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读后感10篇
《结婚十年》是一本由苏青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结婚十年》读后感(一):张爱玲和苏青
因为喜欢张爱玲,所以也不得不读苏青,苏青是难得有的张爱玲承认的且心甘情愿与她齐名的好朋友。
读《结婚十年》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就拿苏青同爱玲比。都是上海女人,都以文字为生,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种对真爱的信仰,都是那么我行我素……但是苏青到底和爱玲不一样。爱玲之于她笔下的故事,大多时候她只是一个旁观者,她不轻易在文章里透露自己的心思,只有一次例外,是不小心借范柳原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死生契阔的看法。而苏青是真真切切就在故事里的,怀青就是她自己,她很坦然地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剖开了给读者看,这是爱玲即便是在自传小说《小团圆》中也做不到的。
苏青少年丧父,但是童年的苏青应该比张爱玲幸福,至少她的母亲是爱她的。同是书香世家,同是家道中落,但爱玲对此的反应有点沉沦的味道,苏青比爱玲有勇气,愿意去承担。这勇气是苏青的童年给她的。
苏青比爱玲更有人间烟火气。从一个怀春少女,到一个措手不及的又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母亲,再到一个独自打理起小家庭的少奶奶,最后终于离开丈夫选择独立。这样一个苏青是世俗的,会有羞涩,会有尖酸,会有小女人的醋意,也会有新青年的狂妄和韧劲。
从前总觉得,像爱玲和苏青这样的女子,该是经历了世事无常人情险恶,感慨万千,于是情不自禁想要把心事抒发,从而才将生命融入了写作。笔和纸该是她们看作内心归宿的东西。于是不敢想象,苏青的写作,原来最初也是为了谋生;更不敢想象,一个孤傲的女作家,也会是在闷热的夏夜里,边为儿女扇扇子边冥思苦想的俗人。然而也不得不接受,文学固然高尚,却也不是时常都罗曼蒂克的。至少苏青不是。她的文字不婉约、不是阳春白雪,也没有爱玲笔下时而有的那种浓艳和绮丽,但这豪不减损苏青文字的吸引力,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也有它的美。
苏青的世界比爱玲更为完整。爱玲算是被爱抛弃甚至撕碎的女人,她算不得有过真正的婚姻,亦没有尝过做母亲的滋味。爱玲的为人处世也是一贯的不合时宜。苏青有过一场包办婚姻,甚至不能说苏青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她有过四个孩子,也深切的体会过丧女之痛。看怀青的二女儿去世的那一段,很是揪心,很是不甘,不知当年的苏青是如何承受住那些悔恨和自责。我觉得苏青比张爱玲更可怜。就像她们的小说里,爱玲的主人公往往是有些性格缺陷的,但是苏青的故事中,所有的人都很正常,按理说应当有幸福。但人世就是这般无奈。这场婚姻,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楚,谁都没有大是大非,但无奈丈夫疏远了,母亲疏远了,孩子也疏远了。
倘若怀青能始终对自己的孩子不离不弃,倘若在崇贤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怀青能多一些主动、多一些理解,倘若崇贤能容忍怀青的创作,倘若没有瑞仙,没有丽英,倘若没有那场战争,倘若……
但是这一切,都是任何人都不能左右的。每次怀青所盼望的期待的“幸福”时光,在真正来临时,总会那样不尽人意,那样让她失望。
爱玲和苏青的小说里,都充满了这样深深的无奈,仿佛人怎样都折腾不过命运。
但好在苏青经过了这十年,受了很多苦,放弃了很多,但也终于追到了她想要的。当初怀青曾愿意做一个持家的、体贴的少奶奶,也被迫为了生孩子而肄业。但是骨子里,她是想要“有点事做”,想要“经济独立”的。她的见识,她的学识,自然不允许她做一个旧式婚姻里的家庭主妇,她终于自由了,独立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女子让人崇敬。
我始终只愿意承认那个穿旗袍、丝袜、高跟鞋的苏青,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那种民国女人的气质是符合苏青的。后来读到附录中苏青的儿子怀念她的文章,那样冠冕堂皇,那样矫情,甚至有些“又红又专”,只觉得那已经不是苏青了。
张爱玲永远是张爱玲,她的上海永远是她的上海,那样一个上海在1949年后就消逝不再了,爱玲去了美国,晚景凄凉也罢,她没有经历其后的那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是她的福气。
但苏青不再是苏青了。那一身民国气质不再了,她改穿女式人民装,短发,融入了新时代的苏青让人遗憾让人心痛。真觉得她要是也去了他乡倒好了。
