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活一次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再活一次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3 20: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再活一次经典读后感10篇

  《再活一次》是一本由纳塔莉·戈德堡著作,南方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70 pages,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活一次》读后感(一):写和文字

  写点什么确实能带来心灵的一次洗涤,不论是各式笔尖疾飞在白纸上还是各种输入法下的显示屏。每当开始写的时候,总是在想,什么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神迷才能言归正传的开场,优美华丽的转过开始的迷茫,让文字逐渐清晰而不那么突兀。娜塔莉大概一开始也是这样吧~

  删掉那些“也许”、“大概”,让文字转为心声,写就对了。写和文字并不是绝对的紧密。我的文字随键盘跃然屏中,但心里却像一只笔在刻画。一直对写作有点抗拒,似乎或者肯定的是,从小的作文就没及格过几次,就连那个高考也没把格子填够。就像纳塔丽说得,我们都有心魔,它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干扰我们做每件需要调动身体某一部分甚至全身的事。而我们又它在意它的意见,于是一次次的臣服于它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写作就是在堆肥,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知道,把那些最猥琐的文字写在纸上。有点像黄秋生的那个牛粪上的鲜花。不过生活的确是在点滴堆积中,从最阴暗和肮脏中淘涤出钻石,使得整个生命因此光亮

  总的来说,这本书定位是写作的指南,但所蕴含的道理也折射出生活中细节真谛。生活总是在细心的发现中才会变得美好。那些阴暗处也会有光鲜的小花。看这本书得过程中都是在外面,环境嘈杂,但这些文字都能吸引你,因为很多都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忽略的。不一定志愿成为个作家,但是偶尔找家咖啡馆,点一杯便宜的饮料,靠在窗边写写画画也是件很惬意的事。

  《再活一次》读后感(二):教你用灵魂来写作

  今天读到一本好书《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Writing Down the Bones: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那天去图书馆不知不觉走到我从来不会逛的教育类图书那柜,一眼就看到这本,确实是一眼相中。不过借回来以后一直没看,这次又去续借了才看。虽然任何时候我都会在自己擅长的事后面写上:写作。但是我自己一直觉得我根本毫无写作天赋。写作是特别辛苦事情,当你为了交稿,为了稿费去写,尤其痛苦。大多数让我自己满意的文章,都是在胸口澎湃不已,吵着嚷着自己要出来的那些文字,好像我不让它们有机会见人,它们便绝不善罢甘休,让我怎么睡也睡不着。

  所以我不觉得是我把它们“写”出来的,而是它们找到我,假借我之手出来露脸罢了。

  就这么,我放弃把写作当做爱好很久了,只是为了工作或者挣钱而写写。我也不止一次的自嘲,小时候那种对自己的作文引以为豪的感觉完全的没有啦啊,呵呵。

  直到我读到这本书。

  原来写作可以这么快乐。不为取悦任何人而写,却原来这才是最受人喜爱的。

  不要先去设定框架,主旨,中心思想,把时间都花在搜集材料上。灵感与创意常常在这些工作中就溜走了。让笔代替你的思考,让文字自己奔涌而出,放松,不要去控制你的想法,不要让笔停下来,自然而然你所担心结构,主旨便愈来愈清晰了。

  这是不是而我们一直学到的写作方法完全不同

  信任,竟然是一种写作最好的方法。

  当你文思枯寂激情不再,或是常常觉得胸口莫名烦闷,想找寻什么却又毫无头绪的时候,这本书会给你清冽如甘露的凉爽。书中的方法是如此的实用,坦诚朴实。没有任何华而不实,堆砌教条的规则。当你的笔直接与心联结,写作便毫无阻碍。

  和这本书相比,似乎所有其他的教导写作的书都不值一提了,它成为北美所有教授写作或写作治疗的必读书目。这也是为什么自1986年该书出版以来,没有经过现在的这种营销宣传,全靠口碑而销售超过百万册的原因。写作,只是小众热爱的行为,但是在作者这里,却成为到达生活本真的途径,禅修的一种方式。禅修不是什么了不得,非要做好什么准备,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者特定的地点,经过某位上师的指导才可以开始的事情。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开始。它极其简单自然

