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10篇

2017-12-03 22:05: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10篇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是一本由汪培珽 / 丁一一 插图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4开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一):无故事,不成书

  这书是一位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的朋友推荐我们看的。只在他家坐着看了几页发现,作者所说所想所做与我们毫无二致啊。写这篇评论,算是对作者和我自己观点再做一次推广吧。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故事绘本里有一切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美好的事物,家长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就是最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认同这个观点的家长都是身体力行地这么去实践的,如果是完全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家长,我想他们也未必能被作者自家的孤例那么容易地说服。所以作者所花的更多精力,不是在论证该观点是否成立,而是在说“讲故事”这件事情具体如何落实。原书文字也不算多,大概也就是一次演讲,加上演讲后的Q&A的内容。如果还要再精炼一下,我认为要点其实也和做其他任何事情没什么两样:

  一、持之以恒。每天至少念一本故事给孩子,只要孩子喜欢,则尽可能多念。而且讲故事没有年龄限制,不论孩子多大(多小),从现在开始,马上开始就好了。

  二、诚心诚意。家长自己需要认真、主动地投入故事中去。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念得非常夸张,而是一定要投入和专心。小朋友情绪敏感了,不能糊弄的。

  三、投己所好。自己不喜欢的书是很难诚心地去讲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获奖、推荐书单。家长还是要一本本挑自己喜欢的书讲给孩子。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见以后,则应该是挑两方都能接受的书。这也意味着,看都不看就买一大套书,多半会是不磨刀误了砍柴功。

  四、见缝插针。睡觉前是最好的念故事时间。吃饭、喝奶等任何家长能腾出双手的时间也可以拿来用。(不过我以为,如果讲故事影响进食还是算了)

  五、循序渐进。从口语化的简单故事开始,一点点增加难度,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不预设任何目标。但也可以时不时挑一些较难的书,看看孩子接受度如何。实际上,孩子接受范围非常宽泛,个体差异也很大。童书标注的适合阅读年龄只不过是个参考,只要孩子能看进去的,就都是合适的书。

  六、温故知新。小孩在不同年龄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所谓过了年龄段的好童书不要着急扔掉或送人,过一阵再拿出来看看吧。

  七、兼收并蓄。虽然小孩很可能在短期内把同一本书读上几百遍也不像大人那么厌倦,但还是存在边际效益递减。因此需要准备一个比较大的图书库,从里面循环取书给孩子读。私以为,对一般家庭而言,慢慢买起来的一两百本是一个即负担得起、也放得下的范围(多买平装书,省钱省空间)。更多的,也可以考虑去图书馆借了。

  八、图文并茂。作者特别强调了绘本对孩子的美育作用,并且不建议过早教孩子拼音和认字。我觉得只要认字不会把小孩对图画的注意力完全吸走(这很难哦),那就没有任何影响。再想想,作者所说大概只会发生在那些先学了写字才有机会看图画书的孩子身上吧。

  大概就是以上这些。作者也把她自己的书单列在了书中。回想一下,有些我买过书的淘宝店,就用她的书单作为分类目录呢。她的书单里,没有我最喜欢的安东尼 布朗、约克 米勒和大卫 威斯纳,但颇有一些我没注意的作品,正好作为后续购书的参考吧。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二):一般读读吧

  感觉一般,理念比较简单,需要时间践行,全书也只是说了比较简单的道理,性价比不高。对于父母价值在于启发性,其他父母也可以借此摸索自己给孩子读书的养育经验。可能对于没时间看教育理论书的父母,可以借鉴里面的书单,买来给孩子读读。作者还有一本学英语的,感觉差不多吧。但是我不推荐里面的自己给孩子读英文,还是听标准点的老外英语或光盘,发音很关键。曾经有身边的父母国外留学,带孩子过去,孩子上学前班(不是国外的幼儿园),就是教发音,一个音一个音的纠正,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发音不必说了,听力很棒,能很容易就能分辨国内人的发音;孩子妈妈大学英语老师,在国外也留学一段时间,孩子一听妈妈说英语就要纠正发音。孩子妈妈从小就是跟老师学,大点了才开始用磁带听英语,所以发音不准老师教的学生发音不准。咱们这些家长可能还不如英语老师呢,所以发音不准的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读英语。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三):耐心,耐心,再耐心

  有时候我们看很多书,不是为了获得技能上的提高,只是想获得一点关于自己想法的支持。坚持的路不好走,走着走着,耐心和信心快要被生活的琐碎磨没的时候,我们选择读书。读一点和我们志同道合者的著作,补充些能量,然后,继续自己的方向。

  汪妈妈的这本书很适合小朋友的家长看一看。(个人觉得0-8岁小朋友的家长最适合,孩子岁数越大可以照搬的方法就越少了,不过很多道理是可以借鉴的)许多家长希望小朋友养成热爱阅读和思考习惯,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做,也许,作者的方法和推荐书目能帮上忙。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看台湾作者写的关于教育的书,可能是因为小学毕业那年妈妈送了我一本刘墉写的《靠自己成功》吧,从那之后,我买了很多他的书,并且逐渐开始偏爱语气缓缓的台湾作者们。

  最近,小阿姨我恶补了一番关于小朋友的功课。看着作者开出的长长书单,作为儿童读物爱好者的我也是大开眼界,想要读一读这些故事,一定很精彩吧!

