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的尹雪艳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远的尹雪艳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29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的尹雪艳经典读后感10篇

  《永远的尹雪艳》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63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199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一):永远的虚荣

  其实像尹雪艳那样永远精致、从容女人可能存在。但是她却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的人生赢家。所以故事里的尹雪艳才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无论男女

  像D伯爵一样,尹雪艳身上是完完全全的东方美。含蓄,永远让身边的人如沐春风。 尹雪艳用巧妙的言语开慰年迈色衰的官太太们,体贴地让丑陋多病的吴经理一扫晚年的阴郁。

  是的,她让每个接触她的人都备感受尊重。 时间似乎一下子到回了年青时候的上海百乐坊,每个人都还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处处歌舞生平,灯红酒绿

  可是呢?带给他们的,这真的是快乐吗?

  [剧透预警]

  尹雪艳有良心,不然她不会在离婚时只带走一个厨子两个姨娘和自己的家当,否则她不会悼念徐先生

  可是她也精明。 一生都在经营自己——年青时是婚姻,现在是麻将馆。以这个上流社会人们的虚荣为生。

  她带来了人们片刻的快乐,却也毁了几个家庭

  为什么是永远的尹雪艳?

  永远的美丽,还是人们永远的虚荣?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二):赏心悦目

  撇去这短篇小说所赋予的暗讽台湾曾经的一段黑暗岁月,在阅读白先生的短篇小说时我每时每刻都是怀着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品尝的。

  读过红楼梦,会被里面讲究细致的刻画所吸引,有时甚至会忽略剧情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读白先勇先生的《永远的尹雪艳》一样,里面对于旧上海以及后来流亡到台湾的那群上流社会群体众生的描摹刻画,都精致得像一个SD娃娃一样,让人爱不惜手。

  读者会留恋于尹雪艳的永不衰老的风姿,会沉醉在那段岁月里的纸醉金迷,会迷幻于那种声色犬马追求

  白先生说过,其实自己根本没进去过百乐门,充其量也就是在其门口走过,惊鸿一瞥看到过里面的舞女。我不知道那一瞥的灵感怎么能让他写出如此有神韵的文章来,可是,美文吸引的地方就在此,能通过自己的妙笔,把真实和想象融为一体升华到我们不断回味的境地。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三):不敢置评,只是感受…

  不敢置评,只是感受…

  初读时脑中就浮现旗袍赋予中国女人独特的魅力,不自觉中尹雪艷的形象竟和《花样年华》中苏丽珍有所重叠,既如此不妨将二者合于此处品嚼一番。

  一个从来就纸醉金迷,却还生的一副俏丽恬静的眉眼,一袭蝉翼纱白旗袍顾盼生姿,即使命有重煞,男男女女趋之若鹜。苏丽珍呢,尽管精致的妆发,精炼的短身半旧旗袍,幽暗的楼井街巷行着迷人的身姿,也没挽回丈夫半公开同邻家妻子苟且。如此命途迥异之二人只不过一个从上海流离在香港的破落潮湿,一个辗转到台北的灯红酒绿。众人从上海到台北思慕的是“永远的尹雪艷”,是不夜的十里洋场,也是丢落的故土家国…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四):女人叫她碧池 男人叫她女神

  有种女人,是迷。

  女人视她为仇敌,男人视她为精神的彼岸。

  旧时女人叫她重煞,新式女人叫她碧池;旧式男人叫她朱砂痣,新式男人叫她女神。

  她们不见得有一顾倾人城的美貌,但她们一定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好颜色

  她们不见得有琴棋书画的淑女才德,但她们一定会巧笑嫣兮的动人气度;

  她们不一定有社会活动巨大能量,但她们一定有周旋善舞的熨帖分寸;

  她们有前夫,她们有干爹,她们有情人,她们永远有男人在脚下,在身边……

  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永远的尹雪艳》

  白先勇先生是最有人物白描本领的,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抓住所有人心的“尹雪艳总也不老。”单是这短短的7个字,即免了美人迟暮的尴尬,下面所有关于谜一样的尹雪艳的种种,都将停留在这一刻,这迷也将永远解不开。

