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2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经典读后感10篇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是一本由郭敬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1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一):模糊记忆~

  读高中时候,哪有不看郭敬明的道理?虽然故事里的情节已随着当年的记忆渐渐远去,但一个时期的标志切早已在心中悄然生长。一本书,一个缩影,一段记忆,模糊...不清...

  .....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二):用一场轮回时间 ,找回在你失忆之前

  小四的文字,不敢下什么定数。因为但凡极度精致东西都很难脉络分明的形容它。

  我不是个矫揉造作女子,所以不会带着自己触手可及的忧伤,用相同姿态高度去领略他的一字一句。只喜欢在我麻木到没触觉没知觉的情况下,拿起他的书,端详一番,细细品之,合上它后,能认真的为自己掉一场的眼泪、带来一番地动山摇回忆、证明自己没下沉到底 就好。

  这本书带给我的梦境太多,奢侈的眼泪、空洞的掌心、落寞暗涌的背影。觉得一直自己都是个流离失所的人,渴望安全感方向感、归属感。但从未得偿所愿,即便我多真诚努力,最后,依然归零。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是在追求文理分科的纠结时期。自己本是个内心柔软的人,大脑却天生带着理科的天赋。在妥协一切的情况下,选择的理科。我迎来的是家人老师们赞许的目光,送走的是我打心底里迷恋的文字生活

  现在的我,很好,一切的一切都理性可怕。。。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三):珍藏已逝的记忆

  在图书馆里借书的时候,在一个小角落里无意间看到了小四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应该是被太多人借阅过的缘故,书已经被翻烂,图书馆的阿姨用厚厚的胶布把书重新包装了一遍。书本的封面却仍清晰,是我莫名喜欢的黑色底配上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八个白色字,缠绕着红色的花纹,所有关于这本书的记忆,或说是所有关于高三的记忆一点一点汹涌而来。在一个阳光正晒的夏日午后,我站在图书馆高高的书架前面想我的高三,想我当初看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时的所有心情

  记得以前其实我是个不喜欢看书的孩子,记忆中小时候看过的书除了安徒生童话就是格林童话,并且我永远不会记得到底拇指姑娘到底是谁的大作。我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本老师说过的名著。唯一一次去买的一本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那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说,看了这本书,就会变得充满勇气力量。于是,我真的跑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可是在经过N次努力我还是不能记住里面主人公和那些外国人的名字,不记得我看到哪里,剧情发展到哪里的时候,我还是放弃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唯一的一点作用是暑假妹妹作业是看两本名著写读后感的时候我省了一本书的钱。记得那时候班上还有很多女孩子喜欢看言情小说,都是一小本一小本的,很方便在上课的时候放在教科书下面偷偷阅读。不过我还是对此一点也不热衷。

  有许多人跟我说过,读书是件好事情。多读书,你可以显得很博学。为了显摆自己的文学涵养,我曾经也是做过不少努力,我试着看过很多书,只是很可惜我完整看完的书本数量用我的十根手指头也怕是多余

  高三的时候,一个满时髦的女生加入了贝塔斯曼书友会。每次为了书友会里附送的礼物,她总是竭尽所能让班上的人用她的帐号买书。于是,班上一下子多了很多除了言情和武侠小说之外看上去比较高档的书。大家课下以换书看为乐,俨然成了小小的阅读室。虽然有很多时候都有冲动去借一本看看。可是那时候的心理矛盾,明明读不进书,却也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看,不能看。就这样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至少我没有浪费时间看那些不该看的书。

  但是,在一个星期六,临近回家的最后一节课,我还是越界了。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越界时看的那本书,名字叫做《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如果某件事情或某样东西对你的意义深刻,你便会记得所有细节。就像我,我永远记得,我第一次看《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那个傍晚。高三的时候,我们是寄宿制学校,一个月才有一次回家的机会。那是和以前一样盼了很久之后终于来到的星期六的最后一节课,我记得那是历史课,虽然我一直很努力让自己听课,但是也许回家的心情太迫切,繁琐的历史细节让我在座位坐立不安,于是想找点其他事情做,可以让时间过得更快一些。我看到同桌的桌子上放着一本看上去是闲书的闲书,就拿来看,想随便做点消遣。