  如果你是热爱写作,你是必须写作的,你是一直向往写作的,或者你从来没试过写作的,请你读一读这本书。它带给你的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引述书中的一段话结尾:“相信爱,它便会带你到你需要的地方。相信你所爱的事物坚持做下去,它便会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最后,感谢作者,感谢译者,感谢图书馆,感谢所有让这本书到我手中的人和事。

  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再活一次》读后感(三):修行没有不二法门,写作也可以调心

  《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的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高贵的,我们都是灵性的存在

  如果我们不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将永无宁日

  聆听我们的世界,这是写作的垫脚石。

  超自然的力量或者说是灵感,一直是写作的孪生姐妹。。

  写作的生命力来源于写作者不断的体验生活

  从国庆节开始,我就开始阅读娜塔莉的《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进行阅读,是因为野兽曾经推荐过,后来我一个以文字为生的朋友认真的推荐了这本书,而我也想在2012年到来之前开始认真地学习一样东西。于是,这本书的阅读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数不清有多少天在巴士上阅读这本书,以至于我要错过路边的秋天;也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真的可以为了这本书做到废寝忘食。即便如此,我仅仅能做到在月底到来前看完了这本书并很侥幸的把这本书的摘抄放到了我的博客上。真是幸运啊!!!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写作的书,想起中学读书时的语文老师说实话实在对这类书籍没有抱太多的期望,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尽管从未谋面。整本书分成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的文字都很少,简明扼要直接抓住要害。更重要的是,当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不觉得我是在阅读一本如何教我写作的书,而是我正在阅读一本优美的散文当时的感觉的确是妙极了!这是我最爱的一本散文书~

  写作是痛苦的事情,是么?我曾经在一次旅行中和几位新认识的朋友讨论写作,他们的表情看上去都很痛苦。而为什么有的人写作确是神笔马良,下笔如有神呢?我一直都相信灵感和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记得TED上面曾经有一个视频,作者分享了她写作的时候她感到有一股超自然的力量让她可以才思泉涌的写作。我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写作的人可以把自己调到某一个状态,她是可以自动写作的,即她会觉得有一股力量让她不断的获得灵感写下去。那种状态,应该是禅的状态。

  我很喜欢娜塔莉在文中引用了片桐老师的话。片桐老师是一个禅修老师,他让娜塔莉明白写作也可以调心,是禅修的一种方式。我很喜欢他的这个论述。是的,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练习瑜伽、或是追随某个上师,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认可的方式达到禅修的目的。写作可以,旅行也可以。

  这本书本是一本论述写作的书籍,却也谈到了很多灵性的话题。其中我很喜欢娜塔莉的一个论述:天命。是的,我也一直认为如果我们不去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内心将永远不得安宁。如果命中注定一个人是个助人者或是写作者,如果她不去做,她的内心将无法获得安宁,那种折磨那种纠结远远高于物质上的贫乏。所以,都去追随我们的天命了,即便只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宁。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文字源于生活,而生活贵在体验,能够把人的高贵性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体现出来。

  《再活一次》读后感(四):"an influential work on the craft of writing“

  atelie Goldberg,按照维基百科,她是一位American popular New Age author and speaker. She is best known for a series of books which explore writing as Zen practice.Her 1986 book Writing Down the Bones sold over a million copies and is considered an influential work on the craft of writing.

  atelie是一位积极寻求禅宗佛教练习的作者,但并不妨碍我作为一个基督徒,来阅读这本《Writing Down The Bones: 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 (1986)(中文版:《再活一次:用写作调心》),它更多是一本关于写作的练习和艺术( the craft of writing)的书,在这方面,是很好的。

