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玫瑰与革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10篇

2017-12-30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10篇

  《玫瑰与革命》是一本由[古巴] 阿莱伊达·马奇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1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一):《玫瑰与革命》:永远热泪盈眶

  这是一本由切•格瓦拉的妻子阿莱伊达•马奇完成的有关丈夫回忆录。

  1937年生于古巴,1959年与切•格瓦拉结婚,现任古巴切•格瓦拉研究中心主任。古巴切•格瓦拉研究中心是马奇一手创立的有关自己丈夫的纪念机构。至于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工作,马奇的回答是,“希望更多人可以记住他。”

  切•格瓦拉或许的确是为数不多值得让全世界人铭记的名字。“切”其实是他在古巴时,人们送给他的亲昵称呼——“Che”是一个西班牙语的感叹词,在阿根廷和南美的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是人打招呼和表示惊讶的常用语。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人吧,因为他真的在尝试,做全世界英雄

  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抗争与热血的一生。年轻时他游历了整个拉丁美洲,亲眼目睹贫穷无处不在使他深感震撼。他在这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断定各国根深蒂固社会不平等现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果,唯一的补救方法便是进行世界革命。这个信仰激励他介入了危地马拉在总统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领导下的社会改革;在美国中情局的暗中策划下,阿本斯政权最终在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中被推翻,结束了危地马拉当时不同凡响的社会变革。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后结识了卡斯特罗兄弟,加入他们的七•二六运动,开始了他在古巴的革命斗争。他亲自指挥并参与的圣克拉拉战役,决定了古巴革命的最后胜利。在古巴的岁月,他获得了成功与名望,同时也结识了美丽的阿莱伊达•马奇,这个最终陪他走过一生的女人

  由于自己便深通为文之道,因而切留下了许多让人热血沸腾作品。我们更多地可以从他自己的描述中,寻找他的激情澎湃。但这本出自切“最亲爱的人”的回忆录,却从另外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模样

  马奇结识切,是在古巴七二六运动其间。当时的她只是一个热血有余革命经验不足的女大学生,而他却因屡立奇功而被大众视作偶像。在作品中,马奇不曾掩饰她初次见到“偶像”时的兴奋。而更大的惊喜,还在等待这个女孩

  本以为可以见到切,便是十足的幸事。但随着工作的安排,马奇与切的接触不断增多,切竟然主动向女孩“发起攻势”。这显然让她措手不及。没有鲜花,没有戒指,但马奇和切的故事,堪称最美的“红色恋情”——那刚好,是玫瑰与革命的颜色

  众所周知原因,让这对爱侣聚多离少。马奇对丈夫的敬仰,似乎随着她的陪伴与守候不断在加深。这也支撑着她,成长为一个令人钦佩的女人。

  书中配有大量插图,是关于切和马奇在不同时期珍贵影像。也许单从这些人像,读者自可窥见时光秘密吧。

  但愿我们可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二):格瓦拉妻子回忆录,中文版首次引进

  这里,有你所不曾了解的格瓦拉……

  在革命中,其实格瓦拉没忘记追女孩子

  格瓦拉其实是个闷骚男。

  我还没有成为他的妻子时,在车上,他总是借口在开车,要我给他整理衬衫的领子,或者让我帮他梳头,理由是胳膊疼。总之,甜言蜜语,又不乏遮遮掩掩、略带讥讽地暗示索要温存。

  ——《玫瑰与革命:我的丈夫切·格瓦拉》

  格瓦拉其实很俏皮。

  大阿莱伊达:

  在这次旅行的最后阶段,送给你一个来自丈夫的、忠诚的拥抱。我本打算在思想上忠于你, 这儿有一些风情万种的摩尔姑娘

  吻你。

  切

  ——《玫瑰与革命:我的丈夫切·格瓦拉》

  格瓦拉其实很会写情书

  夫人:

