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哈佛》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爱在哈佛》是一部由李长秀执导,金来沅 / 金泰熙 / 金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在哈佛》影评(一):爱在哈佛-感情与真理
今天我想用中文来短评一下我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相比于其他韩剧,这部韩剧无论是写个人感情还是写个人奋斗都能与其他其他韩剧分开来,很有内涵。
以前偶然看到一句话,将哈佛人的“Enter to grow in knowledge,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e country and the kind”在我看来展现的淋漓尽致,看完这部电视剧我触动很大,我被主演们的奉献精神所打动。
整部电视剧一直是爱情作为主弦律,但并没有看到让人纠结的三角恋啊,无聊的东西。爱都很坚定,唯一。
《爱在哈佛》影评(二):爱在哈佛
李秀茵最后没有去世,真让我欣慰,虽然悲惨充满了激情容易让人感动,但看得太多也是会让人麻木甚至反感的。何况生活本身就够难过了,实在不想看太多的“感人肺腑”的东西。
大多数评论都指出此剧前半段精彩,后半段平平。我也不例外,不过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生活。正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说:一个勇敢的人可以为一件事英勇地去死,而一个成熟的人则会为一件事屈辱地活下去。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青年恋爱时可以激情飞扬,指点江山。但真正进入社会后,就算是如同金贤宇和李秀茵一般正直但也不太可能过于激情了。这也许就是成熟的代价。此剧虽然有着案件的线索,但令我最欣赏还是两者之间情感的互动,相当吸引和感染人。这倒是紧扣了标题“爱情故事”,一段美好的爱情,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金贤宇的法庭上那句脏话太有震撼力了。
《爱在哈佛》影评(三):爱在哈佛
爱在哈佛,很久之前就要看的电视剧,但要看的理由却很不可理喻,因为认为是部无聊的电视.但却一直坚持看到要看完的地方。到了第十集实在受不了跳到最后一集了。看了最后庆幸自己还好看没中间的。能猜到那段无聊的部分。
.虽然很无聊,但却在看的同时想到和要让我去做到好多.比如两个互相了解的聪明人之间的斗争真的很有意思。到少比两个傻瓜有意思。不用太多的解释和说明。不知这个算不算心意相通。比如十美元能干什么?这个我不好意思说。还有不要去挖掘别人的过去。要告诉你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当她觉得安全的时候。有时候爱的太过也是一种错。比如让我认识到乐观也有消极跟积极之分。并由此最后造成的结果也会是千差万别。这个展开话就长了。我看还是算了,这点不想说了。
最重要的事让我觉得有必要让自己变的更优秀了。不知道学英文算不算。当今这个社会这好像成了一个充要的条件。必要吗?不知道。感觉大多数国人被英文强奸了。
看跟写的时间隔的有点长。还有好多感想忘记了。
《爱在哈佛》影评(四):不只是赏心悦目
好多年前的电视剧,这么久之后再看也还是深深被吸引。
每当那首经典的spring summer.....响起,伴着年轻的学生在美好的校园里奔跑穿行,以及那有关梦想、信念、爱情的主旋律,总是那样令人感动和振奋。不禁觉得,世界真美。
男主角阳光灿烂的大脸和女主角甜美迷人的笑眼让人觉得世界都充满了希望。看着他们自由追寻梦想为之奋斗,自己心里也按耐不住的激动。觉得像他们那样,才真正叫活着~
然而,很多地方很多层面很童话。像是在世界最高学术殿堂里求学、像是人生方向清晰有使命感有热情能全力追寻梦想、像是在那美轮美奂的大学校园里度过那么精彩的四年时光、像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
而最理想主义的可能是男女主角他们本身的特质---爱人、爱世界的能力、信念、勇气、正义、总是那么积极阳光的心,近乎圣人吧,让我想到了风之谷里的那乌西卡。其实看剧的时候我心中是想他们的情商怎么这么高啊,刚开始被教授各种无视而遭到的同学的冷待,他都没觉得人性阴暗而愤世嫉俗,虽然那一段时间遇到很多困难,却也努力坚持地走了过来,永远那么地正气正能量,在看到心上人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所有烦恼都忘光,爱情的力量真是神奇啊。
而女主角也是,面对一切都能笑对(虽然到偶尔有点假装坚强),其实这样才是获得了自由啊,因为可以直接无视掉生活中时不时出来的波折艰辛,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本来已经很辛苦的生活。觉得他们两拥有未被怨恨玷污的纯洁灵魂。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心胸开阔,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虽然很理想主义,却也仍然给身处现实中的我们以力量和启发,尤其是让我感受到了平日里久违的“爱”的光和热。
总之贤宇这个人物是满满的正面品质,而没有一丝一毫的负面。这也近乎理想了吧。
至于回到韩国的部分,不提有些狗血的人物还有较为老套的剧情。灰压压的冬季城市背景奠定了一个哀伤略压抑的基调。贤宇怀揣心事的表情,失去了学生时代的毫无顾忌的舒畅笑容,但也变得更加成熟有担当,给人的感觉真的时候前面很不一样。虽然这部分不如校园生活赏心悦目,却也展现着某种程度的部分人的”现实“生活。大学里的明朗闪耀的青春朝气渐渐褪去,变成成年人,添了稳重深沉和难言的烦恼。看到后面两人的生死相依,前面的校园部分比较像是小打小闹了。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后半部分也没有那么那么不可取- -
从小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被怕被我爸看到,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垃圾”,这一直让我难受。
但是之所以能够被深深吸引,总是因为片中的一些闪耀的东西唤醒了那个更真实的自己,碰触到了内心的柔软部分,帮助我确信那些真正重要的——爱,勇气和信仰。
《爱在哈佛》影评(五):《爱在哈佛》的两大硬伤!!!
