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4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精选10篇

  《一个园丁的一年》是一本由(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著 / 约瑟夫·恰佩克 绘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2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一):园丁的一年

  一年春风,花开为了谁;一场秋雨,花落悲了谁;一点微笑,花朵红了谁,一次心伤,花锄葬了谁。

  一次花开,惊喜给了谁;一次花落,韶华白了谁;一次花红,红颜美了谁,一次花葬,泪水洒向谁。

  谁为谁种下满园鲜花,谁为谁洒下漫天花瓣,谁为谁将爱留在花园,谁为谁将美长存心间。

  谁在会心微笑,谁在感动落泪,谁在呵护花瓣,谁在聆听花语?

  谁给世界带来别样美丽,谁给心灵营造宁静港湾,谁给未来赠送诸多信念,谁让生活变得如此眷恋?

  谁是谁的花园,谁是谁的园丁,当乌丝变成华发,青春日记,也成为片片落花,点缀了谁的花园,又风尘了谁的故事

  小小的花园,不安流年,所幸还有幸福的园丁,在这里只为你我的初衷。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二):泥土馥郁 花香沁脾 不负一年好时光

  “你看,那些嫩芽、嫩枝、花苞、幼苗……他们才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像接吻或者其他一些奇妙的小事情一样,这体验难以描述。”

  在作者卡雷尔•恰佩克的笔下,花园已然自成一个世界。每株植物、每朵花束都有它们的脾气喜好:知书达理的金缕梅是花园王国的大姐大,娇嫩柔弱的紫丁香是需要被保护的小公主,豪迈大气的夹竹桃是不拘礼数的个性天后,松柏站成一处不动摇威严,冬青树挺拔中展露不畏严寒的风姿。

  花园是一个充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景剧场,而园丁则是这出情景剧的导演加编剧加灯光加道具。园丁的辛勤耕耘主导着花园故事的来龙去脉,园丁的苦心经营决定着每朵鲜花主角的旦夕祸福,园丁的宠爱是植物的阳光雨露,园丁的冷落则是植物的广寒深宫。

  一本清新质朴的自然科学散文集,却处处流露出诙谐幽默的人文情怀。在卡雷尔•恰佩克清丽隽永的文字中,读者仿佛把双手伸进了温热松软的泥土里,感受大地赐予的宝藏;仿佛已然把下巴高高扬起,深深呼吸光合作用后的花草芳香。一月的园丁最关心天气变化,二月的园丁心神不宁诡计多端的气候变化,三月的园丁期待春天却依旧焦躁不安于冰冷的天气,四月的园丁很幸福五月的园丁赞颂生命美好……十二个月的园丁,有十二种迥异的感受,即使在平凡的花园耕作生活中,也不断地产生令人莞尔一笑的幽默火花。

  《一个园丁的一年》揭示了生活的内涵,生命的真谛。轰轰烈烈的生活固然引人入胜平平淡淡日子却更叫人体细水长流生生不息。但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在本书的畅然清丽中超脱出来,伴随着书中飘来的阵阵花草香,找一个自己放松恣意的角落,脱下高跟鞋踮起脚尖轻快地舞蹈。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三):和内心对话

  忘了是谁曾说过一句话,把每天都当作末日来过,生活就会不一样。看这本书的时候,这句话常常就会在我脑海中重复。如今大家的生活总是在被赶着往前走,被父母“逼婚”催得烦了就赶着结婚,为了结婚就赶着贷款买房,为了买房就赶着不停地赚钱,为了赚钱就赶着不停地工作,为了工作就赶着匆匆走过经过了无数次的街道,却可能连路旁有鲜花绽放都未察觉。

  这本书就像一阵清风,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一片清凉,让我明白生活中有太多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品味。有时我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也许并不是生活无味,而是我没有用心观察其中的盎然趣味。只要细心观察生活,即使再普通不过的、自己重复过千百遍的事情也总会不同,就像一个做了许多年的工作,即使你再轻车熟路,其中也许仍有你参不透的原理。而发现这些,就需要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就像《EVA》的“补完计划”一样。因此,我们并不必人云亦云,学会与自己的内心相处才更重要