  全黑的封面,简单的白字,红色的花纹,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一开始对封面和书名就有种莫名的好感,翻开书本慢慢得开始阅读。书本第一页是小四的介绍,配着一张小四签售时的照片。那张照片上的小四,侧着脸在安静签字,那是我印象中最好看纯净的小四,又多了一些好感。再看书本上的第一篇文章,那是小四为自己写的序,题名为十七岁的单车,所有对《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情绪就是从那一篇文章开始。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经历感受,就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会觉得前所未有激动,甚至想大哭。我有,就是在阅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时候。尽管后来我在读一些书的时候也哭了,但是那些和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时的感觉似乎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阅读《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之前,我从来不会也不可能相信文字所能带给人的力量与震撼。但是,在那个星期六的历史课上,在那个临近回家的傍晚,我在高高的书堆后面偷偷读着《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然后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终于相信,文字可以带给人很多很多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也许是力量,也许是其他。

  如果你要我具体清楚《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写的到底是什么。这真的是很为难我。因为真的很难去定义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在书本扉页上介绍说,这是小四珍藏的散文集。但是里面不仅仅有小四的散文,还有一些简短却让我感动不已的小说。不过我相信那些小说一定也是小四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小四在不同的小说里做着同一个自己而已。或许用小四自己的话来形容会不错,小四在书里说:“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厌其烦的回头张望,驻足,然后时光就扔下我轰轰烈烈的朝前跑。”

  “左手,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右手,是我值得紧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我年年岁岁淡淡的感伤。”

  是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似乎就是属于小四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纪念簿。

  小四在这本书里多是对他已逝岁月的回忆,他回忆他的青春,他的朋友,回忆他从高二的暑假开始一直到上了大学中间的所有。简单说,这本书就是小四对他在这段期间所有经历过的事情与感受的记录,仅此而已。但是,这些经历与感受却深深打动我。因为太多太多的相似,有时候觉得小四在这段时间里经历的事情简直就是我的复制。一样难以取舍的文理分科,一样令人沮丧的数学成绩,一样珍惜却不得不面临分离的朋友……小四所记录的那些是他的青春,我在小四的青春书卷里看见了自己青春的样子。是啊,每个人的青春是多么地不同,但又是多么地相似呢。真诚,勇敢美丽,忧伤。随着成长,我们必然会失去青春,失去在那时候我们所珍视的许多东西,这该是多么令人伤心呢。

  小四就是记录了那时候的那些心情。而我们会在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环境里,对那些岁月、情感的缅怀和温存却是时时相仿的。

  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里,小四讲述着他人生中残酷时代。他把自己在高二的时候写的文字说为忧伤而清澈,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写的文字说为华丽而朴素,然而他高三的文字却被他说为充满着前所未有的绝望。可能每个人在自己人生转折的时候内心都会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受。而小四同样在书中说:文字是用来宣泄自己悲伤的。也是在阅读完《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文字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在那之后,我也开始慢慢学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渐渐开始相信,文字可以展示真实的自己,如果有人懂我的文字,或许也正是懂我的人。

  同样《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里的文字,也影响了我以前对书本与文字的认识。从前我认为所谓写作只不过是根据一个命题去写上几百个文字,或是为了凑足字数而敷衍老师。但在我看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之后我明白原来真的是有这种文字的,你会为之激动,为之兴奋,真的会有这种文字,它可以代表你的灵魂,甚至代表你的所有。而后来我也开始珍视文字,学会在作文里写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此刻我做什么却想些什么,全部真实得记录下来,那些便是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因为太喜欢这本书,我不久之后就自己买了一本,放在寝室床头,天天看那些文字。很多文字因为看过太多遍,已经烂熟于心,比如那句始终让我觉得很感动的话,是小四送给当时身为高三学生的我们的,小四说:希望所有背着双肩包在校园里穿行的孩子快乐。但是那年那天和今年今天又多了许多过往与不同的感悟,而我也已经离开高三生活整整三年,小四已经写了太多我没看过的书,他之前的幻城和后来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及悲伤逆流成河,都无法像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一样感动我了。

