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ZOO》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ZOO》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3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ZOO》经典读后感10篇

  《ZOO》是一本由[日] 乙一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ZOO》读后感(一):感覺很治愈啊

  最近在讀這本,看了幾篇沒完,封面上介紹說什麽恐怖大師,但其文字非常纖細,以至於絲毫沒有恐懼感,《so far》和《向陽之詩》分別講的親情和死亡,雖然有不可思議的世界觀,但都特別治愈、安詳。而《尋找血液》還帶點幽默。《ZOO》和雙子的那篇較普通些。

  其實也就是像那個《世界奇妙物語》,表面上有點荒誕,其實陽光的很呢~

  還看到有把乙一分成黑白二重的,我就搞不懂到底黑在哪了,骨子裡是個柔情的人吧。

  嘛~也許是作為一個初識者,沒有讀過他真正黑暗作品吧。

  -------------------------

  看完更新:故事普遍还是不错的,倒是《ZOO》最没有感觉了。下半部很多出彩的篇章,在悬疑、人物心理上描写的很好。

  不过正如其所言,是先有一个曲线,再为了讨好读者而对其修正的创作,因此似乎缺少了点个人灵魂见解。《七个房间》最后读,还期待弟弟黑化呢,可惜成了个热血故事。倒是很喜欢最后一篇《在一架即将坠落的飞机里》那种幽默感,很少看到能把幽默和悬念交织得这般的作品。

  《ZOO》读后感(二):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读到第一篇ZOO我就完全被吸引了,喜欢这种不一样的题材不一样的方式,小饰和洋子 closet 是印象最深的两篇,因为这两篇的结局是非意想不到的 尤其closet 几乎整篇都在为读者塑造一种情景 而且写的让我深信就是这么回事的时候 突然最后一句撇下一句话 完全蒙圈的要惊讶什么个情况 然后再好好细读一下这最后几句 就又会惊叹 怎么会是这样 之后你一定会带着这样的结局重新匹配之前重要情节 然后你会第三次惊叹 对啊就是这样啊, closet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ZOO的另外一个特点 我觉得就是明明是阴暗的故事 但又会给你情感上的一击。总而言之,尽管知道了故事的所有结局我还是想要再读一遍。我觉得我最大的失误 就是竟然是在每天上下班地铁上看的他 最大的可惜。

  《ZOO》读后感(三):乙一才不是阴郁的少年他心中的都是爱。

  大概是太爱女朋友。所以杀掉了。这样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这样就可以永远不听到说分手这样残忍的话了。因为我爱你。我才想看到你的一切。包括你腐烂的样子逃避自己杀掉你的现实。无法承受那么爱着你的我却杀掉了你。每天重复的自己演戏给自己看。就好像。我们心里爱着一个人对着他做着残忍的事情却心里想。我做的事情才不残忍。或者爱你已经到了只在乎自己感受阶段了。我大概爱的是我爱你的你。爱的极限除了死亡还能是什么呢。除了死掉还有什么更能让你留在我身边呢。我体内爱着自己的部分杀掉了你。爱着你的部分却又不敢承认。最后是那zoo字母的消失解开了两者之间的纠缠啊。

  那么极端的小饰还有洋子。像是体内的两种自己。极度的厌恶悲观失落胆小不合群的自己。极度迷恋阳光乐观天真美好的自己。然后有一天讨厌的自己就披上了喜欢的自己的外套逃离了现在的生活。我们就是这样成长了。

  “那么你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给了我心脏。我对你又憎恨又充满了感激。”我怎么也都不信这样的话是从乙一那家伙嘴里说出来的。像是个小孩子家长抱怨。因为有了生命心脏即使是痛苦的的感觉也是生存着的美好的证明呀。

  我们的语言全部都是咒语。所谓的诅咒无非就是动用语言的力量。并不是语言真的存在着有形威力。而是语言作用人心。我们听了别人的诅咒的言语。无形中存于内心担心它的应验。小心翼翼。却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或者只要有类似的事情就可以套在上面。我记得京极堂说过。诅咒是给自己和别人一起挖下的一座坟墓啊。最凶狠的就是语言了。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双刃剑。他用语言杀死了所有的人。最后只剩下孤单的自己。我们有多少人是这样子呢?讲着尖刻的话。最后孤独的是自己可怜的样子。