  《再活一次》读后感(五):写作

  读完《再活一次》,我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写作。

  为何而写?为谁而写?它是多样的。

  第一次提写作,在高二,想写儿童文学作品,为的是给亦如自己一般内心愁苦小孩带来慰藉。此刻,我未曾想过它也有一个好听名字,叫做治愈。

  第二次提写作,在大一暑假,回顾大一的毫无成就,以及毒素和霉气缠绵满身的自己,那时的状态——迷惘与恐慌交错于一体。我冒出一个想法,试图借由写作把身体里一点一滴的毒素给祛除出来,还给自己一身清澈

  这条路很漫长,我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去亲近八年的雾霾,去看看那个丑陋、发霉的自己,探个究竟。

  后来,读《亲密关系》,我才明白,想要解决埋藏已久的事情,最终还是得回去亲近它。我是幸运的,我选择写作这一方式作为通往痛苦童年神秘之道,它在拯救我的同时,我也拯救了我自己。

  慢慢地,我更加确定,写作,它是适合我的、用来自我治愈的一种工具

  第三次提写作,是在听完社会学老师那句“做自己的旁观者”以后。那时我的人际关系十分糟糕,生活也不好,而且别人给我的种种反馈让我陷入泥潭——一步一步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孤僻无趣的人。所以,我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情况,以写作记录,回到问题本质,寻找出路

  半年了,它帮我走出了人际的困境,成为了我解剖自我和指点迷津的一种方式。

  读小毛的《我站在蚂蚁这一边》,我才发现,原来我这是在记录当下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以此看清楚自己爬行的轨迹。我没办法去断定当下的价值观、方法论、感悟出来的东西是对是错,只知道它们确实是这样在指导我的生活

  生活分分秒秒在变化,我也在变化。但我可以借由写作记录,把自己推向“更好的我”,并为了随时拉回“走偏了的我”。

  然而,此后,所提起的写作,才算是称得上写作。

  第四次提写作,读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被她的智慧、洞察力和文笔所震撼——如此稀薄且无趣的生活在她笔下却展现出如此的幽默风趣,读完以后能让人感叹其深刻,还有丰富

  写作,应该是这样。洞察平凡,写出不凡。记录生活,同时也在体验生活。

  第五次提写作,读纳塔莉《再活一次》,读完以后,我马上觉得自己是个屁。

  这是我目前所需要的一本指导写作的书。

  也是一本告诉我什么是写手,什么是作家的书。

  写作者是真诚的,写出来的东西源于本心,是不加修饰的。他首先要认为自己的内在是美的,然后在写作的过程散发这种美好。

  写作并不光是靠脑袋思考即可,还需要用视觉、嗅觉、味觉以及感受力,来体会周遭活蹦乱跳万事万物。平凡的细节,经过用心烘焙,在他笔下变得深刻而丰富。他常怀怜悯之心,与自己以及周遭的它们密谈,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字里行间中。

  写作,是一种艺术性沟通。写作者不要只是做个隐士,他还要捕捉,记录,并传播结缔历史的细节;胸怀世界,为所有人写,告诉他们肯定的生活,以及维系生命的营养

  《再活一次》读后感(六):用书中所说的状态来写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最初从书架上把它放入手中,不是因为书名<再活一次>而是因为它的副标题:用写作来调心。

  我想写,但又害怕写,因为总是觉得写不好。用作者话讲我们都有心魔,它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干扰我们做每件需要调动身体某一部分甚至全身的事。而我们又它在意它的意见,于是一次次的臣服于它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我想我也有这个收魔,所以总在寻找一些关于写作指南方面的书。想写,是想能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没有想过,通过写,还可以调心,这吸引了我。

  书不是长篇大论,每篇自成一体,我还没有全部看完,但不妨碍我对这本书感受,因为基本每看一篇,感受相似。它不是教你,怎么写得好,写出水平,写成作家。而是告诉你,如果你有话要说,哪怕是句骂人的话,都可以写下来,像个孩子一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跟自己对话,随时随地,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咖啡馆,是在厕所,还是在工地,都可以成为你的写作场所,只要你能心无旁,笔随心动。用敏锐去觉察自己所思所为,在洞察中,书写中来修行,从而让自己变得心神清澄。所以作者教我们不用考虑篇幅架构,转承起合,儙辞造句,用心写,常常写,总有一天也会写出好文字来。用作者的话说:“我们的身体是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不过,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时日。不断翻掘你生命里的有机细节,直到有些细节从散乱无章的思绪垃圾堆里筛落下来,落到坚实的黑土上。”