  一些文字或许也仅仅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环境里才能给人以最大的感动与鼓励。所以,我静静得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放回原来的位置,我想所有对它的记忆就放在我高三那会吧,那时候对我来说最最珍贵的一本书。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四):我的成长,倒影在你的年华里

  看看郭敬明的成长史,仿佛就可以看到未来的我自己。与金钱地位无关,只关于青春。

  还记得那一个个被阳光浸满的午后,不大的教室里乌泱泱几十号人,大家打着瞌睡,目光呆滞的飞速抄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行行笔记,我们的目光略带憧憬的望向窗外,街道上,戴着墨镜脚踩高跟鞋的白领,提着通勤包飞快的穿过马路走进高档写字楼,我想,有一天我也会是那样。再也不要写作业,再也不要和闺蜜非要因为学习成绩一较高低,再也不用在爸妈的监视下生活,再也不要考试

  后来,我们高考了,彻底一头扎进海一样的试卷里,每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生命的高低起伏完全等同于分数的上升下降,唯一的憧憬就是小四书里写的那2个疯狂通宵。我把整整一年里所有的希冀都列入自己的愿望清单,数着手指熬日子,我曾无数次的幻想自己像那些飞扬在高档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一样,带着文件背着笔记本电脑在自己的青春里肆意张扬。再后来,高考就结束了。

  没有想象中的疯狂或者是疲惫,没有肆意的挥洒,没有如释重负的释放,平静的就像过去几百个日日夜夜

  再之后,上大学了,我们恋爱失恋,再恋爱,然后在这个象牙塔里面的小社会里,看到这个社会大概的样子。

  再后来,快毕业了,我们疯狂的投着简历,想要的工作得不到,得到的工作不想要,我们想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多好多曾经买不起的东西,去很多很多曾经想去的地方,然后发现,这个世界跟我们想象的大不一样。然后,我们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奔波里,慢慢地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小四在小时代的引语里写过,也许,我们终将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但在这之前,面对黑暗无边,让我,与你并肩。

  小时代的友情那么那么可贵,可贵到每每看起,热泪盈眶。那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热血和温暖,我甚至不清楚我是否拥有过,但那感觉如此真实与刻骨铭心,我相信,小四的人生里,一定有这样的几个人,无论时光将彼此雕刻成如何天差地别的样子,依然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无关爱情,只因你曾在我短暂漫长的青春里,扮演过那样一个无可替代角色

  是的,我们都在慢慢长大,慢慢的变成最意想不到的那个自己,但我始终记得,我的生命里,有一个小四这样的人,用他的文字铭刻我的青春;也有这样一群人,在我独一无二的那些年里,陪我写下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匆匆那年。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五):我为什么会喜欢郭敬明

  高一下学期,我宣布我喜欢郭敬明。我同桌沉不住气了,他说他要找我谈谈。

  他说你怎么能喜欢郭敬明呢?你不是喜欢鲁迅王小波张贤亮契诃夫泰戈尔吗?你怎么能和脑残少女们一样喜欢郭敬明呢?你这不是丢人吗?你最不济也要喜欢韩寒吧!你说你怎么就喜欢郭敬明了呢?

  我就我怎么就不能喜欢郭敬明呢?我也喜欢韩寒,这是两种不同的喜欢。

  他说你到底喜欢郭敬明那本书了?

  书?哪本书?郭敬明写过书吗?

