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现小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发现小说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6 2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现小说的读后感10篇

  《发现小说》是一本由阎连科著作,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1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小说》读后感(一):写作的皇帝,而非笔墨的奴隶

  其实这是一本指南,我却把它当做导读和读书笔记来读的。

  从安娜卡列尼娜到罪与罚,到变形记,到复活,到百年孤独,虽然是从提纲挈领高度整体上来说明现实主义或是神秘主义这些抽象或者晦涩的名词,但是我却被细节的分析和描写吸引住了,作家眼中的作家,和作家眼中的作品,果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其中列举到的许多作品以前也都读过,有些还是很早以前的了。其时并未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我还曾觉得,有些“名著”可能也是名不副实的吧!有些情节与其背后的意义,不是当时的我,受年纪经历所限,所能够理解甚至是想象、体会的。看过作家眼中的作家,再重新去阅读作品,就又有了新的体验。

  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奇,我从未这样读过书:看到别人的书评,有强烈冲动想要去读这本书,哪怕这本书本身,就像百年孤独,可能非常晦涩,可能我还是不能读懂。称这本书为书评真是太过委屈了,就像阎连科自己说过的那样,要做写作的皇帝,而非笔墨的奴隶,让人想起巴金的那一句,我以我笔写我心。

  开篇的时候写到,我总怀着一次“不为出版而胡写”的梦想。请您继续保持这样的梦想吧,读到这样的书真是读者的幸运

  《发现小说》读后感(二):现实主义的“幌子”

  读毕许久,始终无从下笔,太多的内容消化不了。《发现小说》绝不是也不应该是阎连科先生对自身小说的一种结构,这本书也只是打着现实主义的“幌子”,进而深挖现实的本质灵魂在创作中的现实。本书虽然定义为文学随笔。但整体连贯,读后有浑然一体感觉

  阎连科先生的作品,我拜读过些,最喜欢的是《受活》,但我的老师对《受活》颇不以为然,甚至撰文批评过阎先生的固步自封,即便在学业方面老师影响很重,但我依然很喜欢《受活》,对阎先生的文字充满敬意。

  回到《发现小说》这本书,我个人对前两章很看好,一个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境层,一个是零因果。

  阎先生将前者分为四个方面:社会控构真实,世相经验真实,生命经验真实,灵魂深度真实。直观看来,这四个真实是一条单一直线的递进,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圆形的循环环环相扣。在这一章的最后,阎先生也提到了影响深层现实的三个因素,篇幅很短,要义很深。

  在零因果这一部分作者用“格里高尔问题”作为出发点,阐述了自己的几个命题,其一就是作家在叙述中的权利地位。《变形记》的开篇,卡夫卡强势的给主人公赋予变形,这就是语言的霸权——作家在写作权力中出于主角地位,但过于强势的赋予,会让作品陷入空洞的表达状态,无他而只言我。

  借此机会,我提一下我对阎连科的个人同情。阎先生在此书第二章的第一句话说到:“为了写作,我躲避到一个奢侈的地方。”关于这个奢侈的地方,我不认为是什么该值得大谈特谈的话题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题,本应处在高收入阶层。可就是这个奢侈的地方,通俗讲就是现在价值600万的别墅,用来安静写书的地方,被有关部门强拆了,赔偿金只是跟若干年前买房价格相差无几。阎先生奋笔疾呼,给上层领导写公开信,然而只能唤起网友的同情,却得不到任何实质的回应。甚至阎先生所在单位的领导出面调停,依然无济于事。这让我这个外人痛心疾首,何况作者自己。

  另一件就是作者费心好多年创作的《四书》,无人敢出。

  写到此处,义愤填膺

  以《发现小说》的结尾作为结语,我从这句话里分明看到一个作者庄严的宣誓:

  一切的庄严,都可在一笑间转身他去,一如一个远途的行者,在路边喝茶聊天之后,还要沿着自己原有的路线,独自孑然孤寂地远行。背着行囊,如背着等待变为纸笔的时间

  2012年1月9日零点

  《发现小说》读后感(三):为未来的小说指路

  对阎连科的这本《发现小说》而言,虽说是文学理论,读来却没有理论的生硬,而有种家常的亲切,并在阅读中不时被作者那种一吐为快的畅快感感染。在小说未来发展思考中,阎连科以自己的洞见和对文学的理解别致而新颖地重新梳理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并提出自己的概念。虽是一家之言,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小说。

  阎连科面对当代小说的没落,面对当代小说家无路可走的局面,勇敢地说“我要努力做一个写作的皇帝”,他的小说,以及小说之余的思考便是这部文论《发现小说》。他希望通过这部书,能够为困境中人指条出路,以及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为什么写《发现小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出路,对别人可能没有什么意义,至少让我觉得,可能这条路我能多走两步,能多上一个台阶,两个台阶。”