  孤独透过这两扇门,逃了出去,到它绿色的岛屿找您去了。

  我不知道某一天,我们是否可以手拉手,身边围绕着孩子,踏着过去的脚印欣赏这一切;如果不能,我为您梦想之。

  尊敬地吻您的手,

  您的丈夫

  ——《玫瑰与革命:我的丈夫切·格瓦拉》

  格瓦拉其实是一个很会跟孩子玩、会给孩子录故事的父亲,是一个有自己爱好的普通男人

  格瓦拉其实还是一个文学家,一位诗人。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三):铁血柔情——英雄的另一面

  对多人来说,切·格瓦拉 ·格瓦拉就是一个时尚的图腾。他被印在 T恤上,喷涂在广告墙上,甚至被喷涂在内裤上。他那叼着雪茄睥睨一切的眼神很能代表年轻人追逐时尚的心态

  随处可见,一伸手就能摸到,切 ·格瓦拉 ·格瓦拉离着大众似乎越来越近。可除去他那图腾式的头像,我们还知道关于他的什么呢?

  作为古巴革命的领导者之一,这位来自异乡的阿根廷人一直被高高的供在神坛之上。走下神坛,这位古巴革命的英雄到底是怎样的呢?

  …

  凡此种种,各种谜团环绕着切 ·格瓦拉 ·格瓦拉。作为切 ·格瓦拉 ·格瓦拉的伴侣阿莱伊达无疑是解答这些谜团的最合适人选。

  切· 格瓦拉·格瓦拉是一位凡人。阿莱伊达说她与切 ·格瓦拉 ·格瓦拉之间的感情也并无新意,就像坠入爱河的普通人一样

  “他也总是借口在开车,要我给他整理村衫的领子或者让我帮他梳头,理由是胳膊疼,总之他用甜言蜜语,又不乏遮遮掩掩,略带讥讽地暗示索要温存。 ”

  寥寥数语,就褪去了伟大战士身上的迷彩。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切· 格瓦拉对于家人的挂念也不时流落在他写给阿莱伊达的明信片中。 “这个家和和孩子们越来越让我挂念 ”。作为众多孩子的母亲,阿莱伊达在文中表达了对自己丈夫的厚重情感

  在与切· 格瓦拉的婚姻之中,切 ·格瓦拉在百忙之中履行着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责任。阿莱伊达与切 ·格瓦拉一共育有 5?个孩子,可以想见家庭之事的繁重。

  生在革命年代,因缘际会促成了古巴革命的社会主义了方向。环绕着古巴的资本主义海洋无疑给古巴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古巴的对外输出也带有一定程度上的以攻为守。切 ·格瓦拉在这个时候带着古巴的团队远赴异乡,最终倒在了异乡的革命路途上。对于古巴的革命输出历来看法不一,但是在阿莱伊达看来,远离家的切 ·格瓦拉总是那么让人惦记。

  “ 解决这件事时古巴没有参与,也没有人考虑我国革命政府命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这迫使我们保持原则,在帝国主义的强求和讹诈面前不屈服。苏联撤走导弹并没有与我们协商。 ”处于大国夹缝之中的小国显得言微语轻。

  在文中阿莱伊达讲述了一件她与切 ·格瓦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那就是对于 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这是在书中有限的几个分歧点之一。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切 ·格瓦拉的革命理念。

  翻看全书能够很容易的看出阿莱伊达对自己的丈夫的崇拜之情,这种感情可以说是溢于言表。从这个层面来看,切 ·格瓦拉的做法当与不当,通过本书是很难判断的。而书中对于古巴政局的描述、以及伟大领袖卡斯特罗与切 ·格瓦拉的关系这些描写肯定只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局限使得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文宣的色彩

  1967年,这位伟大的战士倒下了。留下的自然是妻子对丈夫无尽的哀思与怀念。一个时代也结束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切 ·格瓦拉的功过待有后人说。但是对于阿莱伊达来说,那是他永远的丈夫,孩子们最可亲的父亲。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四):朴素即深刻: 阿莱伊达.马奇写丈夫切.格瓦纳

