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寻猫奇遇记》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寻猫奇遇记》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4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寻猫奇遇记》的读后感10篇

  《寻猫奇遇记》是一本由(英)麦克·莫波格著作,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46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一):心存童真,文字亦童真

  第一次读麦克•莫波格的文字,甚是新奇。对于这种日记体的小说,无论其内容是否真实存在过,读来都让人觉得真实,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可能,谁又没写过日记呢?何况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在日记天地里的心声流淌,只有死鱼才会随波逐流,希望我能在莉莉的心声流淌中体会到一些什么,而不是只是读书。唯有如此,才能指导闺女读这本书。

  麦克•莫波格不愧是大师,其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心理之准确、用词之清爽,处处动人心弦。如莉莉对丘吉尔和希特勒之间决斗的幻想,希望自己长大的愿望,和自己父亲因为提普斯的争吵,对自己父亲的感情等的描述无一不精彩绝伦,让人拍案叫绝

  每个人童年或多或少都会有动物情结,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莉莉那样拥有自己心爱的动物,拥有一段寻猫奇遇记,和提普斯结成世间一份独一无二的感情,一切的一切,在麦克•莫波格的笔下都如涓涓细流一样了每个读者的心田。

  作者要展示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写的日记,自然其中是没有什么大道理的,所有的一切都隐现在莉莉的叙述中。爸爸在沙漠当兵,那里很热很热,所以他来信说他很想念泥地。这在莉莉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她快被泥泞恶心死了。因为提普斯她和爸爸吵过架,她一直害怕爸爸还记着这件事,所以当爸爸在来信中没提到这件事反而问候踢不死时,她也觉得很奇怪。这就是十二岁孩子的心理,如此的真实。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触有时远远超过成人,如提普斯再次丢失后,莉莉的一番感想:心存希望根本毫无意义,一点都没有。是的,很多事情真的并不是只要心存希望就会有结果,必须承认现实

  巴里老是欺负莉莉,莉莉很讨厌他,然而孩子的友情是很奇怪的,在战乱中,最终他俩结成了真正的朋友,尽管巴里喜欢甚或是爱莉莉,但他从来都不会说出。而莉莉爱上的艾迪,在经过一次灾难后,发誓不再为了任何人而战,他从此只为哈里而战,就因为这他没有体会到莉莉对他的感情,这一错就是六十年。然而真爱总是充满了奇迹,于是在六十多年后,莉莉和艾迪在哈里的墓前相遇,终于有了一场期待了六十多年的婚礼!

  读到末尾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语“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是战斗机”,彷一下则成为“不是所有的日记体小说都能成为扣动所有人心弦的著作”!

  只有死鱼才会随波逐流,希望我或者我的女儿能像莉莉那样拥有一段与众不同经历,彰显生命的意义!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二):爱在心中

  读了 引子,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是最疼爱我的人,爷爷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去世的,一直很怀念他。记得前些天给宝贝读爷爷变成了幽灵,当时读的自己几度哽咽。

  家里宝贝也会问起我的爷爷。就在前些天,宝贝开始准备新年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虽然自己做的小粘土玩意和一张涂画,但是都单独分包的,我还帮她自己粘贴的小纸袋,其中有一个特别包装的,竟然就是她要送给老爷爷(我的爷爷)的。还问我老爷爷埋在哪里,过年回家的时候,要送去。

  我不知道在她的心里,这个不曾见过面的老爷爷,是什么样子,但是她的心里肯定为每一个家人,哪怕是未曾见面的,都有一小片空间吧!