  请停下脚步,哪怕只是用一分钟的时间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好,这样这一分钟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一分钟;看看那路边一直绽放的娇艳鲜花,这样它们会因你一个人的注意而在那一刻成为你的私人花园。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四):你心中的那片花园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快乐的园丁。

  在今天的中国,能在阳台的角落种朵小花都已经是种奢侈,但我仍然坚信,每个人在自己内心的最角落,都会为自己保留一片精神的花园,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都住着一位快乐的园丁。

  我们渴望找回花草之间的那份恬静和安详,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在如今这个吵闹喧嚣的社会中,在这个人人追求名利的社会中,在这个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的原始美的时候,你时候还曾保留着你的心中的那篇花园?你是在精心的耕耘他,让他散发出芬芳的气息,让你能在茫茫人烟中的这个浮城宦海中找到一片心灵歇息的地方,还是对他不闻不问,任他杂草存生?

  多年以后当你渐渐的老去,你过去所追求的都如过眼云烟,你是否还能找到那片净土,陪你安度晚年,让你的人生最后能够在一片神圣的领土中升华去慰藉你的心灵?

  我相信,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感觉到,在这繁忙的尘世中,当世人都在为名利奔忙时,你的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纯净,如此快乐!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五):快和慢

  同学推荐来的书,刚翻开目录的时候就在考虑,我又不喜爱花花草草,浪费时间看这个做什么。大半个阅读过程,一直在挣扎,快还是慢,看还是不看。

  快速搜索,关键词,领略大意,信息碎片,快餐,速食,汽车,飞机,催肥,时间时间时间,金钱金钱金钱。。。整个世界一经运转,好像怎么也慢不下来了,没工夫看这样一本书,没时间经营这种闲情逸致花花草草,它们一点意义也没有,或者干脆一点,你一句话告诉我它们价值在哪里?

  对啊。可真的对吗?作者告诉我的不仅仅是如何耐心的同花花草草朝夕相处,更是对全部生活的耐心——阳光,柏油马路,花瓣,滑板,蔬菜,猫狗,羽毛,父母的白发,皱纹,烦恼困苦,塞车,迟到,他人的不友好,当然还有微笑。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六):走进自己的一本书

  看作者的行文,一定是个爱生活的人,否则写不出来这样的文字。我在读书前,先看了很多评论,大体就有了一个定位,楼上的很多同学,反应这本书找到自我的一本书。怀着这样的初步认知,我看完了这本书。不至于说看完这本书,就洞悉人生了或是找到自我了,多么强大。但走进自己这个词我觉得是我想了半天,觉得很适合这本的一个词。这样来描述吧,其实,每个人发现,在寻找自己的时候,这时的自己,一定是排除很多后台的杂七杂八的社会环境的,而排除之后的自己,其实就是还原了童年的自己。我是认为,大家其实都是早先就形成了自我认知的,只不过,在配合时间移动。

  你走也好,不走也好,时间是走的,岁数也在不停的长,但内心的自己,最本原的自己,其实就是童年的自己。换句话说,找自己,就是找童年。这本书,我脑海里对童年的一切浮想联翩,所以我说,走近自己,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一个词,个人观点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七):【雨枫试读】 《一个园丁的一年》 福田心耕