  他们的爱情有没有轰轰烈烈?”从1959年相识到1967年格瓦纳客死他乡, Aleida March阿莱伊达.马奇和切.格瓦纳的爱情短暂的,却是刻骨铭心的。Aleida为格瓦纳生下了两男两女,格瓦纳身后给33岁的Aleida留下7岁、5岁、4岁和2岁的孩子。格瓦纳两次生死诀别的离家( 刚果和玻利维亚),使Aleida忍受着巨大的磨难,他不正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渣男”吗?但是Aleida知道只有死亡才能阻挡格瓦纳革命的脚步他的理想是用社会主义解放拉美、乃至全世界。国内学者公方彬提出的“格瓦纳困境”就是指就是在和平年代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的人。别忘了格瓦纳是阿根廷人,他将自己献给古巴,献给世界,是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我要纠正我先前在朋友圈说格瓦纳是“战争控”的说法,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者,最后,他死得相当惨烈,遗骨直到三十年以后才运回古巴。 他除了是革命者,还是一位诗人,他是一天一书的书虫,他博览群书,尤其酷爱文学作品,一生坚持日记。最动情的是他的诗,Farewell, my only one, /do not tremble before the hungry wolves/nor in the cold steppes of absence; I take you with me in my heart / and we will continue together until the road vanishes...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不会认为他是“渣男”了。他舍弃的是对家的依恋,拥抱的是理想危险。单靠伟大是撑不到最后的,我认为是性格使然吧,当他还是一位年轻麻风病医生的时候,就已经是骑着摩托车横穿拉美的冒险家,他认定了目标义无反顾的。 此书直到百分之八十以前,我都觉得可读性不大,作者文笔一般,回忆录写得比较业余,故事平铺直叙,几乎找不到知识点。全文甚少使用修辞,文字不能用优美来形容,但是为什么我却被感动了呢?也许对于伟大的故事,朴素真实语言就足够了。他们实在是太苦逼的一对患难夫妻,Aleida一直不敢再读他生命最后的日记《玻利维亚日记》。我倒是想什么时候看看这本,以人的名义去看。 写完原著读后感,我才知道本书的中文译名叫《玫瑰与革命:我的丈夫》,译得真好!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五):世界的格瓦拉

  提起格瓦拉的名字,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他标志性的头像。红色的背景下,格瓦拉带着一顶五角星的帽子,留着长长的胡须,双眼凝视着远方。据说,这张头像,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头像之一。

  多年前,我第一次知道格瓦拉是在T恤衫上,就是那张著名的头像。后来在各种工艺品、杂志、电视上看见的也越来越频繁,只是对格瓦拉本人的事迹并不太了解。

  因为领导古巴革命的关系,我当初一直以为格瓦拉是古巴人。我想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认为过,由此可知,我们对格瓦拉的认识仅仅还停留在表面上,除了古巴和他的名字外,对他知之甚少

  这本书是格瓦拉的妻子阿莱伊达亲自撰写的,与别的传记不同,书里大部分内容都在讲述格瓦拉最为平常的一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有的只是过往点点滴滴的回忆。按照阿莱伊达的说法是,她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格瓦拉,一个与战场上不同的格瓦拉。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真正的了解他,走近他,不要仅仅把他当做一种象征,而是一个生活现实中活生生的人。

  格瓦拉除了是一位战士外,更是一个深情的男人。他不仅是一个好儿子,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回顾格瓦拉短暂的一生,却是多少笔墨都难以叙述完整的,这个伟大的战士,自青年开始,就有着很强大的抱负,要为解放拉美洲做出贡献。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一个富裕的家庭,幼年时期生活优渥,谁也不曾想到,长大以后的他会对贫困人民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力量

  在书中,阿莱伊达介绍了两人从如何相识,到格瓦拉对自己表白,最后求婚的经历。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年代,一段真挚的爱情,可以让两人忘却所有的危险。只要彼此在对方身边陪伴着,那么未来就是充满着无尽的希望。

