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9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一本由汪培珽 / 丁一一 插图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4开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一):为育儿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这本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为孩子念书,选书,并提供私房书单,认为阅读是和孩子分享爱和智慧幸福时光

  作者首先说自己两个孩子非常懂得爱,并且在幼儿园也被老师称赞具有良好的品格,自己也很奇怪两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教养。

  后来作者提出,各种送孩子上早教班,才艺班其实并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作者在连续为孩子读了八年故事书后,总结到“一定要给孩子念故事书”,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性格,为孩子养成理想的人格和能力

  作为家长,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好的品格,能够听话,但是孩子的发展有自己的心理特点,而大人又不是每个人都是育儿专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带孩子,很多时候事与愿违,但是只是简单的通过持之已久的阅读故事,便能水到渠成的完成这个任务,因为绘本有很多动人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通过故事也更容易让小朋友接受”说教“书中有句话很打动我,“你是要好品格的孩子,还是要聪明的孩子”?在播客上曾经听过一期哈佛大学关于幸福的研究,在进行了几十年的连续研究发现,能使人幸福的是亲密的关系,而能够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必定是一个性格和品格都很好的人,我也想给我的孩子一个好性格,所以我也准备开始要给大萌读各种书了。

  对于后面书中的内容,我想大概有几点要记住就行:

  要坚持,不要轻易认为孩子不喜欢或者自己做不好

  要投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需要记住的童书奖项:

  国家图书奖。

  丰子恺儿童图书奖

  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 最佳图书奖。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

  信宜幼儿文学奖。

  国际上有:

  美国凯迪克奖。

  美国图画书大奖。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

  国际安徒生大奖。

  英国格林威大奖。

  德国绘本大奖。

  然后就是作者的私房书单了。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二):《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自从Joshua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我也开始读起了育儿方面的书。

  单身结婚,有下一代之后的人生是很不一样的,生活和人生的重心也很不同

  所以,“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的重点其实不是“父母恩”,而是“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认识这本书,是在Yahoo的一个专栏,认识了汪培珽。

  全职妈妈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成功女性”而言。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下一代的成功,很多时候的确比自己成功更有满足感。

  因为对于每一个人,帮助别人成功,都会比自己成功更能满足内心的需要。

  .......

  书中的教育观念我都很认同,摘抄一些,与大家分享:

  “(学校)配几位老师都没有用,父母一对一都无法教育好孩子,只祈求一对三十的老师帮我们教好孩子,实在是本末倒置”。

  “(看电视时)声光音效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此时是无法派上用场的。但是听故事时,小孩面对的是许久才翻一页的绘图,既没有声光音效,也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这样静态的活动,将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

  “教养孩子的过程可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需要耐力的马拉松”。

  “在德智体美劳之中,美育是最抽象,也最难教给孩子的。”

  “买很多东西都可以称为浪费,但买书绝对不是,因为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人生很长,看的是终点,不是起跑点!”

  “低年级是引导孩子学习发展的好时机,只有快乐,才能成长。”

  “孩子无法消受的压力,通常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父母。”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三):耐心,耐心,再耐心

  有时候我们看很多书,不是为了获得技能上的提高,只是想获得一点关于自己想法的支持。坚持的路不好走,走着走着,耐心和信心快要被生活的琐碎磨没的时候,我们选择读书。读一点和我们志同道合者的著作,补充些能量,然后,继续自己的方向

  汪妈妈的这本书很适合小朋友的家长看一看。(个人觉得0-8岁小朋友的家长最适合,孩子岁数越大可以照搬的方法就越少了,不过很多道理是可以借鉴的)许多家长希望小朋友养成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做,也许,作者的方法和推荐书目能帮上忙。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看台湾作者写的关于教育的书,可能是因为小学毕业那年妈妈送了我一本刘墉写的《靠自己去成功》吧,从那之后,我买了很多他的书,并且逐渐开始偏爱语气缓缓的台湾作者们。

  最近,小阿姨我恶补了一番关于小朋友的功课。看着作者开出的长长书单,作为儿童读物爱好者的我也是大开眼界,想要读一读这些故事,一定很精彩吧!