  乙一用那些黑暗的语言讲出的话。我都看到了啊。是别那么爱的失去了心智变得自私。别去厌恶那些不好的自己。其实自己美好的样子也不过是披着美好的外衣。我们又爱又恨的父母给与了我们生命。我们为了爱去受伤却还无私的治愈我们。别去用尖刻的话语伤害他人否则到最后只会有孤单的自己。别那么容易怀疑远些得人最近的家伙才最危险。有一天幻觉总是会变成事实呀。

  我总觉得这家伙应该写了更深入意思。我看到了谜面却还未猜到谜底。

  最后。

  我第一次读这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我竟然有半数都已经读过。不知道那些没有良知的出版商有没有给乙一版权费呢。

  所以我并没有描述7个房间。还有so far。

  《ZOO》读后感(四):黑

  我想这是个人喜好问题,也可能就是先入为主,总之看完了《zoo》我还是更喜欢《平面狗》。后者更温暖一些吧,而且在听到“《平面狗》与《zoo》相比稍嫌拖沓”的评论之后我在看《zoo》的时候刻意往这方面体会了一下,得到的结论却是《zoo》更拖沓一些。可能这纯粹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因为喜欢所以即使多说了几句也不会觉得罗嗦。

  一共11个故事里,在我眼里的确之前听过的,《七个房间》、《so far》算是精华。当然这个评价很主观,尤其对于这种比较新奇不常见的小说来说,不能够更多的比较,定位也因此困难。其实如果不是之前听过,也许不会喜欢上《七个房间》这种阴暗的作品,比如《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我就不怎么喜欢。从小就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作者在让我充分体会到在小说的世界里他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决定每一个人物的一切之后却不想点办法姐姐救出来让我有点怨恨。而《so far》就好的多了,在以为世界分崩离析之后,妈妈医生对话至少让我觉得大家还都在现实世界的常识范围之内,总算有点心安。

  除了《寻找血液》和《closet》之外,其它故事都非常的新鲜,而所有故事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传达出浓浓的孤独感,有的比如《向阳之诗》、《上帝的咒语》干脆就把情景设定成除了主角其他人都灭绝了,有的虽然不是这样角色们的孤独也是显而易见。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作者想要描写的心理状态吧。而很多心理状态在我看来都是十分熟悉的,比如《上帝的咒语》里的,只是作者的描写更加极端,而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我虽然常常会有同样的感受却更淡些或者更忍受一些。

  “余生”的概念让我挺心动。也许日语里有这么一个专门的词吧,意思是,到某一天,那之后的生命就都是赚来的了。我以为这样很好,我想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到某一天,比如说退休的那一天,在那之后,无论是怎么样的日子都算意料之外,有是得,没有也不算失。

  《ZOO》读后感(五):我所见的乙一

  看了乙一的作品对我启发很大,在这里我说一点自己对于乙一作家作品的理解

  其实要严格的说乙一写的书是负能量作品,我觉得有失偏颇,个人认为他属于古灵精怪的奇思型作家,我多看过他写的短篇,长篇只看过《暗黑童话》书中写的那个童话故事实在是满满的负能量,跟欧美的暗黑格林童话有一拼,使人眼前一亮。但我认为《失踪HOLIDAY》却是属于暖心温情的作品,所以众多评论家也都认为此作是白乙一的代表作。(白乙一是指温情系列乙一的作品,黑乙一是指暗黑系列作品)虽然黑乙一一直都被评论家们说成是暗黑,但我认为乙一作品更为凸显的是作家在文章中的奇思,而不单单是负能量的表现。如果一个作品紧紧是负能量的书写,它不可能是一部好的作品。好的作品是尽管它负能量爆棚,但读者能从中窥见的不仅是黑暗,还有对生命对社会等等的思考

  在此为大家推荐几个黑乙一作品。

  第一本《ZOO》

  这是我自己所读的乙一作家的第一本小说,这部小说是由多个短片做成的,读起来不累,一篇一篇短小精干的文章读来让人畅快。第一篇《zoo》我每天都会收到一张我女朋友尸体的照片,照片里她的尸体不断的腐烂变质生蛆。她是在我们去过动物园之后消失的,所有人都认为她失踪了,只有我知道她被人杀害了。我辞了职拿着她生前的照片去寻找线索,我日渐憔悴,然而我所寻找的真相,是我亲手杀了她。

