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10篇

2018-01-20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10篇

  《知日·制服uniforms》是一本由苏静 等编著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一):这期的文章写的都比较细致 就文化的阐述也较有深度

  这本感觉比第一本更好看的 日本的制服在中国人的印象里 总是多带有色情的意味了 广义的对日本的制服文化进行了分析 挺好的 从通勤制服 学校制服的历史 到巫女服等 感觉这应该就是日本国民的样子了吧

  日本的武士 日本刀 剑道 磨泥器 祭的介绍也觉得挺丰富知识有趣

  佐藤可士和的采访内容 因为已经看过两本他的书了 觉得倒是并无新意 不如一里面对奈良智美的专访那么有内容

  全能住宅改造王 记得以前中国也有档类似节目 以前每周一次还挺爱看的 现在才觉得 不会也是抄袭了日本的创意吧 不过看介绍 日本的这档节目的视角定位确实更好更高呢 真的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很多问题人们提供了新的房屋思路 或许自己动手整合一下家里的空间 也会有很多惊喜的 这一点 近几年 自己都已经有在尝试了 不管是之前住在家里 还是搬出来租房住 都会想办法更好整合利用房间 空间 生活 一点我们开始尝试变化总会意想不到收获

  如果以后每期 最后都有一些 日本当下流行语的解释 应用 也很好哦

  总之 这期内容很满意 看起来感觉很充实 推荐~~~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二):魔女的条件 (勉强与制服有关)

  好象是李长声先生在哪本书上写过日本有水手服的路上观察者将其路上观察的水手服心得笔之于书,体现出日本人特有的认真劲儿。吴伟明在其博客“知日部屋”上有篇《水手服与日本流行文化》,细说水手服在日本流行走红的渊源,很有意思。水手服对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可谓铺天盖地,“连时装、写真、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及模型都喜欢加入此元素。此外,在AV及‘水商着’的世界,水手服一直是十分受用。”

  论及日本影视剧中的水手服,吴伟明举了两个例子,松隆子在《同一屋檐下II》中,穿起水手服在街边拉客。而它在药师丸博子主演的《水手服与机关枪》中,更有抢眼表现。片名中的水手服和机关枪,构成既突兀又极具遐想,成为当年的大热影片。吴伟明说穿上水手服的药师丸博子,“纯中带邪,十分迷人”。这部影片去年翻拍成日剧,魅力大减,原因是长泽雅美拍不出“纯中带邪”的魅力。的确长得如邻居小妹般的长泽雅美,纯则纯矣,邪则完全欠奉,的确缺少一种坏坏的魅力。

  谈起“纯中带邪”,其实已经离日本人所说的“魔女”差不太远了。简言之,乍看可爱性感,同时对待生活天真无邪放荡不羁,就是典型的魔女表现。现代魔女的原型,据称是法国的碧姬·芭铎,在日本则是加贺真理子。在筱田正浩导演的两部影片中,加贺真理子演活了“魔女”。在表达筱田“性受虐是内在于色欲和美学的的冲动”的《干涸的湖》中,加贺真理子沉迷于赌注越来越大的游戏,经常驾驶运动跑车风驰电掣,寻求一种危险的感官刺激,她还沉迷于吸毒,并使黑帮成员的男主角心甘情愿为她卖命。在据川端康成的小说美丽哀愁》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加贺真理子饰演一位女画师的美丽但充满妒忌心的女学徒,当她知道自己的老师曾被一位男人抛弃仍痴恋于他时,决计破坏他的生活。她让自己成为诱惑物,设法让那男人爱上她、和她上床,老师和那男人都被她的破坏性的魅力迷住,终至酿成大祸。据称,这部川端康成认为改编自己作品最为成功的电影中,加贺真理子的表现捕获了他的心。

  加贺真理子被视为“魔女”的原型。后来者有叶月里绪菜,在石井隆的《黑天使淋漓尽致地演活了一个“魔女”,奇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她也被人视为“魔女”,其花边绯闻不断出现于小报上。另一个“魔女”典范非菅野美穗莫属,她在日剧《恋爱奇迹》(又名《美丽的真相》)以及据江国香织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落日三人行》(合津直枝),她演活了现代大都会的“魔女”,让许多观众恨得牙痒痒,却又无法抗拒她身上散发的魅力。

