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动物庄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动物庄园读后感10篇

2018-01-03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动物庄园读后感10篇

  《动物庄园》是一本由乔治·奥威尔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庄园》读后感(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这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觉得值得读的一本书。也是在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你最相见恨晚的一本书,很多人提到了这本。

  《动物庄园》写于1943年,但七十年过去了,书中的描述一样在天朝,在世界各国上演着~不能不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动物们一起努力奋斗,打倒琼斯后,以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实际上呢,是不是迎来了另外一个琼斯。

  当年一起订立的信条“七诫”不过是统治者随时可以更改的工具;执行与否不过是统治者的一句话

  当权者永远有特权,哪怕当年他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多么信誓旦旦,最终他们一样会享用大麦,酒,在床上睡觉,用两只脚走路。

  劳苦大众总是被剥削的,就像是那些鸡一样,他们的蛋被无偿征用,在狗也就是政府机器暴力胁迫下,反抗者都是死路一条。看看今天的强拆,还有永远买不起的房子吧。

  苹果园的小牧场本来是留给退休动物的养老用,现在却说牧草已经耗尽,需要重新耕种,但不久以后便真相大白,原来拿破仑在哪里播种大麦给猪们享用。今天,我们的退休要被推迟,养老金也领不了几块钱,而当年让只生一个孩子说政府来养老的事儿,他们早忘记了。

  动物们辛辛苦苦的大风车,就是各种轰轰烈烈建设运动,动物们是不是真的过的比以前好,大家也不记得了。风车建造失败了,第一时间是对外隐瞒真相,虚假繁荣

  鸣声器不停地洗脑,汇报着各项数据都创新纪录,动物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大家也不清楚,到底是真的过的比以前好了么?

  那位勤劳的辛苦的马儿,到死了,都被拉到了屠宰场,榨干最后一滴血。而拿破仑还假惺惺的表示慰问和亲切关注。

  统治者做任何事情唯一的出发点是维持他们的统治。

  一切的一切都是惊人的相似。唯一让我感觉到一亮的,就是那匹驴子本杰明,对一切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原来他就是作者自己

  《动物庄园》读后感(二):文学性弱于政治属性

  我无法欣赏动物庄园的原因就在于,我已经经见了他所有的描述和寓意,而对作者本人来说,他所有的寓言,也并

  非是预言。毕竟有一个活脱脱的苏联给了他全部的参照,他怎么去说和写都是可以的。因此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到个

  体上,写作如果跟政治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话,写作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政治,当然,不管是赞美还是讽喻。这就是流

  于表面的肤浅,没有触及真正的人性,因为众人之治的缘故,使得单个的人在此处被遗忘了。所以,我并不觉得《

  动物庄园》是高明之作,它不过是把人延伸到一个群体,用社会性的人性,代替自然人的人性罢了。

  再者,极权并非近代的产物,而只是因为媒介的发达让它看起来更像是近代的产物。古老的极权法则代代相传,别

  的不多说,我们几千年的帝王历史,活脱脱不就是一部发家、杀人、再到颓败、再到重新开始的历史吗?因为有历

  史做参照,怎么去套用,都是可以的。

  因此,奥威尔的这部作品,其文学性弱于政治属性。

  很多国人疯狂赞誉奥威尔,这是因为在极权的阴影下生活的太久,重回阳光下,猛然发现文学长廊的橱窗里竟然有

  描写自己时代的作品,那种亲切感很快就能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动物庄园》读后感(三):精彩深刻

  一部很精彩的书,但是评论人数却远远比不上各大图书榜单的热门畅销小说。一定程度反应的当下读者们的阅读倾向。一直觉得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不能不说是罕见。其中充满了种种政治隐喻,一样的社会制度,从中总能读到一些现象,然后对号入座作家的书写相当有趣,也许一开始吸引我的也是他的有趣,但是读到最后只有悲凉,一本看得我很像哭的小说。或许是因为相似,所以才觉得压抑哀伤。懂书之人自会明白其中缘由,偏激牢骚也是无济于事。最恐怖的时代已经离我们 远去,至少现在我们还保留着一部分自由,自由到可以看到这本书。

  其实看完小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当初说好的宏伟蓝图最后无法实现,是什么导致了它成为了一纸空文,进而又开始了残酷迫害?恕我不才,思绪万千,却终究无法理清头绪。无心情在这里拍案而起 讽刺人性,人生不过数载,谁又能看透人性,没看透就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小说太真实的把画面摊开到你眼前,让你连一个梦都无法做完整,最后却不给你一个解决的良方。没有希望才更显绝望

