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富兰克林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10篇

2017-11-27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10篇

  《富兰克林传》是一本由(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一):拼命干,不纠结

2个月,翻完了这本书。富兰克林一生硕果颇丰,从文学上,科学上,外交上都有建树。由于命长,经历了美国历史的诸多关键时刻,也在重要决定时,站在了历史的正确面。他爱国,理性,热爱思考,务实,有趣,这些都成就了他几近完美的一生。
他的职业生涯不愧是从印刷匠和出版商做起的。一生养成的说教晚辈和整些至理名言的作风完全就是当下心灵鸡汤和自助读物的鼻祖大模板。当然,他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公众生活中,写社论,组织读书会,建立图书馆,甚至“收税”组织消防队,创立宾大等,都显示了他的一生一直怀有一颗为公众谋福利的正直的心。
富兰克林努力聪明,爱动脑子,简朴(前半生是,后来去英法混过之后,也挺奢华的)充分体现了美国那一代充满生命力中产阶级的崛起。读他的传记,相比英国那些腐朽的贵族阶级,美国不胜不独立才怪呢!(一个不劳而获,想靠着抑制他人贸易和税收而坐享渔翁的国家,一定会被那个有生命力,和自主能力的国家反抗,并最终独立)
虽然他总体而言是个自负的人,还喜欢说教,不过他能够在大问题上经过深刻思考,转变自己观点,在对待美国独立和废奴这些关键问题上的转变显示,他是一个大智者。而同时,在欧洲的长期生活也让他开阔了眼界,变得更加明智,老练,最终他的外交使命这一切都用在了刀刃上。
富兰克林对家人还是非常苛刻的,无论是对妻子孩子,我觉得他的社会使命,和个人意志是高于他对于家庭责任的。妻子最后十年苦苦哀求,却没见到他一面,而儿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和父亲和解。
总而言之,他的勤奋,努力,和自我奋斗在今日之中国非常应景。牛逼之人之努力牛逼史。他也是我读过的名人传记中,最实际,最不纠结的人物。可能,没有之一。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二):最绚烂多彩的国父,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人看是的沃尔特·艾萨克森2014年出版的这个版本。作者本同时著有《史蒂夫·乔布斯传》,还有《爱伊斯坦:生活与宇宙》。后者曾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图书奖。 人物传记类图书的内容简介,用主人翁的时期历表介绍最为合适吧。

1706年出生于波士顿,其父母都是英国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

1723年小富来到费城,从事印刷工的工作;

1724年小富去了伦敦,也是从事印刷工的工作,认识了贵格会商人德纳姆,小富引以为导师,并在1726年和德纳姆一同回到了费城;

1726年到1748年,富兰克林一直在从事印刷店的工作,期间在1729年撰写“好事者”系列文章,买下《宾夕法尼亚报》。1732年发行《穷理查历书》,1737年担任费城邮政局长;直到1748年从印刷店的工作中退休;

1752年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1753年担任北美殖民地联合邮政局长;

1754年与法国和印第安人之间爆发战争,富兰克林提出《奥尔巴尼亚联盟计划》,提出了全新的概念“联邦主义”、“联邦政府”;

1757年担任宾夕法尼亚代理人前往伦敦,目的是劝说领主在税收及其他事物上向议会做出让步。富兰克林却试图将宾夕法尼亚从领主手中解脱出来,成为英国国王和大臣直接通知的皇家殖民地。最后的结果是:佩恩家族同意在税收上让步,议会的权利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议会和领主之间的矛盾并未完全解决。

1762年富兰克林回到费城;

1764年在“帕克斯顿之子”危机中,议会选举失利,重返伦敦担任殖民地代理人;

1765年和1767年分别通过了《印花税法案》和《汤森税法》,通过富兰克林的游说最终都被撤销了;

1772年和1773年爆发了“哈钦森信札事件”和“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加剧,

1774年在“斗鸡场”听证会被羞辱,富兰克林被撤去邮政总长职务,从此与英国彻底决裂。1775年返回费城,草拟《联邦条例》;

1776年,修改托马斯·杰斐逊的《独立宣言》,独立战争爆发。并出使法国;

1776年到1782年富兰克林一直在法国帕西和法国进行谈判;

1782年和亚当斯、杰伊一道与英国谈判。期间富兰克里巧妙的利用三国权力的制衡关系,完成了对美国最为有利的和平条约; 1785年返回费城;

1787年制宪会议,发表令人瞩目的演讲“先生们,因此,我赞同这部宪法,因为我不指望它还能更好,因为我也不确定他是不是最好的。”富兰克林成为了唯一在4份美国建国文件中都签署了自己姓名的人:《独立宣言》、《美法条约》、《美英合约》、《宪法》,此外还为美国设计出了第一个联邦计划—1754年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各州和国家政府更具计划分享权力;

1790年去世,享年84岁。

美国国父各有各鲜明的特征,而富兰克林无疑是最丰富多彩的一个。历史上基本上都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商人、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而富兰克林却总是称自己是“来自费城的印刷工”。

作为一个政治家,一直在为北美人民争取权利,当彻底与英国决裂后毅然投入到美国的独立事业中去。作为一个商人,从一名印刷工学徒成为了北美最大的印刷商,经济上的自由,让富兰克林有资本和精力投入到其他行业,并满地开花。作为一个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很好的写作功底,他的文章通俗易懂,他的《穷里查历书》和他的去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浅显易懂,即使时隔200年也同样对当代人有指导意义。 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发明避雷针、研究火炉、奠定电学基础。还牛逼到从苍天出取闪电。 作为一个外交家,他游历英、美、法,斡旋于诸国的权利制衡之中,为美国争取最大的利益,苏格拉底式温柔的交流方式成为了他的标志。

富兰克林自身集自由主义、平民主义、与保守主义于一身,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哲学的原型之一。富兰克林推崇努力工作的个人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可以通过勤奋、节俭实现成功。 “自由、平等”作为美国精神原型延续至今,这正是富兰克林这位开国国父在北美殖民地给人民的思想启蒙。现在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对在当时在大英统治之下的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对于原住民(印第安人)或许就根本想都没有想过了。富兰克林为此远赴伦敦,不懈努力数十余年,正如书中所述:“他从苍天处攫取闪电,从暴君处夺取王权。”也正如其修改的《独立宣言》所述一样: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最求幸福的权利。

富兰克林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早期教育的缺失,注定了其不能成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理论大家。但是富兰克林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最终让其成为的公众认可的伟大科学家。而他的科学作品往往都是对日常生活十分有用的,直接与生活相连接。比如:避雷针、火炉、输尿管等等。而他提出的最为平民化的格言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勤奋、节俭不但可以聚集财富,还可以培养道德情操”

富兰克林带领的美国的“大觉醒运动”。在当时所有人的认知观都还局限在宗教的意识形态之下的时候(人的救赎只能通过上帝的“特殊福佑”,所以我们相信上帝,祈祷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富兰克林提出:精神的救赎与事业的成功并不矛盾,勤奋与对上帝的虔诚并行不悖,思想自由和商业自由紧密结合。富兰克林并不直接批判上帝的存在(他自己信不信上帝无人可知),而是顺应了大环境的洪流。他认为上帝通过设定自然规律来实现自己的意志,而非插手人间的每一件事情,这是上帝“总体的福佑”。这就是“自然神论”,既然上帝如此善待我们,就让我们善待他人来回馈上帝吧。鼓励人民身体力行的实践,而非整天瞎想。