也许后来苏青还做过很多事,算是发挥了一些余热。但她永远只属于她的那个时代。
这两个才女,都是一部传奇。
《结婚十年》读后感(二):结婚十年
苏青真的是,特别的敢写。就把自己赤裸裸的不加修饰呈现在读着面前,真实的让人读了不免讨厌这个女主。这可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啊,一般作者就算再真诚也会避重就轻把自己写的高尚一点,苏青没有,让人起敬。她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大概也写不出来。
这就是个有点才情,却一心要找个依靠的女人啊,因为有才情见识,总不免看透男人,因而看不上他们,这样的女人又有谁肯娶呢。但究其根本,我总疑心是苏青不够美丽也不够天才的缘故。假使她漂亮到林徽因陆小曼的程度,总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拜倒在石榴裙下。或者她有才如张爱玲,也总有人为她的天才折服。但不幸苏青仅仅是有见识又敢写会写而已,一个女人的外貌配不上她的才华,而这才华也并不能让人忽略她的外貌,这是顶可悲的事情了吧。
苏青是热爱红尘中的热闹的。不然名气再大钱再多,她感到的也无非是寂寂凄凄的。离婚后总想着找一良人再嫁,不肯相信自己就这样孤单终老。
她终是不肯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事可遇而不可求。大多数人是没这个福分遇到的。这世上有的,无非是心有不甘的委曲求全,或者心怀期翼的求而不得。
《结婚十年》读后感(三):俗并隽逸着
朋友看到我在看《结婚十年》,第一反应总是:你怎么看这书呀?是谁写的家庭伦理大戏啊?可以说,看《结婚十年》是因为张爱玲,连张小姐如此心高气傲之人也说:“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进行评论的话,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能得到张爱玲此等夸赞,苏青自然绝非等闲。这本半自传性质的《结婚十年》,以白描的手法大胆表白了沦陷时期的上海女性对冲破封建礼教的向往。据说此书是解放前沦陷区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书中的女主人公苏怀青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一心追求新生活,但从按父母之命组织家庭到夫妻离异,其中漫漫十年,她依然不能主动迈开一步,平直淡寡的文字书写出一个生活在时代夹缝中的新女性的挣扎和无奈。
彼时的上海,名媛唐瑛、陆小曼风头无二,但是任何一个城市的主体永远都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们,“唐瑛们”、“陆小曼们”是光鲜的门面,而诸如“苏怀青们”这些小女子才是那时女子命运的缩影。受西方浪潮影响,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各项妇女运动逐渐成形,那个年代的上海女子们可谓中国几千年来最幸运的一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遭受冲击,男女平等的意识逐渐抬头。但是她们也是最不幸的一群人,她们的思想得以释放,但行为还是被桎梏在旧时,貌似参与了整个过程,但终究是被别人决定好的生活推着走。可喜的,全书的最后,苏怀青终于和丈夫分开了,虽然花了十年才走出旧式的生活,但这正如娜拉的出走般,掷地有声,鼓励了千千万万个“苏怀青们”活出自己。
曾经和张爱玲齐名上海滩,影响力甚至胜于张爱玲,然而现在,当张小姐已成为出版商手中的销售王牌时,苏青却是被人们慢慢淡忘,也许这也暗合了这个命运多舛的才女的心意,如她的文章般,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大开大阖的跌宕情节,琐碎的生活细节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摆脱不掉的嘲讽和冷淡,却又保有对生活的热情。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她的俗,常常有一种无意的隽逸。”
《结婚十年》读后感(四):女人要靠自己
女人无论怎样都应该自立,经济独立的女人不管在生活遇上什么问题,都会变得从容些、自信些。男人是靠不住的,无论怎么样都要靠自己,努力挣钱、理财、善待自己。即使有个可靠的丈夫,还是应该有自己的收入,方便自己买点女人喜欢的东西,或者自己理财,每月有点小收入,支配起来也方便,毕竟是自己挣的嘛,花起来也舒心。
经济独立尤其对于失婚的女人更是如此,孩子跟着你也不至于受苦,看了书中凌凌和元元在后母到来后受苦的日子,真是难受呀,如果青当时有经济实力,两孩子跟着她,也不至于那么可怜了。看到最后都哭了,可怜的孩子,阿门!我不会让我的宝贝儿子受苦的,因为我有稳定的工作,我还自己坚持理财,有点自己的小收入,即使有什么不测,养活我和我可爱的儿子没问题。
《结婚十年》读后感(五):要他作甚?