  她的风情 俏而不娆

  “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是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丽甜净的眉眼子,但是这些都不是尹雪艳出奇的地方。见过尹雪艳的人都这么说,也不知是何道理,无论尹雪艳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

  她的装扮 媚而不妖

  “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混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等到了冬天,“当尹雪艳披着她那件翻领束腰的银狐大氅,像一阵三月的微风,轻盈盈地闪进来时,全场的人都好像给这阵风熏中了一般,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她迎过来。尹雪艳在人堆子里,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踏着风一般的步子,看得那些绅士以及仕女们的眼睛都一齐冒出火来。”

  她的气度 熨帖而从容

  “尹雪艳不多言、不多语,紧要的场合插上几句苏州腔的上海话,又中听、又熨帖”。她“在舞池子里,微仰着头,轻摆着腰,一径是那么不慌不忙地起舞着;即使跳着快狐步,尹雪艳从来也没有失过分寸,仍旧显得那么从容,那么轻盈,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旋律。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

  她的寓所是舒适的世外桃源

  “客厅的家俱是一色桃花心红木桌椅。几张老式大靠背的沙发,塞满了黑丝面子鸳鸯戏水的湘绣靠枕,人一坐下去就陷进了一半,倚在柔软的丝枕上,十分舒适。到过尹公馆的人,都称赞尹雪艳的客厅布置妥贴,叫人坐着不肯动身。打麻将有特别设备的麻将间,麻将桌、麻将灯都设计得十分精巧。”

  她的客人是新旧的达官显贵

  有旧友上海的银行家吴经理,有新知台北新贵徐状图,更有一班爱她更恨她的官太太们。

  “老朋友固然把尹公馆当做世外桃源,一般新知也在尹公馆找到别处稀有的吸引力。尹雪艳公馆一向维持它的气派。尹雪艳从来不肯把它降低于上海霞飞路的排场。出入的人士,纵然有些是过了时的,但是他们有他们的身份,有他们的派头,因此一进到尹公馆,大家都觉得自己重要。”

  她说话之道是恰到好处

  对女人,“尹雪艳自然是宋太太倾诉衷肠的适当人选,因为只有她才能体会宋太太那种今昔之感。有时讲到伤心处,宋太太会禁不住掩面而泣。‘宋家阿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又能保得住一辈子享荣华,受富贵呢?’”

  对男人,打麻将时“每到败北阶段,吴经理就向尹雪艳发出讨救的哀号。‘还早呢,干爹,下四圈就该你摸清一色了。’尹雪艳把个黑丝椅垫枕到吴经理害了风湿症的背脊上,怜恤地安慰着这个命运乖谬的老人。”

  她的待人之道是妥帖旁观

  打麻将“尹雪艳本人极少下场,逢到这些日期,她总预先替客人们安排好牌局;她对每位客人的牌品及癖性都摸得清清楚楚,因此牌搭子总配得十分理想,从来没有伤过和气。尹雪艳本人督导着两个头干脸净的苏州娘姨在旁边招呼着。

  尹雪艳亲自设计了一个转动的菜牌,天天转出一桌桌精致的筵席来。到了下半夜,两个娘姨便捧上雪白喷了明星花露水的冰面巾,让大战方酣的客人们揩面醒脑,然后便是一碗鸡汤银丝面作了宵夜。”

  她的女伴对她又爱又恨

  她们背后说“凭你怎么爬,左不过是个货腰娘。”可是当她们与尹雪艳在一起时却浑然忘了,“她们不得不承认尹雪艳实在有她惊动人的地方。尹雪艳在台北的鸿祥绸缎庄打得出七五折,在小花园里挑得出最登样的绣花鞋儿……论起西门町的京沪小吃,尹雪艳又是无一不精了。”

  她的男人对她趋之若鹜

  她的前夫是“上海金融界一位热可炙手的洪处长,休掉了前妻,抛弃了三个儿女,答应了尹雪艳十条条件。”可好景不长,这位前夫却“一年丢官,两年破产,到了台北来连个闲职也没捞上。”

  她的干爹是“在上海当过银行的总经理”, 亲切的称她为“阿媛”,对她一半是提携,一半是爱慕,是她会馆里的忠实客人,为她带来一波波新旧权贵,其中有的人成为她的常客,有的甚至成为她的情人。

