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10篇

2018-01-06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10篇

  《清明上河图密码3》是一本由冶文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5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一):兵斗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篇“始计篇”中第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也”,兵,是国家的主要力量,而在这本《清明上河图密码3》中,作者讲述的正是五大阶层中“兵”阶层的故事

  按照作者的《清明》系列共6部的计划,这个系列的扇面到了第三本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这三本分别讲述了三个阶层的故事:士、商、兵,从“文人士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到“汴梁京城的经济危机”再到“军队的废弛”,将隐藏在北宋繁华景象背后的腐朽面目一点点撕了下来。

  从古至今,军队都是国家必不可少机器零件,而兵制的变化则反映出社会现状的变迁。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军队是很职业化的,参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杀敌砍人头挣钱养家,而宋朝又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军队的战斗力根本可能很高。作者在书中介绍宋朝兵制的同时通过对一群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军人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

  “兵”阶层的人本身就来源普通百姓,,可以说在这一部中作者的描写很接地气。写兵等同于写百姓,同时也是在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当他们的生存希望破灭之后,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各自的选择,当最后迷题解开的时候也是他们心头绝望时刻

  北宋灭亡的最终结局早就已经注定,不可能更改。然而身处那个年代的平民百姓们还得继续为自己的生存挣扎奋斗,汴京“五绝”们还要继续查下去,共同解开这幅千古名画中隐藏的“密码”。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二):三部了,期待第四部的路上,小结一下

  “嫌没味,撒把盐吧!”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就像作者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原材料撒上了侦探故事的盐料做出的一道菜,让不能去一睹清明上河图风采的读者能穿梭在汴梁的街市感受北宋人的生活

  这一部以“斗绝”梁兴为主角,在追寻义兄楚澜死亡真相过程中遭遇的各种事端,一步步地解开迷局。主角梁兴本是习武之人,因为人真诚爽朗,结交不少好友,其好友施有良更是赠其官定武经七书,使得梁兴于兵法之上开窍,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兵痴,才成就了“斗绝”的名号,也有了在本部中的精彩表现。本部中的梁兴人设,给人一种安全感,武功自不必说,品性良好,为人有君子之风,又侠道热肠。

  书中有很多话很有道理,引人思考,也是很棒的台词。有古言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贪者丰之,欲者使之”,也有白话描述的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若时时都能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又要智谋勇力做什么?”、“无论如何,人生苦短,该做的事都不愿、不敢去做,这样不痛不快,不咸不淡活一世,有什么兴味?”。

  “这些草,生在田地里自然好,可这能由得了它们?生在瓦缝里就不长了?生在墙缝里就不长了?你瞧瞧,哪一棵草不是绿崭崭地用力在长?只有那些没用的娇花嫩朵,才拣东拣西、嫌冷嫌热,稍换个地土,就活不下去。世道越不好,遭遇越苦,越要活得抖抖擞擞、高高昂昂!这才能让那些人不敢低看你,最要紧,你自己才不会低看自己!”这是母亲训诫梁兴的一段话。父亲则告诉梁兴:“物有物之材,人有人之才。只要尽了自己本分,有了自己用处,便是好物好人。”这些道理就像每个父母都会告诉孩子的那些道理一样简单明了,在漫长岁月里积累的朴素。在那个子女众多的年代,外婆告诉妈妈:“爹妈生在地,个人立志气。”在我上学经历高考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那时候运动细胞不好的我跑步时就市场在心里默念这句简单的话。在普通百姓的血脉传承中,主角不是什么稀奇的珍宝,反而是这些如珍宝一样在人生中给我们力量的熠熠生辉一句话

  看《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也已经三部了,试着总结一下它的一些小特点:

  喜欢在每一小节的开篇,引用古书中的一句话,或警句或哲理句。以“斗绝”梁兴为主角的第三部引用的都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的内容,如“夫以寡击众者,利在于出奇也”这样的句子

  虽是侦探故事,却有写实之风,并非全然虚构,如在故事中会穿插介绍北宋当时的政治时事,有其历史中真实的一面,如讲述梁兴小时候对于父亲的记忆提到了“更戌法”,作者有意让我们去感受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也是作者下的功夫!