  我不喜欢他哪本书,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人,郭敬明挺好的。

  ————————————————————————————————

  从小到大我努力地做个正常人。

  就如同现今网络上流行的段子一样——从明天起,做个正常的女人。转发养生朋友圈,和同事聊聊育儿心得,在QQ空间里发自拍。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一直不太正常。

  我上小学的时候看小小说,看《人民文学》,老师没收了,说里面有黄色内容。

  上初中以后我喜欢海子,写了好多诗,除了语文以外其他功课一塌糊涂

  12岁那年我在周记本上写过一篇很稚嫩的小说。大概讲了一个农村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后进了杂志社做编辑,本来心怀雄心壮志想要干出一番成绩,结果遭人冷眼受人打压遭遇各种潜规则。长得寒掺肥胖家庭普通的女友也离他而去,心灰意冷他买醉路边却看见本在乡镇小学当老师的姐姐浓妆艳抹地在路边招揽客人……

  老师看到这篇小说,说你可以滚出教室以后不用上课了。

  后来韩寒出名了,老师拿着韩寒嘲笑我说,你看看这个人,你想和他一样吗?你别以为他现在出名了很风光,这种庸俗的作家,就像很多明星一样,只是昙花一现。他不好好学习,他退学了,以后要穷途末路了,呵呵呵。

  我嘴上一点儿也不在乎,我行动也一点儿都不在乎。我依旧特立独行,我说韩寒不会垮掉的,我也不会,你们等着看。

  但是我心里在乎极了,我每天回家麻麻都对我说,可要好好学习啊。我拿着只有几分的考卷,不知道能上哪所学校。我多么想和周围的同学一样,即使不能成为学霸,做个中上等的普通生也好啊。

  郭敬明出道那一年,我在上初三,那个时候我还在看韩寒的《零下一度》,是不齿郭敬明这个流行写手的。

  高一下学期,我路过卖盗版书的地摊,一眼看见了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我想,努力地做个正常人吧,买本这种傻逼作家的书看看吧。

  老板说:5块!

  我说:四块!我还要坐车回家!

  老板说:好!

  买回家以后,我认真地读完了它。觉得作者没什么思想也没什么阅历,但文风在当时看来很是新颖,辞藻堆积得非常漂亮。我看他写他放弃文科学理科,心里很难受但依旧努力学习,写他家庭条件一般般,所以尽管喜欢摇滚和文学,但要做题念书考大学。那一刻我被触动了。

  因为文字的贫乏和思想空洞,那时我就感觉到他不会写太长时间的文。也就是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作为屌丝,高考是唯一对我来说相对公平的出路。我觉得郭敬明一直是个聪明清醒的人,他选择的每条路,都是在他当时处境下比较正确的,也是他能力范围内,能选择的最好的一条路。

  他喜欢文学,于是选择相对公平公开的新概念;他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他为自己开拓一个又一个新的平台。他开公司,出杂志,拍电影。他认认真真地做商业烂片,了解观众粉丝群的喜好,做足宣传,保障自己的票房。

  我想,如果郭敬明是个有钱的二代,他也可以博览丛书,不屑应试教育,出国留学,大放阙词。最起码的,他可以把文章写得稍微好一点,也许能够专攻文学,成为一个受到大家尊敬的作家呢。可是他不是,他只是一个三线城市普通家庭的瘦小孩子,在高考的重压下,拼命抽空读点书听点音乐写点文,拼命获了新概念一等奖。仅凭这一点,我不能说,他对文学不是真爱。

  我只买过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盗版,四块。后来我又在学校图书馆借了《爱与痛的边缘》,在这本书里郭敬明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他用了很多与《左右》重复的句子和词汇,也许他一共就累积了这么多。高中剩下两年里,我一直反反复复地看着《左右》,在那些枯燥的重复的日子里,我不停地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身高只有155的平凡少年,他热爱文学,音乐和旅游。但他向应试教育妥协,他向这个社会妥协。并不是离理想越来越远,相反,因为他出身的卑微,只有这样,他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的理想。

  他不愤世嫉俗不报复社会不虚度年华,他不废话不罗嗦,他力所能及地做他能做的事情。他努力超越自己,建立新的人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管大家是否不齿,他带给社会的影响力已经超出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也影响了我。这个身高155的矮小少年已经将自己拥有的贫瘠资源发挥到了极致。这也就是我一直比较喜欢他的真正原因。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六):请你把童年还给我

  如今在大庭广众下提起郭敬明,总有一种淡淡的羞耻感。即使我很不想承认迷恋过这个时不时仰望天空泪流满面的男作家,但实在没法否认少年时期曾经觉得四十五度真他妈忧伤的事实。

