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会痛,才会长大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心会痛,才会长大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8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会痛,才会长大经典读后感10篇

  《心会痛,才会长大》是一本由张智澜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一):奶奶推荐的一本很神奇的书

  看到标题,你会不会觉得我的奶奶是一个很时尚的人,是的话,你们就错了,恰恰相反,我的奶奶很祥和,我们感情很好。

  最近她看了一本书,叫《心会痛,才算长大》,感动潸然泪下。因为这个,她重新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喊道跟前儿,教育了一整天,从小的时候谁比较淘气、谁比较照顾人,哪个有爱心、哪个烦了什么错,全部一一道来,最后还说道我们这几个孙辈头上了,让他们孩子回来多管教管教我们。我的堂哥堂姐们也无一幸免,全部被教育了一通。

  八十多岁的奶奶生于民国,长在旧社会一生中历经战争洗礼、生活磨难岁月冲击,饱经风霜内心坚韧波澜不惊。我很奇怪,究竟是什么样的书,能让她这么有感慨,又能让我父亲他们这么顺从的被无缘由的训斥。他们什么没经历过,所以我也读了这本书,结果,我也“着了魔”。

  书中太极之乡小松伯父一家的永不言弃;哥哥大伟摇滚明星梦醒后的舍我其谁;还有弃儿小民的多舛命运、奶奶的坚定执着和老袁多年的深情厚谊……让人看到孤儿及其家庭绝处逢生渴望。还有天津承载着太多人关爱的乐乐;内蒙古未成年的燕子和侄女娜娜;西藏孤独长大的永措;宁夏收获了爱心果实的马涛……

  不知不觉间,我也流泪了......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二):多一个角度看公益

  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有不同感悟。我能感受到,这本书是作者智澜及“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的一份发自内心的至诚之礼,是针对守护孤儿健康的好心人的感恩之作,但是我还看到了其他。

  学校:智澜是要准备赴哈佛留学的,而成为专业公益人的她无疑是在给自己加分;书中提及的一些求学内容相信也给那些准备申请留学的你们很好的建议;另外,如果你是教师那你是不是应该考虑给你的学生补上“心痛”教育这一课呢?

  家庭:当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偏执、自负,对他们而言,学会心痛应该会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和谐吧;如果你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又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转换一家庭亲子关系呢?

  职场:如果你是菜鸟,智澜应该是你的好榜样;如果你是领导,是否认为在你的管理过程中加入一些“爱”会让你的团队更有力量呢?

  生活:亲情爱情友情的维系,相信都要学会彼此关爱、互相谅解。可是如果是一个不知心痛的人,他又能拿什么去心疼你呢?

  如果说一本书能让社会中的各种群体都受益,那他肯定是一本公益书籍。多一个角度看公益,你会发现它藏于助人目的下的更多力量。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三):公益很多种,人人皆可为

  看完《心会痛,才算长大》这本书,我不得不对作者智澜和她的团队竖起大拇指。几个年轻女子就能为全国孤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但是细细一想,公益其实有很多种,不一定只有专业的公益人才能做公益,公益,人人可为。

  捡起地上的碎纸屑是公益,给路边流浪歌手一个微笑是公益,搀扶老奶奶过马路是公益,地铁上给孕妇让座是公益,为病危的老人提供临终关怀也是公益……

  公益不分大小,只要你做了,别人感到温暖了,你就是公益人,这本书让我学会心痛,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善。最后只想用一句很大众的话来表示此刻内心的心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四):不忘初心,不失本真

  说来也巧,我在朋友圈看到的:“说出你的心痛瞬间”,好奇心让我点了进去,可却意外收获了《心会痛,才算长大》这本书。

  我喜欢里边“艾草、小晴、娜娜”他们每一个孤儿的故事,她们坚强的一直让我感动更喜欢呆萌可爱坚持自我、充满爱心的作者智澜,但最爱的还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她的团队。在看的时候我就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坚持?看完了就知道,是一颗颗不忘初心、不失本真的公益心。

  电影桥段里,总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对一个迷茫的少年说:“你还记得当初你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吗?”然后少年恍然大悟,重拾生活的美好。其实不管是生活、工作、感情,我们都应该像作者智澜和她的团队学习,学习她们不忘初心、坚持奉献精神。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未来的路走的漂亮

  爱智澜,爱“孤儿保障行动”,爱公益。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五):公益不只是看见担当,更要主动保障

  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入公益慈善事业,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可是,我不了解在这群人里又有多少人是本着纯粹的公益精神来服务社会的?但是,看完《心会痛,才算长大》这本书,文章真实的孤儿故事很让我感动,我认为作者所在的“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团队,是在真正地践行纯公益理念服务孤贫儿童。

  为大病孤儿捐钱是公益,但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许在募捐的过程中,这个孩子因没有及时抢救离开了呢?