  还会提到北宋人的饮食。对街头叫卖的零食的介绍,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生活并非像今人想象的那样匮乏,他们有纯天然手工制作的各色零食。如:红盐荔枝是由福建果农用盐梅卤水加扶桑花汁,将荔枝腌泡后晒干,外壳红艳,果肉三四年不坏,解决了保险和运输的问题,但是价格不便宜。文中甚至提到古人生肌消疤的偏方:水蛭、桃仁、红花、伸筋草。

  对景物情形、人物心理的描写生动而真实自然,让读者如临其境,跟着主角走在月夜,思考着眼前的困局;一起面临迎面而来危险,经历着心情的起落。如这样的描写:“天黑了下来,月光照着郊野,清风微凉,一块块田地明暗错杂,黑白交缠,如人心一般。”、“几乎连头皮惊飞”。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三):汴河桨橹声已远,千古名图诉风霜--读《清明上河图密码3》

  浣溪沙|读《清明上河图密码3》

  quot;清明"密码绕连环,旷世奇局欲叫绝。庙堂市井谁人语?

  汴河桨橹声已远,千古名图诉风霜。掩卷深思试问“义”。

  读完《清明上河图密码1》,记得那时已至深夜;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忍不住手痒,填了一阙《浣溪沙》;对仗不甚工整,词意也随心所欲,谨以此表达看完全书后内心的激荡。如今盼到《清明上河图密码3》上市,初读便不忍放下,一气读完,依旧是恍然大悟拍案叫绝酣畅淋漓之感。小说延续了作者冶文彪一以贯之的细致、凝练、周密、严谨的写作风格,实为悬疑推理类小说之佳品。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部围绕"讼绝"赵不尤、第二部围绕"牙绝"冯赛展开;此第三部,乃以汴京禁军教头"斗绝"梁兴为主角、以其一连串诡秘凶险的经历为主线,围绕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掳、金明池争标之时水中冒出黑色骷髅之种种诡异恐怖事件,追查真相、探寻谜底,为读者奉上了一道悬疑推理的盛筵。

  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用细致入微的画笔对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城市风貌、社会各阶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卞梁城市管理运转进行了全方位式的展现;《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系列小说则尝试用文字还原北宋时期京城的城市风貌、市井生活、社会机制及隐藏在太平盛世背后的风云变幻与危机重重。

  就语言风格而言,小说沿用了“宋元话本”的写法:从引子"鬼搬粮"即十万石军粮不翼而飞开始,到穿插小说头尾的三百一十七名孩童被"食儿魔'掳走、梁兴所遇"狗怪抢新火"等种种可怖事件,均体现了以"怪"为主、猎奇取胜的题材特征;描写笔法上,作者语言风格变换自如,心理描写非常契合书中人物的身份特征,颇有宋元白话小说之风。跟着施有良精心研习兵法的梁兴为人处世、思谋决断时常常以兵书战策中包含的义理为指引,但缅怀曾经的红颜知己邓红玉时,也体现出了绕指柔,即兴填就一阕《步花间》;而描写市井百姓的生活、对话及心理变动时,语言却诙谐生动,非常"接地气",从各色人物的名号即可见一斑:彭嘴儿、鼓儿封、黄百舌、黄鹂儿等等;这些人物生活在汴河北街、榆疙瘩街、鱼儿巷、羊儿巷、针眼胡同里,沉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耳边仿佛也听得到汴河上的桨橹声声、阡陌间的牛羊嘶鸣,北宋时期卞梁的生活百态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生动无比。

  将故事置于《清明上河图》成画时代的北宋,内容虽属虚构,但小说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北宋时代的经济、社会、军事现状。此部的主角为禁军“斗绝”梁兴,故事中的多名人物也都是军士。故事的最后,原来这一系列诡秘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在东南生事的方腊及其摩尼教众,读者不禁恍然大悟:北宋的军备废弛确实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克扣粮饷、层层盘剥的现象多有所见,以至于敌对势力的渗透相当容易,也难怪乎造就了一个历史上“富而不强”的“弱宋”。

