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10篇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是一本由邵艺辉(@红拂夜奔不复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一):《自序:最和谐的战争》 by 邵艺辉(@红拂夜奔不复还)
《自序:最和谐的战争》
文/本书作者邵艺辉(@红拂夜奔不复还)
巧的是,我写的就是这些厉害的女人和捣乱的男人,只不过他们都一样迷人。
这些女人,哪怕命运飘摇也能自得其乐,可以兴风作浪,但绝不拖泥带水。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她们格外想要的,也没有什么是她们不能奉献的,她们是如此自由,自由才是深渊,自由领导人类发疯。
这些男人,一定是懂得欣赏和保护这种女人的,他们见识过,也糟蹋过,他们乐于捣乱,也善于建设,他们具备浪子的自我修养,爱过一万次也专注于给女人初恋的感觉。他们最知道厮守到老的爱都会变质,都变成了情和义,真正的爱是美的顶端,不宜久留,没有天赋就登不上去。
当他们相遇,便成就了史上最和谐的战争。这种为了过瘾而存在的爱情必然是会受苦的爱情,只是他们绝不会承认,受苦的那部分也只发生在内耗里,怕对方有被爱的压力,怕自己显露爱的狼狈。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是一句恬不知耻的撒娇,也是无计可消除的叹息。没有爱情不会死,但跟没活着差不多。他们能做的只有不急不慢、放下武器、脱掉伪装,忘了过去、不管未来,坐下来好好注视彼此。然后再装好电池、带上药、吃的和刀,冲出去,跟世界厮杀。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二):人类没有天才就太平了
独孤。
在这个装深沉的文字泛滥的当代,靠鸡汤与悲情麻醉劳动人民的当代,能看到这样句句凝聚着独立思考的文字实在是我阅读前都未敢期盼的幸运。
精炼。
基本没有任何与主题无关的描绘。也许是编剧功底的显现,交代复杂的人物背景也都是在寥寥数句对话之中。一些传统的文学手法,拖沓廉价的氛围营造都被摈弃。故事的展开更是犹如2014年之后的美剧般迅速,却始终能保持逻辑严谨。按字数来计算稿费的话,作者是亏到家了。
不回避。
机智。
诙谐的内心戏,意外但合情的对白,平均看一页至少心里笑3次,还不时地会笑出声。幽默是当今各类与文字相关艺术作品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也是刺激读者进行思考的激素,真还没有哪个现代以及古代大文学家不幽默。胜过小品和相声,都能以极高的笑点催生智慧人群分泌大量的内啡肽。
意义。
然而这些小说并没有以吸引住人而结束,好几篇都在小说的后半段被作者的立意震撼。进而心生无比的崇敬。【不再掩饰】中对女性超越传统观念,追求不依附于男权的自身价值,进行了探讨,深度接近了昆德拉的作品。【报警器】中偷情主角意外的内心和原动力。读完后一个巨大的发现:这是一本纯文学;这是一本有时代责任感的纯文学。
天才。
天才的存在会让凡人嫉恨,可以想象,不少奋斗了几十年的文字工作者看疯了,而作者也确实身有让人可以诟病之处--貌美。可以预言会有很多人拿这点来攻击天才。相貌和文学水准没有任何关系不需要成反比。其实,伟大的作品一旦完成,诋毁攻击形成不了任何撼动。而对我来说,天才的存在才能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地球的美好,人类的意义。
人类没有天才就太平了,庸人就不闹了。但过于平坦的人类就可以消亡了。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三):模糊的界限之外总有可见的清晰
y 没吃晚饭的喜多卉
封面图是在一片渐变的粉红色中挂着一轮白色的细弯月,缺的那一面对着作者的名字红拂夜奔不复还,让人会以为这月也可以是一张对天空扬起四十五度角的少女脸庞。
在这个世界里,向往又迷茫,清晰又抽象。
红拂夜奔不复还就是大少。最近她写了一本新书叫《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
咖啡馆被演员们当作了上演故事的剧场,我们在其中充当着观众和制造环境的演员。
当时我们带着耳机一边偷听着邻桌女人们的故事,一边自己偶尔交流几句,体验并同时制造着戏剧的结构。反正现代世界的很多概念似乎都在被动或主动地模糊着。
