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庸之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维庸之妻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4 20: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庸之妻的读后感10篇

  《维庸之妻》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177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013-8-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庸之妻》读后感(一):太宰治-醉倒在自我毁灭的路上

  这三个人,三岛由纪夫(太阳与铁/金阁寺/爱的饥渴),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太宰治(维庸之妻)。我是按照这个顺序阅读的,所以其实个人认为,倒是从最难的开始,暂停与最简单的。 说最困难,一个是《太阳与铁》是三岛后期的作品,一心担心自己毁灭与自己世界中的三岛这个时候,有着成熟的自我意识思维,但是又极力避免沉溺其中,又免不了被自己的轨道所吸纳,最后忍不住做出了向死而生的事情。这一切都是迫于无奈,因为反抗的失败。所以这个人是最复杂矛盾的,他最清醒,却又是病得最重的一个。 《金阁寺》想必不用再说了,大家都知道是个什么样子故事,而且也明白他的瑰丽思想,也都受其影响不敢轻易尝试去见金阁寺一般的东西,那些你喜恐至极的东西,变成了你不想要见到的噩梦,哦,还是毁灭他比较好吧,去除实体的具象的东西,变成一个抽象的符号存在。 《爱的饥渴》是三岛的另外一个个人倾向,那些变态的,不合宜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他是来的喜欢的。(这点倒是和后面两位略有相似,所以可以概括为人/男人的本能驱使?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是一本看简介好比看到故事会知音故事那般幸福的事情,但是细细读来,却发现所谓的变态外衣,那些卖点根本就撑不够这恼人的无聊日常,好比再变态的电影题材,变成充斥着细节节奏缓慢的“文艺片”以后,这些不和时宜的情节发展人物个性,都变的十分可接受,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就是这样的一本长篇小说,也要得利于翻译家金溟若,真是非常到位的翻译。要比现在大陆的本子好上很多很多层,比林少华的罗生门不知道要好多少。当然,不是一个作家也不能够作比较。 接下来是芥川龙之介,该怎么说呢?如果说三岛是至刚的存在,太宰是至柔的存在,那么芥川就是为了平衡他们两个而存在的一个人,所以大概要把他们三个人放在一起说。因为芥川从内心是大男子主义的,但是又时不时地因为女人的事情而变的无可奈何,只是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他在挣扎,想要表现出的无所谓可能一个女人的转身或者低吟就全然没了踪影。对于这点,大概需要对作家做一些背景调查。 只是,芥川是一个我最没兴趣的存在,因为他的中庸他的平衡。我还是喜欢极端的有戏剧冲突的人和人生。当然了,芥川的《罗生门》是十分值得一读的,虽然无力感时时萦绕,但是总体还是积极向上乐于给生活一份解决方案的。 好了,接下来是我们的主角太宰治了。我对于他,感触是比较深的,不晓得为什么,我觉得我们两个在某几个层面上是十分相像的两个人。虽然经历千差万别,我也不是很想要那些他的糟糕经历,只是在精神层面或者想法上,有着不谋而合地方。 一, 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出现死猪状态,我就是这样阿你到底要怎么办?要不我就去死吧,可能是我死了比较好吧,你们也就不会那么痛苦。这种消极的自毁倾向,但是更多的,这种态度是一种华丽的武器。一种由消极状态太深而衍生出来的抵御气场。往往这样,吵不起来也无法使对方完全动气。这也是我的吵架状态,所以这种粘粘糊糊无法淋漓尽致大吵架的状态,我也是很烦恼。但是自己的性格是如此,事到如今也没有办法改变了(或者我还是真的消失掉比较好吧) 二, 第二点,也是我觉得最太宰治的一点。他是一个乐于,享受于,倾向于呆在自我毁灭情绪中的一个人。他的落寞贵族头衔,他的贵公子形象,他的遭遇,他的死不了,他的其他等等一切。都急于需要一个口子来释放黑暗能量,来自怨自艾。太宰治,他需要的,是自己变的悲惨,却不需要同情,同情是最要不得情感,情愿没人知道我逝去而不要当面追忆我的荣光。那些荣耀的过去事情,背着太难受了。只是,他始终做不到放任不管。他只是做不到。不是小气自怜自艾的小作坊主人。他只是有一肚子浓到化不开的惆怅,还不想要和别人分享。这点我懂,分享给别人一个苦恼,并不会变成半个或者零,反而会孵化出另外以及更多的苦难。 三, 所以他想死,他一直想着死,这样的想法十分令他着迷。但是他有贪恋着女人,况且都在做一些世俗所无法容忍的事情。还是阿还是有前仆后继的女人扑向怀里,大概因为他的忧郁他的帅气凸显出了更加敏锐的才气。不得不说,这真是看脸的年代。只是,他自己,虽然深深地厌恶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乐在其中的。这种今日有酒今朝醉的逃避人生态度,不就是我吗。 太宰治,他自我毁灭,还顺便毁灭那些他碰到的东西,弄的一切支离破碎,于是才称心如意离开。甚至下一次出现的时候,还是带着孩童一般的天真微笑。这就是他,一个醉倒在自我毁灭路上的忧柔浪子。他的那些故事样本,剥离到最终,就是他的故事。 一个用生命一点点去消耗掉自己全部的,自传式日本作家。生活在充斥着樱花般色调的战乱年代。 不过我很爱。