  首先,我们有必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述一下给小朋友念故事,并逐渐培养他们爱读书习惯的好处:孩子专注地看电视和专注地看书有什么不同?“电视屏幕是每秒24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声光电效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但是听故事时,小孩面对的是许久才翻一页的绘画,既没有声光电效,也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这样静态的活动,将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

  关于坚持。我想,父母的恒心是小朋友能坚持下去的最大支持。作者在书中提到:“父母可能耐着性子帮孩子念了3个月,却纳闷怎么还看不到好品格时,便认为:‘这方法没用,别念了!’”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把念故事本身当成了一剂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其实,给孩子念故事都应该不以任何目的为导向,而只是先用故事来满足他的心灵,用愿意花时间来做这件事,来表示对他的关怀与爱。

  念什么样的故事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家长陪伴小朋友念故事这一刻小小的时光。如果父母能通过念故事书,慢慢积累这些“爱的库存”,在短短两三年之间,或许还感觉不到它对子女的影响力,但等到有一天,我们要在生活中教孩子规矩,或是设下父母的规范时,就会发现我们给孩子爱的库存愈多,孩子就愈容易受教。

  小朋友的成长过程很可能因为“爱的积累”会顺利、平静许多。这样,家长是心态平和、和蔼有趣的爸妈,小朋友是懂事、聪明的孩子,不是很多家庭期待理想状态吗?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四):对大人来说,读完有收获的书,就是好书

  每次读完汪培珽的书都有收获,书的逻辑很好,虽然有点啰嗦,但是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尤其是书里透露出来的亲子观念,讲解地非常透彻。这些观念未必是我原来不知道的,但却是我从来都没有系统地排列过、整理过,也没有有计划地实施过。

  但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漫无目的是最容易放弃的。她的书很耐看,每当懈怠的时候,都应该拿出来翻翻,就会重燃斗志。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的,既然别人的父母都在努力做,我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爱和时间对孩子来说比金钱更重要。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五):为育儿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这本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为孩子念书,选书,并提供私房书单,认为阅读是和孩子分享爱和智慧幸福时光。

  作者首先说自己的两个孩子非常懂得爱,并且在幼儿园也被老师称赞具有良好的品格,自己也很奇怪两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教养。

  后来作者提出,各种送孩子上早教班,才艺班其实并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作者在连续为孩子读了八年故事书后,总结到“一定要给孩子念故事书”,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性格,为孩子养成理想的人格和能力

  作为家长,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拥有好的品格,能够听话,但是孩子的发展有自己的心理特点,而大人又不是每个人都是育儿专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带孩子,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但是只是简单的通过持之已久的阅读故事,便能水到渠成的完成这个任务,因为绘本有很多动人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通过故事也更容易让小朋友接受”说教“书中有句话很打动我,“你是要好品格的孩子,还是要聪明的孩子”?在播客上曾经听过一期哈佛大学关于幸福的研究,在进行了几十年的连续研究发现,能使人幸福的是亲密的关系,而能够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必定是一个性格和品格都很好的人,我也想给我的孩子一个好性格,所以我也准备开始要给大萌读各种书了。

  对于后面书中的内容,我想大概有几点要记住就行:

  要坚持,不要轻易认为孩子不喜欢或者自己做不好。

  要投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需要记住的童书奖项:

  国家图书奖。

  丰子恺儿童图书奖

  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 最佳图书奖。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

  信宜幼儿文学奖。

  国际上有:

  美国凯迪克奖。

  美国图画书大奖。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

  国际安徒生大奖。

  英国格林威大奖。

  德国绘本大奖。

  然后就是作者的私房书单了。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六):有认同感的书

  一鼓作气看完这本书,和作者某些做法和观点不谋而合

  我从九斤百日起,就在玩具中放了几本书,让他自己随意挑选。他也确实是个对书相当感兴趣的宝贝,一页一页的翻着书页,对纸业上的图画和文字非常好奇。

  他第一本感兴趣的书是我爸爸,经常双手捧紧书,鼻子凑上去亲亲画面上的爸爸。

  到他现在活动范围变大,可接触到的东西变多时,书仍然是被捡起来概率很大的一个“玩具”

