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玛门的扑克牌》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玛门的扑克牌》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24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玛门的扑克牌》经典读后感10篇

  《玛门的扑克牌》是一本由[美] 哈兰·科本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3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门的扑克牌》读后感(一):翻译有问题

  哈兰科本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流畅,阅读时候令人手不释卷,而作为看翻译版本的读者来说,翻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从本书来说,翻译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首先是书名,这是一个很强的意义,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宗教认知,那么可以说是完全不知所云。玛门,貌似是金钱贪婪意思,加上扑克牌,似乎是凑出了一个书名;诚然,看过书中人物的动机,以贪婪来解释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而如此“隐晦”的翻译,无形间排斥了读者。

  其次是地名人名的翻译,有些名词明显不符合大陆读者的习惯,而一些词汇在同一页出现了两种翻译,使得读者不得不去推断原文的内容,足以显出翻译的问题之大。

  另外就是用于不符合中文的习惯,部分地方明显是讲中文的字词套入了英文的语法所致,结果出现了语句中断,前后不连贯等问题。

  总之,从整体故事来讲,作者讲故事的水平比较高,故事流畅又层层递进,结局合情合理,而这一切几乎都被翻译毁掉了……

  《玛门的扑克牌》读后感(二):如此读大师——“千篇一律”的科本

  如此读大师——“千篇一律”的科本

  哈兰·科本,这位美国三代总统最喜欢的畅销书作家、这位包揽了三项大奖的悬疑大师,他的书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读了三本,最新的一本叫作《玛门的扑克牌》,是在两分钟之前读完最后一段的。

  科本的书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很“正常”的主角——说“正常”,是说他或她有正常的情感、正常的能力、以及正常的缺点,他可能是你、是我、是我们的任何一个人,有的时候他一出场就是一个遇到了苦恼的人物,在他深入到故事当中的时候会不断的有人麻烦他、威胁他,也会有和他关系亲近的人劝他收手,但是他最后会发现真相,然而,这个真相可能带给他的并不是幸福……

  除了这个“正常”的主角之外,这个主角还会有一个很厉害的帮手,这个帮手就像古龙笔下的一些人物——无所不能。在正常的渠道上,他非常有钱有能力,如果使用暴力,那么你要小心,他文弱的外表下可能会比书中那个最狠的黑道人物手下最凶残的打手还要狠毒。而且这个人物往往都很酷,说话不多,干净利落——也许《扑克牌》里的这个温还算是比较饶舌的,在他口里时常有警句出现。这个帮手通常都是主角的最好的朋友——如果主角是女性,那么就是那种完全无所求的蓝颜知己。他和主角的对话形式往往是以“什么事”开始,以“好”结束。然后,再无瓜葛。不过,在我看到科本的第三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主角米隆这个帮手温是个例外,他虽然同要无所不能、同样简洁利落,但是,他会和米隆交心,会和他谈他的感情事业等等。所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很多人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做米隆,但是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希望有一个温这样的朋友。

  我不知道在科本的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个温这样的朋友,但是他在小说里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一个“正常”的家伙要面对的对手太过强大了:论势力,人家是在加州从政的那个施瓦辛格;论恶毒,对方阵营里还会存在一个“终结者”施瓦辛格,要对付这么多的施瓦辛格,没有一个从古龙的书里走出来的家伙是肯定不行的。不过,这两种施瓦辛格是有区别的,那个黑道大佬可能并不坏,至少对于主角来说不坏,或者即使他很坏,最终揭密时的“反一”也不会是这个家伙,而这个大佬牵扯进案子里很可能是因为很个人的原因,有时候甚至是感情的原因,比如《死亡拼图》里那个家伙就是这样。而且很有可能,这个家伙在小说的最后是“惩恶”的那位,虽然他未必——是必未扬善。

  除了这个“施瓦辛格”,科本还会设置一个凶残的打手,这家伙的本事很可能会让“终结者”退缩,最典型的是《死亡拼图》里的吴,当然《扑克牌》里的山姆也非等闲之辈。不过这类角色的下场……嘿嘿,您自己想吧。

  上述人物设置几乎已经成为科本小说里的定式,我知道他的下一本书仍然会有这些人物出现,但是,他的小说仍然会对我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他的每本书都会有悬念,我有一次猜到了小说的结局,但是我依然会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因为我无法摆脱任何一段对我的吸引力——结局不重要,我想知道下一段会是什么。其实这次的《扑克牌》我也部分猜到了谜底,但是当我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仍然感到震撼——这就是科本。