  《维庸之妻》读后感(二):啊,还得写标题啊

  我并未因此喜出望外,只答了一句:“没人性不错。我们只要活着就够了。”

  一个是满嘴谎言不负责任每天花着女人的钱在外面花天酒地丈夫,一个为了与丈夫多见几面在酒馆和下流客人逢场作戏又逆来顺受妻子,明知道自己夫人被无赖的冒牌贵族搞到手却又无可奈何的酒馆老板,和丈夫一起偷偷干着违法买卖被人抓着把柄忍气吞声的老板娘。

  所有的人都在扭曲的生活,都在像野兽一样,做着本能的反应,没有道德,为了钱为了一时的痛快,不断的做着背德的事情,明知道会受到伤害,依然放任不管,没有任何躲避的想法,甚至在受到伤害后依然无所谓的重复着的生活,这些是混沌的野兽,披着人皮的野兽,道德与责任,礼仪与廉耻,这些东西只是他们表面薄薄的一层人皮,只是他们伪装成人类的道具。

  我一直想,人为什么活着,我见过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应该在有限生命中达成什么样的成就呢,我不知道,之前想过将所有想看的书看完,最近又想跑完一场马拉松,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对这个社会毫无影响的事,即使这种小事我也很难做到,但我并没有感到难受,生活本就如此

  曾经看过一句话,我一直保持传统美德的原因就是穷。现在想想我也是如此,倘若我是一个富有的人,我还会对别人有礼貌吗,我会对别人有意无意的冒犯还以微笑吗,我不觉得我会,如果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便不会对同事报以微笑,因为我可以随时找到新的工作,如果我的身体好大强壮,我便不会对路上不小心撞到我的人报以微笑,我会帮助他记住走路时眼睛要看哪里,如果我是一个受女人欢迎的人,我便不会对同龄的单身女性报以微笑,因为我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女朋友,看到了吗,这便是一个普通人的想法。然而真正可贵的是一个人总有着许多人羡慕的条件依然对所有人给予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我永远无法变成的,因为我的梦想是变成一个趾高气扬的暴发户,你瞅啥

  《维庸之妻》读后感(三):。

  我有一个想维庸一样的丈夫,他是诗人,却每时每刻都感到死亡的威胁。每天喝的烂醉回家,对儿子漠不关心,虽是贵族,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经常去的那家酒馆的老板终于讨债上门来了,他每次都来喝酒,却不给酒钱,只有有时候带朋友来喝酒时,朋友帮着垫着,不然才不会让他这样继续喝白酒呢,老板说。可是却在快过年的时候,偷了我们5000块钱,那是我们第二年进货的钱啊!