  这种叙述类诡计已不新鲜,但是乙一用他特有的清淡笔锋写出来会让人背后阴阴有些寒意,真的可以这样吗?难道没有什么缘由吗?作者总是不让我们直接看到罪恶发生的源头,仅仅呈现给大家的是充满了负能量的犯罪现场,不由得让读者对整个过程产生遐思“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乙一的特点,也是他负能量作品如此火爆的原因吧。

  这本书里还收集了《七个房间》《小饰于样子》等短片,小饰与样子大家可能看过其改变的电视。我一直受到妈妈和姐姐的殴打和虐待,明明我和姐姐都是双胞胎,我们什么都一样,但我却往往要为她背黑锅挨母亲的打,最终我使用计谋与姐姐换了身份,母亲却害死了她,我的家里什么都没有变化

  我每次都这类文章时总是会对乙一的设定感到很不可思议,父母对子女为什么区别对待,为什么母亲单单就是不喜欢双胞胎中的一人,这些问题他都没说,就是设定好的,就是这样的。读者在书中能够强烈感受到了类似命运的无力反抗,于是书中的主人公也如那扭曲的命运一般,用扭曲的方法改变自己的世界。

  《七个房间》我和姐姐被抓进一个类似牢房的房间里身上什么都没有,房间里有一个水沟。我犹豫身子小穿过水沟发现是七个牢房连在一起,每个牢房都有一个人,每天都有新的人进来,每天都有人死去,我和姐姐到底如何才能逃出这个地方,又是谁把我们抓到这里?请大家自行阅读吧,还有几个短篇就不介绍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的的确确是充满负能量的作品。

  第二本《夏天 烟火 我的尸体》

  这本书也是几个短篇和在一起的,但是基本主体都是《夏天 烟火 我的尸体》,这篇的构思更加巧妙。文章一开始我与伙伴们相互游戏,虽说是伙伴但我与闺蜜之间却为了一个男孩有隔阂,很快我就在游戏中被闺蜜杀死了,之后男孩为了我的闺蜜想办法藏起我的尸体,最终在夏夜烟火表演上被发现。整篇文章都是从尸体的角度来书写的,期间穿插闪回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环境,不得不说作品的构思巧妙。闺蜜为男友杀死朋友的设定也可说的上是负能量的代表了,这篇文章你值得拥有

  第三本《暗黑童话》

  与前面的两本书不同,这是一片长篇小说。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最值得一提的是书里的那个童话了。乌鸦学会了人话,它遇见了一个盲眼的女孩,为了让女孩看见世界它每天夺走一个人的眼珠。如此的设定不得不说是血淋淋的童话,负能量爆满的还有书中无法杀人的犯罪者对对所有人的加害,设定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常理,大家可以看看哦。

  《ZOO》读后感(六):《zoo》其实没有那么黑暗~

  提醒:内心脆弱尤其是玻璃心的、易受感情影响冲动行事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发育成熟的、缺少自爱且暂时没能力寻找爱的人还是别看了

  自从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后才发现发神经是件多么屌的事~so,就意淫一下这本几乎人人称好的小故事

  1、 《zoo》 其实他只是千万普通人中其中一个

  故事讲了一名男子把自己女朋友给杀害了,天天为女朋友拍照,照片显示着女朋友的尸体正在一天天地生蛆、腐化。男子看着这些照片一方面认定女友永远离不开自己而感到兴奋不已另一方面要装作誓死找出凶手为其报仇的伤心,两种极端情绪在同一时刻产生,想必面部是极具狰狞的。作者很早就告诉读者女友是被男子杀害的,能让故事顺利进行只能是照片里女子离人的样子越来越远和男子离人的正常越来越远。“不过估计我抓不到犯罪吧,因为这个杀人犯就是我。”男子很清楚自己就是杀人犯,但从心底里从未想承认过,因为他打心眼里爱着女友,很多时候我们都仗着爱他人的权益去狠狠地伤害对方,这是多么可笑,站在一边看戏就不觉得腰疼的feel。“把几个一瞬连到一起的话,自然就会产生时间”,对男子而言,一瞬是幸福的,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女友与自己在一起的欢愉,时间是痛苦的,一旦照片以每秒十二张的速度播放,就会看到腐烂过程,蛆虫一起覆盖到她身上,不久就把腐肉吃光,再匆匆离去。全文描写都是现实与幻想循环反复,突然觉得这男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爆,所以,请小心一直苦过来的人,幸福来得过易去的太快都不是好事。zoo是全文思绪寄托的载体,缘起缘灭皆因此。