  在这部文论里,阎连科指路的第一个动作是把小说更一步分解细化,使小说理论再向前走了一小步。针对现实主义小说,将之分解为四种层次:社会控构真实--控构现实主义;世相经验真实--世相现实主义;生命经验真实--生命现实主义;灵魂深度真实--灵魂现实主义。这种分解也即是一步步解读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的作用,并最终回归到人的根本,人本身。这四个层次,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政治强权集权意识形态下的大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和以及一些民众可直观理解的底层群众生活群景(共性表达);穿越世相,抵达人的生命,有典型代表人物个性表达);以及深入人物的灵魂本质(人的升华)。这种细化解说方式解读小说,先不论其好坏,其实也是认识方式的进步,从人与社会的纠结关系中解脱出来,深入分解人的属性,无论是社会性、人性,还是阎连科口中的“神性”。而这种角度的解说,从19世纪的现实主义解说人的社会性,到20世纪以卡夫卡为代表的现代派呈现人性,再到21世纪,阎连科提出的“神实主义”表现人的神性为几个节点。只是阎连科自创的“神实主义”,意图透过神的桥梁到达实的彼岸,这样的概念就像当代艺术一样,仍然令人费解,即便举出一些中文作品为例仍有些让人摸不得头脑困惑

  在对现实主义小说真实的发现之中,阎连科将故事叙事总结出“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三种状态。全因果:事出有因,有因有果。零因果:无因之果。半因果:可能有因有果。这三种文学态度区别也在于,全因果是严肃慎密的逻辑,半因果有调和折中的魔力,零因果显出荒诞而诱惑的黑洞。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小说,提法新,也是从写作叙述方式的一种新探索。我想这种提法也是阎连科自己对小说个性与创造力的发现,是他把自己称为“写作的叛徒”现实主义反节的一个自省与反观----“我要努力做一个写作的皇帝,而非笔墨的奴隶”。虽然,他的“神实主义”有些强牵,也未必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但他对现代派小说的推崇,对小说真实性的挖掘在当代小说式微的景况下仍具意义。

  小说文本的未来走向如何,写出来的永远比说的有说服力,而阎连科的这种指路,是否为人接受,是否有人沿着这条路前行,是否如同先知真言,也都将由时间与同行者决定。试目以待。

  《发现小说》读后感(四):中国文学理论的终结者

  在申领《发现小说》之前去看了这本书的简介,简介说《发现小说》这本书是中国作家第一次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探讨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文学内在规律及中国当代文学现状和出路的

  长篇文学随笔。阎连科有了这样10万字的小说理论,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作家了。 《发现小说》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重新界定了

  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和可操作性。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称之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终结者。

  在这里先打个岔,我这个人很排斥理论性的东西,多看一眼都头晕。认真阅读了《发现小说》,它给我的感觉更多像是随笔。没读过阎连科的其他作品,在各位眼中算是孤落寡闻。念书的时候也读过几本国内外文学名著。过去很久了,忘了是有多久没有再拿起那些书了。翻开这本随笔,熟悉的感觉又涌上了心头。

  任何国度 任何制度下的创作,都不可能摆脱现实主义的存在和影响。

  我再打个岔,就好比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什么耽美、穿越、宫斗、架空、网游、等等。

  话题再回来,包括这一本《发现小说》都摆脱不了现实主义的存在和影响。

  哈。很微妙的感觉对不对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读后感(五):内因果?

  内之于外方为内。如果把内因果与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并列,是否从逻辑上就有违和之嫌?正因如此,在谈到内因果时,个人感觉没有前三个因果阐述得那样流畅;也正因如此,在阐述内因果时,阎老师总不能抛开前三个因果,只因“内因果”本身就不能与“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并列而谈。

  阎老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统称为外因果,这样内因果就可以与之并列。但这解决不了内因果与由其他三个因果组合而成的外因果所面对的权重分配问题;同时,把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合称为外因果本身也有牵强之嫌——因为谁也不能说这三个因果就不能存在内因果。

  总之问题在于,一种是按照因果对称性(比例)来对因果进行的划分——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而另一种是按照因果的内外(空间)进行划分——外因果、内因果。如果把这两种划分方式进行了混淆,就会出现文章论点的“平衡失控”问题。

  《发现小说》读后感(六):“不孝子”眼中的“真实”

  之前读过阎连科的小说作品,略感沉重但并不压抑字里行间浮现出的尽是作者对苦难理性思考。在《发现小说》中,阎连科用文学随笔的方式,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做了尽可能细致的分类与梳理,其中不乏作者对一些名家小说的评价,理论颇有深度,读起来却很畅快,想来与作者选用的文体有关。

  阎连科在《发现小说》中称自己为“现实主义的不孝子”,他想做“写作的叛徒”,有着“不为出版而写作”的梦想,在这本书中,阎连科以小说写作为切入点,将我们引入现实主义小说中,首先提出现实主义的真实是于通过社会控购真实、世相经验真实、生命经验真实、灵魂深度真实几个层面而体现的,进而分析得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作品尚且都徘徊于社会控购真实和世相经验真实两个层面,并未达到生命经验真实与灵魂深度真实层面。

  阎连科说:“庸俗的真实拒绝思考和深刻,世相的真实貌似思考和深刻,生命的真实追求思考和深刻,灵魂的真实完成思考和深刻。”作者认为“真实时,宛若一颗小草在大树下的无奈生长,所有的努力,都必须在那树下呼吸和摆动。”同时认为在中国,只有鲁迅先生达到了生命经验真实的层面。或者这也是“不孝子”阎连科对自己未来写作的定位,希望达到每一位小说人都想达到的真实层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