  【雨枫试读】 《一个园丁的一年》 福田心耕

  y 马凤洁

  记得曾经听说过一句话,说,如果你做一件事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很有可能这件事情是错的。可是,后来也看到一句话这样说:你最排斥的,正是你最需要马上学习的功课。中学时代接触各种名言警句的时候,并不知道每一句名言都有一个悖理的另一句相伴。如今我正处在青春里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为了解除心中种种的矛盾想法,自己便去寻找方法解决。比如广泛地读书,去别人的故事里学习经验比如说参加灵修或国学的课程,学习中外的智慧,希望可以平衡自己的身心灵。从而让自己的生活从盲目的繁忙中解脱出来,多一些安适和喜乐。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就像培养一棵大树一样,需要种下种子,需要培土,需要浇水,需要等待,然后大树这个生命才会成长,才会旺盛,才会有一年一年的风景,才会有新的种子,才会有轮回。在佛学里,种子是善根,播下种子,给善缘,结善果,给恶缘,结恶果。单独的一个人,或者某个家族,都可以被视作这样的生命。前几日跟朋友探讨,他的眼界更宽广,他说,每个人是一颗种子,即使脱离了家族,长大后可以自己生根,因为每个人都是与宇宙这个生命系统一体,所以朋友也好,擦肩而过的人也好,都可以跟自己交换生命的能量,包括感情,通过这样广泛的学习,个体的人,就可以在整个宇宙的生命系统中得以生根,可以完整地完成生长。我听了,觉得很好,这似乎可以解决一个大问题——就是从小没有得到完整且无害的家庭之爱的人们,也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完善自己的个体生命。这有些类似美国精神了。可是,中国人的智慧里,有跟大自然学习得来的“落叶归根”,所以一切还是要从根本开始。从脚下的土地开始。

  我自己总是因为有个美满的童年而感觉特别满足和幸福的。尤其读这本书的时候,跟着园丁的种种妙语,轻松安适地就回想起自己还是小孩子时候,家里的花园子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快乐的园丁。稍微有一点土地,就可以培育出很多很多果实来。可见苍天十分公平,既然你生下来,就可以活下去。关键还是在人心呀。

  我出生在一个乡镇的小学校妈妈老师爸爸是工厂的小领导。后来搬家到工厂的家属院,家属院对面是一家拖拉机厂,有着大大的油罐,还有废弃的车辆零件。学校、工厂、拖拉机厂,一切都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无论是暴雨,还是下雪,还是烈日炎炎,每天都是快乐和满足的。后来,工厂渐渐不景气,爸爸妈妈在拖拉机厂后面的一片土地承租下来,打算办成一个公园,我家爷爷是铁匠,所以爸爸委托自家大爷打了一个摩天轮,还有各种秋千、跷跷板等大玩具。还造了一块可以滑旱冰的石灰场地。有爸爸陪伴玩耍的日子,那么好。

  而妈妈喜欢养花,一点点整修土地,搭起了温室,我自己推着车去学校剪枝,我和妈妈一起,扦插,嫁接,种了很多大朵的各色月季,养了冬青、松柏。园子里本来有几棵观赏石榴,红艳欲滴。春天刚来时,我在园子里晒太阳,为了看到第一只苍蝇兴奋不已。浇水的时候,便从邻居家接上水龙头,把盘着的水管子铺好,看着水把土地浸。有时不小心冲毁了蛇的家,妈妈便很抱歉地说着对不起的话,请蛇再回洞里休息。秋天时,我便挎着圆圆的小竹篮,拿一把小铲子,蹲在一大片洋姜地里,挖上大半天,往往篮子太小,盛不了太多。因为洋姜张得太好啦,大块大块的,有时圆圆的,很可爱。冬天的时候,帮妈妈种蒜瓣,蒜瓣种下去,明年就是一头头新蒜。蒜苗还可以拿来炒菜。葱也是好种的好菜,山东人喜爱葱沾酱。没有炒菜的时候,葱就是最好的菜,洋葱也不妨碍,就着馒头下肚,便可以在田间劳作上多半天。冬天种蒜,手指会被泥土染得凉凉的,回家洗手时,觉得水管里的凉水都是暖暖的。嘻嘻哈哈中工作就完成了,这样的日子真舒服

  妈妈是个好园丁,不但教书有很多好学生,一有机会,她就种植各种花果。只要一点点的土地,便有丰厚的收成。现在的家在县城,楼间的空地没有物业的强制绿化,各家各户的老师或者老师的长辈们,就默认地划分了,各自种上瓜果。妈妈自己四处找了树枝,搭起架子。雨少的时候,每天拎一桶生活用水下去,等到收获的季节,自己家吃不完,还可以分给别人家。我总相信,一个生活在花果之间的人呢,心地也会是柔软而充满喜乐的。