富兰克林的人生经历过于丰富,思想过于包容(或者说很中庸),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极高,有对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能容十分有兴趣,所以说在那个时代。他就像黎明前最黑暗天空划过的流星雨,绚烂夺目。他就像黎明时山头冉冉升起的太阳,他的光芒给整个美国带来光明与温暖。让人们知道原来生活在阳光下是如此美好,也是如此应该,这是自然的规律,这是人们的权利。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三):个人奋起 国家崛起

       富兰克林:饱满鲜活的实诚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移民家庭,当时的波士顿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是一个贫苦之地,他的家庭也是清贫多子,富兰克林在10岁左右就辍学在家帮父亲,打零工做下手。鉴于家族都是手艺人的传统,富兰克林先后从事了很多学徒工作。
       在17岁那年他因不满哥哥的权威压制,就离家出走至费城,此时的他掌握了印刷手艺,自学成才能写作,文风:幽默朴实
       在获得人生财务自由之前,富兰克林也兜兜转转,结交了很多浮夸的朋友,四处寻求帮助,辗转伦敦、费城之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好学、机灵,他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发行《穷理查历书》等,《大众杂志》创办后没多久就失败了。富兰克林的勤奋让周围邻居都为之侧目:我起床时富兰克林先生早已开始工作,我下班去俱乐部玩完回来时他还在工作。有一次在进行第二天报纸印刷的铅字排版时,不小心将其打碎了,他彻夜把它重新完成,没有给自己拖延说第二天再干的。在奋起的这段时期,他努力学习,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托人从伦敦买了大量的书籍,专研科学、文学等,针对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大量细致琐碎的发明改进。与此同时,他与自己一见钟情情人黛博拉结婚生了一对儿女,儿子四岁时不幸死于天花(此后他坚持种植牛痘可免疫天花),他还有一个私生子是以后和他一起在暴雨时放风筝从苍天处夺取闪电,和他政治对立的新泽西总督保皇派威廉.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奋起的时期,北美殖民地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印第安人、法国、英国为各自的利益互相结合、角逐、战斗,慢慢地催生了北美人民渴望安全平稳的社会的愿望,引发了自己应该拥有军事力量以及自治权力的觉醒。在42那年他获得人生财务自由,生意交给合伙人,自己全身心投入科学、政治、公益等事业。
       在那个时期现代新闻学正兴起发展。富兰克林的事业正迎合了时代的潮流,风生水起。他拥有了媒体,自己也是内容制造者。曾经数次为自己的事业造势,为自己的名誉辩护,为自己的政见呐喊,赢得舆论和名望。富兰克林信奉:帮助他人就是侍奉上帝。笃守信条,他积极开创公益事业,创办研习社、加入共济会、创办图书馆、消防队、夜巡队、环卫队、改善街灯、发明火炉,建立哲学会,改良导尿管、研究电学、筹资建立费城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出任邮政总长......他桩桩件件的事情都在为实际生活服务,改善大家居住环境,哪怕是一些小小的增益他也不辞辛劳(为费城铺整齐的街道)。他的发明不申请专利,只求记得是他的发明。这一切为他在北美地区以及欧洲都赢得了非凡的魅力,知识名流、王孙贵族、市井流民都渴望与他相会交流,他也非常喜欢社交,这为他后来作为外交官夯实了基础。
       1754年,北美殖民地与法国、印第安人爆发了七年之战。富兰克林提出了《奥尔巴尼亚联盟计划》,与后来的美国的联邦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幸搁浅了。此后担任宾夕法尼亚代理人出使伦敦,在英国他逐渐成为北美殖民地的总代,为北美人民的权益奋斗,反抗领主、议会对殖民地的统治、征税,坚持无代表不纳税,主张殖民地应直属于英王的统治。在《印花税法案》中,以商人的头脑算计加上演讲口才,舌战群英,赢得了法案的撤销。并在此期间游历欧洲,增长见闻,结交名流、权贵等,经常写作反讽政治,寻根问祖写自传,经常搞一些发明创造,以自学成才的身份获得剑桥等名校的荣誉认证,与此同时,他还在伦敦拥有第二个家,拥有很多女粉丝,红颜知己,形成了富兰克林式的浪漫(发乎情,止乎礼)。他以温婉和煦的态度备受女士的青睐,和她们的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是和许多男士交往时,有很多由朋友变成了敌人,多数是因为嫉妒和证件不合。
       富兰克林将秘密取得的哈钦森信札寄往波士顿,最后引发了在“斗鸡场”与英国国会进行斗争,被解除了邮政总长之职,《强制法案》通过。这是他第二次出使伦敦,外交失败回到了费城。
       在费城,富兰克林被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草拟《联邦条例》。杰斐逊草拟了《独立宣言》,他只做了几处无关痛痒的修改,做了一处重要的修改,也是独立宣言里脍炙人口的一句:我们认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1777年,富兰克林以70岁高龄出使法国,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力量,取得了法国军队与金钱的援助,签订了《英美条约》、《美法合约》。
        1782年富兰克林返回美国,参加制宪会议,一个新升起的国家创立了一套全新政治的制度,相信民众的智慧,给人民民主。在这之中,他起到了黏合作用,各州以克制、妥协、团结、共进,最终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
        1790年,4月17日去世,终年84岁。
        纵观富兰克林的一生,我们会为这个朴实、善良、勤奋的人感到高兴,因为他是我们效仿实现梦想的榜样。虽然他也有很多失败和缺点,对家人关怀不够,沾花惹草,喜好做媒......但那又怎样,他是那样的鲜活饱满。他就像我们身边的人,虽然不是惊艳卓绝的天才,但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奇一样可以成为电学先驱入住科学祠;虽然不是才情满腹的作家,但是凭借自己的朴实幽默开创了美国乡村文学;虽然不是富可敌国的商人,但是他凭借自己的精打细算很早就获得财务自由,死后也为美国贫苦青年留下了两大基金;虽然不是雄才伟略的政治家,但是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哲学为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包容妥协下成就了今天民主、自由的美国。
       看完《富兰克林传》这本书,我对这样一个人心怀敬意,心向往之。不相信权威,相信自我学习;不相信世袭权贵精英,相信自己的奋斗;不相信固步自封的偏见,相信自己的成长。作为一个与他相隔300年的年轻人,我愿意相信他一生的奋斗不仅可以照亮美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可以照亮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四):实用主义:富兰克林的精神遗产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与资本主义伦理》中,引述了富兰克林的话来分析资本主义精神,“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这种观念让最早那批来到新大陆的新教徒扎根北美,然后在他们的杰出后代如富兰克林等人身上进一步发展,推动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理解实用主义,方能理解美国,理解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动力。
    草根出身、清教徒移民、帮工生涯、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实业家,他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他的头像印在100元的美元纸币上……富兰克林早已成为传奇。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历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董事长和《时代》杂志总编,他撰写的《富兰克林传》其核心内容突出了——实用主义。这四个字纵贯了富兰克林的一生。
    富兰克林的致富之路开始于《穷理查历书》的出版。为了推销《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故意挑起了与其竞争对手泰坦•利兹的争执,预测并编造了他死亡的消息,运用一系列的口水仗充分挑起了公众的好奇心。当然,历书的大卖更主要是因为富兰克林机智俏皮的文风,这是富兰克林散文小品的独特文风,后来在他的政论文章中也大放光彩,这种文风非常合乎美国人的口味,马克•吐温就曾模仿类似风格写了一些讽刺小品以致敬富兰克林。
    如果生活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富兰克林肯定是一个粉丝众多的网红。他很会抓热点写文章,文笔欢快,吐槽与八卦齐飞,他有许多马甲(笔名),甚至有时自己批评自己,来来去去就抓住了眼球。聪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让他在商业道路上一马平川,而他无疑也是一个玩政治的高手。有个故事:1775年6月邦克山战役及英军火烧查尔斯顿之后,富兰克林给他在伦敦的友人威廉•斯特拉恩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但事实上,这封让北美殖民地同胞广为传阅的信件从未到达斯特拉恩的手里,后者收到的是另一封委婉的、无损友情的信件。
    当然,如果只会小伎俩,富兰克林成不了大器。这些只说明了富兰克林在手段运用上的灵活性。作为出发点的信念和最终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大是大非的原则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大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才真正让富兰克林成为了伟人。
    美国作家约瑟夫•埃利斯在《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中这样评价富兰克林:“独立战争时代所有著名政治家中拥有最敏锐时机感的人”。正是这种敏锐感让富兰克林在1776年的决定性时刻扮演了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伦敦-北美-巴黎,富兰克林是一座桥。富兰克林在17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伦敦,试图为宾夕法尼亚州争取皇家特许证。他在1765年支持《印花税法案》,并在1771年还主张继续留在大英帝国的框架之内。不过,这些行为反映的是北美殖民者与大英帝国之间模糊的分权和妥协的一种现实,在两者的矛盾尚未上升到战争之前,这是一种被很多人认可的努力方向。当模糊的平衡关系最终被打破后,富兰克林坚定地站在美利坚一方。富兰克林被派到法国就战时联盟进行谈判,后来他又领导了美国与英格兰就缔结和平条约所进行的谈判。富兰克林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他有资格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外交纠葛,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创造和平的生存环境。
    在作者看来,“以上的林林总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富兰克林最为重要的愿景:建立中产阶级品德和价值观之上的美国认同”。如何看待富兰克林?像他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复杂的、多面的,无论对他抱持什么样的看法,富兰克林都是一个很纯粹的美国人,他代表的价值观具有普遍的共性。正如我们今天回望历史,应该如何评价实用主义呢?亨廷顿说美国人具有两面性,既是一帮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人,又是一群高度实用主义的家伙。其实美国人的实用主义里就包涵了理想主义的成分,富兰克林就是“美国梦”的一块样板,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他一直激励着每个时代的美国民众如何将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五):流淌着“实用主义”血液的富兰克林

