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10篇

2018-01-07 20: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10篇

  《因为爱,所以节制》是一本由[美] 布伦达·加里森 / [美] 凯蒂·加里森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一):爱的分寸

  爱的分寸

  我们经常会听到友人善意的提醒“要注意分寸”,是啊,这个度的问题很难把握,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好。于是我们经常会纠结于某件事的做或者不做,多做或者少做一些。在爱的付出上,对于恋人或配偶之间,似乎只有更多没有最多的追求,成人的理性和担当已经理解爱与付出;但对于孩子的爱来说,分寸则显得相对重要,少了是虐待,多了则成溺爱。

  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血脉的延续,更是我们生命奇迹。情理上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再多也显得不够,但这种分寸应该是建立在有节制的理性和有包容的耐性之上。教和养还是有区别的,养自然是顺应孩子的需求物质精神),提供必要的给养;教则是习惯的形成和性格的砥砺,让孩子明白规则,懂得道理。自然知道我们给父母的爱太少,所以告诫我们对父母的爱要多一些;自然知道我们会溺爱孩子,所以告诫我们要节制。既然爱孩子是为了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养分,那么“因为爱,所以节制”的主题还是理性的。

  无论如何,首先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这是所有亲子关系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诉我们,保持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养成之爱。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与孩子共同协商假期计划,面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商量,甚至意见不一的时候依然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坚持自己的底线让孩子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时保持平和,这就是父母之爱的基础: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所以,当孩子依然不高兴但已经去开始做“任务”时,他内心应该有一个比较自信的想法:爸妈的爱是存在的,虽然他们不同意我的想法。

  孩子是另一个你,但不是你,所以你得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和你不统一的时候,父母的理性应该表现出来:不是刻意地去施加自己的权威,更不是随意地去附和孩子的想法,而是冷静地想一想孩子的想法是否可行?如果你是孩子你也会这么想么?如果你不同意,那么理由何在?你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么?如果真的明白孩子的想法,也许父母们就不会匆忙地下结论着急地下命令。健康的界限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熟。我们在日常的育儿聊天中,经常会说孩子做了什么怎么样,但很少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倒推一下当时的场景,评鉴一下我们的作为,并为下一次的亲子互动做铺垫。《因为爱,所以节制》书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女儿凯蒂的想法和妈妈布伦达的教育理论相映成趣,但让父母更为警醒的是:事实上,在你每次和孩子的冲突上,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并没有明白孩子的想法。

  2016年,孩子快7岁了,托他的福,看了不少的育儿书籍,也总结了不少的育儿观点,陪着家人与孩子共同度过了幸福时光,试着总结一下育儿的观点:要想教养,学会倾听,懂得理解,获得信任,取得认同。遇事不急,心平气和,察言观色,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循循诱导,鼓励为主,引导识路。反躬自省,察己不足,完善自己,言传身教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共同成长。

  2016-1-4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二):无论怎么样,我们都爱你

  前段时间微信看过一篇文章《为什么美国孩子个个自信》,当时看了非常有感触。大致上说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相俊丑,高矮胖瘦,个个都趾高气扬活灵活现,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总结这些孩子为什么如此自信,那就是因为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尊重使孩子自信,赞赏使孩子自信,信任是孩子自信。他不代表全部,只能说美国的孩子相对要比中国的孩子自信一些。

  难道我们不爱孩子吗?难道我们不想让孩子优秀吗?我们也深爱着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希望和他们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更优秀,只要是美国家长的期望,我们也有同样的期望值。但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期望越多,收获越少;付出越多,得到越少。

  我们自己时常焦虑,去希望孩子能坦然面对一切;我们很长时间不读书不学习,却希望孩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把自己的内心所需表达出来,却希望孩子一切如我们一样,乖乖地顺从大人的旨意,打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口号来限制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时常对生活埋怨,下班带着情绪回家,还希望孩子能像一个非常理智的人那样来对待生活遇到的难题。我们也深深地爱着孩子,但是为什么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却对自己的这些消极倦怠生活的方式视而不见,也不去认真反思,因为我们的眼一切以孩子为主。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当父母,只会让我们和孩子之间跨越越来越宽、不可逾越的代沟。

