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微笑吧,缅甸》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微笑吧,缅甸》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4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微笑吧,缅甸》的读后感10篇

  《微笑吧,缅甸》是一本由吴志伟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一):金色朝圣

  首先我是被本书极具震撼的封面图片所吸引,金色佛面和他迷一样微笑的脸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进而是丰富文字内容以及大量图片,利用一个晚上的时光我看完了这本《微笑吧,缅甸》,然后又将一个星期的零星时光都用来随心随性地翻开恣意地品味,想来真是一件欣喜满怀的事。说实话很久都没有这么喜欢一本书了,那种一见钟情式的开始,亦如缅甸人口中诙谐的“雨季结束的开始”一样,披上了佛光也就平添了几分神秘抑或吸引。

  缅甸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也过于陌生了。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本书的喜爱。是越遥远越神秘越具无法拒绝的吸引吧。总之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和喜欢。

  说缅甸是黄金佛国真是不为过呀,从本书中那些精致而颇具视觉震撼的图片中,我发现最多图景就是佛塔,最醒目的颜色就是金色,甚至那里的土地、那里的天空、那里的建筑、那里的流水和那片土地上任何一个缅甸人的脸上都能轻易地洞见金色的倒影。

  这是一位刚刚踏上缅甸的土地就马上入乡随俗地穿上龙基,脚踩人字拖…….坚持用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去旅行的真正旅者,他用自己的步履、用自己的触须、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的并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旅行笔记,更是关于现实版的缅甸人文、地理概况、城市建设、历史典故、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总结以及概述。在他的笔下在他的镜头里,缅甸人虔诚的金色文化,因莱湖迎佛节的盛大辉煌,和如我们中国的传统舞龙一样的缅甸皎施地区独具特色的舞象节还有明灯节,以及沿袭了两千多年依然延续不断地向大金塔捐献财产的故事等都被完全记录下来,从这些文字整理以及图片记录中,一个微笑的缅甸,一个战火不断贫穷始终都在却始终人人相亲相助的国度里泰然微笑着一个又一个缅甸人,就这样骄傲而纯粹地展现了出来,脸上涂着金粉、穿着围裙,托着人字托、脸上永远的微笑、可爱的长颈族女孩世界独一无二的茵达民族的单脚划舟、每日外出托钵化缘的僧侣、每天准备食物和零钱给僧侣们的布施者……啊,阅读让我们与缅甸的距离拉近了,文本让我们不必走出国门也能轻易领略异域的文化特色以及自然风光。

  “即使你是刚逃离伤心来到这里,那些不经意间简短的叹息声,也会在这里轻易变成对往日情怀的追思和宽容” 这就是的缅甸和金色朝圣无法抗拒的吸引,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二):行走在微笑绽放的佛国

  行走在微笑绽放的佛国

  ——评吴志伟新作《微笑吧,缅甸》

  常楠

  记忆中的缅甸,是一块神秘莫测而又动荡不安的土地。她是美丽诱人的,有着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全世界最好的翡翠矿脉和无数闪耀着金光的禅修寺院。她是令人不安的,有着连年不休的战乱冲突、毒品交易和军政府专制。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围着龙基、穿着筒裙、踩着人字拖的人们生生不息,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面对上天的恩赐和世间苦难,他们谦恭,他们微笑,为素未平生的路人,也为自己心中的神佛。

  在新作《微笑吧,缅甸》中,资深背包客吴志伟用生动的叙述和精美的图片,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全景式缅甸。在吴志伟的眼中和笔下,古老而动荡的缅甸虽然有着种种难以言状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却从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笑意与温情:“我打着头灯回到妇人的屋内,而妇人已经站在后门,拿着毛巾在等我…...我一边擦手,一边感动的不断地用英语说‘谢谢’,妇人依然是微笑地看着我,眼里闪烁着一种慈祥的光芒,就像妈妈看到远方游子归来一样。”不管日常生活有多么困苦贫瘠,缅甸人总能微笑以对,从不曾泯灭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希望和梦想,从卖冰镇甘蔗水的小贩周文良、到在翡翠矿区打工的缅甸小伙子昂图昂图,再到在禅修院旁边苦苦守候情郎的女孩昂枝,以及为了自由远走他乡大学生司徒,无不是如此。在谦恭的微笑背后,隐藏的是缅甸人对佛祖的虔诚敬仰和对生活本身的无比热爱。也只有这种微笑绽放的国度,才会盛开出昂山素季这样的美丽花朵。