前面非常精彩,高端的学府生活和爱情让人无限憧憬,但该剧后面垃圾了,拖沓得很。还有硬伤和漏洞:本来交代好了的,洪正民回韩国有个事情是要找金贤宇的老爸算账的,因为父辈的缘故,他要报仇誓要搞得金老爸声誉扫地的,可惜编剧一直都没交代;后半部,哈佛的一个校友董事长给予了金贤宇巨大的资金和办公支持,但人家稍微有个小小的请求,请求金律师代为帮帮忙,整一整教训某个叫洪正民的律师,也是哈佛的,可一直到结尾,剧情没做任何这方面的交代....
希望精品能做到更加完美无瑕~
《爱在哈佛》影评(六):我喜欢的爱情的样子
看这部电视剧应该是快十年前的事了
我记忆里面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细节
女主在哈佛做医疗志愿者,照顾一个艾滋病人
那时候她用毛巾擦拭对方的身体,我好像看到了天使,那么美好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金泰熙,在我眼里,她就是最美丽的天使
我喜欢男女主角的爱情
男猪脚就是在看到天使一样的女主角的时候才真正的爱上她
而女主角也是在男主角利用自己的专业帮助了一个黑人获得诉讼胜利,看到他的专业,他的理想,才真正的爱上他
我喜欢这样的爱情
我欣赏你的理想 你欣赏我的
我们携手一起努力
这么多年了
始终记得那个细节
始终还是很喜欢金泰熙
那么美丽
虽然也知道那只是角色塑造
可我还是私心的这么想着
她就是我喜欢的天使呀
《爱在哈佛》影评(七):前热血哈佛,后狗血韩剧
对于后半部的不满就在标题骂了,但是前7集绝对是完全10分的。开头的设置确实很有趣,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也在纳闷,究竟是怎么样的误会?一开始的泰熙是魔鬼一般,后来却变成了天使。男主是那么的努力,却又那么的浪漫,确实给了我许多启示与动力,我也渐渐被其学习的氛围感染了,让我重新地认识一下我的暑假。时隔三年了,还是一直喜欢着泰熙,想看看10年前24岁的正值青春美貌的泰熙,我发现看这一部戏真的对极了,又不用浪费时间去看无聊的狗血剧,又可以一睹女神的风貌,真的是一举两得。男二真是可怜的苦情男,真心可怜他,但也得赞颂为了爱可以牺牲的精神。 说说个人的收获吧,归结起来就是courage,cofidence....对于想看的同学,真心推荐你只看前7集,再看下去你只会发现编剧的毫无逻辑、缠来绕去的无聊纠纷。就让它成为一个神话吧。
《爱在哈佛》影评(八):So In Love
小时候和爹妈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Jack支撑不住叮嘱完Rose要坚强地好好活下去,当Rose吹响胸前的哨子被人救起,大幕落下,我妈轻轻叹了口气对我说:女儿啊,你要记住,这样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我才小学6年级吧,连爱情是什么都还懵懵懂懂,但我妈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记忆中。慢慢长大以后,我对于纯爱的校园的电影电视剧几乎无感,我觉得那些都是编剧刻意地编造一个个conflict之后将剧情推入高潮的手段,我们这些凡人做不到感同身受。直到被安利了《爱在哈佛》。
生活中真的会有两个人如此相爱吗?