  我们要如何当好父母?我们要怎样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中,如果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因为爱,所以节制》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这是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布伦达.加里森教育孩子的心得,也是写给父母们的学习成长课。她用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和身边的特殊家庭作为背景,给我们一一展示在成长中发生的事故,也告诉我们出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应对才是最好的办法。有的孩子不作主张就不上学了,有的孩子上大学时就和男友同居,有的孩子上学时开始旷课、吸毒,有的孩子是同性恋者,有的孩子屡进监狱……看了这些实例,我们是不是应该庆幸我们的孩子没有出现他们天塌地陷状况。就这些来比较,你是不是又认为你成了甄嬛一般幸运,万千宠爱集你一身。是的,我们的处境肯定比这些要好得多,所以我们更不能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且一定要记得向孩子展示: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永远都最爱你!

  此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前五章主要帮助父母分析现在的处境及其背后的原因,后四章则帮助父母和孩子们建议起健康的亲密关系。每一章节后面都提出了思考与讨论,这样便于我们从中找寻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过失和不当之处。第四章中是什么让孩子疏远了你让我认清了各种类型的家长,对照了一下,我属于指责型、对比型、自以为是型、揪辫子型的家长,虽然不是太严重,但是有这方面的倾向,虽然不是总是,但是也有偶尔的现象。所以我很庆幸在女儿还没有到青春期时就读过这本书。女儿现在还小,我和她的亲子关系沟通得应该算是不错的,她每天放学回家会给我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遇到困惑时我也会给一些见解,出去手牵着手一起逛街,经常来点幽默话语,偶尔再加点肢体的搞笑动作,所以我们一家不管在内在外都算是公认的民主家庭。但是我知道,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亲子关系要想一直保持这么良好,那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需要和她慢慢架立一座桥,更多地考虑她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让她来顺从我意。

  想想我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纯属放养式的,因为父母忙于农活,再加上大字不识,也没闲心来管我们。不过他们无形中一直为我和姐姐做着榜样,所以我们的成长也算是顺利的,所以我也希望女儿的成长简单、顺利、健康、快乐。现在的社会复杂,孩子们的接触面广,也应该算是比较有个性,比较有思想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总想给予更多的爱,让他们更优秀。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不是我们的爱不够多,而是我们爱得太泛滥,爱的方法不对,所以你才会和孩子有代沟,亲子关系不融洽,也不能帮扶他们你健康的成长。

  所谓节制,是指在理性的指导下,对利益欲望情感等进行控制、调节,使之合理、得当。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必然是一个自觉遵纪守法、有教养、、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必须先学会节制,才能做孩子的父母,作孩子的引路人。我们在和孩子并肩行进的途中,我们要学着适应新的现实,用一种不鼓励、不纵容孩子的罪恶,但却能包容孩子的方式表明我们对他们的爱。一起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五味杂陈的难题,最终和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兄弟或者姐妹,这也是一种最好的亲子关系。学会节制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难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心并且用心,这些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最喜欢布伦达.加里森说的一段话:如果只能对孩子做一件事,那就是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亲爱的孩子,我们都爱你。”

  在做好父母的这条路上没有尽头,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意想不到的难题,但是我也会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会和女儿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无论将来女儿在青春期遇到再大的困惑,我都会尽我的全力帮扶她。我会让她明白无论她做谁,无论她优秀与否,无论她成功与否,我只知道她是我的女儿一生的至爱。

  亲爱的孩子,无论怎么样,我们都爱你,永远爱你!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三):爱也需节制

  有段时间,孩子每天都对我说无数遍,“妈妈,我爱你!”我每次面面对孩子这样的表达,我只知道我内心也充满着无条件的爱。做妈妈总会畅想孩子长大的情形,不知道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设想出过具体情景,我不知道我的孩子真的还是要进入青春期时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是否会很好地相处,但幸好我提前阅读了这本书《因为爱,所以节制》看了这本书,隐约印证了我内心对父母形象的定位,我想做的父母大约也是书中唐娜那样。