  推荐过这本书给很多人,不过真正看过的没几个。这世界本就残酷,留一些希望或许还可以做梦。这也许是为什么各大言情穿越,心灵鸡汤的评点过万的原因之一吧。

  《动物庄园》读后感(四):亦猪亦人

  若是纯粹的童话故事,乔治奥威尔奇幻的想象力足以让我奉他如神明,敬他如鬼神。

  但读完书之后在对照奥威尔的年表,才发觉动物庄园来影射前苏联的20世纪初,若进一步挖掘,便可深知每一事件都有其隐喻的对象。足哉,奥威尔现实的写手光辉的形象已经在心中树立起来,因此郑重的推荐你1984和动物庄园一点也不为过。

  但我历史底蕴有限,对苏联的历史也了无兴趣。但影射的不光是前苏联,更是中国,北朝鲜,所有的专制体制,都是这样一个模式。中国从秦开始的历朝历代,不都如此?大力鼓吹本朝的丰功伟绩,却肆意践踏前朝推动历史车轮的铮铮事实。为贫苦人民规划美好蓝图,告诉他们:跟着我干!保你吃香喝辣。

  然而最后,美好的乌托邦滋生了腐败个人享受。极权的产生可为朝代的颠覆开启了倒计时。震震警钟敲不醒深陷私欲的专制主,一次又一次的风水轮流转,只留下杜甫声声叹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书中的结尾这么一句我摘下来“而今,不必再问猪的面孔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外面的众生灵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猪,再从猪看到人;

  但他们已分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

  猪与人是巧妙的暗喻,贪恋的本质近乎丑陋的外表无止境欲望还有一颗自以为是大脑 .正因如此,善于伪装的猪与人为底层动物与人民编织了共和的梦想,最终破灭。这是一篇政治寓言小说,以隐喻的形式,写革命的发生和革命的被背叛,自然还有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按照“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起一个乌托邦式家园。不久,两只领头的猪开始为了争夺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并驱逐了它。统治层的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农庄的理想也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镇压。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猪与人重新结盟,握手言欢。在新的独裁专制统治下,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明眼的读者自可看出,此书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蕴含教训的传统寓言,而是对现代政治神话的一种寓言式解构。

  然后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一句话,你一再批判的所谓的社会不公平,只是因为你没有站在天平翘起的那一端。当我们总是在批判现在制度的腐败时,我们也在为自己认识位高权重的人并为此得利而沾沾自喜。“我上边有人”,并非只是调侃的笑话。每个人在面对利益取舍时都成了不许他人点灯,只许自己放火的独裁者。

  《动物庄园》在当时则相当精确地预言了中国的未来。这本书虽然不是为了中国而生,却是活生生地在中国铺展开。我所遭遇的祖国,见证了你的不朽著作。动物们的故事说到了结尾,我们还将在这里继续生活。从这点上看,我所知道的事实,从过去到现在,到改革开放的春天沾染曾贫瘠的土地,。昨天我把它讲给了可爱的伙伴,他说,政治的事,和我能有什么关系?为了明天的早餐,能多加一杯鲜美的牛奶,其他的话题,都不值得去评说。猪头的作风,那是它那物种的聪明才干,生命求索。就算是阴谋,就算有诡计,也妨碍不到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快乐,我们要轻松思考大问题,是件繁琐且无谓的功课。

  正因如此,我们在盲目与不盲目的思考中才能看到美如斯的风车房和远方花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孩子们的肆意奔跑没有机关枪与大炮 而这,没有国界没有政治。。

  《动物庄园》读后感(五):权利和权益

  奥威尔的作品大多以政治讽刺为主,通过对执政者的统治手段的描绘,以及此背景下被统治者的一些应变态度的描写,深刻的让人有一种悲喜交加的反思。

  《动物庄园》和《1984》均为奥威尔的代表之作,但是这两本书区别最大的是接受和反抗。我想作者之所以用动物和人类两种生物来分别作为两本书的主角,大致因为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所以在1984中对当时的执政者的统治行为作出了自己的反抗,而在动物庄园里却仅仅是没有思想的遵从。

  《动物庄园》呈现的是一群动物在两只猪的发动下,掀起了一场反抗人类压迫的战争,却最终又被束缚在猪的统治下。这个故事讽刺性极强的揭露了在共同利益下的联盟,一旦当权者得到了权利后,就会忘记最初的目的,为获取更多的私欲而放纵自我,压榨同类,从而创设了“特权”。这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最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在统一六朝之后的短短数年内就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这就是在自我权利和群众权益的抗衡中,迷失了最初的为民服务的目的的后果。