  在他不愿意乖乖吃饭的时候,也迫于无奈只好那本书给他,趁着他自己翻书的时候一勺勺塞进去。很管用。。。

  对照着作者给出的不同年龄段的推荐书单,发现我囤的书大部分都超出他的年龄段好几年。这也是在买书前我没有能够自己先通读一遍的结果。

  我在周围人眼中,一直是个败家娘儿们

  九斤穿的是海淘的衣服,吃的是或者是自己种或者是有机食物或者是进口食品,刚满一周岁的小屁孩,家里的书已经堆了半个书柜

  海淘衣服是因为国外的衣服颜色鲜艳

  有机食物是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买书则是作为一个曾经热爱阅读的妈妈希望孩子也能领略到书中的神奇

  但是三者的花费比重,书仍然是最少的那一类

  我认识不少家长,愿意花很多钱买各种玩具和衣服,但是说到一本三四十的原版书,总是一个贵字了事。我说我愿意花五十块钱给他买件毛衣,就愿意花同样的钱给他买本好看的书。让我开心的是,这本书里我读到了相同的观点。

  “愿意花钱打扮孩子,也要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

  由此及彼,我对家人扶养九斤的方式还是有微词的。奶奶愿意满月酒每桌多花600块钱加一只龙虾,却暗暗埋怨我买的玩具太多。爸爸热情地计划九斤长大成人结婚买房,却对我培养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打算嗤之以鼻

  ut still,乱花钱的毛病要改。。。。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七):实用,平和的一本好书。

  王培廷的文字虽然口语化,不过言语温柔。书中的观点尽管已经了解甚至很多一直在使用,但第一次见于书中总结出来,也算帮我撸清了思路。总结一下,最主要的观点大致包括:

  一、给孩子读故事是一件基于爱自然发生的事情,并不该抱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即使有时难以把持,总是隐隐地希望孩子通过读着一本书学会点数学知识等等。

  二、阅读的目的是感受亲子时光,与孩子一起沉浸其中,享受共情的体会和感受。长远一些,也可以是孩子最终能够自然爱上阅读。这一点非之前说得功利性地想掌握什么知识。当然这一过程需要静待花开,不可急功近利

  三、读故事书的好处自然不必说,但是对孩子好性格的培养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比如读书多的孩子,大人跟他说什么,只要一遍便可以接受并能够执行,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体会。

  四、喂孩子故事书可以从小,比如出生后甚至胎教开始就不间断地进行。当然,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想开始都不算晚。这点我强烈赞同。比较难的是要持之以恒。

  五、选故事书也是一件需要家长用心准备的事情。以前光知道选择一些获奖绘本或者听名家推荐。但是王培廷说到一些方法也 给我很多启示。比如提前家长要过目,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选择,如果自己都读不下去,那就没有收藏的必要。适当选择在孩子最近发展区内的作品,有难度但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这个度需要家长自己摸索。

  六、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客观环境,这些都是我赞同并一直践行的方法。打造书香之家,使书随处可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延伸一下包括博物馆。保证每月包括对书的支出。不过基础是父母也读书,以身作则。另外家里其他与孩子密切接触的人也要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义不容辞地给孩子念书。

  另外,我还赞同的是孩子放假之后如果本人没要求切不可盲目上奥数、书本同步一类的补习班。还有,我同意看完书不要做其他延伸提问。这一点原来一直比较犹豫,看到王培廷和我一致将更加坚定执行的信心。

  最后有一些新的启示,给孩子准备书本的原音配音,让他们自己听故事。

  另一本书《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其实就是这本书的姊妹篇,只要把中文故事换成英文,所有观点都适用。区别是,英文和中文比例适当,母语中文类的书要多,英文在孩子不反感愿意接受的情况下,逐渐涉猎。

  总之,虽然对我而言,从中学到的新内容不多,但是阅读一遍,观点与我的全部吻合,也算是对自己阅读观点的一次整合。实用,平和的一本好书。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八):为孩子念故事是兼具关爱和教育的最佳亲子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读完《朗读手册》后,看了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前言开篇作者就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对待孩子耐心、耐心、再耐心;不要急着验收孩子的成果,幸福绝对会在不起眼处,等着你。这两点也是最近给孩子读书时深有体会的两点。此书可以是工具书,各章节联系性不是特别强,选对自己有用的章节看,摘录对自己启发的重点:

  1、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读书技术上的如拼音会不会,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孩子爱不爱书,会不会主动阅读,自动自发,有学习热忱、喜欢书的孩子,时机、年龄到自然会学会拼音。不必太在意