  我记得我自己在进入青春期后,并没有特别逆反的表现,这只是因为,我家里有个叛逆哥哥,因为哥哥,家里里经常火药味浓厚,父亲经常是随时引爆的炸弹,父亲的口头禅就是,现在听我的,将来听你们的,可是尽管我们从内心里并不认可他的主张,也只有哥哥可以公开抵抗。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印象,那时的父亲是爱我们的,他心里只有工作,而我们都是他工作的牺牲品。在他心里,服从才是最好的孩子。现在我知道父亲就是控制型家长,一旦我们出现他控制不了的行为,他就崩溃了。其实父亲代表着国内诸多家长的形象,认为控制孩子是很理所当然的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直到到现在父亲也没有改变,每次父亲要带我的孩子,不超过三天,孩子就会向我抱怨,姥爷总是指挥他,孩子很不乐意。其实他很喜欢姥爷,可是就不喜欢姥爷指挥他。

  到现在我能感到父亲的爱是不善表达,一旦他表达出的爱不被接受,他便不能继续了。现在我也做了孩子妈妈,我并不知道该怎样做也刚好妈妈,但是我力求让自己和孩子成为朋友,我不希望孩子对我怕怕的,有想法不敢说,压制他。我不能确定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依然与我如此亲近或者信赖我,但是我不允许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模式重现在我与孩子身上。

  读来《因为爱,所以节制》这本书,看到书中提及的案例,那些青春年少的孩子开始维护自己的想法时,立刻便会想到自己那个时候自己父母的态度。中外虽国境不同,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一样的。面对同类的情形,书中一些父母的做法令我欣赏。同样是出于爱,他们选择适可而止,从而给了孩子释放自己的空间,也许就是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闯祸,会遭到伤害,但是父母却做好了等他们回来的准备。这也让我想起父亲与哥哥当时的持久对峙,最后导致哥哥远走他乡,至今不能团聚的窘境。而今,父亲已须发苍苍,开始想念。我的确为他当时处理问题的态度遗憾,也为亲情背离轨迹而痛心。

  每每想到此,我便会告诫自己,对于孩子,一定要真的爱他,而不是定要他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去成长。之所以,作为父母满心热忱为孩子设定成长轨迹,必是充满了最真的爱而做的,可是并没有想到孩子的接受度,是随着成长越来越有选择的。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天,可以无条件地去呵护孩子,当孩子渐渐懂事便需要父母在条件允许下尊重孩子,节制自己的爱!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四):无论发生什么,亲爱的孩子,我们都爱你

  作为一个4岁宝贝的妈妈,现在读这本书似乎有点早,这本书里分享的多是那些10几岁孩子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10几岁,叛逆、执拗。布伦达列举了13个家庭的13个“问题”孩子的故事,从孩子的角度、父母的角度、夫妻关系角度去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

  1、勇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

  2、当孩子做了你不能接受的事情时,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有多重要?两三年以后还会如此重要吗?”

  3、你是什么型的父母?服务型?甩手型?揪辫子型?担忧型?对比绝望型?控制型?指责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好几种的特征,在我们认为孩子有问题时,可不可以先停下十秒,不要发泄情绪?

  4、做最好的自己和忘我:离开孩子时,不要过分地焦虑、愧疚或者后悔;与孩子相处时,把自己变成孩子。不要评论孩子,要引导和帮助,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5、交给时间: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交给时间。生活中总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靠逻辑而是靠时间解决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是阳光、雨露和时间给予了它成长的空间。

  6、爱你的家庭、孩子和伴侣,人生既结伴前行,就不要相爱相杀啊!想不开,想不通时找个相同经历和可以接受你观点的人去倾诉,或者找专业人士帮助。不要一个人死抗哦~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五):我爱你,但你仍是你。

  刚结婚没多久,因为项目关系认识一位大姐,相处很融洽。

  有次聊到关于孩子养育的事情,她以过来人的语气说,其实最需要注意的就三个阶段:一岁前,这一年需要精心照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身体健康;3-4岁,大概是刚上幼儿园的年纪,这是他第一次进入群体生活,需要注意培养他与人相处的能力,并教会他遵守规则;然后就是青春期叛逆阶段,那是TA重塑性格和自我的重要时期,需要重点引导。至于其他时候,可以不怎么要操心啦,当然咯,要选择一个好的周围环境,包括居住的小区,关系好的朋友,幼儿园,学校。。。