  这本书,晚上给宝贝读,现在读了有一半了,她应该还不能理解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但是她却听进去了,也许这就是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魅力所在吧。

  这本书,真的是……,读完引子,你会觉得,这是个祖孙之间的故事,读到一半,发现原来是和猫之间的故事,读完后才发现,还是个爱情故事

  但是不管是哪一部分,哪一章节,都是平淡的叙述,却又让你读的触动心灵、甚至潸然泪下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三):简单,有爱,最接近童真

  相见恨晚这四个字总是读麦克莫波格作品后的感慨,成长岁月磨光了童真,孩提时代的自己,多希望读过这样一本书,讲的同龄人的故事,读后便可懵懵懂懂的思考成长,思考人生,思考童年。

  而今,遇到了这样一本书,让我可以再次用孩子的目光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看童年,寻找过往影子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亦是一个关于得到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一个个鲜活的,极富个性的人物,在麦克莫波格笔下跃动着,简单的甚至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故事在他的描述下,如此牵动人心。

  故事的主人公是莉莉特里金沙,原本在海边小镇斯波拉顿的农场里过着安宁的生活,养着一只名叫提普斯的母猫,但战争打破了小镇的宁静,现在,全体村民必须毫无保留的撤出村庄………

  多年之后,长大的莉莉离开了故土,苍老了容颜,组建了家庭,不管如何改变,她仍然有一颗孩子般善良纯洁的心,开篇亲切的叫自己孙子迈克尔“宝儿”的莉莉,骑着“哈雷”和迈克尔兜风的莉莉,在独自离开后,寄给孙子一本满满装载回忆的日记,缓缓道来藏在心底多年的故事……

  于是,在麦克莫波格的缓缓叙述下,时间回到1943年,年幼的莉莉一笔一划地记录着自己的成长,从友情,亲情爱情,在寻找因为搬家而丢失的猫的过程中,莉莉一点点蜕变,不再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丢掉了童稚的想法,从对战争的无知与茫然而后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及其所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创伤。

  就这样,一只猫,一些爱,构成了麦克莫波格的《寻猫奇遇记》。

  小猫提普斯无疑是莉莉成长过程中的一根线,始终牵动着莉莉的心,也始终牵动着读者的心。而它正是美好童年的象征,它的位置无可厚非,无法替代,失去了它,就像失去了童年。

  也正因为提普斯,莉莉收获了爱情,从懵懂到热烈,正如她在日记中的自白,她说:“我想告诉他我爱他,知道我死去的那天我都会爱着他,我爱他超过冰冻柠檬果子露,超过薄荷糖,超过我爱提普斯,爸爸和妈妈,我爱他比把这一切加在一起还多,这是真的,回家的路上,我摘了一支水仙花,并把它夹在这页日记里,以此来永远纪念哈利逝世的那一天,和我发现自己爱上艾迪的那一天。”

  约翰欧文曾说,“我们不总能选择彼此如何相识,有时候,人们干净利索地落入我们的生活——如同天上而来,仿佛有一班从天堂到地球的直达班机……”艾迪和哈里因为提普斯落入莉莉的生活中,其实他们也只是十八岁的少年无可奈何的加入战争,他们需要承担的,远远超过所能承担的,他们恋家想家,却也在这个小小的镇子上,收获了家的温暖

  而温暖如他们,在墙上刻下“1944年1月10日,哈里和艾迪在这里寻找提普斯。莉莉,欢迎回家!”。

  阅读到这样一行文字的时候,会惊异于如此质朴的文字,竟能传达出如此深深的情愫,麦克莫波格所写的话不深,但内心很深沉,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中的爱意情怀,他让我们渴望和平,他让我们自由的驰骋于一个十二岁女孩的世界中,用她的天真单纯,温暖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不仅如此,麦克莫波格还通过故事,传达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为什么这么美好的时候要发生悲伤的事情呢”为什么我们无法永远拥有安宁与和平呢,他所写的,是对和平的憧憬和渴望,通过笔下角色的话语,说出自己的心声。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麦克莫波格的笔下跃动着,华丽的辞藻在质朴的故事中失去了光彩,仿佛经历了漫漫长路,经历了沧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一方净土,恍然间回到童年,那些年幼