  我现在在京城,尚且没有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土地,但还是在努力地生长,拓展根须,相信不久,便可以生根发芽。我自己的这颗生命的树,也在为自己积累养料和水分,日日增长能量,生命力定可旺盛,生根发芽,与整个宇宙共同呼吸

  咱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说,福田心耕。我便从自己做起。把自己的心变成一颗美好的种子,广结善缘,等待时日过去,缘分到时,便是一颗好树木;等到再结果时,也是好果子,好种子。

  捷克的四季,与我们不同。可大自然是同一个,只是形式不同。我们也有这样美丽的四季可以欣赏,生活在其中,内心自然充满感恩。我听说,感恩心常有,吃穿不用愁。盼望着越来越多的人,早日在自己的心间,开辟出一片福田来,自耕自养,日久努力,便可收获五福。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最大的福气。愿人人祥和、安乐。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八):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园丁自白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在窗台旁边的我妈控诉着我爸如何把她的薄荷叶给拔了,又没有给她的植物们浇水,导致植物们在阳光的暴晒下奄奄一息。所以,如果不是强烈的植物爱好者我真不建议你读这本书,因为里面关于植物的絮絮叨叨的描述真不是一般的能够有耐心读完,或者说我完全体会不到那种欣喜若狂的感动和无以描绘的植物之美。书里虽说是按一个园丁的一年来记叙园丁心里对于每个植物每月的点点心得,如果作为种植指导未免太松散,起不到任何培育意义,作为文学记叙又太浅显了,我实在是难以忍受作者写着亲爱的小苗苗你们乖之类的语气及形容词。虽然我也种过各种植物,喜欢拍些花花草草,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描绘一种和植物悠然相处的心灵愉悦感和安宁体会。所以豆瓣上那些打四到五星的书托你们省省吧!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九):时间造就了玫瑰:《一个园丁的一年》与《读书年代》

  很多人问一个问题:欧美国家居民的花园里种菜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欧美的居民到底拥有几种花园。

  实际上,欧美的花园分为两种。

  一种是独立别墅,一般多为双层或者三层,一家人居住在其中。这样的住宅才有私人花园。在这样的花园里,你才有权利决定种花还是种菜。然而欧美一般的社区法规都规定了,花园里面的草的高度;不能看到某些植物;不能出现枯枝败叶等等。换句话说,侍弄一个花园是有规矩的,不然就会被罚款。另一方面,可以住在独立房屋里的家庭,一般都是收入处于本国民众收入的中等水平以上,并看重社会地位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就算不是土豪,也不会允许自家的花园里长得不是漂亮的玫瑰,而是接地气的大白菜。

  另一种是公寓。公寓和我们国家的住宅楼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就是每个公寓都有专门的管理服务公司。公寓只有门前或者院子里的公共花园。这样的花园由管理公司打理,自然不可能种上水果蔬菜。在巴黎的住宅区,可以看到的公共花园、街边花园,大片大片的,都是鲜艳欲滴的玫瑰(重要的是根本没人偷偷摘下来拿回家自己欣赏)。

  因此,《一个园丁的一年》虽然是按照一年的一月到十二月撰写的散文集,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中产俱乐部的一个缩影。

  作者卡雷尔·恰佩克居住在布拉格,是捷克有名的作家。

  书中的每篇文字都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园丁对天气的焦虑、对花园里种植什么品种的植物的焦虑。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有点老派风格的作品。

  而同样是一位年纪很老的作者,《读书年代》这本书就不那么土豪。

  《读书年代》的作者安妮•弗朗索瓦是巴黎非常有名的一位女作家。

  我的一位朋友是法兰西学院下属的一家研究机构的主任(就是那个机构的最高领导)。

  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就问他,知道不知道这个女作家。

  我的朋友说,“她很有名,是一个离不开烟和书的老太太。”

  这本书讲述了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从小到老,对每一本书的钟情与痴爱。

  文字历练,实在好读得不得了。

  重要的是,在两个小时内就可以读完,而且神清气爽。

  毕竟在中国大陆,不见的每户家庭都有花园(菜园)可以打理。

  而喜爱阅读的人,一般都比较平民。

  所以,我更乐于推荐《读书年代》。

  可惜的是,似乎现在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哎,真令人苦恼,该怎么办呢?