  他的拼音起步比别人慢,或者只能读很少的拼音,重要的希望看到孩子自动自发的阅读,不是被老师规定着,也不是被父母逼迫着。

  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念故事书给他们听,积累的知识基础和语汇基础,才是他们进入小学后,面对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时,强大的支持力量,且念故事书是简单且影响深远的方法。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该负责的事。如作者提到的:每天早上自己听闹钟起床,回家后自动自发写完功课,书包整理好,连考试都要自己准备,自己之丢给孩子一句话:“有需要妈妈帮忙时,随时过来找我”

  送孩子上学,享受大手牵小手边走边聊天的感觉,关怀教育(进校之前亲亲脸)。

  2、不用说教,念故事书就好

  有很多父母,忙着工作赚钱,专心听孩子说话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有很多父母,送孩子学才艺班,却不管孩子的童年在哪里。有多少父母会为孩子念故事书,问题不在你会不会念而是你有没有热忱和渴望,帮孩子做这件事。

  故事书vs好品格

  不用说大道理,念故事书就好,故事书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你要对孩子说的那些道理,故事书里都涵盖有,当孩子听多遍难道还分辨不出谁对谁错,该怎么做吗?何况是不是随时都有时间、场合、心情方便你给孩子说道理呢?教条式的训话是无法深入人心的,效果往往也是最差的,然而借助故事书,有些难以解释的道理,却好像立刻活灵活现起来了P19(作者列举的有关品格方面的书,还可以找红泥巴荐书,或者直接关于自信等书搜索)

  孩子的品格教育才是key,扪心自问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上面,我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汪氏的书让我体会到为孩子念书重点不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热忱,养成习惯且这种阅读习惯能伴随它的一生而不是大学毕业,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最佳亲自实践。

  确立人生态度要趁早,把问题推向未来有些心中的疑惑反而变得明白,20年后孩子长大,老板要雇佣它更看重的是什么,学历再高态度不端正可以吗?遇事推托,遇错推诿,还是负责人,愿意与人合作的伙伴呢?如果20年后孩子走上了工作岗位才发现人生态度有问题,那是再来纠正为时已晚。趁早确立态度,孩子的品格培养才是key,头脑和情感都要教育。

  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反思周围同龄人和自己的经历,发现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是很重要的,影响是很根深的。不要指望老师来帮助我们教孩子,请自己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者举例:什么是运动精神?跑到快不快不重要,第几名也不重要,但是一旦参加了比赛,不管是为自己还是团体,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它,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精神和态度。

  你要好品格的孩子还是要聪明的孩子P25-26

  故事书VS大能力

  故事书:想象力、思考力、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机智能力(机智反应能力在我们玩的游戏中穿插)幽默感

  故事书VS专注力:听故事是培养专心的好方法,静态的阅读,更能养成专注力,实践后孩子现在专注看书的时间比以前长。

  故事书VS阅读习惯

  念得愈久、愈多,孩子就愈能体会阅读之乐,别光叫孩子看书,请直接拿书念给孩子听。一旦将“自动自发阅读”的开关启动之后,父母只要顺水推舟,确定孩子身边的书本不匮乏,这个一辈子受用的阅读嗜好,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听力会走在阅读能力之前,3岁的孩子可以听5岁程度的故事书,5岁的可以听小学程度的书。会不会认字的技巧并不是重点,对书本有没有热忱才是关键,技巧可以短时间密集学习,但热忱课绝对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 的。

  3、念故事书的时间就是爱的时间

  念故事书时,不要只想着品格与能力,当父母心态轻松了,不在记挂着孩子的竞争力、学习力、而是尽情优游享受在这个和孩子心灵相系、情感相通的美好时空里,爱孩子也爱自己的幸福感觉,惊喜就会在不预期的角落里等着你。如果一直想着大能力、好品格,你总会去衡量,如果让孩子感觉亲子互动是有目的的事,那么念故事能持续多久?念故事书不是工作、而是你对孩子付出的爱,只想:为孩子每一日增添几个有趣的故事,让他的这一天丰富多彩一点,他不是工作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感动,一种活在当下的幸福。每一本书都是父母给孩子“爱的库存”,库存越多,孩子越容易受教,虽然得花好多时间去积累,但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爱,孩子都会感受于心,而且一定会在某方面回报给我们;请和孩子眼望眼,心贴心的互动交流。如果亲子之间不交流则已、一交流不是催促,就是责骂和抱怨,对话只剩日常生活对话,这样又如何苛求和孩子心灵相通,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呢。不要嗯、啊、等一下的方式敷衍回答孩子,多互动。是陪伴孩子而不是陪着孩子,不是孩子在玩拼图你在看手机,孩子骑车,你还在玩手机。