  我想作者所在的团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想到为孤儿免费赠送大病公益保险,变事后被动救助,为事前主动保障;变临时应急救助,为长期系统保障,变集中大额救助,为广泛小额资助,为孤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所以说:公益,不只是看见担当,更要主动保障。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六):名家推荐

  看到书的介绍说有卢新华、王振耀两位老师联袂作序推荐的时候,不止一次在想,究竟作者有什么样的魅力同时得到这两个人的青睐呢?卢新华,知名作家,其小说伤痕》引起文坛轰动;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长,两个不同身份,却同时肯定这本书、这个人。

  为了一探究竟,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却发现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问题

  作者本身是一名高智商才女,一开始却偏执、自我,但是三年的工作却让她练就一颗悲悯之心,这无疑会得到卢老师的青睐。而正是这样一个娇公主,在接触公益之后,屡屡范二,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破茧成蝶,这应该让注重公益的王老师看到了新一代青年公益的希望吧。所以可想而知,这本书值得他们作序推荐,智澜和她的团队,也是值得他们支持的。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七):厚德方能载物

  读了《心会痛,才算长大》这本书,我不由心生敬意。让我觉得公益的工作是最折磨人的,也是最锻炼一个人的。没有坚定、努力、踏实信念和爱心是做不了公益的。

  就像书中一个故事所写,作者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帮助的孤儿,想要尽自己的能力,尽快帮助他们解决孩子住院经费的问题,可是他们的监护人却一再不给予信任,怀疑她是骗子。

  相信大家都会对“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这样的一个话题,但是我想说的是,或许我们更应该注重作者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化解“信任危机”的?

  我认为,智澜之所以能够化解监护人阿古对对她的怀疑,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智澜的爱心及态度让阿古觉得放心,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背后这一个强大的后援支持团队——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为此我特意去了基金的网站,上面有他们每月善款使用情况的反馈,有每一份工作的记录,所以,这样的一个机构组织,又怎会出现信任危机。

  厚德方能载物,正是因为作者及他的团队对社会、对孤儿、对孤儿家庭负责的态度,使得他们得到社会的人可与信任。支持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支持《心会痛,才算长大》。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八):学会心疼你的父母

  看了《心会痛,才算长大》,颇有感触。它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少不经事的心痛回忆,更让我回忆起爸妈对我工作生活的至深影响。父亲节刚过,想借此机会聊聊我的爸妈,聊聊我们为人子女的应该如何尽责尽孝。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书。《心会痛,才算长大》的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才女,现服务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并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录取为在线学生。本书粗看上去是在描写张智澜如何在职场中经历成长之痛,并融入到她所喜爱的慈善事业中去,学会悲悯他人,最终做好去哈佛求学准备的故事,因此有人会认为它是一本励志书。这点我并不否认,这的确会对刚出校门的年轻学子走向社会或希望出国继续深造有所帮助,但我更认为书中所解释和包含的思想内涵对一切年龄阶段的人都极具启示意义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为人子女的,往往恃宠而骄,变得自我、自私,不会“心痛”,拒绝“痛感”,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试想一下,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心疼、都不知感恩的话,那何来感恩社会呢?所以,我觉得今天聊一下如何心疼父母很有必要。同时,也以曾经不会心痛的自己来警醒大家,不要让父母主动去找你们,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然心痛了。

  我的爸妈对我是溺爱的,但却也是有原则的。

  小学毕业之前是要什么有什么,可初中入学的第一天,老妈突然神情严肃地对我说:上了初中,你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很多事要自己拿主意、自己解决,闯了祸也要自己负责。向来温和的老妈怎么了?是在开玩笑吧?怎么可能“不管”了我呢?可是经历了一件事,我才知道,她是真的“不管”我了。一次上学的路上,同学骑车载我去学校,途中自己使坏,挠她痒痒,结果正是下坡,两个人全给摔了。我的胳膊、腿擦破了皮,衣服裤子也被划破了洞,而同学更严重,胳膊都抬不起来,去医院检查说是脱臼了。老妈知道后,马上到医院。因为疼痛,我觉得特别委屈,本以为她会关心我,结果去了一声不吭,交了医药费,便去跟同学的父母道歉,然后她自己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独自凌乱......

  我的高中是半封闭式管理,一个月才能有一次出校门回家的机会。初入学的第一个月,同学们都很不适应,他们的爸妈都带着好吃的去学校看他们,每天放学的时候,校门口家长和孩子隔着铁门聊天说话的场景便成了一道风景。我知道爸妈是心疼我的,所以每天放学我都到门口走一圈,可每次都失望而归。我生气,他们就不想我吗?学校的大锅饭很不好吃,不时还会出现不明生物,一个月的时间瘦了十来斤,难道他们不担心我过得不好吗?一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来,三年过去了,校门口始终也没出现过他们的身影。而之后,我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女汉子......