当时并不知道大少是个编剧。但能感觉她的眼神已经习惯了观察周围的人,不多的字句里透露明显的个人风格,直接、很直接,没有铺垫,像个任性的孩子,又像个阅历丰富的女人。
但偶尔会翻阅她的朋友圈。不同于很多人,她会发自己性感的照片,更会说一些听上去像是得罪”朋友圈“的话。在没什么太大意思的朋友圈是个有意思的存在。
新书发行后不久,她说发现全是异性朋友为自己转发新书的链接,看来同性朋友缘真的不是很理想。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的撒娇和失落。虽然我与她还谈不上朋友的关系,但总是愿意支持认识的人写字出书。
于是就有了刚刚看完的这一本粉红色的文字集。
我从十个不同故事的女主角身上都看到了她。看到了她喜欢的男人类型,看到了她打量一个女人的切口,看到了她与母亲的隐约关系,看到了她用舞蹈来构建世界观,看到了她要去应对不怎么友好的大姨妈,看到了她喜欢用嗅觉感知这个世界,看到了她对于学习和成长的渴望。
写作者在这些故事里如此明显。
或许她一开始也没有想隐藏这一点。女人、男人,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他们怎么发展,她们与她们有什么故事,是她骨子里就好奇的。
从女人的身体学习女人,从男人的身体看透男人,从男人和女人的互动了解爱情。
用自己经验和性格写作的人,都是渴望真诚发现自己和世界的。虽然必然存在局限,但足够真诚的话,读者总是受益的。
我还从这些故事里看到了现代人的自私和脆弱,看到了文明礼仪下的口是心非,看到了很多自认为特别情节设定中真实的平庸和无趣,看到了男女游戏中无法消磨的的真诚和无奈的虚伪,看到了对于爱情顺其自然但毫不放松的追问。
多情的人才会发出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的感叹吧。优秀的人总是欣赏优秀的人以及更优秀的人。在爱情游戏里,就有这么残酷。
我猜测,大少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探戈舞者。
“探戈的精髓在于对抗。引带不是女人把自己完全交给男人,还是通过某种协调,两人达成一致。比如要了解女生当时的状态和可能性,重一点就是机械地搬动,轻一点就需要女生来猜测就跟随,所以一定要恰到好处。
因为他们自己主宰了一个王国跟女人跟男人的力量的抗衡,给予足够的尊重才会得到回应。”
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脑海里只能浮现出一个成熟的女人跟随、贴附着引带她的男伴,但同时又稳稳踩在地板上,果断地舞出一个个脚步。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推断她一定有一个用舞蹈构建的世界观。
想到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学Salsa也是在于想学会两人中的对抗、推动以及融合在一起的默契。可惜我还没有完全学会。但幸运的是在进步。
也许只有在舞蹈中人同时迷失和找到自己吧,和爱情一样。
对于爱情永远保持它会让你失望的乐观,然后珍惜,也许是我们学会和它相处的方法之一吧。那就是模糊中可见的清晰。
愿你幸福地迷失。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四):过瘾的活着
对于红拂,第一次认识是在ONE,她的文字让我一直在想象这个女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于名字,洒脱像武侠剧里的隐士美女高手,又像是在世俗中有无美貌不能自己却心里缺那么个真正爱情的悲情女子,更或者是有神仙伴侣般的男子陪她日夜歌欢。
在微博上看到本人照片时发现,果然她的美貌是属于无人可模仿的那种,她的生活似乎是众多女子想去过得那般。
书名是《假如人类没有爱情》,只是假如二字有多苦,爱情的女猪脚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似的狗血也没有青梅竹马的傻白甜,是一种独立,自信,一种洒脱但又心酸的美。是韩梅梅般在过生无忧无虑生活后却还想着自我以及最初的内心追求的心酸。还是在李鱼的“我不知道一生要爱多少人,但知道这一生必须要爱你”这么恶心的话贴在墙上天天傻笑的甜蜜之下我们去羡慕。于任何一种,女人都是活的过瘾,洒脱,不被束缚,不被爱情冲的失去自我。与其说是爱情故事,不如说是让你知道一个女人你又爱情的前提下你还要有什么。