  -------------------------------------------

  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十):《一个园丁的一年》

  应该没有人还没听过“波西米亚”这个名词,女孩子因为一条所谓“波西米亚风”长裙而沾沾自喜,额头上绑上一圈发辫式的细带也被称作“波西米亚式”的装饰,连书刊上的众多主人公也都宣称希望可以追求一种波西米亚式的生活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世界看起来对波西米亚是多么的熟悉,而事实上,并不。与之相联系的吉卜赛人名气稍稍弱了一点,但因为《巴黎圣母院》,大多数的人还是了解一点的。然而,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不知道波西米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是波西米亚?它是日耳曼人对中欧某地的旧称,因为斯拉夫人曾经在这里建立过辉煌的波西米亚王国,而这个地方现在属于捷克。

  或许你开始有点诧异,但同时也被激起了更深一步了解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去探寻一下真正生活在在波西米亚土地上的后人们,看看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精神气质,我们的方法是读《一个园丁的一年》。这本书应该被归入散文随笔之列,它的作者是卡雷尔•卡佩克和他的哥哥约瑟夫•恰佩克,二人是是地地道道的捷克人。弟弟是著名的剧作家、科幻文学家和童话寓言家,哥哥则是一名画家。当然不是说只是因为他是们捷克人,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到真正的波西米亚,而是因为卡雷尔•卡佩克的文字充满热情和想象力,在捷克作家中尤其具有代表。而当这些文字遇到最能懂它们的约瑟夫的配图时,更加完美的《一个园丁的一年》产生了。

  我们随便截取一段现在人对波西米亚的评价:一种艺术家气质,一种时尚潮流,一种反传统的生活模式。或许是受许多文学作品对吉卜赛人的巫术等神秘气质的过分渲染,以上这个定位把波西米亚搞得有些玄虚,简直变成了一种远离世俗而蔑视现实根基的存在了。那么,在《一个园丁的一年》中,恰佩克兄弟就告诉我们这种认识有多令人发笑。卡雷尔和他的祖先们一样热爱大自然,《一个园丁的一年》确确实实地写了一年十二个月中园丁的生活。他在一月份关心天气并开始培育工作,他在二月心惊胆战地预防黑霜、干旱和大风,他在三月拿起锄头铲子骂着“今年冬天真混账”,开始在花园动工了,他在四月为刚刚伸展身体的幼苗和花苞欣喜感动……直到十二月大雪覆盖了花园时,他才选择在屋里看看书,但那是什么书?园艺手册目录。 这冬去春来的年月里发生的事平淡无奇,但我们却看到卡雷尔在和自然做小小斗争时,在愤怒地拔去花园的杂草和欣赏自己培育出的花朵时,他对生活的满足和似乎永远都不会枯竭的活力。这才是波西米亚的实质所在,即使他的天地只是一方小小的花园,他也能在这花园里开辟出一个美丽的天地。就像吉卜赛人曾经被剥夺了他们的家园,但他们却从不抱怨,依旧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标榜上高端或者贵重的外表,这也是为什么本来朴实甚至有着尘土气息的波西米亚,慢慢变成了身着长裙除了流浪好像什么都不干的生活。而事实上,真正的波西米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情奔放,而和崇尚旅行和发呆的小资、小清新没有半分关系。就像《一个园丁的一年》中所说:“天上的云朵再美丽,也远远比不上脚下的这片大地。”波西米亚不喜欢仰望天空,它在坚实的土地上热爱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