  没有办法,我找到另一家酒店帮忙干活,为了替他还钱。有时候丈夫也会来店里,喝得烂醉,和女的勾搭,等等。

  我26,丈夫30,这天终于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喝酒,送我回家后,以没有电车为由在我家里住了一宿,结果就这样我就到他的手中了。那一晚,丈夫没有回来。最后才知道丈夫偷那5000块钱,是想让我和儿子过一个豪华的新年。

  活着不是活着,是苟且偷生,战争的痛楚,谁能明白?贵族?诗人,只不过醉生烂死罢了。

  《维庸之妻》读后感(四):是真的丧啊

  现在的丧文化,有些时候表现成段子真的很好笑,但我执念地认为这种逃避可耻但有用的文化,不是真正的丧,虽然知道逃避不好,但就是想让自己喘一口气而已,然后再继续面对。 可我是真的看不下去太宰治。 要怎么去解读他的作品展现了日本人战后的心理也好,对于贵族落魄之后的物是人非和心理挣扎也好,让那些敏感脆弱的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也好,反正对于我,我是真的看不下去。 正是因为知道,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一生,有些人走着走着或许就能习惯了,但有些人刚好相反,他们会被重负压弯了腰。没有办法解脱,人性的懦弱又不敢尝试着自我解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处处碰壁,疼,但不会死。这种人生也的确有用文学展现出艺术价值意义,但我每看完一篇短篇之后,都想说这写的什么玩意!不得不说,他的笔触的确很真实,这就是真正的丧,丧得不能更丧了!我不喜欢鸡汤和强行鸡血,但我更讨厌这种把读者拉向沼泽的绝望。 所以,我不喜欢,并且厌恶,深陷泥潭但是借着无力改变的借口,从内心深处没有真正想把自己洗干净重新做人的人,被人打了左脸反而把右脸给他打,只有两个字,厌恶。 英雄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但仍然热爱着生活,但什么是生活的真相,又什么才叫做热爱,我觉得起码不是那样子。 有很多人说羡慕读不懂太宰治的人,我只能说,那请继续沉浸在你们那高贵忧伤和带着艺术感的堕落中,丧去。 本小姐姐要去读我们天朝自嘲的丧段子了乐一乐。

  《维庸之妻》读后感(五):绝望,男人们的伪装

  不知道是作者气质使然,还是战后的日本就是如此沉滞,也可能兼而有之,总之故事中的男人们似乎都沉浸在无望的愤怒平静悲哀之中,对一切都振振有词,对一切也都无能为力相比之下,女人们对于生活则表现的要成熟得多,或者说没有男人那般自己为是的骄傲自尊。虽然她们对于现实也只是忍耐,并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但比起男人们不自量力的叫嚣或者萎靡不振的逃避,这一群负担孩子、忍受着贫穷的女人在生活面前的固执无疑更值得人尊敬。毕竟比起大吼大叫与一走了之安静隐忍才是更需要智慧勇气的。

  只是,在这部完全以男性为论述主体的小说集中,绝望与茫然又是那么强烈的占据着生活中每一寸平和土地,以至于女人们的安静与隐忍在这绝望与茫然面前就像是油尽灯枯前的微弱亮光,虽然依旧照耀着生活,可谁都知道那已经是黑暗降临前的最后一丝光亮了。当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们无法为自己找到生存的依据时,女人们的辛劳与付出也就永远无法得到她们所期望回报了,于是活着便只是为了活着——再也无所谓好坏。或许,女人们可以像阿幸一样重新找到一条平稳的路径继续生活下去,又或者像阿珊一样看出男人那无以复加的荒谬,可是那已经被彻底摧毁的旧日生活——温馨的小家、体贴的丈夫、乖巧的孩子——是真真正正的消失了。或许人还在,但神是早就散了的。当然,小说的故事背景可以让人们把这一切悲哀和不幸都归结于战争,控诉战争对生活的破坏、对人性的摧残,可是透过作者那深入骨髓的悲哀和绝望,却颓然发现所谓战争的恶果不过是人们自我放逐的借口。即便没有战争对物质生活的彻底摧毁和对精神世界的步步紧逼,那些必须整日与恐惧斗争、与寂寞为伍的男人也依然不会在和平世界中感到安慰,战后的破败与萧条只是为他们的愤怒与绝望提供了一个绝佳而又悲哀的平台而已,并顺带粉饰了更为可怕的无能为力。