  的思绪,那些单纯的话语,恐怕耄耋老人也会情不自禁吧,麦克莫波格让我知道,简单也有骇人的力量,刺穿灵魂沁人心脾

  这就是麦克莫波格的作品,简单,有爱,最接近童真,也最接近灵魂。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四):爱与善的追寻

  世界上有孩子存在的地方,那里就充满着奇迹。我也是一个特别爱好童话故事的“大孩子”,毕竟我已经24岁了,但我依然喜欢童真、诚实的品质,甚至我也会执笔写些可爱的童话。《寻猫奇遇记》的作者麦克•莫波格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儿童小说作家,他说:“对我来说,写作最美妙的部分就是可以一直梦想”,如出名的《孤岛上的红毛猩猩》,我还有幸看到改变为电影的《战马》,那是发生在战争时代的故事。同样的,《寻猫奇遇记》也是发生在战争,麦克用自己的童心,像孩童般幻想,用他笔下的故事湿润了众多渴望幻想和奇迹的孩童的心灵。对于拥有童心的人来说,无论岁数多大,他都能感动于童话,甚至重生于童话。

  《寻猫奇遇记》讲叙的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莉莉•特里金莎寻找心爱的猫咪的故事,而在寻找猫咪的过程中,她用日记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样地,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时代的故事,战争时时闯入小姑娘平静的生活,但是故事中却没有血腥或者恢弘的战争场面,麦克像以往一样,有意避开战争,让战争在远处发生,着重的是反映在战争的背景下,人们如何互相关爱,对亲人和心爱之物牵挂的故事。我认为故事里面的猫咪——提普斯,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猫咪的本性温顺可爱,是孩童幼时最喜爱的“伙伴”,甚至也是成年人眼中可爱的“宝贝”,所以提普斯象征着人类心中的一份牵挂和寄托,正是在莉莉寻找心爱的猫咪的过程中,莉莉看到了温馨可爱的场面。纵然战争来袭,但是善良的人们依然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莉莉的妈妈依然挤着牛奶,爷爷依然喜欢“把脚伸到火炉前取暖”,而莉莉依然温馨地记着日记,寻找自己心爱的猫咪。麦克利用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生死阔别的场景,映衬出人类一颗颗澄明洁净的心灵,正是通过对“善”的描写,有力地控告了人类的另一面——恶,而在这个故事里面,“善”永远大于“恶”,而“爱”是生命和心灵的雨露和养料。

  其实,在一个12岁的小姑娘的笔下,文字渐渐地有了温度,好似我们身临其境,我们游历的是一个小姑娘的“心界”,在那里生活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在那里梦想纯洁高尚,可爱善良;在那里心灵澄明洁净,温暖多光。当我们随着她的述说,进入了二战时期英国的海边小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生活的悲欢离合,一起欢笑一起悲痛,任谁也会被小姑娘、小猫咪所感动,而当我们想象着莉莉抱着提普斯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时候,一起是那么地美好,世界此刻充满着爱与善。也许我们的生活难免会经历种种的灾难或悲伤,但是因为有了那一份守护的爱,世界依然温暖如初。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我们谁也不忍心莉莉面对着人类的残酷地想要抛弃小猫时,喊着“凶手!凶手!”;更加不忍心小猫咪提普斯可怜地趴在莉莉的膝盖上,舔着她,依然咕噜咕噜地呻吟着,而莉莉说,“它肯定还没有原谅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它又凭什么原谅我们呢?”

  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五):战火中的温情

  因为这本《寻猫奇遇记》是莫波格的作品,所以我和女儿都对本书充满期待。

  自从给女儿讲过莫波格的《奔向荒野》之后,小丫头就喜欢上这个作者的文。此后,我们一本不拉的收集全了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所有莫波格作品。女儿听我们讲过《奔向荒野》、《幸运的小狐狸》、《战马》、《柑橘与柠檬啊》有的书听一遍没过瘾,还要听第二遍……现在女儿认得字多了,已经等不及听我讲,而是自己独立阅读,《了不起的最佳小狗拍档》和这本《寻猫奇遇记》都是她一个人从头看到尾,看完后还给我讲了情节。隔一段时间又看了第二遍,依然兴致勃勃,让我不禁奇怪这本书究竟魅力何在,于是我花了整个晚上的时间将书通读一遍,看到许多亮点。