  《动物庄园》中的那些影射的动物形象,不仅仅存在于奥威尔的时代,更在如今,乃至未来的政治背景中都将存在,到底该如何平衡政府的权利和人民的权益,将是执政者,更是每个人民需要考虑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动物庄园》读后感(六):Not a fairy tale

  封面写的是:animal farm:a fairy tale。

  我想这如果是一个童话,也过于残酷了。

  这本书看得泪流满面,为拳师。也为后来老去的三叶,本杰明。好像一个时代的逝去,一个人短暂一生的逝去。

  要说读懂了这本书吗?我想只懂了个大概。一群动物有了自由意识,赶跑了吸血虫——人类,曾经意气奋发,对光明的未来无限期待,充满干劲,不怕苦不怕累齐心协力相信未来会被自己建设成天堂

  但领导的是猪,这个也是只吃不付出劳动的物种,凭借自己相对优越的智商取得了领导权,把曾经规划的天堂,曾经的指导方针,经由自己的私欲,利欲熏心,最终变成了和人统治没有区别的农庄。

  本书的隐射,我肯定不懂,没了解过那段俄罗斯历史。

  我只看到,很多东西,初衷都是好的,但在事件的进程中,人(动物)的私欲,却会完全毁坏整个事件,整个社会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时间,如果设计者不考虑到其中这些人性不可避免因素,理想化地设计,那不仅事件会失败,而且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进程中要牺牲掉很多质朴的人,相信这个设计的人,这些人更加没有设计者的智商,即使在进程中已显示出这个事件走向的端倪,也是看不出的,他们是很忠诚的那类人,所以所受的伤害也比普众更大。

  可怜的拳师。他不像本杰明明哲保身,也不像猫狡猾,完全躲避辛劳的工作,更不像鸣声器,跟随利益集团(猪)谋取自己的利益。

  他完全相信领导者(剥削者),即使负伤,还是只想着工作。

  无法想象风车被人炸毁后,鸣声器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动物取得了胜利,风车毁了没事,再造几个就行了,那时候拳师难道看不出来吗?他所信任的团体,是怎么样置身辛勤劳动之外而不顾他们死活?

  更无法想象拳师为工作最后倒下,命不久矣的时候,不是被送去医治,而是被利益集团拉去屠马场,换取威士忌喝。。

  我想这不是童话,这是个彻底的恐怖故事。

  最后的最后,本杰明,一只不是非常聪明,但足够聪明到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驴子,说出了他经过漫长的一生,看清这场革命的实质,他最终说的其实是生活的本质,弱者的本质:一切都是不会变好的,艰辛苦难就是生活。

  很悲伤的故事,想起最初大猪构造的理想自由的动物社会, 英格兰野兽之歌还清晰可问,但一个时代过去了,这些牺牲的英雄,永远消失在了动物农场的记忆中。

  From May 2014

  《动物庄园》读后感(七):无知则无智

  一本小小的书,让人深刻,讽刺,赤裸裸。为了取得农场的自由民主,猪当上了动物的领导者,与许多历史事件的发展一样,为了统领其他的动物,猪散播虚假消息,夸大自己,夺取利益,压榨其他动物,成为了独裁者。个人觉得最让人可笑的是那头马,没有自己的主见,只知道服从,以为自己做的一切是为了子孙后代,结果他工作致死被卖去屠马场,换来的钱还不是被猪拿去买了一箱酒在自己潇洒。

  《动物庄园》读后感(八):抄不抄《讲话》有什么不同?

  在火车上几小时看完了这本书,长出一口气。

  1943年,奥威尔开始写《动物庄园》,当时正值世界大战。

  1943年,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

  1943年,意大利向盟军投降。

  1943年,英美一路凯歌同时偷偷规划战后排位。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

  1943年,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年,为纪念鲁迅逝世七周年,《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座谈会是1942年,《讲话》在七七出版社行印过,推广学习是从《解放日报》开始)

  历史简直在按奥威尔写的书前进:皇城改成博物馆;高层物质特供质;Political内残酷路线斗争;输出革命;修改constitution;东西阵营放弃对抗,实现和平共处……。在1943年,他能看得那么远,那么精准。令人起敬。

  关于《动物庄园》的书评,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李零《读<动物农场>》,文中点出“拿破仑”是斯大林,“雪球”是托洛斯基,“尖噪”是布哈林或日丹诺夫,“皮尔丁顿”是丘吉尔……。

