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0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的读后感10篇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是一本由兰迪•扎克伯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一):这是小扎姐姐的书,不是小扎的传记

  喜欢看传记,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看了看简介和目录,没有太多的思考

  看完会让人失望的,这本书营销、包装做的非常好。小扎姐姐是facebook的创始元老、全球市场开拓人没错,哈佛高材生也错,获得艾美奖也没错,提纲列得很好,可惜这本书没有写好,没有深度,也没有写透。

  这本书更多的是扎克姐姐的杂文,碎碎念,工作生活的记录,但没有中心。什么是社交的本质、商业秘密是什么,完全没有讲到,都是大而化之的科技只是工具、注意力即金钱,讲了实名制,或许是facebook的成功基石之一,但里面没有思考与碰撞,自说自话。

  扎克姐姐在facebook创业初始,抛弃奥美的工作加盟facebook,又在facebook功成名就之时离开,演讲了一年,这点还是值得点赞的,如果心路历程更深刻些,书名为facebook的大姐大之类的,还可一读。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二):干货不足,鸡汤有余

  书名让我欣喜,然而内容并没有提供我想要的干货。作者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姐姐,也是facebook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整本书里有很多自说自话,即自顾自地阐述自己的生活。然而老实说,我想大多数读者都跟我一样,在翻开书的那一刹那就目标明确——要见见社交网站对人性的把握,想读更多理性分析,而不是结合自身情况的“娓娓而谈”。此类书的中文译文决谈不上文辞优美,干货书的卖点就是干货,没有干货就只是骗钱的口水书。当然这本书尚不至于沦落为后者。

  乍看目录,有颇多让我感兴趣的小标题,比如每个人都是自媒体、Facebook为什么选择实名制、注意力即金钱 、社交的本质、以及建立自己的品牌。然而深入到每一章,其实并没有给出激动人心的答复,甚至有些观点反复出现。比如一开始的几章已经提过网络隐私问题,在靠后几章又再次提出。我觉得这是写书的时候条理和计划不足。我更期待在每个小标题里充分阐明社交心理的某一面,要深入浅出,而不是停在表面泛泛而谈。

  当然读这本书也是有一定收获的。没有醍醐灌顶的开悟,至少还有些鸡汤可供滋补。

  首先,作者的态度还是很明确:人类发展没有退路,所以我们必须要迎接这些变化的到来。

  第二,作为一个网络公司的工作者,她道出了现代人工作情况的真实: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其实已经融为一体

  1)这两者其实已经分不开了,所以这个唯一的生活必须是真实的。这当然也就引出了facebook必须实名制的原因。必须真实,线上线下保持一致,增强可信度,有了现实背书,网上活动就必须遵守现实社会的社交准则并维持基本的道德。

  2)出于同样的理由,雇员与老板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个人生活的互动。因为两种生活互相渗透,很难有纯纯粹粹的同事、单单纯纯的朋友,让两种生活里的人有节制地进入到另一种生活。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智慧

  3)基于以上两点,一个人的社交平台可以成就一个人个人品牌的营造。社交平台上展示的一切都是经过筛选的,你希望别人看到的、或者你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的样子。当然,基础还是要真实。让真实的你自己成为社交平台展示的那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三,肯定分享的价值,但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世界,虽然我们强调了真实性,但仍然会有人口出恶言。每一次分享就是在邀请别人做出评价。作者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思维逻辑:“注意力是一种资本。如果有人花费自己的时间读你的东西并留言,说明他想要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可以付出一些努力,将这个人转变为你热情坚定的支持者。即使做不到,这些人也能保证你的知名度。那些攻击你的人不过是屏幕上蹦出的文字。”

  第四,追求质量,不追求速度。“世界上所有的变革都是由一小群非常投入的人带来的。要把注意力放在提升人们人生价值上,在网上分享有趣的、吸引人的内容。社会化媒体的价值不是由关注者的数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建立的人际关系有多深入。社交网络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愿意参与变革的核心群体,有了他们的力量,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最后,鸡汤怎么能不教导人们热爱生活呢。作者呼吁:社交网络万般好,但也要适时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怜取身边人。努力工作,努力分享,努力生活。嗯,都是好话,共勉。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三):兰迪世界的“社交”

  与大部分西方管理类书籍一样,没有在“挖掘”道理上花太多的笔墨,而是把重点放在过程的事实阐述上,你能看到什么,就在于你的角度!