  她的情人,是所有成熟女人的标准情人

  徐壮图,论相貌“生得品貌堂堂,高高的个儿,结实的身体,穿着剪裁合度的西装,显得分外英挺。”

  论学识,“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

  论成就,“是个台北市新兴的实业巨子,随着台北市的工业化,许多大企业应运而生,徐壮图头脑灵活,具有丰富的现代化工商管理知识,才是四十出头,便出任一家大水泥公司的经理。”

  当然,这样的男人是一定娶过妻生过子的,而且生活美满。

  他飞蛾扑火殒命奉身

  她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徐庄图初来公馆,受到她热情却不是分寸的款待,她这个人,原不用做什么便已让男人神往,而对这一点她自己也再清楚不过。所以,当她“从后面欠过身伸出她那细巧的手把徐壮图的手背”时,她便知道,这个黄金情人,已入瓮。

  果然“隔了两日,果然徐壮图又来到了尹公馆,向尹雪艳讨教麻将的诀窍。”

  她果然有重塑男人的本领,温文尔雅的实业巨子自迷了她后,舍家撇业,“竟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经常两晚三晚不回家”,最后竟“向一个工人拍起桌子喝骂的时候,那个工人突然发了狂,一把扁钻从徐壮图前胸刺穿到后胸。”

  情人因她离世,她却风度翩翩下的潇洒,在情人丧礼当天“一身素白打扮,脸上未施脂粉,轻盈盈地走到管事台前,不慌不忙地提起毛笔,在签名簿上一挥而就地签上了名,然后款款地步到灵堂中央,凝着神,敛着容,朝着徐壮图的遗像深深地鞠了三鞠躬。”一时看呆了所有人,待反应过来,她已踏着“那风一般的步子走出了极乐殡仪馆”。

  然后当晚,“公馆里又成上了牌局”,而牌搭子不是早已有约,而是“白天在徐壮图祭悼会后约好的”。

  人走茶凉,即刻便冰凉。

  世间原罪,皆因情

  千百年来,“尹雪艳”们是迷。

  她们峨眉淡扫轻裹银裘,她们周旋世俗却潇洒从容,她们有过去却满不在乎,她们有现在却“永远不老”,她们是超越凡夫俗子七情六欲的存在,而同时,她们却“祭司”般见证着红尘中的所有业障。

  她们没有世人的牵绊与纠结,没有尴尬和挣扎,只如春风般潇洒熨帖,温暖得恰到好处……

  可是她们真的是超然物外,看破红尘,修炼成仙了吗?

  如果她们有年迈的父母,有嗷嗷待哺孩子,有恨铁不成钢的丈夫,她们还会如此淡定从容吗?

  我们这些世人与“尹雪艳”们,真的就是两个物种,完全没有交集吗?

  说到底,无非是世人多情,而她们无情罢了。

  我们确实对亲近的人声嘶力竭,可对局外的人却可以云淡风轻。

  我们确实对自己的生活苦苦挣扎,却对别人的困局看的透彻。

  所谓当局者迷,实是为情者痴。

  因为这一个“情”字,男人们都希望身边可以有一个“尹雪艳”,却不期盼有这样的妻子;女人们都渴望能成为这样的“尹雪艳”,却始终做不到,即使遍体鳞伤却依旧痴狂。

  由此,世界才有了这般这般芸芸众生色彩斑斓,世人才有着自己的“怨憎会”,又推己及人的同情心明白着别人的“贪嗔痴”。

  那些因情绪而失态,因感情困顿,因心情而伤春感秋的时刻,“尹雪艳”们的永远的“戒定慧”仿佛令人神往,甚至被认为是成熟优雅的标志。可经年过后,我们回忆起来,依旧感谢那些怀有真情过往

  因为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沧海桑田,世无常,事恒变。

  我们依旧是那个有情人。扫码关注获豆瓣排名250本好书资源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五):故人尹雪艳

  上海百乐门从不缺美女。莺莺燕燕,万紫千红的,仿佛牡丹,芍药。但是尹雪艳偏偏不这样。“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不同。周围都是牡丹,莲花自然显得清丽脱俗了。

  后来到了台湾,尹公馆成了人们怀念往日上海富贵生活的所在。不变的不仅仅是昔日的气派场面,珍馐佳肴,还有那些人情世故。以前是座上宾的,如今依旧是座上宾。以前原本的光环,在故人尹雪艳这里,都被一一归还。不如意的老主顾们又重新有了地位,有了自尊,有了活力。一起经历过往日荣华的人们端起酒杯,敬现如今的事事悲凉。尹雪艳是乌托邦的建立者,但她为什么这样做?