  首先,我们有必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述一下给小朋友念故事,并逐渐培养他们爱读书习惯的好处:孩子专注地看电视和专注地看书有什么不同?“电视屏幕是每秒24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声光电效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但是听故事时,小孩面对的是许久才翻一页的绘画,既没有声光电效,也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这样静态的活动,将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

  关于坚持。我想,父母的恒心是小朋友能坚持下去的最大支持。作者在书中提到:“父母可能耐着性子帮孩子念了3个月,却纳闷怎么还看不到好品格时,便认为:‘这方法没用,别念了!’”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把念故事本身当成了一剂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灵丹妙药。其实,给孩子念故事都应该不以任何目的为导向,而只是先用故事来满足他的心灵,用愿意花时间来做这件事,来表示对他的关怀与爱。

  念什么样的故事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家长陪伴小朋友念故事这一刻小小的时光。如果父母能通过念故事书,慢慢积累这些“爱的库存”,在短短两三年之间,或许还感觉不到它对子女的影响力,但等到有一天,我们要在生活中教孩子规矩,或是设下父母的规范时,就会发现我们给孩子爱的库存愈多,孩子就愈容易受教。

  小朋友的成长过程很可能因为“爱的积累”会顺利、平静许多。这样,家长是心态平和、和蔼有趣的爸妈,小朋友是懂事、聪明的孩子,不是很多家庭期待的理想状态吗?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四):一篇文章就能说完的事情,有必要写成一本书吗?

  因为与书有关,字体排版也疏落易读,所以,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在一年半前就已读过一遍。这次,又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重新翻了一下,发现,有些观念已内化的好像是自己的似的,有些方法也已成为习惯,而且,整本书看下来,也真是简单的不得了,主要内容,用一篇文章就能表达清楚,作者居然洋洋洒洒写了一本书,有这个必要么?

  先来看一下这本书都说了些什么吧。

  1 读书给孩子听的好处。作者以自己的儿女为例,方方面面的述说了故事书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品格,到能力;从专注力,到阅读习惯;从一起读故事的亲密时光,到关注插图的孩子的自我美育培养。总归,一定要读故事书给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

  2 怎样读书给孩子听。这是这本书最有价值地方之一。进行了较全面的原则总结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方法。被我实践并变成习惯的大概就是这一点:和小朋友一起躺着读书,尤其是睡前,舒舒服服,轻轻松松,还好现在还没有多少厚厚的精装本。只是,我始终没有做到像作者那样,每天读好几个小时的故事书给孩子听,经常是三五本之后,就说:咱们做点别的吧。或者:今晚我们读三本书,读完就睡觉,好么?

  3 读书环境的营造。要打造到处都是书的生活环境,每个角落都可以随手摸出一本书来读(这一点深入我心,真是家里保持凌乱的好借口);父母自己也多看书,做出榜样;经常去图书馆和书店;还有,给孩子“不必睡觉,可以看书”的权利,这一点,这次重读,印象深刻,不过,都是心机妈,将睡前时间提前半小时,睡觉时间并无变化。

  4 如何选书。这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包括作者书中和书末提到的详细的书单。选书的第一个原则就深入我心:孩子喜欢,自己也要喜欢。所以,给小姑娘买的书,很多都是我觊觎很久的,借着小姑娘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小朋友心思。选书的第二个原则,则让我警醒:不以孩子的喜好为选书依据。作者特意提到了那些动画改编书,作者一般是不会买的。这恰好是最近让我有点困惑的一个问题,我正在纠结《小猪佩奇》系列的书还要不要买,已经买过的两辑是小姑娘的心头爱,但我一直对套书的色彩、插图、对白不是特别满意,昨晚翻到这一条后,瞬间觉得解放:世界上的好书那么多,要接触更宽广的世界才对;而且有两套佩奇已经足够多了,何况还有电视剧。此外的童书奖项总结,不低估孩子的阅读接受能力,套书要不要买,买书读书不以辅导或管教为目的,等等,都很有借鉴意义。而作者列出的书单,对于读书、借书、买书都很有帮助。可惜,这次细看下,我们读的不到十分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读书的问答,这些问题,自己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好像一篇文章都没写完,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已经总结了个七七八八。那么,这些内容,有没有写成一本书的必要,这本书,有没有买来读的必要?说实话,我昨晚花半个小时翻完之后,真的好好想了想这个问题。然后,今天早上从小姑娘的幼儿园回来的路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要感谢作者的分享。这本书对作者而言,是很有意义的,是她这些年育儿理念的一个总结和阐释,也是这些年与儿女一起成长的一份记录。而她愿意把这些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帮到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这是值得感谢的。何况,作者提供的是成功的经验,也许不适用于每个人,但至少可以拿来借鉴。

