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吾家小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吾家小史》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7 20:0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吾家小史》读后感精选10篇

  《吾家小史》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吾家小史》读后感(一):不错的一本书

  大约花了4小时时间在新华文轩书店看完了,余秋雨的《吾家小史》这本书,有很多的感触,当然也有很多的羡慕。羡慕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羡慕他又美丽善良艺术妻子,羡慕他那无限的经历。先前读他的《文化苦旅》很受启发,觉得每个地方都充满文化底蕴,他这个人更是,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他到我的母校云南农业大学去做了一个讲座。很长的时间,讲中国文化,世界文明。每每看他的书,听他的演讲,都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在这自由的时间里我十分苦恼,有时候越读书,越苦恼。每次看到好的文字,好的思想,我都在纠结,为什么我写不出呢?现在我在一个很大的瓶颈期,写不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所以看到好的作家,好的故事。我都会感动,都会埋怨自己。

  余秋雨的书总是给人一种十足的厚重感,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吾家小史>写的都是小小家事,小小经历。通过这部书我们可以看见整个时代。为文化大革命所残害的一些知识文人,而心里默默哀悼。他们真的很不容易特别的不容易。让我们看见亲情背后的力量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好书。

  《吾家小史》读后感(二):我们该听听余秋雨说说他自己

  中学时代(2006-2012),余秋雨因青歌赛的点评和《文化苦旅》,掀起了一阵热潮,然后又在老师的口中听到了“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言论,涉及文革、离婚等等。那时候我就觉得余秋雨人品不好。然而他的文字却一直很有感染力(也有人说矫情做作)。

  今天看完《吾家小史》,这本2013年8月第一次出版的书,是余秋雨侧面回击那些声音的书,虽然他本意并不是回击,而是梳理自己家族历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那么多攻击或者说是批判的声音,余秋雨从来没有回应过,即使在这本书里,他也没有点出这些人的名字。这难道不是一种涵养吗?

  再看这些批判者里,有几个能称得上大师,很多都是在文人圈,在体制内的活跃者。而称赞余秋雨的人,我只举一个,夏志清先生。(中文系的人必然知道夏先生编纂的文学史,把张爱玲带到大陆人的文学圈里)还有一位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杨长勋。(杨先生从余初露锋芒时便开始研究余,后为余的各类纷争探清根源,成书稿《守护余秋雨》,未付梓而病逝)从这些支持者和守护者来看,莫非不能看出什么端倪?

  最后再简说余的家族历史,曾祖繁华,祖父败落,祖母和母亲撑起家族,父亲崛起后历经文革,一家人在时代风雨中飘摇而坚强自立,祖父吸鸦片,祖母卖屋还款不肯拖账;外祖父不嫌女婿家贫,主动把二女儿许配给穷小子,这位上海市闻名的世家小姐甘于贫困,一生温和有礼,有勇有谋。余秋雨曾是新中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是“高官”,后毅然辞职,追逐本心,脱离体制,走入最险恶之地(伊拉克,阿富汗等),当时香港凤凰卫视直播其文化考察之程,其妻马兰(卓越的艺术家)陪伴其二十余年,伉俪情深,互相扶持。两人曾经是体制内人,后都出走离开城堡,遭受众多暗箭,仍不会选择以恶报恶。

  我们听了那么多“啃余”“斗余”的话,是时候看看余自己说说他自己。在法律上,原告被告都可以辩护;在这件事上,我们也该听听双方的声音,不要因为一方声音大,人数多而被遮蔽,我们要自己去辨别,去思考

  《吾家小史》读后感(三):短记《吾家小史》

  我首先是怀着敬仰的心情走在大师身后,瞻仰其羁旅半生的;亦一贯听余秋雨有一部“文化苦旅”,近现代文人曾受的苦难可从中窥知一二,所以在微信阅读上搜了来读。

  翻开书,先考余姓史。再看,是秋雨祖辈和父辈的经历:一鸦甲午,毒人害家;抗战来时,村野中人不识局;文革而至,余家大难。再看,旧案平反,故人变作告案人,官媒联合斗秋雨,辞官缄口终不顾。文末,余秋雨借由安灵堂里的对话,直言多年来备受攻讦盖因“太过彻底地脱离体制”。