  在吴志伟的描述中,缅甸人爱微笑,也更爱自由。虽然在军政府的管辖之下,“昂山素季”是一个禁止被谈起的词汇。但在整个缅甸的大地上,在缅甸人的心目中,昂山素季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追随昂山素季的民主运动大学生司徒夫妇甘愿离开繁华的仰光,来到偏僻的卡莎生活。而被战争夺去了丈夫的蒲甘酒店的按摩理疗师马媞的眉宇神态间,也隐约有着昂山素季的影子。在卑谬的寺庙里,老和尚甚至在拒绝拍照的时候也不忘了说:“昂山素季是缅甸的骄傲!”昂山素季,已经成为缅甸人心头最美的一枝花朵。她历经苦难,却不曾凋谢,一如她所钟爱的祖国——缅甸。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三):脑子坏掉的窃喜

  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我一定脑子坏掉了的窃喜。看了我这篇评论的人一定大惊失色,脑子坏掉乐得,却窃喜,看来是真的坏掉了。错,我的确糊涂,但糊涂给了我惊喜。

  众所周知,吴哥窟在柬埔寨,也就是曾经的高棉,而我之所以会要这本书,是因为地理高中从来没及格过的我,稀里糊涂的一位吴哥窟在缅甸,于是坚定的把这书给抢了过来。

  翻开扉页,一张明信片掉了出来,正面是美丽的风景,源自于作者拍摄的三座缅甸佛塔在黄昏中的景象,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很是狡猾啊,明信片的风景总是那么美,上回便是因为这一张小小的卡片,让我毫不犹豫的我抢来了《跟我去阿拉斯加》,看着明信片,突然就想起了高中时怎么读都觉得无法理解作者意旨的《花未眠》中的一段话: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这段话是川端康成说自己所见到的艺术品上的表现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意趣相似能达到惊人的契合,彼时我尚未对日本文学有兴趣,对川端康成更是不上心,后来也没有再找回来看,但今天看到这明信片时蓦地就想起了这段话。觉得很能描绘心境

  读完书后老是在想,作者为什么要给书名取一个“微笑吧,XX”了,诚如所述,缅甸并非远离人世的净土,连年战乱,也似乎民不聊生的,但在这块土地上,即使作者不时的也因为要拍两帧照片遭受到失去生命的威胁,但那里的老百姓起码闭上嘴就能过上比较安宁一点的生活,他们不是不喜欢谈论政治,人少处,熟人在他们就放开胆子的表达对昂山素季的支持。作者在一所乡村小学里碰上了校长殷勤有加,然而当他要拍小朋友们上课的照片校长立刻就变脸。因为他“不想给自己造成麻烦”,有没有觉得这种情况似曾相识,嗯,我们貌似也是这样,恐怕“更好”是不是?

  也许看这些充溢这美景的介绍类书籍,不应该思考风土人情以外的东西,但只要是人,你又怎么能不去想呢?作者捆了半天也无法把身上的“龙基”捆好,走在阴雨绵绵的天里总是要担心乘不上车,早上三点被人给骗了,下午三点却意外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带他去参观佛塔的车夫一路上唧唧歪歪的不停的建议他去参观这参观那,兑换的当地货币将走的时候还剩一万多没用,让人为物价低的生活而不胜欣羡的同时,也感受到战乱造成的贫瘠。

  与其他的同类书籍不同的是,作者没有提到多少当地的特色美食,作为吃货表示很不满意,只好边喝西北风边看风景,但是依旧很喜欢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四):彼岸很美,一直微笑

  在地铁上看完这一本书。

  很感谢有地铁这样的交通工具,让我在漫长的路途上可以看书,而不再觉得乏味。一路去采访,来回在路程上花了两个钟头,加上在医院等待的半个钟头,便完完整整的拥有了两个半钟头的阅读时间。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无妨,只要有这么一隅角落供我读书便是了。

  采访的过程很顺利,医生非常好,临走时看我这么辛苦,竟然还硬塞了一包茶叶送给我。也许,也是因为我从头到尾一直微笑着。

  微笑可以感动很多人,可以给予他人一种可亲近的、舒服力量。微笑代表着诚意,代表着真挚。因为一直微笑,我感觉自己的人生顺利了很多。

  但是,在缅甸,与这个国度里一直微笑的人民相比,我是自愧不如的。

  这是一个战争的国度,人民的生活非常贫瘠、落后,政治上的严峻使人不敢发表自由的言论。很多人的月收入是几十到一百美金。除了有限的几个城市,整个版图上的国家,都是一片荒芜之地,都是绿树成荫的乡野。这里的人,衣着只有简单的“龙基”,皮肤黝黑粗糙,长相比较显老。但是,就是这样一片动乱不安、曾经战争不断的土地,却孕育了无数心态祥和、平静微笑的人民。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始终坚信着,此生是一种修行,彼岸很美,要一直微笑。