  就像大家说的,很多人都有拼命喜欢郭敬明的时期,紧随其后的就是拼命抵制这个傻逼的时期。我想,可能我们抵制的不是郭敬明,而是曾经傻逼的自己。他就是我们童年的一段黑历史,映照了我们一本正经假装忧伤的年少轻狂。但是,那时候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在假装。我们的心很软也很简单,感动于世界上的一切风吹草动。在那样的时期接触那样的文字,就像广场上玩泥巴的小孩一抬头看见了日月轮转、星河变幻,一瞬间五官七窍都打通,这个世界的所有情感都向你奔涌而来。那时候的认知是肤浅而强烈的,所以少年时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着生离死别与地老天荒。灿烂而决绝的情感更加映衬了现实的荒芜,因此少年人孤独、封闭,离群居索。随着年龄渐长,阅历丰富了,我们明白了更为深沉复杂的情感,这时回头再看,就会发现当时为一点小事悲痛欲绝的自己简直傻出了天际。但我们不能否认从前。假如人生可以割裂来看,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所谓的“大事”,比如初中时觉得中考大过天,而高中时再想起中考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该担心的是高考,可一到了大学,当年的担心都变成无聊的小儿科了。我们习惯了以“己”度“己”,用现在的自己来衡量曾经的自己,然后得出“当年怎么这么傻”的结论,却不知这种比较是多么的狭隘。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讲明一点,即使我现在已经对郭敬明的书没感觉了,可当年还是真诚的喜欢过他。

  我应该算是比较早看郭敬明的一批人了。刚上四五年级的时候父母逛书店给我买了一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那时候我还停留在《寄小读者》阶段,一拿到这本书就被震惊了,第二天就忙不迭的带到学校去炫。我记得那书的封皮是纯黑色的,上面还有一摊血,滴成一朵花的形状。课间我一反常态的没和小伙伴到走廊上去浪,掏出这本书端坐在位置上皱着眉看,其实也没太看懂,写的都是些高中生去网吧、早恋、离家出走、组乐队的事儿,简直光怪陆离颠覆三观,不过为了装逼也就忍了。憋了一会儿果然有小伙伴上钩,走过来问我在看什么,我故作深沉的说《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郭敬明你知道不?结果小伙伴接过去看了一眼,“哦”了一声说“鬼故事呀”。我很难过,突然体会到被全世界误解的感觉。不过也难怪,那本书的封面是挺黑暗的,也不知我爸妈是怎么想的给小孩看这个,多影响生长发育啊。后来我问我爸妈,他俩说是因为书后面写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以为是和“楚才作文精粹”一个系列的……

  那时候郭敬明大概真的算是正能量偶像,光凭着获过两次作文大赛一等奖就很让家长有好感了。零四、零五年他大概也就二十不到,年纪轻轻就获奖出书,经常在格调很高的《萌芽》上发文章,时常出现在各种新闻上。另外一个是韩寒,不过那时候他的争议比郭敬明大多了,辍学、叛逆、犀利、抨击权威,无一不挑战着大众底线。相形之下郭敬明顶多就是青春期的无病呻吟,象一个比别人敏感一点的小孩,这种白衣飘飘的情怀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并小心呵护。

