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6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经典读后感10篇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是一本由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一):悲剧英雄—《麦哲伦航海记》读书笔记

  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正值大航海时代发展的鼎盛时期。与此同时欧洲各国都派遣出最精锐的航海部队去所谓的新世界寻找他们的殖民地。这其中有人胜利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伽马开通了欧洲到东方的最短航线,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科尔特斯和皮萨罗征服了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同样也难免有人失败。可以这样说:千万个人中才会出现一个哥伦布这样的幸运者。可失败的人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嘲笑他们,麦哲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茨威格一开始就将麦哲伦定义成一个屡屡受挫的“失败者”:麦哲伦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而被指控背叛祖国,接下来就是不断的被陷害,被控告,被人误解甚至是面临被砍头的危险。可是他并不畏惧这个,毅然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可就在胜利之神向他招手的时候结局就像茨威格说描绘的那般:'命运就说,‘够了’,然后砍掉这只编织胜利花环的手”。就这样他就带着遗憾离开了世界。

  诚然,麦哲伦的伟大不在于他的历险;而在于他大胆的想法和精神,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他敢提出这个观点并付出行动需要巨大的勇气。另一方面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除了描写麦哲伦的伟大功绩之外,茨维格也没有一味地赞美麦哲伦的丰功伟绩。相反茨威格并没有去隐瞒文明背后的黑暗;从而接下来殖民者黑暗的面具;他们作为强盗相反管土著生存的小岛称呼为'强盗岛',以及让麦哲伦丧命的多管闲事。如石碑刻着的一样: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打败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掉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殖民史就这样:没有文明,只有暴力。没有儒雅,只有血腥。

  但那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还是值得尊敬的,谁也不会忘的了那个板着脸,孤独坚定自己理想的那个麦哲伦,忘不了那个民族英雄拉普拉普。拉普拉普也好,麦哲伦也罢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像是海上吹来的风让我们触动。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二):麦哲伦航海记读书报告

  这部小说描写了:这一路是非常艰难和冒险的,在刚出发的三天后便到了现在名为麦哲伦海峡,峡道弯曲险要,经过20多天才穿过了这里,在太平洋上的100多天里,食物,水,是最大问题,但是撑过来了,抵达了亚洲,来到了现如今的菲律宾一地,在这里发生了冲突,在这场冲突中,麦哲伦死亡。船员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航行,在马鲁古群岛换取大批香料。之后绕过了好望角,接着北上回到西班牙,完成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并完成了任务,可只有少数幸运者回来。

  但是原本的麦哲伦属于葡萄牙,当他33岁回到家乡的时候,他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申请去环球航行,但是被拒绝,理由是因为国王认为东方的贸易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了,没必要再去开辟新航路了再加上小人的恶语中伤,但是他来到了西班牙再次提出这个相同的要求时,塞利维亚的司令很欣赏他,并在下一年,西班牙的国王查理五世便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在此提出航海计划的请求,国王便答应了他,当然,事情很快传到了葡萄牙国那里,葡萄牙国王很害怕这次航行会让西班牙的势力超过葡萄牙,便相对此破坏。

  在这以后回顾麦哲伦的对西方的影响,觉得这很了不起,但是茨威格在书中没有一味的赞美他的了不起。

  正如简介一样“一个孤独的英雄为了能像哥伦布等人那样“惊天动地”,密谋策划寻找传闻中欧洲通往亚洲香料群岛的海峡。为此,他不惜“背叛”根本不赏识他的祖国而投奔西班牙,一往无前地进入一个万劫不复之地。仅仅依据一个谬误传闻和一张错误百出的航海地图,他竟取得了西班牙国王和很多商人的信任,率领一帮“匪徒兼探险者”,向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海峡驶去,开始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航行。即使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灭,迎着种种困难,麦哲伦仍然坚持前行,结果,他不仅发现了大西洋通往大平洋的海峡,还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并以此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球体的猜想。”

  读完了这本书,我顿时心潮澎湃,对麦哲伦深感敬佩。从而我也被主人公麦哲伦身上的执着坚强与积极探索的精神所打动。从中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挑战、什么是放弃、什么是软弱,这使我受益匪浅。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麦哲伦的精神会促使我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能使我一次次的面对各种困难。让我们大家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不断的向前方,前进、前进。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三):孤独英雄麦哲伦——悲哀的结局