红拂的笔下有我们任何一个女人想成为的影子但又做不到。她真人的照片及文字下又有我们所羡慕的但又没有的。假如没有爱情你会怎么?更好或更坏?我会更坏。很多时候会想这些故事成一步电影,会不会感觉更孤独。没有刚刚好,所有口味相同的爱情,过程的相遇,磨合,享受即可。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如红拂笔下的女子,哪怕最后没有爱情,却经历了最美好的时光。
她笔下的女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及性感,让人入迷,让你遐想,有可能是另一种的自己,敢不敢让自己过瘾的活一次。
愿红拂的笔下能让你找到自己之前的卑微,之后的自信。拥有自己独特的美和爱情后能过瘾的活一次,有可能就是一辈子。红拂的美更会让你入迷。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五):《迷人的人类拥有迷人的人格》 by Letich
(关于红拂的书评,上一篇我从作者、语言、主题以及质感来写,却没有谈及本书内容。我想,我有必要再写一篇。)
红拂的书虽是小说集,你若是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你会发现,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一个女人如何塑造自己,所有的细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事实上,《不再掩饰》写的一个女人如何找到正确的自己,《白贞贞》也是。
而在小说出现的男人更像一个“道具”,用以反衬女人。
将红拂视为女权应该不为过。但我不,因为我认为将小说中的女人置换成男性、男人置换成女性,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更愿意把红拂看作一个“塑造人类”的作家——与其说她写出了当代人类形态,不如说她定义出了她眼中迷人的人类,正如她所说——“我写的就是这些厉害的女人和捣乱的男人,只不过他们都一样迷人”。
红拂的小说有批判,批判乃反对。我在红拂小说中读到“反抗”这一主题。在红拂小说中的人物活得激烈,这种激烈正是反抗。
《不再掩饰》中的罗修对人间的失落,红拂以一种漫不经心、嘲讽的方式将其展示。比如在出租车上唱崔健的歌,读来令人情绪高涨、好玩,细思却极为失落。
罗修对一切毫无兴致,她嫁给孟浪理由荒谬无比——她不想对不起她爸。
是的,在这小说中,她爸虽然未曾出场,但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红拂借她爸和她妈之口对世界及人类进行了批判和抗争,这个小说主角却是一个唯命是从的人——她放弃舞蹈,并且坚称不爱跳舞。她丧失自我,言听计从。
她喜欢笑,又似乎笑得漫不经心,毫无目的。直至遇到那个喜欢穿白西装的四郎,才令她找到她想要的,探戈——重新跳舞让她重新建立信心,生活有了目的。
没有目的的生活不值得过。失望太久,目的来的时候,可以照亮人的一生。绚烂的那一种。一生不会只爱一次,再爱的时候失望会灰飞烟灭、烟消四散,像“把我烧到一半的房子继续点着了,我感觉到自己在一点一点剥落,灰尘四起。我想我应该多爱自己一点”。(引自《不再掩饰》,P171。)
红拂小说中的人物,我最爱《白贞贞》里的明树和《报警器》的师小姐。
这两个人物,是我眼中的完美人格。明树在白贞贞面前能完美展示他的风采,并且能控制住白贞贞性格不好的那一部分。白贞贞在明树面前,想把她最好的一面给明树看。
真爱是,她(他)能让你变得更好,并且想要变得更好。同时控制你不好的一面,并将之消除。
在我眼中,明树是很酷的,他身上有一种自带的气场,可以并且完全有能力弥漫至白贞贞身上。
在我看,白贞贞很像《不再掩饰》里的罗修,身上有一种漫无目的性,或者毁灭性——善于自毁。是坠落式的。
罗修和白贞贞,从性格塑造来看,写的都非常好。但我更喜欢另一个上升式的人物,应该这本小说中最像明树的一个人物——《报警器》里的师小姐。
我非常喜欢师小姐的上升一样的性格,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具有很强的自控力,她是自由的。
我很想知道师小姐和明树相遇会是什么一种状态。我想是这样的:明树会爱上白贞贞,但他同我一样,非常欣赏师小姐。也许他也会爱上她。不过那是另一种爱情了。
大部分人会爱上自己的反面或者和自己相似或者相同的人。我现在认为,爱上和自己相似或者相同或者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应该更快乐。