结婚十年
第一次得知苏青是从豆瓣一刻(不得不承认,我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豆瓣一刻上了,豆瓣确实是我的菜),知道她在那个年代和张爱玲齐名,知道她有过十年的婚姻,生过四个女儿,最后又以开发的态度闻名于文坛。不由得要去看看她的作品——《结婚十年》。
一个女人看书太多大概烦恼也会变多。人变得敏感,不仅有物质上的要求,更有情感上、尊严上、更有事业上和思想上的要求,而且要求不低。书中的女主人公便是这样。我想这本书更像她的个人自传,嫁到殷实的夫家,生了四个孩子,最后以离婚告终,得以用文章养活自己。只是在书里,她安排自己生了一个儿子,补缺了自己的遗憾。
她的笔触非常细腻。怀青初嫁到夫家,丈夫不甚爱她,又远在上海求学。她独自一人,又生了一个女儿,并被抱离身边,那种孤独和伤心让人戚戚然。而且,她自己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自己本身也还是个孩子。后来她终于有机会回到娘家小住,母亲只一味关心她吃得好不好,并不同她讲什么贴己话,那种精神上的孤独依然占据她心,没有人真正想要关心她,或者为她着想。唯一的母亲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她着想。她并不知道她多么需要关爱,需要有人跟她好好聊一聊。可是聊什么呢?她又不能跟母亲说她过得不好,丈夫不爱她,小姑子容不下她,公婆也因为她生了个女儿而不待见她。旧时代的中国女人真的过得好辛苦。
好不容易她可以到上海跟丈夫团圆,丈夫也不是很爱她或者体贴她。她有才,文章得以刊登,不需要再可怜巴巴地跟丈夫讨家用,看别人的脸色。这本来是双赢的好事,可惜她的才能并不受丈夫待见。丈夫需要的只是她受过教育的名头,并不喜欢她赚钱以至超越自己。她只得顺着丈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最后,她一连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不幸夭折,一个受到事业顺利丈夫的宠爱。可惜,好日子不长,丈夫丢了工作,又爱上别人。终于她生下儿子。但破碎的家庭以难挽回。丈夫也一去不回。好在她受过高等教育,能够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雪上加霜的是,她又患了肺结核,不得不断乳跟孩子分开,一个母亲被剥夺了拥抱孩子的权利。这时丈夫回来提出离婚,她已经心灰意冷,丝毫没有挽留的意图。只是书末,她祝所有人都幸福,包括给过她痛苦和伤害的丈夫。
我相信她一定会走出困境,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因为苏青是这样,主人公也一定会这样,而且必然比她更幸福!
结婚十年,到底给一个女人留下了什么?孩子,病痛,失望,青春的逝去?也有坚强,独立,和独自生活和养活孩子的本领。也是一个欲火重生的机会。反正不会比跟原来的丈夫在一起更惨。一个男人,不能爱你,也不能体贴你,不能关心照顾家庭,只会一味地喝酒谴责你,把责任推给你,还要他作甚?如果他不能给你幸福,也不能给孩子温暖和幸福,要他作甚?