  在看这本书之前,就已知道麦哲伦将在这次伟大航程完成前死去……

  一边看着书,一边数着剩下的页数,我知道悲剧终将到来。

  麦哲伦到达了菲律宾群岛。

  悲剧从此开始……

  在命运的安排下,麦哲伦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宣扬国威,参与了土著人的战争。

  他轻敌了!他挫败了葡萄牙间谍的阴谋,惩杀了叛乱的船员,躲过了饥饿、虚弱、坏死病,却在一个太平洋的微不足道的小岛上,被一群土著用竹枪穿透了胸膛……

  他的手下欲赎其尸体,不得,只得灰溜溜逃去。

  客死他乡,又死无葬身之地!

  事情还没结束。

  最终18名幸存者到达了西班牙,原本是叛徒的代理船长接受了原本应给予麦哲伦的所有财富与名声,麦哲伦的日记被神秘地销毁,以掩盖叛变的事实,人们将会把他遗忘……

  命运无情,给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任务,给了他发现海峡的喜悦,却在最后把他狠狠踢开……他的功绩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可怜的人,他为了这个当时算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计划搭上了性命,却什么也得不到?!

  说好的遗嘱呢?只被他人当做一张废纸!他的妻儿在无尽的悲哀中去世,他的亲友们也同样没获得一分钱,且视麦哲伦为恶鬼:带着我们这群亲戚,没发财,却倒赔家里几条人命。

  活着回来的表兄弟还要被叛徒诬陷,戴上脚镣进监狱调查审问!他的土著仆人没有如他所愿获得自由,却被当做狗一样对待。

  西班牙国王眼中只有利益,不久就把麦哲伦发现的岛屿卖给了葡萄牙。

  麦哲伦为人类换来了真理——地球是圆的!从一个地点往西行进,最终会回到原点!

  然而怎么会是这种结局,搭上了性命不说,妻儿与亲友也都不得好下场。一些无耻之徒却“赢得了胜利”!

  这种结局……连我这个读者都无法忍受!

  也许是神的怜悯,他给麦哲伦留下了一个人……这个人见证了这次伟大的航程,并一直活到了最后。

  皮加费塔,这位视麦哲伦为偶像的年轻人,他对命运的安排极为不满,愤愤不平,他相信真相最终将见诸于世!

  他保留了他的航海日记。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这篇壮烈的史诗。

  就是皮加费塔留下的这唯一的资料,才让我们能了解到麦哲伦伟大的航海历程。

  五百年后,我们读到了这本书。

  现在,我们孤独的英雄麦哲伦,终于可以安息了……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四):读后感

  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15世纪末,西方航海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远航探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寻找一条能够顺利到达“东方香料群岛”的新商路。1498年,达·伽马由非洲南端到达印度之后,各国对东方的贸易竞争达到了高潮。1505年,葡萄牙派遣一支船队到东印度群岛建立贸易区。随船去的,有一位24岁的年轻葡萄牙士兵,他就是麦哲伦。他在东方参加了多次殖民地战争,曾三次负伤,成了跛子。麦哲伦在葡属东印度群岛一呆就是八年,这既增长了他的航海知识,又使他认识到,美洲西面的大洋就是亚洲东面的大洋。他相信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香料群岛(在今印度尼西亚)。因此,他决定进行一次环球航行。范文一: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15世纪末,西方航海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远航探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寻找一条能够顺利到达“东方香料群岛”的新商路。1498年,达·伽马由非洲南端到达印度之后,各国对东方的贸易竞争达到了高潮。1505年,葡萄牙派遣一支船队到东印度群岛建立贸易区。随船去的,有一位24岁的年轻葡萄牙士兵,他就是麦哲伦。

  他在东方参加了多次殖民地战争,曾三次负伤,成了跛子。麦哲伦在葡属东印度群岛一呆就是八年,这既增长了他的航海知识,又使他认识到,美洲西面的大洋就是亚洲东面的大洋。他相信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香料群岛(在今印度尼西亚)。因此,他决定进行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兴奋地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想,希望国王支持他的向西航行计划。可是,葡萄牙国王拒绝了他的请求。麦哲伦转而去请求西班牙的国王。他向国王呈献了绘制得非常详细的彩色地球仪,上面标明拟定的航线。西班牙国王急于在同葡萄牙的竞争中取胜,于是批准了他的航海计划,让他着手组织一支船队,准备出航。