  发现很多欢喜惊喜都来自于生活中不经意的选择,这一次也是,我想这与我近期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读克氏的<单纯的品质>,仿佛在聆听大师,艰深难懂,虚无飘渺,那么读这本<再活一次>就是在倾听自己,触手可即,然后身体力行,从看待身边的一花一草开始。前两天,我跟朋友说我特别难受,突然对自己很质疑,感到从没有过的陌生,朋友说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了解都只是冰山一角,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的过程。我想如果这样,我冰山一角大概还没有露出,我想给自己做个实验,就是切身地感受那些难受,那些质疑,但我没有想出具体的办法。之后,过了两天,我就遇到了这本书,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我读了克的书,不是因为我最近自我纠结的状态,也许我根本体会不到作者的禅意,如何达到调心,进而再活一次。我不知道是否已经进入状态,但是我知道看的时候,有许多支离破碎的感受源源涌出,从来没有过,就像现在,写着写着话越来越多。我还没有开始用作者的状态来写,但是已在感受中,在大脑中开始写了好几次。而这次,是我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输出。回头再看这两段文字,是我没有想到的,至少感觉写时比以往流畅很多,虽然很啰嗦,也许语句不通顺,可是写到这我感觉很愉快。很抱歉看的人了:)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想好好与自己相处一下,不防看看这本书;如果你的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不防也可听听这位作家的写作心得;如果想取经写作技巧,那就算了。

  《再活一次》读后感(七):这不是讲写作的书,而是心灵疗愈的书

  好吧,这是我这个懒得跟猫叔一样的家伙写的第一篇书评。在提笔之前,我想,我是否可以写出豆瓣史上最烂的一篇书评呢?或许可以尝试下,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言自语。

  上学的时候,我最不喜欢上作文课了,每当面对老师布置的一篇600-800字的小作文,我总是各种尼玛的蛋疼菊紧,绞尽脑汁写了一篇东西交上去,得到的总是低分,有时甚至是重写的评价。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以至于相当长的时间里面,除了应付作业考试,我拒绝动笔写任何文章。

  到了青春期后,有次为了装B泡妹子,我写了篇自以为很好的小说(当然这个写作的过程还是各种尼玛的蛋疼菊紧),虽然妹子没啥特别的反应,不过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心中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表达的。从那以后,我注意到,我的脑子里充斥这各种各样的故事和idea,想写出来,不过一动笔写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这很困扰我。我觉得我很需要一篇牛B的写作教程的指导,不过这些年一直没遇到。直到半个月前,在彭萦同学的书单里看到了这本书,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看这本书的过程,简直是一种享受。纳塔莉写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写作教程,不如说是心灵疗愈宝典。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写作。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只是想浅尝辄止的试试书中的写作练习法。结果,笔一落到纸上,各种不同的思绪从心中涌出,很快就写满了好几张A4纸,要不是自己及时叫停,可能会写一个晚上不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心完全打开了,我看到了它的所有矛盾、冲突以及丰富的感情和强大的能量。写作的过程中,这些冲突和矛盾居然得到了疗愈。而且这个疗愈的速度,是我以前在静心、冥想、催眠和工作坊中都很难体会到的。练习结束后,感觉全身无比的畅快,由内而外的喜悦,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描述。这样的写作简直就是一大享受!