流淌着“实用主义”血液的富兰克林
                                       
                文/米雪
    
俗语说,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抓住老鼠”是关键,实用才是硬道理。而在美国的文化中,实用主义已成为美国人生存方式的主要思想基础,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用自身切身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实用主义对人的生活、观念和人生轨迹的改变。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穷奇一生,我们发现,最后在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尽管富兰克林的一生传奇而且富有,浪漫而又多金,又具有多重政治身份,可是富兰克林最终认同的身份只有印刷工。印刷工既是富兰克林最重视的身份,同时也是他发家致富的源头,他正是通过印刷《穷理查历书》而发家致富的。推销自己的历书需要营销手段,需要吸引人注意力的生动语言、广告词,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这些能力在富兰克林推销历书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能力,为他积累的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人的观念和性格到底有没有家族遗传的传统呢?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这本《富兰克林传》从富兰克林这个家族传统上入手,“研究富兰克林,恐怕要从家族遗传的特征着手”,从家族遗传中解释了血液中都流淌着实用主义的富兰克林家族杰出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
   
“印刷工”这一职业成为富兰克林积累财富的基础。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圆滑,世故,为了引人注目不惜预言对手的“死亡时间”,但是作为一名从骨子里都是实用主义的富兰克林人,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参与慈善,支助办学,在踏入政坛之后,富兰克林更是将自己的实用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组建自愿消防队,建立保险自助会,筹集大量的资金。手工业者家庭的成长的经历,让富兰克林明白了实用主义对于一个家庭的真正意义。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政坛的风云人物,他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参与了宪法的修订,参与了北美独立战争,在英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发生争执的时候,坚定支持美国,英国老牌的绅士作风,骨子里骄傲自大的传统,显然不符合富兰克林的口味。在他的影响下,实用主义至今仍然是社会中的主流。
将实用主义进行到底,富兰克林遵循这一信条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在其身后声音中,不乏有反对的声音,不外乎肤浅,缺乏思想深度,只会省钱、缺乏道德感,然而,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这些缺点在富兰克林精彩的一生中,并不能影响其伟大。反而,因为这些缺点,他的整个人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伟人之所以伟大,源于他的真实和魅力。富兰克林将自己的每一阶段的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每一个层次的追求都不尽相同。在年轻的时候,追求财富和地位,在及至中年,开始富有意义的慈善、办学等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业,一生勤奋,不断将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
正如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所言:“自助者天助之。”天道酬勤,上帝喜欢那些勤奋工作的人。从富兰克林身上,我们能读出美国人的影子,血液中流淌的,都是实用主义的因子。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六):伟大的人生从读书开始丨富兰克林传