  如《战马》和《柑橘与柠檬啊》一样,这本《寻猫奇遇记》的故事背景也是战争年代,写得是“二战”即将结束前一段日子里,黎明前的黑暗中,一个与猫有关的故事。特别之处在于,以日记的形式叙事,通过一个十二岁纯真小女孩“莉莉”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战火中百姓的生活。迫于战争,日子虽然艰苦,生活却充满温情。无论是那个曾被莉莉误解过的“布鲁裤”老师,还是因为猫的原因而受承受莉莉抱怨的爸爸,或者莉莉不修边幅的舅舅,还有难舍故土倔强固执的爷爷……一个个角色鲜明生活的从书里跃进读者心中,

  本书名为《寻猫奇遇记》,猫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道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莉莉为寻找走失的猫咪提普斯,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禁区”,并在寻猫的过程中路遇美国黑人大兵艾迪并在以后的几次接触中情窦初开爱上了他,这感情来得突然却持久,虽然战争结束了,艾迪和莉莉各自有了家庭,但是在最后的重逢时刻,作者给了读者一个浪漫的惊喜——短暂的重逢,热情的邀请,真挚的求婚,一拍即合的决定改变了莉莉的余生。

  莫波格特别擅长描写战火中的温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人与动之间的感情,写起来都那么的真挚自然。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但是放到真实的大环境中去演绎,虚实结合,其结果却出人意料的令人感动。

  这本书,闺女自己看了两遍,一定要我给五星。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六):一本旧日记中的故事

  麦克•莫波格是一位英国作家,被誉为“桂冠作家”,英国最受欢迎的儿童小说作家。曾荣英国儿童图书奖、获聪明豆儿童图书奖、红屋儿童图书奖、蓝彼得图书奖、惠特布雷德儿童文学奖等众多国际大奖。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和孩子在一起。他很擅长给孩子们“说故事”,莫波格入木三分的演技和精准的用字,把每个故事都“说活了起来”。0岁时出版第一本书。1976的他和妻子克莱儿一起成立慈善事业“城市儿童农场”,目前在英国有三处这样的地方,它们让城市的孩子有机会和动植物一起生活,以启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并从中学得如何与自然共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12岁的小姑娘莉莉•特里金沙,书中用小主人公的日记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莉莉•特里金沙生活在海边小镇斯拉伯顿的农场里,她的生活原本和战争毫无关系。直到有一天,村民们接到撤离的通知——全体村民必须毫无保留地撤出村庄。很快,这里成了盟军准备向法国发起攻击的演习地点。但提普斯,莉莉最爱的一只猫,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她并没有和全家人一起离开,而是选择留在了村里。为了寻找这只自己心爱的猫,莉莉不顾危险几次返回已经成为禁地的旧家园……,故事也随之展开。书中的故事时时牵连着战争,但是故事中没有描写恢弘壮观的战争场面,战争在远处,但是莉莉却执着的寻找着自己猫咪提普斯,战争与一个小女孩、一只小猫咪,行程了鲜明的对比。借一个小女孩在寻猫经历中的见闻,借一个小女孩的眼睛传达给我们一个二战中的曾经宁静温馨的小村庄——战争的背景之下,善良友爱的人们依然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妈妈依然挤牛奶;爷爷依然喜欢“把脚伸到火炉前取暖”;故事的主角莉莉,依然温馨地写着日记,学生般地对“好词”存有兴趣……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12岁的莉莉与大兵哈利和艾迪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艾迪。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艾迪离去,这段美好的感情只好深深地埋在心底。六十年后,两个有情人居然又戏剧般的相逢,并且把延续了一生的友谊升华为爱情。我们都写过日记,为了完成作业也好,为了留下自己的记忆也好,都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记录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着自己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这本书里描述的亲情、友情、爱情和对小动物的关爱,都是对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有着很好的意义。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七):战争里最纯粹的情感故事