  好故事,让孩子的人生更有滋味:故事书的插图,是美育的最佳教材,经典童书的插图,就像一座“书本美术馆”,让他们多欣赏绘图,不认字的孩子更能全心全意欣赏绘图,这个阶段让他们多欣赏美的东西。技巧可以速成,美的感受却是发自内心。孩子目不转睛看着绘图,就是美的欣赏。玩石头、排树叶,达到忘我境界,这都是美育。

  4、怎么为孩子念故事书

  重点不是念的技巧,而是故事好不好听。不要强迫孩子听,观察孩子的接受度,来调整念故事的方法。不要照本宣科,快速浏览故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告诉孩子。孩子的岁数、成熟度和我们所选的故事书,都可以是变量,所以要留心观察孩子对不同故事书的接受度。心态上;耐心、耐心还是耐心。持之以恒是关键,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睡前是念故事的好时机。

  5、选故事书心法

  不用仔细地从头读到尾,有时候读一两页,如果觉得不喜欢,就马上剔除。确定书的文字是否流畅,故事是否顺利成章,而且题材符合孩子当时所能理解的程度。孩子喜欢自己也要喜欢,念故事书亲子之间的心灵活动,如果自己都无法认同的故事书,又如何愉快且持之以恒的念给孩子呢?不以孩子 的喜好为选书依据,孩子自己选书,会优先选择熟悉的故事和绘本,可以多挑选一些书,再和孩子一起选择。不要单纯以获得的奖项来选书,货奖但是故事成分你不喜欢,孩子不喜欢,那还是跟它说拜拜。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如果发现孩子对你念的书似乎兴趣不大,这时不防仔细检查一下你手里的书,孩子的理解力,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偶尔可以买些字多或者复杂一点的书试探下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度。别捡别人不要、过时或不适龄的书,不知道孩子的口味,就先从冒险故事开始(如《小北极熊迷路了》、《小象要去找弟弟》、《面恶心善的巫婆奶奶》、《小狗海边历险记》),如果故事书让孩子情绪起伏过大,那还是收起来,等大一点在念吧。买套书前情谨慎评估,自己先看过,再决定要不要买,根据孩子的喜好,慢慢地买,一次三五本,等孩子挺熟悉了,再去买一些新书回来。谨慎评估考虑,以免买到滥竽充数的作品,否则浪费钱倒还是其次没浪费了孩子遇上好书的机会,才是可惜。

  买的多,不如认真念来得重要,慢慢得买,慢慢的念。,到底要买多少书,得先看自己可以挤出多少时间来,一本一本地念给孩子听。

  每隔一段时间,将已经不适合他们年龄,以及读过太多遍的书收进箱子里,等到他们小学认字时拿出来让他们自己阅读,作为鼓励孩子主动阅读的最佳启蒙书,再过段时间收起来,以后高中、大学、看,或者把故事书当传家宝,念给孙子听时,回忆当年你给它爸爸讲书的情景,鼓励孩子在书前后空白页涂鸦或者保存他们的画作。以后回忆或者让孙子看。P90-92

  故事书的年龄也值得品味,翻到版权和孩子一同查看初版日期,在推断一下时间,跟孩子说:“作者写这本书时,妈妈还没出生呢”或者是“你们的爷爷读幼儿园时,作者就画好这本书了”

  遇到童书大甩卖促销,虽然很便宜,乍看也没什么不好,但还是不要为了省钱买些将就的书,尤其书本是这么影响深远的东西,我还是不想为了省小钱而牺牲了让孩子读好书的机会。想用故事书辅导孩子,不如先给孩子关怀与爱,教条式的口号和故事,无法深入人心。

  6、我的私房书单

  不要太执着于别人的推荐,如果买了一本推荐的但是你和孩子都不感兴趣,请放下。念故事可以采用你念一句我念一句的形式。不要太心急,一开始就丢给孩子文字一大堆的书,并不是越快越好。学龄前偏重品格的培养和阅读的启发,这些越小开始越容易建立,至于知识性的如自然科学类的,只要孩子对书本有热忱,一旦在学校学会了阅读技巧,只是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事。重点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热忱,即使晚一点再接触接触这些知识性的好书,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

  私房书单P104-122

  7、让孩子爱上书的秘诀

  眼及之处便是书,孩子长停留的地方就该有书,不该有书的地方也堆满书,打造处处是书的生活环境,奖励台灯、书栏。每次吃饭与其在旁边穷担心,还不如拿本故事书年给孩子听,孩子听得津津有味,饭也吃得顺利、平和,气氛好完全不用上演:“孩子跑,妈妈追”的游戏(周末已经实践有效)。

  8点半上床睡觉,可以不睡觉但有看故事书的权利,床头照明设备一定不可少。在家里设置书本展示区,将书本平方出来,吸引孩子去拿,等到展示区的书被念的差不多了,再从书柜里挑选另外一批我想让孩子看的书,这样每本书被看到的几率就会平均一点。