  应当承认的是,如果小说中的男人们都是孤单的个体,那是可以从他们对世界的愤怒与不信任中感到一些超脱的意味的——甚至是“侠”的情怀,可偏偏不幸的是这些男人们既是丈夫也是父亲,而在如此的身份下,他们精神世界的孤傲就无疑变得荒谬了——对孩子不闻不问,对妻子不理不睬,甚至家对于他们来说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算不上。这样的孤傲与自我放逐除了极端的任性与不负责任,还能是什么呢。或许他们对现实的鄙夷、对寂寞的追逐、对死亡的迷恋仍然透露出某种生命在美学上的意义,是个体对于群体的超越,可当这一切面对的是妻子的守望与孩子的等待时,而为其陪葬的是对他人生命的折磨时,所谓的“美”也就统统没了分量。

  其实整本小说集中除了悲哀的现实,男性本位思想似乎更加值得关注。虽然书中也有通过妻子的视角来叙述的故事,可其意仍旧是在解读男人的选择。虽然无意评判这种逃脱不了时代局限的价值取向,可如今看来这一思想却成了一部分人的精神负担。所以我也就忍不住去怀疑那些无法逃避的悲哀与绝望其实是男性想要掌控世界而不得后的病态表现,而战后的混乱更加摧毁了他们骄傲与自尊,这一点作者大概也是意识到了的。但也恰恰于此才更加让人感到哀伤——作者一面讽刺着男人的荒谬,一面却又沉浸在这种荒谬中无法自拔。所谓绝望,也就是这样了吧。

  :已经忘了这本书是怎么出现在当当网收藏夹里的,因为太宰治这个名字完全是陌生的,不过现在看来真的是发现好东西了。似乎年龄越长,越发觉出绝望的美——当然,还是不要出现在自己身上为好。

  《维庸之妻》读后感(六):背的的快乐

  像太宰绝大多数小说的男主人公一样,大谷先生也是一位在女人之间受欢迎的欢场浪子;

  但诚如题目所言,这是由他的妻子担任主角的故事,这显然又和太宰其他的小说不太一样。

  在贫苦的家庭主妇生活中艰难挣扎的女主人公被债主找上门来,因为丈夫欠债的缘故不得不到小酒馆去打工还债。她自如地捧着托盘穿梭在宾客猥亵的目光之间,用更下流的笑话反击客人的调笑,这让她感到轻松和解脱——这是来自开始独立生活的舒坦,还是来自对丈夫成功反击的快感?又或者,只是从“背德”上得到的虚浮的快乐?

  米兰昆德拉有剧情类似的《搭车游戏》,讲述一对情侣假装陌生男女互相勾引的故事。姑娘享受着扮演放荡角色的快乐(这是一位生活上相当纯洁的姑娘),小伙子对这放荡惊疑不定(他爱的正是她的纯真),两人相互猜忌对方角色真假,难辨自己角色之间的边界——

  故事的末尾,姑娘捂脸哭道,“这是我啊,这是我啊,这真的是我啊……”

  而这“维庸”之妻不一样。她曾经愁苦,她在深渊之底,朝上看只看得见她的丈夫一人。丈夫不爱她。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死去,她被家庭主妇的角色困住。她的背上曾有沉重的女德碑,她现在把它砸碎了。作为“大谷先生妻子”的不好的风评,都是对丈夫的复仇;作为“椿屋的小佐”的放荡,是对旧的自己的复仇。

  此时她的精神已经叛离她的丈夫和那个家。

  那位年轻人真的存在吗?他对小佐的侵犯是小佐臆想出来的吗?我不得不这么怀疑,因为她在当时太需要这样一个事件(或者说契机),来决绝旧的,来标志新的。“肉体的叛离”无疑是最后一步了。

  来椿屋喝酒的新近成为“顾客”身份的大谷先生说道,“最近不来看看椿屋的小佐我就睡不着呢!”

  小佐答道,

  “要不往后我就一直住在店里吧?”