事实上,我还得承认我还很喜欢一个人物——《白贞贞》里的小溪,她后来嫁给了一个煤老板。红拂是这么写的:“明树很喜欢小溪,但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她的味道早已融入了他的身体。”
我相信,一个真正的好作家不会倾向于某一个性别。而且因为真正的女权倡导的是——男女性别关系的对等。而不是消灭任何一方。
红拂在将自序命名“最和谐的战争”,在我看,男人和女人正如世界的两面,正因为有这两面,任何事件才得以持续。失去任何一面,世界变得残缺,完整不复存在。
红拂还在自序中说,真正的爱是美的顶端。我喜欢这个定义,最好的爱是美的,并且是最顶端。
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份爱情,不同的是这份爱情是否是你所想要的。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这是戏谑的说法。
爱在,人类是不会灭绝的。迷人的人类才会拥有过瘾的爱情。一生过瘾的事不会只是一件,但《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只有一本。
《一生不会只爱一次》 by Letich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8137888/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六):爱情是一场美丽丰盛的恩典
我第一次看到红拂夜奔不复还这个名字,展现在脑海中的是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不过那时我还没看王小波的那本书。
我第一次看她的文章,是那篇《忍不住》,不过是从她微博上看到的。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生活的折射,即便不是真实,但是作者的情绪是真实的,在人世间徒步,半生气力都拿来浪费,陷入虚假可笑的泥潭太久,最珍贵的好像也是抽身而出看世事的姿态。更何况,是所有人迷恋致死的“爱情”。
作者笔下的女人都太聪明了,聪明的有尊严,爱自尊到冷酷,冷酷到旁观这个人间,但是却脆弱的那么迷人。所以爱情,那么残酷,却依然那么迷人,它就像一场恩典,带到每个人面前,然后你陷进去,你无助,痛苦,心碎,泪流满面,但是你依然爱它。
爱情确是一场丰盛的恩典,上帝将这份恩典带到他的每个鳖孙面前,但是恩典不会那么十全十美的,本来人生也是这样,可是七上八下,泪流满面的也依然是让人上瘾的啊。
我不太会写读后感,只是人生那么长,爱情那么短,老是看而不留些只言片语,还是有那么一丝遗憾。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七):摇曳生姿
是的,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这本书,大概半天的时间,第一次如此酣畅淋漓的看一本书,也因为这是一本将故事和当代女性的思想、心理以及意识动向完美结合的一本好书。
如红拂的所言所境,故事中的女人也大多是那种在失望与快活件自由移动的人,失望自不必说,但快活很难得,打不过现实生活但是也从没因为失意和绝望而去忘记追求自己的快乐。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但也因为这些爱情我们得以享受在工作和生活之外的得意,这种得意让自我膨胀和委屈,就像是一个人学会破茧然后重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学会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本领。因为爱情,多了几分颓唐之外的温暖,或残余心底或摇曳生姿在风头,但无论哪样,都有让我们不禁笑出声的得意。
喜欢这样的观点,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明确,一个人分饰那么多角色,但无论是平行展开还是螺旋叠加上升,我们都不能忘记让自己快活。
自由且烂漫
如果你喜欢也承担得起,浪荡也没关系
你开心就好啊
希望你是一个摇曳生姿的人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八):性感而美妙的女作家笔下女子
第一次看到红拂夜奔不复还这个名字,展现在脑海中的是小时候看的武侠小说《红拂女》,红拂女和李靖的爱情故事还是比较深刻的,记忆中红拂是一个坚韧而大气的侠女