  莫波格是一位“一心渴望迷失在故事里”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对生命的肯定和灵魂的赞歌。《寻猫奇遇记》也是这样一部作品,大背景是1944年盟军登录法国大反攻之前,借英格兰沿海地区进行军事演习而三千多人不得不搬迁清场。小说主角是一名12岁的小女孩,数次穿越警戒训练场,寻找不肯搬家的猫咪。整部作品以日记的形式展开,时间跨度大半个世纪,调子美好而明亮,童言童语的叙述非常温暖。

  猫咪提普斯不肯离开家,在莉莉一家搬到舅舅家之后还偷偷跑回去,甚至在演习期间,一直留在老宅那边并生下一窝小猫。让我感动的场景,除了莉莉和提普斯之间的人猫互动,还有为了寻找猫,莉莉与美国黑人大兵艾迪和哈里的友情。

  美国黑人大兵艾迪和哈里在遇见找猫的莉莉时,反复答应一定要帮她找到猫,希望她不要再不顾反对偷偷溜进危险区。在他们的眼里,莉莉就像他们的小妹妹。他们很为她担心枪弹的不留神,并再三保证一定会帮她找到猫。很喜欢看莉莉与艾迪和哈里之间幽默的对话也特别让人觉得这些是这部作品中的一线亮色。在反复安慰莉莉时,艾迪说,“它会回家的,那只猫是名战士,我对此深信不疑,就像对我的名字是艾道弗斯-T-麦迪逊一样毫不怀疑。”让人忍不住为这些战争间隙中的欢乐而乐。

  小说虽是以寻猫为线索展开,但故事开始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没有过多地提及猫,而是徐徐展开面对不得不举家四处搬离的命令的种种情态。爷爷是至死也不肯搬家的顽固派,莉莉一家收留了孤儿小男孩巴里,并和他成为最好的朋友,小男孩巴里的加入,让爷爷的态度有个软化的倾向。而老师布鲁菲尔德女士前来,感同身受的对战争的理解,也终于让坚强的爷爷同意搬家并流下眼泪。布鲁菲尔德女士因德国倾入法国而不得得背井离乡,她只希望通过这次演习能让联军顺利打回法国,赶走侵略者。她对爷爷讲述的一番话非常朴实,但道理很明了。朴实的人们并不会去想太多利益问题,而只在意自己的家园,农庄和守护一家人。这些纯粹的情感也是这部小说里最人性,最温暖的一笔。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八):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勇敢的故事

  关于作者“儿童桂冠作家”麦克?莫波格的《柑橘与柠檬啊》《奔向荒野》等较为著名的著作,本人比较汗颜未有机会阅读过,以及被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改编的《战马》亦是听者耳闻,却未得见其真身,这是一种阅读上的缺憾,更是人生中的一种遗憾,不美好,却又无法缺失,不完美的人生有时就是如此的存在!

  用了两个夜晚的寂静时刻,在送走了各式高温警报后,终于有了凉爽恣意的心情可以在星光点点的夜晚读一读心爱的书,也许你会和我一样,被简简单单的名字所“欺骗”,只是粗略的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寻猫”的故事,而于其他无法做更多的想法,如此便错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亦是这样浅显的认为,也就带着主观的错误在阅读着,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很多自以为然的事情都没有发生额,而是很多没想到,不会去想的故事就这样的水到渠成了!