  还有,看到汪培珽的简介: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银行职场工作九年,决定成为全职妈妈,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儿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

  有没有一点眼熟的感觉,很多做的比较好的亲子类公号(不是越来越商业的那种,而是真的想分享的那种,比如“大J小D”),背后多半都有一个这样的女人,走的方向,也大致相同,出书、讲座,这个时代的方式更多,电台、直播,等等,或多或少,是能够帮助到很多爸爸妈妈的,或者是具体的育儿方法,或者是身为父母的态度,或者是自己的经历,甚至全职妈妈身份的突围。育儿路上,一代又一代人在前仆后继,要感谢他们的经验和分享。

  其次,这本书很适合新手家长,特别是对读书和培养孩子读书有兴趣的新手家长。

  在小家伙刚到来时的兵荒马乱里,大概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有时间没有心思读完一本书,而这本书特别的简单易读,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一定能带来一点读完一本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毕竟不是支离破碎的单篇文字。这是我回想当初读这本书时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作者的短话长说,可以看做是絮絮叨叨,也可以看做是耐心细致,完全可以把她当成一个老朋友,一个有经验的过来人,听她细细说那些与孩子一起读书的美好,那些经验或者失误,从她的耐心与爱心里审视自己的耐心与爱心,自己一定也有所得。

  而书中的共读方法,然后与小婴儿和小朋友交流,也一定对新手家长有所帮助。至于如何选书和推荐书单,直接拿来主义,可以省却很多彷徨和纠结。

  只是,当孩子长到两三岁,这些路都一一走过之后,就会觉得这些事情实在是简单至极;就像回忆那些一岁前让人头痛的吃喝拉撒睡,现在真的是:那都不是事儿。原来,这里就已有了我们和小家伙们一起成长的痕迹。

  不过,有时回头看看来来时路,还是可以“温故而知新”的,这本书,昨晚只是重翻了半个小时,就有两三个地方给我当下以帮助,还有那么三五句话让我沉思和反思,这也很好。

  最后,关于这本书值不值得买。如果是在国内的想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新手爸妈,这本书是可以买的;如果是像我一样要飘洋过海背到异国他乡,那就不必买了,找找电子书资源就好,因为这么简单的一本书,出版社有点太舍得用料了,不太有必要让它占空间占重量。读还是值得读的,哪怕如我一般只翻半个小时,也是开卷有益。

  附:思维导图(实在不想读,看看这张总结图也行。如果网页看不太清楚,可以下载图片,再在电脑或手机看。)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五):无故事,不成书

  这书是一位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的朋友推荐我们看的。只在他家坐着看了几页发现,作者所说所想所做与我们毫无二致啊。写这篇评论,算是对作者和我自己的观点再做一次推广吧。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故事绘本里有一切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美好的事物,家长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就是最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认同这个观点的家长都是身体力行地这么去实践的,如果是完全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家长,我想他们也未必能被作者自家的孤例那么容易地说服。所以作者所花的更多精力,不是在论证该观点是否成立,而是在说“讲故事”这件事情具体如何落实。原书文字也不算多,大概也就是一次演讲,加上演讲后的Q&A的内容。如果还要再精炼一下,我认为要点其实也和做其他任何事情没什么两样:

  一、持之以恒。每天至少念一本故事给孩子,只要孩子喜欢,则尽可能多念。而且讲故事没有年龄限制,不论孩子多大(多小),从现在开始,马上开始就好了。

  二、诚心诚意。家长自己需要认真、主动地投入故事中去。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念得非常夸张,而是一定要投入和专心。小朋友对情绪可敏感了,不能糊弄的。

  三、投己所好。自己不喜欢的书是很难诚心地去讲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获奖、推荐书单。家长还是要一本本挑自己喜欢的书讲给孩子。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见以后,则应该是挑两方都能接受的书。这也意味着,看都不看就买一大套书,多半会是不磨刀误了砍柴功。