  坚持说故事书是双方面的事,妈妈尊重你们的喜好,但你们也必须尊重妈妈的感觉,这本书念了很多次了不想念了请你们换一本。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如果孩子进了书店只看玩具怎么办,我不会栏着孩子不准摸着,不准摸那,不准看那,喜欢玩具,但当下我不会买,给你看一个小时应该够了吧,剩下的那一小时,孩子慢慢就会去翻书来看了,常带孩子去书店,不用多久,孩子就会明白,不能买的玩具是死的、无趣的,书本才是活的,要好玩多了。不适合户外活动的雨天午后,或是无所事事的假日里,带着他们去逛书店吧!

  和孩子学习相关的事,尽量不以“这是妈妈的规定”为理由来要求孩子做到,用糖衣炮弹包装下你的语言,以另一种方式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去做,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孩子溜冰不要傻等,利用时间看书,当初为了高考,我们已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读了那么多没用的死知识,如今又怎能错过那些对人生真正有帮助的书本呢?,给孩子买书不计较花钱,告诉自己愿意花钱打扮孩子,也要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装扮头脑,买书是个好习惯,是家庭消费的一部分,不要省到打折时买,有需要了就买

  8、写给双职工父母

  下班把孩子交给不会抱怨的电视机,那么你和孩子的对话也就只剩下“功课写完了吗”考试考了几分,快去洗澡,好好上床睡觉,孩子不在乎你的赚的钱,却永远记得你给的爱与时间。不要念故事书,不要错过陪伴孩子长大的美妙体验。自己太忙是情爷爷奶奶帮忙念,没有准备就截取生活记忆或经验,随时为孩子说故事。父母凭空说出的故事更吸引孩子。耐心,眼对眼、心贴心听孩子说话,周围有多少父母肯耐心与孩子说或者听孩子说话呢,孩子有疑问时,蹲下来慢慢细心的给他解释,请把握生活中的机会,怀着爱意认真耐心的和孩子说话,时间很忙时还可以把故事录成音播放给孩子听

  9、父母最想知道的Q&A

  录音带、录像带能取代父母念故事书吗?这是两回事,帮孩子念书是“爱的时间”,念故事有互动,孩子吸收更好。即使再累,父母也请给孩子爱的养分,用充满爱意的眼神仔细聆听。

  小学毕业前都可以念故事书。如果还有空闲时间可以收纳玩偶为孩子说故事,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去看儿童表演、音乐剧和话剧牢拓宽孩子的视野。

  孩子只看图不看文字,翻书快,吸收的进去吗?只要“翻书来看”已经变成孩子 的习惯,就先把“有没有吸收”的问题抛在脑后吧!父母不要着急,很多父母一碰上和孩子学习有关的事,就会过于着急,于是做出来的事和说出来的话,总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作者 的女儿小学2年纪才开始主动认字,所以不管孩子是看图或是看文字都要好好鼓励一番,不会认字只看图的阶段可以当做美育教育。当孩子在看书时,好好把握机会鼓励孩子,要比单方面地担心孩子有没有吸收的问题,更是父母应该尽到的职责所在,请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长大,去学习,只要是爱翻书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主动去读字的。孩子有没有从书本中得到乐趣才是关键,只要他们觉得看书是有趣的事,你还会在乎“他有没有吸收”这样的问题吗?

  人生很长,看的是终点,不是起跑点。低年级是引导孩子学习发展的好时机,你若期待孩子语文能力增强,最好 的方式就是多看课外书,当孩子的触角变光,写出来的东西无论长短,才会动人,写作能力是组织、逻辑和表达能力的结合,不是功课写越多就越好。多读课外书。但是一直保持阅读习惯,即使孩子的成绩差,与其多做作业不如多看课外书,拓展视野,作者举例,孩子成绩中等,等到他上五年级时,孩子 的潜能变突然爆发出来,在各科表现上都跃升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不要贬低孩子 的兴趣,等孩子获得了满足,自然会去尝试其他新事物:例如孩子爱看侦探、自然或者昆虫书,他要,你不给的权力之争,只会将问题拖得越久,甚至扩大更复杂的亲自冲突。作者不担心,反而看准它这项兴趣,将有关的书全找来,这是根本不用担心孩子是否主动拿书来看,尊重孩子 的兴趣,等孩子一旦得到满足和父母的支持,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朝其他方面发展。引导孩子多方面接触不同题材的书:如让家里有层出不穷的各类书本,父母变换书的类型来年给孩子听,这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才不会只在一件事上。