  尹雪艳在用她的慈悲心做一点实事。使失意者不总是独自吞咽悲苦,使老而衰弱的人想起青春年华,使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最盛时期模样。尹雪艳始终是旁观者。看着英雄迟暮,看着富贵荣华终成空,看着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时间。尹雪艳永远聪明,进退有度,来去有方向。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尹雪艳永远不变,就像尹雪艳永远不老。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六):浅析尹雪艳的人物意义 ——读《永远的尹雪艳》

  生命的流逝,容颜的衰老,这无疑是每个女人极其害怕却无可奈何的事。白先勇笔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女性,自然不难找到与上述类似的女子,例如急于把自己嫁个富老爷的“金大班”。她们为了赶这趟时光的火车,不惜抛弃爱情与柔软的心,最终庸俗而狼狈不堪。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被时光豁免的,她站在流逝的时间长河之畔、尘俗之上,以最优雅的姿态永恒地注视着一切。她,就是不老的尹雪艳。

  故事很简单:原上海百乐门的名舞女尹雪艳风华绝代,能够吸引所有她接触过的男人。传言道她命格不祥,“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但这反而让她更加神秘诱人,炙手可热。来到台北后,她办起了自己的公馆,成为台北上流人士乐不思蜀的温柔乡。

  纵观《台北人》,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位美丽的女人:一生跌宕的蓝田玉,美而艳俗的金兆丽,就连《那片血一样红的杜鹃花》中并非主角的幼女丽儿竟也在白先勇笔下美得脱俗,让读者很难不把这个十岁的娇俏孩童自然而然地纳入女人之列。抛去她们背后辛酸坎坷的故事不谈,单看这一个个人物形象,犹如百花争艳,其中亦有不少妙趣。然而很显然,尹雪艳不属于她们这座姹紫嫣红的花园。准确地说,白先勇构建了她,为的就是让她和这世上任何人都全然不同。

  何以不同?

  她有“重煞”。若说这原本只是妇人们出于嫉妒捏造的流言,可是爱她的男人们却也着实都不得善终:棉纱财阀王家少老板王贵生因官商勾结枪毙,洪处长丢官破产,年轻有为的徐壮图被手下的工人杀害……看似与她无关,但事情终究是因为这些男人对她的痴迷而起,她也算是间接害死了他们:王贵生急于致富,要将她“身边那批富有的逐鹿者一一击倒,然后用钻石玛瑙串成一根链子,套在尹雪艳的脖子上,把她牵回家去”;洪处长兴许也是因尹雪艳太过迷人,不理政务才丢了官;徐壮图更是因为被尹雪艳勾了魂,由于负罪感而变得脾气暴躁,对待下属肆意发火,才招致工人的报复。而当他们有此遭遇后,尹雪艳做了什么?分别是:在百乐门停了一宵, 离开洪处长,在徐壮图的葬礼上出现,礼节性地问候其家人后离开。这样看来,尹雪艳未免有些太无情冷酷,但这也正让她如此捉摸不透,与众不同,犹如一朵带刺的玫瑰。

  她爱白色。文章开篇即写,“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后文还有四处对她外貌的描写,无论是在怎样的场合,热闹的麻将局亦或是人家的葬礼,她总是一身素白,不悲不喜。是的,不悲不喜。即便她总是笑着,我想也一定没有一位读者会对她有“欢喜”的印象。或许是因为她这一身素极了的打扮,她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似乎总是波澜不惊,浅笑盈盈。虽然出身风月场,她却半点也不曾沾染那肮脏的气息,反倒比所有人都还要高洁些,颇有几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她最有风情,最懂处事,最让人难以抗拒,却也最纯净;她“周旋在几个牌桌之间,踏着她那风一般的步子,轻盈盈地来回巡视着,像个通身银白的女祭司,替那些作战的人们祈祷和祭祀”,竟给人一种悲天悯人、不可亵渎之感。