  但是,跳出时代的狭隘与现实无奈忧国忧民、身怀抱负的人从来就不少。“斗绝”梁兴自小苦心钻研武学,在好友施有良的指点下,以兵书中蕴含的哲理为立身处世之本;借梁兴的思绪与经历,读者得以领略经典兵书战策之深义;此外,全书150个章节,每一章的开始都以《武经总要》中的“金句”为引,也为读者引介了这部研究宋代之前军事思想的综合著作。

  总的来说,阅读这部小说,不仅能够以轻松、生动的方式学习、熟悉宋朝历史,更能在追寻谜底的过程中体味推理探寻之魅力。作为读者,读完全书,竟有不舍读罢之感。同时,有些谜团也在脑海中盘桓不去,仍似未解:

  书中出现了韩世忠、梁红玉等在话本野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但着墨不多;韩世忠何时与梁红玉相遇?梁红玉房中养伤的男子到底是谁?曾经出入梁红玉房间、身怀绝技且心狠手辣的紫瘢脸妇人又是何人?

  尾声《喝火令》中,简单交代了人物的去向:“梁兴决意去当面会会那个梁红玉”;“韩世忠自入伍以来,虽然屡建战功,却始终有些怅闷,觉着自己身上气力只使了二三分。如今天下局势日益混乱……想到此,他胸中壮怀与忧闷冲撞不已,遂趁着酒兴,吟了一阕《喝火令》……”,下一部《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精彩,是否就会由此二人为引展开呢?我们拭目以待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四):妖魔鬼怪人作祟,魑魅魍魉终无道

  文/蓝莓兔子

  《清明上河图密码3》终于强势归来,且可谓来势凶猛:一夜之间,上千口井水全部变黑;几天之内,三百多个孩子相继被“食儿魔”掳走;金明池争标,数十个黑骷髅头突然浮出水面化作黑烟;双杨粮仓,十万石军粮瞬间不翼而飞……一连串看似不可能的离奇诡异事件,究竟是妖魔作祟,还是另有隐情?

  在历史推理小说中,《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实属重磅诚意之作。目前已出版的3部中,第1部开场惊艳,以士为题,讲述文人墨客间的背信弃义;第2部略显平淡,以“牙绝”为主角,讲述商人之间勾心斗角金融诈骗;第3部重新回归第1部的水准,由商转向兵,以一系列怪诞诡谲的超自然事件为引线,引出一个极具野心的惊天阴谋。其多线并行的叙述方式,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大大小小的诡计设计,以及自然融合于故事之中的情感发展均表现不俗。

  和第1部的写法类似,第3部依然沿用了群众侦探的破案方式。尽管大局由梁兴负责,但其他人物如颜圆、蒋冲、丁豆娘等的侦破也均为案件整体不可或缺的一环。故事如同一块巨大的拼图,被分成无数块散片,只有片片相连,环环相扣,才能还原故事背后巨大的真相。

  与前两部不同的是,这一部中融入了较多兵法的内容,如:《孙子兵法》、《六韬》、《武经总要》。其中,《武经总要》更是统领全局,串起了各个章节:伐谋制变,先声后实;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夫战兵,常持有余以待不足……书中虽未直接描写战争场面,但大至金明池争标,小至梁兴在军营中树立威信,甚或是丁豆娘给失去孩子的母亲们分队,无一不是兵法与智谋的渗透。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关于大宋军营内部体制的介绍。作为读客的知识系小说,此系列可谓实至名归

  这一部最惊喜部分当属最终的揭秘篇。从前两部中已能看出,作者脑回路确实复杂,在如此庞大的布局中,不断挖坑填坑,大大小小的案子相互穿插,多线并行,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作者思想的缜密性要求相当高,同时也极具风险:其一是坑实在太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种纷繁芜杂的案件到了大结局之时,若是有坑忘记填,势必会遭到读者的诟病。二是需要记忆的线索太多,各线索之间如何接头,如何交叉,需要下足功夫。好在作者是织网高手,虽线索繁多,却能做到多而不乱,大揭秘环节完成得很是漂亮,把人物、事件、情感、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前面设置的大部分谜题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成功地将“斗绝”梁兴推向了“完美侦探”的宝座。