  2、 《小饰与洋子》 你为我活着 我为我活着

  小饰与洋子,长着一模一样的脸,但母亲对待他俩的态度就是天壤之别。小饰睡在一个窝里,连狗窝都不如;吃洋子剩下的食物,若洋子吃完了,那小饰就饿着吧;是母亲的出气筒,少言寡语的母亲在小饰面前是个张牙舞爪的恶魔;在学校里没有朋友,跟隐形无异。(洋子是小饰反面教材,自行脑补吧)这期间,小饰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善良的奶奶,答应小饰会带她去环游世界,不幸的事,善良奶奶意外去世了,小饰也正好犯了在母亲眼里不可弥补的过错,在失去最后一丝希望后小饰选择了伤害洋子(让洋子替自己死),正如开篇里说的“远藤洋子的自杀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是小饰还是洋子,这还重要吗?一个极端的悲惨,一个极端的幸福,这是乙一最喜欢的写作概念,要不你死要不我活,两者绝不兼容。要说整个故事最恐怖的是善良奶奶的出现,一旦给绝望的人一点希望,最后又让其陷入绝望,这比不给予希望还要残忍。

  3、 《七个房间》 不对啊~人生哪有那么多意外

  七个房间,每天都有一个房间的人被杀,之后又有新的受害者补上空隙,可是.......可是......有间房不小心关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身体瘦小的还可以在下水道之间来回游走,屁啊,这明摆是剧情需要嘛~我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不爱大家都得救的结局,其中大部分细节描写都感觉牵强。七个房间就相当于周一到周末,按照大地七天的轮回,将要死的那个人会从下水道看到昨天被杀害的人的碎尸残骸(故事是这样设定的),可是水都是往下流的,为什么只有将要死的那个人才能看到这样的场面?其他第二天,或第三天......才死的人为啥就看不到?难道囚禁受害者的房子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嘛?可书里没提啊~撇开是否符合常识而言,故事情节还是蛮吸引人的,毕竟我们都是好奇的猫,。

  4、 《so far》 当我们长大后 就可以用另一种视角去审视当时那种不可思议的情况了

  一个小女孩的世界,想你出现就出现,让你消失就消失,若这一招可以避免单亲家庭的产生,是有多恐怖呃。不喜欢这故事,我还推测小女孩是个幽灵,若真的是小女孩主导了这场剧,就与幽灵一样啦,。

  5、 《向阳之诗》 我就是机器人 为啥要体会离别的痛苦

  又是一个生与死的话题,什么是生?怎样算死?千古不变的问题,千变万化的答案。故事讲一个被“人类”造出的机器人“在生活中慢慢的就会变的更像人类了”。你懂吗?更像人类了,我知道不践踏草坪,对太阳的理解有着更深的意义,知道用诗表达内心世界,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可爱,咖啡在舌头上慢慢扩撒的甜味会让我变的很开心......天啊,最恐怖的还要体会什么是死?一只兔子的死让我感到了胸口深处传来的疼痛,我知道了,死就是失去什么时的痛苦。

  6、 《寻找血液》 就喜欢那么直白的对白,请别伤心,我说的都是实话

  文中的“俺”来“俺”去,让我不是很有心情看下去。一个将死的富豪讲述自己在临死前找到凶手且情感单纯的故事。里面没有任何情感修饰,一切都是那么赤裸裸,我希望你死,我就会得到大笔财产,这你是知道的;你受伤了我不想救你,这你是知道的;你不喜欢你,这你也是知道。全篇最大亮点就是真实性感的言辞,我想什么就说什么,你听了没有必要生气、难过、痛苦,大家都是那么势利,开门见山总比遮遮掩掩来得实在。在真实带感的言词里加上点推理剧情,酷毙了~“俺终于安心地阖上了双眼”