  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外港,一支船队扬帆起航。这支船队由5条大船、265人组成。每条船都装着各种商品,还装备了火枪火炮。船队离开西班牙后,在茫茫的大西洋中航行,一直向西走了整整七十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他们沿着巴西海岸向南行驶,寻找通往“大南海”(太平洋早先的称呼)的海峡。

  1520年3月底,船队到达阿根廷的南部。船员们疲惫不堪,加上这时寒风逼人,风雪交加,麦哲伦下令在此抛锚过冬。船员们离开阳光明媚的西班牙有半年多了,已经疲惫不堪。停泊期间,多次寻找通往“大南海”的海峡都没有成功。面对这荒无人烟的土地,天寒地冻,粮食越来越少,船员中灰心、失望和不满的情绪日益增长,结果几个船长联合起来发动了叛乱。他们控制了3条船,坚决不服从麦哲伦的指挥,并勒令麦哲伦前来谈判,此时形势十分危急。

  但麦哲伦却镇定自若。为了迷惑叛乱者,他派人送去一封信给叛乱者,表示愿意谈判,与此同时他又组成一个15人的武装小分队,伺机行动。当一个叛乱船长态度傲慢地阅读麦哲伦的来信时,送信者突然拔出暗藏的短剑刺进了他的咽喉,武装小分队迅速夺回了这3条船。一场叛乱很快平息了。

  在圣胡利安港过冬的日子里,麦哲伦曾派一艘船向南探路,不幸被浮冰撞碎沉没了,船只剩四艘了。到了1520年8月,位于南半球的圣胡利安港进入早春时节,冰雪消融,船队继续向南航行。船队向南航行了两个月后,到达南纬五十二度的地方,驶入了一个宽阔的海口。为了弄清航路,麦哲伦派两艘船去探测。到了第八天,突然听到“轰!”“轰!”的鸣炮声,原来,探测船沿着海口向前行驶了两天,发现水是咸的,而不是淡水,推断一定是海峡。探测船便返航鸣炮,向大家报告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海峡通道忽宽忽窄,曲折难行。为航行安全,麦哲伦派出一条船去探路,可是再次发生意外,有人囚禁了船长,驾船掉头逃回了西班牙。现在,麦哲伦的船

  队只剩下3条船了。这3条船在漫长的海峡中走了二十八天,直到11月28日,终于发现了海峡的西口。当浩瀚无边的“大南海”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船员们在甲板上欢呼、跳跃,大喊:“大南海,我们终于见到你了!”

  一向沉稳的麦哲伦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流出了眼泪。人们为了纪念麦哲伦的功绩,后来就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它在南美洲的南端。

  麦哲伦知道,到了这儿,只实现了他计划的一部分。他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条航线到达东方的“香料群岛”,再回到西班牙,那才算是完成了这次远航的任务。于是他下令船队向西北航行。船队在“大南海”航行了三个月零二十天,一直是风平浪静,太平无事,所以,他们就把这个大海洋命名为“太平洋”。虽然没有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威胁船队,但是,饥饿和疾病却夺走了不少海员的生命。在太平洋航行的日子里,粮食吃光了,淡水没有了,人们只好饮用变质的淡水,吃皮带、老鼠,甚至木屑充饥。因为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很多人得了坏血病,牙床肿胀,有19人因此而死亡。但麦哲伦仍然很坚定,他要继续前进。船队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岛上竖起十字架,宣布这里归西班牙国王所有。他还以西班牙王子菲利普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今天菲律宾地名的由来。在这里,麦哲伦见到了中国和阿拉伯的船只,知道终于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亚洲,麦哲伦欣喜若狂。他想在这里建立殖民地,为此,他在菲律宾群岛插手了当地两个部落的战斗。在帮助其中一个部落进攻另一个部落的时候,麦哲伦被当地人杀死了。麦哲伦的助手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113人逃离了这个群岛。他们漂向东南,到达了他们日思夜想的目的地——香料群岛(又称摩鹿加群岛)。他们用低价换取了大批香料,装了满满的两船,然后穿越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洋向西航行

  但在回国途中,他们又被葡萄牙海军抢走了一条船。1522年9月6日,这些绕地球一周的人们回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时,只剩下一条船和18名海员了。 麦哲伦的壮举轰动了整个欧洲。地理学上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迎刃而解了。既然一艘船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最后又回到了西班牙,这就雄辩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由海洋环抱的圆球。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五):一个人要干成一件他想干成的事情有多么难?