  再庞大的局,再难解的谜,终究离不开人、情、事。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部的主题虽为兵,但作者的切入点却并非仅仅局限于军营内部,而是采取以小见大,多线并行与侧面描写的方式,一笔一笔细细勾勒,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而丰满,兵有兵的无奈,民有民的执着,人心、人性、人情流动于纸面。书中出场人物依然众多,如走马灯般川流不息,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却也不少: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的梁兴,懦弱颓废、醉生梦死的韦植,笑里藏刀、心思歹毒的翟秀儿,好逸恶劳、终食恶果的游大奇、心机甚重、口蜜腹剑的邓紫玉、以及外柔内刚、果敢聪慧的丁豆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侠义之士也好,背信小人也罢,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众生百态与市井生活。但恰恰是这种平凡人物的平常生活,才最接近艺术长卷清明上河图的实质与核心——以大手笔与精细手笔相结合的方式,将盛世危城隐藏于繁荣市景之中。

  从情感发展来看,几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情、义、忠、信可谓不变的主题,自然糅合于故事之中。正是因为梁兴对楚澜的兄弟之情,才促使他紧追不放,以为自己误杀蒋净,并最终得以找出这一连串事件的惊人真相。而蒋冲对蒋净的亲情牵挂、丁豆娘等对孩子们的永不言弃、以及珠娘和身边男人的各种情感纠葛、游大奇对明慧娘的怦然情动,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环节。整体而言,此部中亲情戏令人动容,男女之间的感情戏却略显生硬,不及第1部那么自然。

  而从故事架构而言,此部却比第1部更为庞大,分为化灰案、食儿案、空仓案、骷髅案四个篇章,同时和第1部中的梅船案无缝连接。构思巧妙又合情合理,布局庞大而不失细节。除主线剧情出彩外,支线情节也毫不逊色,个人认为是目前为止最精彩的一部。

  书中同样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比如蒋净在船上被刺后失踪的细节解释,紫瘢女的具体身份等等,或许要留待第6部才能解开,为防剧透就不细说了。不过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每部中都留下一些悬念,作为吸引读者阅读的小诱饵。

  最后再提个小建议,写前两部评论时已经说过的就不再赘述。个人感觉每一部的书名只用1、2、3和统一的副标题《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表示比较缺乏代表性,待6部出全后容易混淆。若能采用可标明其主要内容的副标题如:士殇、商乱、兵变或直接用士篇、商篇、兵篇等,印象会更加深刻。

  【延伸阅读】:

  《清明上河图密码1》评论:复杂的是人性,无常的是命运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364713/

  《清明上河图密码2》评论:贪嗔痴慢皆是毒,爱恨情仇必有欠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629429/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五):用女性角色来写宋代兵之弱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套条理性很强的书,明确告诉你这一部讲什么,下一部讲哪个阶层,从担任主角的“五绝”就可以看出。

  第一部,“讼绝”赵不尤,以替人写讼状为生,代表的是文人集团,而且是意图为官的“士”。

  第二部,“牙绝”冯赛,替人生意买卖牵线搭桥,说白了就是中介,因此陷入了“商”的争斗之中。

  第三部,“斗绝”梁兴,殿前司龙标班教头,就是赛龙舟教练,身手好,又在金明池争标上拔了头筹。他代表的是宋朝的“兵”。

  之前的故事,主要围绕在汴京城,这可以理解。京城朝廷所在,文人自然汇聚;经济中心,商人逐利而来,而第三部的主战场依然是汴京。宣和三年的汴京城可还没被拉入战场,虽内忧外患,但京城还算太平,写“兵”为什么不上战场,不写战役,不进军营?难道写那些“和平时光”的鸡毛蒜皮?

  还真就是鸡毛蒜皮,谁家孩子丢了,水井黑了,粮仓空了之类的事情。所不同的是,丢了三百多个孩子,京城上千口水井变黑,囤积了十万石粮食的军粮仓一夜之间空了……

  一件小事短时间发生一千遍,发生在上百人身上,就不再是小事了。

  作者就是用这些“小事”来写发生在京城的大事。而这些事少不得京城中的“精兵强将”来处理,禁军、厢军、指挥使等等“兵”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作者似乎在开玩笑一般。出场人物多如走马灯一般,那些看似应该是重要人物的“兵”匆匆上场,又忽而下台。留下的却是他们的女儿、妻子、红颜……