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听一位老师说:“向往伟大、渴望成功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小时候经历过贫穷,另一种是读过很多开眼界的书。”,当时是一脸懵逼,不明觉厉。
很多年后,读到《富兰克林传》,耳畔又响起那位秃顶的老师的这句话,如果还真有点道理,本杰明·富兰克林就占大便宜了,他两项都是yes。
他也确实拥有了伟大的人生,了解美国历史的人,会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富兰克林,就没有美国。
不仅是独立战争的关键人物,还是美国人民的精神化身。很多美国名人尊他为偶像,比如第二任总统杰斐逊说:“我一生最佩服的人是富兰克林,第二佩服的是富兰克林,第三佩服的还是富兰克林”
如果你熟悉杰斐逊,那你肯定知道卡耐基,卡梅隆,马克·吐温这些人。他们都是富兰克林的粉丝,卡耐基说过:“如果不是看富兰克林的传记,我根本没有勇气走出家门”,卡梅隆甚至在成为商业大亨之后,直接做了一尊富兰克林的雕像,放在门口。就连文学家马克·吐温也说自己的文风受富兰克林很多启发。
一直到现在很多美国人,也奉他为精神领袖,查理·芒格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实至名归的“第一个美国人”,他也是罕见的全才,同时在政治、科学、金融、教育等等领域取得不少成就。我们熟悉的避雷针,就是他发明的。
美国人对他的崇拜,不亚于当年我们对毛主席。虽然这位老头,从来就没有当过“主席”(总统),也被印在美钞上,还是面额最大的那张。
更让这位精神领袖伟大的是,他的人生起点不是一般的低。富兰克林出生卑微,家境贫寒,这也可能造就了他野心勃勃,渴望致富成名的原因之一。
1
贫穷是致富的最好素材
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移民家庭,祖辈都来自英国的乡村,在他父亲那一辈移民到美国的波士顿。那个时候还是北美殖民地,波士顿还是一个大农村。
父亲在农闲的时候,会制作肥皂和蜡烛维持生计,富兰克林还是个宝宝时,就要帮父亲搅拌原材料,忍受化工材料的难闻气味。12岁便被辍学,到哥哥的印刷店当学徒。
小时候越是经历过刻苦的贫穷,长大后越会渴望努力挣脱它。某种程度上,这种家庭成长环境,造就了富兰克林对挣钱的“迷恋”,和勤奋务实努力工作的品质。
有人回忆起来学徒时代的富兰克林,评价他说:“富兰克林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人,我从晚上回家很晚,看见他还在工作,早上起得也挺早,看见他已经又在工作了。”
正在印刷的富兰克林
现在很多家庭流行穷样男富养女,要我看,男孩女孩都该在小时候经历下贫穷。因为贫穷,有时候是奋斗最佳动机。
但是,贫苦出身的孩子千千万,并不是每个人都成为了富兰克林,光有贫穷当然不够,还要有伟大的价值观。
2
书是最好的老师
富兰克林只受过2年的正规教育,父亲也只不过是读懂《圣经》的文化程度。但是这个12岁便在印刷店当学徒工的小男孩,对书籍有一种迷之热爱。
他在自传中写到,“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几乎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了。”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书本里的观点刚好能满足他吧。
他想尽各种办法找书看,为此他跟镇上的其他印刷店学徒交朋友,并想办法找他们借书。“如果一本书是晚上借的,第二天一早就要还回去,我经常大半夜都在读书,怕人家担心书丢了或者有人买”。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我觉得还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富兰克林在少年时代读过的很多书,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比如那本《希腊罗马名人传》,主要观点就是讲: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推动历史发展。当时只有12岁的他,便开始意识到:历史是可以创造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让非常我惊讶,回想自己的12岁:历史=怎么也记不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及格的历史试卷,也从未给过我深刻理解的机会。
富兰克林还喜欢旅游方面的书,以至于他成年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旅游。最喜欢的一本本是约翰·班扬写的《天路历程》。讲的是一个基督徒各种历险,最终找到天国的故事。
关于政治生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书,也是少年时代的读本,叫《论善行》。他说,如果说我是一个好公民的话,大部分要归因于这本书。
这些书对他的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从中汲取了很多思想,揉碎之后便是影响美国几代人的价值观。但是真正对他人生起决定作用的,是那本叫《旁观者》的杂志。这本杂志让他产生了写作的兴趣,后来成为风靡欧美的“畅销书”作家。
3
少年天才作家养成记
《旁观者》是一本1711-1712年在欧洲流行的杂志。富兰克林一开始便被艾迪生的文笔和思想所吸引,以至于跃跃欲试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他在自传中是这样写的。
我偶然看到一本残缺不全的《旁观者》,是第三卷。我以前一本也没看过,买了这本散册以后,反复读了几遍,十分尽兴。我认为里边的文章写得棒极了,我很想模仿它的风格。抱着这个念头,我取出其中的几篇,把每句的大意摘出来,放置几天以后,再试着不看原书,用自己想得起来的最合适的词句,把摘录下来的大意还原成整篇文章。然后我把原文拿来比较,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但是我发现自己词汇贫乏,常常是想不出合适的词来使用。
我想如果我没有放弃写诗的话,我的词汇一定会丰富得多。因为为了合律和押韵,写诗常常需要找到意义相同但长短不同、声调不同的词,这就迫使我不断地搜寻不同形式的同义词,从而使我记住它们并且运用自如。因此,我把一些散文改写成了诗,过一阵子,当我差不多把原来的散文全忘了以后,我再把诗改回散文的格式。
这样做是为了训练我的构思能力,在拿复原后的文章与原文比较时,发现错误,修改正确。有的时候我会心生痴想。在一些意义不大的细节之处,比如在条理和语言上有时我竟侥幸做得比原文还要出色。这种幻想鼓励了我,使我相信自己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那么差劲的英文作家。对于当作家,我是颇有雄心的。我做这些练习和阅读是在晚上下班之后,或在早上开工以前,或是在星期日。星期日我总想办法独自留在印刷所里,尽量避免做礼拜,尽管父亲严格督促,而我也认为做礼拜是应尽的义务,但我还是极力躲避这些普遍遵守的仪式。对我来讲,时间宝贵,我匀不出时间去参加这些活动。
看完这段文字,我最大的感触是:好想生活在一个没有手机和《王者荣耀》的时代,也许我就有更多耐心,成为一名作家了吧。当然,我肯定会借鉴富兰克林的方法。
写作训练最终的结果,让他在23岁成为北美殖民地最好的作家。14岁那一年,他的写作才华就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还在印刷店做学徒,哥哥除了印刷业务还创办了报纸。于是14岁的富兰克林变想给报纸投稿,但是琢磨着哥哥肯定不会同意,便伪装笔记,用一个叫杜古德夫人的笔名,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塞到印刷店的门缝里。
结果这篇稿子被哥哥印在报纸上,看着那些大人们纷纷对杜古德夫人的称赞,富兰克林非常有成就感,一方面是为自己的文采,一方面是为捉弄这些“愚蠢的人类”。
这种恶作剧式的匿名写作,以后还会出现很多次,甚至帮助他击垮了竞争对手,实现了财务自由。
4
搞垮竞争对手,实现财务自由——靠写作
富兰克林离开哥哥的印刷店之后,只身前往了费城。几经周折,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开始了他熟悉的行当,在他21岁那一年经营了自己的第一家印刷店。
一生勤劳的他,辛苦的工作,却终于发现只靠印刷业务,很难真正致富,在行业里也没有竞争力。在出版行业,想要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控制内容来源和发行渠道。
富兰克林想到的办法就是创办一份自己的报纸,不过当时费城已经有2家报纸了。对于这个计划,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市场份额。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最终把竞争对手都搞垮了。
写作就是他最好的武器。他先是给1号竞争对手投稿,恶言攻击2号竞争对手,当然是匿名的。而且文章幽默有趣,可读性非常高。1号竞争对手一看,骂2号的,乐意征用。于是很快,人们争相订阅1号,2号报纸越来越做不下去,干脆就卖给了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接过2号报纸,改了个名字,并开创了新闻界的第一个“读者来信专栏”。其实都是他自己写的。他假装读者给报纸挑错,然后再以发行人的身份回信,非常谦逊的承认错误,然后这位“读者”有来信夸赞,顺便攻击下1号,1号报纸重来都不关心读者的请求,哪怕他们真的错了。
终于搞垮了2家对手,富兰克林的《宾夕尼亚报》在费城一家独大,广告业务也越来越好,但是真正让富兰克林致富发财的,不是这份报纸,而是一本风靡欧美的畅销书——《穷理查历书》。
同样的穷理查是富兰克林的另外一个笔名。而穷查理的故事,成就了17世纪现象级的畅销书,当时一本书有个300本的销量就不错了,而《穷理查历书》有1万多册的销量,40年的时间里,被翻译成7种语言,重印145次,有1300个版本。
在当时的费城和波士顿,几乎是人手一本。甚至很多法国人因此迷恋富兰克林,1776年富兰克林出使巴黎时,人民在街道列队欢迎,就为了亲眼见一下他本人。
每个法国人的家里都有他的画像,甚至连鼻烟壶和图章戒指上也有。其中还有一个段子,据说当时有一个贵族夫人,经常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耳边唱富兰克林的赞歌,路易十六实在烦的没办法了,就送了这个夫人一个夜壶,上面印着富兰克林的头像。
《穷理查历书》这本书对富兰克林一生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奠定了富兰克林的在法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成为他争取法国支持美国独立的有利武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销量给富兰克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很多年以后,他在自传中写到:“我终于发现,当你挣到100英镑的时候,第二个100英镑要容易的多。”他借助畅销书带来的利润,拓展自己的印刷业务,发行报纸,开分店等等。最终他的业务,成为当时最大的媒体集团。
在他人生的中点,42岁那一年(84岁寿寝),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把业务都交给了员工,每年只收取650英镑的分红。当时一个普通员工的年收入是25英镑,那么余下的42年,他可以不为钱发愁地“为所欲为”了。
他兴奋地给朋友写信说:“我终于可以享受读书、写作、做实验、和聪明人交流的乐趣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金钱就是人生目标。富兰克林也不例外,他勤恳工作、努力经营,甚至不择手段搞垮对手,财富无疑是很大动机。不同的是,金钱也是他实现其他人生目标的工具,比如享受读书、交朋友、政治热情、以及自己的热情。
我很喜欢《乔布斯传》里,乔布斯对自己许下的关于金钱的承诺:“我发誓,绝不让钱毁了我的生活。”这是一个有钱人的誓言,希望我们都有机会兑现。
5
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得伟大
富兰克林的一生,真正让我触动的,不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而是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热爱着所做之事:读书、写作、科研、抑或是外交政治,他都以乐呵呵地姿态,享受着投入每一分的热情。
如今,我们的世界不需要每个人都活成富兰克林,历史也很少给谁机会,成为国家的伟人,人民的偶像。这并不妨碍我们把人生活成伟大的样子,我所理解的伟大,是不浪费生命赐予的热情。
有句话说,上帝给我最大的恩赐,就是有机会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想说说,用尽力气,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一种伟大。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可以像富兰克林那样,多读点书吧。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七):说说罗辑思维在富兰克林传这期节目上做得怎么样