  因为觉得他们不够爱我,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义无返顾地报了东北的一所大学,爸妈很支持,倒是我的同学担心我一个人走那么远不放心。但是去了学校之后,他们便不淡定了,经常来电话,问我习不习惯东北的天气,吃不吃得惯东北菜,他们天天看天气预报,经常提醒我多加衣服,寒暑假回家之前,总要问我想吃什么,他们提前备好。可是中学六年的生活早已让我变得不再挑剔,可以适应一切了。所以每次都是随便应付一下,然后找借口说自己忙就挂了电话。

  终于,小我八岁的弟弟看不下去了。说:“姐,你怎么可以这么跟爸妈说话,他们在家想你的时候,就看你照片,好几次妈都哭了,高中妈想去学校看你,爸就把妈说了一通,说虽然是女孩,但也要多锻炼,以后上大学、工作、结婚了,总不能还天天守着她吧,还说那样是害你,所以妈每次想你的时候,都绕着你们学校走几圈。你想想,只要你说你生活费不够了,爸妈哪次不是马上就给你转钱,你怎么这么不体谅、心疼他们呢?

  突然觉得整个世界都静止了,眼眶再也收不住眼泪,我感觉到以前的自己让爸妈心痛了。平静下来,仔细回忆,当初摔伤时,房间里突然多出的那瓶药酒应该是他们放的吧。此后,不再是爸妈经常给我打电话了,每天我都会主动跟他们打电话,没事多回家看他们,讲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开心事,而他们却也都是笑着、听着。那一刻,我好像才真正长大,我感恩他们对我一路走来的成长教育。

  我的故事分享完了,眼眶又湿了。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经历了种种伤痛长大了,可殊不知这都是自以为是年少轻狂,年少时的我们从未用心去感受世界,也不懂如何用心去感受世界,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但在《心会痛,才算长大》中:面对重疾坚强求生的孤儿、青春叛逆放弃梦想担起为弟妹保驾护航的哥哥、坚持以质朴之心回报全社会的大病孤儿家庭、监狱里特殊的“募捐”等等,他们每一次的言谈举止都让我感动,在我眼里,他们是最伟大的。

  这是一本有爱的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激活你内心的善,都会让你心痛。而一个人唯有学会心痛,学会悲悯他人,前行的道路才会变得温暖。这是公益慈善的力量,也是温暖爱心的力量。

  如果现在的你是曾经的我,请你认真阅读这本书,它会让你放下自我,体悟心痛,真正了解你的父母家人,真正了解社会。

  心会痛,我才长大,心会痛,我们才算长大。仅以此文向作者致敬、向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致敬,向自己的父母致敬!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九):我也可以是“张智澜”

  超爱《心会痛,才算长大》,点燃我的希望。

  曾经很喜欢杜拉拉,她是我的偶像,我梦想能像拉拉姐一样,变成职场达人。无奈自己天生犯二、神经大条,被朋友笑话,于是自嘲为井,横竖都是二。朋友说,杜拉拉是被塑造出来的,不会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并且你那么二,怎么可能会成为职场达人。对此,我开始自卑。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希望的小火苗又燃起来了,因为我发现,一直以来我止步不前的原因就在于我方法不对,遇到问题就退缩,其实不是不会解决,或许是懒得解决,《心会痛,才算长大》讲了很多作者受挫但坚持努力的故事,也讲了很多“80/20、电梯实验、七步成诗法”等工作方法,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想只要肯努力,遇事多思考,我也会破茧成蝶的。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绝对不会放在家里成为摆设的。说起来羞羞哒,现在我好像已经不喜欢杜拉拉了,作者智澜才是我的偶像啊。智澜老师,以后我会向你看齐,努力工作的。

  《心会痛,才会长大》读后感(十):学会“聪明”工作

  《心会痛,才算长大》看完了,有几个故事印象特别深。比如“智澜买粥” 的故事。

  智澜是2006年北京文科探花,北大才女,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在线学生,她对任何事都要求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完成。可她理解的“聪明”工作却并非真正的聪明工作。为同事买粥,对如此高智商的智澜来说,应当是小菜一碟,但她却闹出了笑话,被卖粥大叔教育。

  为什么连卖粥大叔都知道何为真正的聪明工作,而智澜却屡出笑话?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埋怨她,因为真实的原因是现实教育制度的缺陷。从未离开校园的智澜,很少有机会与社会接触,初入职场严重的不适应,也证明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所以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的人才,学校应普及社会实践及相应的课程设置。

  虽然智澜的“小聪明”被教育,但她在面对问题的应对策略也是值得鼓励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应该从理念和行动两方面进行反思,把一个具体的挑战细化并升华,从而融会贯通,这种方法值得每一个80、90后的学习。

  这是一本让所有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深思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