  书中的她们,多半是不幸的,有被轻视了一生,只求一份真心的雷珠娘;有满京城寻儿,憔悴恍惚还要强打起精神的丁豆娘;有表面上对什么都挑剔、不满,实则自厌自弃的邓紫玉……

  邓紫玉:一个人的绝望

  “我宁愿被人活着骂,也不要被人死了念。”在梁兴念出一阙悼亡邓紫玉姐姐邓红玉的词后,邓紫玉在心里想道。

  邓紫玉是军营妓馆剑舞坊的头牌,曾经的头牌是她姐姐。什么都是姐姐剩下的,才有她的。她总这么想,甚至都没有她的。邓红玉曾是汴京“念奴十二娇”中的“剑奴”,她死后,这名号旁落他人。那人叫作梁红玉。邓紫玉是怨的,恨的,姐姐走了,那便是我的,既然我拿不到,你也不许得。

  她处处找梁红玉的短,不依不休,直到她看到梁红玉本人,慌了,即便是姐姐也比不上的。她素来毒舌刺人,之后更是出口伤人伤己。当她再次照铜镜的时候,她终于明白,她从来厌弃的都是自己,永远比不上姐姐的自己,总是口是心非嘴毒话恶的自己,从大小姐因为父亲的罪变成营妓的命。

  在没明白之前,邓紫玉爱发狠,对人犀利,对己放纵,明白之后,也不过是忆起孩童时的经历,对着墙上的画蝶扑,终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邓紫玉的父亲曾是骁捷军左厢都指挥使,一个月俸钱有三十贯钱,又善用军中钱粮回易生财,家里生活富足。所谓“回易”,指朝廷默认军中动用余钱经营,补贴军费,然而监督不严,军中将校纷纷挪用军费,甚至克扣军饷来做生意、放债等,而利息多半是落进自己口袋。邓紫玉的父亲就是如此。待邓紫玉八岁时,父亲贪渎钱粮的事情败露,被处斩,两姐妹不幸被配为营妓。

  犀利毒舌的邓紫玉所代表的是宋朝上层军士家属,从高到低的一个转变。性格的尖锐,更多的是生活所迫,她既然不愿意示弱讨好,就牙尖嘴利换个厉害的名声。

  雷珠娘:一个家的灭亡

  雷珠娘,这个角色周围汇聚了多个不同的“兵”。哥哥雷炮是厢军,厢军不是正规军,相当军中苦役;丈夫曹厨子原本是个火头军,因为上司“回易”,把他租了出去;青梅竹马王哈儿也是厢军,作了个井作的小头头,负责四处挖井。这几个人在雷珠娘的父亲雷安失踪后,全都惦记着雷安不知放在哪里的钱契,聚集在雷珠娘身边,各怀鬼胎。

  曹厨子想着离了婚,让雷珠娘继承了部分财产再复婚;哥哥怕妹妹分家产,死活不让她住回老屋;王哈儿当初把珠娘肚子搞大,寻思着雷家应该求着把女儿嫁给他,结果雷家直接把珠娘送去了曹家。雷安一死,王哈儿想能不能通过珠娘拿到钱契。

  雷珠娘周围的人,没一个是真心惦记着她,也没有一个是愿意真心对她。书里说她“原本生得微胖,浅黄灯晕中,丰腴端静,竟有些似佛寺壁画上的女菩萨。”当这个“女菩萨”寒了心,绝了情,就化身为“女阎罗”,毁掉了所有人。

  她没有杀任何人,只多说了一句话,只多做了一件事,就让几个人自相残杀。在她心里,这场局更像一个测试,只要他们把她放在前头,而不是钱,他们都不会死。

  雷炮、曹厨子、王哈儿都是最底层的士卒。他们每天想的就是能不能少做点苦差事,什么时候能往上爬,从哪里能多捞到一点钱。比起关心身边人,他们更想知道能不能利用对方获利。