当初读富兰克林传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罗胖曾经有一期节目( No.117你因为挣钱而伟大)就是基于这本书的。读这本书完全是冲着作者 Walter Isaacson 去的。读了乔布斯传后发现 Isaason 写自传的套路很符合我的胃口:全面、充满细节、角度尽量中立、从人物的家庭背景到时代背景都有一定的交代。然而在查找罗胖这期节目的文字版的时候,发现知乎上对罗辑思维的批判不少,很重要的几点:1. 观点、知识漏洞 2.节目定位导致最终呈现的水品有限 3.套路化(先耳熟能详再颠覆),通常是自证其理。 还有扯到罗辑思维的会员群等就超越节目本身了。
正好这次仔细阅读完了这本书,就刚好借这期节目来做个对比,看看这一期节目,罗辑思维从这本书出发,到底做的怎么样。
首先,知乎上的小伙伴还是很有洞见的,说罗辑思维通常是先罗列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情节,然后再来个颠覆。这期节目的开头,罗胖以骑驴的典故开场,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选择,这个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故事居然是富兰克林最早讲的,一下子就拉近了中国读者和富兰克林的关系。然后开始介绍自己要卖的这本书。
接着罗胖就开始了自己的套路,把富兰克林身上的矛盾统统挖了一遍,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成就上,美国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当过任何一任美国政府高官,却印在最大面值的钞票上;用风筝引电,却在电学上没有留名;生意上做过印刷店老板,但是梅隆和卡内基都是他的拥趸;文学史上没留下什么作品,但马克吐温视其为导师。这种前后矛盾的冲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罗胖也是这么往下接的。接着是把富兰克林的私生活八了一八,说他性欲旺盛,对自己的妻子寡义,同时又为老不尊到处对其他有夫之妇调情。最后,再让杰斐逊为其背书,说他最崇拜的人出来富兰克林还是富兰克林。到此为止,引子算是抛完了,接下来就进入正文,开始介绍富兰克林这个人。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罗胖抛出的引子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书的论点。首先,富兰克林建国以来,没有担任过任何一任美国政府高官。此话不假,美国宣布独立是1776年,被承认是1783年。富兰克林在忙完了自己与英国和法国的周旋,达成独立的目的后,已经是77岁高龄,他在多次申请,国会才最终同意了他的辞呈。所以没有担任高官,是其年事已高。而这里显然隐藏了这个背景。风筝引电,是我们大众都知道的一个典故,但他在电学上没有留名,也算是真事。不过书中针对他对电的贡献也是的确单独进行了阐述,这个点没有问题。文学史上没有留下什么作品,稍显过激。罗胖自己在后文还吹嘘过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历书在当时卖得多么好,以及富兰克林自己写的自传几乎人手一本,再加上他自己办过报纸,在中青年时代就是靠“独立专栏”打开这个世界的,所以这个引子有故意埋汰,引起话题的意思。再说到私生活,这个也是罗胖一贯的戏谑之点,不过就这本书而言,如果用性欲旺盛来评断,多少有些过激。比如调戏的几段故事都来自书上,但是书的作者对于富兰克林是否真的与他们发生过关系,以及和他来往多年书信,甚至是调情书信的年轻女子(有些甚至比他的女儿还小)是否有过关系,都没有证实。所以作者比较中立的看待这个事情。不知道罗胖的团队是否是从其他途径搜集了证据,用性欲旺盛来点评那几个故事。当然,作为一个外人来猜测,似乎很难想象他们之间没有点什么,但就严谨的角度来说,以这本书为蓝本,不应该得出这个结论。所以就开场的引子而言,罗胖为了提起读者兴趣而生成的对立冲突,可以理解,也是常用作法,但是评分只给70分。
接下来罗胖开始结尾简短的介绍富兰克林的背景和生平。很快谈到了他的宗教信仰。认为他既没有说自己不信宗教,也没有宗教那种不能上天堂的焦虑感,把他形容为一个一辈子都过得很快活的说小段子的老头。然后谈到富兰克林写的穷查理历书,以及其带来的宗教改革(没有展开说),认为穷查理“搞出了一种新的伦理方式,正是这种伦理方式支持了工业革命之后,整个资产阶级拼命地挣钱”。还用富兰克林搞垮竞争对手的贱商行为做陪衬。但从这里开始,罗胖开始点题“你因挣钱而伟大”。第一点是对自己的要求极端严格和勤勉。从富兰克林画功过格自省,到工作的勤勉。接着是第二点,好奇心。列举了富兰克林一生中许多零零碎碎的对生活关注而产生的发明。第三点,只算帐,不管终极目标。这个特点,算是富兰克林身上极为突出的一点了,任何事务,甚至是婚姻亲情,都是锱铢必较的程度。列举了富兰克林第一次因嫁妆问题失败的婚姻,与黛博拉结婚时的功过格计算,以及独立宣言时说服英国不要打仗的算账法,在整个美国独立的谈判过程中与各方利益博弈时那种独特的算计手法。罗胖提出,商人的本性除了爱钱,还有一点是和气生财。最后谈到富兰克林的去世。
这一段是把富兰克林的有点从书本中抽象出来,并辅以实际案例。对于宗教信仰,富兰克林简而言之是承认自己相信上帝,但是认为服从上帝旨意的唯一方法就是服务和帮助他人。可以说富兰克林在不与宗教发生根本性冲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扭转了宗教在自己身上的作用,将其赋予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但是将富兰克林形容为没有宗教焦虑,一辈子都说着小黄段子的老头,则过于偏向化,在我看来,这更像罗胖自己对自己的投射。接下来对富兰克林的几个特点的总结还是比较同意的。对自己要求极端严格和勤勉、好奇、独特的算账理念,都是他的特点。同时,富兰克林极端的商人理念,背后的代价也是他内心的矛盾:“他希望通过变得更加实际来克服自己心中难以掌控的冲动欲望,以及他对家人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这种完全从利益角度来判断事务,甚至是亲情的方式,可能也是他对某些方面无能为力的一种妥协。举个例子,就好比我擅长用筷子吃饭,对大多数我的食物来讲这都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面对西餐,为了保持我一贯的优势和作风,我宁愿用筷子来吃,这对我来讲最为简单可行,那怕这在外人看来有些奇怪。而亲人关系,也许就是富兰克林的西餐。罗胖在描述富兰克林时,还经常用戏谑的语言描述他,比如“到处跟人哈哈哈”“我说他就是一个班上的班花”“他天天就干什么呢 和事佬不要生气不要闹崩 回来再聊聊给大家说点儿段子他就干这个”。 这种描述方式其实是罗胖的优点和特长,但多少又让这个人物戴上了他自己的一些投影。
最后,也是书的结尾对富兰克林的一些批判,认为他只在乎一些俗世的细节,而没有崇高的东西。罗胖将其类比为当世对商人的批判。然后罗胖用自己为其正名,虽然略显激动。同时还将自己与书中富兰克林的四个点进行了比对和跟随:“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当的财富、赢得有趣的尊重、做最具体最实在的事情,而且勤奋地去做而不去空谈大道理,这就是我认为的最有尊严的生活”。
本期的最后,罗胖其实较为罕见的显得有些激动。这可能跟网络上看到的很多对于罗辑思维的非议有关。罗胖希望借富兰克林的商人本质为当下罗辑思维所受的非议做一些背书。我认为罗辑思维的节目和其线下线上的经营本来无可厚非,既然选择走商业化这条路,那么挣钱以及想方设法合理的挣钱都是没有错的。我唯一的非议在于:“你因挣钱而伟大”这个题目上。这个题目放在富兰克林身上我认为并不合适,他更像是罗胖和罗辑思维给自己的一次申辩。富兰克林在42岁将自己的印刷店交给合伙人,就实现了财富自由,继而才走上科学和政治的舞台。他的伟大并非因为挣钱,而是这种在其商业的道路上形成的商业思维。罗胖只是巧妙的截取了这个主题来为自己做了一次辩驳。从这一点上讲,本期节目倒是有失偏颇。
然而本书47万字,罗辑思维只有50分钟,它没有讲的内容有哪些呢? 首先是富兰克林的家世。应该说富兰克林一家都继承了清教徒标志性的勤奋和平等主义,这从富兰克林的爷爷开始就有这样的传统。富兰克林曾经有机会去哈佛大学学习,但是父亲认为他的性格不适合当一名传教士,另外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所以没去成。没有受过正统教育可能也是富兰克林一生没有成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家的原因。富兰克林的父亲曾经为了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他到处去实习,后来为他确立了鞋匠的工种,后来各种原因才到了他哥哥那里开始印刷工的生涯。这一点我认为是富兰克林很幸运的地方。有机会去实习和选择,从小能有这个意识是很难得的。 其次,富兰克林的职业生涯也基本被略过。富兰克林从17岁开始当印刷工,23岁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这一点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27岁担任州议员秘书,31岁取代竞争对手当上了邮政局长。34岁办了第一份杂志,42岁急流勇退,财务自由。45岁成为州议员,开始了长达37年的政治生涯。按照一片书评的说法,富兰克林经历的财务自由之路ESBI四个象限他都经历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77644/)。25年的职业生涯,写手生涯,达到财务自由,真是扎扎实实令人钦佩。
富兰克林在社会事业和创造发明上罗胖还是提了很多。这里就不赘述。
在政治生涯里,富兰克林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在所有重要的文件里重度参与甚至起草。《独立宣言》《美法条约》《美英合约》《联邦条约(宪法)》,甚至是早期建立美国雏形的《奥尔巴尼计划》。这个老年人形象出现在美国独立最关键时期的人,真可谓人前马后鞠躬尽瘁。富兰克林的一生,就在几个城市之间来回,17岁以前波士顿,费城与伦敦3年,费城30年,伦敦5年,费城1年,伦敦10年,费城1年,巴黎9年,费城5年。在书的最后段,作为一个读者,我都觉得富兰克林早该功成身退了,但他一次又一次代表美国初始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次又一次踏上舞台,直到退休还在为废奴法案争取,真是只有大大的敬佩可言。
另外,该书换个角度,其实是美国的建国史以及美国联邦宪法的很好注解。这个层面罗胖似乎没有提及。
对比了罗辑思维的节目内容,它表述了的内容,准确与否,以及没有提到的内容,大致上我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为了提升节目的趣味和一些叙事技巧,节目对准确性做了一定的妥协,这无可厚非。另外部分知识点不够严谨,比如富兰克林的私生活,文学史上没有任何留名等。本期书籍的观点攫取带有自己的私人偏向,并非是整本书的最好注解。可能是最为人诟病的。但是就引起读者对书籍的兴趣而言倒是达到效果了。 另外说一个题外话,推荐一个论点,个人认为对于罗辑思维的评断是很中肯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59412/answer/81295674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八):实用主义