  从来没有读过 Stefan Zweig 的书,这是第一本,写得真是好啊,咱从小看的是什么传记?《雷锋的故事》,《首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事迹》以及少年百科丛书里的《外国科学国的故事》《外国美术家的故事》,都是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哪里见过这种真功夫的传记?

  这部书通篇也就讲了一个人和一件事。前半部分讲麦哲伦这个人,哪里生,哪里长,三十六之前干了些啥,结交了哪些人,此人显露出哪些特质。后半部分讲了环球旅行这件事,怎样起意,怎样筹划,怎样一波三折、跌跌撞撞,怎样最终奇迹般地完成了。

  下面是我对麦哲伦一生的一些概括,跟维基百科雷同的部分就不写了,主要写一些这本书中透露的独特信息。此书信息容量较大,以时间为线索写起,从一个侧面给出了关于西方是怎样征服世界的描写——靠的就是大批这种舍得死、不信邪、敢闯敢干的英雄人物。

  麦哲伦是个葡萄牙的下等贵族,二十岁后去船上混。这也是国情决定的,葡国自亨利王子(Henry the navigator) 起,举一国之力,把富国强邦的宝押在航海上,几十年的航海热,小伙子也是航海的一个从业者,非常自然。

  麦哲伦为人机敏,勇敢果断,当时葡国靠着船的优势,沿岸做的是打家劫舍的强盗生意,在这些生涯中,麦哲伦表现出色,一方面,学到了专业的水手的一身本领,张帐结缆,开船掌舵,观星定位。另一方面,也练出了在复杂严酷环境求生存的本事。他曾经在土著人围攻之下,以小船抢救出好友。也曾在船只触礁被毁之后,在小岛上坚持很久被过路船救起。葡萄牙在1505年前后在印度、新加坡那一带做的抢钱、抢女人、水路上杀人越货等脏事,估计他都有份,干这种活多少人有来无还,他把命保往了,可见不是一个怂角色。

  在这条水路上干了七年之后,他已经跛了一条腿,估计吃这碗打打杀杀的饭有些困难,而且年近三十,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回到了葡萄牙,并带了一个在马来买的奴隶。就象今天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回国之时带一台美国买的便宜电脑那样。

  回到里斯本,他拿了一份皇家发的工资,估计就是个糊口的钱,靠它娶妻生子肯定是无指望。他在葡萄牙的皇家档案馆里,查了很多资料也与一些资深的航海人请教过很多问题,于是就萌发了要从西边穿越大西洋找一条路到东方的想法,因为东方富有,到了那边,或做买卖,或抢东西,总之有利可图。

  这个人有些门路,居然让他有了见国王的机会 ,他把自己写的计划书给国王一看,国王没理会他,你要是国王,你也不会理:一个熟练水手而已,就起心思要王室投资,给他几条船,几百人马,一口尚方宝剑,出去代表国家做一趟如何如何大的生意,怎么可能?

  麦哲伦见国王不许他的项目计划,就说,你不许我,我去别国干这个,国王说,你有本事能拉到投资,但干无妨,我不拦你。

  麦哲伦就到了西班牙。此人混世界混社会之本事非凡,以下可见一斑:他是一个跛子,并无特别之处,居然泡上了当时西班牙港口城市的守卫官的女儿。然后,用这条线,逐渐跟大主教,上流社会拉近了关系。

  多年忽悠之后,居然让西班牙的国王同意投资他的项目,于是他带着5艘船,265人,以一个葡萄牙人的身份,带着挂西班牙的旗的舰队出海了。三年之后,只有一艘船和18个人回来了,其它没回来的人,或死或伤,都做了异国之鬼。麦哲伦也是其中一个。