  亲密度,包括亲密的合作;共同理想,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身份要素的对称性。起步的实名制,或许是早早预见到趋势,或许是成功的关键,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基石。正如马克·扎克伯格说的,社交化媒体的价值不是由关注者数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建立的人际关系有多深入。这让FB一路看似顺风顺水,兰迪正是围绕这个核心开展营销活动,引入直播,与ABC和CNN进行跨平台合作,助阵奥巴马竞选,由校园迈向世界。

  团队,不只是一个名词,FB内部作业的方式也非常开放和有趣,骨子里的社交基因,不断的外化表达,文化的一致性,对一个个性鲜明的创业型公司尤为重要,不只是效率,而是气质的传递。

  创业的底线,就是不断触及人性,让技术和指标都围绕人展开和聚焦,于是,社交就不再局限在生活和娱乐,完全可以进入政治活动中,事实证明了这一切,新闻栏目的节日,不断丰满着社交的厚度,也加固了FB的市场壁垒。

  最为可贵的是,兰迪一直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光环走!从新媒体走出来,进入传统的“传媒”,传媒已经不传统了!其实也在启迪我们,个人的志向、兴趣,对个人的核心能力塑造,是多么重要。而这种核心能力背后是见解,是价值观的延伸。

  一个现象----隐私,也可以看出兰迪拥抱未来心态,“是它真的很糟糕,还是因为它太新了,而我们不愿意做出改变。”

  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不要刻意去寻找道理,去发现道理,去总结道理。而是关注事物本身细节和进程,那一刹那的闪光,才是你的收获。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四):成功产品的简单逻辑

  Facebook坚持实名制,是有它的理由的。我的QQ或微信里,常分不清谁是谁,必须加备注。书里提到,从最开始,Facebook的文化就是如此。尽管当时在其他社交网站,例如MySpace、Friendster上,昵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Facebook的用户都选择使用真实姓名,因为他们需要用“edu”为域名的邮箱进行实名注册,确保他们在网上交流的人就是每天在教室、寝室或校园派对上能遇到的人。这种方式建立起一种早期的信任,意味着Facebook建立的联系比其他网站的更真实、更有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用户的行为都是经过思考的、诚实的行为,他们不会说脏话,也不会编造谎话,否则会很容易被揭穿。成功产品的逻辑,往往是简单的。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五):成为拯救自己的骑士∣兰迪•扎克伯格《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

  标题和封面印着大大的“扎克伯格”,很容易让你认为这是一本扎克伯格的书,和豆瓣上那17本“打着扎克伯格旗号”的书一样,都有着蹭热点促销量的嫌疑。而本书的作者是扎克伯格的亲姐姐“兰迪·扎克伯格”,Facebook早期成员之一,曾获艾美奖提名,入选“数字时代最具影响力的50人”。即使她拥有如此辉煌成绩,我也是读过此书后,才将她从“扎克伯格”的光环下释放出来。所以你看,其实偏见有时候就是不了解的表现之一。

  书中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讲述,她为奥巴马竞选的营销事件。当时她已怀孕35周(一般孕期为40周),而且连续工作约80个小时。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两个超级工作狂,一位前辈表达自己努力工作是因为责任;另一位小伙伴说自己正处在上升期,为了“钱”在不停奔走,希望可以在45岁退休。首先我非常欣赏她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但这只能算是“别人的故事”,并不接近我向往的精神。而兰迪的努力,是因为她热爱这份工作,她想要把这件事做好,那种热情推动着她,也影响着周围的伙伴。所以这次营销事件很成功,也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听故事总觉得会顺着自己的思路发展:兰迪继续努力工作,并取得更多的成就……而兰迪的故事中:她回家见到了马克(对,就是她的亲弟弟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这是我在Facebook经历过的最棒的一天。我很爱现在的工作;我认为直播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给上百万人提供最前沿的网络信息;过去两周不间断工作的日日夜夜让我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激情在哪里,但已经不仅仅是现在的职位,甚至Facebook本身所能提供的了;我找到了能让我真正快乐事情,而且知道我一直想做这样的事情;我需要做些追随激情的事儿。我想辞职。”愣住的不只有我,还有兰迪。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突然,你也会吓自己一跳,但那的确是真实的自己。

  兰迪写到“我会想念Facebook,但我并不害怕离开。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抓住机会尝试去走不同的路。”在顺利的时候,对自己还是有更好的期待,并愿意为之付出和努力,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的到,就像兰迪一样。

  当然她的成长也不是顺风顺水,被推荐去大型广告公司面试,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却发现简历上的便签“牙医的孩子,礼节性面试就可以了,谢谢!”。几次辗转后,终于进入到某大型广告公司,并转入自己心仪的部门。但却做起了文秘的工作,还要接受刻薄老板的陷害。简直就是我初入职场的真实写照。但就是要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安排吗,你本身还有没有其他光和热可以奉献给这个世界的呢?兰迪在努力着,几个月后来到《福布斯》杂志社,负责制作一档电视节目。