  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来说,韩寒的世界我无法理解,郭敬明的世界虽然也很遥远,但却更符合想象。《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是一本很纯粹的书,记录了他在十六七岁到二十岁之间的一些手稿,有散文、剧本、影评、书评,甚至短篇小说。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没有经历过《幻城》的一夜爆红,没有经历过《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官司,他没有开柯艾、最世,没有当总裁,更不知道《小时代》里那一百多个世界名牌。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南方小城里的普通学生,性格孤僻,想象丰富,每天做着最无聊的物理化学卷子,脑子里却勾勒着最光怪陆离的故事。他瘦弱多病,渴望朋友的陪伴,渴望更精彩的人生和更多的爱。他写诗,看电影,和远方的朋友互寄明信片,在破烂的稿纸上写下一个个永远不可能发表的故事。双子星人和黄药师在“桃成蹊”接头,而黄药师在西北偏北的荒漠里听牛羊唱歌;有个叫做林岚的姑娘天不怕地不怕,用碾过虫子尸体的手拿面包吃;二楼住着狐狸,拥有一把吉他和满抽屉磁带;不知何朝何代有一对杀手兄妹,他们总是哼唱着“灯影桨声里,何处是江南”;庄周梦蝶是两个男人的前世今生,而孟婆汤是可以不喝的。单薄的日子在猜火车里度过,而那群少年人习惯在天亮的时候说晚安。那句最经典也最为人诟病的“明媚的忧伤”就是出自这里,而那个时候我们特别喜欢的却是“你笑一次,我会高兴好几天;而你哭一次,我会难过好几年”。他善于营造诗意的氛围,刻画纯洁的情感。自在的少年们在一起吟唱音乐与诗,他们驰骋在田野间,流浪在工业化的城市里,飘荡在午夜的街道上,他们散落天涯,却以彼此为生。那时他只是不到二十的男孩儿,他的文字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即使如今再看,我会觉得他文字稚嫩、内容空洞,但我始终无法批判他的感情。也许矫情不是因为他造作,而只是因为我长大了。

  写出《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郭敬明单纯的热爱着文字,他有着超越年龄的才华却又分外平凡。所以即使后来他变了,我从未质疑他江郎才尽,我只惋惜人世无常,境遇弄人,他已经永远失去了当初的那份心。《小时代》电影出来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抨击他,他张狂、炫富、浮夸、毒舌、市侩,他的名字已经从“郭敬明”变成了“郭四娘”、“四娘”、“四爷”,而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骂他了,我只想知道,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很多人知道郭敬明叫做小四,但有多少人知道“小四”其实是“第四维”?在郭敬明还是“第四维”的时候,他确确实实感动过一批人。这批人被他指引着去看王家卫、村上春树,被他指引着去听摇滚听民谣,继而被他指引着去向往一种自由的少年的生活,在他逐渐偏离本真的时候深深的失望,跟着众人骂过他踩过他,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恨自己瞎了眼,最后却开始理解他。我们曾以为他是一个理想,其实他从来只是一个人。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理想死掉,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现实面前的妥协我们却无力阻止。

  《左手》之后很快我又陆续看了《幻城》和《夏至未至》,虽然故事不一样,但却是同一种思想基调。看《幻城》的时候我还没读过古龙,所以觉得书里的情节格外凄凉诡谲,那种宿命感让我好几天晚上没睡好觉。《夏至未至》就温暖很多,我看到许多《左手》里人物的影子,那个开满香樟的绿色小城被他描写的那样温暖清新,和他的家乡如出一辙。《梦里花落知道少》是真的没什么印象,唯一记住的就是主人公满嘴的“你丫”和男主最后那个惊世骇俗的死亡。记得小升初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最小说》,郭敬明在连载他的《悲伤逆流成河》,一开始我还追着看,后来他连载到一半就出书了,我一瞬间觉得被骗了一样,于是再也不买了。也许就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他开始变了。他终于去到了心心念念的上海,可以半夜到便利店买咖啡和关东煮,拥有了可以俯瞰全市的公寓,开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但他的故事再也不能让我感动了。也许那时我也在慢慢成长,我开始看金庸古龙,看张爱玲萧红,读唐诗宋词,我开始不满足于叛逆的成长故事,不屑于男主角既要坚持理想又找家里要生活费、女主角动不动就怀孕打胎闹自杀。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和双子星人就分道扬镳了,我慢慢长大成熟,而他始终为少年人造梦。

  郭敬明现在可能更应该被称为成功的商人,他并没有错,他只是一直在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看他早期的散文,就知道他向往上海,现在他一步一步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我们苛责他,因为我们想他只是个单纯的作家,他也从来不在乎别人骂,也许因为他知道他不是。对于郭敬明,我想我们只能惋惜,惋惜那个曾经温暖骄傲的少年人终于一路披荆斩棘、众叛亲离,最后变成了圆滑世故的商人。而读他的书长大的我们呢,难道不是也在变成曾经最不屑的人?看了郭敬明后来的几本书,我很想骂街,但发觉自己竟然一点立场也没有,我唯有说,请你把童年还给我!