  请允许我大段抄写李零: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代表作,现在已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量超过四千万册。出版前,他就担心,此书可能正中保守派的下怀。情况果然如此。它的出版,立刻引起了丘吉尔的极大兴趣,英国女王也马上派人买书。这本书,很敏感。冷战时期,英美夸,苏联骂,骂和夸,都是拿它当“反共宣言”。一九五一至一九五四年,英国人改编,美国中央情报局掏钱,拍成动画片《动物农场》,故事的结尾被篡改:“人猪大团圆”,人去掉,光剩猪,完全变味儿。冷战氛围下的阅读趣味,决定了奥威尔的命运。他是被保守主义捧起来的。苏联和前东欧,还有咱们中国,大家初读此书,都很震憾。很多人都问自己:他怎么比我们还理解我们。正因为有强烈共鸣,读者很容易相信,甚至比西方读者更容易相信,这是一部反苏反共的右翼作品。但他们读错了,不管有意无意,他们只是读出了他们想听的东西,而不是奥威尔想说的东西。”

  “一、奥威尔是左翼  欲知民主,先知左右。传统意义上的右翼是西方议会中的保守派,左翼是西方议会中的民主派和激进派。右翼多半和遗老遗少、王公贵族和宗教势力有关,而左翼则代表新兴势力,如各种民主派、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夹处激进、保守之间,往往是中间派。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极右翼,托派和无政府主义是极左翼。这是大致的划分,情况经常变。现在,左右两翼不断分化,有所谓新左新右。很多玩经济、玩选举、玩战争的,都是右翼的变种。很多玩理论、玩环保、玩人权的(还有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女权、同性恋等等),都是左翼的变种。现在的左翼,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一盘散沙,经常往右转。  奥威尔的立场是左翼民主派的社会主义,他既恨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又恨苏联的斯大林主义。英国的保守派,他也反对。  阅读此书,知人论世很重要。”

  李零关于此书的文字发表在《读书》2008年的第7、8、9三期上。视角很客观,我同意,“阅读此书,知人论世很重要。”我也希望自己足够客观。不过,想一想蒋介石当时“以党治国”“国家社会主义”,有点像雪球想搞风车,当然后来变成了拿破仑大风车。

  惭愧,《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理解不深。大概理解就是文艺创作为工农兵服务,文艺要统一战线,要有立场,也要阶级斗争。黑蓝论坛上有马甲把《讲话》前后形势剖析了一下,蒋介石忙于处理正面战场,王明的苏联后台米夫被秘密枪决,王实味的文章《野百合花》在《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终有了《讲话》。

  七十年过去,文艺界“纪念”讲话,有一个“抄写”行为,行为艺术。据说有“百人名单”,我倒不在乎谁在上面,谁不在上面。文艺界装孙子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在钱面前装孙子,在权面前装孙子。我甚至可以原谅,这不是检验的标准,只要别装着装着成了真孙子就行。

  周国平后来还是解释了一下,

  “现在我当然已经明白,当年我在读《讲话》时发生的内心斗争,实际上是我的被压抑的精神本能寻求突围的曲折表现。我在2004年出版的《岁月与性情》中如此反思:“在中国当时的政治语境中,知识分子是有原罪的,真正被判为原罪的正是这种精神本能,而所谓思想改造就是与之进行斗争的漫长过程,改造的成效则体现在能否成功地将它削弱乃至扼杀。回头想一想,多少人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耗费在与自己的精神本能作斗争上了,而他们本来是应该让它结出创造的果实的。”毫无疑问,这里说的“多少人”首先包括我自己。”

  我看的这本《动物庄园》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李立玮译的,李零看的大概是傅惟慈的版本。傅的版本里Squealer译成尖噪,李的版本译成鸣声器,有一天半夜里鸣声器从梯子上跌下来,跌在“七戒”的墙下,手边有一盏马灯,一把漆刷子,一只打翻的白漆桶。

  我喜欢“鸣声器”这翻译,鸣声器还不是喉舌,不是传声筒,就是干点刷墙的活儿而已。李零说是布哈林,我觉得戈培尔更像。

  工农兵现在不需要文艺,工农兵现在需要钱。文艺也不为工农兵服务,也不干刷墙的活儿,现在文艺只为钱服务,画国画都跟印刷机似的。所以,抄不抄有什么区别呢,我最讨厌站队了。《动物庄园》要是有续篇,大家打完牌还要重新洗牌,闷声发大财才是真理,不能图样图森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动物庄园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