女生会在喝醉之后回忆:他一笑起来眼角有四条皱纹,他的手掌很大,比我的脸还大,跟他接吻很甜蜜,甜蜜到我每次回忆起来忍不住嘴角上扬。男生会在复合同居之后,假装去上班,却在门外喊:老婆,晚上我要喝泡菜汤哦,多放辣椒和豆腐。听到门里面没动静,满心狐疑开门查看,看见女主捂着嘴偷乐,便心满意足地离开。这些细碎的片段,都是爱啊。
这部剧大概是两个具有付出型人格的恋人深深相爱的最好展现。“我能做到的我都会为你做,所以你也不要轻易放弃。”这句台词贯穿始终,他们也一直实践着。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两个人之间不求回报的付出。之前好多人问我为什么推崇《Goodwill Hunting》,我说:这部电影阐释了最真实的爱情状态。在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在某些时刻你可能会担心,如果他并不像我爱他那么爱我怎么办。但是金贤宇没有,李秀茵也没有,他们在相爱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在决定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想那么多。《爱在哈佛》大概阐释了最理想的爱情状态:我们怀抱的是最简单的愿望:我爱你啊,我做这些,只是希望能更久地把你留在我身边。
果然,爱只有在付出中才难能可贵。
可能一般的情侣连剧中的一个考验都通不过,金贤宇被麻烦的诉讼缠身,可能会被吊销执照,甚至被怀疑成为杀人犯,还有最后在爱人和正义之间的抉择;他们结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李秀茵身患绝症,病情恶化快,生存机会渺茫。但是他们依靠着爱闯过了这些考验,这些考验也让他们的爱更加牢不可破。考验虽然多,没关系,反正有你陪我一起啊。坚持绝不放手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最困难的,但因为是你,永不放手反而是最不费力气的。
如果没有看过别人秀恩爱,有些人大概永远都不会坠入情网。为什么爱情主题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活跃了那么多年还是经久不衰,因为人们需要这样的兴奋剂,来保持一份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没错,这部剧也许还是编剧费尽心机编排下的产物,也许金贤宇在图书馆彻夜不眠也未必能找到帮助李秀茵申辩的案例,也许李秀茵自己病重但还是去拜访关键证人视图说服他说出真相未必会成功,还好只是假设,还好最终他们都成功了。这样的情节设计其实更好地告诉我们,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奋力一搏是会有回报的。这样的爱情只要存在着,就让人觉得生活其实十分美好。在我们的平淡生活里,需要这样的一对恋人,重新点燃为了真爱fight for it的英雄梦想。
希望我们都能心存善良和信念,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着对爱情的珍惜和憧憬,希望我们一直能so in love,如此相爱。
《爱在哈佛》影评(九):看到你们那么努力 我也有了动力
前七集真的很励志。不像是别的韩剧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风格,主人公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未来挥洒汗水。仿真法庭上贤宇和郑民的努力,秀茵为了做义工时的耐心细致都让人看过后非常感动。
与其说贤宇为了秀茵而改变了不少,倒不如说两人各自为对方改变,秀茵变得更加温柔可爱,贤宇变得更加理智成熟,在彼此了解对方的过程中互相磨合,真羡慕。
最感动的就是秀茵为了救突然晕倒的学生的不顾一切,她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行医执照、可能会被上诉还是义无反顾地施救,在仲裁会上还是坚持“如果再遇到此类情况还会救人”的主张。最终的结局总是美好的,大约连编辑也舍不得伤害一个如水般纯洁 心地善良的女生。
为了深入贫乏地区进行医疗救治,秀茵甚至学习了西语。还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作者的学生对作者说:老师我准备去学习印地语。作者不解,学生回答,我现在在研究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一些文件,作者说,大部分文件都是用英语写的,所以不用再学印地语了。结果学生却回答:那么我还要研究那些用印地语写的文件材料,所以还是学习一下来得好。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人钦佩,也同样让我有了继续奋斗的勇气吧。
重温这部剧的时候我正是高三的寒假,有成山的作业,每每看到秀茵在灯下努力地学习、在卫生间打扫卫生,贤宇翻阅厚厚的法律书籍,还有哈佛大学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心里总感觉到了共鸣,身上也似乎充满了力量。
《爱在哈佛》影评(十):哈佛爱,歌未央
一直想看这部剧,但一直都忘记要去看。临近去美国留学的日子。就找出来,没想到两天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很像半年前,所拜读的华语文学大师鹿桥的《未央歌》。故事也是以校园为依托,以抗战为背景,讲述当年在西南联大男男女女在那个大时代的儿女情长。记得女主角叫蔺燕梅也像个落入凡尘的天使,男主角叫童孝贤也总是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里面的男二号活脱脱的洪政民,也是把蔺燕梅拖着不放。记得书中里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在女主角极度迷茫的时候男主角对她说:“现在我是你的宗教。”不禁让我想起金贤宇对李书仁说的那句“我能做到的一定为你做到,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同样的青春岁月,同样的感动。后来看到《未央歌》的介绍,发现作者所描写的根本就不是当年的抗战岁月,而是因为对自己母校,西南联大的感情才把这个故事放在了联大。后来查阅鹿桥大师的生平才知道,这部书成书于他在美国的岁月,大学毕业后鹿桥先生留学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美术史博士,想必也是那个美丽的校园,给了他《爱在哈佛》一样的感动吧。虽然两部作品都有些乌托邦的意味,但都给了我很深刻的启迪,剧中最给我的启发是金贤宇在看到李书仁为爱德华擦拭身体后对她说:“我可能会爱上你。”想必这如果发生在我的身上,必定是种相见恨晚,知音难觅的情感,现实中的喜欢可能很多,但真正有几个我们喜欢的人能够打动我们,我突然觉得自己爱的人必定是她身上的某些特质能够深深的打动我,同时与我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吧。19岁的年纪,对爱情,还不太懂,就当是预习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