  雷珠娘正是充分利用这一点,当他们发现对方变成自己发财上的绊脚石时,会毫不犹豫地除掉对方。

  丁豆娘:半座城的沉默

  因为常年在虹桥旁卖豆包,丁氏被称为“豆娘”。儿子失踪之后,她许久没有振作起来,原本是步军军头的丈夫也变成了个只会酗酒的酒鬼,整天烂醉地躲在去世父母的遗物箱里。

  忽然有一天,一个自称庄夫人的人带她去了云夫人家,那是聚集了整个汴京城丢失孩子的娘亲。三百多人,分组去寻孩子,有钱人家去求神拜佛,寻道士找法师,没钱的如丁豆娘满京城找线索。

  连着几个月毫无线索,众人陆陆续续散了。只有她继续耐着性子找,哪儿有线索就往哪儿奔,吃不下,硬塞到吐也得吃;没钱用,半天做生意,半天找孩子;丈夫不支持,瞒着也去了……

  丁豆娘是一个缩影,是汴京城最平凡普通妇女的缩影。已经成婚,家庭安稳,有个孩子,丈夫收入不算很多就够用,自己在外面做些活补贴家用。本以为能这样一生一世,却不想遭遇飞来横祸。

  丁豆娘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军士,有禁军指挥使,金明池船监,守军营的老兵……如果说雷珠娘和邓紫玉是固守在自己的圈子里不甘心地活,丁豆娘就是为了寻找线索主动接触这个她甚至有些陌生的环境。

  她去军营找人,门口守门的老兵拦着她,丁豆娘说明缘由。老兵指着骂:“这么大一桩命案,你当是择菜捉青虫、拣米蒸白饭?开封府都查不明,你一个妇道人家能破得了?我劝你还是好生回家,把家里清扫干净,给丈夫孩儿煮好饭,这才是你妇人家的本等大事。”

  那一刻,她再也受不得了,尖叫道:“我就是为了我孩儿!”

  她的世界太小,小到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被人骂着赶回原来的小圈子里。

  最后真相揭开,原来是摩尼教绑架了孩子,威胁孩子的父亲们替他们做事。摩尼教专挑禁军家的孩子,一来扰乱正在前线平定方腊的战士军心,二来禁军身手好方便行事。

  三百多个父亲,就这样沉默了几个月,为虎作伥了几个月,让自家的妻子一无所知地伤心痛苦了几个月,而真正帮助这个案子有所进展的却是他们看不起,瞧不上的妇人家。

  为什么三百多个丈夫都不愿告诉他们的妻子真相,害怕泄露,担心孩子,还是根本就不信任?丁豆娘不知道她不依不休的寻找和努力,其实根本不必要,是半座城的沉默让她那样辛苦。

  书中的男子多成了陪衬,即便是主角梁兴,也远不如几位女子有风采,她们的苦与悲,挣扎与决断,远远强于书中的那些为兵卒士官的男子。

  前两部中,并未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反到了“兵”篇,作者将笔墨几乎全部倾注于那些女子。在古代,战争过后,一城之中往往只剩老弱妇孺。而在书中,还没有经历战争的汴京城中,一个个女子不是已经放弃男性的帮助,就是得不到,因此即使在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她们会变得异常坚强,甚至是强硬,而后去承受一些本不应她们去承受的东西,去做一些本不需要做的事。

  宋朝的兵弱总是遭人诟病,作者选择不写战场,不写战事,全将目光集中在了各色士兵的身边,他们的妻子、女儿、恋人更真实展现了他们的状态,也更彻底地暴露出了北宋军事之疲软。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六):图开过半,摩尼现身

  这是上河图的第三本,兵篇。主角“斗绝”梁兴,中间夹杂洪山、小羊、老戚、丁豆娘、雷炮等人角度的讲述,最后众河入海引出真相。总体来说,作者讲故事的本领还是很强,几个故事不紧不慢,结局真相也是有理有据。但是,个人感觉前八成的引子或者叫伏笔故事有些多,因而显得杂,线索埋的深,因此读着有些枯燥。相较于第二部可读性差一些,当然瑕不掩瑜,还是好评的。

  上河图从梅船到飞钱,再到双杨仓,图已经展开过半了,一直贯穿的紫衣人仍没揭开面目。可喜的是摩尼教浮出水面,与紫衣是否同一拨人,还不可知。不过按封面介绍来讲,应该还有外族人掺入阴谋。