  7、 《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 变态虐心童话

  --。用白色尸体建造的一座房子,人的无知也会做出很恐怖的事情来。看来我脑壳有个坑~

  8、 《cloest》 屁股哦,逻辑推理故事,就是玩文字把戏,混淆视听

  look!原文: 前段:三分钟之后 后端: 当时屋里放着大声的音乐,我在储藏室里呆了三分钟

  烟灰缸从美希的手里滑落 烟灰缸上沾着雪 看到龙刺的头被人用东西砸过,已经死了

  美希确认了龙刺已经断气之后 桌上放着沾了血的烟灰缸 结果美希不小心拿起来看了

  推理逻辑有破绽啊~之前说先看到烟灰缸有血,跟后边提起的不搭调啊,是先看到人死了还是先拿烟灰缸看血的?这是疑点一。其二:文章最后,美希和冬美看到一郎时,失去血色,如死人一般?美希明知道凶手不是自己,为啥不为自己找出真凶,还任由冬美怀疑?不明不白的一篇文章,就是会玩文字把戏,再还没发觉真相之前,一切都是假设。

  9、 《上帝的咒语》 就是个会咒语的胆小鬼

  这个就不谈了,有爱的人看这故事会觉得可笑至极;缺爱的人看了会觉得,我有这样的能力就好了。

  《ZOO》读后感(七):我最喜欢的当代小说家之一

  乙一,日本小说家。

  笔名“乙一”是根据他使用的工程用计算机名字“Z-1”(卡西欧的16位元口袋型电子辞典“FX890P/Z1”)所取的,1978年10月21日生于日本福冈,久留米工业高等专门学校、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生物工学部毕业,目前居住于东京。   

  1996年时已弱冠17岁时凭借《夏天、烟火、我的尸体》荣获第六届集英社“JUMP小说大赏”,选考时备受选考委员栗本薰强力推荐。

  2002年更以GOTH-断掌事件获得第三届“本格MYSTERY大赏”后,从轻小说出身而转成为人气作家。   

  乙一擅长短篇作品,写作风格融合各种文派,多元的风貌,作品风格可分为以残酷而凄惨为基调的“黑乙一”,及悲痛而纤细为基调的“白乙一”,前者以在集英社的作品与GOTH-断掌事件为主,后者以在角川Sneaker文库刊行的作品为例。其对角色的细腻刻划、奇幻惊耸的情节、需要思考的推理部份、意想不到的结局等,使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2006年与电影导演押井守的女儿电影作家押井友绘结婚。

  乙一的作品,存在着以残酷和惨烈为基调的“黑乙一”和以纤柔和悲凄为基调的“白乙一”两种倾向。

  《ZOO》一点都不恐怖,是对人的每一次反省认识。我喜欢这个作家很久很久。他的所有作品我都喜欢。对他简直达到痴迷。

  我超级喜欢乙一的作品。不亚于对欧亨利的膜拜。他的作品,文字简单易懂。只是内容上有点复杂,需要想很多。给人很多联想。极力推荐的作家。

  《ZOO》读后感(八):就是喜欢乙一君

  其实才看了两个短篇,那日在首页看到这部书拍的电影,就果断上阿妈粽淘了一本,第一个故事很抑郁,男主在胆怯和自己厌恶直接摇摆不定以致自我欺骗,这是怎样一种病态的心里啊,一开始那一段描述让我想起来霓虹各种恶心的恐怖片的场景,结果居然是他自己杀了女友,还拍照片提醒自己去自首,第二天又假装自己忘记这件事情了,放弃正常的生活每天每天的重复一样的事情不会觉得烦么,也许杀了人的压力比较大吧,哎。

  第二个故事看到一半就猜到结局了,乙一君的故事看多了学会了不会轻易的去相信,他总是喜欢给人物这样奇怪的设定,虽然我觉得母亲不太可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过最后看到洋子离开了那样绝望 的生活还是相对松了一口气呢

  关于7个房间乙一渲染了很恐怖的气氛,不过在拜读几本他的大作之后已经很难产生恐惧感了,其实在他的作品里即使是再绝望的处境也会给大家留下一丝温暖,即使有时这丝暖意随时有可能消失。我想也许这就是我喜欢乙一的原因,即使多数人无法理解