  序
    自今日起,吾将把个人读过的,认为比较经典的书籍,都将用额外一本软面抄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一方面记录自己的一些心得,想法,另一方面考虑作为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知识,精神财富。
或许由于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到我女儿长大到足已消化书本内容时,这些知识已经成为过去式,很有这样的可能,但这仍不可换取父亲对女儿精神世界的关注,文化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个父亲能给女儿留下财富,哪怕只有1毛,那也是他的心血。
所以想到这,就能豁然,并特以手写贴切的形式传承给我的女儿。
                 关于作者,传记
 在成长过程中,估计都会听到一些介绍说“要看一些名著,名人传记”,甚至会有各种罗列,如青少年必读,初中生必看名著,高中必学……等等等
可能如此罗列是为了增加青少年阅读数量,可能是教育机构根本没有执行“因材施教”,完全是一箩筐给你,还可能根本就是某些无良商人为了卖出去更多书本,获取更多利益的变相广告。
所以说书本,教学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独特受纳群体。如同喜欢数学的你给看体育,那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在这个信息爆炸,各种好书、坏书充斥的时代,需要挑选符合自己的书籍。
如“富兰克林传”一样,可能有几十个教本,有几十个人写过类似传记,而你一旦没有找对作者,那么你可能根本提不起兴趣。
不是说哪个作者是那么不好(也可能是真的不好),但大多数都是没有对上眼,类似找对象一样,所以在阅读之前一定要找对符合自己口味的书籍,而如果不知道有很多版本,不知道有各种口味,你可能直接因为某本书看不下去而放弃了整个书林。
就如以前的我,看过几本毛泽东传,马克思传,看得揪心,别扭,导致大学其间很长一段时间“闻”传记而害怕,直到去年才开始在网络上各种搜索开始看了“毛泽东传”,“乔布斯传”,“周恩来传”等等,并且看到非常舒服,一发不可收拾。
原因就是: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
如本书作者,艾萨克森就显得符合我个人看书品性,把以他的“乔布斯传”“爱因斯坦传”我都购买后期再写那些心得。
所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
不要因为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就否定全部,可利用网络,咨询,书评等手段找到适合自己的。
                    内 容
作为传记,内容当然是从其诞生至其死亡的全过程。
每个作者可能因其了解内容不同,目的不同,立场不同都或多或少的会表述中夹杂着自己的私人情感,导致对主角本身有各种详细,浓缩地不同描写。
就全文中表达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富兰克林——实用主义。
科学家,政治家,印刷工,作家,旅行家,慈善家。
开学校,办图书馆,消防队,巡逻队,民兵团。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在解决自己的温饱,爱好之余给附近的乡亲邻居也带来更多的实用。
从家庭成员来讲,他可能在感情方面处理得不大完美,不管是父母,兄妹,还是私生子或者是陪伴他的妻子。
在伦敦时期,他妻子需要他,在他儿子出事后,竟然还要充分划清楚债务,所以这一切都缘自己于他自己内心的实用主义。
为了利益,或者说是事业。
当然不可否认,对于美国社会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进步,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最开始对自己的各种事格要求,如勤勉,节俭,诚实,少争辩,宽容,友善,低调,柔和,真诚,不说别人短处,有序,意志坚定,正直,中庸,清洁,平静,贞洁。
而他本身确实具有厌恶权威,聪明,执着,求知善于交际,自嘲,等性格特点,造就了他后期的成就。
其实也是他一个人生一直处于较为顺利的旅程。
其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经济实体保障,而他又不是很铺张浪费。
所以在他物资条件有足够保障之后,就注重精神上的各种享受。
如读书后的各种交流,大量的载书,到处的旅游,各种社会阶层的社交,他乐于此,并得到极大的欢乐,享受于被人赞美。
当然不能可否认的是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劳,所以究其一生优>劣。
他相信,只要勤奋,苦于,有道德,有理想,任何人都会成功。
所以整本书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勤奋,学到老,活到老。
                      外 延
 一本好书,看透之后,会引起你对另外一个世界,另个一个知识体系的兴趣。
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各种宗教,各种文化渊源,在美国,无所事事是罪孽,在法国忙忙碌碌显得粗俗。还有一些相关的名人,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语句。
所以目前为止,最关键的获益就是勤勉,奋斗,直到死,这些品质成就了富兰克林,成就了当时的美国。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九):第一个美国人