  说这些的时候,她家儿子已经上大三,作为交换生去了英国,谈了位金发碧眼的女朋友。

  那时的我,其实还在坚持丁克,完全没考虑养小孩的事。但无疑这是我对养育最早的认识,在有了小孩以后,也一直记着。

  我的叛逆期在11岁时提前到来,此后三年,和父母的关系处于最糟糕的状态,写过威胁的信,闹过离家出走,有近两年的时间完全不跟妈妈说话。。。

  再去想当时的自己,闹腾得如此厉害,最渴望的不过是父母的关注。

  再后来,家里条件渐渐有所改观,父母似乎想把对我和大弟的亏欠弥补在小弟身上,于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也导致我们姐弟仨与父母的关系一直是很紧张且无奈的一种状态。

  若是按照书中作者总结的类型来区分,父母在对待我大弟时是甩手型父母,对待我小弟时又成为了服务型。他们是爱我们的,这个无可质疑,但是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表达这份爱,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跟我们沟通。

  有了小屁孩后,最害怕的是父母与我之间的关系,在我与他之间再重现,或许我更害怕的是他长成我这样子吧。

  “我们向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尤其是当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在推开我们的时候。既要给孩子成熟的空间让他们做真正的自己,同时还有培养与孩子之间健康融洽的关系,要做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确实是很困难的。”

  《因为爱,所以节制》试图在告诉我们如何去把握两者间的平衡。

  首先是尊重和理解,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产品。作者总结的控制型父母是很好的反例,把父母的期望和意愿强给孩子,试图去控制而不是影响孩子的未来。

  然后是沟通,是建立融洽关系的重要前期。这大概也是我们兄妹和父母间的最大障碍,在小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完全不了解彼此的需要,隔阂和矛盾日益逐渐积累,却谁也迈不出走进对方的哪一步。可是要怎样才能打开心扉呢?作者提到的一点给我触动很深:放下你的愧疚。我的爸爸和妈妈也常常会对我表现出愧疚的心情,其实我能理解他们的难处,这份愧疚最终成为我无法逃脱的压力只想要逃离。我希望在以后对待我的孩子时更坦然,尽我所能为他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也会明确地告诉他哪些是我做不到的;在他需要做出选择时,我会给予意见,但也要告诉他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我希望我们之间能彼此依赖、信任。

  最重要的是爱。我爱你 ,但你仍是你自己,不会去要求你长成我期待的样子;我爱你,会是你的永远的后盾,不会因为任何情况改变。

  养育,是抚养和教育,对父母而言,始终是复杂的事情,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事情。

  我想,大姐说的青春叛逆期,如果能翻翻《因为爱,所以节制》这本书,大概不会那么难以应对。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六):成为远远的一个友好的人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一回,意味着青春王国的破灭。王夫人成立专案小组,意味着她与宝玉各生活在一座岛上。王夫人并不认同晴雯生得美,反而,她把这种美当成了邪恶,意味着她从来活在自己的岁月中。晴雯如何与儿子深情地道别,王夫人当然不知道,王夫人也不知道何谓洁净的感情,意味着她更不知自己的儿子心上“住”的是什么?作为母亲,王夫人根本不了解宝玉,反而,还葬送了他的美好青春。

  父母应当怎样与孩子相处?父母应当怎样把爱分享给孩子?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多年来自己一意孤行,不顾父母感受。而今,与他们重拾温情。对待这个问题,自然也有一点理解。互相照顾,不为难孩子,放下长久的恐惧和期待,长久的善良,还是就是不黏黏糊糊,这也是《因为爱,所以节制》一书中所提到的“距离”。近些年独子多,各个家庭更多的还是娇惯与纵容,都想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孩子,都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都不舍得看见孩子一天一个新模样。太爱对方,而不放手这是免不了的。在太多的主观面前,父母可以接受的,还是自己一贯坚持的理念。而这本书并没有被人们的可接受度所干扰,它仍是把正确、直观的理念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甚是可贵。