  “总是借住在你家也不好。”

  只要活着,没人性也不错,背德还是挺快乐的。

  《维庸之妻》读后感(七):充满了悖论的“太宰治”

  随着对太宰治的作品阅读的深入,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是怎么样的一个男人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作家啊!他的周身呈现出一种悖论的气质,他出身贵族却又厌恶贵族,他厌恶贵族却又逃脱不了贵族的生活和贵族的气质,为此他不惜用最粗鄙的方式来掩饰,但是粗鄙行为的背后却是自己深深的愧疚之情,对自己对家人。这种愧疚的感情,是一种个人的,但是却是建立在整个日本民族耻感文化之上的。他害怕生存和面对,却敢于一次次的求死。看《人间失格》的时候,总是对他有种误解,觉得这个男人简直没劲透了,就像他小说的标题“丧失作为人的资格”,然而,在这本《维庸之妻》里,却更能看见一个全面的太宰治。《人间失格》是他离世前的作品,我想1948年的太宰治,已经被“自杀”这个念头折磨的有些魔障了,那个时候也应该是他人生最为绝望的岁月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真的是完完全全的丧失了做人的乐趣,而《人间失格》也是他所有作品中基调最为低沉,不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美感的作品。《维庸之妻》选择的是他作品后期的一些中短篇,有些是离世前的,有些创作更早一些。尽管还是脱不掉萎靡颓废末世的气氛,但是总是有些星星点点的阳光的,还是有些未完全丧失作为人的希望的。

  于是,在这些中短篇中,你能看到一个充满了悲悯的太宰治。让我感到好奇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充满了负疚——这在《人间失格》中绝对看不到、其实,作为一个人来说,他知道自己夜夜买醉有钱就去狂欢和自己将要选择的自杀对其家人和子女造成的伤害。在《父亲》、《母亲》、《维庸之妻》、《家庭的幸福》等文章中,太宰治用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个这样的父亲形象。即便是家里穷的只剩下一个子,他也会在自己的身上花个精光。妻子生病无人照料年幼的孩子,并且还有用孱弱的身体去背配给的粮食,可是这个丈夫却跟着自己都不喜欢的女人跑了。如果用《人间失格》中的太宰治来理解的话,这不算什么,反正这个人已经无所谓了,就压根是个很自私的人,不会为别人考虑的,但是,在这些中短篇里,太宰几乎是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这些行为,然后又用作家的悲悯去评价这些行为。这些令他作为一个人蒙羞的行为,和作为一个作家看的太过清楚,形成了他作品和为人的悖论。也许,这就是他作品的最大魅力?连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而言,真的是够糟糕的了。

  在小说《家庭的幸福》中,太宰描述的主人公“我”,躺在床上听收音机,听得义愤填膺哭了出来,然后编织了各种想要和官僚吵架的语言,但是紧接着话锋一转,就告诉读者,如果他本人真的在现场,一定是怯生生的不敢向前,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会回应“是吗?对不起。”这就是太宰治,他把自己看的太清楚了,而他也有勇气将这个怯懦的可鄙的男人写了出来。一方面,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作家,另一面,他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人。

  “维庸之妻”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太宰治对自己妻子有这样的一个丈夫充满了悲悯和同情,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很可笑很荒谬的,连太宰治也意识到了,给妻子造成这样的痛苦的人是自己,可是自己却居然去悲悯受伤害的妻子?于是,他在文章的末尾甚至用调侃的口吻说:即使人面兽心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嗯,活着,作为一个有强烈悲悯之心道德感的作家他不想这样的“活着”,但是作为人。他却无能为力,对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作家,我们又能如何?

  我想,也应该用悲悯的态度来看待他,来阅读他的作品吧。

  《维庸之妻》读后感(八):太宰治,女人的毒药

  太宰治是个阴郁的天才作家!