  四、见缝插针。睡觉前是最好的念故事时间。吃饭、喝奶等任何家长能腾出双手的时间也可以拿来用。(不过我以为,如果讲故事影响进食还是算了)

  五、循序渐进。从口语化的简单故事开始,一点点增加难度,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不预设任何目标。但也可以时不时挑一些较难的书,看看孩子接受度如何。实际上,孩子接受范围非常宽泛,个体差异也很大。童书标注的适合阅读年龄只不过是个参考,只要孩子能看进去的,就都是合适的书。

  六、温故知新。小孩在不同年龄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所谓过了年龄段的好童书不要着急扔掉或送人,过一阵再拿出来看看吧。

  七、兼收并蓄。虽然小孩很可能在短期内把同一本书读上几百遍也不像大人那么厌倦,但还是存在边际效益递减。因此需要准备一个比较大的图书库,从里面循环取书给孩子读。私以为,对一般家庭而言,慢慢买起来的一两百本是一个即负担得起、也放得下的范围(多买平装书,省钱省空间)。更多的,也可以考虑去图书馆借了。

  八、图文并茂。作者特别强调了绘本对孩子的美育作用,并且不建议过早教孩子拼音和认字。我觉得只要认字不会把小孩对图画的注意力完全吸走(这很难哦),那就没有任何影响。再想想,作者所说大概只会发生在那些先学了写字才有机会看图画书的孩子身上吧。

  大概就是以上这些。作者也把她自己的书单列在了书中。回想一下,有些我买过书的淘宝店,就用她的书单作为分类目录呢。她的书单里,没有我最喜欢的安东尼 布朗、约克 米勒和大卫 威斯纳,但颇有一些我没注意的作品,正好作为后续购书的参考吧。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六):好书推荐之《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看到这本书,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从不太会说话开始,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好吧,是“读”故事,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读,他听的津津有味,还要缠着再听。最初一本故事要听很多遍,听到我读错了一个字都可以听出来并纠正。两岁多的时候可以拿着书有模有样的读,还翻页读,一字不落。

  最初给他读故事仅仅是自己喜欢书,后来听故事和吃饭喝水一样成为他的日常生活必需。我不知道读故事给他听有什么好处,只知道他喜欢,就买书给他,就读给他听。

  而这本书,系统的讲述了为什么要读书给孩子听,怎样讲,怎样培养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以及读故事的意义(念故事时间就是爱的时间)。这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孩子喜欢听,不需要技巧。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帮助是如何选故事书以及后面附的书单。如果还有帮助,就是让我找到了坚持的理由,以及自豪的感觉,我有一个喂故事长大的孩子,我给了他爱和陪伴。

  至于讲故事的作用,管他呢,爱读书至少不是坏事吧。有时候星期天我想赖床,就对儿子说,你先看会儿书吧,他根本不怎么识字,就翻着绘本看的很认真的看。当然最终我赖床的目的还是没达到。因为小朋友翻到了想听的故事。“妈妈,快起床了,我想听故事”……

  说了这么多,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想告诉爸爸妈妈们,有个喂故事长大的孩子,也会是幸福的,不必有太高的期待,给他爱,你会收获更多爱和惊喜。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七):《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绘本的阅读指导书。虽然内容很简单,很浅显,但是对那些没接触过绘本的孩子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入门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绘本阅读实践者,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在绘本故事中长大的。根据我多年给孩子读书的经验,感觉和作者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吻合。可以说如果让我写一本书给那些没接触过绘本的家长,估计写出来和这本书也会差不多。

  只是挺遗憾的是作者提到和推荐的很多绘本我都没有见过,因为作者是台湾人,作者推荐的绘本书目中多数我们大陆都没有出版。不过在我的书架上也有很多很多精品,是作者没有提到的。还有作者从孩子出生就开始给他们讲绘本,而当绘本开始进入大陆的时候,已经是二零零四年了,那时候我的女儿已经五岁多了,等我手边的绘本多起来的时候,我女儿已经七八岁了。错过了三到五岁读绘本的最佳时机。我给孩子读的最多的还都是以文字为主的童书。不过从三四岁开始一直读到小学五年级,时间上不比作者少。