  作者是个了不起的中国男人。在完全不懂缅甸语言的情况下,独自行走了一个月。 对他而言,旅行并不仅仅意味着风景,而有很大方面是人文。于是,在他的笔下,随处可见的是他与当地人的交谈、交流,与侨民的谈心。在书中,我们看到缅甸的历史、在夕阳下发出神圣光芒的寺庙剪影、带着最纯净笑容的人们,还有,他遭遇到的可怕惊心动魄事情……

  这是一本旅行游记,却又不仅仅是一本旅行游记。从字里行间,读出的缅甸人民对来世的寄托,读出的他们此生的快乐,都让人敬佩。我们国内也大把人学佛,包括我自己也是佛门子弟,但是,我们活得那么舒服,却依然没有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简单。

  正如书封面写的:“何情何境都用微笑面对,每时每刻都全心全意地生活”,假如我们都能做到,那么整个社会一定会纯净得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简单且温暖的多。多希望我们也能拥有这样的快乐,用微笑,来行走。相信彼岸,一定很美。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五):是什么让他们可以一直微笑

  花了一天时间读完此书,作者的文笔虽不及《文化苦旅》等书,但作为一个业余的旅行家,这样的描述与图片,以属非常不易。

  缅甸这个国家,我们给她的标签,无外乎这样几种:翡翠、红宝石、柚木、金三角毒品、军政府压迫。除了这些,我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

  作者给我们展现的缅甸,是普通缅甸人的生活,在深受国际制裁、饱受贫困的国家,人们依然能够微笑面对一切,不温不火地生活,我想是和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有相当大的关系。金光闪耀的佛塔,象征着佛教的兴旺,也象征着这个过度的悲悯与善良。在我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生活的人看来,似乎是一个世外桃源

  真的是因为宗教的力量吗?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六):自从有了书封的介绍指引,失望总大于希望。

  这本书网上推荐很火,耐不住好奇买了一本,用了半天时间看完。实事求是地讲,这本书值得一读,缅甸,对于大说数人来说都是陌生地,这本书完全值得参考。

  然而,作为一本推荐很火的书——至少我在两个网站见过推荐,我只能说,失望大于希望。首先,是排版问题,前几页的黑底白字,和每章开头的黄底绿字都让人很烦恼,当然,这也可以归结为我退化的视力问题。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书中所选的照片无论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或是取景角度、构图、景深控制、色调等等, 对于“摄影师”这一头衔来说,感觉有些业余。最后是文字,很多的描述,让我有一种类似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译文的感受,或者作者在日常写作中习惯用英文?

  也许,自从图书销售有了书封的介绍指引,失望总大于希望。如果没有书封推介,我会给三星;而现在,我只能给两星。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七):微笑面对生活

  提起缅甸,首先想起的是吴奈温。当年,中国与亚非拉人民团结得紧紧的,共同抗击美帝苏修。在国际上也占一票的这些兄弟国家,给中国在国际上树立地位没少说话。因此,俺们中国人颇以“我们的朋友天下”而自豪骄傲。吴奈温当年以政府总理、总统的身份频频访问中国,少时在乡村的场院,于《侦察兵》、《奇袭》之前,没少看《新闻剪报》,其中吴奈温与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会谈的画面温馨融洽,令人印象深刻。也因为吴奈温,知道有个国家叫缅甸。

  再提起缅甸,就是抗争时期,中国的远征军了。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先后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近20万人。平满纳、仁安羌、腊戍、曼德勒、密支那、果敢,杜聿明、陈诚、戴安澜、孙立人,滇缅公路、野人山……

  缅甸,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小国,与中国的渊源,实在深远。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踏向发展强大迈进的时候,缅甸,这个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进行政治施压和经济制裁的国家,逐渐落后并模糊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富足了的中国人,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后,每每津津乐道的,是东南亚新马泰的风情风光。