和大家一样《忍不住》,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小说,关于红拂姑娘的。
想象着这是一个怎么样富有灵性的女子才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耐着性子看完了她写的所有微博,也彻底成为了一个迷妹。
也许是经历过太多的情事,姑娘的情绪是真实的,在人世间游荡,半生气力都拿来浪费,陷入虚假可笑的泥潭太久,最难得的好像也是抽身而出看世事的沉浮,冷着眼,却直射每一个人内心。
红拂姑娘笔下的女人都太聪明了,聪明的有尊严,却冷酷,冷酷到旁观这个人间,但却脆弱的那么迷人。所以爱情,那么残酷,却依然那么迷人,即使泪流满面,但是你依然爱它,如此美妙的体验,究竟该是多么灵动的美人才可以写出来。
爱情是那么美妙,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每一个人都不是那么十全十美的,所以爱情也不可能是那么十全十美的,反复折腾,泪流满面的也依然是让人上瘾。
真的被她的作品和自身魅力所打动,只言片语仅供参考!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九):妖艳贱货与女神
一夜情、钓男人、跟老板偷情、跟老板偷情后继续勾搭大老板、对风流成性的男人投怀送抱、准备对一个男人示好的下一秒跟另一个男人好上……这些事情,是《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里的女主们所做的。在世俗大众眼里,尤其是在中国,这些女人恐怕很难不是“妖艳贱货”。作者写这些是为了博人眼球吗?这是那种矫揉造作的都市爱情小说吗?或者这是一本庸俗的不道德的小说吗?不,都不是,你已看到的或将看到的,是一本你从未看过的书。
在红拂(红拂夜奔不复还)之前,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是寂寞的。莫言们讲着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声音衰老而遥远;韩寒们曾让我们期待,但期待最终落空。后来者虽然多,却还没有一个能在我们心中扣出深远的回响。多么漫长的真空期!我们对本土小说的兴趣差不多要消亡了。
于是,红拂出现了。
“一只暴发户乌鸦靠捡我们的羽毛装饰自己”,这口嫉恨的毒汁,是同时代一个剧作家喷向莎士比亚的。我绝无意把红拂与莎士比亚同比(这样会折煞她的),只是觉得在登场方式上相似得有趣。红拂也像一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乌鸦,她捡起被写到最俗滥的男女题材,满地的黄段子,狗血的剧情,把这些插在身上,然后开口唱了起来。奇怪的是,我们听到的不是一只乌鸦的嗓音,而是从一只金凤凰的喉管里流出的。带着稚嫩,也带着一往无前的少年心性,一会儿激扬,一会儿低沉,一会儿戏谑似笑,一会儿哀婉如泣,有太阳底下的原相尽显,也有月光中的如梦似幻。歌罢我们再定睛一看,那唱歌的正是一只通体灿烂的金凤凰。
小说集一共十篇,十篇读下来,没有一篇让人失望,而令人激动叫绝的地方则不胜枚举。我们一眼可以看到的好处,有流利轻灵的语言、新奇又传神的比喻、抛落在各处的幽默……还有些好处需要细看才看得出,比如——
精巧的构思:红拂很会讲故事,让人读起来像是在看戏,这戏又不是看了过把瘾就完,她小说里有很多细节,一开始像是信手写来,读到后面才发现都是伏笔,都有回应。这些精巧的细节,和逻辑缜密的故事结构编织在一起,出来的是一幅完整的锦缎。
细腻的观察:红拂的观察细腻得可怕。一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没有说出的话的含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情感的暗流涌动,气氛的微妙移换,只要是有用的都不会被放过,都被捕捉在那张极细密极敏感的蛛网上,析出干净透澈的光彩,犹如海底的一片珍珠层。
真挚的态度:从小说中可以看到红拂两副对立的面孔,一副极为冷峻,她拒绝情感的肤浅泛滥,对虚假的东西毫不留情地揭穿和嘲笑,对象甚至包括她自己。另一副又极为深情,这是对于她真正向往和追求的。
红拂的小说里金玉琳琅,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评论是非常难的事,既不可能面面俱到,挂一又难免漏万。我只好就感触最深的地方来谈一谈,私以为这也是红拂在小说中最想探讨的——女人的爱情理想与自我绽放。