  《因为爱,所以节制》主要针对的便是青春期的孩子,有生机且有针对性的文字,翻上两页便可知晓。“如果,孩子未来不是你期望看到的样子,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他的问题。”作为家长,你首先要意识到,你是不是一直以来为孩子而活呢?可是,孩子并没有为你而活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你要允许他这样活,但也要用一种对孩子有益的方法来和他相处。书中诸如此类的句子犹如山中的清泉,汩汩而涌,有声有思考。因此整本书的节奏,言可传,意会难,要想接受书中的理念更难,除非,你先把自己那长期以自我为焦点的模式关闭。这样,你才更容易听得进去别人所说的话。

  从亲子角度来说,此书可取之处极多。比如,生活靠繁琐之事连接而起,孩子就是其中之一。处在亲子教育这一环节,如果你仍旧把心放在别处,而非全身心的投身于真正重要的地方-------帮助我们的孩子,那么你的麻烦会越来越多的。同时,这本书把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提了出来,并且逐步给出解决方法。比如,孩子在成长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疏远你,但如果你仅仅是通过猜测和满足孩子的需求来缓解关系。这钟方法并没有解决孩子疏远你这个问题。但如果你在孩子的态度和行为都在推开你的时候,仍旧亲近他们,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那么,问题自然而然地会慢慢解决掉。

  现在不少人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殊不知,他们说的只是自己的,如果不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说太多也是空话。这本书则不然,它实际上是一个“讲课记”,作者是老师,我们是学生。作者用口语化讲授自己的心得,越普通越好,越能让大伙听得懂越好。

  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落到了实处,所以才能撑得起理念和评论。

  时间会承认一切,即使你成为远远的友好的人,待时间松弛下来,爱还是爱,有温度有质感。孩子呢,会记得你的好,会记得来看你。而此时,他完全已经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这不正是你所期待的吗?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七):给你的翅膀,站在我的肩上去飞吧

  这是关于处理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问题的书。其实我也会想孩子青春期怎么办?如果早恋了怎么办?有幸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看到这本书。每一章后面都有思考和讨论,针对父母的思考题,让家长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和家长的心理。而那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爱你"直戳泪点。也许你一直教导孩子善良、宽容勇敢,但万一孩子做了什么不道德的选择或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的时候,你怎么办?从孩子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家长日常漫画生动形象,很有教育意义。一般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类型都包括了,家长也能从这些漫画中直观的看出自己属于哪种不合格的家长。我就对上了好几个,惭愧。

  我家的孩子就处在第二个叛逆期,偶尔倔强的要命,气的让人发疯。但如果到了青春期,还是这个势头的话,我估计我要崩溃了。看到书中的父母,感同身受。自己最爱的孩子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怎么能袖手旁观?怎么能控制住不伸手援救或者横加干涉?但是,且慢,爱,还要有所节制。这本书就给家长们点醒了大脑中那根固执的脑神经。诚然,没有了和孩子的融洽关系,你们的亲子关系能走多远?肯定要出问题的。没了融洽的亲子关系,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影响力,没有了威信和尊严,你在孩子面前就一文不值。这样的例子我们也见得太多了,无论是媒体上还是身边,都时有发生。或是溺爱成性,或是水火不容,结局都是可悲的。但究其根源,往往都是因为爱的太深,没有了节制,不懂得守住底线,才会失去全部江山。

  这本书从浓浓的母爱亲情写开去,探讨为什么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应。开篇就给了我们一个吃惊的开场白。18岁的女儿要独自搬出去住,而且还有个男朋友。在国外开放的社会父母都难以接受,要是在国内,父母简直要疯掉了。只有这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否稍微有点晚呢?当然,会有所弥补,但为什么不能在这一切可怕的事情发生之前就杜绝呢?多从自身找原因吧,给孩子适当的自由,所谓物极必反。但给孩子爱和尊重的同时,也不能没有底线,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放宽心,让孩子偶尔吃点亏,也不是什么坏事。多一些经历对他们的成长还是有帮助的。当然对于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时候,还是不能纵容,要松弛有度。这个度的掌握就很有学问了。我要多读几遍书,多总结,才能遇事不慌,有备无患。