  纵览全文,立体地看尹雪艳时,我们会发现,她身上还有着太多的谜团和独一无二之处。一个风尘女子竟只穿素白;她来自最风花雪月的舞场,却有着最纯净和悲悯的眼神;她的命运与其他舞女相比似乎太过顺风顺水;她美得不像凡人,近乎妖孽;在她身上,时间和人生经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总也不老……这一切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位降临人间的精灵。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若仔细寻找,文中多有端倪:“在人堆子里,像个冰雪化成的精灵,冷艳逼人,踏着风一般的步子”、“女祭司”。白先勇用他精湛的文学功底以及大量文学手法(比喻、隐喻、象征)放大了尹雪艳美艳和出尘脱俗的一面,有意地升华她的形象,甚至是神化,旨在构筑一个同时肩负矛盾对立角色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具有上帝视角,俯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国民党高层靡靡不堪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对其批判的写作目的;同时她也是身陷其中的当事人,是表面上来讲让人们沉溺于吃喝嫖赌的祸起之源,因此从她的经历来写捕捉这一切才更具体、更有说服性。无疑,白先勇选择尹雪艳为切入点是巧妙的。更为了不起的是,他使尹雪艳在作为一双眼睛之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为她身上具备着那个特定时代下女性的特点:风情万种、优雅精致,以及,对命运的束手无策。纵使看清了这一切,她冷血无情不让自己被卷入这个漩涡,她仍没有丝毫反抗之力,只有怜悯,只有叹息。

  完美。白先勇的好一出大戏。

  之所以说尹雪艳“永远”,正是因为她是一个极其饱满的人物形象,又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她自身承载的即是作者观点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旧上海和台北,更是白先勇作为局外者对那个时代的慨叹。若说白先勇笔下的女人如同一朵朵娇嫩的花绝美而凄然地开在白纸上,而尹雪艳就是这张白纸。她是不可比拟且无法超越的,所以我们说尹雪艳永远不老,因为上海永远不老。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份“文化乡愁”,永远会被人们所铭记和谈论。

  注:全文原创,转载请告知并注明来源。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七):薄凉性的命

  短篇小说与中长篇小说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因为字数篇幅限制而字字珠玑,这样情况下白先勇先生又用了很大笔墨去写尹雪艳的白,素白,优雅而神秘。说不清楚她到底是不是煞星命,书中也说是讹传,女人发出的因嫉妒的讹传。可偏偏命运就这么显现,与她交往过的三个典型男人都家道中落,甚至丧命。但命运的天平总是公平的,吴经理却在故事最后“四喜临门”,书中隐晦提到这个四喜临门究竟是好预兆还是坏预兆无从知晓。是不是一个伏笔我不知道,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性的薄凉,徐的丧礼刚刚办完,吴先生又带来了另外两个人。对于会所中的女人这或许是注定,而我们无从知晓尹雪艳究竟会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命途改变有那么一点难过。但总有一种她置身事外的薄凉感,一切像是命中注定,又像她一笔挥成。

  我是抱着看台湾的角度来读这篇文章的,上流社会的繁华和奢靡,迷信而无奈,这些在这篇文章中还是多多少少有涉及的。而我这样的主题,女主人公尹雪艳反而在我的意料之外,她是一个正经的上海百乐门人,而不是台湾人,却和台湾上流密不可分。我欣赏她,她这样的人或许注定不能平凡,但是否可得善终,谁又知道呢。太过于了解天命的人总是命途多舛的。薄凉性有薄凉性的好处吧。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八):无题,潦草的感想