  麦带领团队很有一手,不然也不可能管得住5艘船,几百人。其人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办事从来不与属下商量。该杀则杀,先后杀过四个船长,平息过几次针对他的斗争,无非是有人自恃西班牙的国王的亲信,不听其令。

  其人专业十分过硬,算帐也十分精准。环球航行,谁也没干过,他硬是把路趟出来了,找到了麦哲伦海峡。这个过程中,触礁沉了一艘船。另一艘船偷偷跑回家了。至此还剩两百人,三艘船。

  过海峡后入太平洋,风平浪静,太太平平,只是开始饿死人,因为谁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宽的海洋。走了一个对角线,到了马里亚纳群岛,然后下船烧杀一番,抢了食物继续走。

  之后船到了菲律宾,麦哲伦知道大功即将告成,开始有些飘飘然。通过鸣枪炮示威的方式,降伏了当地土王。他想杀人立威,就选了一个对他不十分恭敬的小岛,要去杀其王灭其国,让那些土著看到他的厉害。

  坏就坏在他大意轻敌,带了50人,去打别人 1500人。虽然那些人用的是鱼骨矛、木头箭,基本无甚战斗力,要是摆好阵形打,水手们是完全打得过的,结果却被人围在水边,石头泥巴一通砸。骨矛木箭一阵扔,麦哲伦腿上中一箭开始撤退,随后脸上被一个土人刺了一矛,最终被一围而上,乱箭刺死。

  读了这一段,令人不禁感叹,可见当地的草头王也是个有些见识的人物,不然也不会有 击敌半渡 射人射马 擒贼擒王的一系列部署。

  可怜的麦哲伦,一死之后,群龙无首,也没有选定继承人,没有人为他复仇,连尸首都没有弄回。

  失去麦哲伦这位领袖之后,这些水手又被土人骗杀了一回。三艘船上剩下的人仓皇逃走,150人还有伤员不够开三艘船,就自己烧了一艘累赘船,然后乘两条船继续走。

  走到香料岛,拉满香料,又有一艘船坏掉走不动,于是就停了一艘船,水手也都留下来。只有一艘叫做“维多利亚”号的船再继续走,直到一年之后回国。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六):麦哲伦的传记要不要这么虐....

  在豆瓣搜麦哲伦的传记,寥寥无几,最多人评论的就是这本,不禁为麦哲伦洒一把辛酸泪,他的下场这么悲催,连传记也无人问津。我猜大概因为看茨威格的人都是知性的,而知性的人对麦哲伦没啥兴趣。

  撇开花俏的配图不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文字太有历史大片feel了。我都可以想象有个旁白一直在语重心长地运用博大精深的词汇和句式来煽情,这也是我一直认为此书并非小孩子读物的原因。作者绝不会平铺直叙地告诉你什么时候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而是掺和了各种背景知识,大量结构复杂的句子,以及鲜明的个人情感。

  再说说麦哲伦,此人绝不简单,他的人生不是一个老掉牙的励志故事,而是关于一个疯子明知错了也要继续错下去的疯狂故事。在那样一个愚昧无知的年代,有他这样一个人,背负叛国的罪名,手持错误的情报与地图,率领猪一样的队友,在绝望无边的汪洋中依然相信南美洲的某个位置有着通往未知海洋的航道,这已经不是胆识能解释的了。他也有怀疑过自己错了的瞬间,他不能认,不能说。在这段覆水难收的旅程中,他从一开始就是孤寂的,直到死去,连带他的遗愿,他所发现的海峡,也被遗忘在时代巨轮的背后。但他,是个好人,哪怕他杀过很多人。

  为了不剧透,只能透露这么多了,总之看完书之后只感到无尽唏嘘。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七):功过千古事

  麦哲伦,首位环球航行者。历史书上短短的一句话,难以描述世界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壮举,更无法还原故事背后那难以令人想象隐忍、压抑、寂寞、绝望和背叛。 麦哲伦是一位坚定执着的计划执行者,孤独寂寞的英雄,他的生命中哪怕难得有几分钟的快乐和阳光。命运之神是让他完成使命,却永远不让他品味甜蜜的滋味。即使当他千辛万苦找到了那条梦寐以求的水道,命运之神也没有向他展现微笑,甚至胜利的皇冠也由他人佩戴。 他死无葬身之地,妻死子亡,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他的姓氏和血脉也无人继承。然而,本书的结尾,却是我在2016年读到的最让人心血澎湃的一句话:人能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定能让梦想变成现实,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八):假如走的是另外一条航线?