  写完上述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我不经意间模仿了科本的行文方式,其实抛开故事不讲,科本的文体就已经够吸引人:幽默、干练、睿智,时不时地会对美国社会进行反讽。这一点在《扑克牌》的“致谢”里可见一斑,为了凑足这篇书评的字数,我将这段文字摘录如下:

  我独自一人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没有人帮助过我,如果本书有任何疏漏,请不要怪罪我,最好发扬美国人推卸责任的悠久传统

  作为此书的作者,我要感谢以下热心的人……(此处略去N个字)

  再次重申,此书中的任何疏漏与错误都是这些人的责任,跟我无关。

  这就是科本。

  最后我要说,科本的书最吸引我的有一点,就是他从来不会对人性作深入探究,你看完他的书不会有任何收获和思考。当谜底揭开的刹那你不会感觉到不可思议,更不会扼腕叹息,更不会感叹人生

  不信你可以试试。

  《玛门的扑克牌》读后感(三):《玛门的扑克牌》:类型小说的范本

  读多了英美惊险小说,总觉得大同小异,黑帮火拼、政治斗争、英雄救美,不外乎就是这些内容。读哈兰•科本《玛门的扑克牌》的时候,我不断想起阿加莎的名作《沉睡的谋杀案》,想起近年非常火爆的《龙纹身的女孩》,这三本书讲的都是若干年前的犯罪,而且受害者下落不明,不管是侦探还是读者,都对调查的前景不太明确。因为有前面两本书作铺垫,读到一半我便能够猜到凶手及其动机了。毕竟是同一类型的小说,它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当然,有模仿有借鉴并不等于这本书就不好。虽然题材不太新颖,但哈兰作为专业作家,绞尽脑汁也要写出新意。总的来看,这本书故事紧凑,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让人急切得想一口气读完。300多页的书,一点都不觉得长。

  推理小说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越软弱的人越可能是凶手。这样也是好的,因为读者不容易猜到。《玛门的扑克牌》在人物的设定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作者尽量把凶手藏起来。不过他藏的方法,虽然老道,但由于故事实在太传统了,不可能有太多发挥的空间。在这本书里,推理悬疑类小说欲盖弥彰的手法几乎都有用到,初读这类小说的读者,当真相揭开的那一刹那,或许会感到惊讶吧。

  哈兰写了一系列以运动经纪人米隆•波利塔搭档朋友温的小说。米隆是个爱说俏皮话、天性纯真中年男人。他在感情的道路经历过许多挫折。温是个有着贵族血统的商界宠儿,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是个藏而不露的武林高手。这种设定,较之福尔摩斯与华生、波洛与赫斯廷斯,更加人性化了。

  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但在结构上有一些瑕疵。前半段凶神恶煞的黑帮人物,到后半段怎么突然销声匿迹了?当然,投机政客布拉福德和他的兄弟钱斯出场,他们理所应当成为主角,可前面的黑帮就完全成打酱油的了。

  虽然是类型小说,哈兰在刻画人物上下足了功夫。可爱善良主人公米隆•波利塔内心的纠结与无奈,给读者深刻印象。而对于布拉福德兄弟,哈兰的写法也非常老道,写出了政治家两面派的嘴脸。特别是米隆与布拉福德兄弟首次见面的那一场,几次对话,含沙射影,平静的表象下暗潮汹涌,真是酣畅淋漓。米隆临走的时候揭开了对方虚伪的面具,大快人心

  《玛门的扑克牌》读后感(四):品尝你背后的凶手

  米隆和温这对搭档让我对哈兰科本有了新的认识,在读《玛门的扑克牌》之前,我没想过哈兰科本曾经写过带有强烈侦探小说色彩的悬疑作品,更没想到在他的书中也会出现温馨家庭活动以及传统的冒险情节。最重要的是,这些在我读过的他的其他作品中几乎不会出现的元素,竟一点也不显得矫揉造作

  《玛门的扑克牌》与哈兰科本的另外几部作品如《无处藏身》、《死亡拼图》、《守口如瓶》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推理元素多一些,后者悬疑元素多一些,前者可以算是传统的、经典写作模式,后者则是现代的、自由的写作方式,通过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也能看出哈兰科本写作水平及风格的进化。