  看得出这本书的编辑还是很用心的,无论是封面还是字体,还是一些小细节都经过仔细斟酌的。每章节后面的问题和讨论都独具匠心。字体颜色稍微轻了一下,再深一点就更好了。书中这段话我觉得很好:“我们生活的目的不是把孩子推到我们所期盼的生活面前,那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我们的期望是,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希望以此为孩子走向真正的自我扫清道路,让他们听从自我的引导,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我们往往总是想要替代孩子来走他们的艰辛路,只给他们坦途,这是在害孩子。

  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叛逆孩子所面临的问题。给孩子空间的同时不要忘了给爱人空间。才能更好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找到解决之道。 爱,没错,但不能爱的让孩子失去自我;爱,很美,但也不能让自己失去自我。正因为爱,才更应该节制,永远记住,盛怒之下,更要节制,告诉别人,更是告诫自己。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八):把孩子的生活交还给他自己

  我们在从事一项职业前,都会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后才能正式上岗。我们作为父母,本身也是一种职业,一种毕生的、非常重要的职业,但我们往往未经任何培训就匆匆上岗,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我们认为自己倾尽所有,给了孩子最好的东西,但孩子却不领情。为人父母者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子女沟通交流、更好地与子女相处、给予他(她)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因为爱,所以节制》可以给你答案。

  这本书是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布伦达•加里森教育孩子的心得,里面穿插了她大女儿凯蒂的想法,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每章后面还有“思考与讨论”,可以引导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与思考作者的观点与做法。

  现在中国的家庭,大部分父母对待孩子,事无巨细地关心过问,所有的事情都代劳,孩子只需要学习就行,就连上学、放学,也是家长车接车送。但这“周到服务”的前提是:你必须听我的,按我的想法来,因为我是过来人,我在这事上吃过亏,我不能让你再跌跟头。父母整天累得不行,孩子却根本不知感恩,反而与父母矛盾渐深,特别是初、高中阶段,所谓的叛逆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更加剧了。可这都是孩子的错吗?绝对不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喜好,有他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父母需要做的是放手,自己的生活自己过,让他自己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那样孩子才会有责任心、有担当。

  前几天,我回老家参加堂侄的婚礼。在农村,婚礼这样的重大场合,本应由我的堂兄(即新郎的父亲)来操办,但我的堂兄坐在那儿,手足无措,有人问他这事那事,他一律回答:“我不知道。”没办法,只好由我大爷和堂嫂跑前跑后张罗。我们姐妹几个悄悄议论:“咱哥都是从小被大爷管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原来,大爷是个极其能干的人,家里家外的事一手操劳,堂哥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大事小情,从不用自己操心,都由大爷包办,而且,大爷对堂兄自己决定做的事情,一向看不惯,堂兄做什么事,大爷都要批评指责。时间久了,堂兄就变成一个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你说咋干我就咋干,你不安排,我就不干的人。现在快50岁的人了,还只能在建筑工地干小工。等堂兄长大了,大爷发现不对头,可已经晚了,自己整天累死累活的,多希望堂兄能帮他,可堂兄就是撑不起这个家。

  而我三奶奶家的大爷就不同了,他家共有三个儿子,都没有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大爷对他们几乎是不闻不问,只顾拉自己的二胡,整天悠哉乐哉。三个哥哥看看指望不上父母,只好自己奋斗,自找出路。大哥先是学了木匠的手艺,后来又学了驾驶,在驾校当教练,现在进城开了一个小饭馆,也算是一个小老板了。二哥最初进了一个小厂,从最基层的小工人干起,边干边学,现在已在青岛一家著名企业干中层领导。三哥也学了驾驶,帮人跑长途,日子也过得挺滋润。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实例,这就是教训。所以,我们应该放手,把孩子的生活交还给他自己。

  “如果我们把子女的生活当成是我们的生活来处理,那样只会拉大他们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们成了他们的一个问题,他们还要花费精力来应付我们。(053页)”

  “也许当我们不再为孩子所累时,倒成了更好的父母。(153页)”