  《ZOO》读后感(九):丧失痛感的荒诞派

  乙一笔下的人物向来对于痛感迟钝,《夏天、烟火、我的尸体》大概就奠定了这一风格化的人物形象的基础。《小饰和洋子》文章一开篇,洋子就毫无感情地思考自己的妈妈会用什么样的办法杀掉自己;《寻找血液》一文,生理上丧失痛觉的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就像是不小心打翻了一碗汤那样,虽然意外但是平常地接受。《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也是一样,当主角被马踩掉一块脸之后,他反反复复地把脸上的肉贴在砖头上。

  你要是觉得,这些丧失痛感的麻木,能用“心理变态”一词一言以蔽之的话,那你对于人物的认知可能会让你丧失很大一部分的阅读乐趣。反正,你想,这些无法理解的都是心理变态。

  之所以觉得不能将他们用心理变态这个词来草率盖过,是因为这样丧失痛感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所以乙一笔下的恐怖故事,从来都不是于人而言的,它更是一种现象、一种文化、一种无痛感的客观物质。说的浅白点,他把一种现象浓缩在个人身上,但是不是祥林嫂那种个人,而是一个只是客观反映现实,不带一点情感的机器。

  比如那些如人偶般经历恐怖事件的孩子,无一不是童年创伤的缩影;还有在坠机前对丧失生命毫无痛感,还在讨价还价的推销员和女主角,以及劫机的落榜青年,无一不是复仇的化身;乙一对于儿童之恶的描述我们非常熟悉,然而他又是一个极其关爱童年的人,尊重生命的人,而且这些不是读者自己意淫出来的,是他的故事亲口说的。

  这样写有好处吗?

  看过毕加索的画没?你看那些根本就不是人的人,视觉冲击如何?知道了创作背景之后,给你的感受又如何?

  乙一的荒诞在这本短篇集当中很好的体现出来,我做个不恰当的关键词概括:

  《ZOO》 ——自我催眠

  《小饰和洋子》 ——替身死亡

  《七个房间》 ——密室逃生

  《SO FAR》 ——平行空间

  《向阳之诗》 ——合成人伦理

  《寻找血液》 ——痛感丧失

  《冰冷的森林里的白色房屋》——尸体艺术

  《Closet》 ——错觉利用

  《上帝的咒语》 ——言灵

  《在一架即将坠落的飞机里》 ——仇恨转嫁

  说乙一是一个悬疑小说家恐怖小说家我都不认同,乙一虽然在情节上取胜,而在表达的概念上却远远比侦探小说或者恐怖小说要来得深刻。这种写法要是搁在美术的领域,我想说他是后现代的作家一点也不为过。

  《ZOO》读后感(十):错失

  久闻乙一大名,但直到现在才拜读其作品。若换到十年五年前,我肯定会被shock到。我现在还记得十几岁时初读希区柯克作品时的震撼。可现在,读这类作品似乎有些麻木,触动也就没那么深。我比较喜欢<七个房间>这篇,所谓爱的牺牲,无边的黑色绝望的世界里、爱是奇迹之光。但我还是有小小的疑问:房间高3米左右、和我们平常的房间差不多高。而凶手又是个男人、那么门的高度大概在2米左右、门闩高1.15米左右。日本男孩“我”十岁、正常身高在1.3左右,可能更矮小些、毕竟人还是有一定宽高比的。文中提到门很厚,有沉重吱呀声。而六天时间内“我”和姐姐和或其他女人分享一片面包。一个十岁高1.3米左右的小男孩在六天时间内只吃6*半片面包然后在大量体力消耗后趁凶手不注意跑掉把一扇沉重的门闩高1.15米左右的2米的门拴上。这是不是有点奇迹?。。。我又较真了。

  最喜欢《向阳之诗》,像是躺在秋日温暖阳光下,做的一个甜蜜而又哀伤的梦。当世界一片安静,只剩一人时,当生命走向尽头时,另一个人的陪伴何其重要。亚当之后还需要夏娃。没有心就没有痛苦,却也无法欣赏世界的美好。有了心,就得经受磨砺。哪种更幸运?不知道,但我庆幸自己生而为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