对于现在的世界货币——美元,自然成为了金钱的代表。被世界人民广为知晓的自然是100美元这样的大钞,而100美元上面印的那个发际线高高的老头,既不是美国的开国总统也不是任何一届总统,也不是什么战功卓著的将军,他的最高职位也就是国会委员兼驻法大使或者是州长,他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记住,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的头像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张钞票上)。
作为一个中国人,认为100元钞票印上毛爷爷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了。而美国人竟然印了一个科学家——当初我就是这么认为得。我们知道富兰克林也是很早的事了,那是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自然》课本里就讲了富兰克林的壮举,用风筝把雷电引了下来。我还记得当时老师嘱咐我们千万不要跟着学啊。所以,当看到富兰克林竟然和毛爷爷的位置一样时,当时我是很惊讶的。
自从去年订阅了《罗辑思维》之后,就经常看到推荐书。这次罗胖推荐了一本《富兰克林传》,打出的口号是“越挣钱,越光荣”,把我给搞糊涂了。虽然我知道富兰克林后来在政治上也对美国有很大贡献,但是他竟然是个商人——无奸不商的商人。当然,老罗是要大家学习富兰克林能站这把钱挣了这种精神。我于是很好奇地决定破例买本名人传记读读。
读这本传记也费了我长时间,前前后后好几个月。每次都是晚上睡觉前看上十几页,然后就昏昏欲睡。应该来说,作为一本翻译著作,文笔不是很流畅,但是却也通俗易懂。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法国政治家杜尔哥对富兰克林一生精辟的总结:“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夺取王权。”然而,这样浪漫的盖棺定论,却不能让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下面我们可以分这个条了解一下富兰克林这个人。
首先,富兰克林是个人印刷商。富兰克林生于1705年,在他12岁的时候,开始给他哥哥詹姆斯开的印刷店打工。注意,富兰克林因为家庭的原因没有接受几年的正规教育,而这也成为其一生学术和政治生涯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17岁,因与哥哥不和,独自来到费城换了一个印刷店打工。之后,在他22岁时,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印刷店,这就是他人生事业的起步,开始创业的历程。为了印刷的生意,他用从事出版业和报业。买下了《宾夕法尼亚报》,当然那时的《宾夕法尼亚报》只有个报头,富兰克林丰富了其内容。之后,他又出版历史,就是日后著名的《穷查理历书》,在这个历书中,富兰克林把自己许多人生感悟和名人的哲言写在里面,很快就在殖民地畅销起来。后来,为了自己出版事业,他又先后担任了费城的邮政局长和当时殖民地的邮政局长。这为他的报纸和印刷业大开了门路。他的印刷生意做得很大,除了《穷查理历书》很出名以外,他已经承接了印刷纸币的业务。通过自己的商业实践,富兰克林为自己以后的事业打下了物质基础。
而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源于其个人兴趣。如果让富兰克林上大学,也许富兰克林真的会成为一名著名科学家或者文学家。然而,缺乏系统教育显然没有挡住富兰克林对自然科学的热爱。终其一生,他都保持了对科学强烈的好奇心,持之以恒的探索,即使在75岁乘船从法国返回美国的途中,他还对海洋水文的进行研究和记录。这点确实让人佩服。他在35岁时,对原有的火炉进行了改造发明,在其45岁时,他觉得钱赚的差不多,就从印刷店的生意退出,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科学之中。而这段时间,也是其自然科学生涯最辉煌的时候。他对电的研究着迷,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完成了著名的风筝实验。从而使他名声大震,成果到欧洲之后,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他得到与其他著名科学家一样的赞誉。同时,他还发明了避雷针这一非常实用的发明。而由于科学上成就,使得他获得了盛名。这些名誉对于他开展了各项政治活动应该说,起到很大帮助。尤其是他到欧洲,在那里得到许多名人和高官的接见和礼遇,因而为其从事欧洲的外交打下很好的基础。
最后是他著名的政治生涯。这一点上,首先必须要对比中美之间不同的政治观念。中国的文人们,从下被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事政治,除了济世救民以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生抱负,做一番事业。而像富兰克林这样政治家,他们从事政治是从关心社会和为公共服务理念驱使的。富兰克林也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他的修身事业,也是非常有名的。他从27岁起开始了其道德修养计划,很多人也许听过,就是终其一生来培养十三项美德: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3.生活有序——每一样东西应有一定的安放地方,每件日常事务当有一定的时间去做。
4.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俭朴——用钱必须于人或于己有益,换言之,切戒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9.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的处罚,你应当容忍。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11.镇静——勿因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12.贞洁——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进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13.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这其中,当然有没做到的,但是他却坚持了很多年。这对其成为一名主要的政治人物是很有帮助的。他的齐家,在于其妻子属于勤俭持家、事业帮手型的。这对他而言说,后方始终是稳固的。应该,富兰克林的家庭总是让人诟病的地方。他唯一的儿子是他的私生子,而他儿子又有了唯一的私生子,而他的孙子又有了私生子,这或许就是遗传吧,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啊。富兰克林活了84岁,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生活在英国和法国,而在这期间,妻子从来没有出过费城。可以说,富兰克林不是那么一个称职的丈夫。
说完了不那么称职的丈夫和父亲。说他如何治国平天下的。他在40岁后把很多热情都投入到公共事业中去了。他25岁时,就着手创办了费城第一个图书馆,在30岁时创立了互助的消防队,在37岁时创办了北美殖民地哲学会,在41岁时组建了用于自卫的民团,45岁当选宾夕法尼亚议员。可以说当上议员主要原因在于其相应的公共活动,而当议员的目的不是在往上爬,而是他想借助其实现他的其他公共想法。在49时,为了反对殖民地领主,开始了领主的斗争。这成了他日后参加北美独立事业的开端。应该来说,富兰克林一开始并不只是支持北美独立,而是希望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应该联合起来,并在英国议会中有相应的发言权。为此,富兰克林被派往英国就《印花税法案》等事宜进行交涉。富兰克林一生去过四次欧洲,只有第一次是为了自己生意去英国学习游历。其余都是因为政治而动身去往欧洲。从最初的想讲美洲殖民地变为英国一个类似于苏格兰地方,都最后坚定地支持美洲殖民地独立。这其中,富兰克林充分发挥了作为个政治家对形势判断力,你当然可以说是见风使舵。之所他又能成为美国建国之父,却有他独有的贡献。美国建国有四份重要的文件,一是《联邦条例》,富兰克林参与草拟;二是《独立宣言》,他是三位编写者之一;三是《美法条约》《英美合约》,确定了美国对于英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知道,他利用在法国盛名,帮助美国争取到了法国参战,赢得了独立战争。可以说,美国法国的帮助,美国的独立还会更加曲折。这一个贡献已经很大。最后他还是美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者之一。美国的制宪会议就在他家不远的地方召开。他是美国为一个在后4份文件中都署名的人。这一点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国父。因而,印在美元上也不足为奇了。而在美国建国之后,他在临终前又将视野转移到美国的废奴事业上来。
而对于富兰克林,之所以更被美国人所推崇,还在于其一系列的观念和思想。富兰克林重视中产阶级的作用,首先在于他本身是个中产阶级的一员,其次他讲勤劳、节俭、关注公共生活等品质也赋予其中,成为美国公民所崇尚的品质。作为一名美国人,他崇尚实用主义;他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却也鼓励人们信仰自由,相信信仰上帝最好的方式是对周围的人好;他骨子里对权威的反抗,相信民众的力量,贯彻了美国建国后的主要思想,反对独裁统治,防止暴政,是美国民主的主要理念之一。而富兰克林对于财富的观念更是影响了后世的美国富人,他提倡财富来源于勤劳和智慧,同时在财富的利用上,他更倾向于造福后人。他将自担任宾夕法尼亚州长的薪水2000英镑捐赠了波士顿和费城。这些捐助成立的基金一直到2000年时仍在运作。可见,他也为美国富人们在捐赠方面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品质,也成为当下美国人好的一面。说他是第一个美国人,应该也不为过吧。当然,你们可以自己看书,不服来辩。
最后,我了解了一下,美国钞票上印的人物,不像中国是按照面值大小定高低的,而是按照流通量来体现的重要性的。1美元要比100美元面值的纸币多得多了。大家也可以知道,谁在美国人心中更伟大了吧。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十):“先谈才华,再论道德”