《结婚十年》读后感(六):十年之痒,一生之痛。
闭上酸痛的眼睛,合上厚厚的书页,结婚十年,终是看完了。没有不切实际的期盼,只有平平淡淡的祝福,希望怀青带着元元和菱菱幸福安稳地生活。
文始,一切似乎很切实际,也很浪漫。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家人的介绍下开始不停地通信,最后步入婚姻殿堂,看来是当时社会习俗中难得的金童玉女。但是,越往下读,他们之间的不和谐显得越明显。贤竟是乐于和自家的寡妇嫂子勾搭在一起的,青生孩子时也似乎是漠不关心。青虽是大家闺秀,和贤通信时却也时时注意自己的矜持,似乎不愿实心实意对待贤。实在不知道一段没有充分理解与信任的爱情怎么走到最后。
但是,剧情却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怀青的肚子再一次大起来了,而且还有第三次,更还有第四次。也许多子多福的家庭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异常幸福的,而我却总觉得他们的孩子及其悲哀。第一个让怀青体会到做母亲痛苦的孩子--薇薇,很可爱,很聪明,却因爸爸妈妈的好学不得不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虽也很幸福,最后也逃不掉被下人嘲笑有乡下土气的命运。二女儿更是无比悲哀,还未记事就已命丧黄泉,即便没有战争,我还是相信她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未来。三女儿菱菱,拖老二的福,毅然成了贤的掌中宝,即便吃好喝好,却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母爱。四子——元元,真真的儿子,一个让他爷爷死而瞑目的幸运儿最终却也逃不出自己后母的魔爪。爱情最好的结晶便是两人的孩子,细细数来,他们的孩子竟都是如此的让人伤悲,是不是预示着两人的爱情本就不该有结局。
终于,还是离婚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怀青靠着自己争取来的笔在乱世艰难的喘息着。令人欣慰的却是,无数的人肯与已小有名气的怀青共苦,所以她的生活也愈是风生水起。在与男人的不断交往中,青也真正成长为一个女人。男人们,都是自私而又花心的。从来都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在文中亦是如此,从谈维明、鲁思纯、子美到金总理、赵瑞国还有谢上校,对怀青似乎都存杂念,谁让这个温婉可人的女才人跟前没有璧人相守呢。女人还是要洁身自好的,最宝贵的东西永远在于它的稀有,是绝不容许随意挥霍的,就像简奥斯汀,即便最后孤独终老,心中却依然是满腔浪漫柔情的。由此易见,男人真真是自私的,无论何时,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将你据为己有,有担当的便要承担你的下辈子,没担当的却像贤一样让你自己搞出零花钱来。
末了,还应说说应启民。怀青“怀春”时小三也,虽然名号不好听,但不得不承认,他给了怀青一段颇为感人的初恋,这种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例子放到现代偶像剧中无疑又是赚取大众眼泪的大料,但是在文中的结局呢?时隔多年的二人再次相见,没有当年的惺惺相惜,没有浪漫的心有灵犀,只有双方的心猿意马,一个炫耀自己的和睦家庭,一个却一直担心自己重病的女儿,我想,这才是生活,一个热爱玫瑰的女人总有一天会沉沦于生活琐事之中。原来,灿烂的爱情也是转瞬即逝的,它再耀眼也无法敌得过岁月流年。
女人,是苦命的。从来对男人都是充满幻想,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会继续用被生活的碎片扎伤的双手淘米做饭,才会放下高昂的头颅,伴着孩子,走向远方。。。
《结婚十年》读后感(七):没结婚的还是别看了
原本打算借这本书了解一下婚姻生活的概况。但本书却展示了婚姻生活中很普遍的负面现象。比如生了女儿受歧视啦,丈夫婚外恋遭遇小三啦,夫妻因生活困窘大打出手啦,诸如此类的……
书中的青妹性格是顶不好的,嫁到丈夫家了,看谁都不顺眼,嘴里没说,心理却这不满那不满,生性又多疑多思,生了个女儿,就以为全世界都取笑笑话她,看她的热闹;生了二女儿,为了自己不被嘲笑,非要挨到上海沦陷了,才狼狈不堪地回婆家,又口口声声说怕女儿受歧视,其实还是怕流言蜚语;又担心自己在婆家受苦,丢下二女儿去了上海,致使二女儿夭折;丈夫赚不来钱了,她恼他,丈夫赚钱了,她又嘲笑他世俗;丈夫疼爱三女儿,她又不满;总而言之,是一个很让人心烦的家庭妇女,纯粹没事找事跟自己跟丈夫跟家庭过不去……