  首发于微信公号(history-movie),文后可扫码噢!

  写在前面:此并非书评,只是就事引发的思考而已!

  时间的单向性决定了发生的已发生不可更改。从此意义,可以说历史是死的。但随着新发现材料,又可以把历史从棺材里拿出来,重新进行诠释赋予其新的意义,从此意义,又可以讲历史是活的。历史,大概也遵循薛定谔的猫理论吧。

  一方面,我们说历史不容假设;一方面,又说历史需要想象力。否则真就太枯燥。基于既定材料对过往事件另一种可能结果的合理性推论,我们称假如史学。

  放到以麦哲伦之名命名的首次环球航行,如果他选择了另一条航线,或许可以让旅程显得不是那么的凄惨,或许错过了菲律宾,但有可能提前发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毕竟,观察世界地图,同纬度下,相较大西洋,印度洋,惟有太平洋岛屿星罗棋布。要是不充分利用,就太浪费了。

  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作品中虚构了主人公利用热气球、火车、马车、商船、雪橇甚至大象作交通工具在1872年完成了80天环游地球的壮举。

  时间前推3个半世纪,首次环球航行历时1082天,航程60440公里(此数字未经核实)。

  以后世人眼光打量,作为大航海时代四个标志性人物之一的麦哲伦,最是悲情:航程过半却客死他乡,应了“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说,甚至尸骨无存,连凭吊都不能够。

  所幸,世人没忘。有以其名命名的麦哲伦海峡、麦哲伦企鹅、麦哲伦星云,并把首次环球航行的殊荣归于麦哲伦。尽管严格来说,是埃尔卡诺完成的。1958年英国一家出版社根据埃尔卡诺(Elcano)向查理五世陈述词,出版英译本,名曰《埃尔卡诺:第一位环球航行者》。

  据网上搜到的一份航程时间表,和茨威格所著可互为印证。后者本就依据返回船员皮加费塔( Antonio Pigatetta)所写现存文献中关于此次航行最权威、最详尽的航海日记。

  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

  1520年10月21日驶入后世以其名命名的海峡,11月28 日驶出,进入太平洋。

  而太平洋航程是我最感兴趣也最不解。

  12月18日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

  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圣保罗岛),

  2月4日经提布龙岛(此两小岛在茨威格为麦哲伦所著传记中得到印证,但因不生寸草,又无淡水,不能提供给养),

  2月13日在西经158度穿过赤道;

  在110天(?)航行时间里,没遇狂风巨浪,故命名太平洋。

  3月6日,抵达强盗岛(即马里亚纳群岛之关岛。强盗岛名字由来在茨威格笔下颇为有趣。),第一次得到补养。后继续西行。

  3月8日抵达胡穆奴岛。

  3月16日抵达宿务岛。

  4月27日命丧麦克坦岛 ,至今留有碑铭。

  麦哲伦死后,余船维多利亚号、特里尼达号于11月8日驶入马鲁古群岛,前者在船长艾尔卡诺带领下满载香料于12月21日驶离。1522年9月6日返回出发地,200多船员剩18名。特立尼达号原想沿原路返回,但漂到了日本北海道以东,又折返,最后向附近的葡萄牙舰队投降。

  以下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首先可以确信,其真实度极高。作为艾尔卡诺带两名船员拜谒查理五世之一的阿尔波(Alvaro),从1519年11月29日船队驶离巴西圣奥古斯丁海角开始记录航海日志,其最大价值是详细记载了所经岛屿的经纬度,为后人确定麦哲伦船队航海路线提供了可靠依据。

  麦哲伦航线图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九):人类的探索之路永不停息

  很少给书满分的,本书就是一篇。

  这本书本不是我的菜,不过看到网上推荐,就都下来了,发现真的不错。本书不是一部历史书,也不是以描述人物生平为主的传记书。这也是茨威格这位作家的高明之处,把一个普通的人物传记。写成了一部描述追逐梦想的优秀文学作品,让读者可以跟着那些探险家一起去开辟未知的道路,看后让人热血沸腾。