“没有爱情不会死,但跟没活着差不多”,这是红拂在自序里说的。这正印证了那句名言:“女人是为爱情而生的,没有什么能让她不去寻找爱情。”(Woman is born for love, it is impossible to turn her from seeking it. - Margaret Fuller)也可以说,一个女人,只要她还没有得到爱情,只要她还没有放弃希望,那么她的心就不会安分下来。同样,女人也是人,是人就有寻找自我的本能。在红拂的小说里,寻找爱情和自我,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红拂小说里的女主们几乎都是不安分的,可以说没有一个是传统道德里的“好女孩”,这些“妖艳贱货”们会做违反道德禁忌的事,嘴里会说“我想做一个风骚的女人”这样的话。她们到底道不道德,好还是坏,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评判,但这不代表小说或作者本身的道德好坏。
看小说写得好还是坏,根本的一点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看它是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使人们看到了未曾看见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比如《报警器》里“不道德”的师小姐。我们所知道的“小三”,往往目的明确,物质或感情至少要一个,师小姐却都不是。师小姐为一种自己弄不清的感情驱使着,与有家庭的老板暧昧,当两人终于上床后,老板提出包养,师小姐发现自己并不想过被包养的生活,直到偶遇了高中老师,才明白自己对老板的感情不是爱情,而是“渴望被老板喜欢的感觉”,于是拒绝了老板,另觅新的目标。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师小姐做的一系列事情有一个深层的原因,这原因源自初中的那次创伤,青春期少女对成年男性的暗恋被粗暴地伤害,萌发的爱情被抑制。然而对爱情的渴望是无法抑制的,创伤也需要平复,毛姆说过,“我把人们掌控或抑制感情的无能叫做枷锁,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感情的控制之下,他就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了”。她要寻找爱情和疗愈创伤,除了和老板偷情,除了继续寻找真正爱的人, 她又有什么别的选择呢?这不符合传统道德,却符合真实生活。
师小姐也并非没有道德感,事实上她对于偷情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道德思考:“如果没有自己的存在呢?他的家庭就会完满吗?她知道陈先生所有的劣迹,似乎并不如此,他对家庭的倦怠会转变成别的东西在别的地方消耗。”真是一语道破。生活中的出轨,往往并不是第三者的出现才破坏了两人原本的感情,而是两人的感情原本已经出现了问题。
红拂小说的女主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有着野性的生命力,只要生活泄露了一线光亮,她们就会朝着光亮的方向破土而出。真正的爱情和自我绽放,是她们永恒的目标。她们有理想,她们身上有真正的女神气质。
把这种追求写得淋漓尽致的,是中篇小说《不再掩饰》。毫无疑问,《不再掩饰》也是红拂写得最好的一篇。
故事的女主——罗修,出场时混沌懵懂,她在懵懂中嫁给了一个酒吧驻唱歌手,丈夫出轨,跟她离了婚,她却意外地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她去探戈酒吧面试,看到一个银灰色头发的男人像弹奏乐器一样与女人跳探戈,感受到了男女之间那种奇妙的关系。这个男人让她产生了爱情,对她也投以关注。爱情让她发现和思考女人的美、爱情本身。银发男人在闹事中救出了她,并在聊天和跳舞中让她完全释放了自我,故事最后以二人完美地共舞一曲结束。