而书中的贤哥,也不算是什么坏人。但沾染上了男人的通病,找妻子的好友做小三,死要面子赚不来钱又不肯妻子去挣钱,觉得丢面子;特别是妻子找他要钱时,他打了她,还对她说:“你也读过大学,怎么不去找工作……”前后反差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书中唯一让人觉得好感的不过是“青妹”“贤哥”这四个字眼了。其实贤哥还是负责任的,至少在逃难之时,还坚决与生产中的妻子生死与共,没有独自逃离;而青妹也依赖仰慕过他的丈夫,在生下女儿后还是希冀丈夫带她离开乡下婆家。
总而言之,本书在文采方面,并未见长;而家长里短方面,也不够深刻,决然不能跟张爱玲相提并论。读完这本书,唯一的收获是:女性,无论如何,总是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抬高自身家庭地位的工作。
《结婚十年》读后感(八):评《结婚十年》看他们的感情
暑假的时候朋友推荐看了一遍,感觉。。。感觉比较愚钝,差不多像看故事一样看完了。。。然后这个学期老师要我们写近代名人爱情婚姻故事作为感想,挺苦恼的,以我那点阅读量哎。。。大概只能写写烂大街的什么什么张爱玲三毛沈从文的爱情故事吗?想哭啊。幸好有。。再次朋友提醒《结婚十年》不说我都忘了好吗。是的于是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然后用我那烂到不行的文笔。拖拖沓沓写了两三千字交了 现在我又要无耻地把我的作业贴上来了哈哈哈
在第二次翻开苏青的自传体的小说《结婚十年》之前,了解到了它在20世纪中期文坛上的重要位置,自是不敢像从前那只当做读故事一样读完就丢那般怠慢。查阅了一些资料,也算是很浅薄地了解了苏青的一些生平。所以这一次翻得很慢,也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悟。
苏青原名冯和仪,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的一个书香门第。1933年,苏青考入民国第一学府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外文系,被媒体和同学称为“宁波皇后”。是和张爱玲同为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最负盛名女作家,他的代表作即是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这本书可以说是她自己十年婚姻的复述和总结,虽然小说总有虚构的成份在,但是从一个完整的第一人称的故事来看这段姻缘的果实,也不比第三人来猜想推测的资料来的真实。所以我想讲的是,书中舒怀青和徐崇贤的故事。
青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孩,文采非凡且家境殷实,前途一片光明。那时候她是快乐的,他幻想着一个有着白缎盔甲的英雄。十六岁那年母亲让她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订婚,就是崇贤,她和贤只是书信来往,在同一个学校念书也为正式见过一次,只是她的英雄变成了一个欣长的影子。在上大学的期间,双方父母为他们操办婚事,她以当时的礼仪下风光出嫁,和丈夫第一次见面,开始了他们的婚姻。
贤得家中也相当殷实,他一直在外面念书,家中大小事宜皆有父母做主,从未插手,对于新来的妻子,他同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青生病在床时还和自己的寡嫂瑞仙打情骂俏。青嫁到夫家感觉生疏,回校念书和贤也没有多少往来。这时候的她,遇到了应其民,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交流思想,其民对她产生了感情,其民的出现也安抚了她孤单的心。但是她查出怀了贤孩子,在其民和贤当中选择了回到婚姻中去,结束了这段还没开始的感情。青辍学回家待产,却因为出生的孩子是女儿而被重男轻女的夫家冷淡。她想回娘家诉苦,无奈母亲待她已生分如客人。