  尽管有那么些人肯定尹雪艳的魅力,事实上,我却并没有太大类似的感觉。相反地,我只觉得这个女人身上有种近乎鬼魅的逼迫感,这样的“超自然”性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的不是被迷惑的晕眩,反而让人不得不保持理智的冷静,才能避免一头扎进那令人窒息的温香软玉感中。 白先勇显然在细节上用了心。即使是看似平平无奇的标题,但细想之下,也似乎是已大浪淘沙,考究过万千措辞,从而偏偏选用了简单却最为精准的一个。“永远”,朴实无华的一个词,对文采与独特的追求于官感上毫无野心,实际上却留够了余地让人们想象,从而恰恰能够在一片空白上铺陈出只可意会而又因此超越具象美感的千姿百态。此外,“尹雪艳”这个名字也是怀揣暗喻性的,象征了角色矛盾冲突的两种特征,艳红与雪白,流血和死亡,两者纠结缠绕于一起,刺激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视觉辛辣。而这种冲撞在文中也被反复强调。 “尹雪艳替吴经理做六十大寿,徐壮图是吴经理的外甥,也就随着吴经理来到尹雪艳的公馆。那天尹雪艳着实装饰了一番,穿着一袭月白短袖的织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尹雪艳破例地在右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香,而耳朵上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 “用完席后,尹雪艳亲自盛上一碗冰冻杏仁豆腐捧给徐壮图,上面却放着两颗鲜红的樱桃。” “永远的尹雪艳,尹雪艳总也不老。”所以在开篇,这就是一个刻意被“神化”的角色。白先勇也曾提及,他认为朋友欧阳子分析尹雪艳的白,分析得非常好,并坦言尹雪艳不老的女性形象具有神化的象征意义,她似乎掌握着世间生杀大权,所谓永远不老,实则暗喻“死”之永恒与神秘。这就可以理解为,尹雪艳在定位上,涉及死亡与“死神”。而这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作者对她的刻画是一以贯之的“冷”:"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雪白的肌肤"、"八字犯了白虎"、"翻领束腰的银狐大氅"、"冰雪化成的精灵",字里行间冷艳逼人,硬生生地与人群划分出距离感。她的神秘与特别之处便在这里,相较于纸醉金迷、奢华糜烂的台北上层生活,舞女出身的尹雪艳一直是个冷眼相视的旁观者,她是超脱于世俗的,但却又同时寄生于此,我猜想白先勇这样的定位,是为了借这样一个不同凡俗的女子的眼,来作为一种顺理成章,便于刻画中心思想,但又不被主角主观情绪而扰乱的上帝般的见证。她是作者少时对于百乐门舞女的印象外化,寄托了一种与美有关的理想,更是一步棋,和自行成章,见微知著的笔端。 重煞的设定显然是故意的,却借用了流言之辞,一方面烘托角色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也让文本不显得过分虚假。但无论如何,由此可见尹雪艳就是一种“死亡的象征”,她与三个男人的纠葛和对造成他们死亡无法摆脱的千丝万缕的关系,隐隐中也寄寓了作者对台北官僚贵族必定坐山吃空的命运的无声定论。 最后,我认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不是一些评论中谈到的关于徐壮图死亡及其葬礼的那段。反而是最后吴经理摸到怪牌后,对于他一系列的外貌及语言刻画和尹雪艳笑吟吟将手按在他肩上的神态与动作描摹。此外,“否极泰来”一词中,浓浓的反讽感也是意味深长。 “干爹,快打起精神多和两盘。回头赢了余经理及周董事长他们的钱,我来吃你的红!” 一种不言而喻的不寒而栗油然而生。血腥的“红”,暗示的其实就是下一次避无可避的死亡。 细节:晚香玉,或者也称夜来香的花语是危险的快乐。晚香玉在夜间花香浓郁。而文中将此应用于尹雪艳身上,又甜又腻这词也深化了对这一人物的细节刻画。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九):来讲讲尹雪艳这个女人和她身边的男人女人

  初入此书,就感觉到浓浓的大上海的腔调,黑白的画风,优雅的华尔兹伴着超越《花样年华》的格调,淡淡飘来的晚香玉。和谐唯美的画风下面,大家的性格也是鲜明的。

  尹雪艳让男人快乐让女人温暖,让颓势中的男人一扫阴郁。尹雪艳像是一棵独立的艳丽且特立独行的花。她的生活的讲究是精致的标杆,生活的讲究也透露出她心灵的精致和无比的冷静。不被现实社会圈住的特立独行。徐太太最后也没能扬起手或者张开嘴,只是昏了过去,不知是不是无力和无望。