  关于莉莉或是成为老年莉莉的奶奶,我似乎都有太多的话要说,不管是在照顾病榻上的爱人,还是照顾孙子及陪伴的过程,我都看不到也感知不到她的烦躁不安,她的无奈或不堪,而相反的是勇敢的老太却可以骑着那笨重,体格巨大的哈雷去海边兜风,会在逝去的爱人面前保持应有的镇定,也许,他离开了他最不喜欢的病床,到了能让他自由行走,快乐驰骋的地方,也许这对爷爷也好,对老年的莉莉也好都是最好的结局,但又有谁会想到勇敢的“莉莉”会与几十年前的“他”继续一种情愫,展开另一番爱恋呢?事实上我未曾想过,也根本想不到。

  如果说国人喜欢或者传统的将女性定义为“贤妻良母”,也就会对老年莉莉的若干行为表达不满或是疑问,对于此我未尝没有,虽然自己亦是女性,也是接受过不高不低教育的人,但我仍需细细的回味一番,才会更多的感受到,作为女人,“莉莉”从小至大,从大变老的这一过程中所展示出生命的最高色彩,它便是“爱”和“勇敢”,不管是对小猫,对友情,亲情甚至是爱情,无需做太多的区别划分,却都无法脱离“勇敢”而存在!

  关于这个故事,这个人物,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思量,我想我感知到了,也学着勇敢的去爱!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九):莉莉啊莉莉,为什么你偏偏是莉莉呢?

  我花了接近一下午看完《寻猫奇遇记》,合上书回想这个故事并没有特别多的感触。这只是我第一次读麦克•莫波格先生的著作。

  故事很简单:在1942年二战泥沼中的英国,因为军队演习的缘故许多村庄的居民要迁徙,主角莉莉当时才十二岁,在搬家的那天她心爱的猫咪不辞而别,莉莉伤心透顶多次越过警戒线寻找猫咪,但1944年他们全家回归的第二天,猫儿奇迹般出现在家人眼前。

  但猫咪只是一条叙述的明线,《寻猫奇遇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跨越好几十年的爱情故事:许多美国士兵漂洋过海来到英国,他们在这里为在登陆法国秘密演习,小姑娘莉莉遇见了黑人士兵艾迪,因为艾迪多次帮助她寻找猫咪,并且在莉莉私闯禁地被军官发现时袒护她,莉莉发现自己爱上了艾迪,但是艾迪去了法国战场之后就杳无音讯。许多年过去了,野性未驯的小姑娘已经成了奶奶,她的丈夫因为硬化症卧病在床,莉莉散步时偶然遇见在海边凭吊战友的艾迪。从此艾迪和莉莉通信联络,在陪伴丈夫度完最后时日之后,莉莉义无反顾地奔赴美国,在那里同艾迪结婚了。

  但这场爱情也不过是烟幕,麦克先生真正想描写的是伟大二战的一个侧面:英国的人民如莉莉的父亲一样撇下家庭和安全安逸走向战场;孩子们被极力保全,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被优秀的教师教导,学习永“远搞不明白”的长除法;作为德军重点轰炸对象、一度成为焦土的伦敦,把战争孤儿送到偏远的郊区,使他们被保护、照顾;来到英国的美国大兵说着口音古怪的英语,嚼着口香糖,并且非常爱笑、友好;从荷兰逃到这里的犹太女教师对不愿意搬迁的顽固爷爷祈求:居民离开这里后,美国士兵就能来了,他们在这儿演习几个月后,就会穿过大海,去解放我的人民,我的国家,和其他很多国家。。。为了我的国家,也为了你的国家,我觉得你会搬走的,因为我知道你的心肠很好。