  事实上,日本的动漫中,“魔女”也是动漫创作者们最爱刻画的角色。而日本动漫评论家久本节子在《美少女透明矛盾》,正好深刻地点出美少女本身就具备“纯中带邪”一体两面的特质。在她看来,对于胸部和腰部仍未完成发育、身体曲线优美的少女偶尔发散出来的暴力及残酷美感,向来都是动漫创作人灵感源泉的禁果。一方面,少女的无垢性,让人恍如回到婴儿期,另一方面,这种无垢性,又与少女的“处女性”有关联(在日语中,少女和处女的发音相近,均为shojo只不过前者多了一个长音)。“处女性”的存在,往往使少女呈现一种魔性诱惑力,使离奇乖僻的事情围绕着她发生。而她同样因为这无垢的存在,得以成为奇诡事件的见证人,甚至因此成为最后的救赎力量(转引自汤祯兆《乱步东洋――日本文化杂踏记》)。

  其实吴伟明的“纯中带邪”,正指出少女神魔合一的特性,使她成为可魔可道的两端。可以这样说,偏其一端,就各成“纯情少女”和“魔女”,而相对应地,就具有“纯爱”和“魔女”影视作品的存在。而按照日本学者水田宗子(《女性的自我和表现》)的说法,在作品中将女人视为圣女或魔女,也就是将女人神话化、原型化以及妖魔化,其实是男性创作者抽空女性自我的表现。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三):那些年我穿过的制服

  初中时候我穿过一次制服。

  从里到外分别是白衬衫(女生有花边)、渐变蓝色领带、马甲、厚西装外套,下身为黑红格子百褶裙(男生为西装长裤)总体感觉是和日剧里一样一样的。因为冬天穿着,料子厚实,价格不菲。

  那时是为参加市内某活动,作为学校的代表,全班都被强制订了一套,穿出来那天自然轰动全校。再磨磨蹭蹭也好,反正还是硬着头皮穿上了,因为完全没有穿裙子的习惯,所以不知道该是光着腿好还是穿丝袜好(让我死吧……)走路还是跟平常一样,完全没在考虑走光的事情。因为这个造型我在学校里很是火了一把,常常有人在半路上认出我指着我说“你不是那个……”想象一下一个头发比男生还短,一副假小子形象走路晃手晃肩却穿着短裙(大概到膝),说不定穿的还是运动鞋,的造型。这么多年过去那股羞耻感还依旧残存。

  活动结束制服就塞进衣柜了,又换上丑的要死的运动服,天蓝色背后画个“SPORTS”。喜欢漂亮男女生会想花样给运动服添色,比如故意订大一码,在校服上涂鸦。

  制服后来又穿过一次,运动会走方阵的时候。这次借了男生的制服,帅的一比,又火了一把。

  ------------------------------------------

  回到杂志

  虽然主题为制服,但似乎话题有限且散乱,东一撮西一撮,一下讲现代学生制服,一下又跳到上班族,一下又回到甲胄。后面更是绕了好大一个圈,讲些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内容。

  倘若能够在布局上,内容延伸上再加强一点,那是再好不过。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四):揭开日本文化的一角

  后来的内容与制服关系已经不大 没有想到看完之后并没有对制服有更深理解 反而是对方方面面的感触颇多 也许这就是知日杂志想要传播的东西 从一点深入下去 进而照亮周围 可以说从文化的方方面面揭示一国精神文化

  “匠”之精神: 对于“匠”这个词汇 日本人有一种执着和敬畏 有着一种制造者的信念 或者说是叫“气”的东西 融入到每一件制品中 做事秉承这样的信念 日本设计制造难怪精致

  不管是摄影、设计、制作 每个细节 无不体现着人性、美学、信念 有时觉得日本人可敬、可怕 可能来自于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力量 迈入发达国家之列的日本 自然有发达道理