  同时马克开始第二次邀请兰迪加入,并建议她可以先过来看一看。正是这一次旅程,兰迪意识到Facebook是一个绝佳的职业机会,并决心加入它。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和马克沟通待遇时,兰迪划掉股票希望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但遭到马克的拒绝“相信我,你不会想要你以为自己想要的待遇的。”兰迪也在后来的玩笑中写到,如果回到当如,希望可以找弟弟要更多的股权。

  生活不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而是薛定谔的猫,不去勇敢触碰,就永远不知道门后的恐惧是什么。兰迪前辈谢谢你,让我成为拯救自己的骑士。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六):人与技术的关系,以人为本,激励自己前进

  本书主要以facebook为例讲述,讲述了facebook在新闻媒体业务上的发展历程,最后作者创办了自己的媒体公司。

  在人与技术之间,技术和社交网络在人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广泛而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时代已经从技术蛮荒年代来到了可穿戴数字装备、物联网时代即将普及的时代。

  关键词:实名制、注意力、人与人的社交、人与技术的和谐关系、建立自己的网络品牌。

  1.实名制对社交的保护作用;

  2.如何经营人的注意力,如同时间管理一样,对人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3.社交的本质,很浅显但容易忽视,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情感

  4.人与技术,以人为本。人应该脱离屏幕背后,来到前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更容易成功。

  5.建立自己的虚拟网络品牌形象,多讲故事(传播力)。

  说了很多,泛泛而谈,都不算重点。关于新闻业,因为可以说的点太多,反而无从下手

  最后的结语:“面对真实的自己”。算是心灵鸡汤。社交的本质也是为了让人活得真实,活成自己。

  看本书收获不大。不过看看facebook的发展历程很有感触。不过10年间,社交网络的时间已经翻天覆地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七):网络社交

  在网络急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社交不知不觉已经占领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智能手机的大众化程度已经极高,几乎可以说是人手一个,因为智能手机的便利,我们各种用于网络社交的app也普及度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用于网络社交的app的兴起,让更过的人参与其中,相比从前的虚拟社交,现在的网络社交更加趋向于真实性。当我发现不爱接受新事物的父母也沉迷于微信抢红包,以及用微博关注时事而非新闻联播,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网络社交的魅力简直无人可挡。

  这本书的作者是兰迪•扎克伯格,是脸谱网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姐姐,亦是facebook的早期成员之一。Facebook的影响力与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国内即使需要翻墙才能登陆,但依然有很多人抵挡不住它的魅力。

  然而其实这本书中,关于facebook的内容着实有些少,它以兰迪•扎克伯格为主线写出了她本人的一些经历,关于在facebook中的所见与参与一些重大事件,以及离开之后的她关于网络社交与自媒体的理解。她叙述着她的奋斗,如何从“马克•扎克伯格”的姐姐这个名字中做出自己。还有一些在网络世界中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如隐私。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隐私权限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开,我还记得很多人吐槽过某宝,某人在微信和朋友谈论着一个牌子的运动衣,然后打开淘宝之后,淘宝首页便开始给他推荐这个品牌。查看之后淘宝似乎有着手机上的过多权限,如录音摄像头联系人等等,我不知这些开起的权限会泄露出哪些?或者也并没有我们细思的那样恐怖。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八):说是社交的本质,其实是兰迪•扎克伯格的故事

  Facebook是一款知名度极高的社交平台,尽管我们用的都是QQ、微信,但是却不会不知道他,更不会不知道他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因为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朋友圈就被他刷屏着。

  看到《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这本书,就会很有欲望看,因为会好奇Facebook的创始人怎么看待社交呢?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在为科技带来的便利而感到欣喜的同时,却也越来越多的探索科技和人类的关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多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们在聚会,但是没有交谈,每个人抱着一部手机刷屏。夫妻度蜜月,但是却也是一人抱着一部手机。甚至前段时间还有这样一条新闻,80后夫妻在同一张床上用微信互道晚安。

  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除了在睡眠期,似乎很少离开手机。手机如此便利,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到底是在跟人相处,还是在跟机器相处呢?