  阿莱伊达是勇敢的。一个柔弱的姑娘,不畏生命的危险参加革命,多次被敌人通缉。一直到后来和格瓦拉在一起,担任他的秘书,继续为古巴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格瓦拉去世之后,阿莱伊达坚强隐忍的挺了过来,因为她要照顾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时最大的才不过七岁,最小的刚刚两岁,他们还不懂什么叫做死亡。

  有些人生而伟大,死的更加伟大。

  格瓦拉把一生献给了解放人类的革命事业。为了世界更加和平,更加公正、公平做出了一生的战斗。在古巴革命取得成功之后,格瓦拉抛别妻儿去了刚果,他的愿望是解放刚果。然而事与愿违,他不得不从刚果撤离,最后去了玻利维亚。结果,那里最终成了格瓦拉永久的长眠之地,他再也没能回到古巴,回到阿莱伊达和孩子们的身边。

  几十年过去了,格瓦拉的事迹早已传遍整个世界,他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虽然格瓦拉没能亲眼看见革命的成功,但是他的愿望,一直被所有人铭记着。

  另外在这本书里,还刊登有100多张格瓦拉与妻子和孩子们的亲密照片,对于格瓦拉迷们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希望更多的了解这个男人,你想知道格瓦拉与阿莱伊达背后的更多故事,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文/颜先生

  《玫瑰与革命》读后感(六):一个女人心中的爱人

  作为二十世纪反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重要符号性人物,格瓦拉在二十世纪后半页成为了摇滚文化的代言人。我第一次接触印着他特写的T恤是在西安的一个音乐节上,当时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南美共产主义革命者上,所以当看到穿着T恤招摇上台的乐队时不禁稍稍有点目眩神迷,大概类似看到了凤凰传奇穿着毛主席头像T恤上台的感觉一样。作为一个抛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追求理想的革命者,格瓦拉那种对现实生活不屑一顾的勇气无疑能激发起摇滚人心底最原始的冲动。作为打碎一切的叛逆象征,全世界的摇滚青年都毫无疑问的会赞同他的理念与精神。这种叛逆与反抗能源于一个男人最原始的力量——那种打破一切、藐视一切的力量,恰如骨肉皮们在摇滚乐队肆意喷放的荷尔蒙下舍身飞奔过去一般,格瓦拉身上的男性气息对阿莱伊达也产生着无可抵御的、致命的吸引力。

  所以与其说这本《玫瑰与革命》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本情书。纵使阿莱伊达不是玩弄文字的高手,但尘封于心底数十年的感情缓缓流淌出来,依旧在岁月的河里叮咚作响。作为一个女人,阿莱伊达从见到格瓦拉的那一刻起就在潜意识中对他打了分,成为了格瓦拉的俘虏。在两人尚未表明心迹的时候,她就习惯于紧紧的依靠着他,从他的身上寻找着一种稀缺的安全感,在密林中,在山谷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格瓦拉像一柄开过刃的军刀,折射出迷人而又锋利的光芒,试问有那个姑娘不会被这样的人吸引呢?他年轻——他成为享誉世界的革命者时刚刚三十岁;他崇高——他放弃了富足的生活,为了伟大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即使是高官显爵也没能让他停下脚步;他浪漫——他做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理想自由的驰骋于拉美的土地上。阿莱伊达回忆起自己与格瓦拉相处的点滴时光,竟然爱上这个男人变得如此顺理成章。

  当然,作为一个革命者,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的见证人。阿莱伊达的回忆录中也留下了他们共同走过的革命的足迹,但是相对于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感情而言,这些细节反而变得无关紧要。阿莱伊达并非擅长文字的女人,她更不是一个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述诸文端的女人,所以回忆录中只能见到她与格瓦拉共同经历的一幕幕。但这些回忆在她笔下是如此的鲜活,仿佛是檀木匣中一串串熠熠生辉的珠宝,永远留在那里,永远也不会蒙尘。

  当岁月冲积,我们只能看到一个英雄般的格瓦拉时,在一个女人心底所留下的,却是一个永恒难忘的爱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