自我管理则要求自己做自己的领导者。领导者确定方向,确定选择,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一定要找到工作中、生活中哪些事才是你的要事,第一要事,然后想办法,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完成它!

  以上三个习惯着眼于个人成长,借此,一个人从依赖他人走向独立自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九):一周一书评1|听那么多时间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是我最推崇的时间管理法

  一

  近段时间,短租在茜茜姐家。她家书架上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我入住的第一天就入了我的眼。当场向茜茜姐借看,她说这是她老公刚进公司领导发的书籍,这本书对初入职场的人帮助很大,很适合我这种即将走入职场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十):初读书摘

  依赖期“你”为核心

  独立期“我”为核心

  互赖期“我们”为核心

  思维定势➡️思维转换

  [ ] 身体力行

  [ ] 循序渐进

  * 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 习惯: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习惯一:积极主动

  刺激➡️回应

  选择的自由

  * 自我意识: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 想象力 良知 独立意志

  * 不从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

  关注圈➡️影响圈(应专注)

  * 我要 我能 我宁愿

  习惯二:以终为始

  *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 自我领导

  * 制定个人宣言(从影响圈核心开始)

  * 安全感

  * 人生方向

  * 智慧

  * 力量

  * 认识自己的生活中心

  *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作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习惯三:要事第一

  * 自我管理四步骤

  * 确认角色

  * 选择目标

  * 安排进度

  * 付诸实践

  * 授权: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

  习惯四:双赢思维

  *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 双赢品德

  * 诚信 成熟 知足

  * 从对方角度看问题

  * 人情主要问题和顾虑

  * 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 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

  * 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 移情聆听

  * 四种自传式回应倾向

  * 价值判断

  * 追根究底

  * 好为人师

  * 自以为是

  习惯六:统合综效

  * 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

  * 身体

  * 耐力 韧性 力量

  * 锻炼 营养 压力调节

  * 智力

  * 阅读 想象 规划 写作

  * 精神

  * 实现价值

  * 忠诚 学习 冥想

  * 社会/情感

  * 服务 移情

  * 统合综效 内在安全感

  * 改变他人

  * 平衡更新

  * 螺旋式上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