  在如今社会环境下,脑中总是会闪出这样的疑问,但是又不得不说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手机党,当手机不在身边,也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不是没有过出门不带手机的状况,但是就是那么巧,每次出门不带手机就会遇到意外,例如需要查个东西什么的。所以现代人似乎真的不能缺少手机。但是手机却又真实的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阅读《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之旅,而这时才发现,原来这本书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扎克伯格写的,而是他的姐姐兰迪•扎克伯格而写。这位扎克伯格也算是Facebook的元老,参与并见证了Facebook的成长和壮大。

  在书中她讲述了她和Facebook的故事,更多的从她的视角让我们Facebook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掺杂了她很多的个人经历和思考。在不断壮大Facebook的过程中她曾不止一次的思考人和科技的关系。对于她来说,科技给人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适应并学习这些技术,让自己的生活能更好,但是她也不断强调生活和科技的平衡,而这个度也需要人去控制。

  不可否认,在如今的社会,我们绝不应该否认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然而也不可否认,如今的科技都在抢夺人们的注意力,而在监管和删选信息上却做得远远不够。而这部分恰恰是像Facebook这样的大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Facebook不是没有做出努力,实名制便是他们使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们考虑更多的其实也是吸引使用者的目光,对于关于手机的运用时间问题上,根本的还是个体本身。

  读完这本书,会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感,因为很多问题还是无解的,而所谓社交的本质,讲的更多的却是兰迪•扎克伯格自己的故事,对于如今的社交现象,并未给与深入的理解。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九):她不仅仅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姐姐

  她不仅仅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姐姐

  马克扎克伯格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就如同FACEBOOK翻成脸书时,给人的感觉一样,既古怪又亲切。脸书是把各色各样的人都紧密联系起来的平台与工具,不过创办者马克的社交能力,本身却不是特别的强,这其中充满了各种矛盾与吊诡,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正是魅力所在。

  《社交的本质 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的作者是马克的姐姐兰迪,负责脸书的市场营销,从大家校园迈向全球。书中介绍了几个大事件,包括当年为奥巴马竞选助阵,是全美国范围内巡回演讲中的一站,宣传新的经济政策。当时兰迪还怀有35周的身孕,肚子里的胎儿约莫有50磅那么重,她为此连续工作约80个小时,而这只是开始。而在这过程中,兰迪还开始了闪回,讲述她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然后跟弟弟一起创办脸书的整个过程。而在接下来的一章中,她又回忆起跟CNN之间的合作,通过那次经历,她找到了一条新的职业道路:产品经理,制片方,黑客和电视台记者的结合。

  这是个自媒体的时代,如今自然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几年前,能有远见看到这一未来图景的,那才是所谓时代的引领者。知名科幻小说家阿瑟C克拉克曾经说过: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新技术就是一种魔法,现在能轻松做到的很多事在几年之前看来都是不可能的。每次新的技术进步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进一步挖掘了众人的潜力。

  作为马克的姐姐,她也一直被问到脸书早期的成就,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获成功。兰迪谈起这一“商业秘密”时,主要原因除了网站和产品本身很卓越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都在网上使用真名,这让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模糊,变得更为真实。兰迪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看待人类在被当代科技包围后,注意力的价值,社交的本质,科技在生活中应该处于的位置,网络世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风险与烦恼,应该掌握哪些常识,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保护隐私的熟练技巧。本书不是什么冷冰冰的科技,商业宝典,也不是香喷喷的心灵鸡汤,兰迪小心翼翼的在自己职业女性,妻子,母亲的身份间游走,给读者带来另一种扎克伯格的智慧与眼光。

  《社交的本质: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读后感(十):标题党,个人琐事唠叨,不推荐

  封面标题党,国内出版社真是丧心病狂,为了利益不折手段,把Facebook和小扎搬出来,怪谁?怪自己不长眼睛。

  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基本是自己工作和生活琐事的唠叨,一本非小说非虚构类的书籍,竟然没有任何参考文献,对老外来说实在不正常,中国人写的倒不奇怪。

  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

  1)FOMO:fear of missing out。原来玩的很好的一群人聚会晒照片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叫我?也指社交网络中太多的可以制造的美好,容易使人产生落差,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是人们更愿意在朋友圈炫耀,而不是诉苦。

  2)灾难疲劳#:社交媒体使得各类灾难一发生就可以瞬间到达全球各个角落,与此同时网络上各种募捐越来越多,导致大众出现灾难疲劳。例如轻松筹是国内比较出名的平台,朋友圈时不时可以看到各种捐款,看多了,可能也会麻木、疲劳,何况这些平台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

  另外,电商平台的评论实在不靠谱,除了Amazon。

  读了几个章节觉得差,要果断放弃,不要心疼钱,那是沉默成本,浪费金钱还浪费时间才是足以SB。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