  这几年为学生读了很长时间的绘本,越读就越发现,绘本神奇的作用,绘本故事在培养孩子的品德、意志、思维、情感、态度等等方面都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给孩子讲绘本会是孩子儿童时代最美妙的回忆,孩子对绘本的喜爱真的远远超出了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内容,在听我讲绘本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孩子喜欢上了读书,开始和书成为朋友,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吃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给孩子们讲故事书的家长也是幸福的。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八):实用,平和的一本好书。

  王培廷的文字虽然口语化,不过言语温柔。书中的观点尽管已经了解甚至很多一直在使用,但第一次见于书中总结出来,也算帮我撸清了思路。总结一下,最主要的观点大致包括:

  一、给孩子读故事是一件基于爱自然发生的事情,并不该抱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即使有时难以把持,总是隐隐地希望孩子通过读着一本书学会点数学知识等等。

  二、阅读的目的是感受亲子时光,与孩子一起沉浸其中,享受共情的体会和感受。长远一些,也可以是孩子最终能够自然爱上阅读。这一点非之前说得功利性地想掌握什么知识。当然这一过程需要静待花开,不可急功近利。

  三、读故事书的好处自然不必说,但是对孩子好性格的培养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比如读书多的孩子,大人跟他说什么,只要一遍便可以接受并能够执行,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体会。

  四、喂孩子故事书可以从小,比如出生后甚至胎教开始就不间断地进行。当然,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想开始都不算晚。这点我强烈赞同。比较难的是要持之以恒。

  五、选故事书也是一件需要家长用心准备的事情。以前光知道选择一些获奖绘本或者听名家推荐。但是王培廷说到一些方法也 给我很多启示。比如提前家长要过目,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选择,如果自己都读不下去,那就没有收藏的必要。适当选择在孩子最近发展区内的作品,有难度但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这个度需要家长自己摸索。

  六、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客观环境,这些都是我赞同并一直践行的方法。打造书香之家,使书随处可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延伸一下包括博物馆。保证每月包括对书的支出。不过基础是父母也读书,以身作则。另外家里其他与孩子密切接触的人也要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义不容辞地给孩子念书。

  另外,我还赞同的是孩子放假之后如果本人没要求切不可盲目上奥数、书本同步一类的补习班。还有,我同意看完书不要做其他延伸提问。这一点原来一直比较犹豫,看到王培廷和我一致将更加坚定执行的信心。

  最后有一些新的启示,给孩子准备书本的原音配音,让他们自己听故事。

  另一本书《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其实就是这本书的姊妹篇,只要把中文故事换成英文,所有观点都适用。区别是,英文和中文比例适当,母语中文类的书要多,英文在孩子不反感愿意接受的情况下,逐渐涉猎。

  总之,虽然对我而言,从中学到的新内容不多,但是阅读一遍,观点与我的全部吻合,也算是对自己阅读观点的一次整合。实用,平和的一本好书。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九):对大人来说,读完有收获的书,就是好书

  每次读完汪培珽的书都有收获,书的逻辑很好,虽然有点啰嗦,但是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尤其是书里透露出来的亲子观念,讲解地非常透彻。这些观念未必是我原来不知道的,但却是我从来都没有系统地排列过、整理过,也没有有计划地实施过。

  但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漫无目的是最容易放弃的。她的书很耐看,每当懈怠的时候,都应该拿出来翻翻,就会重燃斗志。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的,既然别人的父母都在努力做,我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爱和时间对孩子来说比金钱更重要。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十):真希望每个妈妈人手一本,可能20年后就没有“中国特色”了

  简单说,如果你是一位考虑会给孩子买书的妈妈,当你看了这本书之后,一定会变成一位风雨无阻、当仁不让、力排众议、倾其所有地给孩子买故事书的妈妈。。允许我武断的简单粗暴的说:若每个妈妈都像作者一样,可能20年后就没有“中国特色”了。

  可能有人会有些疑问,为什么是“汪培珽”?我认为是因为汪培珽有一位幼儿园园长妈妈。其实作者是写了6本书,奈何,只有2本是受“市场”欢迎 的:

  其一就是这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