贤快毕业的时候,青和贤去上海生活。满心期待新生活却被琐碎的现实摧残的支离破碎。贤自私,凡事只为自己考虑,青虽然有满腹的新思想但面对贤只有忍气吞声。他们为钱烦恼,青想要写作遭到贤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女人不应该写文章赚钱和丈夫争长短。后来,贤去做了律师,慢慢有很多的薪水,第三个女儿菱菱出生。贤把所有的爱都投注在菱菱身上,对她非常溺爱,开始瞧不起青,第四个孩子要出生的时候,贤失去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没有什么积蓄,但是贤还是大手大脚地花钱,导致青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夫妻之间的长期不和,加上青的性格无法满足贤“以无知为可爱”的思想,贤有了婚外情。青气愤,失望,但是为了孩子还是极力维持婚姻,但听说那个女人怀了贤的孩子,对贤,对这段没有感情没有快乐的婚姻绝望。最终结束了婚姻。
他们的婚姻是一个悲剧,却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事。父母包办婚姻,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连最基本的熟悉了解都做不到。但是他们婚姻的破裂远远不止这些原因。
青渴望独立,尤其是经济独立。她热爱写作,思想独立新潮,喜欢看书,而且才华横溢。她不想自己为“生产孩子的工具”,有理想有信念。可是过早的婚姻结束了她的大学生活,婚后尝试写作,并且作品得以发表。却因为丈夫好面子,无法接受女人挣钱而放弃写作。放弃也罢,贤既不希望她写作,又希望她不花他的钱,她内心的苦楚无人可说,他的困境无人能帮助她解决,只有隐忍委屈。即使这样,她对他还是有期望的。她有过离开他的举动,也有要反抗的冲动。但是贤对他好一点她就心软,轻易原谅她。她思想先进但是还是没有挣脱封建传统的束缚的勇气。直到绝望的那一刻。贤自幼只读书,所有事情都欣然接受父母安排。所以他毫无责任意识,结婚后一直和瑞仙牵扯不清,惹得青恼怒生气,他却不以为然。有了自己的家庭,不顾妻不顾儿,只由得自己高兴,竟说出“你做的菜我又没有吃,怎么还问我要钱,你问我要,我又问谁要”这样的话。对于家庭,似乎没有什么概念,如同儿戏般对待妻子。家庭条件好了以后,他开始看不起青,一切事情都已女儿菱菱为最高标准。他变得市侩,只为金钱利益而工作。他只在意自己的女儿,全然不顾父母妻子,因为在他眼里只有女儿菱菱是属于他的。他们的性格不同需求不同,青希望他白缎盔甲的英雄可以懂她理解她支持她,给她足够安全的爱。贤则希望青像所有传统的女子一般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崇拜并服从于她。青没有好好持家的天赋,贤更无法理解青的世界,如此,在漫长的生活中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除了性格的原因,他们的沟通还有问题。贤做了让青不开心的事情时,青什么也不说光生闷气,自觉委屈难受,心思并不细腻的贤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出来。贤说话很难心平气和,一点小事就恶语相向,愣是谁也难以接受长期这样的折磨。夫妻生活中有摩擦的时候在所难免,无论是热恋期还是爱情消耗殆尽只剩亲情,都需要非常好的沟通默契。青太敏感,贤太糊涂,可偏偏两个人都是骄傲的人,谁也不愿低头,这都给对方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给他们原本就毫无根基的婚姻埋下决裂的种子。
从这段婚姻中,我也理解了一些其他的东西。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那个只是童话,现实中,感情会变淡,生活的细枝末节会让人精疲力尽,生活的变化和压力会让人想放弃。在苏青的笔下,我看到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看到的东西,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婚礼在真正进行时可能让我们失望,婚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在某一刻战胜爱情,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争吵。但是,生活也可以是美好的,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苏青最后不是做了她最热爱的事情而且做出了成就吗!