  故事中的米隆是个理性而热心的家伙,不管是杰西卡还是布兰达,他都无法彻底忘记,或背叛其中的任何一个,这本身是一对矛盾,他总要做出选择,不是吗?但是他的确谁也没选,他让感情中立在两个女人之间,目的就是不忍去伤害任何一个。对待埃斯波兰萨和温,这两个他最好的朋友,他又总想尊重对方的意思去做,而又不想违背自己的想法。好像他天生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机器人,他总能把容易发生争议的事情吸引到他身上,又总是能博取认同和好感。如果说哈兰科本对塑造米隆这个人物形象情有独钟,那么他应该多写一些关于米隆和温的故事。这两个角色看起来就像《邪恶力量》里的Dean和Sam,或者《黑超特警组》里面的Kay和Jay,或者是其他一些常见的美国电影电视剧中的老搭档。当然了,从能力来看就各有千秋了。

  说到能力,温是个“神”一样的存在。而这个人物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要么时代需要这样的人物出现在小说中——这样写比较流行,要么是1998年的哈兰科本很喜欢这样的人物——不管当时他是不是只能写出这样的人物,至少现在,这样的人物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被作家们尘封了起来。也许当《007》的主演由皮尔斯布鲁斯南换成了丹尼尔克雷格,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人物形象就已经让观众和读者审美疲劳了。如果温出现在当下,他顶多是个龙套——谁稀罕这么不实际的人物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呢?但是,温,毕竟存在过。在《玛门的扑克牌》当中,他的帮助与否,决定着米隆的成败。请记住那个冰冷俊俏不相信爱情的温,那个“《神奇四侠》的替补队员”温。

  凶手在你身后的角落,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你走了一大遭,却一直没找到真凶,因为从一开始你就忽略了她——一位亲切年迈的黑人妇女——巴特福来麦克奎恩或珍特曼小姐,杀了所有的人,并把罪名成功的转嫁给大人物,目的呢?

  为了钱。

  此番结局的设置并不算新颖,哦,对了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应该用新颖的标准要求它,因为这毕竟是13年前的作品——就像《空城计》、《草船借箭》一样,没人会为这些充满智慧的计谋拍手叫绝,就算当你第一次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读到它们的时候,也不会。并不完全是语文老师的错,而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经典。而经典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慢慢的品味,如果能把自己穿越回去更好不过。面对真凶玛贝尔,米隆没有扣下扳机,面对杀害他朋友,以及他所爱的女人的真凶,米隆用自己的“超能力”——理性,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显然,说那是冲动很不近人情)。凶手说他不是那种冷酷的向女人开枪的人,但是“他比她说的更冷酷”。

  米隆的俏皮话说得好极了,甚至精彩极了。这是让读者喜欢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又有谁能想到当年的哈兰科本这么喜欢玩语言游戏呢?同时,庞大而复杂的悬念铺设、整实而精密的结构布局、讽刺政客、反对暴力、憧憬和睦、赞美爱情……这些作者内心本源的精华却无一遗漏的展现在了《玛门的扑克牌》当中,让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得出,这是哈兰科本的“小时候”。

  《玛门的扑克牌》读后感(五):清新的风

  五月风筝2011-02-22 16:04:48

  《玛门的扑克牌》是温&米隆系列中一部,写于《潘多拉的救赎》之前,在这一部中,米勒和杰西卡的爱情终于结束,彼此因为不同的人生观而再次分手,而米勒爱上了女子篮球队的灵魂,也是他目前的客户——布兰达。

  看了哈兰科本的数本书后,感到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首先是作者那极其强烈的美式幽默。因为我甚爱美剧,所以对于书中的那些对白,有相当的共鸣感,能不时的发出会心一笑。但是对一些看不惯美剧的人来说,有些对白可能是不大能理解。其次是作者的写作上稍微有些繁琐,有些细节过分详尽,让人看得比较累——这几乎也是美国犯罪小说作者的特点;再次则是作者的文字相当的阳光,文中甚少很可怕的,血腥的描写,几乎没有令人恐惧的杀戮,也没有太多关于指纹啊,血迹啊,脚印啊,精液之类的描述,更注重的是追溯旧案,重温过去,外加推理,还有感情的追踪,最后则是带来震撼的结局,所以读起来还是很舒服的。这一点,和其他美国犯罪小说相比,就是不大相同的。另外,在温&米隆系列中,帅气的贵族男子温,和运动员出身的米隆,作为非专业的二人侦探搭档,令人耳目一新。其中还不断的出现黑手党的动作冲突,但是只要想到温这个不动如泰山的大帅哥,就会有一种很放松的感觉——反正米隆是不会有事的。

  所以看哈兰科本的书时,总是比较安心和舒服的,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内心。不害怕令人恐怖、饱受折磨的故事会发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