  我意识到,自己从前在写作上的障碍,其实只是因为没有连接上自己的内心,而视图通过大脑来构思,自然蛋疼无比。另外,脑子里面还有个烦人的编辑,在写作过程中罗里吧嗦的评判挑刺。有这样一个家伙在,能写出什么好东西都奇了怪了。当我赶走编辑,连接自己内心的那股能量时,马上就体会到了笔下如泉涌的畅快,那时候再也不用啥素材啥构思了,我的心会把想表达的东西自动送到笔尖。

  两个星期的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从小到达的许多经历,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冲突纠结来自何方,这些积压在内心深处的能量在笔下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内心的许多伤口得到了治愈。我充分感受到了用写作来调心的美妙,我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的柔软和温暖。我想,我会继续写下去。

  谢谢你,纳塔莉。也谢谢你,彭萦。我爱你们,虽然你们不认识我。

  《再活一次》读后感(八):抱有一颗妄想妙笔生花的心。。。

  本书很适合做写作的入门之物,毕竟提起笔书写是一种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挡在开始之外。然而形式化的部分就见仁见智了,咖啡馆写作啊,本子啊,笔啊什么的,就让此书显得像一本正经的小说写作教程了。

  当然,书中值得品评的地方也很多,引人共鸣的地方也是。作者对于写作经验的探讨非常真诚诚恳,没有高高在上感,没有故弄玄虚,这点让人读着很亲切。

  真正开始书写后,会发现,除去最初让人着迷的冲动之外,写作是个很复杂的事儿。材料,技巧,自我之间的平衡非常的微妙。对于我来说,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心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心声,他是站立于故事之后的文字灵魂,是真正值得灌注生命的东西。有的时候会被庞杂的材料压倒,反而无从下笔。有的时候,被人物牵着鼻子走了,单是想若是他要怎么怎么做,结果是作者跟角色互相僵持,难以前进。所以说,故事创作过程中,偏好性很强的主导意识,不可弃。

  另外,非常打动我的地方就是,无时无刻不书写,没有负担的书写鼻尖前的事物,这样的写作状态。真的是将书写融入的个人的生命。这已经不是调心的程度了,是将书写当成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文字的无限宽容,热爱,以及无偏见的期待。这是对写作这种行为本身的无条件信任。非常赞同作者这样的态度。

  作者自身应该是更喜欢写诗的,所以对于小说部分没有过多阐述。对于小说这种叙事艺术来说,叙事的节奏把握,情节与描写构成的张力,这样的美妙之处另开一本书详写才足够。

  世上从没有神乎其神一蹴而就的事。但跟着这本书开个头,大方向是不会错的,还会少走很多的弯路。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的书,如果你在写些什么的话,总能帮你打开几个结。所以我现在,心里稍稍轻松了写。。。

  《再活一次》读后感(九):体会《再活一次》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学习写作的绝好指导书。虽然全书不到二百页,我却半年才读完,当然这是我读书的一贯不良作风。可是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再活一次》是很有用的。

  这不是一本你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除非你对它无动于衷,想尽快完成这种读书任务。娜塔莉在每一个章节都鼓励你立刻拿起笔或者开始敲键盘,相信自己的内心。我就在她的“蛊惑”下,每天都写。

  写作老师和一般的教写作的读物常常让我们向别的作家学习,多看其书,背诵、模仿,而娜塔莉是让我们求救于我,挖掘自我的内心世界,相信自我所想,并勇敢地写出来。

  刚把这本书拿到手上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叫“再活一次”,现在我明白了,我在写作中明白了,你在自己所写的事件中,的确可以获得重生。

  喜欢写作的朋友,这是一本你不能错过的好书!

  《再活一次》读后感(十):放松,写作就踏上安静的归途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写作,但是每个写作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纳塔莉写下的不仅仅关乎写作,更关心心灵、忍耐、修行、成长和平静。

  不是每一本关于创作的书,都能激起你的创作欲望;也不是每一本激动你的书,能不毁坏你的心灵;滋润心灵的书籍,大部分被误读成忍受的戒律。《再活一次》的确不是一本平凡的书,它激动我的灵魂,指导了方向、滋润了心灵,命我更勇敢地面对生命和生命里的孤独,勇敢的写作。谢谢你,《再活一次》,谢谢你,纳塔莉,谢谢你,生命和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