  全书读罢,感触最深的亦有三:一是余秋雨所谓,在文化研究上思维枯涸的文人,只好拿起笔杆子做下等的背后揪人辫子政治告发的营生,借“民主”之名,实为报复抨击或以攻自保,当为国学之大毒瘤;二是联系先前读的杨绛回忆锺书话,读陈家姐妹回忆寅恪话,亦读三毛自述,知道文人大成,与其生平经历实在大有关系,锺书寅恪皆乘中学效西之势,在既有文化基础上融合多方文化,是以大成,而余秋雨不爱效西,却也因缘巧合得山中老人的蒋家图书馆藏书可读,三毛虽学术性上不比前述三者,却也是自小多读贪渎,可见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是余秋雨写自家史,实在有太大的自信不谦。因为过于自信笃定,反而让人忍不住问:彼时文人互诘,如今你专门撰一本书去抨击他们,那么这书中承受下来的苦难是不是也被刻意拔高了?再者,书中质疑和咄咄逼人之势可见,又添多了几分私人愁怨?

  后半本书里,秋雨毫不掩饰自己在当代文化界的重要地位,而安灵堂问答一段更是假借自问自答大大地夸耀了一番自己的作为,因为秋雨功力浑厚所以这些自夸倒是不妨事的,只是如此自恃不免引发读者感慨。

  总的来说,这本《吾家小史》似乎可以看成快餐文学的一种,讲三代人的苦难,又添很多不满和批驳的文字,对研究文革社会心理或有帮助,以上。

  《吾家小史》读后感(四):流言扰扰

  老规矩,先说三星理由。一方面是有点失望高中时代最喜欢莫过于余秋雨的散文,不得不说,这本书,多了一些浮夸。其二,亮点不多,属于可看可不看的书,感觉是这样~

  接着说说优点吧。余秋雨先生文字里的小细节描写依旧是喜欢的。比较深刻地便是余的母亲,身子在桌子下抬起的细节,完全能看出这个小小身躯的强大。再者,父亲死后医院床头柜里的报刊杂志,就此,整个文革时期的残害就在这一细节化为一点,和盘托出

  第二个,不错的地方,就是,毕竟是一部家族史,条例清晰,作为家族史来说还是不错的。

  还有,稍稍八卦一下,余秋雨的母亲和妻子都真的很美。尤其马兰真的很美。

  再谈收获的话,主观点吧。流言者是中国社会的悲哀

  《吾家小史》读后感(五):文人还是踏实点好。

  余秋雨的文章语言一向大气、精炼、华丽,《吾家小史》故事性、文学性很强,通过关键、典型人物和典型历史事件的叙述,浓缩展示余氏家族的兴衰变迁史,有祖辈在独特历史情境下的奋斗历程,也有家族至亲和自己在不同历史灾难面前的挣扎、隐忍和抗争,展现了不同人物面对苦难命运时的坚韧、正直、淳朴的性格,文章所表达的精神是主流的、向上的,积极乐观的。文章除立场鲜明地揭露荒唐人为灾难外,也对自身所遭遇的灾难式诽谤做了解释,像报纸大篇幅污蔑他个人的缘由、诈捐门的始末等等事件真相得以披露。略有不快的是,文章一直标榜个人大度、谦虚,从来不在乎、不理会负面言论,而实际上却在全力反驳和回应负面言论,部分字句大有剑拔弩张之势,这和新版《文化苦旅》中部分文章颇为相似。其实多年来遭遇子虚乌有的诽谤,花大篇幅解释清楚无可厚非,但非要一边标榜菩提心,自诩大度、宽容,功过是非由他说,一边又以圣人鄙视小人的姿态,用言语几近讽刺的反驳和抨击,也实在有失大家风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