王安忆认为苏青是看清现实的,她一直头脑清楚,思路清晰,但是她依然在该放弃的时候苦苦坚持。她是爱过贤的吧,念中学时为他拒绝所有钦慕之人,“一院芳菲今有主,崔郎从此莫留诗”是她曾经最深的心事。她何曾不希望这个男人给她一辈子的安全感,所以才会一次次妥协让步。贤呢,他爱过青吗?如果有,我想大概只能从他呼唤她“青妹”的时候感受到他内心的柔软吧。
《结婚十年》读后感(九):有家未必有情。
苏青的这本《结婚十年》写得很是琐碎。从出嫁至离婚。几起几落,依旧逃不过离婚的结局。
出嫁后的女儿,回娘家与娘亲也不如从前般亲近,与夫家又还未熟络,这种苦楚实在难以言语。
她同贤,从新婚那日起,便感觉格格不入,即便我打心眼里希望贤能待青好些,青的性子不要如此倔,生性不要如此多疑同小心眼。但贤也未免太不男子气,特别是在上海两人生活在一起时,贤不让青写文章,也看不上文人,觉得太不切实际,也不同意青抛头露面,但是,贤也不定期给家用,为了这些琐事不仅恶言相骂,还大打出手,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亏得是读书人……
她同其民,其民待她是真的很好,比之与贤在一起的日子,自是合理得多,可惜,青已结婚,还突然发现已有了身孕,幸而其民是大度的。其民做为恋人,是不错,但其民是不被束缚的,他的心是自由的。
文中最让我动容的,不是青与其民的相遇及相处,也不是上海的动荡,更不是青的二女儿的死(青对二女儿的死,也只是轻描淡写,实在也是二女儿死得太冤)。而是曾医生问青:“你这一生爱过人吗?”我万万想不到,她一直爱着的会是其民,而不是结婚十年,还为其生养了三女一儿的丈夫……
看至文尾,我简直不敢相信青的婚姻就这般结束了,我内心深处一直都希望贤回上海后,会回心转意,会对青好……如此恩爱下去……
青的思念,其民,你知道吗?
《结婚十年》读后感(十):认识苏青
苏青和张爱玲是同一时代齐名的作家,也许是苏的名气没有张的大,这么多年来我竟然都没有看过她的书。昨天上床,随手拿了一本从梅梅处借来的书催眠。巧的是正是苏青的《结婚十年》,不巧的是又让我看到天微亮才安心入睡。文字很生活化地描述了一段真实而悲伤的生活,结婚十年,没有看到几分幸福,她把这段婚姻的琐碎纷杂写得冰凉刻骨。
感悟:
1. 你可以和一个不爱的结婚,但是不要在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和另外一个人结婚,更不要结婚后才和另外一个人有了初恋。这样的婚姻注定了悲剧,生活中处处的琐碎要被拿来和初恋的美好做比较。
2. 不要早婚早育,想好了再结婚,爱他才为他生孩子,生孩子也不能一个又一个。女人注定会为孩子牺牲,有些事不是没有回头路,但要看你能不能放下。
3. 女人经济要独立自主。一是不至于沦落为煮饭婆,二是不用每每厚着脸皮跟男人讨家用。男人靠得住靠不住很难说,但靠自己一定没错。
4. 怎样赶走小三,书中的怀青无疑是聪明的。
今天又把《小团圆》没看完的后半本努力看完。听闻《结婚十年》是苏青的自传小说,传闻这本《小团圆》也是张爱玲的自传小说。张虽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但在她的盛名之下也是断断续续把她写的书一一看过,《小团圆》写得真是差,人物繁多情节繁杂,与前期的书有天壤之别,许是张的人生太过复杂之故。
年纪大了,一熬夜就憔悴,以后坚决不在睡前看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