  有益的漫画如《丁丁历险记》也是可以给孩子看的,现在漫画的形式也十分多元化。

  建议各位妈妈吗,为了避免给孩子增加无谓的压力,当一群妈妈开始聚在一起讨论孩子优秀啦,笨啦之类的时候,请远远的躲开,比多了,你确定自己能不将求好心切的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吗?孩子无法消受的压力通常来自父母而不是学校。至于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从看绘本过度到阅读章节故事,这个时间点迟早回来,父母不用担心,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家源源不断的提供孩子感兴趣的书。

  念完故事一定要做衍生讨论和提问吗?这个人情况把。《朗读手册》中建议念完故事要讨论,孩子吸收理解的更多。两个作者观点不一样,还是看实际情况吧,孩子喜欢就多讨论,我家孩子还是喜欢的。念故事的时候别看孩子们傻乎乎地听着故事,孩子的内心感受,可要比大人更强烈呢。

  孩子不喜欢我念的故事书,这应该和故事无关,也不是念故事技巧的问题,而可能是父母太过于执着或者心急的缘故。孩子不爱听检查自己在念 的过程中是否有这些情况:认为故事书对品格有极大的帮助,孩子一定要听,听故事要有始有终(昨天自己也犯了),念故事书时,要顺便讲些做人处事的人生大道理,念完故事书,测验是的让孩子回答问题,规定孩子一天念多少本。作者建议:让一切顺其自然,让孩子从书中得到乐趣最大。之一单纯的爱和关怀为出发点,只想:享受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的每一天多添加几个精彩的故事,让它的童年时光更有乐趣,父母心态轻松了,再来看待念故事书这件事,孩子的心理自然会轻松起来,放松坏境,加上你的声音孩子怎能不爱。

  父母会不会念,技巧会不会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为孩子念书的热忱,愿不愿意为孩子做这件事。念故事书时,自己一定要觉得舒服自在,如果每次念故事念得精疲力竭、压力重重、认为这是任务,孩子无法看到你关心人那种满足的模样,并从中享受乐趣,这样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即使是一个章节也无妨,你可以把故事拆成极端,用“请听下回分解”的方式分次讲述。

  书后有作者的推荐的书,给孩子买书时可以作为参考

  这本书和《朗读手册》一起读互为补充,这本书更多的是作者传达念故事书的理念:念故事是兼具关爱和教育的最佳亲子实践活动。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九):一篇文章就能说完的事情,有必要写成一本书吗?

  因为与书有关,字体排版也疏落易读,所以,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在一年半前就已读过一遍。这次,又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重新翻了一下,发现,有些观念已内化的好像是自己的似的,有些方法也已成为习惯,而且,整本书看下来,也真是简单的不得了,主要内容,用一篇文章就能表达清楚,作者居然洋洋洒洒写了一本书,有这个必要么?

  先来看一下这本书都说了些什么吧。

  1 读书给孩子听的好处。作者以自己的儿女为例,方方面面的述说了故事书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品格,到能力;从专注力,到阅读习惯;从一起读故事的亲密时光,到关注插图的孩子的自我美育培养。总归,一定要读故事书给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

  2 怎样读书给孩子听。这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进行了较全面的原则总结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方法。被我实践并变成习惯的大概就是这一点:和小朋友一起躺着读书,尤其是睡前,舒舒服服,轻轻松松,还好现在还没有多少厚厚的精装本。只是,我始终没有做到像作者那样,每天读好几个小时的故事书给孩子听,经常是三五本之后,就说:咱们做点别的吧。或者:今晚我们读三本书,读完就睡觉,好么?

  3 读书环境的营造。要打造到处都是书的生活环境,每个角落都可以随手摸出一本书来读(这一点深入我心,真是家里保持凌乱的好借口);父母自己也多看书,做出榜样;经常去图书馆和书店;还有,给孩子“不必睡觉,可以看书”的权利,这一点,这次重读,印象深刻,不过,都是心机妈,将睡前时间提前半小时,睡觉时间并无变化。

  4 如何选书。这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包括作者书中和书末提到的详细的书单。选书的第一个原则就深入我心:孩子喜欢,自己也要喜欢。所以,给小姑娘买的书,很多都是我觊觎很久的,借着小姑娘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小朋友心思。选书的第二个原则,则让我警醒:不以孩子的喜好为选书依据。作者特意提到了那些动画改编书,作者一般是不会买的。这恰好是最近让我有点困惑的一个问题,我正在纠结《小猪佩奇》系列的书还要不要买,已经买过的两辑是小姑娘的心头爱,但我一直对套书的色彩、插图、对白不是特别满意,昨晚翻到这一条后,瞬间觉得解放:世界上的好书那么多,要接触更宽广的世界才对;而且有两套佩奇已经足够多了,何况还有电视剧。此外的童书奖项总结,不低估孩子的阅读接受能力,套书要不要买,买书读书不以辅导或管教为目的,等等,都很有借鉴意义。而作者列出的书单,对于读书、借书、买书都很有帮助。可惜,这次细看下,我们读的不到十分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有关读书的问答,这些问题,自己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好像一篇文章都没写完,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已经总结了个七七八八。那么,这些内容,有没有写成一本书的必要,这本书,有没有买来读的必要?说实话,我昨晚花半个小时翻完之后,真的好好想了想这个问题。然后,今天早上从小姑娘的幼儿园回来的路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要感谢作者的分享。这本书对作者而言,是很有意义的,是她这些年育儿理念的一个总结和阐释,也是这些年与儿女一起成长的一份记录。而她愿意把这些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帮到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这是值得感谢的。何况,作者提供的是成功的经验,也许不适用于每个人,但至少可以拿来借鉴。