本书是有关富兰克林这位美国创始人之一的最新传记作品,由知名传记作家Walter Isaacson执笔,他写过的其他名人自传有《乔布斯传》、《爱因斯坦传》(本公众号之前有介绍)、《基辛格传》等,这位作家事业可说相当成功,曾任CNN主席、《时代》杂志主编。
本书共分17章,按主人公的人生经历的不同重要阶段和舞台背景,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富兰克林的家庭背景、幼年成长、费城和英国开办印刷厂、办报纸、在宾州管理邮政、参与宾州和美国政坛、从生活出发发明创造、出使英国、争取殖民地独立并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出使法国并玩弄其于股掌之上、参与制订第一部美国宪法等过程。与《富兰克林自传》(本公众号之前也有过单独介绍)不同,本书对富兰克林一生着墨平均,兼带有作者自己的评断,对于了解这位美国伟人一生是不错的读物。可惜翻译较平淡(当然也可能原作本身较为流水账),可读性并不是很高。
富兰克林是一位非凡人物,从一个小小印刷工干起,最后成为美国驻英国、法国的特命全权大使,为美国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更创立了如今享誉世界的U Penn(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夺民权于暴君,取闪电于苍天”,发明了避雷针,毕生喜好阅读写作,留下了《穷理查宝典》、《富兰克林自传》至今仍在出版的名著。他是美国中产阶级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奋斗实现成功的典范,是美国创业精神的代表,对今天的欧美社会影响深远。
精英社会与平民至上
亚洲东方国家与北美(美国、加拿大)社会生活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我们自古以来的社会都是金字塔式的,上层建筑享有下层屁民难以想象的特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北美中产阶级在社会中发挥的角色显著的多。日常生活一切都围绕普通人发生;特权是受鄙视的。在欧洲,炫富会有人说你没教养,思聪建林之流的言行恐怕很快税务就会让他们开始思聪,行事低调些。这一点从多伦多回上海的东航班机上就能感受到:还没有上飞机时,飞机门口的空姐如果看见你是公务舱乘客,几个人会一起鞠躬致礼,飞机上乘务员服务时单膝跪地,面朝乘客,在加拿大或者加航是从没有这种待遇的。
欧盟社会今天的价值观与富兰克林的建国理念不无关系。他不相信精英统治,坚持勤劳、节俭、关注公共道德的中产阶级才是社会的中坚。制宪会议中,他坚持美国总统只能有限任期,不能无限连任,总统只是公务员,人民群众才是真正光荣,公务员任期一满应该给他机会让他赶紧回到无限光荣的人民群众的队伍中,而不应该剥夺他这一权利。总统也不该从巨富中产生。“我认识的一些罪大恶极的人都非常富有。”他也主张国会有权弹劾总统。
“先谈才华,再论道德”
写作角度不同,这本后人写成的传记与《自传》有着显著的差异。《自传》中满怀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一生,尤其是年少时艰难时日,而且对自己的道德圆满计划做了很详尽的介绍,其主要原因是该书是写给他的私生子看的,教他做人处世;他本人的巨大成就以及这本自传的积极正面让让这本自传成为一本至今盛行的畅销书。而这本《富兰克林传》则是活在200多年后的今天的作家对富兰克林一生的剖析,从事实角度出发,写到了富兰克林毕生喜好与年轻女性交往调情,甚至他的《自传》对象的儿子也是母亲到现在还是个谜的私生子(而且后来因为立场不同与他决裂),而且这个私生子也子承父业,生了一个私生子;这个私生孙子后来也生了一个私生子(后来夭折,富兰克林的烟火自此断了)。这与他那道德圆满计划第12条是直接冲突的。计划第1条讲节制,富兰克林却因为一生锦衣玉食导致老年痛风。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他希望别人对他的看法,与旁观者眼里的他自己的实际言行,经常有较大的出入,这不足为奇;如果先读《自传》,会以为富兰克林是个成功楷模、立国圣人,但回头仔细看看这类第三方写的他的生平传记,则不免有光环褪却乃至谎言戳穿、幻想破灭、三观尽毁之感。这很正常。富兰克林的成功,首先在于他的巨大才华,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以及热心钻研,书中多次感叹富兰克林就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规范所做的笔记或规定的细节之繁琐,没有一个强大的脑子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的细节的。假使我们也有他那么的聪明,估计也可出人头地,立足于王侯之前,并著书立说,为自己塑金造神,万世流芳,同时为世人立下规矩道德;无奈你我都是泛泛之辈,脑子不够使,只好践行圣人们为我们制订好了的行为规范,一心做吃瓜群众,以被耍猴为乐。所谓“先谈才华,再论道德”。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