  文化角度来说 还有就是一种“秉承” 传统之所以为传统 必有它得以流传的道理 因为经典 植入到了每个人细胞中 秉承、改造、传播 传统和现代结合 让传统得以保留和传承 不论是日本刀 还是传统工艺的染织和服 同样的道理也在制服中体现 生是把军服式样变为能代表日本学生的校服 又变成潮流和时尚 现代是什么? 更方便 更人性 更时尚

  创新——没有时间去模仿 模仿出来的东西不是你的 不能代表你 高达动画监督富野由悠季对自己的动画作品 以及对中国动画产业有着如此看法 借鉴不是错误 但是要考虑如何将自身特色融入进去 变为自己的东西 将独特的精神揉进去 那就是你的 代表你

  关于常识 果然是和自己接触更多的东西 会更花费120%的精力了解 比如“萌”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 比如NHK的红白歌合战 又如山葵、辣根和芥籽 UNIQLO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其实大家都在接触日本文化 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 只是你在接触、使用的过程不知其所以然

  由衷感慨文化的力量真的很大 对一国精神的清洗远高过对一国的武力侵略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有太多我们需要去反思的东西在其中 阅读杂志的过程很短 很享受 看后感慨颇多 以上列出重要的几点

  《知日·制服uniforms》读后感(五):作为名词的制服,作为动词的制服

  《知日制服》刚拿到手,真的先得由衷地称赞,比第一期要成熟了。

  这恐怕是做杂志最让人开心的地方,无论是对于编辑还是读者而言,和一本杂志相伴成长着实是件美事。

  为了切小文字量,《知日》颇费苦心。和第一期相比,信息量其实多了很多,充实了很多,而制服所涉及的跨度也很大,从巫女服到水手服到职业服到武士服。可以说,《知日制服》的内容恐怕大大扩展了读者最初对其主题的设想,由此翻开一本杂志,随着阅读的推进也会收获到更多的惊喜。

  特别是读到吴伟明的《不要让我脱下水手服》和汤祯兆的《制服爱与诚》时,会发现除了提供信息外,他们也同时在提:

  作为名词的制服,作为动词的制服。

  名词勿需多述,而动词又可细分为两个被动词:“被制服”和“被制服控”。

  “被制服”可能中国的中小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当年为了在一致的校服上增添点个人特色(当时还没想到挂五条杠之类)而在校服的空白处涂鸦、把裤子或袖子裁剪短、在校服里穿带帽子衣服让帽子露在校服外(有此经历的童鞋请举手!当时我们露帽子还会被年级组长批评,泪)等等等等。稍微对学校生活有点感情的,在毕业后都还是会把校服给保留下来,看着那些涂鸦和改动,也算是记忆的一部分吧,有蠢蠢欲动的反抗恐怕也无声地在其中。

  所以,如果参照汤祯兆的《制服爱与诚》,则又往前走了一步。

  他用日本OL的制服文化来说明“制服”与“被制服”中的Fromm的“逃避自由”的概念:“把社会上的信念常规及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逃避自由思考所带来的痛苦压力”。

  在另一方面,又点出了酒井顺子由抗拒制服变成为拥抱制服的变化过程。当然,听上去似乎不如前者来得更顺人心

  无论怎样,可以说,对“制服”的情感纠结,也正是“自由”的多项维度。

  而“被制服控”更多地体现在《奇袭!萌娘们》一文中。无论怎么说,当“萌”文化被系统地构建起来,当“萌属性”和“萌系御宅”有了特定的界定范围、不再流动时,“萌经济”就能很快找到“被制服控”的消费群体。而这样的市场成熟后迎接的批评声也更多,群体将会进一步分化或走向其他的系族面向。嗯,《奇袭!萌娘们》一文还是说得比较到位啦。

  不管是“制服”还是“萌”或者“御宅”,在国界以外做跨语际的交流时,又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嗯,《知日制服》本身就是这种交流的平台媒介呢。期待看到更多对于《知日制服》的反馈!

  啊,不多说了。

  最后再说一句,当时听闻《知日》做制服主题时,就想到了原久路的那套摄影作品,结果亚八里亚八里呀。

  擦主席的文也跳出来了,真是哈哈哈哈哈。

  不多说不多说,请不要管我在说神马啦。

  只是,记住这个就好:

  《知日》,请继续干八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