  尹雪艳昭示的是一种价值观念,特立独行,爱咋在地,与人为善,并尽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她是饥渴猎人拼命追逐的却追逐不到的猎物,她嫁给他人也还是她。她有一种单单完善自己的观念。确实,她无所谓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怎么活着的。男人是她的囊中之物,她懂得怎么选择能够满足她需要的男人。

  吴家阿婆和徐太太却是另外一种很明显的社会现象,依靠男人,离开男人便无法生存,最后诉诸鬼神,而且给男人找一系列的借口。可是男人并不感恩你的付出,洪太太和三个孩子便被男人扫地出门。可是历史却是男人从来不感恩女人的付出。

  《永远的尹雪艳》读后感(十):永远的潜伏在社会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又认识了一个当代文学时代的作家——白先勇。

  今天看的是《永远的尹雪艳》,也是他的经典。文学从来没有定义,因为一千个人读书心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我的当代文学的启蒙来自于路遥,所以我以前大部分关注的都是寻根派小说和一部分伤痕文学作品,因为文革的动荡和知青文学的激情总是会深深的打动我。而当代文学的另一部分就是在解放之前属于中国文坛沉寂期的一些作品看的特别少。

  说到这我又想说另一个问题,就是文学的作用。现在有的人总是会拿文青开玩笑觉的文青都是异类。我觉得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大家怀疑文学的力量。觉的做文学的人就是喜欢无病呻吟,纸上谈兵。但作为一个资深文青,我觉得文学作品首先要传达的就是一个生存状态。小说里的所有人物,情节,事情,通过整个故事来传达作者的世界观。我发现外国小说中的矛盾总是特别清晰,能够很直白的叙述当时每个人的状态,虽然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无论丑恶还是善良,作者总是不惧客观描述,会把整个社会现实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很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氛围,和那种环境给人造成的压力。而我在读中国的小说描述个人命运遭遇的较多,往往会有很多笔墨。而有的角色只是辅助,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同时作者的个人色彩特别浓厚,往往会限制小说的思想境界。而我看来,小说既是要描写个人遭遇,还要通过一个人圈子的缩影来窥探社会现实。这是我认为的文学的本质。所有的东西来到世界上就讲究一个价值。而文学的价值是思想层面的,改变的是人的认知和思维。

  无疑《永远的尹雪艳》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小说。作品传达的苍凉感确是很真实的。刚看完这篇小说觉的很诡异,只是平淡的叙事,可是明明就觉得作者要说些什么,说一些小说之外的话题。课上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对尹雪艳作了自己的解读,有的人说她代表了一种欲望,也有的人说她代表了一个陷阱。还有人说她的命运悲剧的,一切都需要她人来达成。而在我看来,尹雪艳本身确实是一种象征,她象征的是一种社会体制。她是故事里最大的boss,无论她的一切来源于谁,但是她都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通过她自己的周旋,为自己的主动把握先机。同时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人能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而她却又冷静从容的看着从他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老师说这里的陷阱也许是欲望,也许是时间。而如果时间和欲望结合起来是什么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宿命。被尹雪艳照顾过的每个人似乎都没有逃得了宿命,小说里的人把原因归结给尹雪艳,而小说外的人把它归结给自身的欲望。但我不禁问,每个人都没有逃把我过自己的宿命,那尹雪艳的宿命是什么呢?是永远美丽吗?她好像不会有宿命,她是那样的从容,身在其中却置身其外。老师在上课时也提到了叔本华,说欲望就像钟摆,一端是欲望,一端是挣扎和乏味。人生就是一个从实现欲望后乏味烦躁再去寻找另一个欲望的无限循环的过程。而我们都知道叔本华是悲观主义的代表。而这个钟摆理论也传达出了无限的悲观色彩。我突然觉的作者想传达的也许也是这样一个思想,人生本悲哀。也许这样便会解释我为什么看完之后会有悲凉的感觉了。

  她永远不老,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自己却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也许那些人对于她来说还是太过渺小。她很神秘,神秘的永远的潜伏在社会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