  2016.1.19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九):写封信,给孩子,给自己

  儿子:

  首先你要知道,你劳资本来是不准备生你的,也早跟你老娘商量好了要丁克到底的。只是意外来的太突然(这个意外可不是协和医院的王姐),当我看完这本《因为爱,所以节制》的时候,我改变注意了。

  当初我不想要你的原因除了是不想让你出来耽误我跟你娘的二人世界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没有信心,我担心把你生出来后,你给我各种惹祸各种叛逆各种跟我对着干,我生你有毛用啊,不如回家养狗遛鸟搂媳妇。

  而现在,我本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不如与孩斗更无穷的雄心壮志,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玩玩。

  当你从第一声啼哭到两岁的这段时间里,表面上我是你劳资,但实际上你是我祖宗。任你刁蛮任性疯打疯闹,我都不怪你,就算你咬我、打我、掐我各种虐待我,我也绝不还手,也不会哭给你看。你哭了,我会哄你,你尿了,我伺候你更衣,你晚上不睡觉,我陪你熬夜,你饿了,我带你去找你娘,你吃左边,我吃右边。

  三岁到五岁的时候,你的大脑开始发育了吧,小胳膊小腿慢慢长起来了。我要在让你感受到什么是父爱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什么是规矩,什么是疼爱你,什么是溺爱你,什么是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什么是灭绝人性的熊孩子。

  六岁到十岁,你应该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开始疯狂的从各种地方吸取营养和知识。我应该会做一个诚实的劳资,尽我所能的回答一切你所好奇的东西。我应该会给你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毕竟我那么那么的爱你老娘,而她恰巧也是。我应该会带你去学街舞、架子鼓、钢琴、吉他、围棋、滑冰、散打、乒乓等等各种兴趣班,然后让你自己抓阄挑选,当然,我也会剧透给你哪个技能最方便你以后给我找儿媳妇。我应该会陪着你去游乐园或者家长会,前者会让你耍的比较开心,希望后者你可以让我也开心。而如果你要问你是从哪里来这种人生哲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你,也许会亲自示范给你看吧,毕竟我是一个诚实的劳资。

  十一岁到十五岁,不知道经过早期的培养,你是否已经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你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自己的理解和探索方式,跟你同学朋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流方法,对人生的意义和梦想有一个朦胧的方向,对金钱的使用有一个进退有序的度,对自我的认识开始有一个小小的雏形,想要追求自己的个性,穿衣打扮发型动作等等到处都要留有属于你自己的风格。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不去过多的控制你的正常行为,但你的生活应该还在我的控制之中,你的翅膀还不够硬,它们才刚刚开始形成,没办法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翱翔到天黑。我知道我该放绳子了,虽然对于我这种天生控制欲很强的人不太容易做到,但我会努力的,毕竟在你成长的这十几年中,你劳资也没闲着,我也在慢慢的成长中学会舍和得,拿和放。你是自以为是的风筝,我只能是那根若即若离的线。

  另外你也到了初恋的年纪,我会挑一个夜黑风高你老娘也不在家的时候,好好的跟你聊一聊关于女人这个话题,顺便帮你出个馊主意,写个内涵的小情书什么的。当然,也许你们那个时代会有更方便快捷的泡妞方式。但我总认为,只有手写的情书才对的起初恋的纯情。如果被我发现你电脑里的黄片片,我不会复制的,我只会剪切,让你知道我知道了你不想让我知道的东西。如果你能够跟我坦诚相待的话,也许我还可以把我目前硬盘里珍贵的42个G传授于你。心情好的话,我甚至会跟你讲一讲当年你劳资每次梦遗总害怕被人发现所以就直接把内裤扔掉导致被你劳资的劳资说成是吃内裤的孩子的梗,也会以此言传身教的告诉你,梦遗不可怕,无知和逃避才可怕。