  但是,受到经济制裁的缅甸人,依旧在贫穷落后的世界一角,微笑地顽强地生活着。吴志伟,这位从外企高管到国际背包客的摄影师、自由撰稿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和手中的照相机,为我们仔细地介绍了这个神秘的国度和微笑面对生活、待人诚恳热情的人们。黄金、翡翠、毒品、战火、佛塔、人字拖……特别是映入吴志伟镜头中里无处不在的佛塔、僧人,以及男人的“隆基” 女人 “特敏”,还有那人字拖,更有那纯真的微笑,可爱的国度,可爱的缅甸人,通过吴志伟的镜头与叙述,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吴志伟这本《微笑吧缅甸》最成功的所在。

  十分佩服吴志伟透过表象所感受到的缅甸人民面对困苦微笑生活的态度。那串印在T恤上的文字:“每一刻都应该全心全意地生活”,令我放下书后,依旧陷入久久的深思,感慨良多。

  微笑着面对生活,还能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得倒我们呢!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八):神秘的微笑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一直很困惑。而且,坦白说,对于缅甸人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太理解。比如: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依然经历战乱和军事管制,仰光的本意却是“停止战争”,可见战争不是今天的才有的,想必战争曾经制造了许多的灾难和伤痛,所以人们才会把“停止战争”这样的愿望赋予在城市的名字上。一个拥有世界最昂贵产品的国家,还如此贫穷落后,为什么没有建立起一种更有利可图的经济模式呢,也不得不让人好奇和困惑。还有,他们用昂贵的黄金和宝石来装饰和供奉寺院、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当僧侣、僧侣连早饭都要去乞讨……等等,类似的行为更让我无法理解。(必须严正声明一下,我绝对没有对于缅甸的信仰说三道四的意思,只是讲述一下我这个“俗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其实,说到这里,忽然发现他们的贫穷状况倒是找到答案了。简单说,用中学学习的“生产的三要素”就可以解答。生产的三要素无非就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劳或者换个说法,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先说第一项劳动,男人是最主要的劳动力,可是在这个国家劳动力都去当僧侣了,那还怎么谈劳动呢?!再说第二项资本,考古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富的还大一部分被埋在了地下,而缅甸呢,好像很大一部分的财富都用在了寺院上。按照这种状况,三个要素缺少了两个,贫穷落后则是必然结果了。

  然而,即便如此,缅甸依然用它固有的微笑坚守着他们的传统。并因为这样的坚守和传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这是怎样的境界呢?我大胆的猜测一下,或许信仰就是坚守的核心力量吧。越来越喜欢读书,也越来越喜欢旅游,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阅读和旅游中找到更合理、更满意的答案。其实,许多地方的魅力不止是来自于它的风光和景物,更是因为历史沧桑的沉积赋予了它独特的味道。所以,地理和历史是不能分割的。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不仅要观赏它的地理,还要懂得它的历史,这本《微笑吧,缅甸》已经严重挑起了我的兴趣,我准备去恶补一下东南亚的历史了。

  近来,随着旅游的兴盛和文化的传播,许多神秘的地方向我们撩起了面纱。和本书同系列的,我还读过《秘境不丹》和《跟我去阿拉斯加》,忽然有一种愿望,希望中国国家地理出一个“东南亚国家系列”。嘿嘿~~~希望中国国家地理能看到我的这个“小愿望”吧。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九):微笑着读懂那些贯穿在缅甸百姓生活中的最朴实人类文明

  印象中提及缅甸总逃脱不了毒品以及纷争的战事,所以尽管非常渴望了解缅甸的佛文化却从没有胆量去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带着这份潜在的渴望和踌躇翻阅了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微笑吧缅甸》。跟随这位被称之为“当代徐霞客”的国际背包客一起走过伊洛瓦底江边的每一片土地,穿越缅甸大大小小的每一座城市,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真实而又别样的缅甸。

  作者历时一个月,在掸邦果敢战事蔓延的时期,在不懂缅甸本土语言的前提下,独自行径了2700千米的路程,几乎走遍了缅甸的每一寸土地。作者以朴素的文字记录着自己独行的全过程。作者给自己的作品中的缅甸加以微笑之名;作者的此次行程中接触着缅甸人特有的微笑;作者在全文中无时无刻不在提及着缅甸人的微笑;作者在书中所选的照片大部分是微笑着的缅甸人鲜活的生活之景。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缅甸特有的绝美风光,不仅是缅甸特有的辉煌古迹,更多的是在讲述这个传统的国家里最质朴的人文景象。是穿着短罗衣长裙,涂着自制防晒金粉,头顶着物产的优雅的生活着的妇女;是穿着缅甸的“国鞋”夹指拖鞋,腰裹龙基认真工作着缅甸男人;是一群群正装赤脚托钵化缘的微笑着的小沙弥;是站在世界最长的柚木桥上如风景般飘然闪过的粉红色衣着的尼姑们;是单腿划舟,双手撒网的莱茵湖渔民;是东枝江边天真中带着成熟的童工。正如作者所说“更吸引我的是那些古老佛塔下的村庄和村民的生活现状。”当你了解了作者的心意才能够真正读懂缅甸,也才能够知道想要了解缅甸最重要的便是能够读懂那些早以贯穿在百姓生活中的朴实人类文明。