  对于那些现在迷恋郭敬明的小孩子们,我不想劝他们不要去看《小时代》。我只想说,要是真喜欢郭敬明,该去看看那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毕竟那才是他文字最本真的样子。不过一代有一代的经典,对于我来说《左手》和周杰伦是经典,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爵迹》和EXO才是童年。我只是在自以为是、自说自话。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七):十年

  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就搜出了这一本书,也在脑海里搜出了那一匣子尘封已久的回忆。

  十一年的好友,最近定下了婚期,邀请我当伴娘时候我欣然应允,“这是我十年前答应你的”。她最近写了一篇日志,提到了一句话“每个人身边的位置就只有那么多,有人要来就一定有人离开”,她说不记得是哪里看的了,我却清楚地记得那本书的名字叫《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不论后来有多少人中伤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他的伤感文字,十年过后,依旧觉得这书名很美。

  2013,恰好也是陈奕迅的《黑白灰》发行十年,听了十年《十年》,当年的小孩也终于可以谈及十年。

  想要说说十年的改变,却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没变。QQ账号倒是十年未变,但是里面的人早已换了几遍,剩下的人也到了可以聊结婚生子,不能提青春年少的时候。于是这样的心情,只能写一篇不算书评的书评来在深夜怀念。

  豆瓣笔记才没做多久,于是这本十年的老书有的笔记屈指可数,可是当年这里的文字被我密密的抄写在摘抄本上,背过,在无数个日夜,与那个年少的姑娘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做过梦。回望之间,那些时光就好像一场夏天的雨,清澈透明,穿过时光之后愈合了伤痛只记得美好。

  多年以来,很不喜欢别人说起往事一副嫌恶口吻,动辄就是“当初瞎了眼才喜欢了……”。如同夏虫不可以语冰,成年后的我们如果妄断少年时的心情,也就和我们曾经憎恶的人并无区别。成长永远不是建立在自我否定和抹黑他人之上。说出这种话的人,不知道他曾经是否真瞎了眼,只知道他如今仍有蒙昧的心。

  关于郭四,年前看到了他的报道,说他正在拍电影,如同听闻许久不见的老友的消息,感叹之间始终愿他一切顺遂。对于他,始终感恩,因为在最美好的时光里,曾写下这些真诚的文字遥相陪伴。

  写到这儿,也无比庆幸,十年前那个曾经在夜里因为文字而流泪的姑娘,经过时间变成了心里柔软的角落,还可以有一份温柔的心情可以写写东西念念往事,而不是提及旧事冰冷地甩一句“当初真是个傻缺”之类的话来。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八):这本书对我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高考完结那天,我和开还有大头他们去通宵上网!开看世界杯,大头他们在玩游戏泡MM兼PP一点通(不懂这个什么意思的都是好同学或小同学,HIAHIA),我吃多了一直在写忧伤的文字!

  第二天走路回学校的路上,跟开谈起郭老鼠(呃......他确实像老鼠)的这本书.我们一致同意自己被这本书毁了。本来年少时就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整天动不动就给自己造出那么多莫须有的情绪。而这本书更是让当年的我们共鸣不已。以致一到写东西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模仿书中的语气用词,更重要的是莫名的忧伤。而且我们是整天都在写,仿佛人世的浮萍。很多人其实忽略一件事:一个人写的文章,是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越是投入的越是如此。于是我们不可救药的从扮忧伤变成了真的忧伤成性!郭的书中某些东西如烙印打在我们身上!一个忧伤成性的人除非是诗人,否则他是什么都干不成的,因为他只会耽于忧伤中无法自拔.