  他有一种对自己太过明白又太过失望的绝望情绪,

  聪明,敏感又才华横溢,

  最关键的是,他竟然明白女人内心所有细枝末节的想法,

  因为他自己就是像女性那样思考的,

  所以文章处处“气弱”,

  爱情悲悲戚戚,文学虚假做作,革命苍白无力!(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对立面)

  可怕的是,他是多情又无情的男性,

  超级富二代+官二代+长得帅+体弱多病+才华横溢的人设,

  也是没谁了。。。

  太宰治

  《维庸之妻》读后感(九):活着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

  战后的日本一派落魄、萧条,作为社会缩影的家庭也满目疮痍,人们没了希望,“尤其住在这东京的人们,处处萎靡不振,失去了活力,疲惫不堪地缓缓转悠着。”战争也给太宰治的精神带来创伤,让本来已差不多稳定下来的生活又重新陷入颓废之中。这一时期他开始酗酒,花钱也没有节制,在《樱桃》里说:“原本不是多产的小说家,是个极端的胆小鬼,被揪到公众面前,张皇失措地写小说。写不下去了,就求救于酒。”而这一时期太宰治的文学创作正是通过描写家庭的凄凉情景来呈现社会的焦虑与不安。

  重庆出版社的这本《维庸之妻》选了太宰治于1946年到1948年之间创作的八篇短篇小说。若要为这些小说选一个共同的主题,我想应该是“活着”,除《叮当叮当》外,其他七篇都以家庭生活为背景,并且其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弱者”的形象,对生活有一种无力感,在最后一篇《樱桃》里这样写道:“活着是一件很要命的事。到处缠着锁链,稍微一动,就会泪如泉涌。”

  作为丈夫,本应为建立愉快、幸福的家庭而竭尽全力,然而因为战争,家产大多被烧毁,在《阿珊》中,“丈夫所在杂志社遭到破坏,丈夫成了失业者,每天失魂落魄,只知道喝酒”。这些故事中的丈夫都是这样陷入自我放逐、自甘堕落的境地,以喝酒玩乐来逃避现实的生活。在《父亲》中说:“道义的世界总是悲哀的。”身为父亲,他自己把钱都浪费在玩乐上了,花钱没有边际,他尽管自己明白这样做不好,可就是无力做出改变,只能依着自己不断沉沦,“执著地想要堕入地狱”。他说他是“为着道义在游乐、想着地狱在游乐、豁出性命在游乐”,而自己却“丝毫没有一点快乐可言”。

  丈夫在外放纵、逃避生活,妻子却要承受着因丈夫的这种行为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维庸之妻》是这本小说集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太宰治女性独白体小说中重要的一篇,所谓“维庸之妻”,比喻“放荡男人的妻子”(维庸是指法国中世纪末期的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庸)。这篇小说以妻子阿幸的独白讲述了她面对不幸的生活时内心表现出的隐忍与挣扎。她的丈夫大谷先生是个落魄的诗人,整天和酒吧女招待厮混,在酒家赊账,还偷了酒家的钱。虽然面对这样的现实,但阿幸仍爱着她的丈夫,阿幸为了替丈夫还钱去酒家打工。并且生活还得继续,在结尾处妻子想:“即使人面兽心又能怎样呢?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

  这样的妻子形象在这本书中很多故事里都有,在《阿珊》中,丈夫曾是个好丈夫,给了妻子多年的幸福生活,然而这些都在战争中被摧毁了,丈夫变成了怪人。他自己的生活本身已无以为继,更无力再给妻子从前那样的幸福。于是丈夫的痛苦也让妻子跟着痛苦起来,不仅如此,妻子还要承受另外的痛苦,她想:“索性不要想我,你厌恶我、恨我,这样我反而轻松愉快,我会因此而得救。你如果真的如此想着我,那你抱着别人的样子就会把我打入地狱。”

  家庭中孩子似乎也知道父亲的挥霍无度,在《家庭的幸福》里,父亲说一千块钱太贵时,女儿说道:“连爸爸一个晚上的酒钱都不够,还说这么多钱呢。”父亲对孩子因自己的放纵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其实是知道的,但对于这样的现实,父亲也选择了逃避。在《樱桃》里,父亲边乏味地吃着樱桃边虚妄地说:“父母比孩子重要,因为父母比孩子更脆弱。”

  太宰治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他所看到的被战争摧毁了的家庭的悲哀,《家庭的幸福》中说:“所谓家庭的幸福乃是各种罪恶的本源。”这让我想到止庵对太宰治文学的评价,他说:“我喜欢读太宰治的作品的原因之一是时时联想到自己,其实我们都是悬在半空中的,而太宰治是深渊,往下一看永远是他,也许反倒觉得踏实了。太宰治是给我们这个世界兜底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