  这个GNP世界排名倒数第一的国度,至今仍面临着战争、贫穷、饥饿的困扰。但贫穷中的缅甸人却永远微笑着传承着那份从容和坚韧。这是一个充满佛教文化的国度,这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有着虔诚的信仰,对佛的信仰已经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甘愿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换成黄金或宝石捐献给仰光大金塔,并以此为毕生的荣耀,一生的最执着梦想。他们每个家庭都会把一大早做好饭菜在固定时间站在家门口等待化缘的和尚当作一种不可违背的生活习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似乎与僧侣有着鱼水般密切的关系。他们中每个地区的每个节日都与佛有着浓厚的渊源,无论是为大金塔捐献宝石还是因莱湖的迎佛节,无论是皎施的大象节还是康达吉佛塔节,虔诚的缅甸人在宁静中固守着自己对佛教的毫无保留热爱。贫困中是人人相亲相助的温馨,封闭中保持着国人能懂的情感交流。

  作者谨慎的深入了缅甸百姓的生活,而那里的人们却时时以微笑接纳着作者。作者的此行已经将自身融入了缅甸的文化,这份深入和交融才使得作者能以酣畅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呈现出缅甸真实的见闻。整个缅甸又或像是一处悠远的田原,这个传统的国家,这个宁静的佛国,赋予了他的国民诗歌般热烈的生活。这种生活很辛苦,很艰难,很清贫,却更加专注,更加执着,更加懂得享受和珍惜。正如作者所言一切都在以缅甸特有的方式进行,我们只需遵循他们的习惯。微笑的缅甸让我们懂得了微笑的生活。

  《微笑吧,缅甸》读后感(十):在金色的国度微笑

  微笑,似乎应该是人类的本能,与生俱来,不应消失。然而,在经历过婴儿时期的最单纯微笑之后,我们大多似乎已经丧失了这个能力,就如我们渐渐遗忘了游泳一样。所以在多年以后,我们会重新怀念,然后试图努力通过学习来找回本能。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度,因为受到经济制裁和国内不同派别的政治武装间的矛盾冲突,贫困不堪,落后荒凉。却同时是这样一个国度,处处都有金黄色的佛塔和佛像,到处有身着大红色僧袍的僧人的身影。金色与红色,这分明是可以涅槃重生的凤凰的颜色。虽然贫穷,却有着最富丽的色彩;虽然落后,却拥有最自然的微笑。

  微笑,就是缅甸的名片之一。

  作者的文字并不温柔细腻也缺乏华丽的辞藻,而且也不曾流露幽默,可是,也正因为没有这些,反而让所有的叙述变得粗粝而真实,就像老牛皮纸一样富有质感,仿佛那就是生活,让你在感觉粗糙的同时感受温暖——而这样的文字,或许最适合用来写缅甸。

  作为一个男性作者,他的笔触与关注点更多集中在缅甸的历史和人文情怀中,对于缅甸的景点着墨较少,对于缅甸人着墨最多,不过也正是这些人给了读者最多的感动,因为他们被涂着缅甸土制防晒霜的脸色总是有着最原始的微笑。而这样的微笑也是最多出现在本书摄影图片中最常见的表情,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作者镜头下的缅甸人都是这样微笑着面对镜头,就如他们的上衣上写着的那样——何情何境都用微笑面对,每时每刻都全心全意生活。

  作者镜头下的缅甸,除了微笑,还有佛和水。缅甸的佛与佛塔无处不在,佛塔总是耀眼的金色,而佛也都是悲悯地俯视众人。缅甸的男子一生总要出一次家,做一次僧人,有的甚至会出家三四次。佛光的沐浴或许也正是缅甸没有盗窃,让人安心的原因之所在。而孩子,也在本书的图片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大多已经开始负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但依然是快乐而健康,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在147页后面的那张,几个孩子光着屁股在黄昏的伊洛瓦底江边欢笑嬉戏,尽管只是剪影,当仿佛那笑声已经透过纸页传到了我的耳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