  上大学我跑到几千公里之外,以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后来发现我是重新生活了,却依旧忧伤成性!虽然我已经开始觉得郭写的东西很装。

  这些天把师哥师姐送走后,惊恐地发现自己这就算是大四了。却还整天拿那些忧伤把自己搞得很脆弱,对不起自己。

  老大不小的人了,该改改了!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九):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今天是6月7号,2011年的高考从今天开始,我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前的几天开始看的这本书。这本书是小四在他高三时候写下的文字,算是此情熨帖此景,高考离我已经很远,但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或利益驱使,我不得不煎熬在一个接一个的考试之中,也算是有些感同身受。

  在书中,不管是小四自己的心情剖白,还是一个个虚拟的故事,总感觉能够找到他的身影。也许虚拟的故事只是隐去了人物姓名,真实存在的心情与理想是实实在在曾经流淌在青春年少的血液之中。

  看着他写的文字,总感觉有自己曾经的面容恍恍惚惚的出现。那时年轻的我,也有过相同的心情与感悟。只是感悟久了就麻木了,根本无法把杂乱无章的思绪理成文字作为青春消逝前的印记。他在高三的时候很用功,而我……

  看着他年轻时的足迹,想象那是我自己,让我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另一番人生的欢笑与泪水。

  看过几本书后,感觉看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就是在经历一段段不同的人生,是为在书中找到那种自己也许永远都未曾经历的生活,以此填补自己现实生活的小小空缺与遗憾。合上书本,又回归到自己的轨道之中,仿若两重世界互不打扰的平行着,延伸着。

  看完这本书又让我知道了其他很多好看的书,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件让我很#@%&*¥#…@的事情,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唉,词语匮乏……),我发现我的一本书不见了,是一本小四在这本书里提到过的薄冰英语语法书,我高中的时候买上到我知道把它丢失的这段时间内,我基本上没有看过它(~~~(>_<)~~~),突然发觉它不见了,而且是在我突然很想看它的时候,有点打击人!有些小不爽!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后感(十):我不能说谢谢你,也不能说对不起。

  如果真的有个人在我生命中改变过什么,给我带来过关于文字,摇滚,流浪的梦想,告诉我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那个人是你。

  那我是不是该对你说谢谢。

  后来我也咬牙切齿地对别人说过,那个叫郭敬明的家伙。他骗了我的钱还骗了我感情。

  如今我发现,你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用45度角仰望天空的孩子,跟后来被PS成人妖的人,其实也并没什么差别。

  诶,你一直是这样的吧。

  那我是不是又要对你说对不起。

  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我做完了一切,而没有一点恢复自由的疯狂。

  嗯,你还记得你是怎么写《毕业骊歌》的吗。你说你们玩了两个通宵。

  而我在想,现在要去哪里玩呢?

  给他们发短信,在qq上问,喂,你们在做什么呢?

  原来长大是这样的感觉。当你发现大人交代给你的事好不容易做完了的时候,你也长大了。

  诶,你真的相信,是一个曾经有着单纯忧伤的孩子,变成了如今市侩浮夸的商人吗?

  不是,不是这样的。

  那些曾经像我一样迷信郭敬明的人,如果你们有一天翻回头看他最初的散文,对,就是这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你会发现他一点都没有变。他去了一直喜欢的上海,在那里挣扎扎根,努力生长。他有了很多很多钱,这是他一直一直追逐的。

  他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这点他早就说清楚了。是我们念念不放念念不忘我们自己的理想罢了。

  而那些所谓的忧伤和难过,不过就是每个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我们每个人,每个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

  然后,我想对小四说,长大后的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更繁忙的工作,更成熟的文字。你知道吗,今天我回头去看这些在我13岁时让我泪流满面得文字,发现它们也并非有什么深不可测的绝望或才华横溢。而现在的你写着更熟练的连载,却再不能打动到我什么。

  我不能说谢谢你,也不能跟你说对不起。

  你用你的亲身经历让我看到一个孩子的长大。我庆幸我们的结局如此不同。

  早上6点,我发短信说,青春散场,我有点舍不得,他跟我说,还早呢,青春刚开始。

  嗯,过往的一切一切,我一笔勾销。它们沉淀进我的心里,刻进骨骼。却不再让我此刻心情有任何起伏。

  我们会一步步走下去,做个让自己喜欢的大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