  谁是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生活在欧洲大陆的人们在教皇的控制中,外面的世界被伊斯兰教人把守着,于是发动了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想突破伊斯兰教的封锁,可是失败了。当他们望着远方会怎么想呢?是何等的向往!那时候偶尔看到海里飘来的木头,意识到害的对面可能有新的世界,可是没有船只能通过那片死亡之海,最后哥伦布到达了他梦想的“印度”,也阴差阳错的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美洲收到了西班牙人的支配。

  再往后来就是麦哲伦了,从一个小小的水兵,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船长,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数次的生死攸关。看看他是如何冒险的:首先,他拥有一个大胆的计划,怀着一个后来被证明正确的信念;其次,成功找到钱和一大批人;接着,带着错误的假设和错误的行动方案出发;漫长的路途上,遇到无数困难,团队不断地哗变,最终完成环球航行的伟大之举。

  最后,“这个从来不再任何人面前流露自己感情的严厉的军人,突然被内心深处涌出的一股热流所制服了。他的眼睛模糊了,激动的热泪盈眶而出,滚落到他那散乱的黑须上。”----是的,就是那个第一个完成全球航行的麦哲伦,是的,就是那个作家茨威格。

  自从总理的一席话,人们心中的热情被点燃了,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来势汹汹,和那个大航海时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都追逐梦想,每个人都想发财,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麦哲伦呢?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也许会对今天的你有所启示。

  人们不断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成千上万个麦哲伦将要诞生,加油!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读后感(十):所有的进步,都伴随灭亡

  从最初开始看茨威格,便一直想看这一本,奈何十多年过去了,才第一次拿到此书看完。

  这并不厚的一本书,与我想象中并不相同,与从前的断头女王和断头王后、富歇、三大师都不同,事实上它也让我重新来看待我对于这本书的好奇心理。

  我为什么好奇这本书,而一直想要看它的内容,我想“探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从古至今便致力于探索未知,而尽管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与此同时也必将释放人类的狂热和恶,我们却从未安于现状。所有的英雄事迹,必然是用沾染无数人血的笔书写而成,所有的文明进步与发现,也都基于无数人的头颅建造而成。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将地球除欧洲以外分成两半,一半属于葡萄牙,一半属于西班牙,巴西因为一次谈判则归属于葡萄牙。欧洲两个小小版图的国家,就这样决定地球和人类的命运,没有人站在其他土地的立场上,提出任何异议。他们因为相对较高的文明沾沾自喜,他们对待各地区原始土著就如同对待低等的动物。烧杀抢掠,是根植于人类基因中无法去除的兽性。他们争夺殖民地、食物,就如同动物之间的争夺。

  我无法作出任何是非评判,但我对茨威格的观念产生怀疑。在我们阅读《变形的陶醉》和他那本最终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以及他对精神领域的大师的歌颂时,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唾弃战争,在战争期间同罗曼·罗兰等反战主义者建立盟友关系,用笔发起反战运动,他尖锐地指出战争对人类文明的伤害与毁灭。然而他同时也歌颂麦哲伦的探险事业,认为是超越国家,基于全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壮举。尽管他指出大航海时代的起因是基于香料的掠夺,但他认同麦哲伦的航海,他一再强调麦哲伦是位于道德之上的,纯粹出于人类的探索未知的目的,他歌颂麦哲伦天性中的冒险精神和热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无数艰险困难,最终实现人类的第一次环游世界。

  我无法否认麦哲伦所具备的一切优点,但我仍然无法做出评断,我只是怀疑。茨威格对于其中亚非和美洲的原始居民的描写令我心惊,他并未足够公正和客观,而是基于麦哲伦的立场上,基于欧洲文明的立场上,对原始居民并未显示出一丝怜悯。东印度公司对东方国家的一系列掠夺、葡萄牙西班牙的划分,似乎都变成大航海时代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希望我是误读。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在我们人类的观念里,毁灭一切,然后重建,并引为人类的进步,似乎已经成为不变的真理。而那些莫名其妙牺牲掉的生命,那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愤怒,渐渐都只能消散为尘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