  麦克先生太想写出以上的诸种情形,以至于人物成为“背景”这块画布上不太有分量的幽灵,背景显得比人物更具实体,战时生活的大环境比人物性格真实。

  我喜欢的人物是巴里——有始无终的男主角。巴里的父亲是殉国的空军,母亲是伦敦巴士的售票员,他是被送到乡下的孤儿之一。刚开始以一个爱抠鼻子伦敦佬的形象出现,女主角对他殷勤的傻笑倍感厌恶。但莉莉的爷爷不愿意搬家导致莉莉在学校里被同学说三道四的时候,巴里和那些说闲话的同学打成一团,这件事让莉莉对巴里的看法有了180°的转变。此后巴里被莉莉家收养,他热爱农场的动物,也喜欢各种农用机械,我差点要遇见一个温情版的《呼啸山庄》。但是事情并没有朝理想的方向发展,虽然莉莉穿越警戒线最危险的那次——炮火连天,就落在身边,炸亮天空——巴里偷偷跟在后面,追上她抓住、摇晃她,严厉地告诫她,两人连滚带爬地回到家,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但是莉莉依旧觉得巴里是哥哥。战争结束后巴里回到伦敦,两个人渐渐疏于联络,一些年过去巴里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家,莉莉说在看到这一对时稍稍有些嫉妒。。。

  我喜欢巴里是因为作者在他身上着墨很多,远超过艾迪,他是作品中最丰满的人物,身上拥有很多高贵温暖的品质。我不明白作者让他离开是为了增加生活的真实感,还是这么可爱的人物只是作者无心插柳。

  吐槽:为什么所有的莉莉都选择障碍。。。艾迪和詹姆斯•波特不是不好,但巴里和斯内普都是亲梅竹马啊,哪有差哪有差啊!

  《寻猫奇遇记》读后感(十):一个小姑娘的真挚生活

  一个小姑娘的真挚生活

  有时喜欢读童书,喜爱那些简单直白的情节,喜爱那些毫无伪饰造作的心灵,渴望在那一片纯净里觅得一处栖心的安稳,或许只是一种逆世的逃避,或许只是寻得一时慰叹,聊胜于无罢了。

  《寻猫奇遇记》是我读的第二部麦克•莫波格的作品,之前读过《柑橘与柠檬啊》。麦克•莫波格的作品带有一点儿童世界原不应该有的小残酷,那就是貌似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战争。《柑橘与柠檬啊》是主人公亲临战场,《寻猫奇遇记》讲述了在二战的大背景下,主人公们处在与战争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依旧坚守家园,坚守亲情、友情、爱情的温馨故事。

  《寻猫奇遇记》是通过莉莉•特里金沙的日记展现的。莉莉是一个12岁的单纯的小姑娘,与妈妈、爷爷生活在英国海边小镇斯拉伯顿的农场里。生活原本平静无波,虽然原不必参战的爸爸毅然去了前线,家里顿时少了一个主要劳动力,但除了校长布鲁菲尔德女士像笑面虎爱罚她留校之外,一切似乎都还挺好。

  直到本在远处的战争忽然降临身边,盟军选择了斯拉伯顿作为准备向法国发动登陆攻击演习的地点,因此整个小镇必须在几周内毫无保留地撤离。镇上来了好多美国士兵,莉莉还结识了两个热情友好的黑人士兵,艾迪和哈里。

  爷爷一直固执坚守,不愿意离开家园,直到被在战争中丧夫的布鲁菲尔德女士说服,才决定全家搬至乔治舅舅的农场。就在搬家的过程中,莉莉的猫提普斯溜走了,它自行选择了留在村庄,生育它的孩子。为了寻回爱猫,莉莉几次不顾自身安危,偷偷重返已布满地雷、电网的旧家园。幸好几度遇险时,为艾迪、哈里和巴里所救,安然无恙。

  而在此期间,善良纯朴的人们依然踏实纯粹地过着日子。莉莉与巴里及其他同学的友谊,莉莉对父亲的思念,莉莉与艾迪和哈里的交往,亲人之间的小矛盾与小快乐,在莉莉单纯的笔调下,显得那么干净清澈、温暖真挚。

  麦克•莫波格很擅长描写英国乡村生活情景,尤其是各种关于农场的小细节非常熟悉,这或许源于莫波格热心于青少年公益事业,他与妻子在共同创立了“城市儿童农场”,接待来自英国各地的儿童参观体验自然,时常与孩子们一起劳动,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正是因为保持着一颗童心,像孩子一样喜欢幻想,莫波格才能够写出无数感人且充满童趣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