罗修一开始的自我是被压抑着的,爸爸从小教育她要变得独立强大,而方式是让她抹去身上一切女性的特质,变得像男人一样。正如后来妈妈告诉她的,爸爸的这种观念,是“因为他心里压根就觉得男人才是优越的,他让你为自己是女人感到羞耻”。让女人变成男人,当然不会成功,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认可了自己,才会变得真正独立强大。罗修认识自己,是从爱情降临的那一刻开始,那个充满魅力的男人,让她看到了真正的情欲,她“感觉到了一种身为女人的喜悦”,她认识到了女人的美。这些美好,像光亮一样照进了她的生活,也照出她原来生活的糟糕,她开始想改变自己。妈妈帮助她打破束缚女人自我的观念,又给她讲爱情,“爱是欢喜,见过即所得”,这句话正符合了她的爱情理想。让罗修从精神上成为了一个真正女人的,仍然是爱情。银发男人跟她聊探戈,同时也是聊人生,“你首先需要的是感受,感受你,感受其他人,感受周围的所有,然后再做出你自己的判断和表达……只看重你有没有放进去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这让她明白自己爱他的原因,因为这就是她自己想要的人生。当被他带着跳探戈时,她终于做到了完全释放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她的自我也就绽放了。
从红拂的小说中我们听到了一种新的声音,这是新时代女性向传统发出的挑战,自信又响亮,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没有人能定义女人该是什么样、不该是什么样”,“她们自己主宰了一个王国,跟男人的力量抗衡,给予足够的尊重,才会得到回应”。
一个女孩子,只要她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或者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总要打破自己和社会的成规旧习,这出格的路上有做得对的,肯定也有做错的,但那有什么关系?生活中谁又不是这样?“我们都身在阴沟里,但有些人会仰望星空。”那些不甘沉沦平庸的“妖艳贱货”们,在仰望星空的每一时刻都是女神。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读后感(十):沙漠飞来一条龙
中国历来是个男权社会,历史上的才女不多,但一旦出现,所绽放的光芒,是足以令男人胆颤的。像李清照,假使苏东坡与她同时,也必然会将词坛的桂冠拱手相让,文人相轻,是庸人的毛病,真正的英雄,是惺惺相惜的。
我读网络文学,第一次感到惊为天人的,是刘瑜,当时我也有写小说的冲动,看完之后,觉得,坏了,日后的文字江湖,怕是女人的天下了,便从此偃旗息鼓。隔了多少年过去,随着女神相夫教子,逐渐音声渺然,江湖上平寂的要淡出鸟来,直到读到邵艺辉的文字,再度感到,江湖又要多事了,她还不过二十几岁,正是玉娇龙的年纪,一身从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横练武艺,要找一个好酒楼试手——于是很替大侠们担心。
对于小说,我有一个偏执的想法,就是第一,文字要有趣,第二,文字要有趣,第三还是如此,好的文字是一只手,只要你看向它,它便能把你的目光一把抓住,然后牵引着你到它的迷宫里面去,兜兜转转,直到随它走出最后一道门,才发现你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目光了,整个人失魂落魄,那种感觉,很销魂。
看到她的第一篇文字叫《忍不住》,确是文如其名,看的时候,总要忍不住的笑,这是最好的阅读体验,没有人愿意把阅读变成一场艰难的沙漠旅行——别说什么艰深,那只是作者对文字的操控还不能得心应手。她的文字轻快,但绝不轻飘,值得人反复咂摸,有些夹议,看似随意调侃,却显得手笔老辣,男人女人那一点的心理奥秘,在她笔下任意流转,喷薄而出,撞到人的心上,轰然有声。小说里面的妙语随处可见,随手抄录几句,便知端的:
“伴随着嘟嘟声,我的心跳飞速加快,快得就像一口气抽了两百包中南海,同时一见钟情了两百个男人。”
“我慌乱得抓起桌上一个小银勺就照。这个动作之快,勺子都没有想到。”
“我轻轻轻轻地把勺子放下,但还是有声音,清脆又卑微。跟我的自尊一样。”
“大姨妈从天而降,她就是看不得我有一点幸福。”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语言也是文学的本身。
她写的痛经,是我看到的最惊心动魄的痛经,从此知道上帝赐予女人的坚忍毅力,正从痛苦当中来。
玉娇龙不懂武林的规矩,她出来闯荡江湖,一言不合就在酒楼上把人打的鼻青脸肿,丝毫不给人面子,然而像这样的江湖,才像个江湖,总要有些年青的血气,扫除江湖上这一团暮气,否则江湖便成了官场。
“沙漠飞来一条龙,神来无影去无踪”,这里的沙漠,指的是现今这个文字的荒漠,且看她,“今朝踏破峨嵋顶,明日拔去武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