  十六岁到十八岁,你该上高中了,即使学校是咱们自己家开的,即使我成了你们学校开大门的大爷,我也要让你住校。虽然我也知道你在学校宿舍里有可能认识一些不良少年,毁掉你的学业和前途,那我也不要把你牢牢圈在家里,毁掉你的青春和友谊。我会带着你打游戏刷副本,但不能够允许你连夜在网吧通宵。我会偶尔跟你在家小酌两杯,尽量敞开心扉的聊聊天,但不能够允许你跟朋友喝多了在外面闹事,进了局子里我是不会捞你的,你一定要经过劳改和教育,要让你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背后是要付出什么的代价,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会让你的医生老娘跟你普及一下吸烟的危害,但你一定要吸的话,我也没办法,只希望你能够保持在家里、女生、孕妇等公共场合下不要吸烟的基本素质。如果你有了女朋友,我希望你能够拿出个男子汉气势跟我们说一声,而不要如同懦夫一样躲躲闪闪的隐瞒起来,我们不一定很支持,但你老娘也许可以给你上一堂专业的医学生理课和必要的性教育,而我则会传授于你我的毕生绝学:单手带套和二指解扣。

  十八岁之后,我就不想在管你了。就让我做个书中所说的那种安静的甩手型父母吧。我知道在咱天朝这个大环境里,十八岁就大撒把的放手实在是存在太多安全隐患,也对你有点不负责任。但通过读这本关于爱关于节制的书,我突然明白了责任的另一种含义:我们平日里口口声声的那种责任往往是对自己而言,似乎我把你生下来,就意味着我要负责把你养好,无论是吃喝拉撒还是衣食住用行,都要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这就是责任。但站在一个生命的对立面上,这完全都是我个人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责任啊。你的路,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是独立于我之外的个体,我只不过是强制把我的责任安插在你的生命里,并以此为借口来干预你的生活。我完成了我的责任,却也毁了你的人生。所以,你要明白,真正的责任,对我而言,就是要尊重你的人性,并把责任这副扁担交托于你。

  放手,才是责任的传承。

  :写在最后,请所有已经为人父母的你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想一想:当你在给自己的子女安排一条路的时候,你是否能够保证他在这条路上就可以衣食无忧幸福快乐的走到最后。

  《因为爱,所以节制》读后感(十):如何成为孩子需要的父母?

  文/友竹

  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与孩子建立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关键在于我们要学着成为孩子需要的父母。具体一点说来就是,要做具有影响力、话语权、以及有机会有能力帮助他们成长的父母,而不是成为拖孩子后腿的不合格父母。之所以提倡为人父母者要不断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原因正在于此。

  本书列举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家长,比如控制性、对比性、自以为是型、甩手性、担忧型、揪辫子型……相信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所有这些类型的家长和家庭问题你都听说过甚至极有可能亲身经历过。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父母,正如没有全美无瑕的小孩儿一样。但是,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陪同孩子一起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是吗?

  要想与孩子保持密切的关系,父母必须真诚。家长要实实在在地关心孩子,而不是想着如何搞定他们,更不能总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们。事实上,因为每个家庭的教育传统都不一样,你拿任何一个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跟别人讨论,都基本上只会引起更多的讨论,而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俗话说得好,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解决办法,而不是无意义地提出更多问题。

  要想成为孩子需要的父母,我们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包揽责任,什么都替他们作主。有时候孩子自己做了决定,父母总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幼稚可笑,于是一股脑地不赞同、推翻……父母的这种做法常常成为亲子关系中的不和谐音。本书告诉我们,让孩子多参与正常的家庭生活,尤其是那些有趣的活动,可以为和谐的关系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随着和谐关系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父母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利用你对子女的影响力,但绝不要试图操纵它。当孩子来向你征求意见时,给他提供实用的建议就好啦,不要满嘴的说教和训诫。因为后一种做法无疑等于亲手将孩子从你身边推开。记住这一点的父母,也许在孩子眼里会更加可爱和值得信赖。

  本书还提醒我们,作为父母也要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意味着你要了解某些社会潮流的变化,比如现在流行的脸书、微信等等.因为随着青春期孩子的逐步成长,他们往往是新潮流的追随者。如果父母对此一无所知,显然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在运用社交媒体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时,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此本书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总之,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做孩子需要的合格父母是一个需要结合自身和孩子情况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对天下所有父母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的固定教育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