  未解线索,

  1.楚二官人夫妇行踪

  2.紫斑女和梁红玉身份

  3.明慧娘这颗棋子的用意

  4.盛力小船在京内活动所为何事

  5.杨九欠捞出的箱子

  最后说一下,摩尼教这么大的势力浮出水面就办了这么小个案子,手法相较也显低露,不太满意,小小吐槽。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七):密码中的秘密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写到了第三部,图中掩藏的秘密被徐徐揭开,更多的人物登场、更多的谜题出现。《清明上河图密码3》较之前两部,书更厚、人物更多、故事更加错综复杂,在这本里,开篇就抛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案件:一个大活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化成一道白烟,人就此消失不见,随后的几个章节的内容愈发离奇,晚上天上有能飞的妖魔、专门掳食小儿,一时竟有几百少儿失踪;御驾亲临金明池,池面却忽然出现数百个黑色骷髅•••一时之间,繁华的汴京怪事不断,看似安静的表面似乎有什么在涌动、等待着时机爆发。

  天降祥瑞,是吉兆,预示着有好的事情发生;民间异象突起,不是好兆头,必有凶事发生。第三部里的几个故事,独自成章却又有着隐秘的联系,从一开始就是一张大网,在水底逐一网住目标,等到收网的时候汇聚在一起,完成第三部整体的故事。而故事最终的真相也令人惊诧不已。

  原画《清明上河图》中一共有824个人物,作者把每一个人物都赋予姓名、赋予故事,第三部故事里的人物尤为多,整本书以“斗绝”梁兴为主角线,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人性的得失、兄弟情义的真假、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在书里刻画的都很深刻,读故事揭秘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梁兴的义兄楚澜被蒋净杀害,梁兴听闻蒋净藏在一艘船上,借着酒劲前往不小心杀了蒋净,酒醒后细细回味似被几个朋友陷害故意诓到现场;蒋净的堂弟远赴京城查探堂兄杀人的真相却差点被害;一张可能并不真实存在的契据让三四人丢了性命••••••在整个大的故事框架下,也发生几件凶杀案,他们或被金钱迷惑去杀人,或被生活的无情所逼设计杀人,在书里,故事发生、人性善与恶交替上演。作者对宋代的民俗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市井百姓、军中杂役等,不同的人交替出现,共同组成整本书最后的大秘密。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已经过半,每本都有独立的主体,也有未解的谜团,期待最终本的大解密!

  城里城外上千口井,一夜之间全都冒出黑水;街巷中,有妖魔在夜间出没,形如黑犬,专门掳食小儿;金明池争标,御驾亲临,池面上却忽然冒出数百个黑色骷髅,迅即又化作黑烟消散;左藏库十万贯钱飞向空中……整个京城妖氛弥漫,人心惶怖。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八):名画中的迷局

  名画中的迷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堪称绝世名画,仅其名便让学界纷扰数年,围绕“清明”、“上河”等争论不休。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张择端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中国北宋王朝帝都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但是,《清明上河图》又并非只是简单的见证汴京城的繁华。一如新锐历史推理作家冶文彪所言,貌似繁荣的表面之下总是暗藏玄机,明面上的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国门洞开、商贸侵街、商贾囤粮、酒患成灾,或隐喻着危机爆发前夜的癫狂。所以,《清明上河图》又是一副典型的“盛世危图”。从内容看,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充分彰显了著者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图景的深刻洞察力。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九):摩尼教的化身

  对于摩尼教,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有好感的。所以当此书将谜团破译为摩尼教的解读,还是无法接受。在读书年代了解到《水浒传》里众多的好汉集聚在水泊梁山,108将领头率领义兵,兴起了反对宋朝统治阶级的压迫。只是由于利益的驱使,最终的投降主义占了上风,梁山好汉最终归顺了朝廷。然而心怀正义的起义将领纷纷离开了宋江的投降集团。

  对于投顺至朝廷的好汉,最终也没多少有好正果。宋朝的领导者,让这些归顺来的梁山好汉去对抗另一起的农民起义:方腊的农民起义。结果是灭了方腊,宋江军团里的好汉有多少死里逃生了。《水浒传》里的下集,不忍心再去阅读,战争太残酷了,都是英雄好汉的起义部队内斗。

  对于方腊,其自任摩尼教的“魔头”,吸收了一大批教徒,成了起义军的基干力量。所以对方腊起义的失败还是报有某种的同情心。而此书以摩尼教为背景来书写,还是感觉有种小小的疑惑或别扭。打败方腊,真的那么好么?