  还有,看到汪培珽的简介: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银行职场工作九年,决定成为全职妈妈,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儿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

  有没有一点眼熟的感觉,很多做的比较好的亲子类公号(不是越来越商业的那种,而是真的想分享的那种,比如“大J小D”),背后多半都有一个这样的女人,走的方向,也大致相同,出书、讲座,这个时代的方式更多,电台、直播,等等,或多或少,是能够帮助到很多爸爸妈妈的,或者是具体的育儿方法,或者是身为父母的态度,或者是自己的经历,甚至全职妈妈身份的突围。育儿路上,一代又一代人在前仆后继,要感谢他们的经验和分享。

  其次,这本书很适合新手家长,特别是对读书和培养孩子读书有兴趣的新手家长。

  在小家伙刚到来时的兵荒马乱里,大概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时间没有心思读完一本书,而这本书特别的简单易读,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一定能带来一点读完一本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毕竟不是支离破碎的单篇文字。这是我回想当初读这本书时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作者的短话长说,可以看做是絮絮叨叨,也可以看做是耐心细致,完全可以把她当成一个老朋友,一个有经验的过来人,听她细细说那些与孩子一起读书的美好,那些经验或者失误,从她的耐心与爱心里审视自己的耐心与爱心,自己一定也有所得。

  而书中的共读方法,然后与小婴儿和小朋友交流,也一定对新手家长有所帮助。至于如何选书和推荐书单,直接拿来主义,可以省却很多彷徨和纠结。

  只是,当孩子长到两三岁,这些路都一一走过之后,就会觉得这些事情实在是简单至极;就像回忆那些一岁前让人头痛的吃喝拉撒睡,现在真的是:那都不是事儿。原来,这里就已有了我们和小家伙们一起成长的痕迹。

  不过,有时回头看看来来时路,还是可以“温故而知新”的,这本书,昨晚只是重翻了半个小时,就有两三个地方给我当下以帮助,还有那么三五句话让我沉思和反思,这也很好。

  最后,关于这本书值不值得买。如果是在国内的想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新手爸妈,这本书是可以买的;如果是像我一样要飘洋过海背到异国他乡,那就不必买了,找找电子书资源就好,因为这么简单的一本书,出版社有点太舍得用料了,不太有必要让它占空间占重量。读还是值得读的,哪怕如我一般只翻半个小时,也是开卷有益。

  附:思维导图(实在不想读,看看这张总结图也行。如果网页看不太清楚,可以下载图片,再在电脑或手机看。)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十):好书推荐之《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看到这本书,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从不太会说话开始,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好吧,是“读”故事,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读,他听的津津有味,还要缠着再听。最初一本故事要听很多遍,听到我读错了一个字都可以听出来并纠正。两岁多的时候可以拿着书有模有样的读,还翻页读,一字不落。

  最初给他读故事仅仅是自己喜欢书,后来听故事和吃饭喝水一样成为他的日常生活必需。我不知道读故事给他听有什么好处,只知道他喜欢,就买书给他,就读给他听。

  而这本书,系统的讲述了为什么要读书给孩子听,怎样讲,怎样培养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以及读故事的意义(念故事时间就是爱的时间)。这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孩子喜欢听,不需要技巧。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帮助是如何选故事书以及后面附的书单。如果还有帮助,就是让我找到了坚持的理由,以及自豪的感觉,我有一个喂故事长大的孩子,我给了他爱和陪伴。

  至于讲故事的作用,管他呢,爱读书至少不是坏事吧。有时候星期天我想赖床,就对儿子说,你先看会儿书吧,他根本不怎么识字,就翻着绘本看的很认真的看。当然最终我赖床的目的还是没达到。因为小朋友翻到了想听的故事。“妈妈,快起床了,我想听故事”……

  说了这么多,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想告诉爸爸妈妈们,有个喂故事长大的孩子,也会是幸福的,不必有太高的期待,给他爱,你会收获更多爱和惊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