  抛开摩尼教,此书还是异常精彩,悬念不断抛出,鬼怪的事情层出不穷,新人物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出现,最后有种杂乱之感,只能读完图书后慢慢体会。如果图书能来个附录,将人物关系列个示意图来,不知效果如何?

  梁兴作为侦破谜团的主角,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波折前进,周围慢慢聚集着一种正义之士。当案件出现了眉目,开始靠近谜团的核心时,死亡也开始随之出现,显得越来越多。阅读时,为书中人担心,感觉四周的各色人物随时有死亡的可能。直至顾震出现于视野,之后梁兴将谜团破解,鬼怪现象破译,争相大白于天下。心情才慢慢得以平复。

  只是,再仔细想想,发现谜团并为完全解决,案件之中的幕后人并没有出现,到底哪位关键的紫衣人是谁?处在何方?有种错觉,会是摩尼教教主方腊么?图书中没有任何的答案,留着后面论述。这有点小遗憾,这要多久才能揭开这个谜团呀,悬起来的心何时才能放下,半年或1年的时间么?时间拖得太久了。还有,书中出现的人物韩世忠和梁红玉,到底是何人?是传说中的两位名人么?还是碰巧的同名人!

  建议作者,将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还有许多著名的民窑也写进小说里吧,越来越感觉,此图书系列会写进所有的名人,自然也该把那些宋朝历史上出现的文物也写入小说中,如同《红楼梦》的写作手法相似,这样才不留遗憾。

  说真的,书中的故事,感觉越来越和《清明上河图》没多大的关系,阅读中不断提及的虹桥,让我才想到此书的背景是名画清明上河图。对了,还有神笔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密码3》读后感(十):密码里的人生

  在读完1和2的前提下,《清明上河图密码3》自然是不可错过的。这有点类似于当年自己看完《飘》,然后疯了似地到处找其续集是一个道理。没有人不想知道故事的结果,即便知道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依然想要一个作者给出的结果。而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显然是读者读了就一直想读下去想看到答案的书,抛开作者的构文能力不说,谁让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谁让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人物都如此的栩栩如生,如此的看上去有故事呢!

  与《清明上河图》一样,冶文彪在第三部中,自然是不会忽略当时的社会风俗或者政治制度的,行文开始就是“赐新火”“摔跤”等宋代官场习俗与民间习俗融合在一起的习俗。读这些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作者开篇提及的粮食失窃案,竟有一种自己也走入了清明上河图与里面的人物一起生活的感觉。无论任何作品都跨不过“文学是人学”这个论断,任何文学都是人情思或者行为的表现。

  《清明上河图密码3》自然不例外,一个系列能不能走下去,很多时候不只是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在于作者通过故事附加了多少有文化内涵有文化意蕴的东西,进而给作者一种自己不仅仅只是在阅读小说而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洞悉人性的感觉。我想这也是冶文彪在《清明上河图密码3》中刻画了大量的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原因。历史离开小人物,就不是历史。大人物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只不过是小人物的代表。大人物的性格、人性好刻画,但是小人物的性格和人性并不好刻画,这是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原因,刻画小人物,稍不如意就会出现类同型人物,就比如考试中的雷同卷一样,让人觉得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奇感。如此,怎么可能会耐下性子去阅读如此厚的一本书呢!

  所有的案件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理由,宋代身为封建时代,人们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肯定不会像今天的人们这样,所以不法分子弄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最是能够遮人眼,这也是冶文彪 为什么在书中为每个案件设置神秘现象的原因。个人以为,阅读此类的书,我们应该以同理心去对待,毕竟作者讲述的是宋代的故事,那我们就不应该以现代人的思想去推理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毕竟作者只是以悬疑的形式来阐释清明上河图而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知道我的感受是否正确,但是我确实地从冶文彪的书中感受到了小人物的无奈、小人物的可怜!在我眼里,《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悬疑故事,而是系列的人性剖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